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指數公式
『壹』 靜脈滴速的計算公式
(1)已知每分鍾滴數,計算每小時輸入量.
每小時輸入量(ml)=每分鍾滴數×60(min)/每毫升相當滴數(15滴).
例:每分鍾滴數為54滴,計算每小時輸入量.
每小時輸入量(ml)=54×60/15=216(ml)
(2)已知輸入總量與計劃使用時間,計算每分鍾滴數.
每分鍾滴數=輸液總量×每毫升相當滴數(15滴)/輸液時間.
例:日輸入總量2000ml,需10h輸完,求每分鍾滴數.
每分鍾滴數=2000×15/(10×60)=30000/600=50(滴)
『貳』 「靜脈滴速」的計算公式是什麼
計算公式:1、已知每分鍾滴數,計算每小時輸入量。每小時輸入量(ml)=每分鍾滴數×60(min)/每毫升相當滴數(15滴)。
2、已知輸入總量與計劃使用時間,計算每分鍾滴數。每分鍾滴數=輸液總量×每毫升相當滴數(15滴)/輸液時間。
(2)治療指數公式擴展閱讀:
靜脈滴注速度
靜脈滴注的速度應合理調節,以滿足臨床病情,較快獲得療效並減少葯物不良反應和輸液反應為宜。按照醫護教科書,一般葯物靜脈滴注的速度為30~60滴/分鍾。但臨床上應用葯個體化,針對不同患者的具體情況合理調節輸液速度。
依據葯物的量效關系,在安全用葯的濃度(治療窗)范圍,葯物效應隨血葯濃度增加而增強。輸液速度過慢,
血葯濃度低於有效治療濃度,達不到治療和急救效果。輸液速度過快,血葯濃度升高超過安全范圍產生毒性作用,特別是一些治療指數窄,毒性作用大的葯物。
特別注意,如輸注速度過快,對心力衰竭和肺水腫,特別是小兒、老年、胸部外傷、心力衰竭的患者易發生輸液反應,嚴重時可成為致死的嚴重反應。
『叄』 某病人6小時內需輸液1500ml,應調節滴速為每分鍾怎麼計算請問
如果一毫升按照15滴計算,那就是1500*15/(6*60)=62.5滴。
如果按照一毫升20滴計算,那就是1500*20/(6*60)=83.3滴。
已知每分鍾滴數,計算每小時輸入量。每小時輸入量(ml)=每分鍾滴數×度60(min)/每毫升相當滴數(15滴)。
(3)治療指數公式擴展閱讀:
靜脈滴注速度:
靜脈滴注的速度應合理調節,以滿足臨床病情,較快獲得療效並減少葯物不良反應和輸液反應為宜。按照醫護教科書,一般葯物靜脈滴注的速度為30~60滴/分鍾。專但臨床上應用葯個體化,針對不同患者的具體情況合理調節輸液速度。
依據葯物的量效關系,在安全用葯的濃度(治療窗)范圍,葯物效應隨血葯濃度增加而增強。輸液速度過慢,
血葯濃度低於有效治療濃度,達不到治療和急救效果。輸液速度過快,血葯濃度升高超過安全范圍產生毒性作用,特別是一些治療指數窄,毒性作用大的葯物。
『肆』 請問如何延長葯物半衰期
葯物的半衰期一般指葯物在血漿中最高濃度降低一半所需的時間。例如一個葯物的半衰期(一般用t1/2表示)為6小時,那麼過了6小時血葯物濃度為最高值的一半;再過6小時又減去一半;再過6小時又減去一半,血中濃度僅為最高濃度的1/8。 葯物的半衰期反映了葯物在體內消除(排泄、生物轉化及儲存等)的速度,表示了葯物在體內的時間與血葯濃度間的關系,它是決定給葯劑量、次數的主要依據,半衰期長的葯物說明它在體內消除慢,給葯的間隔時間就長;反之亦然。消除快的葯物,如給葯間隔時間太長,血葯濃度太低,達不到治療效果。消除慢的葯物,如用葯過於頻敏,易在體內蓄積引起中毒。 每一種葯物的半衰期各不一樣;即使是同一種葯物對於不同的個體其半衰期也不完全一樣;成人與兒童、老人、孕婦,健康人與病人,葯物半衰期也會有所不同。通常所指的葯物半衰期是一個平均數。肝腎功能不全的病人,葯物消除速度慢,半衰期便會相對延長。如仍按原規定給葯,有引起中毒的危險,這點必須特別注意。 根據半衰期的長短給葯,可以保證血葯濃度維持在最適宜的治療濃度而又不致引起毒性反應。常用的適宜方案是首次給以全負荷劑量,然後根據葯物半衰期間隔一定時間,再給以首次劑量的一半。例如磺胺嘧啶1克能在血中產生有效濃度,其半衰期為17小時,因此適宜方案是每日服兩次,首劑2克,以後1克一次。但對一些半衰期過短或過長的葯物,如仍按半衰期給葯,前者可能給葯次數太頻;而後者血葯濃度波動較大,甚或由於間隔時間太長,易於遺忘給葯。鑒於上述情況,對於素性不大的葯物,如半衰期過短,可以加大首次劑量,使其在間隔時間末段仍保持有效劑量。倘若葯物的治療指數小,半衰期又短,如去甲腎上腺素,一次注射僅維持幾分鍾,就必須採用靜脈滴注法給葯。倘若某葯物的半衰期大大超過24小時,則可採用首次劑量和每天服用維持量的方案。維持量的大小可以根據該葯首次劑量、每天給葯量和該葯的半衰期運用公式計算而得。
