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禾信託
A. 當下房地產銷售低迷,到底該不該救樓市
大疫之下,20多個城市緊急推出樓市「救市」新政。
如河南駐馬店下調首付比,公積金貸款首付比從30%下降到20%,這相當於將購房的杠桿放大到了五倍。
斯密的追隨者、法國經濟學家巴斯夏用「看得見的和看不見的」解釋的更清楚。
他曾經寫過一篇反諷文章叫《蠟燭製造商關於禁止太陽光線的陳情書》。這篇文章說,陽光照射在地球上以後,蠟燭工人的工作減少了,所以蠟燭商希望國會議員阻止大家使用陽光。
國會的力量阻止人們使用陽光,可以讓蠟燭銷售量更高,利好於蠟燭廠商及工人,這是看得到的。
但是,難以被發現的是,人們使用陽光,不需要這么多蠟燭工人,這些工人也可以干別的工作。只是具體的別的工作,不容易看到。
其實,消費者本來可以免費使用陽光,如今卻要花錢買蠟燭,這無疑是用消費者的損失來填補蠟燭行業。
巴斯夏認為,國家不能補貼高雅藝術。他的理由是,當國家用納稅人的錢去補貼高雅藝術的時候,那些錢就不能用到別的地方去了,就肯定有人在別的地方受損了。
市場競爭的基本原則是公平競爭。救助了一家犯錯誤的企業,實際上是在懲罰許多決策正常的企業。救助一家企業,其實是破壞了市場規則,破壞規則的代價卻是全體國民來支付的。
有些人說,哪來的這么多公平,政府只能顧及整體、大多數人的利益。
其實,這不是少數人利益、大多數人利益的問題。這裡麵包含了一個深刻的市場理論,那就是私人契約。
市場競爭,不支持公共契約,不支持大多數人的利益,甚至不支持民主投票,只支持個體的私人利益。
什麼意思?
比如說,通過民主投票,即使多數票贊同救樓市或救某一家企業,也是違背經濟規律的。即使救助某一企業或市場,表面上利好於大多數人,但也是不允許的。因為這樣做,短期損害了那些被忽視的少數人的利益(少數人的利益同等重要),長期則不利於所有人的利益(社會福利的損失)。
如果自由競爭訴諸於民主規則,其實屬於「多數人的暴政」。奧派經濟學家哈耶克有一個著名的觀點,民主是保障自由的工具,但是不是自由競爭的規則。
所以,任何打著公共利益的救市政策,都值得警惕。
接下來,我要說的是,尤其不能刺激樓市。為什麼?
原因有三:
一、刺激樓市,助長樓市泡沫化,加劇經濟的脆弱性和風險。
受疫情沖擊,信貸資金流向樓市的閘門在松動,降低首付比的口子打開,這些政策其實是在增加經濟杠桿率。
很多人認為,房價下跌,樓市萎縮,房企倒閉,經濟衰退,政府救樓市,不一定讓房價上漲,支持維持市場穩定,從而穩增長。
這種觀點是樸素的,但不了解經濟運行的規律。
刺激樓市,即使房價不上漲,至少造成三個糟糕的結果:
一是負債率上升,泡沫風險更大。
新冠疫情是一次非典型的壓力測試,看看中國經濟的韌勁,看看中國企業及家庭還有多少現金流來支持負債。
若繼續刺激樓市,房地產將進一步吸收中國家庭的現金流,負債率進一步上升,其實是用一個更大的泡沫覆蓋原來的泡沫,試圖將風險往後推。
二是投資邊際收益率持續下降。
這是一個不可迴避的經濟規律。
近些年,中國投資收益率,尤其是固定資產投資收益率持續下降。自2014年開始,央企及民企(上市公司)的投資率從40%左右下降到了20%左右。
為什麼呢?
最近,山東、江蘇、安徽、河南、貴州按下基建投資「快進鍵」,涉及投資規模逾萬億元,試圖快速追回疫情的經濟損失。
但是,當技術沒有進步,持續追加投資的結果是,邊際收益率持續下降。過剩的高速、機場等基建,帶來的效益是負的。
有人說,保樓市,是保信心。刺激樓市保增長,如抱薪救火,何來保信心。對有識者而言,這種觀點,屬掩耳盜鈴、自欺欺人。對無識者而言,這種觀點,如謊報疫情,屬瞞天過海、糊弄國人。
三是貧富差距擴大。
房子建起來,並不是有人買就是好事。樓市,是消費市場,也是投資市場。樓市火熱,有可能是貨幣現象。
所以,刺激樓市可以給經濟帶來規模,但卻無效益;給一部分人帶來財富,但給另一部分人帶來損失。
二、刺激樓市導致中國在貿易摩擦中更加被動,阻礙進一步改革開放的大局。
過去一年多,中國樓市的調控主旋律是穩房價、穩地價、穩預期,嚴控信貸資金流向樓市。
為什麼?
中美貿易戰給中國樓市設置了高壓線,房價繼續上漲或泡沫繼續擴大,匯率風險則更大,資金外流的風險也更大,進一步開放尤其是金融開放的壓力就更大,中美貿易談判就更加被動,宏觀政策更加乏力。
今年1月份,中美簽署了第一階段的經貿協議,雙方達成共識,維持匯率穩定,避免競爭性貶值,避免干預匯率,保持匯率市場的透明度。
如果釋放貨幣,刺激樓市,泡沫增加,會促使資產及貨幣貶值的壓力增大,影響匯率的穩定性。這時,若逐漸開放金融市場,資本外流和匯率市場的風險難以預料。
有人覺得,保樓市實則穩增長,穩增長與促改革兩不誤。這種觀點是理想主義的,阻礙了改革的進程。
如今只要發放貨幣能度日,刺激樓市能保增長,則無決心啟動真正的改革,導致改革拖而不決。
所以,於理論於形勢,於規律於問題,不可刺激樓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