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分析讀後感
㈠ 《證券分析》讀後感(一)
[《證券分析》讀後感(一)]《證券分析》讀後感(一) 《證券分析》最早在讀書的時候從學校圖書館里看過一本,是哪個版本翻譯過來的,什麼時候出版的都記不得了,總之沒看完,《證券分析》讀後感(一)。效果就是知道了有這么一本書。後來在網路上看了一些,再後來09年買了一本。 要說看這書啊,感覺形同嚼蠟。很多人怪翻譯的不咋樣。我想,也不能怪譯者,估計他翻譯這書比嚼蠟還難受。因為看的實在難受,所以,看了幾遍我也沒看出個所以然,好在無所謂,慢慢看。這次看這里看出個東西,下次在那裡看出個名堂。最近再看,又有了點感想。所以,決定寫個讀後感,不過對我來說,這本書還是艱途,離看完了,理解了還遠,所以,這些小文字不是對《證券分析》正確理解。同時,有時我的想法可能和格雷厄姆不一樣。雖然,我把他及他徒弟的思考當作我投資的指南,不過我從來沒打算把他或者他徒弟貢起來,成為格教教徒或者巴教教徒。同時,我也不會一章,一章的寫,因為有的章節看的很粗。 一、導言 在導言里我看到了下面幾處東西 1、以投資和投機的差別來區分證券類別:在導言里,格雷厄姆對把證券分成債券和普通股兩個大類。分別對債券和普通股的幾個關鍵要素闡述了自己的觀點。在這里首先值得注意的是格雷厄姆對證券的分類,首先格雷厄姆對把證券分成債券和普通股兩個大類。其中債券包括債券和優先股。但是,格雷厄姆不是把債券分成債券和優先股兩個大類。而是分成了高價類和投機類,沒一類都包括債券和優先股。為什麼這樣分呢?導言里在討論投機級債券時有句很重要的話:把這些證券當作普通股來處理(要注意它們的限制性條款)一般而言沒什麼問題,這要比將其看做高級證券中的較低等級的類別要好一些這話什麼意思呢?我認為這里反映出了《證券分析》這書的核心思想:根據投資和投機的情況來對證券分類,而普通股無論如何都有投機成分,讀後感《《證券分析》讀後感(一)》。 2、關於價值投資:在本書里,格雷厄姆並沒有說自己是一個價值投資者,雖然,我沒有看過比《證券分析》更早的有關投資研究的書籍,但是從本書的描述來看價值投資這個概念在《證券分析》寫出來前就有了。在導言里,格雷厄姆談到通用電氣的股價因為1937年-1938年業績下滑而出現超過50%的下跌時指出,通用電氣以68美元價格出售反映了公眾對其的樂觀態度,而25美元的價格則反映了同一夥人的悲觀態度,說這些價格代表:價值投資「或「投資者價值評估」,即是對英語的侮辱,也不合常理。這話的意義出了說明我在本段開頭的觀點,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東西。到現在為止很多人特別是投研機構用一個企業的預期利潤增長率來說明要套什麼樣的市盈率,再乘以一個盈利就成了這個企業的估值,就成了價值投資。這種把戲在近百年前就有了,而且被格雷厄姆嗤之以鼻。 3、流行的觀點很早就流行了。很多人都特別愛強調中國股市的中國特色。假如有這樣的特色,那麼,現在在中國的那些股評家或者機構或者電視台討論股票的多數說法和觀點就不應該出現在格雷厄姆的書里。然而,書里提到的很多被格雷厄姆批駁的東西實在是太熟悉了。 在書里我看到了一般在我們現在依然經常討論的三個問題:1、市盈率;2、好企業;3、時機。 〔《證券分析》讀後感(一)〕隨文贈言:【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農夫不會剝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長成種粒;單身漢不會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會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㈡ 《怎樣選擇成長股》讀後感
在本學期選修了證券投資學這門課前,我一直很好奇股市為什麼可以帶給人們那麼大的魅力,從那些退休的老人到華爾街的金融巨鱷們,都能成迷其中並為之付出一切或獲得巨額回報。作為一個大學生,當然非常想了解這么一個能夠賺錢的渠道,嗯,學完之後,准確地說這是一種投資,而在我身上可能更體現出的是一種投機,因為我非常喜歡頻繁的交易並通過差價獲得收益。
就證券投資這么一本書是無法對這個龐大的運作體系進行深入的了解,只是了解到了一點皮毛而已。於是我積極響應老師的號召去自行選看了一本《怎樣選擇成長股》的相關書籍來擴充知識面。這本書很顯然不是一本教科類書籍,在此書中,股市的基本知識和理論不是作為知識點來羅列,而是通過作者對他的論點進行詳細和幽默的解釋,融匯於他的論述中,即如何去選擇成長股。這在我眼裡是典型的投資行為,而且根據課本來說,這種投資行為是投資者通過長期持有來獲得利息上的收益。、
於是我提出了第一個問題:怎樣找到它?對,我們應該如何才能找到那麼一類屬於成長股的股票呢?作者費舍的經驗就是首先求助於富有經驗的投資專家,但是專家提供的線索總的來說仍然只是原始資料,而要從其中迅速篩選出若幹家值得進一步研究的公司,則主要靠經驗了。心中有了被選對象的大致范圍之後,費舍就開始了他稱之為"閑聊"的過程,尋找盡可能多的信息來源,不斷豐富自己對所研究的公司的認識,"閑聊"對象主要應該是:該公司的競爭對手、供應商和客戶、大學和政府的科學家、行業協會的成員以及公司以前的員工等。 費舍堅持認為,只有從側面了解到有關於一家公司至少50%以上的信息之後,才可以去拜訪目標公司的管理階層,否則就是一種極其危險的狀態:因為投資人對目標公司沒有足夠多的了解,極容易被公司的管理人員所誤導;此外,也根本無從判斷最基本的要點之一,那就是高管人員本身的能力。費舍非常反對那種只憑幾張財務報表和研究報告就匆忙下結論的做法,他譏諷道:"一個人如果一個星期只花一個晚上,躺在舒適的扶手椅里瀏覽一些經濟商免費報告,便獲得很高的利潤,你覺得說的過去么!"費舍非常反對那種只憑幾張財務報表和研究報告就匆忙下結論的做法,他譏諷道:"一個人如果一個星期只花一個晚上,躺在舒適的扶手椅里瀏覽一些經濟商免費報告,便獲得很高的利潤,你覺得說的過去么!"
第二個問題在於何時買賣,這個問題的提出,我第一個想到的是我們課本中的金叉死叉和移動均線這類知識點。那些知識對於我們這些初學者來說是個很好的參考依據,但總讓我有種紙上談兵,難以在市場獲得實現的感覺。而作者的投資哲學的核心就在於找到現在被市場忽視、但是未來幾年內每股盈餘將有大幅度成長的少數股票;進一步地,想要獲得可能獲得的最高收益,就應該仔細考慮出時機問題。費舍對此有獨到的見解,對於傳統的依據景氣研究以及對未來的預測來決定是否買賣股票的做法,他持否定的態度。他明確提出:過分信任經濟預測的可靠性,無異於拿自己的全部積蓄去冒險。費舍認為,最佳買入點應該是在"盈餘即將大幅度改善,但盈餘增加的展望還沒有推升該公司的股票價格時",而抓住最佳買入點的基礎就在於能夠正確判斷目標公司相對於整體經濟會有什麼樣的表現。另外,由於市場的
原因導致的股價大幅下跌也是買進優質股的好時機。從這些來看,我更覺得者符合我在正常情況下面對那些滿屏幕的數字時的本能反應。換句話說,這些更直觀適合我這種初學者。對於賣出持股,費舍認為只能基於三個理由:首先是原始買進時就犯下了錯誤;其次是公司出現了重大問題,管理出現退步,或者是增長潛力消耗殆盡,難於繼續擁有突出的表現。第三個理由是投資者又發現了比手中持有的股票更優秀的品種。費舍認為最後一種情況非常罕見,而且隨時准備更換持股組合的風險其實很大。
還有些就是作者對投資者的告誡,如:不要過度強調"分散投資",不可過分依賴數字,買進真正優秀的成長股時,除了價格之外,也不要忽視時機因素,不要緇銖必較,不要忽視市盈率的分析等。這些簡單的告誡對於我來說比起那些技術分析,更簡潔易懂,而且我在利用學校的模擬交易系統時也發現了其具有可操作性和正確性。
總的來說,讀完一本書,可能不必完全記住他的一切,也沒這個能力,但是其經典之處就在於我對他的書名所提出的問題有了一個從感性到理性的認識。對於證券投資這個問題來說,我也覺得不是一個學期的書本學習就能掌握的,許多學者甚至花了畢生的心血去研究其規律。當然,有了稍許的理論知識後,在將來真正進入股市的時候就不會手忙腳亂,毫無底氣了。而且這東西不是拼運氣,而是完全的技術理論。目前中國的股票市場還存在很大的缺陷和改進空間,在將來大力發展的時期,我們完全可以有很大的動作空間。這些書,將作為我們最基本的理論依據
㈢ 證券投資分析 讀後感
我篤信,撰著與投資肯定存在著非同凡響的瓜葛
最後援用書中一句話來竣事——好的投資即是好的謀利!
