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倫股份鮮言
Ⅰ 鮮言操控的股票有哪些
鮮言參與的上市公司有:
匹凸匹,前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
多倫股份,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
st慧球,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
Ⅱ 趙薇為什麼禁入股市的最新相關信息
近日,趙薇夫婦因收購萬家文化(已更名祥源文化)過程中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而面臨證監會處罰。而收到監管部門處罰告知書後,趙薇丈夫黃有龍日前稱打算向證監會提交申辯意見並要求舉行聽證會。
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劇情」似乎還沒完。這場資本市場收購「大戲」背後真相如何?對信息披露行為應如何監管?
信息披露違規,監管部門擬作頂格處罰
11月9日晚間,祥源文化(原萬家文化)的一則關於收到證監會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的公告引爆了朋友圈。曾經在股市上引發高度關注的趙薇夫婦收購萬家文化一案,強勢回歸人們的視野。
公告顯示,證監會擬對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的龍薇傳媒和萬家文化兩家公司予以處罰,包括責令改正、警告,並分別處60萬元罰款。
而背後的「主角」們也都收到了數十萬元的罰單和證券市場禁入「紅牌」。證監會擬對趙薇、黃有龍、萬家文化實際控制人孔德永分別採取5年證券市場禁入措施,並分別處以30萬元罰款。龍薇傳媒代表、趙薇的哥哥趙政同樣也面臨監管部門30萬元的罰單。
與此同時,告知書中還梳理了萬家文化在2017年1月12日、2月16日公告中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的五宗「罪」。其中,最受關注的莫過於龍薇傳媒在自身境內資金准備不足,相關金融機構融資尚待審批,存在極大不確定性的情況下,以空殼公司收購上市公司,且貿然予以公告,對市場和投資者產生嚴重誤導。
業內專家分析,根據證券法相關規定,針對信披違法違規,本案已為頂格處罰。
證監會相關部門負責人15日表示,監管部門一直以來都對信息披露違法違規保持高壓態勢。並購重組作為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重要方式,證監會將持續關注其過程中的信息披露質量。
51倍融資杠桿、一波三折的收購計劃
51倍的融資杠桿,一波三折的收購計劃……記者依據證監會告知書梳理,趙薇夫婦上演的這場收購「大戲」主要有5個關鍵步驟:
第一步,2016年11月2日,龍薇傳媒成立,注冊資本200萬元,尚未實繳到位,未開展實際經營活動,主要財務數據均為零。公開信息顯示,演員趙薇是龍薇傳媒的控股股東。
第二步,2016年12月23日,龍薇傳媒與萬家集團簽訂《股份轉讓協議》,收購萬家文化29.135%的股份。協議顯示,收購完成後,趙薇將成為萬家文化的實際控制人。
第三步,2017年1月12日,在上交所的問詢下,龍薇傳媒通過萬家文化公告披露了資金來源:在收購所需的30.6億元中,股東自有資金僅為0.6億元。至此,高達51倍的杠桿比例浮出水面。
第四步,2017年2月13日,龍薇傳媒的收購計劃大幅「縮水」至3200萬股和5.29億元,不足原協議的兩成。「縮水」理由是龍薇傳媒的融資計劃並未順利完成。當日,萬家文化再次收到上交所問詢函。
第五步,2017年3月31日,萬家文化公告稱「因股份轉讓客觀情況發生變化」,經友好協商雙方決定終止本次股份轉讓事項,原收取2.5億元股份轉讓款返還,雙方互不追究對方的違約責任。
至此,這場失敗的收購變成了一場連違約金都不用付的「過家家」。
監管「鷹眼」緊盯信息披露違法違規
萬家文化、龍薇傳媒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案並非孤例。事實上,今年以來,資本市場涉及此類違法違規行為的典型案例層出不窮,一些曾經肆無忌憚的資本玩家已相繼被查處。
