股份公司史
❶ 中國股份制公司的發展史的相關資料。。
中國近代股份有限公司形態的演變--劉鴻生企業組織發展史研究/史學文叢
本書以大量檔案史料及其他相關資料為基礎,考察了劉鴻生企業股份有限公司的組織發展史,試圖管窺中困近代股份有限公司組織的形態演變及其動因。
本書主要內容包括:分散投資的單一單位公司:劉氏各股份有限公司的設立、構建行業壟斷組織(一):劉氏企業與同業聯營、構建行業壟斷組織(二):劉氏企業與同業合並、構建劉氏企業托拉斯:組建企業公司、官商「合作」:特種股份有限公司等。
緒論
一、企業組織的幾種形態
二、股份公司在西方的發生與發展
三、中國近代企業組織形態的演變
四、概念的界定及研究思路
第一章 分散投資的單一單位公司:劉氏各股份有限公司的設立
一、分散地設立股份有限公司
二、公司制度的安排:章 程的規定
三、公司治理結構的運作
四、管理制度
五、經營績效
第二章 構建行業壟斷組織(一):劉氏企業與同業聯營
一、劉鴻生關於同業聯營的思想來源
二、劉氏企業與中外同業的競爭
三、劉氏企業與同業產銷聯營的方式及成效
四、全國火柴產銷聯營社的成立
第三章 構建行業壟斷組織(二):劉氏企業與同業合並
一、民族火柴業的生存危機導致三公司合並
二、治理權的分配
三、管理的集中
四、發展為多單位大公司
第四章 構建劉氏企業托拉斯:組建企業公司
一、劉氏企業集團的鬆散結構
二、對分散的部分集中
三、組建企業公司
第五章 官商「合作」:特種股份有限公司
一、南京國民政府對民營企業的控制
二、劉氏特種股份有限公司的設立及其運作
三、戰後官股退出劉氏企業
結語 中國近代股份有限公司組織形態的變遷及其動因
一、變遷的路徑
二、變遷的動因及其評價
三、中國近代企業發展史中的制度創新
❷ 北京首創股份有限公司的歷史沿革:
北京首創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系經北京市人民政府京政函[1999]105號文件批准,由北京首都創業集團有限公司、北京市國有資產經營公司、北京旅遊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北京市綜合投資公司及北京國際電力開發投資公司共同發起設立的股份有限公司,於1999年8月31日領取企業法人營業執照,注冊資本80000萬元。 經中國證券監督委員會證監發行字(2000)27號文批准,本公司於2000年4月5日至4月14日向社會公開發行人民幣普通股30000萬股,每股發行價8.98元,募集資金269400萬元。發行後,本公司股本增加至110000萬元。2005年5月18日本公司召開2004年度股東大會,決議通過以2004年12月31日總股本為基數,每10股轉增10股,共計轉增110000萬股,公司注冊資本變更為220000萬元。本次轉增股本經北京京都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的北京京都驗字(2005)第035號驗資報告驗證。
❸ 中國中車股份有限公司的企業歷史
2014年10月27日,中國南車、中國北車均發布公告稱,因擬籌劃重大事項 ,經申請,公司股票開始停牌。2014年11月28日再就擬議重大事項發表公告稱,預計停牌時間不超過一個月。在此前後,南車旗下上市公司時代新材(600458.SH)、南方匯通(000920.SH)、時代電氣(03898.HK)等相關公司也宣布停牌。
2014年12月30日,南車北車發布重組公告,採取中國南車吸收合並中國北車方式進行合並。合並雙方擬定中文名稱:中國中車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國中車」。
2014年底,中國南車、中國北車宣布合並,並發布公告表示,南北車的合並已分別取得兩家公司董事會審議批准,尚須獲得各自股東審議通過,以及中國證監會、香港聯交所、商務部、境外反壟斷審查機構及其他有權監管機構的批准、核准。
2015年3月6日,中國南車、中國北車公告稱,合並方案已獲國資委批准。
2015年3月9日,中國南車、中國北車公告稱,兩公司股東大會通過了與南北車合並的議案,3月10日起復牌。
2015年6月1日,南北車合並收官。中國南車1日晚間公告,由於公司與中國北車A、H股合並均已實施完成,據方案,合並後新公司將採用新公司名稱,變更後公司名稱為「中國中車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國中車」。
2015年9月28日,據國資委網站消息,由中國南車集團公司和中國北車集團公司重組合並而成的中國中車集團公司,9月28日正式宣告成立,歷時將近一年的南北車重組工程圓滿竣工。崔殿國任董事長、鄭昌泓任黨委書記、劉化龍總經理。
❹ 中國鋼鐵股份有限公司的歷史
創建歷程
1960年代後期,為了減少台灣對外國鋼鐵產品進口的依賴,並加強鋼鐵製造的品質,當時的台灣政府決定興建一座一貫作業鋼鐵廠,並於1968年成立了籌備處,1971年12月3日正式成立。 之後中鋼先後與許多其他發達國家的公司合作,包括奧地利聯合鋼鐵公司(Voestalpine)、德國克魯伯公司(KRUPP)等。