我喜歡閱覽,因為我篤信閱覽不僅可以給我帶來精力上的愉悅,還可以給我帶來滔滔的財富我不擅長撰著,也許我是個工科生吧!但我以為,投資是需要撰著撰著,一則可以打疊整頓本身的思惟,二則可以熬煉本身的思惟很多迷糊不清的設法一經撰著,就會變患上清晰起來,並且在撰著中很多已經往不懂患上的工具,可以在一邊兒研究、一邊兒思慮中學到好些工具就如天天簡略的投資條記,今日的市場行情、下單操作的表情、其時的圖形布局等等均可以簡略的描繪下來利便本身往後的運用會撰著的並不是城市投資,但確有很多偉大的投資者城市撰著,並且一開具來就成為了經典之作會清晰地撰著,就表白會清晰地思慮像本傑明·格雷厄姆、彼患上·林奇、巴菲特、吉姆·羅傑斯等等她們的巨著布滿了無限的智慧與魅力,猶如暗中中的一盞盞正確方向,照亮了許多人進步的門路,要患上很多人有時候機站在偉人的肩膀上
字數夠嗎?
㈣ 股民心裡讀後感怎麼寫
答:轉摘:
很多人一旦開始炒股,就從此和幸福絕緣了。股票跌了他郁悶,股票不漲不跌他糾結,股票漲了他又擔心啥時候要跌,拿不住要賣。炒股之後就從來沒有心裡踏實過。更倒霉的是,在承受了這么多心理壓力之後,發現竟然沒賺到錢,大牛市裡還賠了。為啥會這樣呢?
我發現,99%的股民都具有以下這六大心理特徵,這些奇怪的心理可以確保你賺不到錢,你中槍沒有?
平均值謬誤
請先做一道測試題,在以下四個選項中,選擇你認為最符合自己的一項:
A,我的智力非常高超,遠勝過多數人;
B,我的智力並不算特別出色,只是中等偏上水平;
C,我的智力比較弱,只能算是中等偏下水平;
D,我的智力非常差勁,遠弱於多數人。
絕大多數人都會選擇選項B,既然絕大多數人都是中等偏上的智力水平,那麼什麼才是平均水平呢?平均值謬誤在於,多數人都會認為自己比平均水平更高,在一項調查中,有82%的人認為自己的駕駛技術比平均水平更高,很明顯,其中有很多人是錯誤的。這一謬誤在股市上更加誇張,因為每個人去炒股都是認為自己能夠賺到錢,沒有人會認為自己會虧錢而去炒股的,而且多數人對自己盈利的預期都是跑贏大盤,事實上連多數基金都做不到跑贏大盤。
那些過分自信的人通常會表現為頻繁的交易,不停的買進賣出,他們對所獲得信息的准確性以及自己的判斷能力都非常自信,曾有經濟學家專門研究過券商的帳戶數據,他們發現更高的交易量並不能帶來更高的回報,事實上買賣頻繁的人平均而言回報更低,因為他們都把利潤貢獻為傭金和印花稅了。
「替罪羊」效應
在股市上,最好的替罪羊就是所謂的「莊家」和政府,任何人只要虧了錢就說莊家太壞了,莊家太狡猾了,這樣似乎就能減輕自己的責任。事實上並沒有莊家這一說。至於政府嘛,反正大盤好的時候,股民對待政府的態度就是:要你管?要你管?大盤不好的時候,股民對待政府的態度就是:你要管!你要管!
替罪羊還體現在,如果某人買了一支股票,接著市場下跌了,他就會對自己說:並不是我買錯了股票,而是大勢本身就不好,所以不是我的問題,因為其他股票也在跌。於是他一次次放棄了止損的機會,最後的損失將遠比想像中的大。
賭徒效應
在賭場中,哪種賭徒最容易下大注?答案是兩種人,一種是已經賺了很多錢的賭徒;另一種是已經虧了很多錢的賭徒。前者會這么想:既然我已經賺了這么多錢了,說明我的運氣非常好,或者我特別聰明,而且,既然是賺來的錢即使虧掉一些也沒關系。因為他似乎在玩別人的錢,而不是自己的錢,所以更容易下大注。後者會這么想:我已經虧了這么多了,如果再不想辦法翻本,那就真的都虧光了,所以無論如何我還要賭下去,而且還要壓上更多,這樣我才有希望翻本。配資被爆倉的人,真的會吸取教訓嗎?我猜多數情況下,他會繼續借錢再回股市來翻本的。
最有害的想法就是翻本的念頭,這位虧了很多的朋友已經損失大半,還想著把最後那點本錢都壓上去,其結果沒有懸念,除了虧損更多不會再有其他結果了。曾有人對期貨交易員做過一個調查,他們發現凡是在上午虧錢的人,下午的時候都更具備賭性,但其結果多數都是虧得更多。
一個賭徒如果贏了很多或者輸了很多就意味著他已經深陷於此不能脫身了,那些小賺或小賠的人則超脫得多,所以那些被套牢的人常常會這么想:如果股價回升到我的買入價,那我就拋售離場,再也不玩了。
㈤ 《對沖基金風雲錄》讀後感
[《對沖基金風雲錄》讀後感]
人的聰明並非與經驗成正比,而是與獲取經驗的能力成正比
關於市場 ,理性與非理性;泡沫的必然
關於刺蝟們:不同哲學,和生存方式
關於工作:時間在研究,馬上行動;以及路演
所以這一行,小而精;不可控因素太多,真的要足夠堅強的神經,嚴格自律,還有經理過人才可;
P11
掌舵的都是些天才,這些人在櫃台交易上已經賺了大錢,然後發明了一些紙上談兵的模型,但這些模型在現實中沒有一個帶來過真金白銀,《對沖基金風雲錄》讀後感。有個傢伙說他用電腦選股,選出來的第三系第五維的股票標著顏色。他說的沒錯,是有顏色——他的資產負債表的最後變成了紅色。
P14
我發現,什麼人都不見對自己最好,使用自己時間的最佳方案就是閱讀報紙、行業雜志、事實材料還有一些研究報告。
P22
整體來看,對沖基金行業對於自己的空頭盈利能力並無信心,他們承認,賣空一些指數是必須要做的,但賣空個股或行業股則十分危險。
P25
藉助一個復雜的回歸模型,我們推導出石油的合理平衡價格應為32.48美元,可笑的精確!
