纖溶指數3
『壹』 如何看凝血全套各項指標有何臨床意義
1、血漿凝血酶原時間(PT)
PT是血檢前狀態、DIC及肝病診斷的重要指標,作為外源性凝血系統的過篩試驗,也是臨床口服抗凝治療劑量控制的重要手段。
延長見於:
a、廣泛而嚴重的肝臟實質性損傷,主要由於凝血酶原及有關各凝血因子生成障礙。
b、VitK不足,合成Ⅱ、Ⅶ、Ⅸ、Ⅹ因子均需VitK。當VitK不足時生成減少而致凝血酶原時間延長。亦見於阻塞性黃疸。
c、DIC(彌散性血管內凝血),因廣泛微血管血栓而消耗大量凝血因子。
d、新生兒自然出血症、先天性凝血酶原缺乏抗凝治療。
縮短見於:血液呈高凝狀態時、為彌散性血管內凝血早期、心梗、腦血栓形成
2、凝血酶時間(TT)
延長見於:
肝素或類肝素物質增多、AT-Ⅲ 活性增高、纖維蛋白原量和質異常
3、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時間(APTT)
反映血漿中凝血因子Ⅷ、Ⅸ、Ⅺ、Ⅻ水平,是內源性凝血系統的篩選試驗。常用APTT對肝素抗凝治療進行監控。
延長見於:
a、凝血因子Ⅷ、Ⅸ、Ⅺ、Ⅻ缺乏
b、凝血因子Ⅱ、Ⅴ、Ⅹ及纖維蛋白原減少
c、有肝素等抗凝物質存在
d、纖維蛋白原降解產物增多
e、DIC
4、血漿纖維蛋白原(Fib)
增高:燒傷、糖尿病、急性感染、急性肺結核、癌腫、亞急性細菌性心內膜炎、妊娠、肺炎、膽囊炎、心包炎、敗血症、腎病綜合症、尿毒症、急性心肌梗塞後減少:先天性纖維蛋白原異常、彌散性血管內凝血和嚴重肝臟疾病。5、D-二聚體(D-Dimer)測定的臨床意
D-二聚體是交聯纖維蛋白的特異性降解產物,只有在血栓形成後才會在血漿中增高,所以它是診斷血栓形成的重要分子標志物。
D-二聚體在原發性纖溶症亢進則顯著增高,是二者鑒別的重要指標。增高見於深靜脈血栓形成、肺栓塞、DIC繼發性纖溶亢進等疾病。
『貳』 代謝綜合征
● 我國最新一項研究發現,全國約有7700名萬代謝綜合征患者,即每8個成年人中就有1人患有代謝綜合征。
● 代謝綜合征的四個隱形殺手是肥胖、高血壓、高血脂和糖尿病。
● 有效防治代謝綜合征,必須採取綜合措施。
四大隱形殺手
殺手1: 血糖升高
當血糖高於正常范圍時,即使未達到糖尿病水平,體內長期的高血糖也足以導致臟器和組織發生病理改變,例如免疫功能下降、腎小球和血管壁損傷。由此可誘發並加重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胰島素抵抗、糖尿病和腎病。
(圖片來源網路)
在正常人群中,僅有15%~20%的人存在胰島素抵抗。而在出現超重、血糖和血壓增高、血脂異常、高尿酸血症的人群當中,胰島素抵抗的發生率和程度顯著增加,有60%~75%的IGT(糖耐量低減)患者和85%的糖尿病患者存在胰島素抵抗。
如何進行初步診斷
世界衛生組織(WHO)和美國國家膽固醇教育計劃成人治療組第三次報告(NCEP-ATPⅢ)分別制定了代謝綜合征的診斷標准。結合這些標准,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分會提出了適合我國人群的代謝綜合征的診斷標准。符合以下標准中的3個或全部者,即可診斷為代謝綜合征:
1.肥胖。體重指數≥25.0。腰圍:男≥85cm,女≥80cm。
2.高血糖。空腹血糖≥6.1mmol/L(110mg/dl)及/或糖負荷後血糖≥7.8mmol/L(140 mg/dl);及/或已確診為糖尿病並治療者。
3.高血壓。≥140/90mmHg,和/或已確診為高血壓並正在治療者。