1970年代,由於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機導致全球不景氣,當時擔「任行政院長」的蔣經國提出十大建設,並將中鋼列入其中。1977年第一階段工程完工,開始進入生產階段,並將產品運往日本,展開第一次的外銷;而原先屬於民營公司的中鋼,也在政府的出資下轉變成為國營企業。
1982年,第二階段擴建完成。中鋼在1983年成為國際鋼鐵協會(IISI)的理事。1989年後中鋼逐漸釋出政府持有股份,並於1995年4月12日再度成為民營公司。到了1997年,第四階段的擴建工程才結束。
歷任董事長
部分中鋼的經營者對台灣政治有所參與,例如成為「經濟部長」的趙耀東,與成為「立法委員」的王鍾渝。 董事長 上任日期 卸任日期 馬紀壯 1975年9月26日 1978年8月01日 趙耀東 1978年8月01日 1981年12月21日 劉曾適 1981年12月21日 1983年12月31日 傅次韓 1983年12月31日 1985年9月19日 金懋暉 1985年9月19日 1990年9月27日 向傳琦 1990年9月27日 1993年9月24日 王鍾渝 1993年9月24日 2001年5月31日 郭炎土 2001年5月31日 2002年12月27日 林文淵 2002年12月27日 2005年11月14日 江耀宗 2005年11月14日 2007年7月1日 林文淵 2007年7月1日 2008年8月27日 張家祝 2008年8月27日 2010年6月23日 鄒若齊 2010年6月23日
❺ MAN股份公司的公司歷史
MAN股份公司如今是一家控股公司,從1986年原M.A.N.公司與其股份公司籌備協會合並而成。每一個人都想進入這個公司。
1898年「紐倫堡機械製造股份公司」(1841年建立)與「奧格斯堡機械工廠股份公司」(1840年建立)合並為「奧格斯堡聯合機械工廠和紐倫堡機械製造公司股份公司」。1908年改名為「奧格斯堡-紐倫堡機械工廠股份公司」(M.A.N.)。
著名工程師魯道夫·狄塞爾在1897年替奧格斯堡機械工廠製造了世界上第一台功能優異的柴油發動機,後來此類動力系統就被命名為「狄塞爾機」。
在二戰期間該公司在紐倫堡的工廠還被用來製造「黑豹」坦克。
曼公司成立之初只是魯爾區的一個小型鐵製品加工廠。今天,曼公司已經發展成為一個在全球擁有55000名員工,在市場佔主導地位的大貨車製造商。1986年,公司總部遷設慕尼黑。德國大眾汽車公司成為曼公司的最大股東。大眾擁有曼公司29,9%的股份。
曼公司成立之初只是一個鐵製品加工廠。位於魯爾區奧伯豪森的小工廠主要生產燒飯鍋。可以說,當初僅僅是一個只有8至10名員工的手工作坊。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壯大,才從一個小手工作坊發展成一個大型康采恩。1986年我們才將總公司設在巴伐利亞,在這里的時間不長。但是我們為公司是歐洲最古老公司之一感到自豪。
今天的這個達克斯上市公司的前身名叫GHH公司,也就是美好希望鐵製品工廠幾個字的縮寫。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當時的鐵製品廠董事會主席,鮑爾,羅伊什大規模購買了機械製造公司曼的股份,並獲得曼公司的大部分股份。
據歷史學家拜爾稱,通過大規模擴展公司,積極奉行多種經營的方針,到了20年代,羅伊什已經成為當時德國最具影響力的工業巨頭之一。歷史學家拜爾說,魏瑪共和國時期,鮑爾,羅伊什是反對民主的激進重工業頭目之一。他堅決主張重新擴充軍備。
盡管羅伊什擁護專制國家,而且其公司通過軍火生產獲取了暴利,但是這位工業巨頭同民族主義分子之間的關系並不融洽。拜爾說,當時,納粹總想對公司施加影響,遭到羅伊什的拒絕。他沒有參迦納粹,同當時的政府肯定也保持著距離。
1942年,納粹迫使羅伊什放棄了公司董事會主席的職務。已經65歲的羅伊什憤然離開公司,回到了位於斯圖加特附近的鄉下農庄。戰爭結束後,位於慕尼黑的曼公司大卡車生產蒸蒸日上。直到今天,大卡車始終是公司最重要的一個業務領域。除此之外,曼公司還生產渦輪機,壓縮機,飛機引擎和輪船馬達。
❻ 股份制的歷史起源
早在古羅馬就有一種包稅人,他們組織的股份委託公司被經濟史專家認為是股份經濟的先兆。從14、15世紀開始,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在歐洲的一些采礦業中,出現了自由民之間或手工業者之間的以人、財、物各項生產要素的一項或幾項為聯合內容的合夥經營的經濟形式。但在合夥內容、經營方式、分配辦法等方面,都沒有明確的規范,更沒有形成嚴格的股份制度,這是股份經濟的原始形式。當時,在德國南部、奧地利和捷克境內,有農奴和城市破產欠債的小手工業者聚集在一起,組織協作的合作社團,用簡單的工具采礦,共同勞動,分享產品。後來有些商人以入股的形式參加進來,結果富裕的人把持了資產,使原來的合作發生質變。「原來由合夥的勞動者構成的礦業組合,幾乎到處都變成了靠雇傭工人開採的股份公司。」(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第1024頁)