其中,九好集團利用虛增收入、存款等惡劣手段自我「包裝」,試圖通過「忽悠式重組」借殼上市,遭遇監管層頂格處罰。鮮言更是因炮製「奇葩議案」、操縱多倫股份,遭證監會開出34.7億元的「史上最大罰單」。
監管「鷹眼」一直高度關注此類違法違規行為。統計顯示,今年年初到8月,僅上交所就針對信息披露違法違規作出公開譴責決定11份、通報批評決定19份、監管關注決定33份,涉及上市公司33家;共處理79名「董監高」、15家股東以及兩名財務顧問項目主辦人,合計96人次。
強化監管的同時,相關制度規則也在持續完善中。證券法、《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辦法》等相關法律法規明確要求信息披露義務人應當真實、准確、完整、及時地披露信息。今年9月,證監會進一步修訂完善了並購重組信息披露規則,縮短停牌時間,限制、打擊「忽悠式」「跟風式」重組。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信息披露違法違規主要有以下幾種表現形式:上市公司資本運作亂象、財務信息披露違規行為、大股東及「董監高」違規減持股票行為、上市公司不當停牌行為、公司重大業務操作差錯等。
億信偉業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首席顧問江明德建議,在保持打擊信息披露違法違規「高壓」的同時,進一步推動相關法規的完善,尤其是改變違法收益和違法成本失衡的現狀,讓違法者付出更沉重的代價。
(原標題:趙薇夫婦收購「大戲」面臨證監會處罰 監管「鷹眼」將持續關注)
Ⅲ 上市公司頻繁更名為哪般
人們常用「老字型大小」形容一家企業的歷史、聲譽、地位、影響、文化等。企業如果被冠以「老字型大小」,都會感到十分榮幸,會十分珍惜這一榮譽,並倍加努力把「老字型大小」越做越響。一般情況下,企業是不會輕易更名的,尤其是已經有了一定地位和影響的企業,更不會隨便把企業名稱改了。然而近年來,資本市場更改名稱卻成為一種常見的現象。
從多家變更名稱的上市公司的情況看,多數都是近年來新成立的公司,或者長期以來做得不好、名聲也不好且多次被處罰過的公司。但就算變更了名稱,如果換湯不換葯,又有多大的意義呢?假如企業經營者、投資者、實際控制人有決心把企業做好,又何必在乎名稱是否變更呢?把修改名稱當作企業「轉運」的目標,與撞大運沒有多大區別,只能說明企業沒有底氣,也沒有信心做好。
為規范上市公司變更名稱行為,上交所與深交所先後發布了《上市公司變更證券簡稱業務指引》和《變更公司名稱備忘錄》,今後上市公司變更名稱需要按照規范進行。需要防範的是,有些公司借進入某些領域或行業之名,要求變更企業名稱,而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則從事與變更後的名稱沒有任何關聯的業務。對這樣的上市公司,應當在名稱變更方面給予更加嚴厲的監管,即便更名了,只要沒有按照變更時承諾的業務去發展,就應當勒令其把名字改回去,並以此來提醒廣大投資者,不要上這些公司的當,不要被這些公司變更名稱所蒙蔽。
來源:北京青年報
Ⅳ 如何看待上市公司任性更名的策略
進入7月份以來,有多達12家上市公司發布更名公告。其中,澳洋科技改名澳洋健康,貴糖股份更名粵桂股份,神州易橋變更為順利辦等。實際上,去年以來已經有超過200家公司變更簡稱。在我國資本市場,上市公司更名似乎大有「蔚然」成風之感。
但是,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似乎上市公司任性的更名之風並沒有剎住。實際上,上市公司指望通過更名帶來「好運」,而非在產品、技術、管理等方面下功夫,是不會有好結果的。
所以,監管層必須進一步加大政策的執行力度,進一步規范上市公司的更名行為,防止借更名進行炒作。廣大投資者也要擦亮眼睛,切不要讓名稱變更蒙蔽雙眼。
來源:新京報
Ⅳ 起底資本大佬鮮言背景復雜被證監會處35億罰單是怎麼回事
3月30日,證監會對資本運作老手鮮言處以34.7億元的天價罰單;市場注意力已轉向鮮言與其公司的履約能力上。此前有律師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鮮言有無能力交付罰單,以什麼形式繳納,能否完成額度,監管方並沒有向外界披露硬性規定。
實力:旗下有20多家公司
