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ipo是做什麼的
Ⅰ 投行怎麼"做"IPO 在書上看到投行的主要業務中有一項就寫著「做IPO」,是什麼意思如何做
您看的這本書我想要麼它不是主要介紹投行業務的,要麼就是一本形同目錄的書,只有科普作用,沒有學習價值。
我國投行業務不夠豐富,以通道業務為主,大塊主要是IPO、再融資、並購重組、債券、財務顧問等幾類業務,其中從規模來看,毫無疑問IPO最大,債券次之,再融資和並購重組相對較少,財務顧問由於一般金額較低用途可能涉及違規,所以最少。
要問「怎麼做IPO」,那麼中國IPO真的可以寫一本大厚書,這項業務從發展歷史、業務難度、監管嚴格性、利益體涉及量等幾個方面看都值得學習,而掌控各方利益關系的,基本就是券商。所以說,IPO從投行的角度來看還真的很復雜,我只能簡單說說:
IPO業務大致分這么六個環節吧,說起來方便一點,分別是項目設計、改制及輔導、保薦、會上攻關、發行和持續督導等六個環節,每個環節都有其深厚的學問,以下描述中使用到的專有名詞,請自行網路。
1、項目設計
所謂項目設計,就是在發行人、PE等利益人研究投資的過程中,協助他們將IPO前期工作設計好,比如財務方案、集團重組方案、上市時間規劃、後期股份變現規劃等等。
2、改制及輔導
改制,就是將一個公司從有限責任公司改成股份有限公司,這是有點學問的;輔導,就是教會發行人如何按照上市公司規章、規定去運行。在此期間,投行還要對公司不符合上市規定的行為、現象和既成事實進行「包裝」和整改,以使發行人符合上市規定。
3、保薦
當包裝好之後,投行需要製作材料,向證監會推薦發行人進行IPO,證監會把這種業務稱之為保薦,意思是好壞、對錯都要投行來承擔責任。由於這項責任重大,因此這項業務屬於IPO中的重要業務。
4、會上攻關
會,就是證監會,會上攻關,就是指在證監會審核期間由投行負責與證監會進行反復溝通,以期證監會能夠更了解發行人業務模式和歷史事實的背景。這項工作是目前我國投行的一項重要工作,項目成敗都在此間,成,則天下太平,敗,則兩三年辛苦都將付諸東流。
5、發行
發行,就是證監會審核通過後,投行開始向機構和散戶銷售股票。IPO發行在我們國家幾乎沒有障礙,幾乎人人都知道打新中簽的賺錢概率超過90%,股民和機構對打新幾乎都是趨之若鶩。
6、持續督導
證監會要求投行在完成IPO之後,對發行人進行2年及一期或3年及一期的持續督導,也就是負責幫證監會看著發行人不要剛上市就亂搞小動作騙錢,也是一種證監會監督新上市公司、撇清自身責任是一種業務要求。對投行來說,持續督導業務即是壞事,又是好事,壞就壞在無收益地承擔發行人後續責任,而發行人如果違規,投行基本也會在不知情的情況下難辭其責;好就好在緊貼客戶,客戶一旦在持續督導期還有新的融資計劃,投行也會第一時間知悉,並及時介入,便於取得新的合同。
IPO大致就是這么多,但每項業務都十分復雜,涉及法規眾多,不合規案例也都層出不窮,想要全面了解,確實需要看很厚的書才行!!希望這些對您有用
Ⅱ 投行怎麼"做"IPO是什麼意思如何做
IPO就是首次公來開募股,是指一家企自業或公司第一次將它的股份向公眾出售。
做IPO的方法按如下順序進行:盡職調查-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編制招股說明書-與證監會溝通-完成新股發行工作。整個過程周期非常之長,三五年算正常情況。
Ⅲ 券商公司的IPO部主要做哪些工作
按照依法行政、公開透明、集體決策、分工制衡的要求,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以下簡稱首發)的審核工作流程分為受理、見面會、問核、反饋會、預先披露、初審會、發審會、封卷、會後事項、核准發行等主要環節,分別由不同處室負責,相互配合、相互制約。對每一個發行人的審核決定均通過會議以集體討論的方式提出意見,避免個人決斷。
- 首次公開募股(Initial Public Offerings,簡稱IPO):是指一家企業或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第一次將它的股份向公眾出售(首次公開發行,指股份公司首次向社會公眾公開招股的發行方式)。