P56
對沖基金的投資方式通常可以分為7種:事件主導型(event
driven)、定息套戥型(fixed-income arbitrage)、換股套戥型(global convertible bond
arbitrage)、市場中性型(equity
market-neutral)、長短股票型(long/short equity)、全球宏觀型(global macro)、股票買賣型(commodity trading funds)。
p68 「我不相信多樣化。我可以特別喜歡一個人,也可以特別喜歡一瓶酒,為什麼到了做投資組合的時候就得一視同仁?找一個你真正喜歡的股,持一個重倉,再用杠桿把它加大,這才是投資。」
P89
1965年6月1日,雷德克利夫和我選出一些股票做多或做空,當天早上我們的資金就變成了投資。我們的理論是,有什麼想法就要迅速去實現。到現在我仍然認為這是管理新資金的正確方法。
p90
凱恩斯 「不幸的是,市場保持非理性的時間總比你能支撐的時間長。」
p94
在飽受折磨之後,他得出結論:管理基金時的心態應當是把所有的錢都當做自己的,也就是說,不要為了取悅基金的股東而刻意去做什麼,做一個單單純純的投資者就好。
p97
(巴爾尼·溫克曼的《華爾街10年》)「人們若是只想把股票變動與商業統計掛鉤,而忽略股票運行中的強大想像因素,或是看不到股票漲跌的技術基礎,一定會遭遇災難,因為他們的判斷仍是基於事實和數據這兩個基本維度,而他們參與的這場游戲卻是在情緒的第三維和夢想的第四維上展開的。」
p101
為得到真正的巨額長期回報,你必須做一隻豬。豬絕不會把吃到嘴裡的食吐出來,你也得守住能賺錢的投資,不要急著跑掉,直到真正賺足為止。
p107
去年,東京高檔公寓的價格已經從120萬美元均價落到了25萬美元。還記得在20世紀30年代嗎?藝術品的價格跌掉了80%,
p111
掙錢的可能性與時間跨度的關系 (表格)
p146
從1976年到2004年9月,KKR發起了10隻基金,將投資人的210億美元投入了93家企業。它還借貸了1090億美元,也就是使用了5倍的杠桿,這樣它所投出的資金總數達到1300美元。它們的回報是347億美元,即本金的185%或全部投資金額的26%。也就是說,杠桿是這種生意的關鍵。在它投資的93家企業里,62家贏利、22家虧損、9家不賠不賺。
p172
尼采 瘋狂在個人是偶然,在群體卻是必然。
p178
(安·蘭德的《源泉》) 「……頭腦是屬於個人的。集體智慧這種東西並不存在……一群人達成的共識只是一種妥協和各人想法的平衡……最重要的事——理性思考的過程——必須是每個人獨自完成的……這一創造性的過程無法被給予或接受,也無法被分享或借用。它屬於單獨的、個體的人。」
p192
在這個國家(奈及利亞),授權連鎖經營企業一年增加35%。這些企業以10倍的市盈率就能買到。利潤每兩年翻一番的奈及利亞飲料公司市盈率才7倍。
p201
芒格 「投資是個廣泛的領域。所以,如果你以為你不用整天讀東西也能成為好的投資者,那我無法同意……你會驚訝於沃倫(巴菲特)讀了多少東西,也會驚訝於我讀了多少東西。」
P219
讓人驚訝的是,這些超級名星(巴菲特除外)在被統計年份中竟有30%~40%的時間表現不如標准普爾500指數。
不過,在那些落後的年份里,基金的表現大多隻比指數低一點,而在那些超越指數的年份里,與指數之間的差異就很大,甚至是極大。
一個極端的例子是太平洋合夥公司,在連續5年大幅超越標准普爾500指數(最後3年給投資者的回報是120%、114%、和65%)後,接下來的6年中有5年表現均低於標准普爾500指數,在這之後又以127.8%的增長回到了正常軌道,並保持了5年的良好表現。
19年間標准普爾500指數增長了316%(年增長率7.9%)而太平洋合夥公司在提取管理費後增長了5530%(年增長率23.6%)
P229
在25年時間中,耶魯從事風險投資的復合年收益率是35%,從事私募股權投資的復合的收益率是31%,兩者都是扣除了費用後的數字!
P236 1921年,某個家族在巴黎以200法朗收購了萊傑的《紅衣女人》,他們一直收藏著這幅畫,直到去年在克里斯蒂以2200萬美元賣出。也就是說,在將近一個世紀的時間里,這筆投資的年回報率高達19%。梵谷的《鳶尾花》作於1899年,1947年被瓊·惠特尼·貝松以8萬美元購得。1987年大崩盤的幾周後,她的兒子以5390萬美元的價格將畫賣出,等於在40年零幾個月的時間里持續得到17.7%的年回報。
1978年前後,蓋多·雷尼是炙手可熱的畫家,葉卡捷娜女沙皇曾以3500英鎊的價格收購他的一幅作品,在那時可是天價。可是,雷尼後來不再時髦,1958年他的一幅畫仍然只能賣到3500英鎊,此時英鎊已經不知貶值多少倍!
P243 Thomas Rowe Price
「所謂成長,就是一個盈利已經保持長期增長的企業,在每一輪商業周期頂部,其每股盈利不斷創下新高,而且有跡象表明,在每一個商業周期中均保持著超越生活水準上漲水平的增長速度,讀後感《《對沖基金風雲錄》讀後感》。」
P245
根據伊博森的研究,1927年以來,大盤價值型股票年化收益率為11.5%,小盤價值型股票為14.8%。與此同時,大盤成長型投資的年化收益率為9.2%,小盤成長型為9.6%。
P248
成長型投資經理與價值型投資經理的收益率 (表格,有啟發)
P261
以基準衡量業績與只注重短期結果是投資的兩大毒葯。
P265
日本在20世紀80年代和泡沫則是非生產性的資產(財科技、地皮、高爾夫課、藝術品),而且主要是由銀行融資支持的,其負面影響也就嚴重得多。
P266
當一場泡沫最終破裂時,所謂的「合成謬誤」(fallacy of
composition)便開始發揮作用,並引發「暴民心理」(mob
psychology)。這一理論的含義是:在危機中,對個人來說理智的行為對群體整體而言則是非理智的,從而帶來災難性的後果。
P269
《舊約》告訴我們,在公元前600年一盎司黃金能買350塊麵包。如今,在美國,一盎司黃金還是能買到350塊麵包。不過這也說明,黃金作為一種投資,其收益相當貧乏。
P271
黃金價格的主要驅動力並非通貨膨脹或通貨緊縮,而是其他長期金融資產,尤其是股票的回報率。
P279 「想通過看報紙來了解世界就像靠著手錶上的分針來猜測時間一樣。」
P302 1930年以後,凱恩斯開始遠離這類投機,稱它們是「費力不討好的游戲」,因為在偶然性事件帶來的「巨大不確定性」面前,任何更改分析都可能毫無用處。大崩盤之後,他專心投資股市。
P303
(凱恩斯的《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對於那些完全沒有賭博天性的人,專業投資的游戲無比枯燥,也過於艱苦;而具備這種天性的人則需要為自己的稟賦付出代價。」
P309
老肖伯納 「人的聰明並非與經驗成正比,而是與獲取經驗能力成正比。」 一輪牛市,造成了無數的英雄 一輪熊市,可以讓之前很多的英雄都變成狗熊
在這個市場中,最難的是,就是長久的、持續的、穩定的獲利。永遠去敬畏市場,永遠都要戰戰兢兢的去交易,一定要把風險控制放在第一位,永遠不能孤注一擲,讓風險裸露到你無法承受的地步。永遠不要心懷僥幸,永遠記住,每次盈利的一半都要提取出來,只有放在銀行帳戶的利潤才是真正取得的,否則都是市場先借給你的!永遠都要記住自己的終極目標,不能讓投機左右我的生活,家庭和投資一定要和諧,不能偏廢任何一方。市場長周期的宿命
在一個市場長周期中,投資管理公司可能存在兩難選擇:某些手段能為公司帶來巨大的短期利益,卻有駁於投資原則,勢必傷及到長遠利益。個人投資者永遠不要奢望從專業牌手那裡贏錢,他們應該自己決定自己的資產配置,這就需要對市場周期和波動有一個基本的理解,必須具備辨證的思維。有時,指數型基金是一個可行的選擇。看空投資者最擔心的是金融衍生品及其破壞力。沒有人能夠確切知道金融衍生品的危險性,由於整個金融衍生體系被設計的及其復雜,不僅僅是體外人無從得知,就是體內人也不一定了解。那麼投資者應該怎麼做呢?正確的做法是在不景氣中博取收益,在不確定性中進行對沖。
歷史上的每輪長期熊市厚,股票估值總是會回到前一輪長期牛市初期的水平,甚至更低。市凈率衡量價值的最穩定的一個指標,在存在泡沫的時候會超過5倍,而熊市往往又低於1.5倍。我們很難預測下一輪牛市什麼時候到來。牛市出現的前提條件包括:資金廉價且充裕,企業債務端貶值,商業和服務需求被抑制,還有重要的一條就是股票絕對價值被明顯的低估。
