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二級市場 » 英特爾股東分布

英特爾股東分布

發布時間: 2021-03-22 15:36:08

❶ 英特爾收購哪一家

3月10日,英特爾正在考慮一系列收購方案,包括收購晶元製造商博通(Broadcom)。英特爾正在密切關注博通與高通的收購戰,很希望看到博通收購失敗,因為合並後的公司將會對英特爾構成嚴重競爭威脅。如果博通看起來很可能會獲勝,英特爾可能會介入,提出對博通的收購要約。

而高通首席執行官湯姆·霍頓(Tom Horton)則在一份聲明中表示:「董事會將繼續高效有力的企業治理原則,公司認為在這個重要時刻任命一位獨立董事成為董事長,符合公司和股東的最大利益。我們專注於為股東創造最大化價值,並會考慮所有能夠實現該目標的方法。

❷ 英特爾公司和微軟公司是什麼關系

英特爾是電腦最重要的硬體CPU生產商
微軟是電腦最重要的軟體操作系統生產商

如果你想有進一步的了解,請看下邊:

英特爾

英特爾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半導體晶元製造商,它成立於1968年,具有35年產品創新和市場領導的歷史。1971年,英特爾推出了全球第一個微處理器。這一舉措不僅改變了公司的未來,而且對整個工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微處理器所帶來的計算機和互聯網革命,改變了這個世界。

2002年2月,英特爾被美國《財富》周刊評選為全球十大「最受推崇的公司」之一,
你的網路游戲聯盟 新浪點點通個性smsDIY
海納百川 候車亭媒體 輕松填問卷開心拿大獎

名列第九。2002年接近尾聲,美國《財富》雜志根據各公司在2002年度業務的表現、員工水平、管理質量、公司投資價值等六大准則排出了「2002年度最佳公司」。在這一排行榜上,英特爾公司榮登全球榜首。同時,在「2002全球最佳僱主」排行榜上,英特爾公司名列第28位。

2003年5月,《哈佛商業周刊·中文版》公布「2002年度中國最佳僱主」名單,英特爾(中國)有限公司名列第八。這是由全球著名人力資源公司HewittGlobalHRConsultingFirm*和《哈佛商業周刊·中文版》通過一項聯合舉辦的企業內部員工調查結果評選出來的。2002年,英特爾公司的收入為268億美元,凈收入為31億美元。2003年7月18日,英特爾公司成立35周年。英特爾公司首席執行官貝瑞特博士回顧說:「35年來,我們不懈地追求優秀與完美,這為我們能夠不斷推出創新理念並保持創新能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也使得英特爾能在全球競爭最為激烈的行業中始終處於領先地位。我們的努力讓世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還將繼續改變世界的未來,這也正是我們今天值得慶祝的。」

英特爾為全球日益發展的計算機工業提供建築模塊,包括微處理器、晶元組、板卡、系統及軟體等。這些產品為標准計算機架構的組成部分。業界利用這些產品為最終用戶設計製造出先進的計算機。今天,互聯網的日益發展不僅正在改變商業運作的模式,而且也改變著人們的工作、生活、娛樂方式,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作為全球信息產業的領導公司之一,英特爾公司致力於在客戶機、伺服器、網路通訊、互聯網解決方案和互聯網服務方面為日益興起的全球互聯網經濟提供建築模塊。

英特爾在中國的機構英特爾在中國(大陸)設有13個代表處,分布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成都、重慶、沈陽、濟南、福州、南京、西安、哈爾濱、武漢。公司的亞太區總部在香港特別行政區。英特爾在中國亦設有研究中心,即英特爾中國實驗室,由4個不同研究中心組成,於2000年10月宣布成立。該中國實驗室主要針對計算機的未來應用和產品的開發進行研究,旨在促進中國採用先進技術方面的進程,從而進一步推動國內互聯網經濟的發展。此外,英特爾中國實驗室還負責協調該實驗室與英特爾全球其他實驗室的研究協作,以及資助國內高校和研究機構的研究項目的開發工作。英特爾公司全球副總裁兼首席技術官帕特·基辛格直接領導英特爾中國實驗室的工作。

英特爾在中國的使命英特爾公司在中國的業務重點與其全球業務重點相一致,即成為全球互聯網經濟的構造模塊的傑出供應商。除此之外,英特爾始終致力於成為推動中國信息技術發展的基石。在中國,這一戰略可從英特爾在中國的一系列活動中得到反映:*技術啟動:英特爾在中國設有英特爾中國實驗室,由4個不同研究領域的實驗室組成。如英特爾中國實驗室,隸屬於英特爾微處理器研究實驗室,主要研究面向微處理器和平台架構的相關工作,推動英特爾處理器架構(IA)技術在業界的領導地位。

具體研究領域包括音頻/視頻信號處理和基於PC的相關應用,以及可以推動未來微結構和下一代處理器設計的高級編譯技術和運行時刻系統研究。另外還有英特爾中國軟體實驗室、英特爾架構開發實驗室、英特爾互聯網交換架構實驗室、英特爾無線技術開發中心。除此之外,英特爾還與國內著名大學和研究機構,如中國科學院計算所*針對IA-64位編譯器進行了共同研究開發,並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2002年10月,英特爾公司宣布在深圳成立英特爾亞太區應用設計中心(ADC)。該中心面向中國計算和通信行業的OEM與ODM廠商,旨在滿足他們對世界一流設計與校驗服務的需求,並幫助他們為客戶開發更出色的產品英特爾亞太地區應用設計中心(深圳)將為亞太區包括深圳和中國其它地區的客戶就近提供先進的產品開發和技術支持服務,以協助亞太地區及中國的客戶強化其在全球的競爭實力,並且促進這些客戶相互間的合作。英特爾還通過戰略投資事業部(IntelCapital)在中國進行IT技術方面的投資,以促進中國型技術,如無線通訊技術等方面的發展,從而促進全球互聯網經濟的發展。

