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二級市場 » 伊利股東都有誰

伊利股東都有誰

發布時間: 2021-03-16 11:00:50

⑴ 我想問問伊利的股東都有誰最少三個順便問問他們為什麼投資伊利 目的是什麼 重謝

伊利股份

投資的目的:銀行投資圖利息,政府投資盼稅收,股東投資求回報,員工工作盼收入。

伊利是地方國資微監管的企業,其十大流通股股東如下:

序號 股票名稱 股東名稱 2006年3月31日
持股數(萬股) 2006年6月30日
持股數(萬股) 持股數變動
(萬股)
1 600887
伊利股份 中國平安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分紅-銀保分紅 -- 1009.67 +1009.67
2 600887
伊利股份 天華證券投資基金 -- 850.01 +850.01
3 600887
伊利股份 博時價值增長證券投資基金 1288.36 800 -488.36
4 600887
伊利股份 普豐證券投資基金 566.69 769.99 +203.30
5 600887
伊利股份 招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中信經典配置證券投資基金 850 600 -250.00
6 600887
伊利股份 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分紅-個人分紅-005L-FH002滬 -- 583.53 +583.53
7 600887
伊利股份 全國社保基金一零四組合 -- 569.2 +569.20
8 600887
伊利股份 中國建設銀行-寶康消費品證券投資基金 433.92 554.66 +120.74
9 600887
伊利股份 中國銀行-工銀瑞信核心價值股票型證券投資基金 500 518.24 +18.24
10 600887
伊利股份 全國社保基金一零二組合 464.13 507.43 +43.30
11 600887
伊利股份 海通-中行-FORTIS BANK SA/NV 539.98 -- -539.98
12 600887
伊利股份 中國工商銀行-國聯安德盛小盤精選證券投資基金 438.51 -- -438.51
13 600887
伊利股份 裕陽證券投資基金 433.99 -- -433.99
14 600887
伊利股份 交通銀行-科瑞證券投資基金

⑵ 伊利牛奶公司股東詳情

這是伊利的十大股東:
序號 股東名稱 持股數量(萬股) 股份性質 占總股本比例 持股變動數(萬股)
1 呼和浩特投資有限責任公司 16,279.27 流通A股 10.18%
2 融通新藍籌證券投資基金 4,718.58 流通A股 2.95%
3 中國銀行-華夏回報證券投資基金 3,386.08 流通A股 2.12%
4 申銀萬國- 匯豐- MERRILL LYNCH INTERNATIONAL 3,233.29 流通A股 2.02% 0
5 中國農業銀行-鵬華動力增長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LOF) 2,049.99 流通A股 1.28%
6 泰康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分紅-個人分紅-019L-FH002 滬 2,016.19 流通A股 1.26%
7 中國銀行-華夏回報二號證券投資基金 1,926.01 流通A股 1.2%
8 全國社保基金一零七組合 1,911.82 流通A股 1.2%
9 CITIGROUP GLOBAL MARKETS LIMITED 1,878.57 流通A股 1.18% 0
10 中國工商銀行-匯添富成長焦點股票型證券投資基金 1,869.57 流通A股 1.17%
合計 39,269.39 24.56%

⑶ 伊利的 創始人 是 誰

鄭俊懷。

鄭俊懷(1950年9月——),男,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人,現任黑龍江紅星集團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有中國「乳業教父」之稱。原內蒙古伊利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鄭俊懷在呼市回民奶食品加工廠和伊利公司任職的20多年中,率先在企業內部實行經營承包責任制,在分配、人事、勞動用工制度方面大膽進行改革,使一個頻臨倒閉的手工作坊式小廠發展成年利潤達百萬元的中型企業。

1993年組織完成了股份制改造,使原來固定資產40多萬元、年利稅不足5萬元的呼市回民奶食品廠發展成為全國大型乳業集團。與股份制改組前相比,凈資產總額增長了118倍,銷售收入增長了79倍,利潤和稅金分別增長了69倍和135倍。

(3)伊利股東都有誰擴展閱讀:

一、伊利創造的上市奇跡

鄭俊懷把目光放到了全中國,1994年伊利建立自己的冰淇淋項目,進軍全國冷飲市場,很快成為華北地區最大的冷飲生產企業,年利潤達500多萬元。

憑借這樣強大的發展勢頭,1996年3月伊利股份在上交所掛牌上市,募集資金1億元,當年主營業務收入3.55億元,3年後就增長到11億元。這是中國第一個上市的乳品企業。隨後伊利股價一直保持遙遙領先。