- 通常,上市公司的股份是根據相應證券會出具的招股書或登記聲明中約定的條款通過經紀商或做市商進行銷售。一般來說,一旦首次公開上市完成後,這家公司就可以申請到證券交易所或報價系統掛牌交易。 有限責任公司在申請IPO之前,應先變更為股份有限公司。
- 另外一種獲得在證券交易所或報價系統掛牌交易的可行方法是在招股書或登記聲明中約定允許私人公司將它們的股份向公眾銷售。這些股份被認為是「自由交易」的,從而使得這家企業達到在證券交易所或報價系統掛牌交易的要求條件。 大多數證券交易所或報價系統對上市公司在擁有最少自由交易股票數量的股東人數方面有著硬性規定。
Ⅳ IPO是什麼意思
IPO是英文Initial Public Offerings的簡稱,中文釋義是首次公開募股,指的是一家企業或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第一次將它的股份向公眾出售(首次公開發行,指股份公司首次向社會公眾公開招股的發行方式)。
通常,上市公司的股份是根據相應證監會出具的招股書或登記聲明中約定的條款通過經紀商或做市商進行銷售。一般來說,一旦首次公開上市完成後,這家公司就可以申請到證券交易所或報價系統掛牌交易。有限責任公司在申請IPO之前,應先變更為股份有限公司。
(4)券商ipo是做什麼的擴展閱讀:
對應於一級市場,大部分公開發行股票由投資銀行集團承銷而進入市場,銀行按照一定的折扣價從發行方購買到自己的賬戶,然後以約定的價格出售,公開發行的准備費用較高,私募可以在某種程度上部分規避此類費用。
這個現象在九十年代末的美國發起,當時美國正經歷科網股泡沫。創辦人會以獨立資本成立公司,並在牛市期間透過首次公開募股集資(IPO)。由於投資者認為這些公司有機會成為微軟第二,股價在它們上市的初期通常都會上揚。
不少創辦人都在一夜間成了百萬富翁。而受惠於認股權,雇員也賺取了可觀的收入。在美國,大部分透過首次公開募股集資的股票都會在納斯達克市場內交易。很多亞洲國家的公司都會透過類似的方法來籌措資金,以發展公司業務。
Ⅳ 券商和IPO有什麼關系 IPO業務是什麼 還有公司IPO要和哪些部門叫哪些錢
IPO是指新股上市,這個過程需要券商做輔導,承銷股票等,很大利潤。
Ⅵ 什麼叫IPOIPO 的作用是什麼
iPO即initial public offerings(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或者說新股上市)
「IPO」是新股票上市的意思。未上市的企業,通過股票上市,可以使股票所有的創業者資產得到膨脹,當股票賣出去時,可以得到一筆收益,用來擴大再生產。美國IPO劇增的背景是創業家精神、風險資本、會計法律事務所、投資銀行家,他們為風險企業提供開發性資本、財務、稅收、法律等業務和經營法規,以及人事管理服務,形成一套完整的IPO體制。這些股務參與到風險企業建立到股標公開上市的整個過程,形成IPO產業。
據「日興調查中心」調查資料顯示,美國的風險企業成長,一般經過三個階段。風險企業成立之初,先由「安琪兒」(個人投資者)進行1~2年的研究開發性投資;風險企業運行2~5年後,產品出廠,這時風險資本進行投資;待產品銷售上了軌道,投資企業想擴大生產,這時可以通過IPO籌措大量資本。這一過程能否盡快完成?風險企業能否成功?關鍵取決於創業家精神和IPO產業的支援。與美國相比,我國在這些方面還非常欠缺。
首先,充滿企業家精神。美國人是不會讓官僚機構和大企業的巨大組織妨礙自己前途的,他們當中很多人進入大機關或大企業後,不久就轉到創業家的行列。美國人的理想,想成為一名創業家,作為一名創業家就要干出成績。
其二,風險資本、會計法律事務所、投資銀行家挖掘並發現風險企業,努力支援IPO。在美國,安琪兒對企業進行初期投資,風險資本不單純向企業投資,而且參與企業經營、銷售計劃、財務戰略和人才招聘。美國的會計法律事務所,也參與風險企業的IPO經營,除收取一定的服務費之外,還收取一定的顧問費。服務費一般非常便宜。在美國,不僅像梅里爾林契等大投資銀行家擁有對高科技、生物、電子通信、網際網路等很多大風險企業,而且,一些中小投資銀行家也擁有上千人以上的風險企業投資者,有的還擁有候補企業名單。這些投資銀行家在全美到處挖掘發現風險企業,並著力把他們培養成上市企業。
