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亞康姆股東
Ⅰ 電影公司的海外公司
(20th Century Fox)
電影製片和發行公司。成立於1935年5月,由默片時代的大公司福斯電影公司和20世紀影片公司合並而成,是30-40年代好萊塢8家大電影公司之一。當時公司擁有導演E.劉別謙、E.卡善、O.普雷明格等人並擁有不少受觀眾歡迎的電影明星,如S.鄧波兒、L.楊、H.方達、G.佩克等,他們曾拍攝了一些有一定質量的影片。這一時期,公司生產的影片樣式不一,藝術質量也參差不齊,但影片的技術質量都比較高。t940年J.福特為公司導演的《怒火之花》可作為藝術與技術質量俱佳的例子。從50年代開始,美國電影業進入衰退時期。該公司為了與新興的電視抗衡,曾致力於研究寬銀幕在商業上的應用。1953年9月16日根據聖經故事改編拍攝的寬銀幕故事片《長袍》在紐約羅克亞影院上映,這第一部寬銀幕故事片不僅是該公司成立以來最賺錢的影片,也是電影從默片進入有聲片以來在技術上的一次突破。60年代,攝制了美國電影史上成本空前的影片《克婁巴特技》(1963,一譯《埃及艷後》),遭到失敗。1972年又推出《海神號遇險記》,開創了泛濫於70年代的災難片樣式。70年代後期,該公司拍片很少。1981年大石油商M.戴維斯買下了這家公司。 (Warner Bros. Pictures)
電影製片和發行公司。1923年4月由華納4兄弟創建當時總部設在紐約,製片廠設在好萊塢附近的伯班克。華納兄弟1917年開始在紐約從事電影的發行放映業務,建立華納公司攝制影片是業務的擴展。1925年接管維泰葛拉夫製片公司,並於1927年攝制、發行電影史上第一部有聲影片《爵士歌手》,從而使華納公司於30年代初進入了好萊塢8大電影公司的行列。華納公司在30年代以拍攝強盜片、歌舞片和傳記片著稱,尤以E.G.魯賓遜、J.賈克奈、H.鮑嘉等人主演的強盜片最有觀眾。傳記片中也有不少受歡迎的作品,如P.茂尼主演的《左拉傳》(1937)等。華納的影片一般都比較樸素、緊湊,成本也較低,其主題都或多或少與30年代初發生的美國經濟危機有聯系。50年代美國電影蕭條時期,華納把財力轉向製作電視系列片。60年代開始,越來越多地採用向獨立製片人投資的製片方式。它成功地拍攝了《窈窕淑女》(1964)、《誰害伯弗吉尼亞.沃爾夫》(1966)、《邦妮和克萊德》(1967)等。1967年加拿大發行電視片的七藝公司買下了華納公司,改名為華納—七藝公司。兩年後,華納—七藝公司又轉讓到一個大企業集團金尼全國服務公司手中,改組為華納交流公司。這個公司經營的業務范圍甚廣,製片和發行影片僅是其中的一個項目。 (Columbia Pictures)
電影製片和發行公司。1920年,原來在環球影片公司(Universal Pictures)工作的H.科恩、J.科恩兩兄弟和J.布蘭特在好萊塢成立了一家攝制喜劇短片的小公司,名叫CBC電影銷售公司。1924年改名為哥倫比亞影片公司,並於30年代發展成為美國電影業的8家大公司之一,這主要是由於H.科恩的精明強乾和公司導演F.卡普拉的創作才能起了作用。卡普拉在公司工作10年,拍攝了不少頗受歡迎的喜劇,其中包括《一夜風流>;(1934)、《弟斯先生進城》(1936)、《史密斯先生上華盛頓>;(1939)等。50年代,哥倫比亞公司開始採用對獨立製片人和導演資助的辦法拍攝影片。公司先後資助一些頗有名氣的導演人拍片,如:S.施皮格爾、D.里恩、O.普雷明格、E.卡善、R.羅森和F.齊納曼,拍出了不少質量高、影響大的影片,如《生於昨天》(1950)、《永垂不朽》(1953)、《在江邊》(1954)、《桂河大橋》(1957)、《阿拉伯的勞倫斯》(1962)、《猜猜誰來吃晚餐》(1967)等。50-60年代的美國電影危機年代,哥倫比亞公司通過它的子公司銀幕珍品公司向電視台出售公司以前的舊片並為電視台攝制電視片,成為好萊塢最早與電視結合的大公司之一。1968年公司改組,下屬一個主要幕寶電影公司(Screen Gems)公司,繼續從事對獨立製片的投資、電視片攝制和新興的錄像帶工業。80年代該公司附屬於美國可口可樂公司。1989年,索尼影視娛樂公司收購了哥倫比亞和三星電影公司(TriStar Pictures)。
