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亞幸福指數
① 世界銀行排行榜
國民幸福指數(GNH)最早是由南亞的不丹王國的國王提出的,他認為「政策應該關注幸福,並應以實現幸福為目標」,人生「基本的問題是如何在物質生活(包括科學技術的種種好處)和精神生活之間保持平衡」。在這種執政理念的指導下,不丹創造性地提出了由政府善治、經濟增長、文化發展和環境保護四級組成的「國民幸福總值」(GNH)指標。
如果說「生產總值」體現的是物質為本、生產為本的話,「幸福總值」體現的就是以人為本。世界銀行主管南亞地區的副總裁、日本的西水美惠子對不丹的這一創舉給予了高度評價。她說,完全受經濟增長左右的政策往往使人陷入物慾的陷阱,難以自拔。幾乎所有的國家都存在相同的問題,但是我們決不能悲觀。因為「世界上存在著惟一一個以物質和精神的富有作為國家經濟發展政策之源,並取得成功的國家,這就是不丹王國。該國所謳歌的『國民幸福總值』遠遠比國民生產總值重要得多。不丹在40年以前還處於沒有貨幣的物物交換的經濟狀態之下。但是,它一直保持較高的經濟增長率,現在已經超過印度等其他國家,在南亞各國中是國民平均收入最多的國家。在世界銀行的排行榜中也大大超過了其他發展中國家成為第一位。盡管如此,去不丹旅遊過的人都會異口同聲地說,彷彿回到了自己心靈的故鄉。不丹給我們地球人展示了許多高深莫測的東西。」
說到旅遊,不丹不是「來者不拒,多多益善」,而是採取了一種限制規模的旅遊發展模式,從來不在國際上搞大型的促銷宣傳。不丹限制入境旅遊者的總數,實行「高質量、高價格、全包價」的做法。政府對旅遊經營者制定了《工作手冊》,對旅遊者有《行為規范》。雖然不丹每年從旅遊業獲得的收入僅300萬美元,但足以保持旅遊業穩定發展,而對社會自然的影響則很小。
類似GNH這樣的嘗試,在國際社會已經有多種,例如「綠色GDP」、聯合國人類發展指標,英國的「國內發展指數」(MDP,該指數扣除了為抵消社會和環境成本而耗費的開支,考慮了長期的環境損毀和自然資本貶值,肯定了為確保謹慎投資和貿易平衡進行的一系列經濟調整,反映了收入增加1英鎊對窮人的意義要大於富人的事實,計入了家庭勞動的價值)等等。這些指標的創設,反映出單一GDP指標的局限性,也昭示著人類自身的新需要。
「現在很多地方政府都提出了幸福指數、群眾滿意度等新的評價指標,總的來看雖然有點簡單,但這件事做起來總比不做強。」中科院院士程國棟在去年年初,就提出了一份《落實「以人為本」,核算「國民幸福指數」》的提案,建議國家組織有關部門研究制訂一套「國民幸福指數」的評價體系。
2004年,中國人均GDP已經是1270美元。1980年以來,中國的GDP以年均9.3%的高速度增長,在東亞創造了新的經濟奇跡。經濟成就舉世矚目,而整體的人文發展情況卻呈現出與GDP增長不協調的逆態勢。2003年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造成的經濟損失占當年GDP的15%,反映收入分配公平性的基尼系數超過0.4的社會失衡臨界點。
根據荷蘭Erasmus大學的RuutVeenhoven教授對中國3次幸福指數的調查,中國1990年國民幸福指數為6.64(1-10標度),1995年上升到7.08,但2001年卻下降到6.60。數據表明,即使經濟持續快速增長也並不能保證國民幸福的持續增加。
② 為何葡萄牙和韓國不是發達國家
截至2019年,葡萄牙和韓國是發達國家。
歐洲的發達國家包括英國,愛爾蘭,法國,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德國,奧地利,瑞士,挪威,丹麥,瑞典,芬蘭,西班牙,葡萄牙和義大利。 亞洲的發達國家包括日本,韓國和新加坡。
發達國家是按照人均國民產值來劃分的,但是不完全,比如中東石油國的人均國民產值比許多發達國家但是仍然不是發達國家。
(2)東亞幸福指數擴展閱讀:
在歐盟成員國中,葡萄牙是一個中等工業國家,工業基礎薄弱,紡織,製鞋,釀酒和旅遊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軟木的產量佔世界總產量的一半以上,出口量居世界第一。