二、獨董風波引發猜測

當時伊利股份一直勢頭良好,年年派送現金,投資者信心十足,鄭俊懷開始找操盤手坐莊。8年以後有人算了筆賬,說伊利莊家賺了數億元。但是這筆錢不會作為贏利進入公司。

2003年7月,金信信託代人以每股10元的低價,收購了2800萬伊利股份的國家股,成為伊利的第一大股東。這個背後收購者成為伊利的控制人,大家紛紛猜測,這個人就是鄭俊懷。

2004年6月,獨董俞伯偉和王瑾要對公司專項審計,但被鄭俊懷馬上罷免,風波驟起。

三、事發,入獄

2004年下半年,中國證監會調查伊利。2004年12月,內蒙古高級人民法院正式批捕鄭俊懷和其他4名伊利股份高管。據說,鄭俊懷涉及兩筆款項挪用嫌疑及國債去向。

⑷ 伊利股份的控股方是誰

該公司股權比較分撒沒有絕對控股股東。

⑸ 伊利股份前十大股東合計占幾成啊

截止到13年9月份,
伊利股份前十大股東
佔23.33%

⑹ 伊利股份股東人數有多少

截止到13年6月30號,大概有3.69萬戶

⑺ 伊利的創始人的創業經歷

1983年,鄭俊懷被調到的前身呼和浩特回民奶食品廠,當時這還是個日產量僅10噸的小型乳品企業。鄭俊懷在這里開始了他和的故事。 鄭俊進行過多次改制,使原來固定資產40多萬元、年利稅不足5萬元的小廠發展成為全國大型乳品集團,凈資產增長了118倍,銷售收入增長了79倍,利潤和稅金分別增長了69倍和135倍。 1996年股份上市,成為全國乳品行業第一家上市公司,並在此後連續多年入選最具發展潛力的上市公司,並位列上交所樣本股。2003年,主營業務收入達到62億元,乳製品銷售額位列全國第一,企業凈利潤近兩億元。今年前三季度,分別實現主營收入和凈利潤68億元和2億元,同比分別增長41%和26%,每股收益達到0.53元。鄭俊懷雄心勃勃地表達了要在2010年進入全球乳品20強的目標。MBO的險途如果追溯1996年以來的股份歷史,年年現金分紅的股份堪稱少有的績優公司,截至2004年6月以前,在眾多上市公司中,股份同樣稱得上是少有的「清白」公司,除上市之初發生過不屬於違規的炒作自己股票行為後,基本上沒有暴露任何違規違法事實。2004年是多事之年,其最大的競爭對手「蒙牛乳業」在香港成功上市,一次募集14億港元,雙方強弱易位;接著鬧出「獨董」事件;在這一系列風波之後,鄭俊懷涉嫌挪用巨額公款進行MBO的丑聞漸漸浮出水面。通過高薪酬和高派現來籌集MBO資金並不乏先例。2004年1月3日,宇通客車(600066)公告稱,第一大股東宇通集團的所有者鄭州市國資局將所持宇通集團100%的股份轉讓給上海宇通,而上海宇通實質是宇通客車管理者和員工為MBO而專門成立的一家公司,至此,宇通客車的MBO大功告成。股份的管理者們也深諳此道。2004年,股份以171萬元超過宇通客車高居上市公司高管總薪酬排行榜第三位。在大幅提高高管薪酬積累MBO彈葯的同時,股份也拾起了高派現的法寶。2001、2002、2003年度公司分配方案分別為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3.6元、2元和3.3元。這給MBO帶來的益處是雙重的:一方面,可以利用管理層控制的機構股東分享上市公司高派現帶來的真金白銀;另一方面,也可以降低上市公司凈資產,從而為以後以低價格切入創造條件。2002年,曾經成功增發股票募得8億元巨資,然而鄭俊懷卻用此錢熱炒國債。2003年,的資產負債率由2002年增資擴股後的34.6%一路攀升至45%。當然,如果股份購買國債的收益大於從銀行貸款利率的話,這種做法似乎也無可厚非。但真實情況是,2003年年報披露,公司在國債市場上因賬面浮虧,計提了112萬余元的短期投資跌價准備。更為蹊蹺的是,股份不但沒有在債市因加息預期而繼續看淡的情況下果斷止損,收回投資,而是變本加厲地通過更加隱秘的方式繼續委託投資國債:這就不能不使人懷疑到,鄭俊懷和其他伊利高管是否控制著另外的代表他們個人利益的反向操作賬戶(即對敲賬戶)。人們有權利懷疑,鄭俊懷不是沒有止損,而是利用股民的錢為其反向操作的個人賬戶止損。同時,鄭俊懷打造了三條隱性MBO通道:其一是華世商貿公司,其二是呼和浩特啟元公司,法人代表是鄭俊懷本人。截止2004年6月30日,華世商貿持有境內法人股2.16%,為第四大股東;而內蒙古啟元持有境內法人股比例為4.38%,為第二大股東。