(Paramount Pictures Corporation)
電影製片和發行公司。威廉·沃茲沃思·霍德金森(William Wadsworth Hodkinson)、阿道夫·朱克(Adolph Zukor)、傑西·路易斯·拉斯基(Jesse Louis Lasky)在1912年成立了Famous Players Film(簡稱FPF),1916年,成立了派拉蒙電影公司(Paramount Pictures),並將其列為FPF公司旗下。1916年,FPF更名為Famous Players-Lasky。1927年派拉蒙獨立,脫離Famous Players-Lasky。新公司生產了一系列由 M.魏斯特、B.克羅斯貝、B.霍甫、D.拉摩、G.古柏和 C.考爾白等人主演的賺錢影片而再次興起。當時公司的導演有J.von斯登堡,E.劉別謙和R.馬莫里安等。公司在40年代發掘吸收了不少新人,如A.萊德、V.萊克、B.蘭開斯特、K.道格拉斯等人。導演有B.懷爾德、P.斯特吉斯。公司在40年代最賺錢的影片是《與我同行》。50—60年代,派拉蒙和其他大公司一樣受到美國影業蕭條的打擊,影片產量下降,收入減少。1966年,Gulf+Western收購了派拉蒙。隨著70年代美國電影業的復興,派拉蒙攝制了《教父》(一、二集)、《油脂》、《周末狂歡》等票房價值很高的影片,公司逐年有盈餘,並於1978年達到了創紀錄的數字。1994年,維亞康姆(Viacom)收購了派拉蒙。 (Universal Pictures)
電影製片公司。1912年美國獨立電影公司的老闆C.萊默爾把他的公司和N.鮑爾斯等六七家小電影公司合並,組成環球影片公司,在30—40年代成為美國電影業的8家大公司之一。萊默爾於1914年在好萊塢北面建起了攝影棚和供拍外景用的場地,命名為環球城。1915年3月環球城正式啟用;當年生產影片250部。30-40年代生產了大量低成本影片,其中大多是西部片、音樂片、恐怖片和滑稽片。如B.卡洛夫主演的恐怖片,D.竇萍主演的音樂片,B.阿博和L.卡斯特洛主演的滑稽片,都有很高的票房價值,贏利頗豐。在它的產品中,象《西線無戰事》(1930)那樣的嚴肅作品極少。1946年環球公司和國際影片公司合並為環球國際公司。1952年德卡唱片公司購得了環球國際公司的大部分股票之後,恢復了舊名。以後該公司又歸MCA公司所有,直到80年代。50年代一改過去大量攝制低成本片的做法,採取少拍片以提高技術質量的方針。同時採用資助獨立製片人拍攝影片的方法,其中不乏成功之作,如《斯巴達克斯》(1960)。60年代,公司集中全力提供電視片和供電視放映的影片。同時還把環球城作為好萊塢的一個旅遊中心向旅遊者開放而利潤倍增。70年代攝制了頗有影響的《美國風情畫》(1973)以及該公司歷史上獲利最多的娛樂影片《大白鯊》(1975)。 (Metro-Goldwyn-Mayer)
電影公司。1924年5月17日,美國洛氏公司的老闆M.洛把該公司所屬的米特羅影片公司和高爾溫影片公司、L.B.梅耶製片公司合並,組成米高梅公司。30年代好萊塢鼎盛時期,米高梅公司是最大的電影公司,每年要生產40—50部影片。米高梅在這一時期擁有美國最受觀眾歡迎的影星和導演,影星如G.嘉寶、C.蓋博、J.哈羅、S.屈賽、R.泰勒、J.克勞馥、N.希拉等等,導演如E.von斯特勞亨、K.維多、F.朗格、G.顧柯、V.弗萊明等等。從30年代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米高梅攝制了數以百計的影片,除了少數影片如《塊肉餘生》、《叛艦喋血記》(1935)、《茶花女》(1939)、《忠勇之家》(1942)、《雙城記》等之外,90%為平庸之作,內容淺薄、脫離現實,往往千篇一律地以虛構的故事、美滿的結尾,配上受觀眾歡迎的大明星和較高的攝制技巧去招徠觀眾。米高梅公司日復一日地象工廠生產工業品的流水裝配線那樣大量生產這種影片,為好萊塢贏得「夢幻工廠」的「美名」出了大力。40年代末到50年代初,米高梅曾一度以拍攝大場面歌舞片為重點,生產了幾部頗有特色的歌舞片,如《雨中曲》(1952)等。50年代美國電影業發生危機,到60年代初該公司連年虧損,影片產量逐年下降,到70年代初至80年代每年只拍三、四部影片。70年代初,美國拉斯韋加斯的大資本家K.克科里安買下了米高梅公司。新的主管人員把米高梅公司的道具服裝等統統拍賣出去,並把資金投入拉斯韋加斯、里諾等賭城的房地產、旅館業和其他能獲利的方面。到70年代末米高梅公司又再度繁榮,但製片卻只是這個公司的廣泛業務范圍之一,1981年米高梅公司出資買下聯美公司,改名為米高梅—聯美娛樂公司。
