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業的誕生
Ⅰ 銀行的歷史和起源
銀行一詞,源於義大利Banca,其原意是長凳、椅子,是最早的市場上貨幣兌換商的營業用具。英語轉化為Bank,意為存錢的櫃子。在我國,之所以有「銀行」之稱,則與我國經濟發展的歷史相關。
在我國歷史上,白銀一直是主要的貨幣材料之一。「銀」往往代表的就是貨幣,而「行」則是對大商業機構的稱謂。把辦理與銀錢有關的大金融機構稱為銀行,最早見於太平天國洪仁玕所著的《資政新篇》。
一般認為最早的銀行是義大利1407年在威尼斯成立的銀行。其後,荷蘭在阿姆斯特丹、德國在漢堡、英國在倫敦也相繼設立了銀行。十八世紀末至十九世紀初,銀行得到了普遍發展。
在17世紀,一些平民通過經商致富,成了有錢的商人。他們為了安全,都把錢存放在國王的金庫里。這里要注意,那個時候還沒有紙幣,所謂存錢就是指存放黃金。
(1)金融業的誕生擴展閱讀
現代西方國家的銀行結構非常繁雜,主要有:政府銀行、官商合辦銀行、私營銀行;股份銀行、獨資銀行;全國性銀行、地方性銀行;全能性銀行、專業性銀行;企業性銀行、互助合作銀行等。
按職能可劃分為中央銀行、商業銀行、投資銀行、儲蓄銀行和其他專業信用機構。它們構成以中央銀行為中心、股份商業銀行為主體、各類銀行並存的現代銀行體系。
20世紀以來,隨著國際貿易和國際金融的迅速發展,在世界各地陸續建立起一批世界性的或地區性的銀行組織,如1930年成立的國際清算銀行、1945年成立的國際復興開發銀行(即世界銀行)、1956年成立的國際金融公司、1964年成立的非洲開發銀行、1966年成立的亞洲開發銀行等,銀行在跨越國界和更廣泛的領域里發揮作用。
Ⅱ 銀行的起源是什麼
銀行一詞源於義大利語Banco,意思是板凳,早期的銀行家在市場上進行交易時使用。英語轉化為bank,意思為存放錢的櫃子,早期的銀行家被稱為「坐長板凳的人」。 銀行的產生和發展是同貨幣商品經濟的發展相聯系的,前資本主義社會的貨幣兌換業是銀行業形成的基礎。貨幣兌換業起初只經營鑄幣兌換業務,以後又代商人保管貨幣、收付現金、辦理崴愫突愣等。這樣,兌換商人手中就逐漸聚集起大量貨幣資金。當貨幣兌換商從事放款業務,貨幣兌換業就發展成為銀行業。近代最早的銀行是1580年建於義大利的威尼斯銀行。此後,1593年在米蘭、1609年在阿姆斯特丹、1621年在紐倫堡、1629年在漢堡以及其它城市也相繼建立了銀行。當時這些銀行主要的放款對象是政府,並帶有高利貸性質,因而不能適應資本主義工商業發展的要求。最早出現的按資本主義原則組織起來的股份銀行是1694年成立的英格蘭銀行。到18世紀末19世紀初,規模巨大的股份銀行紛紛建立,成為資本主義銀行的主要形式。隨著信用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和國家對社會經濟生活干預的不斷加強,又產生了建立中央銀行的客觀要求。1844年改組後的英格蘭銀行可視為資本主義國家中央銀行的鼻祖。到19世紀後半期,西方各國都相繼設立了中央銀行。早期的銀行以辦理工商企業存款、短期抵押貸款和貼現等為主要業務。現在,西方國家銀行的業務已擴展到證券投資、黃金買賣、中長期貸款、租賃、信託、保險、咨詢、信息服務以及電子計算機服務等各個方面。 現代西方國家的銀行結構非常繁雜,銀河系全景圖組織形式種類繁多,主要有:政府銀行、官商合辦銀行、私營銀行;股份銀行、獨資銀行;全國性銀行、地方性銀行;全能性銀行、專業性銀行;企業性銀行、互助合作銀行等。按職能可劃分為中央銀行、商業銀行、投資銀行、儲蓄銀行和其他專業信用機構。它們構成以中央銀行為中心、股份商業銀行為主體、各類銀行並存的現代銀行體系。 