迄今為止,英特爾的戰略投資事業部已向亞太地區進行風險投資近6億美元,其中在中國的投資近30家。*技術生產與製造:今天,英特爾在上海設有投資5億美元的晶元測試和封裝的工廠,為快閃記憶體、I845晶元組和奔騰4處理器提供基於0.13微米工藝的世界一流的封裝與測試,並為全球提供最高性能處理器產品;同時,也培養了大批的國內掌握世界一流晶元生產製造技術的知識工人。*市場教育及應用普及:英特爾公司始終把協助推動中國計算機工業和互聯網經濟的發展作為公司在中國的首要策略。英特爾(中國)有限公司從2000年開始贊助ISEF中國區聯系賽事。這一賽事被稱為「中國青少年科學技術與創新大賽」,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辦。2001年,中國派出16名學生參加在美國加州矽谷舉行的第52屆英特爾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贏得了17項大獎,包括獎品、獎金及獎學金共計87000美元。2002年,英特爾ISEF在中國區的聯系賽事在各地共吸引了1500萬名中學生參加,其中有21名成績優異的學生將被選派赴美參加5月在肯塔基州舉辦的第53屆英特爾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2000年7月,英特爾未來教育項目在中國啟動。

經過一年的時間,到2002年底,擬在中國共培訓教師達100,000名,該項目已經在全國的18個省市展開,北京市、長春市、重慶市、甘肅省、海南省、河北省、內蒙古自治區、江蘇省、上海市、陝西省、天津市、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浙江省、淄博市開展實施了,得到中國教育部的大力支持和肯定,更獲得各地教委和參加培訓的老師的熱烈歡迎。另外,為了更好地普及電腦教育,英特爾自1997年開始與國內電腦廠商合作,在全國16個城市開設了「英特爾電腦小博士工作室「,分別分布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成都、天津、西安、沈陽、青島、溫州、杭州、濟南、西藏、哈爾濱、無錫、南京,共培訓家庭130萬人次。*廣泛的業界合作:英特爾自1985年進入中國以來,便將「與中國信息產業共同成長」視為己任。與國內OEM廠商、獨立軟體開發商、通訊設備製造商、解決方案供應商和無線通信廠商進行了密切廣泛的合作。自2000年至今,英特爾每年在中國召開春秋兩季的「英特爾信息技術峰會」(IntelDeveloperForum),與國內業界及時分享信息技術發展的趨勢。2003年3月12日,英特爾在中國與全球同步推出了英特爾?迅馳?移動計算技術,它為移動計算的筆記本電腦用戶提供了史無前例的、完全擺脫線纜束縛的「無線自由」的集計算和通訊之融合的體驗。

了與RISC領域的對手以及在PC領域與居於壟斷地位的「Wintel」對抗,1991年7月,IBM、Apple和Motorola三家公司共同簽署了一份技術合作協議,聯手開發Power PC晶元和基於該晶元的系統,從而開始了PC歷史上的第三輪較量。

PowerPC(Power Performance Chip)是一種RISC CPU,但戰勝Intel的關鍵還在於足夠的軟體支持,因此PowerPC盡量使80x86的軟體也能在它上面運行。

微軟
微軟是美國的公司

創建於1975年的微軟公司是世界個人和商用計算機軟體行業的領袖。微軟公司為用戶提供范圍廣泛的產品和服務,並通過優秀的軟體予人們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通過任何設備進行溝通的能力。

微軟於1975年4月4日由威廉.H.蓋茨和保羅.艾倫合夥成立, 並且於1981年6月25日重組為公司。總部位於雷特蒙德,公司目前在60多個國家設有分支辦公室,全世界雇員人數接近44,000人。

在Windows操作系統和Office產品套件流行的基礎上,微軟現在正在為下一代的互聯網開發技術。公司的.NET平台將使商務活動更加協作,並且提供了一個空前的集成范圍和用戶化的解決方案。這個解決方案使客戶無論何時無論何地,只要想獲取信息就能得到。

微軟的組織結構支持公司快速增長的軟體業務,包括以下核心業務組:

個人服務組(PSG), 由集團副總裁 Bob Muglia 領導, 致力於為個人用戶和商業用戶提供更容易的在線連接,並且為各種各樣的設備提供軟體服務。PSG 包含了微軟的個人.NET倡議、服務平台部、移 動組、MSN的互聯網訪問服務、用戶設備組以及用戶界面平台部。

MSN 和個人服務業務組,由副總裁Yusuf Mehdi 領導,負責網路程序開發、業務發展以及MSN和微軟其它服務世界范圍內的市場和銷售,包括:MSN eShop, MSN Carpoint, MSN HomeAdvisor, the MSNBC venture, Slate 和 MSNTV平台組,由集團副總裁Jim Allchin 領導,負責在各個方面不斷對Windows平台做出改進 –例如把存儲、通訊、消息通知、共享圖象及聽音樂等變為Windows經歷的自然擴展。此外,本組包括.NET企業伺服器組、開發工具部和Windows數字媒體部。

辦公和商務服務組,由集團副總裁Jeff Raikes 領導,負責開發提高生產力和商業流程的應用和服務。工作包括將功能完善且性能強大的Microsoft Office逐步演化為以服務於基礎的產品。除Office部門之外,商用工具部門,包括bCentral和Great Plains的商用應用程序部門都將屬於該部門。

全球銷售、市場和服務組,由集團副總裁Orlando Ayala 領導,集成了微軟的銷售和服務夥伴,以滿足世界范圍內微軟用戶的需要。這些用戶包括:企業用戶、中小型組織、教育機構、程序開發人員和個人用戶。此外,本組包括微軟產品支持服務、網路解決方案組、企業夥伴組、市場營銷組織和微軟全球三大地區的業務組織。

微軟研究院 (MSR),由資深副總裁Rick Rashid 領導,負責對今天或明天的計算課題提出創造性的建議和解決方案,使計算機變得更加易於使用。同時負責為下一代的硬體產品設計軟體,改進軟體設計流程和研究計算機科學的數學基礎。關於MSR更詳細的信息可參見 Microsoft Research Web page。

運營組,由總裁和首席運營官Rick Belluzzo 領導,負責管理商業運作和全部的商業計劃。包括公司的財政、行政管理、人力資源和信息技術部門。

❸ 英特爾是微軟的下屬公司嗎

和微軟沒有關系
英特爾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半導體晶元製造商,它成立於1968年,具有35年產品創新和市場領導的歷史。1971年,英特爾推出了全球第一個微處理器。這一舉措不僅改變了公司的未來,而且對整個工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微處理器所帶來的計算機和互聯網革命,改變了這個世界。