圍繞著鮮言布局的柯塞威集團,根據公開資料,形成了二十多家「柯塞威系」成員企業。至於能否有實力交出罰款,外界仍然不得而知。這些企業包括北京柯塞威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上海柯塞威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深圳柯塞威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深圳柯塞威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深圳柯塞威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深圳柯塞威大數據有限公司、深圳柯塞威網路科技有限公司、成都柯塞威商務信息咨詢有限公司、武漢柯塞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湖北柯塞威數據科技有限公司、湖北精九投資有限公司、上海躬盛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等等。
其中,成都萬泰投資4500萬元,與鮮言旗下的深圳柯塞威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下稱柯塞威金融)並肩成為荊門漢通置業有限公司(下稱荊門漢通)的重要股東之一,並在鮮言的操控下對外投資設立了荊門漢達實業有限公司和湖北漢佳置業有限公司,這是目前鮮言旗下柯塞威集團公開披露的最重要的核心資產之一。
資料顯示,荊門漢通注冊資本為2.5億元,匹凸匹持有荊門漢通股權比例為42%,深圳柯塞威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持有荊門漢通股權比例為40%,成都萬泰置業有限公司持有荊門漢通股權比例為18%。北青報記者注意到,截至3月27日,「天眼查」工商信息顯示,荊門漢通的法定代表人,目前仍是匹凸匹的前實際控制人、原董事長鮮言。
針對鮮言背後的神秘資本,媒體通過層層調查發現,早在2008年,具有台商美國資金背景的成都旭陽,便開始了資本運作;從此後的精九系逐步向柯塞威集團轉移,鮮言及其背後的神秘力量,已經悄然完成了原始積累。媒體還發現鮮言及其背後的鮮栗、鮮勇,還有饒雙全、饒玉秀、李艷、王慶華等核心成員均為湖北省荊門市東寶區籍。
推測:履行罰單可能性不大
有證監會相關人士稱,鮮言放棄了聽證、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並向證監會提交了《鮮言關於放棄行政訴訟權利聲明書》、《法律自首申請書》及《積極繳納罰款的承諾書》等材料。據悉,鮮言還向證監會相關工作人員表明認罪、認罰,不做任何辯護,目前正在清算公司股權,等待處罰。根據規定,鮮言在接獲行政處罰書之後六個月內可以對證監會提起行政訴訟。
而鮮言此前掌控的匹凸匹目前市值大約27億元,處於停盤狀態的ST慧球市值也僅47億元。此前媒體對鮮言掌控的荊門漢通等多家公司的采訪中,獲悉鮮言已經好久不到公司,且電話也不接,公司也難以找到他。而從目前的公開消息看,鮮言仍然可能在國內。
法律界人士表示,「34.7億元的罰單不是小數目。如果鮮言沒有能力全部繳納,那隻能在繳納已有罰款數額後,中止執行。待有能力履行後繼續執行。但是,在繼續執行前,會對鮮言實行『限制高消費令』。」
根據我國《關於限制被執行人高消費及有關消費的若干規定》第三條,被執行人為自然人的,被採取限制消費措施後,不得有以下高消費及非生活和工作必需的消費行為:包括選擇飛機、列車軟卧、輪船二等以上艙位;在星級以上賓館、酒店、夜總會、高爾夫球場等場所進行高消費;購買不動產或者新建、擴建、高檔裝修房屋;租賃高檔寫字樓、賓館、公寓等場所辦公;購買非經營必需車輛;旅遊、度假;子女就讀高收費私立學校;支付高額保費購買保險理財產品;乘坐G字頭動車組列車全部座位、其他動車組列車一等以上座位等其他非生活和工作必需的消費行為。
此前有媒體推測,鮮言應該沒有能力履行這份巨額罰單,被執行「限制高消費令」的可能性較大。
Ⅵ 證監會輕點2017年證券市場20大案位列榜首的是什麼
證監會欽點2017年證券市場20大案列為榜首的是:鮮言操控上市公司炮製「1001項奇葩議案」
Ⅶ 姚振華犯了什麼錯
把不屬於自己的東西拿到自己口袋!