20世紀以來,隨著國際貿易和國際金融的迅速發展,在世界各地陸續建立起一批世界性的或地區性的銀行組織,如1930年成立的國際清算銀行、1945年成立的國際復興開發銀行(即世界銀行)、1956年成立的國際金融公司、1964年成立的非洲開發銀行、1966年成立的亞洲開發銀行等,銀行在跨越國界和更廣泛的領域里發揮作用。 2008-01-03 13:04:33 來自: 左思(道不同不相與謀) 關於銀行的起源,我們聽過不同的版本,其實主要是兩個版本,一個是金匠版本,另一個是匯兌商版本。金匠版本認為,銀行的出現是從儲蓄功能開始的。由於金匠在打制金品的過程中,儲存有金子,因而具有較好的保衛措施,一些有金子的人為了儲存安全,將金子存放在金匠鋪,同時交付一定額度的保管費。時間久了,金匠發現,存在他那裡的金子有一部分是常量,也就是早年黃達教授書中寫到的「公共汽車常量」理論,於是金匠把這部分「不動用」的金子借貸出去,以獲得利息收入。這樣說來,早期的銀行就起源於金鋪,早期的銀行家就起源於金匠。這種假說很有道理,但從未有過歷史考證,最起碼是我們還沒見到。而另一種匯兌商的說法,聽起來不像金匠起源說的那麼合理,但它是有據可查的。一個是美國Peter S.ROSE寫的《商業銀行管理》,另一個就是我們中國山西的票號。票號是中國銀行業的鼻祖,也是中國最早的銀行家(如果可以這樣算的話)。在上世紀初,山西票號由於各省的獨立,而導致匯路中斷,陷入危機,票號公會集體上北京請願,那時正值交通銀行成立和發展之際,於是請願的人就被政府強行留下來了,這也是中國最早的一批現代銀行家群體。從匯兌發展其實就是從貿易發展,而山西正是處在江南與北方的貿易中間。我想,不論銀行的起源是什麼,都很少有人能夠想到,銀行會發展成今天這樣巨大、這樣有影響力、這樣精巧、又這么充滿風險的產業。我們說銀行業或者說金融業是個產業,那麼它的產業鏈是什麼樣子呢?商業銀行在這個產業鏈中又處於什麼位置呢?展開這個產業鏈的最好方法就是從銀行的業務入手,從歷史的發展入手。 如果說金匠起源論是基於銀行的儲存功能,而匯兌論是基於銀行的匯兌功能,那麼不管怎樣講,存、貸、匯都是銀行的基本業務。當然,這是商業銀行的基本業務,但不是所有銀行的基本業務。我們把銀行的業務展開來看,主要有三大塊:負債業務、資產業務和中間業務。我之所以把負債業務放在最先,資產業務放在其次,是因為對於銀行來說,沒有資金的來源,就沒有資金的運用。當然,現代銀行已經開始提倡以中間業務為核心的新型業務結構,但我始終認為傳統的存貸業務才是銀行發展的基礎,任何新興業務都是在此之上的延伸和創新。 負債業務的主體是存款,其中有儲蓄存款、定期存款、大額存單、通知存款,與貨幣市場相聯的存款等等;資產業務的主體是貸款,其中包括小額貸款、房屋抵押按揭貸款、中長期貸款、項目融資、公司重組貸款、銀團貸款等;中間業務的范圍更廣,它幾乎涵蓋了所有的非資產負債業務,不僅包括現有的國際業務、資金業務、擔保業務、匯兌和結算業務,還包括許多在傳統業務基礎上「包裝」出來的新業務。現在我們回過頭看看,正是在商業銀行這些傳統業務的基礎上,其它的金融機構才得以發展,才逐步形成金融產業鏈。 舉例來看,從存款發展出儲蓄銀行(Saving Bank),發展到極致的是郵政儲蓄,它的主要功能就是儲蓄,它的資金都存放在中央銀行。還有歐洲人搞的住房儲蓄銀行。這種銀行要求每一個要買房貸款的人,先在銀行存一筆錢,並且是按月存,當你存到一定數額、一定時間,銀行就貸給你買房所需的款項。這種住房儲蓄銀行的基本做法也叫「排隊原則」。其中體現著一個歐洲老的「社會主義思想」——通過互助和排隊解決住房貸款問題。住房儲蓄銀行的最主要特徵是儲蓄,這里的貸款已經不再具有原有的意義,而是自己用自己的錢買房子,所以被有些人描上了「空想社會主義」的色彩。 就貸款而言,在小額貸款基礎上發展出了許多以小客戶為主要貸款對象的銀行。比如說,德國的VOLKSBANK,美國的中小信貸協會。