4.血脂紊亂。空腹甘油三酯≥1.70mmol/L(150mg/dl);及/或空腹血高密度脂蛋白:男性<0.9mmol/L(35mg/dl),女性<1.0mmol/L(39mg/dl)。
『叄』 什麼是纖溶
纖溶是指纖維蛋白或纖維蛋白原被纖維蛋白酶溶解、水解的過程,它可以使止血過程中形成的纖維蛋白凝塊及時得到消除,以維持血液的正常流動性,保證血管及排泄管道通暢。
血液在血管中的運動是一種表現為中央流速快,周邊流速慢的「套管式流動」。「套管」流動實際上是一種分層運動,又稱層流。
血液在血管中是一層一層流動的,靠近中央的液體層流速快,靠近周邊的液體層流速慢。這樣就在快慢兩層液體之間形成了流速差,快的一層給慢的一層以拉力;而慢的一層給快的一層以阻力。因而在流速不同的兩液層的接觸面上產生了摩擦,稱內摩擦力。既然快慢兩層之間運動速度不一樣,就形成了速度梯度,稱為切變率(切變速率)切變率反映了液體層間流動速度的變化,一般來講,切變率高,流體流速快;反之,流體流速慢。
『肆』 凝血常規的各項指標及意義
凝血常規各指標的臨床意義:
1、血漿凝血酶原時間(PT):是血檢前狀態、DIC及肝病診斷的重要指標,作為外源性凝血系統的過篩試驗,也是臨床口服抗凝治療劑量控制的重要手段。
延長見於:
a、廣泛而嚴重的肝臟實質性損傷,主要由於凝血酶原及有關各凝血因子生成障礙。
b、VitK不足,合成Ⅱ、Ⅶ、Ⅸ、Ⅹ因子均需VitK。當VitK不足時生成減少而致凝血酶原時間延長。亦見於阻塞性黃疸。
c、DIC(彌散性血管內凝血),因廣泛微血管血栓而消耗大量凝血因子。
d、新生兒自然出血症、先天性凝血酶原缺乏抗凝治療。
縮短見於:
血液呈高凝狀態時、為彌散性血管內凝血早期、心梗、腦血栓形成。
2、凝血酶時間(TT)
延長見於:肝素或類肝素物質增多、AT-Ⅲ活性增高、纖維蛋白原量和質異常。
3、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時間(APTT):反映血漿中凝血因子Ⅷ、Ⅸ、Ⅺ、Ⅻ水平,是內源性凝血系統的篩選試驗。常用APTT對肝素抗凝治療進行監控。
延長見於:
a、凝血因子Ⅷ、Ⅸ、Ⅺ、Ⅻ缺乏。
b、凝血因子Ⅱ、Ⅴ、Ⅹ及纖維蛋白原減少。
c、有肝素等抗凝物質存在。
d、纖維蛋白原降解產物增多。
e、DIC。
4、血漿纖維蛋白原(Fib):
增高:燒傷、糖尿病、急性感染、急性肺結核、癌腫、亞急性細菌性心內膜炎、妊娠、肺炎、膽囊炎、心包炎、敗血症、腎病綜合征、尿毒症、急性心肌梗塞後。
減少:先天性纖維蛋白原異常、彌散性血管內凝血和嚴重肝臟疾病。
5、D-二聚體(D-Dimer)測定的臨床意義:
D-二聚體是交聯纖維蛋白的特異性降解產物,只有在血栓形成後才會在血漿中增高,所以它是診斷血栓形成的重要分子標志物。
D-二聚體在原發性纖溶症亢進則顯著增高,是二者鑒別的重要指標。增高見於深靜脈血栓形成、肺栓塞、DIC繼發性纖溶亢進等疾病。
『伍』 高分!!! 我做了那個血常規化驗,完全正常,請問就這個來說可以代表我的身體沒有哪些病狀呢
MEOS是指:微粒體乙醇氧化系
醫院里的化驗單總是很讓人頭疼,一排排的英文縮寫字母和數字在平常人眼裡就像天書一般。在這里我們將告訴您如何解讀血常規化驗單,讓您下次再面對它時,就可以做到一目瞭然、心中有數。(其中的具體數值僅供參考)
1.血常規簡介
血常規包括血紅蛋白測定、紅細胞計數、白細胞計數及白細胞分類計數4項。
a.血紅蛋白(Hb):正常男性為120~160g/L,女性為110~150g/L,新生兒 170-200g/L。
*增高: 真性紅細胞增多症,嚴重脫水,肺原性心臟病,先天性心臟病,高山地區的居民,嚴重燒傷,休克等.