只有自大狂和傻瓜才幻想抓住頂部和底部
這是很重要的一點,不要去夢想真正抓住完全的頂部和底部,你需要的往往是抓住中間的長牛部分。A股從900多點漲到6100多點,你如果能夠在2000點介入到5000點,你仍然會獲取到高額的收益和回報。在股票市場的投資策略分為了價值投資和趨勢投資,而能夠緊盯市場趨勢,抓住中間的長牛一段正是趨勢投資者的重要投資方法。這要求趨勢投資者有敏銳的判斷力和市場嗅覺。對於市場情緒指針談幾點,一個是在市場轉折點附近,大多數人的感覺永遠是錯誤的,除了少數天才基本上沒有人能夠做到這點,當我們對當前的股價有非常高的心理認同度的時候,這往往反而是熊市的前兆。而另外一個重要的市場心理指針是媒體,媒體不可避免的會關注剛剛發生的事情,而不是即將發生的事情。金錢投資是一場零和游戲。每有一個贏家,就有一個輸家!如果你賣出的是我們買入的,或是你買入的是我們賣出的,你就發財了。集體智慧:一團和氣,開開心心的會議可能是陷入集體思考的前兆,而質疑,激烈的爭論,甚至緊張氣氛則是好現象。頭腦是屬於個人的,集體智慧往往並不存在,集體往往就意味著折中和妥協。出色的投資經理
管理一隻大型對沖基金就要擔任一個國家隊的教練一樣,只有那些擁有最出色的球員和最冷血的教練,戰術最聰明,組織最得當,踢球最玩命的隊伍才能夠奪冠。好心情,好脾氣,容許下屬犯錯誤的管理者最後都會被淘汰。巴菲特曾經講過,投資的第一原則就是不虧損,因此不要盲目堅持,偉大的投資者都懂得止損,這個止損線通常設置在10%的水平。最初的損失往往是很小的,一個投資者所犯的最大錯誤就是盲目的持有,拒絕承認自己的錯誤。投資大師巴魯克認為,只有上漲的股票才值得購買。他投資的第一原則就是學會如何干凈利落的接受你的損失和某次操作的失敗。對一隻股票不要做第二次交易,只有毛孩子才買正在下跌的股票。這些都是典型的趨勢投資者的原則和行為。一個不閱讀和學習的人不可能成為一個真正的投資者,職業投資者每天都要收集和處理信息,以獲得知識來做明智的投資決策。除了視覺感應者外,你必須還是一個敏銳的聽覺感應者,他們通過和各行各業不同的人進行溝通交流以獲取信息。三大投資信條-成長,價值和不可知
信奉成長理念的投資者認為,應該投資那種盈利和分紅都穩定增長的公司的股票。在他們看來,控制買入成本固然重要,但不如確定股票的成長性來得更重要。其理想的投資方法就是持有那些上升行業的股票,知道行業開始衰落。所謂成長,就是那些盈利已經保持長期增長的企業,在每一輪商業周期頂部,其每股盈利不斷的創下新高。與成長型投資者相反,價值投資者喜歡投資便宜的股票,不僅是相對價格上的便宜,也包括絕對價格上的便宜。他們喜歡三低公司,低持有,低關注和低估值。格雷厄姆是價值投資的教父,在其《證券分析》一書中有對價值投資的詳細描述,而巴菲特將其的價值投資進一步延伸到了品牌和特許經營權等無形資產。從歷史數據來看,成長型投資和價值投資的表現差異明顯,價值型投資的表現優於成長型投資,在小盤股方面更是明顯。
智慧、經驗、勤奮、對歷史的了解、開放的頭腦、專注的心情,這些都是成為一隻成功刺蝟的要素------當然,直覺、想像力、靈活性,也許還包括一絲預知未來的本能,也同樣重要,至於你應當如何獲得這些素質,它們怎麼樣組合起來才更好,就不是我能回答的!
㈥ 《證券交易新空間》》(混沌操作法之二)讀後感
[《證券交易新空間》》(混沌操作法之二)讀後感]
《證券交易新空間》》(混沌操作法之二)讀後感
2004-08-15 16:54:42
通讀《證券交易新空間》(混沌操作法之二),有些想法供大家參考,《證券交易新空間》》(混沌操作法之二)讀後感。
該作者的交易思路只適合大的趨勢行情,在小趨勢或者盤整行情中虧損嚴重。從作者書中的一些例子看,無不是大的趨勢行情,而大的趨勢行情就是所謂的「盲雞」行情,傻瓜都能賺錢。
我把上證指數和一些A股(如青島啤酒)的行情數據轉到作者開發的Investors
Dream軟體中,發現與軟體提示的買賣信號反著做倒能賺大錢,這說明所謂的混沌理論是有重大缺陷的,還需要不斷改進。這里舉一個例子,作者提出在平衡線上的突破上一個分形作為做多信號,理論依據是走第三大浪。但實際上熊市反彈很可能是ABC之字型,C浪突破A浪的高點是很正常的,但這里往往是出貨區域,卻被作者認為是介入點,同樣盤整時也有這個問題,因此該軟體的介入點很多是在一個小高點就不足為奇了。從該作者的網站來看似乎該軟體的反響不錯,不知是作者在吹噓還是對關鍵技術有所保留。我覺得該書給我的一個好的經驗是作者不經意間提出的資金管理方面的做法,比如加倉條件,在一個趨勢出來時可以通過一系列信號來不斷加倉,這是很值得我們借鑒的。在此提出此觀點與大家探討。
[ Last edited by 知行合一 on 2004-9-24 at 08:16 ]
相關評論
頁面
[1] 2 3 4 5
作者:光子時間:2004-08-15
18:23:19
我也看了這本書,個人感覺就是均線理論而已,追漲殺跌。但資金管理方面我覺得應該向作者學習。不過也許是我沒有很好的理解混沌理論,我覺得作者的方法和混沌沒有一點關系,只不過是借混沌理論來提高作者的價值。
我還看到該書作者為唐能通的短線是銀6寫的吹捧的話,呵呵當時我就笑了。
作者:jimmyz時間:2004-08-15
18:34:31
我對樓主的分析非常任同,這本書我仔細讀了兩遍也狹窄了Investors
dream(可惜不會用放棄了)總的感覺混敦交易法不太實用。
混沌操作法碰到ABC反彈浪的確是個陷阱該理論無法解決。
該理論可能只適用於國內一些基金運作的流通盤大的所謂藍籌股,其推動浪多走出慢牛走勢,如前期的600428,600026,600104,從分型的角度分析有借鑒意義。但前提是確認他是推動浪不是反彈浪,這個很難。
作者:豌豆公主時間:2004-08-15
19:45:34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btocn at 2004-8-15 04:54 PM:
通讀《證券交易新空間》(混沌操作法之二),有些想法供大家參考。
該作者的交易思路只適合大的趨勢行情,在小趨勢或者盤整行情中虧損嚴重。從作者書中的一些例子看,無不是大的趨勢行情,而大的趨勢行情就是所
...
請多大家交流學習心得。
作者:wzxajjb時間:2004-08-15
20:54:16
學習
作者:欣欣向榮時間:2004-08-15
21:50:06
看來你們對於分型的理解不夠!
作者:lsylsy時間:2004-08-15
21:51:47
請多大家交流學習心得。
作者:欣欣向榮時間:2004-08-15
21:53:46
建議重讀「分型杠桿」
作者:jimmyz時間:2004-08-16
08:05:36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欣欣向榮 at 2004-8-15 09:53 PM:
建議重讀「分型杠桿」
請詳細說說。
作者:ymlzf時間:2004-08-16
10:50:02
日線的小反彈,在60分鍾圖上看,可能有趨勢,在15分鍾就是一段大趨勢
需要有自己的交易時間級數
作者:wumu時間:2004-08-16
11:02:59
這本書細細看,收獲會很大的!
要多讀幾遍!
相關評論
頁面
1 [2] 3 4 5
作者:管窺時間:2004-10-31
20:24:30
多讀幾遍!
作者:txwy時間:2004-10-31
20:45:32
作者:策馬飛揚時間:2004-10-31
21:35:54
我個人倒是從此書上學到此東西,至於學到什麼我也說不清楚,反正我沒有按他說的作,只是有些啟發罷了,有些東西是可以借鑒的,單純用這個理論肯定是不行的,要和其他技術結合起來用才行的,另外不同的時空要選擇不同的周期來分形,他那個什麼對稱我根本不用,感覺沒有什麼大用,會找底和頂就行了
作者:諸斯時間:2004-10-31
21:45:34
看過《證券混沌操作法》(比爾.威廉姆)
感覺講混沌時新穎生動,涉及到股票就不是那回事了。
作者:大煉鋼鐵時間:2004-10-31
21:46:37
這本書細細看,收獲會很大的!
