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安府開盤
㈠ 到底有幾個「瑞安」
瑞安府、瑞安門 瑞安府的建制時間是南宋咸淳元年(1265)至元至元十三年(1278),它的轄區大大超過宋元時的瑞安縣、州。轄當時的永嘉、瑞安、平陽、樂清4縣。府衙門不在瑞安,而在永嘉縣城(今鹿城)。瑞安府實際就是以後的溫州府。取名瑞安府的原因是南宋度宗趙 立皇太子前先封永嘉郡王,當了皇帝後,把他的「潛邸」由州升為府。瑞安當時屬溫州,由於「瑞安」這個名字吉祥,比永嘉還好聽,便以瑞安名府。「瑞安門」並不是瑞安縣城的城門,而是溫州城的大南門。大南門是俗稱,瑞安門是正式名稱。因為瑞安是溫州的南面,大南門正朝著瑞安,故名。瑞安門和瑞安府,往往被別人誤認為是在瑞安,其實這是瑞安境外的兩個特殊的地名。
瑞安歷史久遠。新石器時期,在飛雲江流域的人們就斷發紋身,過著漁獵和原始農業的生活。在夏、商、周時,瑞安屬《禹貢》揚州之域。秦屬閩中郡。漢初勾踐後裔騶搖,因佐漢滅秦敗羽有功,封東海王,瑞安屬東甌王國。三國鼎立,瑞安屬孫吳。孫吳赤烏二年設置羅陽縣,為瑞安建縣之始。當時行政管轄地域包括今平陽、蒼南、泰順與文成東南部。相傳縣治設在北湖魯嶴,寶鼎三年(公元268年)改名安陽,西晉太康元年(公元280年),又改名安固。太康四年分縣,境南西為橫嶼船屯,設置始陽縣(即今平陽)。東晉太寧元年(公元323年),遷縣治於今址。南朝基本沿襲不變,隋唐時期,瑞安前後改屬處州、括州、東嘉州、溫州。到唐昭宗天復三年(公元903年),相傳有白烏棲縣北郊集雲山之祥瑞,遂改縣名安固叫瑞安,沿襲至今。唐末五代為吳越國土。宋代瑞安屬溫州永加軍。元代,瑞安因戶多升為州。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復降為縣。入清,屬溫州處道。1949年5月瑞安解放,1958年10月撤文成縣並入瑞安,1961年8月復又分縣,1978年恢復瑞安縣人民政府,屬溫州地區,1987年4月,撤縣設市,稱瑞安市
瑞安廣場是香港瑞安集團修建的,老闆是羅康瑞,瑞安的英文名稱叫rui On ,翻譯過來是瑞安
㈡ 瑞安的歷史
瑞安為東甌古邑。最早於新石器晚期,飛雲江下游兩岸已有先民繁衍生息,建立聚落。夏、商、西周、春秋為揚州之域甌地。其後受時局變化,朝代更迭,行政所屬動盪變化,直到三國吳赤烏二年(公元239年),始建縣治,迄今為止已有1750多年的悠久歷史。
三國吳赤烏二年(239),析永寧縣大羅山(泉山)南境置羅陽縣,屬會稽郡,設縣治於北湖魯嶴(西嶴、河埭橋一帶),為瑞安建縣之始。
太平二年(257),羅陽縣屬臨海郡。
寶鼎三年(268),改羅陽縣為安陽縣。
西晉太康元年(280),改安陽縣為安固縣。
太康四年(283),析安固縣境南橫嶼船屯及其南境為始陽縣(今為平陽、蒼南縣及泰順縣一部)。
東晉太寧元年(323),安固縣治遷邵公嶼。
隋開皇九年(589),省橫陽入安固縣,縣屬之。
開皇十二年(592),省安固縣入永嘉縣。
武德五年(622),以永嘉縣置東嘉州,析永嘉縣置安固、橫陽等4縣。
貞觀元年(627),省橫陽入安固。
大足元年(701),復析安固縣置橫陽縣。
唐天復二年(902,一作天復三年),安固縣改瑞安縣。