降低: 貧血,出血*
b.紅細胞(RBC)計數:正常男性為400-550萬/μL,女性為350~500萬/μL,新生兒為600~700萬/μL;
*增高: 真性紅細胞增多症,嚴重脫水,肺原性心臟病,先天性心臟病,高山地區的居民,嚴重燒傷,休克等.
降低: 貧血,出血 *
c.白細胞(WBC)計數:正常成人為4000~10000/μL,新生兒為15000~20000/μL,6個月至2歲嬰兒為11000~12000/μL。
*升高: 各種細胞感染,炎症,嚴重燒傷.明顯升高時應除外白血病.
降低: 白細胞減少症,脾功能亢進,造血功能障礙,放射線,葯物,化學毒素等引起骨髓抑制, 瘧疾,傷寒,病毒感染,副傷寒.
*白細胞增多常見於炎性感染、出血、中毒、白血病等。其減少常見於流感、麻疹等病毒性傳染病及嚴重敗血症、葯物或放射線所致及某些血液病等。 *
d.白細胞分類計數(DC,以比值計):白細胞分為5類。
一是中性粒細胞(Gran),正常為0.50~0.70,增高或減少的原因與白細胞計數相同;
*增高: 細菌感染,炎症;
降低: 病毒性感染*
二是淋巴細胞(Lym),正常為0.20~0.40,增多時常見於中性白細胞減少、結核、百日咳等;其減少常見於中性白細胞增多;
*增高: 百日咳,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病毒感染,急性傳染性淋巴細胞增多症,淋巴細胞性白血病;
降低: 免疫缺陷 *
三是嗜酸性粒細胞,正常為0.005~0.05,增多見於寄生蟲病、過敏性疾病及某些皮膚病;
*增高: 慢性粒細胞白血病及慢性溶血性貧血.*
四是嗜鹼性粒細胞,正常為0~0.01,臨床意義不大;
五是單核細胞,正常為0.03~0.08,增多時見於急性傳染病恢復期。
*增高: 結核,傷寒,瘧疾,單核細胞性白血病.*
e.血小板(PLT):正常情況:(100-300)%
*升高: 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紅細胞增多症,慢性白血病,骨髓纖維化,症狀性血小板增多症,感染,炎症,惡性腫瘤,缺鐵性貧血,外傷,手術,出血,脾切除後的脾靜脈血栓形成,運動後.
降低: 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播散性紅斑狼瘡,葯物過敏性血小板減少症,彌漫性血管內凝血,血小板破壞增多,血小板生成減少,再生障礙性貧血,骨髓造血機能障礙,葯物引起的骨髓抑制,脾功能亢進. *
f.紅細胞沉降率:
westergren法 男性0-15mm/h,女性0-20mm/h;
iahinhkob法 男性0-8mm/h, 女性0-12mm/h。
*增快: 急性炎症,結締組織病,嚴重貧血,惡性腫瘤,結核病.
減慢: 紅細胞增多症,脫水.
g.網織紅細胞計數:正常情況:(00.5-1.5)%
*增高: 溶血性貧血,大量出血,缺鐵性貧血,惡性貧血應用維生素B12時.
