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券商承銷費用
『壹』 股票發行過程中哪些費用可以列入發行費用中
發行費用是指發行公司在籌備和發行股票過程中發生的費用。該費用可在股票發行溢價收入中扣除,主要包括中介機構費、上網費和其他費用。
1承銷費用 股票承銷費用又稱發行手續費?是指發行公司委託證券承銷機構發行股票時支付給後者的傭金。通常在股票發行費用中所佔的比重最大。承銷費用一般按企業募集資金總額的一定百分比計算。白承銷商在投資者付給企業的股款中扣除。 決定和影響股票承銷費的主要因素包括:①發行總量。股票發行量的大小決定了承銷機構業務量與承銷費的高低,發行量越大,承銷費越高。 ②發行總金額。一般來說?承銷費與股票籌資額成正比?股票籌資額越大?收取的承銷費越多。 ③發行公司的信譽。發行公司的信譽越好,發行股票的銷路就好,收取的承銷費就較低。 ④發行股票的種類。不同種類股票的特點?風險互不相同,從而收取的承銷費也不一樣。 ⑤承銷方式。承銷商在不同的承銷方式下承擔的責任和風險有所不同,因此發行人支付給承銷商的承銷費也不盡相同,通常以包銷方式承銷時的承銷費要高於以代銷方式承銷時的承銷費。 ⑥發行方式。例如?網下發行的承銷費用一般略高於上網定價發行的承銷費用。
2保薦費用 公開發行股票。依法採取承銷方式的。應當聘請具有保薦資格的機構擔任保薦人。保薦費用為發行公司委託保薦機構推薦股票發行上市所支付的費用。
3其他中介機構費用 股票發行過程中必然會涉及評估、財務和復雜的法律問題?因此?企業自股票發行准備階段起就必須聘請具有證券從業資格的資產評估機構、會計師事務所以及律師事務所參與發行工作。此類中介機構的費用也是股票發行過程中必須支付的,收費標准基本上按企業規模大小和工作難易程度來確定。
『貳』 為什麼ipo還要費用,什麼叫ipo費用
我們從最多的往最少的數:
1、承銷費。IPO賣的是證券,按我國法律規定,公開銷售證券,需要承銷商銷售,那麼承銷商需要收取承銷費。IPO是首次公開發行,承銷費是所有承銷類型中最高的,目前的行情看,承銷費一般按百分比收取的,最快回答說的相比募集資金「九牛一毛」不免太大氣了,對於很多上市公司來說,要付1年的凈利潤出去的!
2、保薦費。按我國法律規定,公開發行股票或其他權益類證券,需要保薦機構保薦,保薦機構至少有2名保薦代表人簽字,保薦代表人工資是很昂貴的,原因是他們的資格形成保薦機構的業務通道。因此,承銷費也絕不是「九牛一毛」!