要多讀幾遍!
作者:新來時間:2004-10-31
21:54:06
體會之一是市場的不可預測性!
作者:天高任鳥飛時間:2004-10-31
21:58:12
明白市場,再用混沌理論!!
作者:七里香時間:2004-10-31
22:11:29
學習~
作者:股海神通時間:2004-10-31
22:16:05
沒有看過,現在看的書少了,因為我覺得現在的書都是差不多的,大都沒有什麼有用的東西,讀後感《《證券交易新空間》》(混沌操作法之二)讀後感》。向大家推薦一套書,《股市操作操作大權》。
作者:huiyun_xu時間:2004-10-31
23:30:18
恩,可惜我要湊到100點才能下載啊!!加油中!!!
相關評論
頁面
1 2 [3] 4 5
作者:xzzx時間:2004-11-18
00:41:00
那有下載?謝謝!!
作者:spjoe時間:2004-11-18
09:25:10
任何方法只有了解這套方法的本質,才能有用,同樣的方法,對他有用,對你未必。
畢竟還有文字之外的東西是你不能了解的。
作者:tzszj8888時間:2004-11-18
10:54:59
混沌操作法中的分形與杠桿是關鍵 可惜作者講的比較含糊
作者:liubot時間:2005-02-12
12:47:11
多看幾遍,心得不同,試試吧!
作者:lh123456時間:2005-02-13
10:18:20
ok
作者:長空無劍時間:2005-02-13
10:21:14
其實大道之簡!
這本書有自己的特點!
餓魚組線簡單說就是趨勢理論
在介紹這個組線的時候
作者用的是長久沉睡的餓魚
你理解了嗎?
這個很關鍵----其實一年中的很多時候是不值得交易的
對照國內股市,在震盪的時候就沒必要參與(要老比的觀點)
怎說是他的書不好呢?
只是自己不理解吧了
在反過來說
如果你按照該餓魚組線理論
將趨勢縮小
就可以在震盪市場中交易
我自己就按此理論做期貨一月收益30%
說真的
這本書很好
關鍵是看你理解不理解
和能否靈活運用
我只講了這個餓魚組線理論
書中好東西很多
以後有機會再說
只是我對前面的幾位說法不贊同
還是那句老話
每個成功者都有自己的一套
就如LIVML,一句話
我賺錢的時候就是傻坐著才賺的
明白不?!
大道之簡!在乎自悟!
作者:ggxxrr99時間:2005-02-13
15:16:33
我把上證指數和一些A股(如青島啤酒)的行情數據轉到作者開發的Investors
Dream軟體中,發現與軟體提示的買賣信號反著做倒能賺大錢,這說明所謂的混沌理論是有重大缺陷的,還需要不斷改進
請問你是如何轉換的?
作者:sidetip時間:2005-02-13
15:54:03
比爾.威廉姆的《證券混沌操作法》去年反復讀過幾次,每讀一次都有新的收獲與體會。另外我還在飛狐網站下載了好像是台灣作者改寫後的講義,也有不少體會。我現在操作用的混沌操作法軟體也是在飛狐網站下載的。
長空無劍朋友提到的:長久沉睡的餓魚,應該是選擇股票入市操作的關鍵。
比爾.威廉姆的《證券混沌操作法》中的:安全氣囊、時間級數、韻律等,我覺得對指導操作非常有意義。
作者:heartface時間:2005-02-28
16:29:39
看了一下:沒看懂!
再看一下:感覺上當!!
作者:揮桿一輩子時間:2005-02-28
20:10:04
:*22*:
相關評論
頁面
1 2 3 [4]
5
作者:zdk1967時間:2005-02-28
20:58:13
get軟體的思想說明書
作者:列那時間:2005-05-18
00:59:54
關鍵是中國股市不能做空。只能做多。
所以一旦遇上調整浪,追入後,平倉就會虧損,虧損後,就無法反向操作。
而在國外好象是可以做空的。
一旦發現方向錯了,就反向買空。
不知道我的分析對與不對?
我這幾天也在看混沌操作學。
也發現如果用在A股市場,會經常在小段行情中賠錢的。
作者:hillsontam時間:2005-05-18
07:02:37
學習!
作者:sdlman時間:2005-05-18
08:07:03
多讀幾遍!
作者:楚狂人時間:2005-05-18
09:02:47
ddddddddddddddddddd
作者:double2時間:2005-05-18
09:15:14
沒看過這本,看過他的另外一本
還是有不少收獲的
作者:秩序時間:2005-05-18
10:00:42
一本有思想的書!
作者:iecyiecy時間:2005-05-18
10:27:21
學習,謝謝!
作者:cg24880時間:2005-05-18
12:34:46
一本有思想的書!
趨勢才是賺錢關鍵
選目標很重要
在小幅震盪時只有不斷只損但在一論行情時卻能讓你調整資金在最賺錢的目標上
作者:寂林時間:2005-05-18
13:28:34
高深的理論,也是賺大錢的理論.學習!
相關評論
頁面
1 2 3 4 [5]
作者:澤眾時間:2005-09-18
22:51:18
對市場的認識層度會影響你對此書的理解,佛渡有緣人。
作者:雨過天晴時間:2005-09-18
23:14:33
呵呵,把關鍵點全告訴你,還能再收會員嗎,收會員賣軟體是他們的本意。只不過把波浪、圖形分析、量價關系、成交量、MACD指標變了一下稱呼,故弄玄虛罷了。
建議多讀幾遍的朋友,別充硬的了,你真讀懂了嗎?
〔《證券交易新空間》》(混沌操作法之二)讀後感〕隨文贈言:【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農夫不會剝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長成種粒;單身漢不會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會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㈦ 讀<金融的邏輯>讀後感
[讀<金融的邏輯>讀後感]
最近的生活真的有點宅的感覺,整天在家裡面,我對外宣稱我在家看書,居然有100%的人持懷疑的態度,難道是我的生活作風讓人感覺不踏實,或者前科太多劣跡了,讀讀後感。不管各方面的聲音是怎麼樣的,我要負責地告訴每個人,我真的是在看書,除了看看新聞和死神,偶爾也在pplive上看看電影,不過其他的大部分時間還是在看書。
不知不覺中我已經買了十幾本書,在很短的一個月當中,基本上當當網上面近期暢銷的財經類管理類圖書我都買了。當然當中有些圖書確實寫得不怎麼樣,例如《西點軍校》。總體上感覺物超所值吧,就是經濟上面拮據了一些。今天把《金融的邏輯》一口氣給看完了,感觸很大。
於《貨幣戰爭》最大的不同就是,作者陳志武從一種理性思維的角度向我們詮釋了什麼是金融,金融的發展歷程,剖析近代的重大金融事件,對未來的金融市場宏觀的預測,在尊重市場規律的理性前提下,讓一個對金融一點概念性認識都沒有的人輕松地觸及了一個深不可測的「黑洞」。
對於我個人,在沒有看這本書之前,我覺得金融業界是上層人玩的游戲,對股票證券這類金融產品有著一種神秘感和三分敬畏。從這種層面上多少也反映了當代大學生的一種無知,更准確的來說是,我作為一個當代的大學生是多麼的無知,至少我能不能代表相當一部分大學生,這個論斷還需商榷。
什麼是金融?金融就是跨時間和跨空間的價值交換,任何有價值的東西包括一些不動產,「死」的資產,如房產,汽車這些都能通過金融市場的只能將其進行轉換。極大程度上活躍了資本市場。一個國家的資本市場活躍程度極大程度上取決於其金融市場的成熟度。歐美等國之所以經濟發達,原因不僅僅在於他們每年有上億元的軍費開支,也不僅僅在於他們人均的gdp,更重要在於他們有發達的金融市場,在商品市場,資本市場中活躍的金融市場不疑就是經濟的發動機。
以股票為例,股票就是對一件事物未來的估值,也就是說他體現的不是現在的市值,而是未來幾年的市場價值,是一種價值的提前兌現,也就是說微軟本來現在的市場價值沒有那麼多,阿里巴巴、網路等這些都是這樣,沒有股市,恐怕也沒有馬雲、李宏彥這些商業傳奇。或許更准確來說馬雲這些人要締造屬於自己的商業傳奇要經過公司一個漫長的積累,而有了股市,夢想提前兌現了,把一個好的東西未來十年二十年的價值都提前展現出來了,股票的價格是相對的。應該說,在金融市場中,所有的價值都是相對的。
在其他金融類的書當中沒有這通俗的表述過,讓人一下子知道了金融市場的本質,一種跨時間,跨空間的價值轉換,把未來的東西變現,把死的資產的價值變現。使一個市場中可用於交換的東西多了起來,而不是單單靠一種貨幣。
這就是覺得這本書第一點寫得好的地方,讓一個菜鳥知道什麼是金融。
第二點他說到了一個國家的金融市場有多麼重要,為什麼美國的債務經濟能夠持續強勢這么多年呢?