米高梅破產危機大事記
2009年中期,米高梅影業的債務危機開始顯現 米高梅每年的收入約為5億美元,但收入持續下滑,公司的債務卻高達37億美元,每年需要支付的債務利息就超過2.5億美元。
2009年8月17日,米高梅解僱原CEO哈利-斯隆(Harry E.Sloan),僱傭斯蒂芬-庫珀為新任CEO,後者曾幫助安然公司解決破產重組的一系列問題,在這方面擁有相當豐富的經驗。
2009年8月,米高梅新任CEO斯蒂芬-庫珀(Stephen Cooper)上任 庫珀試圖說服債權人同意公司的債權重組計劃,這樣米高梅才能夠繼續以商業模式運營下去。債權重組計劃最終未能通過,債權人堅持認為,尋找合適的收購者才是徹底解決目前債務危機的最佳方案。庫珀同意組織一次拍賣會,吸引潛在投資者的目光並估量米高梅的資產。
2009年11月12日,米高梅宣布將尋找多種方法來解決目財務危機,解決方法包括出售米高梅公司,與其他電影公司合並,或將公司的一些資產拍賣抵債。這是米高梅第一次在官方聲明中確認有可能會被出售。米高梅公司最有價值的財產莫過於多達4000部影視作品的片庫,以及《007》系列影片的所有權,《霍比特》系列影片的一半所有權等等。
2009年12月,先後有12家企業有興趣介入米高梅影業的收購 但只有2家與米高梅達成實質性的協商結果並獲准對其資產進行評估。華納兄弟(Warner Bros. Pictures),二十世紀福克斯(20th Century Fox)和獅門(Lionsgate)是最有希望的收購者,但媒體普遍猜測很多購買者只對《007》系列電影等資產感興趣,無意收購整個米高梅影業。
2010年1月15日,米高梅的競價在當天截止 米高梅方面只收到寥寥的幾個競價。媒體爆時代華納,獅門及新聞集團等幾家公司都參與了競標,但競標價全部低於20億美元,有些甚至低於10億美元。所有的競標者都要求米高梅申請破產並凍結資產。
2010年2月,米高梅宣布將在未來的4個月內被出售 當時即將上映的《熱浴盆時光機》(Hot Tub Time Machine)有可能是最後四部貼上米高梅標簽的影片之一。米高梅也將競標截止日正式修改為3月19日。2010年3月25日,獅門影業退出競標 獅門影業表示不會提高競標價,並宣布退出競標。
2010年5月13日,競標流產,債權人同意將利息支付放寬到7月14日 米高梅開始尋找合適的合作夥伴進行合並。對此感興趣的合作者包括巔峰影業(Summit Entertainment),望遠鏡影業(Spyglass Entertainment),以及雅虎前任高管特里-塞梅爾(Terry Semel)。媒體普遍認為米高梅申請破產只是時間問題。2010年10月8日,米高梅宣布將根據美國破產法11條申請破產 公司的債務也累積到40億美元。米高梅同時宣布將考慮望遠鏡影業的合並計劃,如果這一提議得到通過,債權人將獲得米高梅95%的股份,望遠鏡影業將獲得剩餘的5%。
2010年10月29日,米高梅的債權人通過望遠鏡影業的合並方案 望遠鏡影業的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加里-巴爾博(Gary Barber)和羅傑-伯恩鮑姆(Roger Birnbaum)將成為米高梅董事會新一任董事會主席和首席執行官。2010年11月3日,米高梅正式申請破產,他們願意通過交出公司所有權來償還超過40億美元的債務。公司的股東們是在債主們投票通過之後作出的這個決定。 (Walt Disney Pictures)