還有一個非常成熟的業務,房屋抵押貸款,或叫按揭貸款,在此基礎上又有了專門的抵押貸款銀行,這些銀行的職員在地產領域相當專業,他們中許多就是地產經紀人。比如,在香港,有一些專門做抵押的財務公司,它基本不看你的收入來源,只看你的物業和地產,其資金主要來源於資產打包後抵給銀行的收入。在這種業務基礎上再發展,就是我們現在說的「資產證券化」,它要解決的問題是資產的「輕型化」,也就是化長期資產為現金,從而提高資產的流動性。 再看看商業銀行的中長期貸款和項目融資。在這項業務的基礎上,以中長期貸款為主的銀行產生了,最典型的就是歐洲復興銀行,它是為二戰後重建而成立的,主要進行被破壞了的基礎設施重建工作,其資金來源主要靠發行中長期債券。我們的國家開發銀行就是以歐洲復興銀行為藍本的,但是,辦著,辦著就變了味道,原因就在於我們沒有法律約束,這點我們看看《歐洲復興銀行法》就可以明白。還有一個搞中長期貸款起家的大金融機構,美國的GE-CAPITAL,這是一個以提供租賃、大型設備貸款,中長期貸款為主的企業財務公司,可不要小看它,它在市場上發的債,是最高等級的,它也是我們中國許多做金融的人,特別是一些大企業想辦金融的一個夢。 再說到企業的重組貸款,重組貸款中可能會發債,有過橋貸款,也可能會有銀團貸款,也叫Syndication Loan。在此基礎上,發展起了投資銀行,它是商業銀行的公司銀行業務的發展和專業化,即使在今天,許多投資銀行的業務仍然離不開商業銀行。例如,過橋貸款,這是一個企業在資本市場上收購一家上市公司常常發生的一筆業務。比如說,前年香港一位高調的上海地產商的那筆貸款,事情剛開始,那筆過橋貸款給炒得沸沸揚揚,認為某銀行家與這位地產商在這筆過橋貸款中有不正當的交易,香港的鳳凰衛視還專門請了幾個香港的業內人士來座談,我詳細看了,打電話給鳳凰衛視的人,講,你們搞錯了,就這筆貸款看,做的非常好,只要法律文件做的好是不會有風險的。為什麼呢?銀行貸給這位地產商幾十億去收購一家有更多現金的上市公司,你說有風險嗎?這就是過橋貸款。公司收購了,貸款也就可以還了。這是一個典型的投資銀行業務,但是它離不開商業銀行。另外,金融的咨詢、顧問、分析等業務也都是在公司銀行業務基礎上專門劃分的,給公司授信,哪能不了解公司的各種情況呢,在這基礎上就會出現派生產品,這就是顧問和咨詢業務的雛形,也是投資銀行的主要業務。 除此以外,在商業銀行國際業務的基礎上,出現了以從事國際貿易融資為主的銀行,典型的就是進出口銀行;還有以外匯交易為主要業務的銀行;也有在銀行擔保業務基礎上發展而成的擔保公司。其實,銀行的擔保業務是與負債和資產業務相聯的,比如說,一筆擔保的前提可能是你有一筆相對應的存款在我銀行,也可能是,擔保是我銀行要發的一筆貸款。還有銀行的結算業務,這個結算包括國內與國際,英國的四大清算銀行,就是在這個功能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中央銀行也不例外,它也是從商業銀行發展而來的。像中國工商銀行這樣大的銀行稍微改造和發展一步就可以是中央銀行了,英格蘭銀行就是如此。1833年,國會通過法案,規定英格蘭銀行發行的銀行券是法償貨幣,於是英格蘭銀行就成了中央銀行。但是,要成為結算中心就不那麼容易了,要有一定的規模和網路,工商銀行夠了,但你看香港,是三家銀行發行貨幣,但結算中心可就變了,英鎊在匯豐,港幣也在匯豐,但人民幣的結算在中銀。至於說到中央銀行的利率政策和貨幣政策,這都是貨幣發行和結算中心的派生物。所以說,中央銀行也是從商業銀行發展而來,而對於大的商業銀行來說,它與中央銀行僅有一步之遙。 以上我們是從金融產業鏈的角度,探討了銀行業務的發展和演變,從這個過程我們可以看出: 1、商業銀行是金融產業中最原始、最傳統、最基本的形態,是銀行產業鏈的鼻祖,是金融產業鏈的核心。 2、金融產業中的一切非商業銀行機構都是商業銀行一項或某幾項功能或業務的延伸和專業化。 