很多讀過貨幣戰爭的人都知道,美國等發達的西方國家,國家都沒有貨幣的發行權的,貨幣的發行權都掌握在私人財團手上,如美聯儲這些精英組織手上。國家的開支只能以國家的稅收和信用做抵押發行政府債券,美聯儲買入後相應地發行一定比率的貨幣量,或者他國來購買,像中國和日本這些外匯大國。因此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像美國這些大國沒有有效對抗通脹的能力。
但是為什麼負債累累的國家的經濟能有如此迅猛的發展呢?原因有兩點:一個跟西方發達的金融技術和文化背景有關。另外一個就是跟投資回報率有關。
先說第二點吧,再強調一下,在金融的領域所有的價值都是相對的,也就是說資產有可能成為負債,債務也有可能是資產,債務資本不一定不好,關鍵是要看這筆債務的投資回報率,也就是說當這筆債務投資的回報大於債務本身,那麼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增值的,對於整個社會的總資產來說是增值的,只不過是錢在社會上和在政府的手中的區別。在美國,人民很富裕而政府負債連連;在中國,政府非常有錢當時人們貧富差距很大。這就是一個本質的區別。下面舉兩個例子,在05年布希白宮政府財政赤字創歷史新高,來自各個方面的壓力很大,但是那一年很奇怪的是,布希政府並沒有通過增稅和減少政府債券的發行來緩解政府財政壓力和輿論壓力,相反的,一連串的減稅措施出台和增發了美元債券。從這一點就看出了西方人的理財理念,赤字只是表面上的事情,如果通過發行債券融到了資本,用於各種投資和開銷,如果用於投資的那一部分的回報高於政府的債務總額,那麼這次融資就是正面的。也就是說當投資回報率在理性的范圍內,那麼政府的財政赤字又算什麼,只要社會的資產總額是增長的正面的,政府有錢跟民間有錢有什麼區別呢?同時人民的生活水平一定要是增長的,面對輿論壓力,只能是減稅。
事實上證明了一個負債累累的國家在持續的走強,人民越來越富裕,政府的赤字是相對的,國家的債務也是相對的,政府窮了,人民富了,政府的一分一毫開銷只能通過稅收和債券融資的形式,花的是人民的錢,當權者也要非常謹慎,讀後感《讀讀後感》。同時也培育著公民民主意識,整個社會無論從經濟、政治、文化,法治各個角度都往良性的角度發展。
而在中國,中央政府是富到流油,表面上國力蒸蒸日上,社會主義國家令行禁止,政府一呼百應,從中央到地方組織架構很清晰。金融危機一到,政府立刻就啟動了4000億資金給下面的企業過冬,國難當頭有這樣一個政府民眾不禁為之歡欣,但是當一切回歸理性之後,這些巨額資金大多投放到效率低下,腐敗連連的國有企業和製造數不勝數的呆壞賬的國有銀行身上,與其說是政府的一場大規模救市活動不如說是一場政府的一場自救活動。就好象古代的政府在保護自己的皇家產業一樣。而對於那些對社會有創造性推動的民營企業很多很多都餓死在這個寒冷的冬天,政府在大規模的發救濟糧,而自己卻餓死在黑夜中,而對於大多數民營企業,他們只是需要一點點資金,幾十萬幾百萬他們就是度過這個難關扭虧為盈,多麼諷刺的一場救濟活動啊。
改革開放以來,民營資產的發展對整個社會的貢獻是創造性的,很多人的智慧的加上國際上很多的金融環境,外資的進入把民營資本帶入了一個春天,在很多人抨擊外資,大肆宣揚資本主義陰謀論時,我很漠然,作為一個快離開大學的學生,我用較為理性的角度宏觀的看待這個問題,由衷地我要感謝外國資本,是他們看到了中國未來的發展契機,並且挖掘出了他們,但同時我也不否認他們是有利益驅動的。當時中國政府在干什麼,政府去民生工程去到了地方成了腐敗的肥料。中國是關系社會,那些民營資本靠什麼生存,在互聯網最冷的冬天,如果沒有國際風險基金的介入,相信我們今天看不到網路、攜程、阿里巴巴、騰訊、網易新浪一個一個互聯網傳奇。記得在今年的APEC峰會上面馬雲明確就呼籲各國的中小民企要立足自救,不要對政府的陽光政策抱太大的希望。
所以說,政府有錢國民窮不一定好,政府太有錢了容易滋生強權和腐敗,對整個社會的發展不一定是積極的。
第三點、中國的金融市場現狀和前景
在以前我閱讀過的金融類書中經常說到中國A股等,之前對於A股的概念老是很書本化,原來中國的股市還是一個基本為國有企業服務的市場,幫助國有企業融資的一個平台,民營資本很難進去,這也很好的解釋了為什麼中國很多有名的民企選擇在納克達斯上市,在香港上市。像網路、搜狐和阿里巴巴這些,之前一直認為馬雲李宏彥那些人怎麼那麼不愛我,現在知道了。如果我是馬雲,遇到這樣一個提問,我可以大聲回答道:我非常愛我的國家,但是我的國家能不能像他說的那樣愛他的子民一樣的愛我。。」
自古以來,士、農、工、商。商人在中國永遠是最悲情一個階層,即便是在商業文明如此發達的今天。中國人向來仇富,商人是創造財富的一個階層,商人商人,無奸不商。在今天,富商犯法,政府無情地懲戒,社會輿論無情的指責;貪官犯法,政府顧及形象和社會影響,來一個體面的內部雙規,民眾固然切齒,但是憤怒過後更多的是識像的敢怒不敢言或者的理性的司空見慣。整天社會的道德秩序就在這樣維持著,靠傳統的觀念在維系,法治永遠是那麼脆弱,隱性的規范更起到主導。
在普通的家庭當中,大多數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兒子能好好的讀書,找一份穩定工作,去大國有公司,去考公務員,中國是崇尚強權的社會,而不注重資本價值和法治。整個社會體系至上而下都不利用發展健全的金融體系。
忙碌的十一月份,有一位50多歲的長者對我說了一番意味深長的話
「80年代是激情燃燒的時代,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寬;90年代是產業化的時代;2000年以後是信息化,自動化的時代;而現在是金融時代和法治化的時代。年輕人你准備好了沒有.
從意識的層面上,我真的沒有意識到這場挑戰的到來,何其具有諷刺性的就是,一個大學畢業生連股票都沒有一個系統的了解,甚至乎有點恐懼,覺得他是一個可怕的金融產物,覺得他在攫取我們創造的價值,成為投機者掠奪的工具。在中國,很多人認為股市是一個投機的市場,無數人帶到幻想涉險去豪賭一把,很多人血本無歸。一種原始的賭博文化的延伸。實際上,在美國,國民把股市當作一種投資,理性去對待他,從市場規律的角度去分析,去理財。當一切回歸理性,中國股市的無序,是必然的,市場有它固有的供求規律,跨越了這一層,接下來的只有一次又一次的股市泡沫。
夜很深,給人一種安逸,彷彿喧囂和攘攘都離每個人很遙遠,窗外的漆黑,似乎在暗示著什麼。是寧靜背後真正的躁動,當我們走出這番寧靜之後,或許恐懼的現實就是接踵而來。
我們為什麼要恐懼危機?