2002年2月,英特爾被美國《財富》周刊評選為全球十大「最受推崇的公司」之一,
你的網路游戲聯盟 新浪點點通個性smsDIY
海納百川 候車亭媒體 輕松填問卷開心拿大獎

名列第九。2002年接近尾聲,美國《財富》雜志根據各公司在2002年度業務的表現、員工水平、管理質量、公司投資價值等六大准則排出了「2002年度最佳公司」。在這一排行榜上,英特爾公司榮登全球榜首。同時,在「2002全球最佳僱主」排行榜上,英特爾公司名列第28位。

2003年5月,《哈佛商業周刊·中文版》公布「2002年度中國最佳僱主」名單,英特爾(中國)有限公司名列第八。這是由全球著名人力資源公司HewittGlobalHRConsultingFirm*和《哈佛商業周刊·中文版》通過一項聯合舉辦的企業內部員工調查結果評選出來的。2002年,英特爾公司的收入為268億美元,凈收入為31億美元。2003年7月18日,英特爾公司成立35周年。英特爾公司首席執行官貝瑞特博士回顧說:「35年來,我們不懈地追求優秀與完美,這為我們能夠不斷推出創新理念並保持創新能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也使得英特爾能在全球競爭最為激烈的行業中始終處於領先地位。我們的努力讓世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還將繼續改變世界的未來,這也正是我們今天值得慶祝的。」

英特爾為全球日益發展的計算機工業提供建築模塊,包括微處理器、晶元組、板卡、系統及軟體等。這些產品為標准計算機架構的組成部分。業界利用這些產品為最終用戶設計製造出先進的計算機。今天,互聯網的日益發展不僅正在改變商業運作的模式,而且也改變著人們的工作、生活、娛樂方式,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作為全球信息產業的領導公司之一,英特爾公司致力於在客戶機、伺服器、網路通訊、互聯網解決方案和互聯網服務方面為日益興起的全球互聯網經濟提供建築模塊。

英特爾在中國的機構英特爾在中國(大陸)設有13個代表處,分布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成都、重慶、沈陽、濟南、福州、南京、西安、哈爾濱、武漢。公司的亞太區總部在香港特別行政區。英特爾在中國亦設有研究中心,即英特爾中國實驗室,由4個不同研究中心組成,於2000年10月宣布成立。該中國實驗室主要針對計算機的未來應用和產品的開發進行研究,旨在促進中國採用先進技術方面的進程,從而進一步推動國內互聯網經濟的發展。此外,英特爾中國實驗室還負責協調該實驗室與英特爾全球其他實驗室的研究協作,以及資助國內高校和研究機構的研究項目的開發工作。英特爾公司全球副總裁兼首席技術官帕特·基辛格直接領導英特爾中國實驗室的工作。

英特爾在中國的使命英特爾公司在中國的業務重點與其全球業務重點相一致,即成為全球互聯網經濟的構造模塊的傑出供應商。除此之外,英特爾始終致力於成為推動中國信息技術發展的基石。在中國,這一戰略可從英特爾在中國的一系列活動中得到反映:*技術啟動:英特爾在中國設有英特爾中國實驗室,由4個不同研究領域的實驗室組成。如英特爾中國實驗室,隸屬於英特爾微處理器研究實驗室,主要研究面向微處理器和平台架構的相關工作,推動英特爾處理器架構(IA)技術在業界的領導地位。

具體研究領域包括音頻/視頻信號處理和基於PC的相關應用,以及可以推動未來微結構和下一代處理器設計的高級編譯技術和運行時刻系統研究。另外還有英特爾中國軟體實驗室、英特爾架構開發實驗室、英特爾互聯網交換架構實驗室、英特爾無線技術開發中心。除此之外,英特爾還與國內著名大學和研究機構,如中國科學院計算所*針對IA-64位編譯器進行了共同研究開發,並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2002年10月,英特爾公司宣布在深圳成立英特爾亞太區應用設計中心(ADC)。該中心面向中國計算和通信行業的OEM與ODM廠商,旨在滿足他們對世界一流設計與校驗服務的需求,並幫助他們為客戶開發更出色的產品英特爾亞太地區應用設計中心(深圳)將為亞太區包括深圳和中國其它地區的客戶就近提供先進的產品開發和技術支持服務,以協助亞太地區及中國的客戶強化其在全球的競爭實力,並且促進這些客戶相互間的合作。英特爾還通過戰略投資事業部(IntelCapital)在中國進行IT技術方面的投資,以促進中國型技術,如無線通訊技術等方面的發展,從而促進全球互聯網經濟的發展。

迄今為止,英特爾的戰略投資事業部已向亞太地區進行風險投資近6億美元,其中在中國的投資近30家。*技術生產與製造:今天,英特爾在上海設有投資5億美元的晶元測試和封裝的工廠,為快閃記憶體、I845晶元組和奔騰4處理器提供基於0.13微米工藝的世界一流的封裝與測試,並為全球提供最高性能處理器產品;同時,也培養了大批的國內掌握世界一流晶元生產製造技術的知識工人。*市場教育及應用普及:英特爾公司始終把協助推動中國計算機工業和互聯網經濟的發展作為公司在中國的首要策略。英特爾(中國)有限公司從2000年開始贊助ISEF中國區聯系賽事。這一賽事被稱為「中國青少年科學技術與創新大賽」,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辦。2001年,中國派出16名學生參加在美國加州矽谷舉行的第52屆英特爾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贏得了17項大獎,包括獎品、獎金及獎學金共計87000美元。2002年,英特爾ISEF在中國區的聯系賽事在各地共吸引了1500萬名中學生參加,其中有21名成績優異的學生將被選派赴美參加5月在肯塔基州舉辦的第53屆英特爾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2000年7月,英特爾未來教育項目在中國啟動。