3、審計費。擬上市公司需要申報三年及一期財務數據,沒上市的公司沒有必要做多麼高級的審計報告,甚至除了稅審其他專項審計一概沒有。而上市不但需要專門審計,而且還要具有證券從業資格的會計師事務所審計,因此3-4年的審計費用是不能少的。
4、律師費。擬上市公司需要申報律師意見書和律師工作報告,需要律師事務所出具。律師費也是必不可少的。
5、發行費用。發行費用可謂是可大可小,路演地點要在豪華而奢侈,慶功酒會要大氣而隆重,禮品要精美而實用。
6、掛牌費。其次掛牌期間,證券登記機構、交易所都要收取手續費,這部分確實可以說是「九牛一毛」,非上市公司也花得起,就是沒資格花……
以上費用均可視為發行費用,任何融資均有成本,IPO表面上,上市公司和原始股東大撈特撈的背後,隱藏了擬上市公司無數的心酸血淚和巨額成本,其實是投資者們看不到的……IPO的折戟很可能導致公司從地方財政支柱變成經營負債累累,IPO可謂是中國資本市場上最為血腥的融資方式。
個人觀點,敏感話題,不喜勿噴,噴了不回……
『叄』 創業板IPO,保薦費、承銷費大概要多少,在募集資金的比率在什麼范圍
這個確實要看項目情況,當然,也有的券商整體偏高或偏低。一般會單獨收一個幾百萬的保薦費,再收一塊承銷費,在實際募集資金3-6%的范圍內都有,項目越大收費比例越低。保薦費是只要項目報到證監會就要收的,承銷費在發行成功後收,沒上市就不收了
『肆』 IPO之前的審計費用大概多少一年
企業上市實際支出的費用包括顯性和隱形的兩個方面:一、顯性費用,主要是保薦承銷費、審計費、律師費、、評估費、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費用、發行路演費用等。因為上市需要聘請證券公司(保薦承銷機構)、會計師、律師,所以要支付上述中介機構的費用。其中,證券公司的費用(保薦和承銷)最多,但是主要部分會在上市成功後收取,一般在上市前會收取幾百萬的輔導和保薦費用,上市後根據實際募集資金的規模乘以一個百分比收取承銷費用,這個百分比是雙方協商的,主要取決於項目規模和復雜程度,如果上市不成功是不收的。綜合算下來,券商的費用在幾千萬的水平。審計師的費用大概一兩百萬,律師的費用大概一百萬左右。還要考慮到這幾家中介機構的食宿差旅費用。二、隱形費用,主要是公司規范上市的過程發生的費用。例如,有的民營企業在計劃上市之前可能存在向稅務機關少報收入利潤的情況,在上市審計的過程中會如實反映申報報告期內的財務情況,所以可能涉及補繳以前年度的所得說等稅費。再如,繳納職工的社保和公積金,等等。涉及股東出資不到位的情況,則相應股東要補充出資到位等等。股改的過程中還可能涉及股東個人的所得稅。通常在上市過程中,還可能涉及在媒體投入方面的財經公關費等等。
『伍』 IPO保薦人收費標准
這個不同券商不同項目是不一樣的
一般一個IPO項目的收費是三部分
輔導費用
保薦費
承銷費
輔導費用大多隻是象徵性收一下
幾十萬到百萬不等
這個是不管項目最好報沒報到證監會都是要受的
有的券商為了搶項目是不收的
只能說對項目比較有信心
在後面的收費里能找回來
保薦費用一般是幾百萬
這個費用一般在材料報到證監會後收
不管是否發行成功都是要收的
承銷費是大頭
一般是按實際募集資金的百分比收的
這個比例不同項目差別很大
一般來說
創業板比例的更高些
現在看來4%-6%比較普遍
很多券商都跟企業簽超募協議
即如果實際募集資金比計劃募集的多時
超過的部分收一個更高的比例
比如8甚至是10%
主板在3-5%都很正常
項目越大收費比例越低
越小收費比例越高
還有跟項目風險和競爭程度也有關系
一般情況下
中等券商的主板中小板最低收費都在2000萬以上
創業板也都在1500萬以上
小券商可能更便宜些
『陸』 在IPO中承銷商如何盈利
通過賺承銷費盈利
包銷費用為發行股票總金額的1.5%-3%
代銷費用為發行股票總金額的內0.5%-1.5%
一般大盤藍容籌募集金額100億,承銷費用最低就是5000萬。
承銷商就是幫發行人賣股票的,證券法規定發行股票必須要承銷商,