或許一切都像我們對股市的不了解一樣,一切都是因為無知
很多時候,知道自己無知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知道自己無知之後還不知道去悔改,去學習和充實自己。
喧囂的十二月,有一如既往忙碌的上班族,有招聘會血腥的人肉市場,有擠在獨木橋上的公務員大軍。置身其中,不能說是坦然自若,還是那樣把,不管做什麼,人不能貶值,同時還要通過做事,為身邊的人帶來真正意義上的價值
這樣的人生才有意義!
〔讀讀後感〕隨文贈言:【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農夫不會剝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長成種粒;單身漢不會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會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㈧ 《金融的邏輯》讀後感
[《金融的邏輯》讀後感]很久沒看經濟類的文章了,看完陳志武《金融的邏輯》,摘錄讀後感如下,以督促自己加強這方面的學習,《金融的邏輯》讀後感。下面從家的角度分析金融存在的意義以及其重要性:金融的核心是跨時間,空間的價值交換。在古代社會,因為交通、生產的不發達,金融的發展沒有社會土壤,但這並不意味著金融的不存在。世界各地的人都會把家作為基本單位來維持社會秩序的穩定以及發展。金融的產生與發展基礎是契約架構與個人權力的保障,因為價值的跨空間、時間交換是以信用為基礎的,因此需要相應的制度去確保交換的公平性!家族成員之間相互幫助其實就是一種規避未來風險的隱形投資,而血緣關系就是人格化了的契約架構!典型例子就是"養子防老",父母擔心老無所養,在年輕時會把大量時間、金錢投在孩子身上,以期待老有所養,這其實就是一種人格化了的金融投資!"孝"文化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從金融學方面也可以得到解釋。如上所說,以血緣關系為依託的家隱性來說是為了規避未來風險,是經濟交易的初期形式。父母養孩子的目的是防老無所養,因此,小時候孩子必須對父母服從,要不長大還了得!這種情況就削弱了家的另一種功能---情感交流,孩子的個性受到嚴重壓制,整個社會缺失創新氣氛。儒家的長幼有序,三綱五常從道德上給與限制,是孝文化的制度保障,如果子女不孝,那麼不僅家庭內部,社會方面也會給與不孝子女以巨大壓力,讀後感《《金融的邏輯》讀後感》。這樣,家文化帶有很重的責任與義務感,極大地剝奪了孩子的權利,壓制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經濟獨立是個人自由的基礎。所以就要找另一種方式去規避家庭風險,那就是現代金融!一、金融的基礎是信用信為萬善之本,疑是眾罪之根。信自己,也要信別人;信現在,也要信將來;信親人,更要信不相識的人。只有這樣,金融才能發揮其融會時間,跨越空間的功能,取長補短,各取所需,真正的達致個人的自由解放。而這一切,需要以制度為基礎,建立起值得信任的制度,並通過制度使"信"得以真正實現。二、發展需要是最大的人性尊重通過對各國發展模式的研究,發現有錢的反而沒有發展,而借債的反而發展得好。例如英美,從幾百年前至今,一直處於借債發展的模式之中,而歷代中國,幾乎都沒有缺過錢。通過對未來現金流的折現,加大對現狀的投資,從而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這就是金融對於國家、乃至個人發展的最大功勞。由此思及個人的發展,當我們投資於現狀時,也想到正是國家金融乃至父母的投資,我們在現在才有更多的本事來發展。而我們現在,也要不遺餘力的投資於自己,使自己的身心、技能不斷的得到提升,以金融的思維不斷的發展,積極進取。以下是陳志武的經典語句:1、改革開放前的中國是一個有財富但沒有資本的社會;2、千萬不要因為美國的金融創新帶來的問題,就認為我們不放開金融創新的做法是對的。中國必須學會游泳,即使要交學費,也應該去學;3、只要股市還不對民營企業真正開放,培養中國的創新文化要麼是一句空話,要麼就只能繼續依賴香港和美國的資本市場;4、金融證券品種的發展不發展,最終不僅影響到GDP的增長快不快,而且會影響到我們到底娶什麼樣的媳婦,嫁什麼樣的丈夫,有多少自己的自主權和尊嚴;5、證券金融技術和西方制度文化是套餐,要麼就不要,要麼就全要,而不能像超市購物那樣只挑自己喜歡的;6、當一種經濟交易夾雜著其他因素---友誼、情感和親情---那麼,只會污染人類關系的靈魂。從人類的經驗看,經濟交易交給市場,感情交流留給家庭,這是最好的一種安排,也是市場化分工發展的總趨勢。〔《金融的邏輯》讀後感〕隨文贈言:【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農夫不會剝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長成種粒;單身漢不會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會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㈨ 《證券分析》讀後感(二)
[《證券分析》讀後感(二)]《證券分析》讀後感(二) 第一部分:調查及方法之第一章 對《證券分析》有個很高的贊譽——投資者的路線圖,《證券分析》讀後感(二)。而我感覺第一部分最像路線圖。第一部分是本書的綱領所在。 1、分析定義.分析是指:認真研究現有事實,並在已確立的原則和合理的邏輯基礎上試圖得出結論。結合導言,我們可以發現,在平時進行分析時,分析者所依據的原則很重要。原則的合理可靠與否,直接決定了分析結論是否正確,在多大范圍內正確。對不同的分析結論進行比對時,只有秉持同一原則的比對才有意義。對在不同原則下做出的不同的分析結論進行比對,屬於雞跟鴨講。 此外,對於證券分析,很多的結論是基於未來的預期,不是現有的事實,這一點,我們應特別注意。 2、證券分析不是精確學問.格雷厄姆指出投資本質上不是一門精確的學問,因此,證券分析就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不過,人類所有的學問的精確都是有限的。就像法律、醫學、軍事以及企業營銷一樣,投資的成功跟運氣和經驗有密切聯系。但是,在法律、醫學、軍事以及企業營銷里,分析是必須的。換句話說在很多領域里分析不是成功的充分條件,但是是必要條件,證券分析就屬於這種情況。 3、分析的困難與局限。格雷厄姆回顧了大蕭條前後,美國經濟和股市的大波動對證券分析造成的困難。此處的啟示:我們的分析是基於一般情況做出的結論,在特殊情形下,我們的分析結論可能在相當長的時間內看起來不適用,對此,我們應有所准備。(企圖做出在所有情況下都適用的面面俱到的分析來,基本不可能)格雷厄姆在第一章有很大的篇幅講了在證券分析中的一些主要障礙。形成這些障礙的原因是各不相同,但我認為有一點很重要,如果不堅持正確的原則,僅僅分析本身並不會帶來良好的結果,讀後感《《證券分析》讀後感(二)》。 4、分析的三大功能:1、描述功能;2、選擇功能;3評判功能。在我們平時的分析中,大部分的分析文字都屬於描述功能。例如,某某企業好,利潤增長了多少,銷售增長了多少,佔有率是多少。這些都是描述,僅僅是第一步,接著我們應該看看有沒有類似的更好的企業。幾個企業擺在一起,我們應該選擇哪一個?以及影響我們選擇的因素是什麼?會帶來怎樣的影響。 5、一個案例:1922年萊特航空每股收益2元,股息1元,價格8元。1927年,每股收益3.77元,股息2元,1928年,每股收益8元,每股資產不到50美元,每股股價280元。這是一個典型的高成長股。那時的航空業就是現在的互聯網,發展空間無限,而且萊特航空的創始人就是萊特兄弟(好比喬布斯),血統不錯吧。萊特航空的表現也確實亮麗。從1922年開始,到27年復合增長率是13.5%,到28年是26%。我相信這樣的數據放到現在的中國,一定會有相當多的人為他歌功頌德,拚命推薦的,指出其30多倍的市盈率實在是太便宜了。當然,不用說萊特航空無論是股價還是隨後幾年的業績都夠慘的。雖然,這裡面有大蕭條的因素,都是,對於投資者來說,他們在1928年購買股票支付的價款里,主要就是支付公司的前景,即將公司的前景轉化成資本。他們為此支付了多少年的前景啊???(注萊特航空1929年經合並後成為柯蒂斯-萊特公司是當時美國最大的航空製造公司。二戰時,公司製造了超過29000架飛機,其生產的戰斗機和運輸機在中國得到廣泛使用,但公司隨後衰落,飛機製造部門被出售,轉型成為飛機零部件製造商,現在是否還存在我沒有資料) 6、分析和投機。