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泰證券李超
1. 我國稅制改革的具體措施
對於美國稅改,我國也應當未雨綢繆,做好相關研究與政策儲備,合理預判、自信應對。財政部副部長朱光耀表示,美國的稅改法案需要我們積極應對,要從共同提高勞動生產力、競爭力,共同造福於工人和人民這個角度來進行政策的探討。
日前,特朗普稅改法案距正式落地又邁出關鍵一步,美國稅改即將迎來近30年以來最大程度的調整。
稅收管轄權是國家主權的組成部分,是國家權益的重要體現,所以在對外交往中,稅收還具有維護國家權益的重要作用。
2. 中國多地為何鼓勵中小企業上市融資
2018年8月24日報道,近期地方也紛紛出台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梳理發現,針對拓展融資渠道方面,不少省份都提出鼓勵中小企業上市融資。
繼續為中小企業減稅降費
今年以來,國家出台了一系列針對小微企業的減稅措施,比如延續小微企業增值稅優惠政策、對中小企業虧損結轉年限予以放寬等。
8月16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再次要求,進一步落實好減稅降費措施,尤其是營改增等減稅措施要抓緊到位。
「下半年減稅,尤其是增值稅仍有空間,民間投資看好動能轉換、互聯網及消費等領域投資。」華泰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李超在接受上證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財政部副部長劉偉7月底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也曾透露,下一步財政政策將聚焦減稅降費,以支持中小企業發展、促進創業創新、穩定就業為重點,至2020年底,將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提高到75%的政策由科技型中小企業擴大至所有企業,初步測算全年減收650億元。
3. 為何說房價等大類資產配置都圍繞一個重要的核心變數
2018年,在復雜的經濟形勢下,曾被市場認為「水土不服」的「美林投資時鍾」模型能否發揮效用,指導投資者進行大類資產配置?有券商人士結合國情對「美林時鍾」加以改進,加入「利率」這一變數以提升「美林時鍾」對資產配置指導的准確率。當利率上行、通脹溫和上行疊加經濟下行時,改進版「美林時鍾」指向的是現金為王。如果經濟企穩回升,則大宗商品將是最好的配置品,其次是股票。
需結合政策調整
不過,2018年還有新的變數,那就是監管層面的因素。考慮到中小銀行存款增長緩慢並對同業存單依賴較重,負債端壓力仍將制約銀行發展。同時,資管新規顯示金融去杠桿已擴大到資產端,資管機構或主動或被動地縮表。
在海通證券2018年度投資策略報告會上,上海六禾投資副總裁陳震表示,以控制宏觀杠桿率為例,需要關注細節,即到底控制什麼杠桿率。如果重在金融去杠桿,就是壓縮流動性,對所有的市場構成壓制因素;如果是企業去杠桿、政府平台去杠桿,這就是利好,從源頭上減少融資需求。
陳震認為,2018年大類資產的排序依次是股票、債券、大宗商品。商品和債券的排序存在一定的變數,核心要看監管的情況。如果監管嚴格,則債券的表現將不及商品。同時,關注環保政策的力度,如果力度進一步加大,商品可能還是牛市,特別是供求關系改善的一些新品種、小品種。
4. zwick 為什麼會出現離職潮
世界那麼大,他們都想「下海」看看……央行官員下海又出新案例了。
8月3日,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獲悉,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所長姚余棟即將出任大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一行三會」官員「離職下海」現象再次引發市場關注。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統計,2013年以來已有36位「一行三會」官員「離職下海」,涵蓋處長到副部級等各級別的官員,不過以司級和處級幹部居多。因為有官員離職未見諸報道,因此一行三會離職下海的官員數量應比樣本數量大。
21世紀經濟報道采訪了解到,「一行三會」大多為專業技術性官員,離職後大多轉向銀行、保險、基金、證券甚至互聯網金融等機構。
從36個樣本的去向來看,共有10人離職後加入銀行,佔比27%,是最集中的去向。其次為保險公司、基金公司,分別有6人、5人離職後加入。