之前,ST慧球曾經拿著1001項「上書」證監會,其中竟然包含了「關於調整雙休日至禮拜四禮拜五的議案」,「關於員工戀愛問題的議案」等奇葩內容,試探監管層底線,這才讓ST慧球的奇葩故事公之於眾,這個具體就不展開了。劉主席在周末的新聞發布會上曾經說,他花了很久來了解資本市場的情況,有些亂象「讓人震驚」,估計就是說的這件事情吧。
Ⅷ 為支撐數億元的交易,汪氏父女都做了什麼
根據證監會官網日前公布的行政處罰決定書,汪耀元、汪琤琤父女,通過21個賬戶大量買入“健康元”,共計獲利9.06億元。內幕交易的背景則是歐亞平與馬化騰分別控制的公司從健康元第二大股東手中承接公司股份。
最終,證監會決定沒收汪耀元、汪琤琤違法所得9.06億元,並處以27.19億元罰款。合計36.25億的罰沒總額也創下近年罰款金額的新紀錄。上一位記錄的保持者,是2017年證監會曾對原多倫股份實控人、董事長鮮言開出的一張罰單,罰沒款高達34.7億元。
Ⅸ 為什麼證監會開出罰金高達34.7億元的發單
證監會開"史上最大罰單"
而證監會擬處以的34.7058億元罰沒款,也創下A股紀錄,接近證監會全年的罰沒款。按《證券法》,對信披違法違規處罰金額在三十萬元以上六十萬元以下;對操縱市場,則要沒收違法所得,並處以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也就是說,鮮言可能遭到的巨額處罰,主要因於涉嫌市場操縱。
回顧「多倫股份」(「匹凸匹」)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期間的股價表現,在鮮言入主後股價基本單向上升,尤其是2015年5月中旬,多倫股份宣布更名為「匹凸匹」,號稱轉型互聯網金融,股價連續多日漲停。結合證監會目前的查處結果,當時匹凸匹股價之所以暴漲,或藉助於鮮言的股價操縱。
這個案例或許有不少啟示。當前,一些上市公司發布高送轉、並購等題材,股價隨即連續漲停板,其中不排除大股東或實控人通過所控制上市公司信披渠道、炮製利好,再伴以股價操縱手段,從中攫取不法差價利益。這也是當前一些資本玩家的主要玩法,對此應予以嚴處,以遏制市場操縱多發勢頭。
Ⅹ 趙薇夫婦怎麼在股市掙錢的最新相關信息
近日,趙薇夫婦因收購萬家文化(已更名祥源文化)過程中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而面臨證監會處罰。而收到監管部門處罰告知書後,趙薇丈夫黃有龍日前稱打算向證監會提交申辯意見並要求舉行聽證會。
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劇情」似乎還沒完。這場資本市場收購「大戲」背後真相如何?對信息披露行為應如何監管?