降低: 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再生障礙性貧血,白血病.*
2.小朋友的血常規
小寶寶最常見的病可能就算是感冒了,一旦不及時治療,就會發起燒來,這時候帶寶寶到醫院去,大夫就會讓先驗一下血。為什麼要驗血呢?因為人在生病時,血液中各種細胞的數量會發生變化。比如貧血時,紅細胞的數量或血紅蛋白的含量就會產生變化;身體發生炎症時,白細胞的數量就會增加。
主要看哪些指標
血常規的化驗單上往往會有一長串的化驗項目,但有一些是比較專業的項目,對於它們,我們不必去深究。看血常規的化驗單,我們需要重點看三個方面:
紅細胞計數(RBC)和血紅蛋白測定(HGB)
血常規的化驗單的第一項都是紅細胞計數的檢查,我們知道紅細胞的主要作用是給全身的各組織器官輸送氧氣,並把體內產生的二氧化碳排出體外,而完成這一主要功能主要是依靠紅細胞內的一種蛋白,這就是血紅蛋白(Hb)。
一般正常情況下,紅細胞的數量和血紅蛋白含量的比例大致是相對固定的。但在發生貧血的情況下,它們之間的比值就會發生變化,如發生低色素性貧血時,血紅蛋白含量的降低就會十分明顯,紅細胞和血紅蛋白的比例就會升高。所以在看化驗單時,一定要首先注意這兩項的數值。
白細胞計數(WBC)和白細胞分類計數(DC)
血液中的白細胞包括中性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嗜鹼性粒細胞、淋巴細胞。化驗單中的白細胞計數(WBC)是指測定血液中白細胞的總數,而分類計數是指各種白細胞的百分比。由於各種白細胞的生理功能不同,所以在不同的病理情況下,可引起不同類型白細胞的數量發生變化。一般而言,我們只要掌握白細胞計數、中性粒細胞(N)和淋巴細胞(L)的分類就可以了,因為在平常的生活中,醫生是根據白細胞的數量來判斷身體是否有感染發生,然後再根據白細胞分類來判斷是什麼類型的感染,應該使用什麼類型的葯物。一般而言,如果中性粒細胞的數量增多是細菌性的感染,淋巴細胞數量增多是病毒性的感染。
血小板計數(PLT)
我們都知道,血小板的主要功能的凝血,如果沒有它,我們就可能因一個小傷口而出現生命危險了。一般而言,血小板的計數是我們在觀察化驗單時應該注意的第三個重點,如果血小板減少的話,寶寶就可能存在凝血方面的問題。
各年齡段寶寶血液細胞成分平均正常值(均值)
中文名稱 英文縮寫 第1日 第2~7日 第2周 3個月 6個月 1~2歲 4~5歲
紅細胞(×1012/L) RBC 5.7~6.4 5.2~5.7 4.2 3.9 4.2 4.3 4.4
血紅蛋白測定\\(g/L\\) HGB 180~195 163~180 150 111 123 118 134
白細胞\\(×109/L\\) WBC 20 15 12 - 12 11 8
中性粒細胞 N% 0.65 0.40 0.35 0.3 0.31 0.36 0.58
淋巴細胞 L% 0.20 0.40 0.55 0.63 0.6 0.56 0.34
血小板\\(×109/L\\) PLT 150-250 150-250 150-250 250 250-300 250-300 250-300
『陸』 鑒別原發性和繼發性纖溶的最佳指標是
正確答案:C
解析:原發性纖溶亢進,由於無血栓形成,僅有血漿FDPS增高,DD—般不增高
。繼發性纖溶亢進由原發病引起的局部凝血或DIC,DD顯著升高
。
『柒』 血液指標
分析與建議如下:
1、尿素氮8.92 ,稍微偏高,建議復查腎功能,尿常規、腎及前列腺彩超。
2、以上結果,除了尿素氮以外,基本正常。
3、老年男性除了其它易發疾病外,要多注意預防前列腺增生和肥大,盡量不吃或少吃辛辣刺激食物、少吃或不吃油膩油榨肥甘食品;不引酒或少飲酒;飲食以清淡為主,多吃蔬菜水果,多吃海產品,多吃真菌類食品。
4、多飲水、多運動;定期查體。
『捌』 凝血四項的指標怎麼看