MBO的第三條通道是金信信託。2003年7月,呼市財政局將手中所持14.33%的國有股份賣給了名不見經傳的金信信託,後者一躍成為股份第一大股東。業內分析由於金信信託成為第一大股東後「股份什麼變化也沒有」且大股東「不派一名董事、監事,不提名一個管理層」,顯然「金信信託不過是鄭俊懷曲線MBO的過橋工具」。通過這三種途徑,以鄭俊懷為核心的數位高管擁有了股份20.87%的法人股股權。形具神散鄭俊懷的倒下有多種原因,但有一點是問題的關鍵。伊利公司1996年上市以來,雖歷經多年市場錘煉,但作為現代公司制度的核心——完善的法人治理結構在該公司卻一直是「形具而神散」。完善的法人治理結構包括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經理層等,各組成部門權責分明,相互制衡,構成穩定的公司管理經營結構。這些法人治理結構要件在伊利都有,但遺憾的是卻沒有發揮出應有功能。鄭俊懷在公司既是董事長,又是黨委書記,又是首席執行官,管理、人事、經營一肩挑,高度的個人集權,使法人治理的權力制衡難以實現。 完善的法人治理結構有利於對公司進行內外部監督,增強企業透明度。國外有稱上市公司為「玻璃房子」之說,意思即公司的經營、業績要對社會大眾充分公開,為廣大股民作出投資決策提供必要的參考條件,同時接受監督。然而鄭俊懷等涉嫌挪用1500多萬元的行為早在2000年就已發生,但直到2004年才被發現,說明了公司信息的不透明,歸根到底還是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形具而神散」。還有一點需要指出,金融監管的缺位也是事件發生的原因之一。第四大股東華世商貿的四位主要股東均為鄭俊懷等高管的親屬,如此重要的關聯信息卻一直不為人知。近段時間來,關於MBO、變相MBO等經濟學術語充斥於事件的報道中。MBO即企業管理層收購,是一種特殊的股權轉讓方式,管理者通過收購股權成為企業所有者,其工作積極性會得到激勵提高。在國企改制中,MBO一度很熱。被媒體熱炒的伊利涉嫌MBO行為,即公司於2002年投資3億元購買國債,直到2003年年底,公司尚持有國債2.91億元。在此期間,2003年7月,總部設在浙江金華的金信信託公司以2.8億元總價,從呼市財政局手中將伊利所有國有股購得,成為第一大股東。上述兩筆交易恰好吻合,而國債可以在市場隨時折價回購變現為資金,再加之其他一些原因,導致人們懷疑高管們在搞變相MBO,即拿公司的錢為自己買公司股權。「成績和榮譽只屬於過去。」懸掛在集團總部二樓的大標語引人注目,但願風波帶來的陣痛也會很快成為集團的「過去」。董事會全面改組現有領導班子,原呼市國資局局長李雲卿全面負責鄭俊懷負責的事務,總裁負責全面生產經營。經歷了96個小時沉默後,集團股份公司(600887)終於開口說話。21日中午,集團首次正面對外證實包括鄭俊懷在內的5名高管被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檢察院刑事拘留,並將於今日(22日)發布確認公告,圍繞的謎團似乎正在被逐漸解開。

⑻ 內蒙古大宗的股東除了伊利還有哪些

據了解,既定的股東目前只有伊利,還有一些未公布。你可以打電話過去詳細問問。0471-6936635

熱點內容
鳳凰傳媒港股 發布:2021-03-31 20:26:44 瀏覽:3
美國原油出口帶來了什麼 發布:2021-03-31 20:26:44 瀏覽:740
k線重合指標 發布:2021-03-31 20:26:26 瀏覽:359
金融財經網站排名 發布:2021-03-31 20:25:22 瀏覽:766
金融視頻網站 發布:2021-03-31 20:25:20 瀏覽:108
公司是否質押 發布:2021-03-31 20:24:28 瀏覽:643
私募眾籌騙 發布:2021-03-31 20:24:21 瀏覽:852
股份構成是什麼意思 發布:2021-03-31 20:24:21 瀏覽:989
2015年a股市值排名 發布:2021-03-31 20:23:56 瀏覽:263
融資名單查詢 發布:2021-03-31 20:22:52 瀏覽: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