3、商業銀行的業務,理論上講可以覆蓋整個金融產業,但是,沒有其他任何一家非商業銀行機構可以覆蓋商業銀行。原因就在於商業銀行有著一個最根本的小武器——支票賬戶,它是商業銀行獨享的權力。 第二個問題:從商業銀行或商業銀行的客戶細分來看零售銀行 世界上的商業銀行,不論大小,不論體制,就業務來分,就四大塊:零售銀行業務(Retail Banking)、公司銀行業務(Corporate Banking)、資金部(海外多叫司庫部)(Treasury)和後台支持(BackOffice)。零售銀行和公司銀行大家都很熟悉了,後面我還會具體說。國外的銀行都有一個Treasury,它既類似於國內銀行的資金部,又有一些不同之處。我的理解是,Treasury有兩個功能,第一是保證銀行的流動性,也就是我們說的頭寸管理。銀行的資金有出有進,每天都會有盈餘或短缺,這就需要Treasury來平衡,它依靠的是一個成熟的資金市場。第二個就是在滿足銀行流動性的同時,爭取盈利。這就要求Treasury同時運用國內外的資金市場、債券市場和外匯市場進行買賣運作,以達到既保證銀行頭寸平衡,又獲得盈利的目的。還有我們經常提到的衍生品(Derivative)也主要是在這個部門。什麼是Derivative呢?講一個原始的形態,大家就明白了。比如說,德意志銀行是德國的老大,在德國市場上得到馬克資金的成本是3.5%,而花旗銀行在德國市場上的資金成本是3.55%;反過來,花旗銀行在紐約美金市場上的籌資成本要低於德意志銀行,這就存在著兩家銀行利率的互換。這就是Derivative的原始形態。有人說,這是國外的大銀行,我們還到不了這個程度,其實不然,只要中國的資本賬戶徹底開放,銀行馬上就會進入到國際市場,享受全球的繁榮。BackOffice,就是我們說的支持部門或者保證部門,像電腦部、法律部、行政部、辦公室,還有我們國際部中相當一部分技術性的工作,比如說,開立信用證。通常人們說的COO(Chief Operating Officer)營運總裁也就是這個部門的領導。 然後是Middle Level客戶。中層客戶的需求在涵蓋大眾客戶需求之外是有一些特點的,例如,買房-按揭業務,小額貸款-裝修、旅遊,投資-股票、債券、基金、保險,在中國這是一個不斷壯大的群體。 接著是TOP LEVEL客戶。在上世紀80年代之前,這部分客戶不大起眼,進入本世紀來,高端客戶日益增加,很多大銀行紛紛為這部分客戶成立了專門的部門。原因就在於這部分客戶,除了有大眾和中層客戶的需求之外,又有了新的需求重點,那就是稅務策劃、遺產安排和財富的保值、增值。可以說,對這部分客戶的市場開發和爭奪已經成了世界大銀行的重要工作。原因很簡單,隨著20世紀經濟的持續繁榮和發展,這部分客戶群體不斷壯大,為這部分人的服務的所得是銀行利潤中增長最快的一部分,對這部分客戶的服務已經超出了原有的零售銀行概念,它更多地體現著一家銀行的全部智慧,一家銀行的全部資源和一家銀行的核心競爭力。 最後是專業人士(Professional)客戶群。包括律師、會計師、獨立開業的醫生、獵頭公司、咨詢公司等。這部分專業人士在現代社會日益展露頭腳,成為一種新興的職業團體。 首先是對小企業的貸款。在西方,則視為對無限責任公司的貸款。接著是對中型企業的業務。在香港,銀行通常把提供這種服務的部門劃分為Trading Department,花旗銀行的亞洲總部也從公司銀行部門中分出一個部門,專門開發對這部分企業的業務。最後就是對大企業的公司業務。由於在對大企業的業務中,存在公司的重組兼並和銀團貸款,所以,有的銀行把對大企業的日常業務作為Corporate banking,把重組等業務單獨分出來。 就業務劃分來講,銀行業務鏈的發展就像生物細胞的演變,由單細胞到雙細胞再到多細胞,不斷繁衍和進化,其中還不可避免地會發生突變,而在銀行業務的發展過程中,這種突變就集中表現在對Middle Level和Top Level客戶的服務上,這也是整個銀行發展中最具潛力的業務。如何開發和培養這部分業務,靠的不僅僅是零售銀行部門,還需要銀行所有部門的協調和配合,包括日臻完善的公司銀行部門、資金部門和強有力的後台支持。這也就是我要談的最後一個問題——如何發展我們的零售銀行。