南宋咸淳元年(1265),改溫州為瑞安府,統瑞安縣。
元至元十三年(1276),兩浙東路改江淮行省,瑞安府改為溫州路,縣屬之。
元貞元年(1295),以瑞安縣超五萬戶升州。
明洪武二年,降瑞安州為縣。
景泰三年(1452),置泰順縣,割瑞安義翔鄉5都12里屬之。
中華民國35年置文成縣,析瑞安西部大峃、龍鳳、金樟、峃口等10鄉屬之。
1949年5月10日,瑞安解放;5月14日,成立瑞安縣人民政府籌備委員會;9月5日,瑞安縣人民政府正式成立。
1955年10月,改瑞安縣人民政府為瑞安縣人民委員會。
1955~1957年,北麂、北龍二鄉曾—度劃屬洞頭縣。
1958年10月14日,文成縣並入瑞安縣。
1961年8月10日(上級發文時間),文成縣從瑞安縣內析出。
1958年縣人民委員會(縣人民政府)遷到倉前街134號。
1969年1月,改瑞安縣人民委員會為瑞安縣革命委員會。
1980年6月,撤瑞安縣革委員會復置瑞安縣人民政府。
1987年4月15日(國務院文件4月15日下達,7月1日召開撤縣設市慶祝會,全市即日啟用新印鑒)撤縣設市(縣級),置瑞安市人民政府,管轄范圍不變。
1949—1996年,瑞安市(縣)先後隸屬溫州軍事管制委員會、浙江省第五專區、浙江省溫州專區、浙江省溫州地區革命委員會、浙江省溫州地區、浙江省溫州市人民政府。
1999年1月,市人民政府從倉前街搬遷到安陽新區新市政大院辦公。
2001年仙岩鎮、麗嶴鎮劃屬溫州市甌海區,塘下鎮的梅頭辦事處劃屬溫州市龍灣區。
㈢ 瑞安華府是什麼街道
隸屬於汀田街道辦事處管轄區。
㈣ 瑞安市市府電話
瑞安市人民政府
地址: 浙江省溫州市瑞安市萬松東路
電話:(0577)65812077
㈤ 瑞安有幾個廣場
瑞安府、瑞安門 瑞安府的建制時間是南宋咸淳元年(1265)至元至元十三年(1278),它的轄區大大超過宋元時的瑞安縣、州。轄當時的永嘉、瑞安、平陽、樂清4縣。府衙門不在瑞安,而在永嘉縣城(今鹿城)。瑞安府實際就是以後的溫州府。取名瑞安府的原因是南宋度宗趙 立皇太子前先封永嘉郡王,當了皇帝後,把他的「潛邸」由州升為府。瑞安當時屬溫州,由於「瑞安」這個名字吉祥,比永嘉還好聽,便以瑞安名府。「瑞安門」並不是瑞安縣城的城門,而是溫州城的大南門。大南門是俗稱,瑞安門是正式名稱。因為瑞安是溫州的南面,大南門正朝著瑞安,故名。瑞安門和瑞安府,往往被別人誤認為是在瑞安,其實這是瑞安境外的兩個特殊的地名。
瑞安歷史久遠。新石器時期,在飛雲江流域的人們就斷發紋身,過著漁獵和原始農業的生活。在夏、商、周時,瑞安屬《禹貢》揚州之域。秦屬閩中郡。漢初勾踐後裔騶搖,因佐漢滅秦敗羽有功,封東海王,瑞安屬東甌王國。三國鼎立,瑞安屬孫吳。孫吳赤烏二年設置羅陽縣,為瑞安建縣之始。當時行政管轄地域包括今平陽、蒼南、泰順與文成東南部。相傳縣治設在北湖魯嶴,寶鼎三年(公元268年)改名安陽,西晉太康元年(公元280年),又改名安固。太康四年分縣,境南西為橫嶼船屯,設置始陽縣(即今平陽)。東晉太寧元年(公元323年),遷縣治於今址。南朝基本沿襲不變,隋唐時期,瑞安前後改屬處州、括州、東嘉州、溫州。到唐昭宗天復三年(公元903年),相傳有白烏棲縣北郊集雲山之祥瑞,遂改縣名安固叫瑞安,沿襲至今。唐末五代為吳越國土。宋代瑞安屬溫州永加軍。元代,瑞安因戶多升為州。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復降為縣。入清,屬溫州處道。1949年5月瑞安解放,1958年10月撤文成縣並入瑞安,1961年8月復又分縣,1978年恢復瑞安縣人民政府,屬溫州地區,1987年4月,撤縣設市,稱瑞安市