至於「離職下海」的原因,提高收入是一個重要因素。另外,市場機構歷練、體制內晉升困難也是他們「下海」的原因。
比證監會還洶涌的央行離職潮
監管機構官員下海任職基金公司、證券公司,業界稱為「神仙下凡」。
一位離職後加入研究機構的央行官員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坦言:「(離職)原因很簡單,收入太低了,缺少激勵約束機制。」
「加入市場機構後收入會提高,但也不全是為了收入,可以從市場機構的角度理解政策,開拓視野。」 前述離職後加入研究機構的央行官員表示。
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所長姚余棟現年45歲,英國劍橋大學經濟學系研究生畢業,經濟學博士學位。劍橋
畢業後,先後在世界銀行、IMF任職。2005年4月-2009年11月,先後擔任黑龍江省招商局副局長、黑龍江省商務廳廳長等職。2009年
11-2015年1月相繼任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司副巡視員、副司長。主要研究領域為宏觀經濟,金融發展創新與互聯網金融。
大成基金成立於1998年,是中國證券市場最早的十家基金管理公司之一。大成基金的規模排名長期保持在業內前十名,不過2011
年,大成基金因踩雷重慶啤酒,元氣大傷,很快跌出了前十名。隨後從總經理、首席投資官、股票投資部總監,再到其他核心投研人員的連續離任,大成基金的業績
也是一落千丈,今年二季度,大成基金的規模為841.1億元,排名僅為第25名。
大成基金並不是第一次「挖角」下海官員。
2014年12月證監會上市公司監管部副主任周健男離職,出任大成基金黨委書記。2014年10月原任證監會規劃委專家顧問委員、機構部創新處負責人羅登攀出任大成基金總經理。
今年6月初,證監會還批准了5名幹部離職,包括上市部副主任陸澤峰、行政處罰委副主任張子學等2名副司局級幹部,上市部二處處長王長河、發行部二處處長蔣彥和四處處長楊郊紅等3名處級幹部。這5名幹部都是證監會的老人。
財新網報道稱,論幹部流失速度,證監會發行部較上市部更嚴重。熟悉情況的人士對財新網評論說:「發行部的處級幹部最近一年多有的出事,有的離職,有的調離,快沒人幹活了。」
來自央行的離職潮不比證監會低調。
7月15日,騰訊財經從接近央行的人士處獲悉,央行支付結算司近期迎來離職潮,8名處長中有3名同時離職,另外還有4—5名普通職員提交離職申請。早在2015年,支付結算司副司長周金黃從央行離職,出任華瑞銀行副行長。
前述3名離職的處長分別是,清算組織監管處處長,其去向是北京地方國有投資公司;銀行卡業務管理處處長,將赴任正在籌建的票交所任副總裁;信息分析處處長,其去向是中央結算公司。
有業內人士分析,在央行下屬的司局中,支付結算司最貼近市場,其分管的如第三方支付行業也最為活躍,因此,相對於其它司局,該司員工跳槽到金融機構更加容易。
此外,今年央行原貨政二司處長、青年宏觀經濟學家伍戈離職,出任了華融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和總經理助理。央行金融穩定局金融體制改革處李超出任華泰證券首席宏觀研究員,奔赴市場化機構任職。
證監系統:部分人士晉升遭遇瓶頸
6月初,證監會又批准五名幹部離職,分別是上市部副主任陸澤峰、行政處罰委副主任張子學兩名副司局級幹部,上市部二處處長王長河、發行部二處處長蔣彥和四處處長楊郊紅三名處級幹部。
此次人員調整引起了證券行業的廣泛關注,市場一致認為證監會將迎來第四波離職風潮。而上一波離職潮發生在2010年至2015年,其中僅
2014年,就有約30名處級以上幹部離職,2015年前5個月,也有6名司局級幹部離職。大多數幹部離職後投身市場機構,尤其是基金行業。
據中申網監測數據顯示,從1998年開始,超60位前官員入職公募基金,其中高管人數超過40人,擔任過基金公司總經理一職的接近
20位。去年七月份,博時基金就宣布聘任原證監會辦公室、黨辦副主任的江向陽為公司總經理。此外,原證監會國際部副主任湯曉東早在2014年就離職加入了
華夏基金。
而據知情人士透露,日前離職的陸澤峰表示可能會去大學任教,更遠期則會從事並購基金相關的業務,楊郊紅也很可能在私募基金任職。
顯然,基金行業豐厚的薪酬和個人價值的增值空間吸引了大量的離職官員。「證監系統的處級以上官員離職之後,往往會進入基金公司、券商、私募等機構擔任高管,年收入可以達到幾百萬,遠遠高於在證監會系統的收入。」業內人士稱。
且早在2015年年初,前證監會主席肖鋼在內部會議上也解釋了證監會頻現離職風潮的原因,「從2014年主動離職的中青年幹部情況分析看,最重要的因素在於對他們的職業生涯發展關注不夠。」證監會內部管理職位有限,官員晉升比較困難,於是紛紛下海,謀求更開闊的職業機會。
銀行的日子也不好過......