Ⅲ 中國金融的起源
1921年7月1日中國共產黨成立以後,立刻投身於推翻三座大山的洪流之中。經歷了第一次國共合作,經歷了1927年「4·12」蔣介石屠殺共產黨人,中國共產黨被迫轉入了武裝斗爭,中國革命進入了一個新階段。以「八一」南昌起義、「秋收起義」為標志,我們黨有了自己的武裝力量,而毛主席領導的農民武裝上井岡山、到1928年4月和南昌起義軍隊在井岡山會師,從而開辟和建立了革命根據地。
這一時期,工農武裝暴動風起雲涌,革命斗爭如火如荼。革命力量每攻克和佔領一座縣城,即從縣到區到鄉成立工農革命政府或蘇維埃政府。在打破圍剿和反撲、與反動武裝反復爭奪中,紅色區域失而復得,不斷擴大,革命武裝也不斷壯大,為紅色政權施政創造了條件。
我黨早在革命斗爭初期,即看到了金融的重要性,最初在金融領域上進行的斗爭是減息和反對高利貸。而一旦建立了紅色政權,即提出和建立了紅色金融——工農銀行。
1927年8月,共產黨員傅柏翠在福建上杭蛟洋鄉建立農民協會,減租減息和抗稅,並組建農民自衛軍。在1927年冬創辦了「蛟洋農民銀行」,發行了「蛟洋農民銀行流通券」,到1928年6月,因地方軍閥的圍剿,蛟洋農民銀行停止營業。這是紅色金融的第一次實踐,第一次建立了人民的銀行,掌握了貨幣發行權,發行了自己的貨幣。
在中央蘇區、在閩西、閩東、在湘鄂贛、閩浙贛、鄂豫皖、川陝等革命根據地的創建和發展過程中,一批工農銀行隨紅色政權的建立而建立。初期,這些工農銀行是分散的、獨立的,如湖南平江工農銀行、瀏陽工農兵銀行、江西萬載縣工農銀行、修水縣立總合作社與銀行、宜春縣工農銀行,湖北銅鼓縣生產合作社與銀行、鄂東農民銀行等等。後來,隨著根據地的建立和發展,紅色金融的規模、存續期和根據地內金融的統一就有了新的變化。
Ⅳ 人的金融思維是如何誕生的!
1. 數據分析維度
金融投資分析分為兩大流派,一個是基本面分析,一個技術分析。這兩大分析理論都是基於數據分析,都是以歷史數據來推測未來。只是CFA比較推崇基本面分析,所學的科目基本上都是基本面分析相關的工具,但是在非完全有效市場里,技術分析也是有價值的。但是無論那種分析流派歸根到底,都是數據分析的能力。
2. 風險管控維度
我對投資的理解應該是,在可控的風險區間內,利潤最大化。為神馬CFA體系推崇基本面分析,是因為基本面分析相對於技術分析可控風險區間比較小。其實每個人對風險的可控程度是不同的。每個人的風險可控區間,取決於他對投資標的的認知程度和自身所有擁有的資本實力。
3. 資本杠桿維度
一切資產皆可資本化,資本化後,可以通過杠桿,來做到收益最大化。但是杠桿增加收益的同時,也會放大風險,所以就需要有風險把控的能力。而風險把控的能力,很大一部分取決於你數據分析後得到的認知。所以,三者關系一脈相承。
Ⅳ 金融危機的誕生
咱們不用掉書包,用自己的語言解釋什麼是金融危機。
金融危機產生的根本原因在於人性的貪婪。打個比方,股市漲了,很多人會追進去,認為還會漲,然後就不停地漲。但沒有一個只漲不跌的市場啊,一旦下跌,大多數人的財富就沒有了。你的提問很好,錢的數目是固定的,有人賠了錢必然就有人賺了錢,不過是轉轉手而已,怎麼會財富減少呢?這是因為在股市上漲過程中,上市公司會乘機融資和再融資,大股東會乘機減持套現,套現的錢一部分投入了生產,一部分發了獎金,同時國家還要收稅收,券商要收傭金,莊家賺了錢以後移民加拿大......這就好比水池裡的水,一旦上漲,水池的上口到處是漏洞,到處漏水,等水落下去的時候就絕對不會還停留在原來的刻度線上——就是說錢變少了!