瑞安廣場是香港瑞安集團修建的,老闆是羅康瑞,瑞安的英文名稱叫rui On ,翻譯過來是瑞安
㈥ 溫州瑞安還有別名么
瑞安名稱變遷
三國吳赤烏二年(239),析永寧縣大羅山(泉山)南境置羅陽縣,屬會稽郡,設縣治於北湖魯嶴(西嶴、河埭橋一帶),為瑞安建縣之始。太平二年(257),羅陽縣屬臨海郡。寶鼎三年(268),改羅陽縣為安陽縣。西晉太康元年(280),改安陽縣為安固縣。太康四年(283),析安固縣境南橫嶼船屯及其南境為始陽縣(今為平陽、蒼南縣及泰順縣一部)。東晉太寧元年(323),安固縣治遷邵公嶼。隋開皇九年(589),省橫陽入安固縣,縣屬之。開皇十二年(592),省安固縣入永嘉縣。武德五年(622),以永嘉縣置東嘉州,析永嘉縣置安固、橫陽等4縣。貞觀元年(627),省橫陽入安固。大足元年(701),復析安固縣置橫陽縣。唐天復二年(902,一作天復三年),安固縣改瑞安縣。南宋咸淳元年(1265),改溫州為瑞安府,統瑞安縣。元至元十三年(1276),兩浙東路改江淮行省,瑞安府改為溫州路,縣屬之。元貞元年(1295),以瑞安縣超五萬戶升州。明洪武二年,降瑞安州為縣。景泰三年(1452),置泰順縣,割瑞安義翔鄉5都12里屬之。中華民國35年置文成縣,析瑞安西部大峃、龍鳳、金樟、峃口等10鄉屬之。1949年5月10日,瑞安解放;5月14日,成立瑞安縣人民政府籌備委員會;9月5日,瑞安縣人民政府正式成立。1955年10月,改瑞安縣人民政府為瑞安縣人民委員會。1955~1957年,北麂、北龍二鄉曾—度劃屬洞頭縣。1958年10月14日,文成縣並入瑞安縣,1961年8月10日(上級發文時間),文成縣從瑞安縣內析出。1958年縣人民委員會(縣人民政府)遷到倉前街134號。1969年1月,改瑞安縣人民委員會為瑞安縣革命委員會;1980年6月,撤瑞安縣革委員會復置瑞安縣人民政府;1987年4月15日(國務院文件4月15日下達,7月1日召開撤縣設市慶祝會,全市即日啟用新印鑒)撤縣設市(縣級),置瑞安市人民政府,管轄范圍不變。1949—1996年,瑞安市(縣)先後隸屬溫州軍事管制委員會、浙江省第五專區、浙江省溫州專區、浙江省溫州地區革命委員會、浙江省溫州地區、浙江省溫州市人民政府。1999年1月,市人民政府從倉前街搬遷到安陽新區新市政大院辦公。
參考資料:http://www.ruian.gov.cn/ragk/rals.jsp
㈦ 農村別墅新樓帶「安」的樓名
其實農村的別墅新樓有很多待安的農民,只是大家都不知道,有的地方也是帶安的,比如說安華小區,安慶花園這些都是常見的樓名。所以你要找的大安的樓名有很多。
㈧ 瑞安市府網短號怎麼開通
瑞安市府的網短號的話,開通的話你必須要去。移動公司裡面開通就可以了。
㈨ 浙江省瑞安市
文化名城