事實上,傳統銀行業正在悄然發生著一場前所未有的變動,中國銀行副行長王永利離職、華夏銀行副行長黃老金離職,渤海銀行副行長趙世剛離職,據新華網統計,今年以來,先後至少有37位傳統銀行的高管離職,涉及的崗位有董事、行長、副行長、風險總監等,有的則是分支行行長,有的分支行行長甚至公開說,不想再回銀行,而一線員工的離職更是數不勝數。
更重要的是他們不是一個人離開,而是帶著一個團隊整體離職,多年的業務經驗,多年的風控積累,還有早已建立的客戶人脈,銀行員工像流水一樣的離開,帶走的是銀行真正的核心力量,也讓銀行業務有陷入癱瘓的可能。
銀行還是銀行,換湯不換葯,沒有資源到哪裡都是屌絲,但是,如果自己還覺得,可以在銀行可以躺著賺錢,最後一定是沒有飯吃。
硬幣的另一面是:2015年是中國監管機構被捕人數最多的一年,也是被捕級別最高的一年。在此背後,金融機構這邊,聚集了許多流失的官員、海外華爾街迴流的精英、在資本市場摸爬滾打的本土專家。相反,監管部門的人才危機則非常嚴峻。
別急,看完這個再去賺錢!(讓賺錢變得簡單)
相信每一個投資者都有超越常人的智力,並且是經過艱苦的努力才達到今天的水平。你們比沒有投資理念的普通人擁有更多優勢,但長期來說幾乎沒有機會從人群中脫穎而出。如果想賺錢,一定要找到一個適合你自己的交易系統。關注「笨投資」,教你在投資中塑造適合自己的交易系統,讓賺錢變得更簡單!
5. 2月PPI同比漲幅或現連續下滑嗎
此前,PPI已經連續3個月下降,2月同比漲幅可能繼續回落。日前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月份製造業中國采購經理指數顯示,受節假日停工限產等因素影響,當月主要原材料購進價格指數為53.4%,比上月回落6.3個百分點,該指數連續兩個月下降,本月降幅明顯擴大,降至去年下半年以來的最低點。企業出廠價格指數為49.2%,比上月下降2.6個百分點,是2017年7月以來首次降至臨界點以下。
華泰證券研究所首席宏觀研究員李超表示,2018年2月份煤炭、原油、黑色金屬、有色金屬、化工等相關行業價格環比表現均弱於1月份。預計2月PPI環比漲幅和同比增速兩者均較1月份略有回落。預計油價暫時不會對PPI同比增速產生明顯上行沖擊。對於後市走勢,李超認為,PPI同比增速有望平緩回調、而通脹中樞有望溫和回升,今年PPI和CPI剪刀差的收窄將是大趨勢,這一格局正在逐漸兌現,將有利於中下遊行業盈利持續改善。
6. 機構預測1月份CPI同比增長多少
2月9日,國家統計局將發布1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和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數據。目前,光大證券、國泰君安、上海證券、招商證券等10家機構對1月份CPI和PPI數據都進行了預測,據統計發現,機構預測1月份CPI同比增長的最小值為1.3%,最大值為2.3%,預測均值為1.5%。機構預測的1月份PPI同比增長最小值為3.0%,最大值為4.8%,預測均值為4.3%。
PPI方面,李超表示,預計2018年1月份PPI環比漲幅為0.6%,較2017年12月份略有回落、同比增速為4.8%,較前值回落0.1個百分點。環保限產將持續對相關行業生產價格產生正向影響,周期股行情仍有持續性基礎。
7. 政治局會議重申房住不炒: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
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0日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
其中,44字定調房地產市場。會議要求,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落實房地產長效管理機制,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
這也是在去年末政治局會議不提房地產後,今年4月19日與7月30日,連續兩次政治局會議重申「房住不炒」,同時直指「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
華泰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李超分析稱,此次會議專門提出:「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並將其作為落實房地產長效管理機制的重要任務之一,這可能意味著在經濟出現了一定下行壓力下,政府靠房地產拉動經濟的情況也較難出現了。今年二季度,一些地區房地產市場出現了回暖,土地拍賣溢價率較高,隨後關於房地產企業的非標、信託融資有所收緊,也體現出了這一政策方向。房地產調控思路仍是房住不炒,短期不會放鬆一二線調控政策。