推而廣之,金融危機就是這么衍生出來的,美國是全世界的龍頭大哥,他的問題就是全世界的問題。本輪金融危機發端於美國的次債危機,簡單說就是美國的房地產價格老是漲,銀行覺得有利可圖就拚命發放貸款,有抵押、收入穩定的他放,後來沒抵押、收入不穩定的他也放,放了以後有風險怎麼辦?做個金融產品押給保險公司,保險公司接了燙手山芋,又做成了金融產品賣給其他的保險公司、投資銀行,這些公司再做個產品拿到金融市場去交易,全世界誰看好都可以買......這樣好了,原來只有幾千億美元的房地產貸款,被金融家們做成了幾十萬億的金融產品,房地產每賺一美元的利潤,通過復雜的金融系統就衍生出幾十元的利潤。大家感覺都賺錢了,於是股東分紅利,高管發獎金,發了獎金去買別墅,買私人飛機,去找小妹,去非洲做慈善......美國政府也沒閑著,誰賺了錢、發了錢都得給他交稅,政府有了錢就去打伊拉克、打阿富汗......
現在,地球人都知道了,那利潤是假的,真正的利潤只有一美元,而當房地產停止上漲後,虧損也被幾十倍地放大,許多投資銀行幾天之內就虧得褲子都沒有了,他的褲子沒有了,他的股東也跟著倒霉,股東的股東也跟著倒霉,於是金融市場崩潰,大家一起倒下!銀行朝不保夕,大家還敢互相借錢嗎?儲戶還敢把錢放銀行里嗎?
這個世界如果沒有錢會發生什麼?什麼都可能發生!小而言之是企業貸不到款,大而言之,是經濟衰退,嚴重的就會發生戰爭,動手到別人那裡去搶!
Ⅵ 急:中國銀行業的起源和發展歷程
起源:
銀行一詞,源於義大利Banca,其原意是長凳、椅子,是最早的市場上貨幣兌換商的營業用具。英語轉化為Bank,意為存錢的櫃子。在我國,之所以有「銀行」之稱,則與我國經濟發展的歷史相關。
在我國歷史上,白銀一直是主要的貨幣材料之一。「銀」往往代表的就是貨幣,而「行」則是對大商業機構的稱謂。把辦理與銀錢有關的大金融機構稱為銀行,最早見於太平天國洪仁玕所著的《資政新篇》。
發展歷程:
我國銀行業資產規模、稅後利潤逐年大幅增長,2011年中國銀行業所實現利潤佔全球銀行業總利潤的近三分之一。我國銀行業規模發展迅速,但是利率市場化加快、內外競爭加劇、盈利增速下滑背景下,銀行金融機構必須在業務結構、資源配置以及區域布局上均做出相應戰略性調整。
而隨著銀行業競爭的不斷加劇,銀行業金融機構愈來愈重視對行業發展環境與市場需求的跟蹤研究,特別是對銀行業務發展環境和客戶需求趨勢變化的深入研究。正因為如此,一大批國內優秀的銀行機構迅速崛起,逐漸形成自己的業務特色並成為行業的翹楚或新秀。
(6)金融業的誕生擴展閱讀:
銀行分類
1、中央銀行:如,中國人民銀行(The People's Bank of China,PBC)、美聯儲、英格蘭銀行。
2.監管機構:如,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China Banking Regulatory Commission ,CBRC),簡稱銀監會。
3.自律組織:如,中國銀行業協會(China Banking Association ,CBA)。
4.銀行業金融機構:包括政策性銀行、大型商業銀行5家(工、農、建、中、交)、全國性股份制中小型商業銀行12家(招商、浦發、中信、民生、興業、平安、光大、華夏、廣發、浙商、渤海、恆豐)、城市商業銀行、農村商業銀行(農村信用社)、
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外資銀行、非銀行類金融機構(小額貸款公司)、村鎮銀行等。
Ⅶ 金融市場的形成條件和形態是怎樣的
遠在金融市場形成以前,信用工具便已產生。它是商業信用發展的產物。但是由於商業信用的局限性,這些信用工具只能存在於商品買賣雙方,並不具有廣泛的流動性。隨著商品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在商業信用的基礎上,又產生了銀行信用和金融市場。銀行信用和金融市場的產生和發展反過來又促進了商業信用的發展,使信用工具成為金融市場上的交易工具,激發了信用工具潛在的重要性。在現代金融市場上,信用工具雖然仍是主要的交易工具,但具有廣泛流動性的還有反映股權或所有權關系的股票以及其他金融衍生商品,它們都是市場金融交易的工具,因而統稱為金融工具。
二、金融市場的形態有兩種:一種是有形市場,即交易者集中在有固定地點和交易設施的場所內進行交易的市場,在證券交易電子化之前的證券交易所就是典型的有形市場,但世界上所有的證券交易所都採用了數字化交易系統,因此有形市場漸漸被無形市場所替代;另一種是無形市場,即交易者分散在不同地點(機構)或採用電訊手段進行交易的市場,如場外交易市場、全球外匯市場和證券交易所市場都屬於無形市場。