『伍』 超濾法測血漿蛋白結合,怎麼樣計算結合率
血漿蛋白結合率:葯物進入血液後與血漿蛋白結合的量占血液總葯量的比例。各種葯物以一定的比率與血漿蛋白結合,在血漿中常同時存在結合型與游離型。而只有游離型葯物才具有葯物活性。葯物與血漿蛋白結合成為結合型葯物,暫時失去葯理活性,並「儲存」於血液中,起到葯庫的作用。對於葯物作用及其維持時間長短有重要意義。結合分為可逆性、飽和性、非特異性、競爭性。葯物與血漿蛋白的結合影響葯物在體內的分布、轉運速度以及作用強度和消除速率。一般蛋白結合率高的葯物體內消除慢,作用維持時間長,葯效平穩。結合率低的葯物體內消除快,同時作用時間短,葯效有很大的波動。葯物內源性性化合物也可在血漿蛋白結合部位發生競爭性置換作用,兩種以上的葯物聯用時,可相互競爭血漿蛋白的結合部位,結合力強的葯物能從蛋白結合部位上取代結合力弱的葯物,使後者游離型數量增加,導致葯效和毒性反應亦增強。其影響程度可因後者在體內的分布容積不同而異。一般只有血漿蛋白結合率高,分布容積小,消除慢以及治療指數低的葯物在臨床上的這種相互作用才有意義。
『陸』 治療指數的計算
因為葯物半數致死量較大,而半數效量較小。這樣葯物致死和有效之間的葯物劑量差距就更大。
舉個例子: 比如說半數致死量是3。半數有效量是2。比值為1.5
而如果半數致死量是4。半數有效量是1。比值為4
所以說後者更安全。 因為後者致死量4和有效量1之間相差3的距離比前者致死量3和有效量2之間相差1的距離更大。 所以說用起葯來,後者相對前者更安全。 致死的可能性更低一些。
『柒』 護士用葯濃度計算公式
2006-7-22 08:54 PM 反沖力
臨床葯動學監測與個體化用葯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葯劑科 蔡衛民教授
[中圖分類號] R969.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1-945(2006)05-0010-04
臨床葯動學監測(Clinical Pharmacokinetic Service, CPS) 始於20 世紀70 年代後期和80 年代初的美國,作為一種葯劑師參與臨床個體化給葯方案設計的臨床服務項目,已經在美國各大醫院實踐了2 0 多年並取得了良好的成績;在中國,開始於2 0 世紀8 0 年代初的臨床葯學工作,主要內容是對一批治療指數窄、毒副反應大的葯物開展了血葯濃度監測,它能夠發展依賴於分析方法的改進和計算機的普及應用。我國衛生部在醫院分級管理中明確要求三級醫院應開展血葯濃度監測工作,可見治療葯物血葯濃度監測的重要性已不容忽視。
隨著我國醫院葯學工作重點從以「葯品為中心」向「以病人為中心」的戰略轉移,國家出台了《醫療機構葯事管理暫行規定》等一系列相關的文件,指出醫院葯師必須開展以合理用葯為核心的臨床葯學工作,明確了醫院葯學今後發展的方向。臨床葯師下臨床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開展治療葯物監測(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TDM)。然而,TDM 不僅僅是血葯濃度監測,它還包含了CPS 這一更重要的內容:即根據病人的具體生理、病理狀況結合血葯濃度,計算葯動學參數和設計個體化給葯方案[ 1 ] 。要提供這樣的服務,臨床葯師必需具備的臨床葯動學專業知識和服務技巧非常重要。本文就國外醫院中臨床葯動學監測的工作程序和步驟,介紹臨床葯動學監測的內容和在個體化用葯中的應用前景。
『捌』 葯理,化療指數和治療指數的區別
治療指數的含義比化療指數的含義要更加廣泛。化療是使用化學葯品對病原回體引起的疾病的治療答或預防。屬於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
治療指數是 半數致死量/半數有效量。化療指數則是化療葯物的 半數致死量/半數有效量。
公式相同沒錯,但是他針對的數據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