不管好萊塢八大金剛如何風起雲涌假如缺少米老鼠,「黃金時代」也會變得不完整。迪斯尼,它代表著無論你我都無法忽視的片種——動畫片。可以說,在電影最早的九十年裡,迪斯尼是動畫片的另一個代名詞。年輕貧窮的畫工,發現了一隻偷吃自己食物的老鼠,於是靈感大發,接下來就是米老鼠的誕生,電影巨頭的崛起……其實米老鼠的誕生本沒那麼奇妙,沃爾特·迪斯尼也遠非白手起家的熱血青年。促使他和哥哥羅伊在1923年正式脫離無產階級,建立「迪斯尼兄弟動畫製作公司」的動力,不是追求電影夢幻的理想,也不是骨子裡涌動的美國拓荒精神,而是一次生意失敗的血淚教訓。沃爾特·迪斯尼想像力和執行能力已然天才,他對於手繪動畫藝術的投入和耐心,更是那些拍攝劇情片的大製片人無法相比的。他講的是善惡分明的童話故事,畫風也集中體現一種純美、理想、祥和的氣氛。他設計大團圓的喜慶結尾,一切都不背離好萊塢的規章制度(在經過內部修正之後,影片的最大尺度不外乎河馬跳大腿舞)。在美國接連遭受經濟危機和戰爭威脅的年代,就是這么一位勤奮、積極、主流的大孩子,用《白雪公主》、《小飛象》、《木偶奇遇記》、《小鹿斑比》溫暖了美國人的心。迪斯尼公司一共獲得了29個奧斯卡獎和數百個其他獎項。50年代,當八大公司日趨低迷,沃爾特·迪斯尼卻帶著自己的電影公司首先殺出升天:迪斯尼最早拍攝電視片搞電視台,又在洛杉磯和佛羅里達建立了迪斯尼樂園。電影的魅力第一次延伸到娛樂行業的各個層面,迪斯尼也從一隻小老鼠變成了強大的迪斯尼帝國。30年裡,小老鼠一蹦一跳地走自己的路,雖然時有坎坷,卻比好萊塢八大金剛跑得更快更敏捷。它在小聲哼著一支歌:歡樂就是財富。在卡通世界與Disney競爭,失敗者比比皆是。從90年代開始,Disney的動畫形象已經不再是單純的米老鼠和唐老鴨等老面孔,而是樹立了許多嶄新的動畫形象,各大競爭者只能望而興嘆。1992藉助《天方夜談》的名篇《阿拉丁》,Disney開始重新崛起,並擴大自己的知名度。隨後1994年的《美女與野獸》、《風中奇緣》等均受到人們的歡迎,而《獅子王》一片更是確立了它在動畫領域的霸主地位。當然,Disney也沒有停止前進的步伐,1995年的《101斑點狗》,1998年的《蟲蟲危機》以及《花木蘭》,Disney的視野不斷拓寬,使得人們一提起美國動畫片就於Disney聯系起來。也許,Disney天生就是美國動畫的代名詞。 (DreamWorks Pictures)
當夢工場在1995年成立之後,迅速站穩了腳跟。從1997年的《阿米斯泰德號》開始,夢工場就開始充當掘墓人的角色,它要打破各大影廠對市場的壟斷地位。1998年《天地大沖撞》、《拯救大兵瑞恩》均戰績不俗,夢工場初步創立了自己大製作的優勢。由經典動畫改編,邁克爾·貝導演的《變形金剛》(真人版)系列在全球取得了十幾億美元的驚人票房成績。而《小蟻雄兵》和《埃及王子》的誕生證明夢工場要與Disney在動畫領域一爭長短也許還單薄了點,但日後它會強大得令對手顫抖不已。 (New Line Cinema)
公司介紹:新線是1967年就成立的一家獨立製片發行公司,以面對美國高校發行歐洲及本土低成本恐怖片為主,1979年進入製片業,投資拍攝低成本恐怖片。1990年通過向FOX購買其不敢發行的香港嘉禾電影《忍者神龜》並大獲成功後,成為有廣泛影響的獨立電影發行公司。1993年新線被電視巨頭特納收購,因特納控股時代華納,因此新線隨即被並入時代華納集團,但新線的原總裁謝伊當年在被特納收購時仍持有新線主要股權,並且享有公司的自主經營權,所以新線雖然同屬時代華納集團,但其電影經營與集團內部的其他電影公司並無相關。二十一世紀初的經典魔幻系列電影《指環王》三部曲由新線電影公司投資拍攝。 (United Artists)
電影製片和發行公司。1919年由C.卓別林、D.范朋克、M.壁克馥、D.W.格里菲斯出資創建。目的是為了擺脫大電影公司的束縛和剝削,爭取更多的創作自由和更大的利潤。最初設想只是攝制和發行4位創始人的作品。後因格里菲斯退出,卓別林、范朋克等人的作品數量有限,公司遂把資助獨立製片人拍片和發行他們的影片作為業務重點。聯美公司與當時的其他電影公司不同,它沒有自己的攝影棚,拍片時需租用場地;沒有自己僱用的電影明星和導演,採用向獨立製片人投資的方式拍片;沒有自己的電影院,發行影片採取與發行商逐片簽訂合同的方式。聯美是最早採用美國在60年代盛行的製片和發行方式的大公司。這種經營方式及導演具有的相對獨立性,使聯美公司得以在攝制娛樂片外,還拍攝、發行了一些具有一定影響和一定藝術成就的影片。如C.卓別林的《淘金記》(1925)、《摩登時代》(1936)、《大獨裁者》(1940)、《舞台生涯》(1952)、D.W.格里菲斯的《被摧殘的花朵》(1919)、《走向東方》(1920)以及《疤面人》(1932)、《桃色公寓》(1960)、《西區故事》(1961)等等。聯美公司在紐約成立時只是個小公司,20年代到30年代中,逐步發展成為美國電影業的8大公司之一。50年代,美國電影業進入蕭條、衰退時期,卓別林和壁克黎先後把他們的股票出售給金融資本家。之後,聯美公司又幾度易手,終於在1981年被米高梅公司的老闆K.克科里安出資買下,並人米高梅公司,改稱米高梅—聯美娛樂公司。 (RKO Pictures)