Ⅷ 金融業的歷史發展是什麼
金融業起源於公元前2000年巴比倫寺廟和公元前 6世紀希臘寺廟的貨幣保管和收取利息的放款業務。公元前5~前3世紀在雅典和羅馬先後出現了銀錢商和類似銀行的商業機構。在歐洲,從貨幣兌換業和金匠業中發展出現代銀行。最早出現的銀行是義大利威尼斯的銀行(1580)。1694年英國建立了第一家股份制銀行──英格蘭銀行,這為現代金融業的發展確立了最基本的組織形式。此後,各資本主義國家的金融業迅速發展,並對加速資本的積聚和生產的集中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19世紀末20世紀初,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進入壟斷資本主義階段。以信用活動為中心的銀行壟斷與工業壟斷資本相互滲透,形成金融資本,控制了資本主義經濟的命脈。 中國金融業的起點可追溯到公元前 256年以前周代出現的辦理賒貸業務的機構,《周禮》稱之為「泉府」。南齊時(479~502)出現了以收取實物作抵押進行放款的機構「質庫」,即後來的當鋪,當時由寺院經營,至唐代改由貴族壟斷,宋代時出現了民營質庫。明朝末期錢庄(北方稱銀號)曾是金融業的主體,後來又陸續出現了票號、官銀錢號等其他金融機構。
Ⅸ 金融專業的歷史起源
金融學專業主要研究現代金融機構、金融市場以及整個金融經濟的運動法律。具體研究內容包括:關於銀行與證券、保險等非銀行金融機構的理論與實務,關於貨幣市場、資本市場與國際金融市場的理論與實務,關於金融宏觀調控及整個金融經濟的理論與實務,以及關於金融管理特別是金融風險管理的理論與實務。主要研究方向有貨幣銀行學、金融經濟、投資學、保險學、公司理財。目前,金融學以取消先前的聯考形式。各大學校都是採用自主命題、自主閱卷的方式組織考試。
Ⅹ 金融業幾時誕生
金融業定義 金融業是指經營金融商品的特殊行業,它包括銀行業、保險業、信託業、證券業和租賃業。 編輯本段金融業特點 金融業具有指標性、壟斷性、高風險性、效益依賴性和高負債經營性的特點。 指標性 指標性是指金融的指標數據從各個角度反映了國民經濟的整體和個體狀況,金融業是國民經濟發展的晴雨表。 壟斷性 壟斷性一方面是指金融業是政府嚴格控制的行業,未經中央銀行審批,任何單位和個人都不允許隨意開設金融機構; 金融 另一方面是指具體金融業務的相對壟斷性,信貸業務主要集中在四大商業銀行,證券業務主要集中在國泰、華夏、南方等全國性證券公司,保險業務主要集中在人保、平保和太保。 高風險性 高風險性是指金融業是巨額資金的集散中心,涉及國民經濟各部門。單位和個人,其任何經營決策的失誤都可能導致「多米諾骨牌效應」。 效益依賴性 效益依賴性是指金融效益取決於國民經濟總體效益,受政策影響很大。 高負債經營性 高負債經營性是相對於一般工商企業而言,其自有資金比率較低。 金融業在國民經濟中處於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地位,關繫到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具有優化資金配置和調節、反映、監督經濟的作用。金融業的獨特地位和固有特點,使得各國政府都非常重視本國金融業的發展。我國對此有一個認識和發展過程。過去我國金融業發展既緩慢又不規范,經過十幾年改革,金融業以空前未有的速度和規模在成長。隨著經濟的穩步增長和經濟、金融體制改革的深入,金融業有著美好的發展前景。 編輯本段金融業的產生與發展 金融業起源於公元前2000年巴比倫寺廟和公元前 6世紀希臘寺廟的貨幣保管和收取利息的放款業務。公元前5~前3世紀在雅典和羅馬先後出現了銀錢商和類似銀行的商業機構。在歐洲,從貨幣兌換業和金匠業中發展出現代銀行。最早出現的銀行是義大利威尼斯的銀行(1580)。1694年英國建立了第一家股份制銀行──英格蘭銀行,這為現代金融業的發展確立了最基本的組織形式。此後,各資本主義國家的金融業迅速發展,並對加速資本的積聚和生產的集中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19世紀末20世紀初,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進入壟斷資本主義階段。以信用活動為中心的銀行壟斷與工業壟斷資本相互滲透,形成金融資本,控制了資本主義經濟的命脈。 中國金融業的起點可追溯到公元前 256年以前周代出現的辦理賒貸業務的機構,《周禮》稱之為「泉府」。