凝血酶原時間也是凝血系統的一個較為敏感的篩選試驗。凝血酶原時間主要反映外源性凝血是否正常。其原理是在抗凝血中,加入足夠量的組織凝血活酶(組織因子,TF)和適量的鈣離子,滿足外源性凝血條件,從加入鈣離子到血漿凝固所需的時間即為PT。 實驗室報告PT有4種方式:秒、活動度(,PTA)、率(prothrombintimeratio,PTR)、國際標准化比率(internationalnormalizedratio,INR)。4種形式在臨床上應用價值不同。臨床意義凝血酶原時間延長見於: 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如凝血酶原(因子Ⅱ)、因子Ⅴ、因子Ⅶ、因子Ⅹ及纖維蛋白原缺乏。 獲得性凝血因子缺乏:如繼發性/原發性纖維蛋白溶解功能亢進、嚴重肝病等; 使用肝素,血循環中存在凝血酶原、因子Ⅴ、因子VII、因子Ⅹ及纖維蛋白原的抗體,可以造成凝血酶原時間延長。 凝血酶原時間縮短見於:婦女口服避孕葯、血栓栓塞性疾病及高凝狀態等。 凝血酶原時間(prothrombintime,PT)是反映肝臟合成功能、儲備功能、病變嚴重程度及預後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診斷標准 PT主要由肝臟合成的凝血因子I、Ⅱ、Ⅴ、Ⅶ、Ⅹ的水平決定,它在肝病中的作用尤為重要。急性肝炎PT異常率為10%~15%,慢性肝炎為15%~51%,肝硬化為71%,重型肝炎為90%。在2000年病毒性肝炎診斷標准中,PTA是病毒性肝炎患者臨床分期的指標之一。 輕度 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輕度PTA>70%、中度70%~60%、重度60%~40%;肝硬化代償期PTA>60%、失代償期PTA<60%;重型肝炎PTA<40%。 Child-Pugh分級中PT延長1~4s計1分、4~6s計2分、>6s計3分,結合其它4項指標(白蛋白、膽紅素、腹水、腦病)將肝病患者肝功能儲備分為A、B、C級; 嚴重 決定終末期肝病患者病情嚴重程度及肝移植先後順序的MELD評分(Modelforend-stageliverdisease),公式為3.8×loge[膽紅素(mg/dl)]+11.2×loge(INR)+9.6×loge[肌酐(mg/dl)]+6.4×(病因:膽汁性或酒精性0;其它1),INR是3項指標之一。我國第七屆全國血栓與止血會議制定的肝病DIC診斷標准中包括:PT延長5s以上或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延長10s以上,因子Ⅷ:活性<50%(必備條件)[3];PT與血小板計數常用於評價進行肝活檢與外科手術患者的出血傾向,如血小板<50×109/L、PT延長超過正常4s是肝活檢、外科手術包括肝移植的禁忌證。 重要作用 Schepis等報道代償期肝硬化患者如果PTA<70%、血小板<100×109/L同時門靜脈寬度>13mm,則出現食道靜脈曲張的機率大,屬於高危出血患者,應作胃鏡檢查及相關治療。可見PT在肝病患者的診斷與治療中起著重要作用正常范圍 1、正常參考值凝血酶原時間 11~13秒(也有的說11~15秒)。 12-16秒。 凝血酶原時間(prothrombin time,PT) 2、臨床應用PT異常意義:1 、延長:先天性因子Ⅱ Ⅴ Ⅶ Ⅹ缺乏症和低(無)纖維蛋白原血症;獲得性見於DIC、原發性纖溶症、維生素K缺乏、肝臟疾病;血循環中有抗凝物質如口服抗凝劑肝素和FDP以及抗因子Ⅱ Ⅴ Ⅶ Ⅹ的抗體。 2、縮短:先天性因子Ⅴ增多症、口服避孕葯、高凝狀態和血栓性疾病。 3、口服抗凝劑的監測凝血酶原時間是監測口服抗凝劑的常用指標,在ISI介於2.2-2.6時,凝血酶原時間比值在1.5-2.0 INR在3.0-4.5用葯為合理和安全.