除非只向少於10人增發股票等一些特殊情況可以不用承銷商。
『柒』 券商承銷ipo成功後何時收到費用
前期就會有一筆,承銷完後還會有一筆
『捌』 IPO 承銷費一般如何確定
數據都以2012年中小板為例。
平均承銷(含保薦)費率是6.5%,有60%項目都在平均費率正負1.5%之內。
費率最高的是萬潤科技13.3%,最低的是普邦園林3.23%。
費率並沒有一定的標准,主要看發行人和承銷商談判。通常影響費率較大的因素包括:
1、發行人規模越大,費率越低
發行人體量越大,議價能力越強。
當年IPO公司平均募集資金6.35億,但是普邦園林募集了超過13個億,在當年IPO企業中排名第二,體量大所以費率低。萬潤科技費率高,和它募集資金只有2.6億有關。
2、承銷商的品牌越好,收費越高
IPO的時候承銷商通常就是保薦機構。
經驗豐富、品牌知名的保薦機構能夠提高企業成功IPO的概率,這也很值錢。想要享受好的服務嗎,麻煩多給兩個點:)
3、項目難度越大,收費越高
IPO項目也有難易之別。有的項目問題多,解決起來很麻煩,甚至解決完了還有很高的風險,當然收費就要貴一些。相對比較簡單、安全的項目,收費較少。
『玖』 企業上市都有哪些費用費用一般是多少
企業上市實際支出的費用包括顯性和隱形的兩個方面:
一、顯性費用,主要是保薦承銷費、審計費、律師費、、評估費、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費用、發行路演費用等。因為上市需要聘請證券公司(保薦承銷機構)、會計師、律師,所以要支付上述中介機構的費用。其中,證券公司的費用(保薦和承銷)最多,但是主要部分會在上市成功後收取,一般在上市前會收取幾百萬的輔導和保薦費用,上市後根據實際募集資金的規模乘以一個百分比收取承銷費用,這個百分比是雙方協商的,主要取決於項目規模和復雜程度,如果上市不成功是不收的。綜合算下來,券商的費用在幾千萬的水平。審計師的費用大概一兩百萬,律師的費用大概一百萬左右。還要考慮到這幾家中介機構的食宿差旅費用。
二、隱形費用,主要是公司規范上市的過程發生的費用。例如,有的民營企業在計劃上市之前可能存在向稅務機關少報收入利潤的情況,在上市審計的過程中會如實反映申報報告期內的財務情況,所以可能涉及補繳以前年度的所得說等稅費。再如,繳納職工的社保和公積金,等等。涉及股東出資不到位的情況,則相應股東要補充出資到位等等。股改的過程中還可能涉及股東個人的所得稅。通常在上市過程中,還可能涉及在媒體投入方面的財經公關費等等。
『拾』 券商在進行IPO承銷定價時,是民營券商的IPO定價比較准還是國營券商的IPO定價比較准
讓券商定價就沒有定價準的~
第一,IPO的風險主要來自審核風險,只要審核通過,發行得是否合理其實證監會是不大願意插手的,因為如果發行能夠成功,有人願意出那麼多錢買,證監會能發表的意見僅限於二級市場可能下跌,一級市場不夠理性,但人家有錢證監會難管投資者願意吧。
第二,券商的承銷費多數是按比例收取又無上限的,也就是賣價越高賺得越多。
第三,中小板、創業板這種近幾年比較常見的IPO板塊都是按網下發行情況定價的,網下投資者都是機構,機構就存在非理性投資者,部分基金經理會收取賄賂而為券商報高價,幫助發行人和券商獲得較高發行價,而這些經理控制的資金並不屬於他個人。
綜上,我們國家的IPO定價規則確實存在不合理之處,但如果完全市場化的話,可能價格會十分離譜。郭主席上任後實行了新股發行改革,發行價不得超過同行業上市公司市盈率的125%,雖然增加了非市場管理定價的不利,但卻在一定程度上縮小了非理性投資者操作空間,我個人認為是一次比較成功的改革嘗試。
置於你的問題,我認為IPO定價准確性不應該按照國營和民營來區分,因為券商中九成都是國有。按承銷量區分可能更有效,我沒有經過統計,但我覺得承銷量大的公司,定價會更准,其資本市場部也更強。而大小的劃斷,可能需要用實證分析的方法進行判斷,這就是個數學和統計的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