經過一年的時間,到2002年底,擬在中國共培訓教師達100,000名,該項目已經在全國的18個省市展開,北京市、長春市、重慶市、甘肅省、海南省、河北省、內蒙古自治區、江蘇省、上海市、陝西省、天津市、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浙江省、淄博市開展實施了,得到中國教育部的大力支持和肯定,更獲得各地教委和參加培訓的老師的熱烈歡迎。另外,為了更好地普及電腦教育,英特爾自1997年開始與國內電腦廠商合作,在全國16個城市開設了「英特爾電腦小博士工作室「,分別分布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成都、天津、西安、沈陽、青島、溫州、杭州、濟南、西藏、哈爾濱、無錫、南京,共培訓家庭130萬人次。*廣泛的業界合作:英特爾自1985年進入中國以來,便將「與中國信息產業共同成長」視為己任。與國內OEM廠商、獨立軟體開發商、通訊設備製造商、解決方案供應商和無線通信廠商進行了密切廣泛的合作。自2000年至今,英特爾每年在中國召開春秋兩季的「英特爾信息技術峰會」(IntelDeveloperForum),與國內業界及時分享信息技術發展的趨勢。2003年3月12日,英特爾在中國與全球同步推出了英特爾?迅馳?移動計算技術,它為移動計算的筆記本電腦用戶提供了史無前例的、完全擺脫線纜束縛的「無線自由」的集計算和通訊之融合的體驗。

了與RISC領域的對手以及在PC領域與居於壟斷地位的「Wintel」對抗,1991年7月,IBM、Apple和Motorola三家公司共同簽署了一份技術合作協議,聯手開發Power PC晶元和基於該晶元的系統,從而開始了PC歷史上的第三輪較量。

PowerPC(Power Performance Chip)是一種RISC CPU,但戰勝Intel的關鍵還在於足夠的軟體支持,因此PowerPC盡量使80x86的軟體也能在它上面運行。

❹ 英特爾公司與風險投資有什麼關系

1968年6月,半導體業的創始企業——快捷公司的高級管理人員里伯特·諾斯和戈登·庫爾辭職後自行創業。當時,半導體業在集成電路出現後突飛猛進,他們覺得在集成電路技術領域一定還大有文章可作,因為半導體業與其他產業的狀況有所不同。當時美國經濟的三大支柱產業——汽車、鋼鐵和化工已經進入批量生產的階段,技術和產品都已基本定型,新的公司很難再有所作為;可是在半導體業,雖然當時集成電路(晶元)也已經進入批量生產階段,但是半導體技術的快速翻新,使新企業能夠憑借新產品迅速打入市場,甚至開辟新市場。他們相信自己完全有能力研製出技術更先進、功能更強、成本更低的晶元。

諾斯和庫爾繼而決定集中力量先從計算機內存器著手。當時大型計算機在美國東部已經發展到相當程度,價格略低、功能稍弱的小型計算機也開始出現。由於使用計算機可以極大地提高辦公效率,美國各地的大公司和事業機構都在迅速裝備計算機,計算機的市場需求飛速增長。在每台計算機里,都有一個用來提存程序數據的內存器,內存器容量越大,計算機的功能就越強。當時的內存器都是利用磁性材料製作的,諾斯和庫爾知道,如果採用半導體晶元來做內存器,則可以大幅度減小它的體積,加快它的運行速度。雖然當時矽谷中已經有一些公司開始進行這方面的開發工作,但是市場上還沒有這類產品出現。諾斯和庫爾通曉半導體技術,知道自己在這方面取得成功的機會將會很大。

目標已定,下一步就是要籌集創業所需的資金。這一點對諾斯和庫爾來講並不難,因為他們在快捷半導體公司近十年所取得的成就早已為業界人士所熟知,願意對他們進行投資的人不勝枚舉。盡管當時他們提供的新企業計劃書只有一頁紙的篇幅,但是諾斯只給一個老朋友——阿瑟·洛克(ArthurRock)打了一個電話,資金問題就輕松地解決了。

洛克是矽谷風險投資業的元老級人物,快捷半導體公司當初就是在他的幫助下成立的。因為關心快捷的發展,他特意從紐約市移居到舊金山,以便與快捷的一班人馬時刻保持聯系。洛克自己還進一步開設了一家專門幫助新生企業融資的銀行,成為矽谷最早的風險投資家之一。

實際上,「風險投資」這個詞就是洛克首先使用的。

洛克與快捷公司的高層人物始終保持著密切聯系,其中諾斯是他最要好的朋友之一,他們平時經常在一起跑步鍛煉,假期也時常一同到野外露營。他在接到諾斯需要投資,以便建立一個新公司的求援電話後,立刻行動,當天下午花了半個小時的時間打了15個電話,得到了15個滿意的回答,一共籌集了250萬美元。融資如此順利,一方面是因為當時的投資家們都看好迅速發展的半導體業,另一方面是因為人們對諾斯和庫爾的能力毫不懷疑,再加上洛克本人的信譽一向較高。

洛克並沒有像許多投資者那樣盲目籌款、有錢就拿,由於願意「入伙」的人比較多,他只選擇了一些懷有一定專長,對新公司的發展能發揮較大作用的投資人。同時,為了避免因某個股東佔有太多的股份而使未來的公司受其左右,洛克限制了每一個股東的投資數量。洛克自己也拿出30萬美元入股,再加上諾斯和庫爾每人各出的25萬美元,三個創業者得以對公司保持相當的控制力,洛克本人也無可爭議地成為了新公司的第一任董事長。後來雖然洛克有意避免過分干預公司的日常事務,而讓經理們放手去干,但他一直從戰略角度上為公司出謀劃策。當公司出現危機,需要洛克幫助時,他會毫不猶豫地提出自己的建議。

有了資金以後,英特爾公司正式成立。很快,英特爾公司就在半導體業異軍突起,業績以驚人的速度增長。後來,在日本半導體企業的競爭下,英特爾退出了半導體業,轉而專攻計算機存儲器,又成為IT業中的執牛耳者。