電影製片和發行公司。30年代美國電影業的8家大公司之一。雷電華公司成立的年代和經過,眾說不一,多數說法是:1928年由洛克菲勒財團的美國雷電華公司兼並美國電影票預售公司(兼營製片)和凱思—阿爾比—奧菲姆商業放映系統而成。由於新公司的組成部分中原先有兩個公司是專營發行與放映的,所以新公司在這方面的力量較為強大,從成立開始,公司不僅發行自己攝制的影片並且長期發行W.迪斯尼等人的影片。雷電華影業公司存在的時間較短,1948年 H.休斯買下雷電華公司,大約在1955年又賣給通用輪胎和橡膠公司,但把製片廠和將近30年所拍攝的影片於1957年轉售給德西露製片公司。60年代,海灣與西方石油公司買下了德西露製片公司。雷電華公司從1929年拍出第一部影片《麗奧·麗泰》到1957年的最後一部影片《可能最大的女郎》為止,約拍攝、發行了1500部影片,其中絕大部分為低成本的娛樂片,特別是一些恐怖片、驚險片以及少數F.亞斯坦和G.羅吉絲合演的歌舞片。但是也有少數例外,例如 D.威爾斯的《公民凱恩》(1941)、《安倍遜大族》(1942)和A.希區柯克的《美人計》(1941)。
Ⅱ 2011年8月24日的新聞,只要兩條就好
1)商務部8月24日召開例行新聞發布會——關於利用外資情況
2011年8月24日,商務部發言人姚堅通報2011年1-7月我國商務工作運行的有關情況,並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
關於利用外資情況
1-7月,全國外商投資新設立企業15600多家,同比增長7.89%;實際使用外資金額691.87億美元,同比增長18.57%。7月當月,全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82.97億美元,同比增長19.83%。
一是從產業結構看,服務業實際使用外資增速超過農林牧漁業和製造業。1-7月,外商投資農、林、牧、漁業新設立企業418家,同比下降5.22%,實際使用外資金額11.54億美元,同比增長13.54%,分別占同期全國總量的2.68%和1.67%。外商投資製造業新設立企業6649家,同比增長13.39%,占同期全國總量的42.62%;實際使用外資金額321.74億美元,同比增長15%,占同期全國總量的46.5%。全國服務業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7664家,同比增長4.79%;實際使用外資金額317.98億美元,同比增長20.84%,分別占同期全國總量的49.13%和45.96%。
二是從投資來源地看,亞洲對華投資上升,美國對華投資降幅較大。1-7月,亞洲十國/地區(香港、澳門、台灣省、日本、菲律賓、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韓國)對華投資新設立企業12555家,同比增長8.79%,實際投入外資金額595.37億美元,同比增長23.67%。美國對華投資新設立企業844家,同比下降4.74%,實際投入外資金額19.4億美元,同比下降19.17%。歐盟27國對華投資新設立企業976家,同比增長7.14%,實際投入外資金額40.84億美元,同比增長1.36%。
三是從區域分布看,中西部地區實際使用外資增速繼續高於東部地區。1-7月,東部地區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13321家,同比增長9.62%;實際使用外資金額590.26億美元,同比增長16.67%,低於全國平均增幅1.9個百分點,分別佔全國總額的85.39%和85.31%。中部地區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1533家,同比下降2.04%,實際使用外資金額50.03億美元,同比增長29.36%,高於全國平均增幅10.79個百分點,分別佔全國總額的9.83%和7.23%。西部地區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746家,同比增長0.54%;實際使用外資金額51.59億美元,同比增長32.48%,高於全國平均增幅13.91個百分點,分別佔全國總額的4.78%和7.46%。