投機也需要分析,那麼分析是否能使投機獲得優勢,格雷厄姆認為不能。我的版本對這一段的翻譯是一塌糊塗。我看了以後對其意義不甚明了。但分析不能使投機獲得優勢這個觀點我是認同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一個股票的價格價格上漲或下跌了,其中一般都會是因為有對這個股票有利或不利的因素出現了。作為投資分析,我們會對各種對該股票有利或不利的因素進行分析,看看主次,找出最主要的。如果股票的價格已經包括了企業的主要因素或者引起票價格上漲或下跌的因素是次要的。那投資者應該迴避這樣的情況或者忽視價格的波動。但是對於投機者來說,只要價格波動達到一定程度,他就要參與其中。這樣的話,分析的作用就沒有了。在目前的A股,機構一般都有研究部門,但是由於他們的基本原則都是投機的,所以,研究分析對他們能帶來的好處很少而無論他們的研究部門能力有多強。 〔《證券分析》讀後感(二)〕隨文贈言:【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農夫不會剝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長成種粒;單身漢不會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會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㈩ 《證券分析》讀後感(轉)
[《證券分析》讀後感(轉)]面對證券市場,投資者猶如身在波濤洶涌的大海的漁夫,多少次滿懷希望地灑下大網,收網時卻只能是失落地望著那僅有幾條小魚翻騰的船艙嘆息;又好似跋涉在漫無邊際的沙漠的旅人,遠處忽見嘩街鬧市,欣喜走近,卻發現不過是海市蜃樓,黃沙依舊,無限惆悵;就像徘徊在枝繁葉茂的果園的採摘者,一心想要找到最大最紅的那個蘋果,可當夕陽拉長他的影子時,仍是兩手空空,茫然不知所措…投資者是多麼迫切地希望有一個指南,能夠引導他們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啊,《證券分析》讀後感(轉)。這個指南,只需要一些不是很復雜的概念、方法和原則,就能使投資者們沖出重重迷霧,來到燦爛的陽光下。然而在現實中,有關如何投資的書籍,可謂是汗牛充棟,書山無路,要找一本可以作為指南的書,似乎比找一隻能賺大錢的股票,更為困難。幸運的是,價值投資流派的創始人,美國"華爾街教父"格雷厄姆就為投資者提供了一個能在證券市場對弈搏殺的指南。被譽為投資者聖經的《證券分析》就是這樣一個指南,它指出了一些投資中的不是很復雜的概念、方法和原則,能幫助投資者找到通往成功彼岸的道路。當今世界最著名的投資大師沃倫·巴菲特就是格雷厄姆的學生,他評價說,"格雷厄姆為選股奠定了方法論的基礎,而在此之前,選股與賭博這門偽科學毫無區別。投資業沒有他就如同共產主義沒有了馬克思--原則性將不復存在。"推崇之情,溢於言表。在巴菲特的書房裡,圖書堆積如山,可是只有《證券分析》是他極為珍惜的極少數的幾本書之一。他說,"即便我今天是第一次讀到它們,仍會感受到其巨大的價值,書中的智慧歷經歲月磨礪而毫不褪色。"《證券分析》作為價值投資的經典奠基之作,在大蕭條之後的1934年首次出版,歷經七十多年,長盛不衰,極大地影響了投資思想的發展。在這本書里,格雷厄姆強調,股票價格背後的"內在價值"是股票投資的基礎。他指出,內在價值是一個難於把握的概念,一般來說,它是指一種有事實--比如資產、收益、股息、明確的前景--作為根據的價值,它有別於受到人為操縱和心理因素干擾的市場價格。格雷厄姆將股票估值方法的重點放在確定的信息上,關注的是公司的現實價值,而不主張過多的預測。進一步地,他認為,所謂"市場的判斷永遠是正確的,股票價格就等於股票價值的說法"是不正確的,"股票市場不是一台根據正確的內在價值而精確地、客觀地記錄其價值的計量器,而是匯集了無數人部分出於理性,部分出於感性的選擇的投票機"。他不主張用以供求決定的股票價格來代替公司的基本價值,明確指出了股票價格中包含的非理性因素,從而奠定了價值投資的理論基石。對於投資和投機,格雷厄姆作了系統的闡述。他說,"投資就是指根據詳盡的分析,能確保本金安全和滿意回報的操作。不符合這一標準的操作就是投機。"投資和投機的實際區別在於他們對股價運動的態度,投機者主要是為了獲得資本利的,投資者的興趣在於適當的價格取得和持有股票,市場波動只是為投資者提供了廉價買進的機會。格雷厄姆的投資概念,強調買價的重要性。他提出,一隻股票是否值得投資是與其價格緊密聯系的,某種股票在特定的價格上有投資價值,而在另外的價位上可能就變成了投機工具,這種思想表明了格雷厄姆對股票價格所表達的信息的不信任,讀後感《《證券分析》讀後感(轉)》。不僅如此,格雷厄姆的投資概念還包含了組合投資、長期投資和控制投資等當今投資界廣泛推崇的基本思想。對於投資方法論,格雷厄姆總結了一套注重長期投資表現的主動投資法。他提出了數量化投資的證券分析方法,強調以企業內在價值為中心進行分析。他認為證券分析在投資領域是不可或缺的,它包含三個基本功能,即描述、選擇和評判。描述性功能包括羅列同一證券的相關重要實施,並以一種一致、明了的方式表達出來。選擇功能決定是否購買出售持有特定證券,其分析重點在於計算股票的內在價值、判斷投資者的"安全邊際"有多大。評判功能則側重對公司會計制度、管理、資本結構、股息政策,甚至還包括公司是否持續經營或出售作出判斷,其實質是對公司治理的判斷或建議。格雷厄姆強調,價值投資者應注重對公司的資產負債,損益,股利、資本結構、分紅記錄、營業統計等量化因素的分析,"量的因素"研究資料的主要來源是公司的年報、財務資料和各種官方報告等可靠的信息來源,而不能依據推測和道聽途說。格雷厄姆的價值投資理論,對投資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對於中國的投資者來說,這本投資的指南,同樣有著巨大的幫助作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推出了《證券分析》第6版中文版,對於中國的廣大投資者來說,是個好消息。第6版全新演繹,新增了200頁值得期待的內容,10位當今華爾街最知名的基金經理人撰寫了各章導言,並結合自身優勢進行了深度剖析。曾經,面對書店裡不計其數、魚龍混雜的選股投資的各種書籍,中國的廣大投資者往往不知所措,焦急萬分。而現在,《證券分析》猶如黃沙中閃閃發光的金子,脫穎而出,告訴投資者在證券市場對弈搏殺的原則和方法,成為投資者的絕佳指南。中國即將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然而金融市場的發達程度卻與總體經濟在全球的地位很不相稱。當今的中國金融市場,體制不完善,投資者較為浮躁,投機氣氛還比較旺盛。但透過紛繁復雜的表面,我們依然可以找到市場發展的規律性邏輯。正如格雷厄姆在書中所說,"從長期來看,市場是稱重機;從短期來看,是投票機"。此話與馬克思所說的"價格受供求關系的影響,圍繞價值上下波動"有異曲同工之妙。我們有理由相信,盡管市場現在仍普遍崇尚投機,但從長期來看,隨著價值投資理論的深入人心,將會有愈來愈多的投資者追尋公司的內在價值,對上市公司的研究將不斷地深入。在當今的中國金融市場,應該積極倡導的就是價值投資理念。嚴格地說,中國很多的投資者頭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投資者",而只是"投機者"。正如一個笑話所講的,如果我們把通過短線操作進進出出的投機者也看做是投資者的話,就像是把不斷發生一夜情的愛情騙子視為爛漫的情人一樣,是極為荒謬的。中國的證券市場需要的是真正的投資者。中國正處於工業化中期,經濟高速成長,大量企業崛起,證券市場日漸發達,廣大的投資者應該擯棄投機賭博的心態,樹立與證券市場一起成長的意識,形成價值投資意識。以深圳發展銀行和蘇寧電器為例,如果投資者做價值投資,與公司一起成長,持有收益可達二十多倍以上。()〔《證券分析》讀後感(轉)〕隨文贈言:【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農夫不會剝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長成種粒;單身漢不會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會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