15至16世紀初,地理大發現,新航路的開辟,使世界貿易大為改觀。西班牙、葡萄牙、荷蘭、英國紛紛向海外發展,進行遠航貿易,這需要較大數額的資本,在當時的經濟條件下,靠單個資本家來經營是無法辦到的。於是一種合股經營的叫做「康梅達」的經濟組織便產生了。康梅達從事海外貿易,負責籌集資本,由專人經營,利潤在集資者與經營者之間協商分配。以後,這種組織發展到內陸城市,出現了入股的城市商業組織,如義大利的「大商業公司」,入股者有商人、貴族、教授、廷臣和平民。這種股份經濟一般由自由城邦組織,官方進行業務監督。資產階級國家為了鼓勵商人和資本家積累資本向海外擴張,以攫取更多的財富,不僅為股份集資提供了法律保護,並且給予商業獨占權和免稅優惠等特權,這為股份制的產生創造了外部條件。
股份制亦稱「股份經濟」是指以入股方式把分散的,屬於不同人所有的生產要素集中起來,統一使用,合理經營,自負盈虧,按股分紅的一種經濟組織形式。也是企業財產所有制的一種形式。
❼ Irem股份有限公司的歷史沿革
1997年4月15日Irem軟體工程公司成立並於7月接管了Irem股份有限公司.此後一些公司的成員離開該公司並組建了Nazca股份有限公司(後並入SNK公司成為其一個團隊,此團隊的成功作品有MetalSlug系列).
2011終止了與SONY的合作,轉而投向了任天堂
❽ 定穎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的公司發展史
1988 一月 定穎台灣廠成立
1988 七月 量產及出貨
1993 一月 UL認證通過
1996十二月 ISO9002認證通過
1997 一月 MIS系統運作
1999十二月 台灣廠第一次擴廠
2000十月 深訓廠鑽孔及壓合開始量產
2001一月 台灣廠第二次擴廠
2002三月 深圳廠全製程生產
2002三月 QS9000認證通過
2002十月 興櫃股票登錄
2003四月 崑山廠量產
❾ 歷史上的哪一年中國第一家股份制企業
天橋百貨是1984年7月20日成立,但並不是中國第一家股份制企業,而是第一家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第一家股份制企業是1983年7月成立的深圳寶安縣聯合投資公司。
❿ 誠志股份有限公司的歷史沿革
2002 年3 月9 日江西合成洗滌劑廠和江西草珊瑚企業(集團)公司向清華大學企業集團(現更名:清華控股有限公司)轉讓了其各持該公司2599.125 萬股國有股權,此項股權轉讓事宜已經財政部財企[2002]9 號文批准,並經中國證監會證監函[2002]28 號文批准豁免要約收購義務。本次股權轉讓價格3.54 元/股,轉讓後,江西合成洗滌劑廠持有該公司股份832.905 萬股,占該公司總股份的4.65%,江西草珊瑚企業(集團)公司持有該公司股份725.415 萬股,占該公司總股份的4.05%,清華控股有限公司持有該公司股份5198.25 萬股,占該公司總股份的29%,成為該公司第一大股東。經財政部財企[2002]150 號文批准,2002 年6 月7 日鷹潭市經貿國有資產運營公司無償受讓了江西合成洗滌劑廠所持該公司832.905 萬股國家股股權,占該公司總股份的4.65%,鷹潭市經貿國有資產運營公司成為該公司第三大股東。2006 年1 月16 日股東大會審議通過股權分置改革方案,方案實施後流通股股東每持有10 股流通股獲得非流通股股東支付的3.4 股對價股份,公司總股本不變,仍為179250000 股。各股東控股數額發生變化,清華控股有限公司持有該公司股份4011.74 萬股,占該公司總股份22.38%,清華同方股份有限公司持有該公司股份2979.86 萬股,占該公司總股份16.63%,鷹潭市經貿國有資產運營公司持有該公司股份642.79 萬股,占該公司總股份3.59%,江西草珊瑚集團持有該公司559.84 萬股,占該公司總股份3.12%,南昌高新建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與江西日用品工業總公司各持有公司41.9 萬股,各占該公司總股份0.23%。經股東大會決議,公司根據股權登記日2006 年4 月20 日登記在冊的全體股東持有的股份按照每10 股轉增3.5 股,以資本公積轉增共增加股本62,737,500股。變更後的公司總股本為241,987,500 股。2007 年4 月16 日公司原第二大股東同方股份有限公司將其持有該公司40,228,095 股的股權轉讓給第一大股東清華控股有限公司,此項股權轉讓事宜業經中國證監會證監字公司字[2007]60號文批准豁免要約收購義務,2007 年9 月份已完成股權過戶手續,本次轉讓後同方股份有限公司不再持有該公司股權,清華控股有限公司則持有該公司股份94,386,589 股股權,占該公司總股本的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