2)8月24日中國概念股:20支個股漲幅超過4%
8月24日消息,中國PMI數據增長以及市場對美聯儲推出QE3的預期提振美股,周二美股高開高走,三大股指大幅收高。
北京時間2011年8月24日凌晨4點(美國東部時間8月23日下午16點),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上漲322.11點,漲幅2.97%,收於11,176.76點;納斯達克綜合指數上漲100.68點,漲幅4.29%,收於2,446.06點;標准普爾500指數上漲38.53點,漲幅3.43%,收於1,162.35點。
中國概念股多數上漲,20支個股漲幅超過4%,4支個股漲幅超過10%
漲幅超過4%個股詳情:
金融界漲幅4.32%,收於2.90美元;展訊通信漲幅4.41%,收於16.80美元;暢游網漲幅4.42%,收於37.59美元;海輝軟體漲幅5.01%,收於9.86美元;亞信聯創漲幅5.03%,收於9.18美元;優酷漲幅6.33%,收於24.03美元;當當網漲幅6.11%,收於7.29美元;新浪網漲幅6.39%,收於96.74美元;前程無憂漲幅6.54%,收於55.86美元。
漲幅超過7%個股詳情:
人人漲幅7.35%,收於7.30美元;網路漲幅7.67%,收於136.36美元;網易漲幅7.82%,收於46.45美元;土豆網漲幅7.93%,收於23.00美元;分眾傳媒漲幅8.31%,收於29.45美元;搜狐漲幅8.89%,收於75.44美元;華視傳媒漲幅9.20%,收於1.78美元;
漲幅超過10%個股詳情:
斯凱漲幅10.00%,收於5.72美元;世紀互聯漲幅10.05%,收於11.61美元;中芯國際漲幅10.55%,收於2.62美元;完美世界漲幅15.28%,收於21.43美元。
完美世界公布截至2011年6月30日止的第二季度未經審計財報。報告顯示,完美世界第二季度營收為7.796億元人民幣(約1.206億美元),去年同期為5.925億元人民幣;凈利潤為3.166億元人民幣(約4900萬美元),同比增長61%,去年同期凈利潤為1.966億元人民幣,上季度為2.637億元人民幣。
摩根士丹利、Pacific Crest發布投資報告,分別給予完美世界股票「增持」、「跑贏大盤」評級,目標股價定為23.2美元、39美元。完美世界股價上漲2.84美元,漲幅15.28%,收於21.43美元。
分眾傳媒發布了截至2011年6月30日的第二季度財報。報告顯示,分眾傳媒第二季度總營收為1.79億美元,同比增長45.5%,去年同期總營收為1.23億美元;凈利潤為4280萬美元,同比增長69%,去年同期凈利潤為2530萬美元,比第一季度的2050萬美元增長了109%;非美國會計准則下,分眾傳媒第二季度每股美國存托憑證完全攤薄收益為0.44美元,比去年同期的0.3美元增長了47%。
美銀美林、高盛發布投資報告,授予分眾傳媒股票「買入」評級,目標股價分別定為39美元、49美元。分眾傳媒上漲2.26美元,漲幅8.31%,收於29.45美元。
酷6傳媒發布了截止2011年6月30日的第二財季未經審核財報。報告顯示,第二季度,酷6傳媒總營收為400萬美元,同比增長25.0%,去年同期總營收為320萬美元,比第一季度的600萬美元下滑39.4%;凈虧損為2160萬美元,比去年同期的虧損1550萬美元擴大39.4%,比第一季度的虧損1090萬美元擴大98.2%。酷6傳媒股價下跌0.23美元,跌幅11.00%,收於1.86美元。
中芯國際宣布,孟朴將出任公司第二類非執行董事,任期至中芯國際下個股東大會為止,並有在股東大會上獲得重選的資格。中芯國際股價上漲0.25美元,漲幅10.55%,收於2.62美元。