根據韓國國際廣播電台的數據,根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針對全球36個發達國家進行的國家幸福指數調查的結果,韓國的「幸福指數」僅排在第27位在36個國家/地區中。
根據調查結果,澳大利亞,瑞典和加拿大連續三年在全國幸福指數排名前三的國家中分別排名第二和第三,挪威,瑞士,美國,丹麥,冰島和英國等國家名列前十,而亞洲國家中的日本名列第21位。
韓國在安全,公民參與和教育等調查項目中得分較高,但在環境,工作與生活平衡,健康和生活滿意度等項目中排名較低,總體排名第27位。
③ 國民幸福指數的提出
國民幸福指數(GNH)最早20世紀70年代是由南亞的不丹王國的國王提出的,他認為「政策應該關注幸福,並應以實現幸福為目標」,人生「基本的問題是如何在物質生活(包括科學技術的種種好處)和精神生活之間保持平衡」。在這種執政理念的指導下,不丹創造性地提出了由政府善治、經濟增長、文化發展和環境保護四級組成的「國民幸福總值」(GNH)指標。
如果說「生產總值」體現的是物質為本、生產為本的話,「幸福總值」體現的就是以人為本。世界銀行主管南亞地區的副總裁、日本的西水美惠子對不丹的這一創舉給予了高度評價。她說,完全受經濟增長左右的政策往往使人陷入物慾的陷阱,難以自拔。幾乎所有的國家都存在相同的問題,但是我們決不能悲觀。因為「世界上存在著惟一一個以物質和精神的富有作為國家經濟發展政策之源,並取得成功的國家,這就是不丹王國。該國所謳歌的『國民幸福總值』遠遠比國民生產總值重要得多。不丹在40年以前還處於沒有貨幣的物物交換的經濟狀態之下。但是,它一直保持較高的經濟增長率,現在已經超過印度等其他國家,在南亞各國中是國民平均收入最多的國家。在世界銀行的排行榜中也大大超過了其他發展中國家成為第一位。盡管如此,去不丹旅遊過的人都會異口同聲地說,彷彿回到了自己心靈的故鄉。不丹給我們地球人展示了許多高深莫測的東西。」
說到旅遊,不丹不是「來者不拒,多多益善」,而是採取了一種限制規模的旅遊發展模式,從來不在國際上搞大型的促銷宣傳。不丹限制入境旅遊者的總數,實行「高質量、高價格、全包價」的做法。政府對旅遊經營者制定了《工作手冊》,對旅遊者有《行為規范》。雖然不丹每年從旅遊業獲得的收入僅300萬美元,但足以保持旅遊業穩定發展,而對社會自然的影響則很小。 類似GNH這樣的嘗試,在國際社會已經有多種,例如「綠色GDP」、聯合國人類發展指標,英國的「國內發展指數」(MDP,該指數扣除了為抵消社會和環境成本而耗費的開支,考慮了長期的環境損毀和自然資本貶值,肯定了為確保謹慎投資和貿易平衡進行的一系列經濟調整,反映了收入增加1英鎊對窮人的意義要大於富人的事實,計入了家庭勞動的價值)等等。這些指標的創設,反映出單一GDP指標的局限性,也昭示著人類自身的新需要。中國的GNH(Gross National Happiness)「現在很多地方政府都提出了幸福指數、群眾滿意度等新的評價指標,總的來看雖然有點簡單,但這件事做起來總比不做強。」中科院院士程國棟在去年年初,就提出了一份《落實「以人為本」,核算「國民幸福指數」》的提案,建議國家組織有關部門研究制訂一套「國民幸福指數」的評價體系。
2004年,中國人均GDP已經是1270美元。1980年以來,中國的GDP以年均9.3%的高速度增長,在東亞創造了新的經濟奇跡。經濟成就舉世矚目,而整體的人文發展情況卻呈現出與GDP增長不協調的逆態勢。2003年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造成的經濟損失占當年GDP的15%,反映收入分配公平性的基尼系數超過0.4的社會失衡臨界點。
根據荷蘭Erasmus大學的RuutVeenhoven教授對中國3次幸福指數的調查,中國1990年國民幸福指數為6.64(1-10標度),1995年上升到7.08,但2001年卻下降到6.60。數據表明,即使經濟持續快速增長也並不能保證國民幸福的持續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