英特爾公司上市之後,由洛克引入的風險投資獲得了豐厚的回報。公司的創始人里伯特·諾斯和戈登·庫爾也因股票上市而一舉成為億萬富翁。

如今,英特爾公司已經是IT行業的領袖企業之一,左右著該行業的未來。

❺ 英特爾在中國有哪些機構分別在哪些城市

1) 1985 年,英特爾在北京設立了第一個代表處
2) 1994 年 1 月,第一個英特爾架構開發實驗室(IADL)成立
3) 1994 年 11 月,位於上海的晶元測試和封裝工廠破土動工
4) 作為英特爾在亞太地區的第一個研究實驗室,英特爾中國研究中心(ICRC)於 1998 年 11 月創建
5) 2002 年 5 月,英特爾宣布在中國組裝和測試英特爾® 奔騰® 4 處理器
6) 2002 年 10 月,英特爾亞太區應用設計中心(ADC)在深圳設立
7) 2003 年 8 月,英特爾宣布在四川省成都市投資建立封裝和測試英特爾半導體產品的工廠
8) 2005 年 5 月 12 日,英特爾技術開發(上海)有限公司成立
9) 2005 年 6 月,英特爾渠道平台事業部於成立,全球總部設於上海
10) 2005 年 6 月,英特爾宣布設立兩億美元的「英特爾投資中國技術基金
11) 2005 年 9 月,英特爾亞太區研發有限公司在上海紫竹科學園區成立
12) 2006 年 4 月 18 日,中國首批英特爾多核技術實驗室在五所高校啟動
13) 2006 年 7 月,英特爾與信息產業部簽署了「共同推進中國農村、城市、企業和物流等信息化的合作備忘錄」
14) 2006 年 7 月 27 日,英特爾發布了十款面向個人和企業的台式電腦、筆記本電腦和工作站的全新英特爾® 酷睿 雙核處理器與英特爾® 酷睿二 處理器至尊版。新產品的在性能提升 40% 的同時功耗降低了 40%
15) 2006 年 10 月 25 日,成都晶元封裝測試項目二期工程的竣工
16) 2006 年 10 月 30 日,英特爾宣布為響應中國政府建設新農村的號召而推出的「世界齊步走,建設新農村」計劃
17) 2006 年 11 月 1 日,英特爾和中國教育部共同宣布啟動「共創未來教育計劃」
18) 2006 年 11 月 14 日,英特爾公司宣布推出面向伺服器、工作站和高端個人電腦的英特爾® 至強® 5300 和英特爾® 酷睿二 四核處理器至尊版系列處理器
19) 2006 年 11 月 16 日,英特爾中國研究中心(ICRC)舉行博士後工作站正式宣告運行,成為國家人才培養體系的一部分。
20) 2007 年 1 月 1 日,中國成為一個獨立的地區進行銷售與市場運做。由此,中國成為與美國、歐洲、中東部非洲、和亞太區並列的第五個獨立報告區域。
21) 2007 年 1 月 17 日,英特爾在中國科技館開啟了「一粒沙·芯世界」為主題的英特爾新展區。
22) 2007 年 3 月 26 日,英特爾宣布在大連投資 25 億美元,建立一座 90 納米技術的 300 毫米晶圓廠。27 日,英特爾與大連市政府以及大連理工大學宣布共同合作創建「半導體技術學院」培養半導體人才。
23) 2007 年 4 月 17 日,以「多重動力,攜手創新」為主題的「2007 年春季英特爾信息技術峰會(IDF)」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舉行。這是 IDF 首次在美國以外的國家首發。同日,英特爾宣布將「英特爾多核技術大學計劃」擴展至全國 37 所高校。
24) 2007 年 5 月 22 日,英特爾公司全球第一個中文富媒體博客網站 ——「博客@英特爾中國」(Blogs @ Intel China)正式開通。
25) 2007 年 6 月 11 日,英特爾宣布,自 6 月 20 日起,其在中國銷售的盒裝台式機處理器將逐步採用中文品牌包裝。這是英特爾自公司創立以來首次在一個國家採用獨立的品牌包裝
26) 2007 年 8 月 27 日,英特爾(中國)有限公司發布了題為「樹立全球責任的典範」的《英特爾 2006 年企業責任報告》。
27) 2007 年 9 月 6 日,英特爾公司董事會主席貝瑞特博士在訪華期間宣布發布最新的功能齊全的中國農村電腦,一種專為中國農村市場設計開發的新型台式電腦。
28) 2007 年 9 月 8 日,英特爾在亞洲的第一座 300 毫米晶圓工廠大連晶元廠破土奠基。
29) 2007 年 9 月 13 日, 英特爾(中國)有限公司聯合國內其他 13 家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骨幹機構聯合向全國信息產業界發出「中國電子節能倡議書」,倡議號召各電子信息企業深化和落實節能減排國策,大力研發、採用和推廣電子節能新技術、新產品
30) 2007 年 9 月 20 日,英特爾(中國)有限公司與遼寧省人民政府簽署諒解備忘錄儀式,標志著雙方進入了多層次、寬領域全面合作的新階段。
31) 2007 年 11 月 1 日, 「2007 英特爾® 未來教育項目應用成果展示活動頒獎典禮」在北京舉行。英特爾® 未來教育項目自 2000 年在中國啟動以來,已經累計培訓教師 100 萬名,億萬中小學生將從中受益。
32) 2007 年 11 月 12 日,英特爾公司發布了 16 款採用 45 納米高-K 金屬柵極硅製成技術的伺服器及高端 PC 處理器。這些處理器產品不僅增強了計算性能,有效減少了能源消耗,而且還在處理器的封裝中棄用了危害環境的鉛元素,為保護世界環境做出貢獻。
33) 2008 年 4 月 2 日,英特爾公司在上海舉辦的」英特爾信息技術峰會」上發布了 5 款面向移動互聯網設備(Mobile Internet Device,MID)的全新英特爾® 凌動處理器和英特爾迅馳® 凌動 處理器技術,以及其它嵌入式計算解決方案。
34) 2008 年 4 月 8 日,英特爾公司的全球投資機構,英特爾投資宣布成立「英特爾投資 - 中國技術基金 II」。新基金總額為五億美元,致力於推動中國本土的技術創新並促進中國信息技術產業的發展。由此,英特爾投資在中國的技術基金總額已達 7 億美元。
35) 2008 年 6 月 23 日,英特爾公司董事會主席貝瑞特博士在訪華期間與四川省政府共同啟動旨在支持地震災區災後重建和恢復工作的「英特爾 i 世界計劃」。
36) 2008 年 7 月 18 日,英特爾(中國)有限公司與英特爾全球各地的機構同時慶賀英特爾公司成立 40 周年。
37) 2010年10月26日,英特爾大連晶元廠建成投產,英特爾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保羅·歐德寧出席英特爾大連晶元廠投產儀式。

❻ -英特爾最大的股東是誰

英特爾股份公司

❼ 英特爾公司介紹

Intel

英特爾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半導體晶元製造商,它成立於1968年,具有35年產品創新和市場領導的歷史。1971年,英特爾推出了全球第一個微處理器。這一舉措不僅改變了公司的未來,而且對整個工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微處理器所帶來的計算機和互聯網革命,改變了這個世界。