搜狐網股價今開於70.02美元,全天高開高走,上漲6.16美元,漲幅8.89%,收於75.44美元。當日股價波動區間為69.52-75.46美元,成交量為153萬股,日均交易量為209萬股。
美國科技股多數個股上漲,22支個股漲幅超過4%,5支個股漲幅超過7%
漲幅超過4%個股詳情:
LinkedlNn漲幅4.90%,收於78.62美元;維亞康姆漲幅4.84%,收於53.04美元;蘋果漲幅4.81%,收於373.6美元;戴爾漲幅4.71%,收於14.68美元;甲骨文漲幅4.55%,收於26.20美元;SAP漲幅4.41%,收於51.66美元;德州儀器漲幅4.29%,收於26.24美元;Google漲幅4.15%,收於518.2美元;時代華納漲幅4.11%,收於28.88美元;佳能漲幅4.01%,收於47.47美元。
漲幅超過5%個股詳情:
Netflix漲幅6.98%,收於219.54美元;阿爾卡特朗訊漲幅5.71%,收於3.52美元;eBay漲幅5.70%,收於28.92美元;新聞集團漲幅5.54%,收於16.37美元;偉創力集團漲幅5.49%,收於5.38美元;美國技術數據公司漲幅5.26%,收於43.43美元;愛立信漲幅5.01%,收於10.68美元;
漲幅超過7%個股詳情:
英偉達漲幅10.80%,收於13.23美元;Sprint漲幅10.12%,收於3.59美元;亞馬遜漲幅9.02%,收於193.55美元;紅帽軟體漲幅7.90%,收於34.81美元;AMD漲幅7.44%,收於6.50美元。
富國銀行證券發布投資報告,將英偉達股票評級從「與大盤持平」調升至「跑贏大盤」。英偉達今開於12.23美元,全天上漲1.29美元,漲幅10.80%,收於13.23美元。當日股價波動區間為12.21-13.24美元,成交量為2345萬股,日均交易量為2347萬股。
在將Google股票評級下調為「賣出」後三個交易日,標准普爾於周一將該股評級重新上調至「持有」。Google股價上漲20.65美元,漲幅4.15%,收於518.82美元。
Ⅲ 世界富豪排行榜(前60名)
美國「福布斯」雜志3月10日在紐約公布了2005年度世界超級富豪排名榜,過去一年財富超過10億美元超級富豪人數大幅增加。
美國軟體大王比爾·蓋茨以465億美元排名第一,他已連續11次位居榜首,美國投資家沃倫·巴菲特以440億美元排名第二,印度鋼鐵大王拉卡什米·米塔爾以250億美元的個人財富,位居第三,過去一年中,米塔爾個人財富增長188億美元。李嘉誠仍然是全世界最富有的中國人,他的個人財富從去年的124億美元增加到130億美元,排名第22位。
「福布斯」雜志在當天的新聞發布會上說,過去一年,全世界凈財富達到或超過10億美元的超級富豪人數增加了131名,使超級富豪總數達到691名。
TOM新聞——解讀《福布斯》雜志富豪排行榜 美國富人更富
根據美國著名財經雜志《福布斯》的最新統計,美國400個富豪在過去12個月內的資產累計數額上升了10%,達到9550億美元。比爾·蓋茨仍居美國首位,其財產價值為460億美元,比去年增加30億美元。著名投資家沃倫·巴菲特財富總額為360億美元,繼續保持在第二位。微軟合作創始人保羅·艾倫去年凈收入增加10億美元,以220億美元的身價排在第三位。
排在榜首的富豪主要都來自科技領域。亞馬遜總裁貝索斯的個人財富從原來的31億猛增至50億美元。這一增幅同其公司的股價浮動成正比。
美國富豪財富暴長,主要是美國高科技股經過兩年的低谷之後,過去一年來持續回升所致。2000年,美國科技股曾經如日中天,創造了華爾街歷史上無數個一夜暴富的神話。然而好景不長,在泡沫經濟的神話破滅之後,所有科技富豪及其企業的腰包都大幅縮水,手裡的股票又一夜之間變成廢紙。從2001年到2002年之間,科技企業經歷了漫長的嚴冬。以2002年福布斯的統計為例:2002年400名最富有美國人的身價連續第二年縮水,損失財富總額達740億美元,較2000年的1.2萬億美元減少3280億美元。
當時,蓋茨的財富勁縮了110億美元,雖然榜首地位未受動搖,但他卻是各富豪中損失最慘重的一位,主要是因為微軟股票下跌所致。自2000年科技泡沫破裂後的兩年間,蓋茨的財富總共縮水200億美元,成為最大輸家。去年蓋茨的財產是430億美元,雖說今年又掙了30億美元,但比起兩年前的風光,對蓋茨來說這30億美元恐怕也只是個小小的安慰吧!