自2013年以來,中央政治局每年有三次會議專題研討經濟,分別為4月分析一季度經濟形勢,7月討論半年形勢並部署下半年工作,12月初定調來年經濟工作。
2016年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提出「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同時強調,綜合運用金融、土地、財稅、投資、立法等手段,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國情、適應市場規律的基礎性制度和長效機制,既抑制房地產泡沫,又防止大起大落。
回顧以往多次中央政治局會議,僅2018年12月的政治局會議中未提及房地產相關表述。
貝殼研究院首席市場分析師許小樂認為,此次會議首次提出「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這是我國房地產市場化改革以來第一次由官方正式提出去房地產工具化的思路。1998年房改適逢亞洲金融危機的沖擊,當時房改的一個重要目標是為了拉動住房建設投資,對抗金融危機的沖擊,房地產市場在誕生之初便埋下了刺激經濟增長工具的基因。之後20年時間里,房地產作為國民經濟增長的支柱產業,每當經濟增長出現下行壓力之時,房地產總會被拿來刺激內需,刺激後房價便會大幅上漲。這種工具性屬性製造了房地產市場的周期性波動,讓住房脫離了居住本質,使住房生產建設與城市真實住房需求相背離。
許小樂指出,在宏觀經濟承壓的當下,會議提出「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明確否定了房地產的工具屬性,給當下市場預期一顆「定心丸」。一方面讓地方政府不要再有規避調控的沖動,另一方面也讓炒房投資者斷絕政策走回頭路的幻想。在當前市場比較平穩的基礎上,當前的調控政策會在較長的時間內保持連續和穩定,一些房價仍有較快上漲壓力的城市還會有進一步的措施。在這樣的政策環境下,未來的市場會朝著城市住房需求基本面的方向回歸。一些前期由於貨幣化補貼或者居民加杠桿房價過快上漲的城市,未來可能會因為增量需求持續力不足而向下調整。靠投資住房來賺錢未來將會越來越難。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表示,7月份房地產各種收緊政策繼續頻繁出台,包括個別城市寬松政策一日游,房企資金鏈收緊措施,地方的限售加碼,亂象整頓。截至日前,7月單月房地產調控已經超過40次,繼續維持高位。
在58安居客房產研究院首席分析師張波看來,整體經濟環境、房地產融資環境、需求側調控力度是影響樓市基本面的主要因素。房地產融資環境則直接對房企形成明顯影響,整體經濟環境的不確定性會對房地產形成全局性影響,但本次中央政治局會議明確提出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即表明了不會因經濟環境變化而改變對房地產調控的方向,加之下半年需求側的調控不放鬆的趨勢下,樓市出現過熱的機率極小。
此外,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亦提及實施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城市停車場等補短板工程。
華泰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李超指出,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列入「補短板工程」,即屬於供給側改革內容,延續著2018年以來供給側改革由破到立的轉向思路。
其認為,自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對城鎮老舊小區大力改造提升以來,4月住建部、發改委與財政部聯合下發《關於做好2019年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的通知》,6月19日國常會再次部署推進老舊小區改造。由此來看,老舊小區改造除了穩投資外,本次政治局會議更加強調其補短板作用,該領域中央可能加大融資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