瑞安市位於浙江東南部,濱臨東海,為浙閩交通要道,面積1360平方公里。舊城區位於飛雲江江口東北沿岸。面積3.6平方公里。自三國建縣始,一直為瑞安市政治、文化中心,浙南古重鎮,素有「東南小鄒魯」之稱。現瑞安建城區面積7.5平方公里。包括兩個新區,形成一市兩區的新格局,人口15萬人。已成為一座古老而新興的城市。
瑞安歷史久遠。新石器時期,在飛雲江流域的人們就斷發紋身,過著漁獵和原始農業的生活。在夏、商、周時,瑞安屬《禹貢》揚州之域。秦屬閩中郡。漢初勾踐後裔騶搖,因佐漢滅秦敗羽有功,封東海王,瑞安屬東甌王國。三國鼎立,瑞安屬孫吳。孫吳赤烏二年設置羅陽縣,為瑞安建縣之始。當時行政管轄地域包括今平陽、蒼南、泰順與文成東南部。相傳縣治設在北湖魯嶴,寶鼎三年(公元268年)改名安陽,西晉太康元年(公元280年),又改名安固。太康四年分縣,境南西為橫嶼船屯,設置始陽縣(即今平陽)。東晉太寧元年(公元323年),遷縣治於今址。南朝基本沿襲不變,隋唐時期,瑞安前後改屬處州、括州、東嘉州、溫州。到唐昭宗天復三年(公元903年),相傳有白烏棲縣北郊集雲山之祥瑞,遂改縣名安固叫瑞安,沿襲至今。唐末五代為吳越國土。宋代瑞安屬溫州永加軍。元代,瑞安因戶多升為州。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復降為縣。入清,屬溫州處道。1949年5月瑞安解放,1958年10月撤文成縣並入瑞安,1961年8月復又分縣,1978年恢復瑞安縣人民政府,屬溫州地區,1987年4月,撤縣設市,稱瑞安市。
瑞安古城自古有水鄉之稱,城內水網密布,分兩縱兩橫。河道縱橫相連,寬窄不一,寬者可通船,窄者只通水,蓄泄得宜。縣志載「舟揖藉以往來,居人資以汲飲,民咸賴之」。百姓傍河而居,城內居民分四隅一廂管理,道路分街、巷。大街基本東西走向,巷為南北走向,形成一種規則、整齊的塊狀布局,承襲坊里制。前河後街,街與街以橋連接,古城內原有三十四座橋。小橋、流水、人家形成了瑞安古城水鄉風貌。古城內,傳統街區眾多。古城三面接陸,一面臨江,地勢平坦。
瑞安山川秀麗、景點繁多。位於郊區的仙岩風景區,早在東晉之際已遐邇聞名。瑞安民間文化品類繁多,風格迥異。有鼓詞、蓮花、道情、唱龍船、打花鼓、排街、藤牌舞等數十種之多。
歷史上瑞安是一座具有革命意義的城市。自宋宣和間,瑞安人民就參加了方臘起義。明嘉靖間,瑞安人民在戚繼光及其部將領導下英勇抗擊倭寇。1861年趙起領導浙南金錢會起義,參加太平天國革命軍。1900年義和團革命時期,瑞安人民組織神拳會,開展轟轟烈烈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爭。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瑞安人民都積極參與。「五四」運動後,1926年11月中共瑞安黨小組成立,掀開了瑞安紅色的一頁。1928年陳卓如領導的馱山赤衛隊舉起了浙南第一面農民武裝斗爭的旗幟。紅十三軍在軍長胡公冕率領下,南渡瑞安,縱橫百里,把瑞安革命推到高潮。閩浙邊臨時省委書記劉英率部來瑞,使瑞安成為浙南革命斗爭的搖籃。