南齊時(479~502)出現了以收取實物作抵押進行放款的機構「質庫」,即後來的當鋪,當時由寺院經營,至唐代改由貴族壟斷,宋代時出現了民營質庫。明朝末期錢庄(北方稱銀號)曾是金融業的主體,後來又陸續出現了票號、官銀錢號等其他金融機構。由於長期的封建統治,現代 金融業的產生與發展 銀行在中國出現較晚。鴉片戰爭以後,外國銀行開始進入中國,最早的是英國麗如銀行(1845)。隨後又相繼設立了英國的麥加利銀行(即渣打銀行)和匯豐銀行、德國的德華銀行、日本的橫濱正金銀行、法國的東方匯理銀行、俄國的華俄道勝銀行等。中國人自己創辦的第一家銀行是 1897年成立的中國通商銀行。辛亥革命以後,特別是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以後,中國的銀行業開始有較快的發展,銀行逐步成為金融業的主體,錢庄、票號等相應退居次要地位,並逐步衰落。中國銀行業的發展基本上是與民族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發展互為推進的。這表明了金融業與工商業之間的緊密聯系,及其對國民經濟的重要影響。 現代金融業 金融業經過長時間的歷史演變,從古代社會比較單一的形式,逐步發展成多種門類的金融機構體系。在現代金融業中,各類銀行佔有主導地位。商業銀行是現代銀行最早和最典型的形式,城市銀行、存款銀行、實業銀行、抵押銀行、信託銀行、儲蓄銀行等,雖都經營金融業務,但業務性質常有較大差異,而且,金融當局往往對它們的業務范圍有所限制。現代商業銀行一般都綜合經營各種金融業務。大商業銀行除在本國設有大量分支機構外,往往在國外也設有分支機構,從而成為世界性的跨國銀行。現代大商業銀行通常是大壟斷財團的金融中心。持股公司已成為當代發達資本主義國家金融業的重要組織形式。 與商業銀行性質有所不同的是專業銀行。專業銀行一般由國家(政府)出資或監督經營。其業務特別是信貸業務,大都側重於某一個或幾個行業,並以重點支持某些行業的發展為經營宗旨。 中央銀行的建立是金融業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在現代金融業中,中央銀行處於主導地位。它是貨幣發行銀行、政府的銀行和銀行的銀行,負責制定和執行國家的金融政策,調節貨幣流通和信用活動,一般也是金融活動的管理與監督機關。 除銀行外,現代金融業中還包括各種互助合作性金融組織(如合作銀行、互助銀行、信用合作社或信用組合等)、財務公司(或稱商人銀行)、貼現公司、保險公司、證券公司、金融咨詢公司、專門的儲蓄匯兌機構(儲金局、郵政儲匯局等)、典當業、金銀業、金融交易所(證券交易所、黃金交易所、外匯調劑市場等)和資信評估公司等等。現代金融業的經營手段已十分現代化,電子計算機和自動化服務已相當普及。 編輯本段中國的金融業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金融業始創於革命根據地。最早的金融機構是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在廣東、湖南、江西、湖北等地的農村信用合作社,以及1926年12月在湖南衡山柴山洲特區由農民協會創辦的柴山洲特區第一農民銀行。隨著革命戰爭的發展,各革命根據地紛紛建立起農村信用合作社和銀行。1948年12月1日,中國人民銀行在河北石家莊市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革命根據地和解放區的銀行逐步並入中國人民銀行。政府沒收了國民黨的官僚資本銀行,並對私營金融業進行了社會主 金融業 義改造。在此基礎上建立起高度集中統一的國家銀行體系。同時,政府在廣大農村地區,發動和組織農民建立了大批集體性質的農村信用合作社,並使它們發揮了國家銀行在農村基層機構的作用。高度集中的「大一統」國家銀行體系與眾多的農村信用合作社相結合是50~70年代中國金融業的最顯著特點。 從1979年起,中國開始對金融業進行體制改革。中國人民銀行擺脫了具體的工商信貸業務,開始行使中央銀行的職能;國家專業銀行逐一成立;保險公司重新成立並大力發展國內外業務;股份制綜合性銀行和地區性銀行開始建立;信託投資機構大量發展;租賃公司、財務公司、城市信用合作社、合作銀行、證券公司、證券交易所、資信評估公司、中外合資銀行、外資銀行等都得到一定程度的發展,形成一個以專業銀行為主體,中央銀行為核心,各種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並存的現代金融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