而投資大王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當年老謀深算,堅持不沾手科技股,得以逃過科技股災,結果網路泡沫破裂的時候巴菲特的財富不降反升,一下子被大家捧為具有遠見卓識的「神人」。2002年的福布斯統計顯示,他的財富增加了37億美元,達到360億,今年不賺不賠,繼續領先第三名140億美元,穩居亞軍,倒也還能氣定神閑。
第三名保羅·艾倫也是微軟創始人之一,大概也是位子坐得最不穩的一個,看看前面的巴菲特,拉下了自己140億的距離,要想追上恐怕還要好多年的時間,而後面沃爾瑪家族的5個姐妹兄弟和他只差5億美元,正虎視眈眈的趕上來。艾倫的財富也歷經兩年的大縮水,2002年比2001年腰包癟了72億,只剩210億美元,今年小賺10億,估計實在是高興不起來。
而來自零售業巨頭沃爾馬特家族的「五虎」———海倫·沃爾頓、羅布森·沃爾頓、約翰·沃爾頓、吉姆·沃爾頓、艾麗斯·沃爾頓則是勢不可擋,2002年就以188億美元的個人資產並列第4至第8位,包攬了富豪榜前10名中一半的座次。今年每人又分到7億美元,平均資產達到205億,大有趕超第三名艾倫之勢。
而向來被看作是「壞孩子」的甲骨文行政總裁埃利森(Larry Ellison),曾經一度要「搞垮微軟」,這兩年在前10名的榜單上也是大起大落。最風光的時候,埃利森的身價直逼蓋茨,然而後來也隨著股價暴跌而跌得很慘,2002年他發財富由219億美元勁縮至152億美元,其排名亦由2001年的第4位跌至第9位。今年雖然仍然沒有恢復元氣,繼續屈居第九,但如果單純從財富凈增長值來看,竟然又暴漲28億美元,頗有咸魚翻身的氣勢,其未來不可小看。
而靠賣電腦起家的邁克爾·戴爾當初是靠擠掉微軟公司首席執行官史蒂夫·鮑爾默進入前10名俱樂部的,如今繼續保持謙虛謹慎、穩扎穩打的作風,財富也繼續增長。
當然,有贏家也必有輸家,據說最慘的是蓋瑞·溫尼克(Gary Winnick),他當初創立的電信企業Global Crossing創下電信產業最大破產事件,同時也是美國歷史上第四大破產紀錄。蓋瑞曾經打算爭取「留級」,但是最終被開除了,現在在福布斯前400名富豪排行榜上已經看不到他的身影。
同時,本期富豪榜也顯示,在美國,財富繼續向西遷移。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富翁數目比紐約多一倍。400名富豪中有95人來自美國加州;來自紐約的只有47人。而在21年前,當《福布斯》富豪榜推出的時候,400名富豪中有81人來自紐約,來自加州的是56人。福布斯排行榜顯示:富人更富
對於新版福布斯富豪排行榜,《華盛頓郵報》9月18日評論道:「美國經濟在為超級富翁們復甦。」在忍受了兩年的身價縮水後,全美前400名富豪奮起直追,資產總值比2002年增長10%,達到9550億美元。也就是說,只要再有一個比爾·蓋茨,他們的財富總額就將達到驚人的1萬億美元。
與去年相比,《福布斯》「十大榜」的名單基本沒有改變,連排名次序都差不多。這再次證明,美國財富集中在一小撮人手上的狀況絲毫未見改善,富人更加富裕,很少有黑馬出現。
《福布斯》分析認為,富豪資產整體增長的動力來自互聯網股票的利潤和高科技產品的發展,而財富增值速度最快的當屬那些持有大量網路股的「網路富翁」們,例如Amazon.com(亞馬遜公司)首席執行官傑夫·貝索斯,資產增加了30億,達到51億美元,這要歸功於亞馬遜出色的網上零售業務帶來的股價飆升。貝索斯名列排行榜第32位。此外,雅虎公司的大股東們也同樣收獲頗豐,大衛·費洛和楊致遠的財富都是去年的3倍,Ebay的女掌門梅格·惠特曼和高管皮埃爾·奧米戴爾的財富也增長了50%。財富增加較快的富翁還包括蘋果計算機公司的CEO史蒂夫·喬布斯,排名速升44位,竄升至第78位。
財富迅速增加提高了入選排行榜的門檻,身價在6億美元以下的富人已經與排行榜無緣了。
年紀最大的上榜富豪是馬克斯·菲舍爾,今年95歲的他以經營石油與鋼鐵起家,擁有財富6.8億美元。
最年輕的當屬31歲的丹尼爾·塞夫,他與兩名兄弟共同繼承了其父一手創辦的包括PC Magazine、Boating及Car(Driver等雜志的出版王國,資產達到12億美元。
有錢並不代表有地位。美國《財富》雜志前不久評選出了「最具權勢的」24位美國富豪,該排行榜更注重上榜富豪對美國經濟、企業經營和民眾生活方式的影響。奪得頭把交椅的並非首富比爾·蓋茨,而是投資大師「股神」巴菲特。在《財富》雜志對全美剛畢業的工商管理碩士進行的調查中,巴菲特被評為「除他們的父親之外最受尊敬的人」,其影響甚至超過了美國總統布希和教皇。(代維)(2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