數千年的文明史在瑞安遺留下眾多的文物古跡。它們分散在瑞安的每一塊土地上。從山前山遺址出土的石器、陶器等文物證明,早在新石器時期,我們祖先就在飛雲江流域繁衍生息,過著漁獵和原始農業生活。篁嶼等地石棚墓的發現,反映了商、周時期瑞安社會、經濟的發達,此護墓葬形式在中國很少發現,實屬珍貴……據文物普查發現,全市境內新石器時代遺址數十處,各類文物點320處,已公布列為市級重點文保單位51處,浙江省重點文保單位9處,國家級重點文保單位1處。其中市區有12處,玉海樓、利濟醫學堂、觀音寺石塔、隆山塔、東安硐橋、東塔、隆山宮、話桑樓、章安四賢祠等等。
瑞安是名人薈萃之地,文化之邦。自古民間傳說「瑞安出才子」。據統計,自隋朝以來,歷代進士307位,其中狀元三位。歷代名人有漢朝的蔡敬則。特別是自宋以來,學人蔚起,人才輩出。號稱「元豐太學永嘉九先生」的許景衡和周行己,他們傳播程朱理學,開學術研究之風。而後陳傅良進一步發展永嘉學派學說,在中國學術思想史上有著較高的地位和較大的影響。還有在北宋熙寧、元豐年間名動京師的著名學者林石,「嘉熙四諫」之一的著名詩人曹豳等。元末明初,瑞安出了一位偉大的戲劇家高則誠,撰寫了《琵琶記》,奠定了南戲的基礎,因而贏得了「南戲鼻祖」之美譽。明代有著名書法家姜立綱,被瑞安人譽為四賢之一的卓敬、書畫家任道遜、文淵閣大學士禮部尚書的林增志。清代孫詒讓、孫衣言父子治學名震遐邇。還有一大批文人學者孫希旦、黃體芳等。近代,革命家有蔡華、蔡雄、林去病等英雄人物;教育家有金嶸軒;實業家李毓蒙開溫州機器製造之先河;吳百亨,創擒雕牌煉乳。現代著名學者有著名的歷史學家周予同、水生生物學家伍獻文、書法家鄒夢禪等等。他們都為祖國的歷史文化有過卓越的貢獻,在瑞安大地上留下珍貴的文化遺產。
自南朝至今,歷代許多文人騷客來瑞。風流太守謝靈運數次游覽仙岩,寫下了「誰知蒼莽千峰外,尚有仙山一點青」名句。南朝齊梁間號稱「山中宰相」的陶弘景曾隱居瑞安陶山,有楹聯為證:「六朝霸業成逝水,千古名山猶姓陶」,理學大師朱嘉曾遊仙岩,會陳傅良,並手書「開天氣象」匾仍懸掛在聖壽禪寺的山門上。著名愛國詩人陸游經過瑞安寫下著名詩篇《過瑞安江》。還有方干、王十朋、陳昌時、俞樾、余紹宋等等文人學者都留下了不朽佳作。近代的朱自清因梅雨潭的綠而陶醉,洋洋灑灑寫下了名篇《綠》,也令世人陶醉。郭沫若慕名專程來到玉海樓,所以才有了他對孫氏精闢的闡述,玉海樓里才能尋覓到他許多墨寶。這些歷代名人來瑞,使古城瑞安添色不少。
瑞安府、瑞安門 瑞安府的建制時間是南宋咸淳元年(1265)至元至元十三年(1278),它的轄區大大超過宋元時的瑞安縣、州。轄當時的永嘉、瑞安、平陽、樂清4縣。府衙門不在瑞安,而在永嘉縣城(今鹿城)。瑞安府實際就是以後的溫州府。取名瑞安府的原因是南宋度宗趙 立皇太子前先封永嘉郡王,當了皇帝後,把他的「潛邸」由州升為府。瑞安當時屬溫州,由於「瑞安」這個名字吉祥,比永嘉還好聽,便以瑞安名府。「瑞安門」並不是瑞安縣城的城門,而是溫州城的大南門。大南門是俗稱,瑞安門是正式名稱。因為瑞安是溫州的南面,大南門正朝著瑞安,故名。瑞安門和瑞安府,往往被別人誤認為是在瑞安,其實這是瑞安境外的兩個特殊的地名。
㈩ 上八府和下八府分別是哪些地方
上八府為:慶元府(明州)、紹興府(越州)、建德府(嚴州)、衢州、婺州、瑞安府(溫州)、台州、處州; 下八府為:平江府(蘇州)、臨安府(杭州)、嘉興府(秀洲)、鎮江府(潤州)、南興軍(宜興)、常州、安吉州(湖州)、江陰軍(江陰)
希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