在我國,情況大不一樣,一項風險技術很難找到「安琪兒」,即使有,也是國有企業或國有研究機構,雖然有時政府給予一定的補貼。風險資本和會計法律事務所幾乎不參與IPO經營,他們只是在企業開始成立或申請上市,或遇到法律糾紛時,才與企業發生關系。我國風險資本的投資理念是短期的,很少注重企業的成長,這可以從A股市上的「基金內幕」「股票違規炒作」現象上得到體現。我國投資基金還很不完善,直到現在《信託法》和《投資基金法》還未出台,一方面大量的散戶投資者在技術、信息非對稱環境下進行非理性炒作;另一方面,投資基金數量少、規模小,難以滿足投資人的投資需求。我國的投資銀行家就更少了,中國人的投資理念是很難將自己的錢委託給別人管理的,這與缺乏信託責任與約束有關。在美國,投資銀行家到處挖掘收集風險企業,並對他們進行IPO培養,而我國,只是風險企業到了上市的時候才聘請投資銀行家進行「上市包裝」。
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風險企業向會計法律事務所、券商以及投資銀行家等付費是相當昂貴的,特別是尋租費大大高於服務費。為建立我國的創業板市場,現在迫切需要的是樹立創業家精神,培養風險人才;建立我國自己的「風險資本、會計法律事務所、投資銀行家」等IPO機制,形成自己的IPO產業。我們知道,風險企業高風險來自於技術、市場、管理三個方面。
中小投資者由於技術、信息等非對稱性,直接投資風險企業,很難抵禦市場風險。因此,需要培養一大批機構投資者,比如,成立各種專業化的高科技投資基金,如網路股投資基金、新材料股投資基金、生物工程股投資基金等,由這些投資基金進行風險投資。投資基金由於投資規模大,客觀上需要培養一批專家對所投企業進行深入研究與策劃,而投資基金強大的實力也有可能養一大批層次較高的專家,由這些高層專家去判斷和選擇IPO企業就能夠做到理性投資。各種投資基金持有風險企業股票一定年限後,被允許在股市上流通轉讓,實現投資基金退出。這樣在專家理財的基礎上,逐步形成我們自己的IPO體制和產業。
http://..com/question/7420118.html
Ⅶ 國內各證券公司 IPO 業務有什麼特點
在過去的十多年中,大型央企曾經是IPO的最大客戶。大到什麼程度呢,單個項目融資額數以百億計,最大的要超過一千億,相比之下中小企業IPO融資額不過幾億元。一個工行IPO項目要抵過三五百個中小企業的IPO項目。此外大型央企在政策方面還有相當強的支持,通過證監會審核相對比較容易。
在那種情況下,哪家投行能夠拿到大型國企的IPO項目,就會成為投行的冠軍。中金、中信可謂中國政府背景最深厚的兩家投行,拿國企項目的能力最強,所以連續多年排名市場前兩位,地位無可撼動。
但是一方面中央要求金融市場支持中小企業的發展,另一方面也是大型國企數量終究有限,上一家就少一家。所以近幾年來大型國企在IPO份額中的比重迅速下滑,中小企業IPO的比重相應上升。到了2011年,中小企業的IPO業務已經成為影響一家投行市場地位的決定性因素。在這個細分市場,中金、中信的傳統優勢發揮不出來,反而是平安、國信等中小型券商有比較大的優勢。2011年中金應該已經被甩出IPO前三名,中信因為中小企業做得比較早,排名大概還在二三位,平安、國信則和中信比肩,成為國內業務量最大的投行之一。
以上是外部的競爭環境。下面說說各公司的特點,尤其是在新興的中小企業IPO業務方面的特點。
以中信而言,在一定程度上沿襲了國企的管理作風,就是管得多。體現在:沒有小團隊,人員統一調配,兵無常將;對項目組控制多,尤其是來自項目組以外的質量審核非常嚴格。
在激勵機制方面,中信帶有一定的大鍋飯性質,不按照項目組的方式分獎金,而是整個公司的利潤決定獎金的總金額,然後根據考核結果統一排名,論功行賞。
這種模式有它的好處,主要是項目質量統一都比較高。此外由於上級管得多,項目負責人和保薦人私下亂搞的機會很少,相對比較干凈。不好的地方就是一個項目做完了到底能分給項目組多少錢還要等到公司統一安排,物質激勵相對要差一點,所以拉項目的積極性應該是不如國信平安,導致業務發展速度也不如他們。
以國信而言,是比較典型的放權型管理模式。體現在:都是小團隊制,項目負責人自己帶人,自己做項目,自己分配獎金,基本上自己能決定一切;公司對項目組相對了解得就不夠深,控制力也比較弱。