2002年2月,英特爾被美國《財富》周刊評選為全球十大「最受推崇的公司」之一, 名列第九。2002年接近尾聲,美國《財富》雜志根據各公司在2002年度業務的表現、員工水平、管理質量、公司投資價值等六大准則排出了「2002年度最佳公司」。在這一排行榜上,英特爾公司榮登全球榜首。同時,在「2002全球最佳僱主」排行榜上,英特爾公司名列第28位。

2003年5月,《哈佛商業周刊·中文版》公布「2002年度中國最佳僱主」名單,英特爾(中國)有限公司名列第八。這是由全球著名人力資源公司HewittGlobalHRConsultingFirm*和《哈佛商業周刊·中文版》通過一項聯合舉辦的企業內部員工調查結果評選出來的。2002年,英特爾公司的收入為268億美元,凈收入為31億美元。2003年7月18日,英特爾公司成立35周年。英特爾公司首席執行官貝瑞特博士回顧說:「35年來,我們不懈地追求優秀與完美,這為我們能夠不斷推出創新理念並保持創新能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也使得英特爾能在全球競爭最為激烈的行業中始終處於領先地位。我們的努力讓世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還將繼續改變世界的未來,這也正是我們今天值得慶祝的。」

英特爾為全球日益發展的計算機工業提供建築模塊,包括微處理器、晶元組、板卡、系統及軟體等。這些產品為標准計算機架構的組成部分。業界利用這些產品為最終用戶設計製造出先進的計算機。今天,互聯網的日益發展不僅正在改變商業運作的模式,而且也改變著人們的工作、生活、娛樂方式,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作為全球信息產業的領導公司之一,英特爾公司致力於在客戶機、伺服器、網路通訊、互聯網解決方案和互聯網服務方面為日益興起的全球互聯網經濟提供建築模塊。

英特爾在中國的機構英特爾在中國(大陸)設有13個代表處,分布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成都、重慶、沈陽、濟南、福州、南京、西安、哈爾濱、武漢。公司的亞太區總部在香港特別行政區。英特爾在中國亦設有研究中心,即英特爾中國實驗室,由4個不同研究中心組成,於2000年10月宣布成立。該中國實驗室主要針對計算機的未來應用和產品的開發進行研究,旨在促進中國採用先進技術方面的進程,從而進一步推動國內互聯網經濟的發展。此外,英特爾中國實驗室還負責協調該實驗室與英特爾全球其他實驗室的研究協作,以及資助國內高校和研究機構的研究項目的開發工作。英特爾公司全球副總裁兼首席技術官帕特·基辛格直接領導英特爾中國實驗室的工作。

英特爾在中國的使命英特爾公司在中國的業務重點與其全球業務重點相一致,即成為全球互聯網經濟的構造模塊的傑出供應商。除此之外,英特爾始終致力於成為推動中國信息技術發展的基石。在中國,這一戰略可從英特爾在中國的一系列活動中得到反映:*技術啟動:英特爾在中國設有英特爾中國實驗室,由4個不同研究領域的實驗室組成。如英特爾中國實驗室,隸屬於英特爾微處理器研究實驗室,主要研究面向微處理器和平台架構的相關工作,推動英特爾處理器架構(IA)技術在業界的領導地位。

具體研究領域包括音頻/視頻信號處理和基於PC的相關應用,以及可以推動未來微結構和下一代處理器設計的高級編譯技術和運行時刻系統研究。另外還有英特爾中國軟體實驗室、英特爾架構開發實驗室、英特爾互聯網交換架構實驗室、英特爾無線技術開發中心。除此之外,英特爾還與國內著名大學和研究機構,如中國科學院計算所*針對IA-64位編譯器進行了共同研究開發,並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2002年10月,英特爾公司宣布在深圳成立英特爾亞太區應用設計中心(ADC)。該中心面向中國計算和通信行業的OEM與ODM廠商,旨在滿足他們對世界一流設計與校驗服務的需求,並幫助他們為客戶開發更出色的產品英特爾亞太地區應用設計中心(深圳)將為亞太區包括深圳和中國其它地區的客戶就近提供先進的產品開發和技術支持服務,以協助亞太地區及中國的客戶強化其在全球的競爭實力,並且促進這些客戶相互間的合作。英特爾還通過戰略投資事業部(IntelCapital)在中國進行IT技術方面的投資,以促進中國型技術,如無線通訊技術等方面的發展,從而促進全球互聯網經濟的發展。

迄今為止,英特爾的戰略投資事業部已向亞太地區進行風險投資近6億美元,其中在中國的投資近30家。*技術生產與製造:今天,英特爾在上海設有投資5億美元的晶元測試和封裝的工廠,為快閃記憶體、I845晶元組和奔騰4處理器提供基於0.13微米工藝的世界一流的封裝與測試,並為全球提供最高性能處理器產品;同時,也培養了大批的國內掌握世界一流晶元生產製造技術的知識工人。*市場教育及應用普及:英特爾公司始終把協助推動中國計算機工業和互聯網經濟的發展作為公司在中國的首要策略。英特爾(中國)有限公司從2000年開始贊助ISEF中國區聯系賽事。這一賽事被稱為「中國青少年科學技術與創新大賽」,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辦。2001年,中國派出16名學生參加在美國加州矽谷舉行的第52屆英特爾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贏得了17項大獎,包括獎品、獎金及獎學金共計87000美元。2002年,英特爾ISEF在中國區的聯系賽事在各地共吸引了1500萬名中學生參加,其中有21名成績優異的學生將被選派赴美參加5月在肯塔基州舉辦的第53屆英特爾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2000年7月,英特爾未來教育項目在中國啟動。