世界衛生組織(WHO)規定應用口服抗凝劑時INR的允許范圍:非髖部外科手術前1.5-2.5;髖部外科手術前2.0-3.0;深靜脈血栓形成2.0-3.0;治療肺梗塞2.0-4.0;預防動脈血栓形成3.0-4.0;人工瓣膜手術3.0-4.0 凝血酶原時間;報告方式;即報告被檢標本的凝血酶原時間(秒)也同時報告正常對照的結果(秒)並用凝血酶原比值報告之 待檢血漿的凝血酶原時間 凝血酶原時間比值 = 正常血漿的凝血酶原時間二、國際標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 1、正常參考值:0.8-1.5。 2、臨床應用:INR是病人凝血酶原時間與正常對照凝血酶原時間之比的ISI 次方(ISI:國際敏感度指數,試劑出廠時由廠家表定的)。同一份在不同的實驗室,用不同的ISI試劑檢測,PT值結果差異很大,但測的INR值相同,這樣,使測得結果具有可比性。目前國際上強調用INR來監測口服抗凝劑的用量,是一種較好的表達方式
『玖』 臨床上凝血蛋白試驗三部篩查和項目檢測意義
常用肝功能指標(1)反映肝細胞蛋白合成代謝功能的指標:總蛋白(T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膽鹼酯酶(CHE)、凝血酶原時間(PT)。由於它們都是由肝臟合成的,一旦肝臟合成功能下降,以上指標在血液中濃度隨之降低,其降低程度與肝臟合成功能損害程度呈正相關。(2)反映肝細胞有無受損及嚴重程度的指標:谷丙轉氨酶ALT(GPT)、穀草轉氨酶AST(GOT)、腺苷脫氨酶(ADA)、膽鹼酯酶(CHE)、乳酸脫氫酶(LDH)等。以上各項酶在肝細胞中均有存在,當肝細胞膜受損或細胞壞死時,這些酶進入血清便增多。通過測定血清或血漿中酶的活性,即可反映肝細胞受損情況及損傷程度。(3)反映肝臟膽排泄、分泌及解毒功能的指標:總膽紅素(TBIL)、直接膽紅素(DBIL)、總膽酸(TBA)、血氨(NH3)。肝細胞損害時,其排泄、分泌、運輸及解毒功能出現障礙,造成血液中TBIL、DBIL、TBA和NH3濃度升高。(4)對診斷膽汁淤積指示酶(包括同工酶)有幫助的酶指標有:鹼性磷酸酶(ALP);r谷氨酸轉肽酶(GGT)、5′-核苷酸酶(5′-NT)等,以AKP及γ-GT應用較多。這些酶在肝內膽管上皮層的濃度較高。當上皮層受損及膽管內壓力增高時,便有這些酶增多進入血清中。(5)反映肝臟間質成分增生(肝纖維化和肝硬化)的指標:膠原或其末端多肽——Ⅲ型前膠原氨基端肽(PⅢP)、Ⅲ型原膠原(PCⅢ)、Ⅳ型膠原C端原肽(Ⅳ/PC);糖蛋白——層黏蛋白(LN);蛋白聚糖——透明質酸(HA)。(6)對肝腫
『拾』 化驗單上d3 聚體是指什麼意思
只聽說過D-二聚體
D-二聚體(D-D)
是交聯纖維蛋白的降解產物之一。因為繼發性纖溶中纖溶酶的主要作用底物是纖維蛋白,生成特異性FDP即為D-D,所以D-D是繼發性纖溶特有代謝產物。
【必要的理論補充】
纖溶酶PL不僅降解纖維蛋白,而且可以降解纖維蛋白原:①PL降解纖維蛋白原,產生X片段、Y片段及D、E片段。②PL降解纖維蛋白,則產生x'、Y'、D-D、E'片段。
測定血漿D-二聚體可以判斷纖維蛋白是否已經生成,從而為鑒別原發性和繼發性纖溶亢進症提供重要依據。
原發性纖溶亢進症時,纖維蛋白原在沒有大量轉化成纖維蛋白之前即被降解,D-二聚體為陰性或不升高;繼發性纖溶亢進症,如血栓性疾病、DIC等,由於疾病前期凝血機制增強,纖維蛋白大量生成,繼而引起纖溶亢進,因此D—二聚體陽性或顯著升高。
【參考區間】陰性(<250 μg/L)。
【臨床意義】健康人血液D-D濃度很低,而在血栓形成與繼發性纖溶時D-D濃度顯著增高。因此,D-D是DIC實驗診斷中特異性較強的指標,並在排除血栓形成中有重要價值。
①彌散性血管內凝血DIC、深靜脈血栓等。
②D-D是診斷深靜脈血栓和肺栓塞的主要篩檢指標之一。
③溶栓治療監測:深靜脈血栓、急性腦梗死溶栓治療有效後,血漿D-D增高可達溶栓前的2-3倍。
④繼發性纖溶亢進D-D濃度增高,而在原發性纖溶亢進早期D-D濃度正常,可作為兩者的鑒別指標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