在激勵機制方面,國信非常直接、實際,項目發行完成後,凈收入按照一定比例就直接交給項目組作為獎金,項目負責人再決定如何分給手下。
這種模式的好處就是項目組積極性非常高,拉項目、做項目的動力都很足。而且一些能力強的項目負責人應該是更歡迎這樣的管理、分配模式,大小事情自己決定,干起來順心。
不好的地方是,太直接的物質激勵導致項目組動力太足,為了完成項目可能突破一些東西,比如降低項目質量的要求,導致審核風險提高,甚至瞞著公司做一些違法違規的事情。公司由於控制力有限,想管可能也無從下手,風險控制相對會弱一些。
平安就不詳細講了,大致上是介於中信和國信之間的那麼一種管理模式。中金的模式和中信應該差別不大。
所以為什麼國信平安在中小企業IPO領域擴張那麼快,這和他們的激勵機制不無關系。另一方面,為什麼國信會爆出「保代持股」這樣嚴重的問題(插一句,作為保薦人如果有核查不到位、披露有遺漏等,可以解釋為能力有限、技術不過關。但是如果去持有公司股份,屬於主觀惡意違法,是最嚴重的問題之一),以及平安為什麼會出現勝景山河這樣的問題,而中金中信多年來都沒有出什麼大問題,這些都和各公司的內部機制有莫大的關系。
Ⅷ 國內各證券公司IPO業務有什麼特點
在過去的十多年中,大型央企曾經是IPO的最大客戶。大到什麼程度呢,單個項目融資額數以百億計,最大的要超過一千億,相比之下中小企業IPO融資額不過幾億元。一個工行IPO項目要抵過三五百個中小企業的IPO項目。此外大型央企在政策方面還有相當強的支持,通過證監會審核相對比較容易。
在那種情況下,哪家投行能夠拿到大型國企的IPO項目,就會成為投行的冠軍。中金、中信可謂中國政府背景最深厚的兩家投行,拿國企項目的能力最強,所以連續多年排名市場前兩位,地位無可撼動。
但是一方面中央要求金融市場支持中小企業的發展,另一方面也是大型國企數量終究有限,上一家就少一家。所以近幾年來大型國企在IPO份額中的比重迅速下滑,中小企業IPO的比重相應上升。到了2011年,中小企業的IPO業務已經成為影響一家投行市場地位的決定性因素。在這個細分市場,中金、中信的傳統優勢發揮不出來,反而是平安、國信等中小型券商有比較大的優勢。2011年中金應該已經被甩出IPO前三名,中信因為中小企業做得比較早,排名大概還在二三位,平安、國信則和中信比肩,成為國內業務量最大的投行之一。
以上是外部的競爭環境。下面說說各公司的特點,尤其是在新興的中小企業IPO業務方面的特點。
以中信而言,在一定程度上沿襲了國企的管理作風,就是管得多。體現在:沒有小團隊,人員統一調配,兵無常將;對項目組控制多,尤其是來自項目組以外的質量審核非常嚴格。
在激勵機制方面,中信帶有一定的大鍋飯性質,不按照項目組的方式分獎金,而是整個公司的利潤決定獎金的總金額,然後根據考核結果統一排名,論功行賞。
這種模式有它的好處,主要是項目質量統一都比較高。此外由於上級管得多,項目負責人和保薦人私下亂搞的機會很少,相對比較干凈。不好的地方就是一個項目做完了到底能分給項目組多少錢還要等到公司統一安排,物質激勵相對要差一點,所以拉項目的積極性應該是不如國信平安,導致業務發展速度也不如他們。
以國信而言,是比較典型的放權型管理模式。體現在:都是小團隊制,項目負責人自己帶人,自己做項目,自己分配獎金,基本上自己能決定一切;公司對項目組相對了解得就不夠深,控制力也比較弱。
在激勵機制方面,國信非常直接、實際,項目發行完成後,凈收入按照一定比例就直接交給項目組作為獎金,項目負責人再決定如何分給手下。
這種模式的好處就是項目組積極性非常高,拉項目、做項目的動力都很足。而且一些能力強的項目負責人應該是更歡迎這樣的管理、分配模式,大小事情自己決定,干起來順心。
不好的地方是,太直接的物質激勵導致項目組動力太足,為了完成項目可能突破一些東西,比如降低項目質量的要求,導致審核風險提高,甚至瞞著公司做一些違法違規的事情。公司由於控制力有限,想管可能也無從下手,風險控制相對會弱一些。
平安就不詳細講了,大致上是介於中信和國信之間的那麼一種管理模式。中金的模式和中信應該差別不大。
所以為什麼國信平安在中小企業IPO領域擴張那麼快,這和他們的激勵機制不無關系。另一方面,為什麼國信會爆出「保代持股」這樣嚴重的問題(插一句,作為保薦人如果有核查不到位、披露有遺漏等,可以解釋為能力有限、技術不過關。但是如果去持有公司股份,屬於主觀惡意違法,是最嚴重的問題之一),以及平安為什麼會出現勝景山河這樣的問題,而中金中信多年來都沒有出什麼大問題,這些都和各公司的內部機制有莫大的關系。