經過一年的時間,到2002年底,擬在中國共培訓教師達100,000名,該項目已經在全國的18個省市展開,北京市、長春市、重慶市、甘肅省、海南省、河北省、內蒙古自治區、江蘇省、上海市、陝西省、天津市、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浙江省、淄博市開展實施了,得到中國教育部的大力支持和肯定,更獲得各地教委和參加培訓的老師的熱烈歡迎。另外,為了更好地普及電腦教育,英特爾自1997年開始與國內電腦廠商合作,在全國16個城市開設了「英特爾電腦小博士工作室「,分別分布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成都、天津、西安、沈陽、青島、溫州、杭州、濟南、西藏、哈爾濱、無錫、南京,共培訓家庭130萬人次。*廣泛的業界合作:英特爾自1985年進入中國以來,便將「與中國信息產業共同成長」視為己任。與國內OEM廠商、獨立軟體開發商、通訊設備製造商、解決方案供應商和無線通信廠商進行了密切廣泛的合作。自2000年至今,英特爾每年在中國召開春秋兩季的「英特爾信息技術峰會」(IntelDeveloperForum),與國內業界及時分享信息技術發展的趨勢。2003年3月12日,英特爾在中國與全球同步推出了英特爾?迅馳?移動計算技術,它為移動計算的筆記本電腦用戶提供了史無前例的、完全擺脫線纜束縛的「無線自由」的集計算和通訊之融合的體驗。

INTEL微處理器的里程碑

1971 年: 4004 微處理器

4004 處理器是英特爾的第一款微處理器。這一突破性的重大發明不僅成為 Busicom 計算器強勁的動力之源,更打開了讓機器設備象個人電腦一樣可嵌入智能的未來之路。

1972 年: 8008 微處理器

8008 處理器擁有相當於 4004 處理器兩倍的處理能力。《無線電電子學》 雜志 1974 年的一篇文章曾提及一種採用了 8008 處理器的設備 Mark-8,它是首批為家用目的而製造的電腦之一——不過按照今天的標准,Mark-8 既難於製造組裝,又不容易維護操作。

1974 年: 8080 微處理器

世界上第一台個人電腦 Altair 採用了 8080 處理器作為大腦——據稱 「Altair」 出自電視劇 《星際迷航 Star Trek》,是片中企業號飛船的目標地之一。電腦愛好者們花 395 美元就能購買一台 Altair。僅短短幾個月時間,這種電腦就銷售出了好幾萬台,創下歷史上首次個人電腦延期交貨的紀錄

1978 年: 8086-8088 微處理器

英特爾與 IBM 新個人電腦部門所進行的一次關鍵交易使 8088 處理器成為了 IBM 新型主打產品 IBM PC 的大腦。8088 的大獲成功使英特爾步入全球企業 500 強的行列,並被 《財富》 雜志評為「70 年代最成功企業」之一。

1982 年: 286 微處理器

英特爾 286 最初的名稱為 80286,是英特爾第一款能夠運行所有為其前代產品編寫的軟體的處理器。這種強大的軟體兼容性亦成為英特爾微處理器家族的重要特點之一。在該產品發布後的 6 年裡,全世界共生產了大約 1500 萬台採用 286 處理器的個人電腦。

1985 年: 英特爾386™ 微處理器

英特爾386™ 微處理器擁有 275,000 個晶體管,是早期 4004 處理器的 100 多倍。該處理器是一款 32 位晶元,具有多任務處理能力,也就是說它可以同時運行多種程序。

1989 年: 英特爾486™ DX CPU 微處理器

英特爾486™ 處理器從真正意義上表明用戶從依靠輸入命令運行電腦的年代進入了只需點擊即可操作的全新時代。史密森尼博物院國立美國歷史博物館的技術史學家 David K. Allison 回憶說,「我第一次擁有這樣一台彩色顯示電腦,並如此之快地在桌面進行我的排版工作。」英特爾486™ 處理器首次增加了一個內置的數學協處理器,將復雜的數學功能從中央處理器中分離出來,從而大幅度提高了計算速度。

1993 年: 英特爾® 奔騰® 處理器

英特爾® 奔騰® 處理器能夠讓電腦更加輕松地整合 「真實世界」 中的數據(如講話、聲音、筆跡和圖片)。通過漫畫和電視脫口秀節目宣傳的英特爾® 奔騰® 處理器,一經推出即迅速成為一個家喻戶曉的知名品牌。

1995 年: 英特爾® 高能奔騰® 處理器

於 1995 年秋季發布的英特爾® 高能奔騰® 處理器設計用於支持 32 位伺服器和工作站應用,以及高速的電腦輔助設計、機械工程和科學計算等。每一枚英特爾® 高能奔騰® 處理器在封裝時都加入了一枚可以再次提升速度的二級高速緩存存儲晶元。強大的英特爾® 高能奔騰® 處理器擁有多達 550 萬個晶體管。

1997 年: 英特爾® 奔騰® II 處理器

英特爾® 奔騰® II 處理器擁有 750 萬個晶體管,並採用了英特爾® MMX™ 技術,專門設計用於高效處理視頻、音頻和圖形數據。該產品採用了創新的單邊接觸卡盒(S.E.C)封裝,並整合了一枚高速緩存存儲晶元。有了這一晶元,個人電腦用戶就可以通過互聯網捕捉、編輯並與朋友和家人共享數字圖片;還可以對家庭電影進行編輯和添加文本、音樂或情景過渡;甚至可以使用視頻電話通過標準的電話線向互聯網發送視頻。

1998 年: 英特爾® 奔騰® II 至強® 處理器

英特爾® 奔騰® II 至強® 處理器設計用於滿足中高端伺服器和工作站的性能要求。遵照英特爾為特定市場提供專屬處理器產品的戰略,英特爾® 奔騰® II 至強® 處理器所擁有的技術創新專門設計用於工作站和伺服器執行所需的商業應用,如互聯網服務、企業數據存儲、數字內容創作以及電子和機械設計自動化等。基於該處理器的計算機系統可配置四或八枚處理器甚至更多。

1999 年: 英特爾® 賽揚® 處理器

作為英特爾面向具體市場開發產品這一戰略的繼續,英特爾® 賽揚® 處理器設計用於經濟型的個人電腦市場。該處理器為消費者提供了格外出色的性價比,並為游戲和教育軟體等應用提供了出色的性能。

1999 年: 英特爾® 奔騰® III 處理器

英特爾® 奔騰® III 處理器的 70 條創新指令——網際網路數據流單指令序列擴展(Internet Streaming SIMD extensions)——明顯增強了處理高級圖像、3D、音頻流、視頻和語音識別等應用所需的性能。該產品設計用於大幅提升互聯網體驗,讓用戶得以瀏覽逼真的網上博物館和商店,並下載高品質的視頻等。該處理器集成了 950 萬個晶體管,並採用了 0.25 微米技術。