信息披露違規,監管部門擬作頂格處罰
11月9日晚間,祥源文化(原萬家文化)的一則關於收到證監會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的公告引爆了朋友圈。曾經在股市上引發高度關注的趙薇夫婦收購萬家文化一案,強勢回歸人們的視野。
公告顯示,證監會擬對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的龍薇傳媒和萬家文化兩家公司予以處罰,包括責令改正、警告,並分別處60萬元罰款。
而背後的「主角」們也都收到了數十萬元的罰單和證券市場禁入「紅牌」。證監會擬對趙薇、黃有龍、萬家文化實際控制人孔德永分別採取5年證券市場禁入措施,並分別處以30萬元罰款。龍薇傳媒代表、趙薇的哥哥趙政同樣也面臨監管部門30萬元的罰單。
與此同時,告知書中還梳理了萬家文化在2017年1月12日、2月16日公告中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的五宗「罪」。其中,最受關注的莫過於龍薇傳媒在自身境內資金准備不足,相關金融機構融資尚待審批,存在極大不確定性的情況下,以空殼公司收購上市公司,且貿然予以公告,對市場和投資者產生嚴重誤導。
業內專家分析,根據證券法相關規定,針對信披違法違規,本案已為頂格處罰。
證監會相關部門負責人15日表示,監管部門一直以來都對信息披露違法違規保持高壓態勢。並購重組作為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重要方式,證監會將持續關注其過程中的信息披露質量。
51倍融資杠桿、一波三折的收購計劃
51倍的融資杠桿,一波三折的收購計劃……記者依據證監會告知書梳理,趙薇夫婦上演的這場收購「大戲」主要有5個關鍵步驟:
第一步,2016年11月2日,龍薇傳媒成立,注冊資本200萬元,尚未實繳到位,未開展實際經營活動,主要財務數據均為零。公開信息顯示,演員趙薇是龍薇傳媒的控股股東。
第二步,2016年12月23日,龍薇傳媒與萬家集團簽訂《股份轉讓協議》,收購萬家文化29.135%的股份。協議顯示,收購完成後,趙薇將成為萬家文化的實際控制人。
第三步,2017年1月12日,在上交所的問詢下,龍薇傳媒通過萬家文化公告披露了資金來源:在收購所需的30.6億元中,股東自有資金僅為0.6億元。至此,高達51倍的杠桿比例浮出水面。
第四步,2017年2月13日,龍薇傳媒的收購計劃大幅「縮水」至3200萬股和5.29億元,不足原協議的兩成。「縮水」理由是龍薇傳媒的融資計劃並未順利完成。當日,萬家文化再次收到上交所問詢函。
第五步,2017年3月31日,萬家文化公告稱「因股份轉讓客觀情況發生變化」,經友好協商雙方決定終止本次股份轉讓事項,原收取2.5億元股份轉讓款返還,雙方互不追究對方的違約責任。
至此,這場失敗的收購變成了一場連違約金都不用付的「過家家」。
監管「鷹眼」緊盯信息披露違法違規
萬家文化、龍薇傳媒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案並非孤例。事實上,今年以來,資本市場涉及此類違法違規行為的典型案例層出不窮,一些曾經肆無忌憚的資本玩家已相繼被查處。
其中,九好集團利用虛增收入、存款等惡劣手段自我「包裝」,試圖通過「忽悠式重組」借殼上市,遭遇監管層頂格處罰。鮮言更是因炮製「奇葩議案」、操縱多倫股份,遭證監會開出34.7億元的「史上最大罰單」。
監管「鷹眼」一直高度關注此類違法違規行為。統計顯示,今年年初到8月,僅上交所就針對信息披露違法違規作出公開譴責決定11份、通報批評決定19份、監管關注決定33份,涉及上市公司33家;共處理79名「董監高」、15家股東以及兩名財務顧問項目主辦人,合計96人次。
強化監管的同時,相關制度規則也在持續完善中。證券法、《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辦法》等相關法律法規明確要求信息披露義務人應當真實、准確、完整、及時地披露信息。今年9月,證監會進一步修訂完善了並購重組信息披露規則,縮短停牌時間,限制、打擊「忽悠式」「跟風式」重組。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信息披露違法違規主要有以下幾種表現形式:上市公司資本運作亂象、財務信息披露違規行為、大股東及「董監高」違規減持股票行為、上市公司不當停牌行為、公司重大業務操作差錯等。
億信偉業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首席顧問江明德建議,在保持打擊信息披露違法違規「高壓」的同時,進一步推動相關法規的完善,尤其是改變違法收益和違法成本失衡的現狀,讓違法者付出更沉重的代價。
(原標題:趙薇夫婦收購「大戲」面臨證監會處罰 監管「鷹眼」將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