Ⅸ 股市ipo是什麼意思啊
1、股市中所說的IPO即首次公開募股(Initial Public Offerings,簡稱IPO),是指一家企業或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第一次將它的股份向公眾出售(首次公開發行,指股份公司首次向社會公眾公開招股的發行方式)。
2、通常,上市公司的股份是根據相應證監會出具的招股書或登記聲明中約定的條款通過經紀商或做市商進行銷售。一般來說,一旦首次公開上市完成後,這家公司就可以申請到證券交易所或報價系統掛牌交易。有限責任公司在申請IPO之前,應先變更為股份有限公司。
3、另外一種獲得在證券交易所或報價系統掛牌交易的可行方法是在招股書或登記聲明中約定允許私人公司將它們的股份向公眾銷售。
4、這些股份被認為是「自由交易」的,從而使得這家企業達到在證券交易所或報價系統掛牌交易的要求條件。 大多數證券交易所或報價系統對上市公司在擁有最少自,由交易股票數量的股東人數方面有著硬性規定。
(9)券商ipo是做什麼的擴展閱讀:
海外IPO
2010年11月4日,在2010年企業海外IPO出現井噴之後,下半年起,中國概念股在海外卻頻頻遭遇破發、停牌。3日,業內人士表示,中國企業家們海外IPO的激情仍不會退卻,這一時期的冷淡只是暫時現象。但企業海外上市必須做好足的上市前准備、准備好合理的外架構,藉助專業中介機構的力量,採用靈活的方式合理運用國際資本市場來壯大自身。
數據顯示,2010年以來,中國企業海外IPO融資案例為71起,融資金額140.12億美元,相當於2010年全年總量的47.97%、27.62%。而在8月-10月三個月中,赴美IPO的成功案例只有土豆網一家,中國概念股海外IPO似乎提前入冬。
中國企業海外上市雖然面臨著19號文、安全審查原則等新的挑戰和VIE模式的存亡威脅,但在各方的努力下,通過充足的上市前准備和合理的海外架構,不論是運用信託網還是個人身份的轉換,未來上市仍將會有通道可走。「中國的民營企業要尋求進一步的發展,要走出國門,利用國際資本市場來壯大自己,中間有許多看得見和看不見的障礙,光靠企業自身是很難完全解決的,需要投資人和專業的中介機構的共同努力。」
此外,專家還就企業海外上市前的架構搭建、公司重組、外管報備、上市方式選擇以及市前信託的意義、結構、設立要求等利得財富以及為上市而進行個人身份轉換(移民)等問題進行探討,並具體介紹了中國內地企業在香港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的要求、流程和可能遇到的問題等。
IPO對股市具有四大影響。
1、強化了股市的融資色彩。雖說不能實現融資的股市不是一個健全的市場,但是對長期以來過分重視融資的市場而言,就應該區別對待。據統計,近10年A股市場的融資是現金分紅的1.76倍。盡管近兩年市場通過IPO融資的數額出現了下滑的趨勢,但是再融資的現象卻持續升溫。
2、打擊了股民的投資信心。股市必向下!隨著利空政策的陸續推出,股民的持股信心也必下降。
3、扭曲了價值投資的本質。IPO重啟難免會牽涉到不少的問題,如股票的「三高現象」、部分企業力求上市而出現造假的行為等等。假設一家企業上市前的PE值約15倍,而未來三年公司的凈利潤會以30%的增速增長。也就是說,股民以15倍左右的PE長期持有,未來仍可取得不錯的收益率。
然而,該股上市後就得到了熱炒,PE值飆升至50倍的水平,嚴重透支了企業的增長預期。這時,股民選擇買入並長期持有,虧損的概率相當大。因此,在缺乏嚴格監管的前提下,IPO重啟也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價值投資的本質。
4、助長了利益輸送等關鍵問題。談及此點,我們很容易聯想到IPO的四大輔助機構,分別是證券公司、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和IPO咨詢機構。從細分工作來看,證券公司主要負責證券發行承銷工作、對公開發行募集文件進行核查,並出具保薦意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