1999 年: 英特爾® 奔騰® III 至強® 處理器

英特爾® 奔騰® III 至強® 處理器在英特爾面向工作站和伺服器市場的產品基礎上進行了擴展,提供額外的性能以支持電子商務應用及高端商業計算。該處理器整合了英特爾® 奔騰® III 處理器所擁有的 70 條 SIMD 指令,使得多媒體和視頻流應用的性能顯著增強。並且英特爾® 奔騰® III 至強® 處理器所擁有的先進的高速緩存技術加速了信息從系統匯流排到處理器的傳輸,使性能獲得了大幅提升。該處理器設計用於多處理器配置的系統。

2000 年: 英特爾® 奔騰® 4 處理器

基於英特爾® 奔騰® 4 處理器的個人電腦用戶可以創作專業品質的電影;通過互聯網發送像電視一樣的視頻;使用實時視頻語音工具進行交流;實時渲染 3D 圖形;為 MP3 播放器快速編碼音樂;在與互聯網進行連接的狀態下同時運行多個多媒體應用。該處理器最初推出時就擁有 4200 萬個晶體管和僅為 0.18 微米的電路線。 英特爾首款微處理器 4004 的運行速率為 108KHz,而現今的英特爾® 奔騰® 4 處理器的初速率已經達到了 1.5GHz,如果汽車的速度也能有同等提升的話,那麼從舊金山開車到紐約只需要 13 秒。

2001 年: 英特爾® 至強® 處理器

英特爾® 至強® 處理器的應用目標是那些即將出現的高性能和中端雙路工作站、以及雙路和多路配置的伺服器。該平台為客戶提供了一種兼具高性能和低價格優勢的全新操作系統和應用選擇。與基於英特爾® 奔騰® III 至強® 處理器的系統相比,採用英特爾® 至強® 處理器的工作站根據應用和配置的不同,其性能預計可提升 30% 到 90% 左右。該處理器基於英特爾® NetBurst™ 架構,設計用於為視頻和音頻應用、高級互聯網技術及復雜 3D 圖形提供所需要的計算動力。

2001 年: 英特爾® 安騰® 處理器

英特爾® 安騰® 處理器是英特爾推出的 64 位處理器家族中的首款產品。 該處理器是在基於英特爾顯式並行指令計算(EPIC)設計技術的全新架構之基礎上開發製造的,設計用於高端、企業級伺服器和工作站。該處理器能夠為要求最苛刻的企業和高性能計算應用(包括電子商務安全交易、大型資料庫、計算機輔助的機械工程以及精密的科學和工程計算)提供全球最出色的性能。

2002 年: 英特爾® 安騰® 2 處理器

英特爾® 安騰® 2 處理器是安騰處理器家族的第二位成員,同樣是一款企業用處理器。該處理器家族為數據密集程度最高、業務最關鍵和技術要求最高的計算應用提供英特爾® 架構的出色性能及規模經濟等優勢。該處理器能為資料庫、計算機輔助工程、網上交易安全等提供領先的性能。

2003 年: 英特爾® 奔騰® M 處理器

英特爾® 奔騰® M 處理器,英特爾® 855 晶元組家族以及英特爾® PRO/無線 2100 網卡是英特爾® 迅馳™ 移動計算技術的三大組成部分。英特爾® 迅馳™ 移動計算技術專門設計用於攜帶型計算,具有內建的無線區域網能力和突破性的創新移動性能。該處理器支持更耐久的電池使用時間,以及更輕更薄的筆記本電腦造形。

❽ 英特爾公司是哪國的

Intel是最大的CPU製造商,microsoft(微軟)是Windows操作系統開發商。一個做硬體,一個做軟體。不過硬體和軟體(尤其是系統)有密切的關系。所以他們還是有聯系的。一般來說,操作系統的開發會對硬體提供支持。

美國

英特爾是全球最大的晶元製造商,同時也是計算機、網路和通信產品的領先製造商。它成立於 1968 年,具有 37 年的技術產品創新和市場領導的歷史。1971 年,英特爾推出了全球第一枚微處理器。這一舉措不僅改變了公司的未來,而且對整個工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微處理器所帶來的計算機和互聯網革命,改變了這個世界。

英特爾為全球日益發展的計算機工業提供建築模塊,包括微處理器、晶元組、板卡、系統及軟體等。這些產品為標准計算機架構的組成部分。業界利用這些產品為最終用戶設計製造出先進的計算機。

今天,數字經濟正引導信息產業朝著計算與通訊以及 3C 融合的方向迅速發展,作為全球信息產業的領導公司之一,英特爾將致力於整合公司的一切資源,推動基於英特爾產品的完全技術平台開發的策略。正如英特爾總裁兼首席執行官保羅 • 歐德寧所指出的:「英特爾在充分准備人員和資源,以著重開發能夠滿足客戶需求,並為市場帶來創新和全新技術的平台。新組織結構將可以幫助公司更好地預測和把握市場需求,加速決策制定,確保世界一流的出色運營,進而充分抓住增長機遇。各運營部門可以自主合理地分配計算與通信資源,使英特爾的整個結構與我們的平台產品戰略保持一致。」

2004 年,英特爾全球年收入為 342 億美元。2005 年 1 月,在達沃斯召開的「世界經濟論壇」上,英特爾被評為「全球 Top 100 最具持續性發展的企業」之一。

熱點內容
鳳凰傳媒港股 發布:2021-03-31 20:26:44 瀏覽:3
美國原油出口帶來了什麼 發布:2021-03-31 20:26:44 瀏覽:740
k線重合指標 發布:2021-03-31 20:26:26 瀏覽:359
金融財經網站排名 發布:2021-03-31 20:25:22 瀏覽:766
金融視頻網站 發布:2021-03-31 20:25:20 瀏覽:108
公司是否質押 發布:2021-03-31 20:24:28 瀏覽:643
私募眾籌騙 發布:2021-03-31 20:24:21 瀏覽:852
股份構成是什麼意思 發布:2021-03-31 20:24:21 瀏覽:989
2015年a股市值排名 發布:2021-03-31 20:23:56 瀏覽:263
融資名單查詢 發布:2021-03-31 20:22:52 瀏覽: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