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金融監管
Ⅰ 為什麼要金融監管、由誰來進行監管、以及如何監管
1、金融業要是沒有監管,那就亂了套了。無規矩不成方圓,道理是一樣的。
2、金融理財產品有好幾種監管的也不同。股票是由證監會監管的。渤海現貨是由天津政府監管。
Ⅱ 金融監管 必要性
金融監管可分為金融監督和金融管理,是指金融主管當局對金融機構實施的全面性、經常性的檢查和督促,並以此促進金融機構依法穩健地經營和發展。
首先,金融監管應該處理好安全和效率的辯證關系。在金融體系中,金融安全的重要性永遠不能夠被忽視,金融市場本質上是對風險進行管理和定價的市場。新金融產品的出現可以提高金融市場的運行效率,但金融創新也是一把「雙刃劍」,在創新的過程中不能忽視金融安全,要把握好安全與效率的平衡。若處理不當,用於防範金融風險的金融工具也有可能帶來新的金融風險。
同時,金融市場的發展目標歸根到底要服務於實體經濟的發展。在金融創新的過程中,不僅要考慮產品本身和對於金融體系的風險,還要考慮到它對於實體經濟可能存在的風險因素。如果片面追求創新效率而忽視了安全,一旦發生危機,不僅會欲速不達,降低金融創新的效率,還有可能對實體經濟產生傷害,影響經濟運行效率。
其次,金融監管應當隨著市場的發展而不斷調整和優化。現代金融體系的監管應該更多地強化功能監管和事前監管。次貸危機證明,面對日益繁復的、頻繁的市場創新和日益復雜的創新產品,單純依賴信息披露來保護投資者利益,已經不夠充分。隨著現代金融產品的復雜性加大,投資者越來越難以對其潛在的風險進行識別。因此,監管者僅僅做到確保信息的真實披露,或完全依靠對透明度的監管,已經不夠。同時,由於金融體系中相互傳導的原因,監管者如果只關注一個產品表面上的風險,也是遠遠不夠的,要求能夠審慎地評估金融產品,洞悉其對整個金融體系的風險,做到見微知著。
對此,監管體系有必要從過去強調針對機構進行監管的模式向功能監管模式過渡,即對各類金融機構的同類型的業務進行統一監管和統一標準的監管,以減少監管的盲區,提高監管的效率。同時,監管者在事前的監管中,應當對創新產品有更深入的研究,並在此基礎上形成有效的產品風險評估,尤其是對可能引起系統風險性的產品,應當將其相應的監管環節前移,深入分析和評估金融產品可能給監管體系帶來的隱患。
第三,要進一步加強監管的協調。次貸危機充分表明,在金融市場日益全球化、金融創新日益活躍、金融產品日益復雜的今天,傳統金融子市場之間的界限已經淡化,跨市場金融產品日益普遍,跨部門的監管協調和監管合作顯得日趨重要。
第四,隨著市場發展變化,金融監管的不斷調整和市場規則的不斷完善將成為一種常態。在金融市場的激烈競爭環境中,市場參與者為了提升盈利的能力,在拓展新的業務領域、推動產生創新的同時,必然會不斷挖掘現有市場規則和監管體系中存在的種種問題和缺陷,而這些行為的存在也促使監管者不斷地對規則進行修改和補充,客觀上推動了金融市場制度和金融監管體系的不斷優化。
Ⅲ 為什麼要對金融業實施監管 中央銀行與政府之間的關系 急!!!
金融業作為市場經濟當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影響力是顯而易見的,企業的融資,貸款都要通過金融機構來實現,所以對金融業的有效監管也就能更好發揮政府宏觀調控的作用,促進經濟的平穩快速增長。
Ⅳ 為什麼金融需要國家監管
金融 保險都是一個國家的支柱產業,關繫到國之根本,當然需要國家的監管控制。國家要對貨幣進行管控,要合理運用利率等經濟杠桿,提供多的交易平台,促進交流,這樣才能使得國家經濟穩定持續向好發展。比如貨幣,如果國家不進行干預,則像97年的泰銖還有以前的日元,都出現了崩盤,所以國家需要監管。同樣還有許多金融交易平台,必須監管,否則則沒有法制保障的經濟市場,只會更加亂套,看看那些無牌照害人的貴金屬農產品交易市場等等,你就知道了。但同時,政府應該起到你說的的監管作用,而不應該參與其中,既當裁判又當運動員,這樣也會阻礙金融健康發展....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用
Ⅳ 為什麼要對金融業進行監管監管的必要性和正當性體現在什麼地方監管的邊界如何確定
最基本的free economy 與 controlled economy的區別。知道market failure么? 只有監管有力,才能降低市場失靈的幾率。
當然,一般這時候,行業都會有行業的規定。自願的,code of conct,行為規范。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規范了市場。
Ⅵ 為什麼要對銀行進行監管
從狹義上講,銀行業監管是指國家金融監管機構對銀行業金融機構的組織及其業務活動進行監督和管理的總稱。廣義的銀行業監管則不僅包括國家金融監管機構對銀行業金融機構的外部監管或他律監管,也包括銀行業金融機構的內部監管或自律監管。
在世界經濟日益全球化、資本化、電子化的今天,金融已不再扮演簡單的「工具」或「中介」角色,而是積極地對各國經濟起著促進甚至是先導的作用,成為一國經濟發展的關鍵因素。因此,金融業的穩定與效率直接關繫到經濟的發展、社會的穩定乃至國家的安全,必須對金融業進行嚴格的監管,確保金融體系的安全和高效運作。
銀行等金融機構面對的都是社會公眾,其經營與公眾的信任度有著密切關系,帶有鮮明的公眾性的特點。相對而言,銀行是一個非自由競爭的行業,具有一定的壟斷性,這必然影響市場機制發揮作用。另外,出於安全或保護客戶財務信息機密的需要,銀行的信息披露度不高,造成公眾獲取信息的不對稱,使公眾難以對金融機構的風險和業績作出准確判斷。因此,需要政府從外部對金融機構的行為進行有效監管,以調節壟斷性帶來的市場機制相對失靈現象,減輕信息不對稱造成的評價和監督困難,達到保護公眾利益的目的。希望幫助你
Ⅶ 金融監管的必要性是什麼
金融監管是金融監督與金融管理的復合稱謂。金融監督是指金融監管當局對金融機構實施全面的、經常性的檢查和督促,並以此促使金融機構依法穩健地經營、安全可靠和健康的發展。金融管理是指金融監管當局依法對金融機構及其經營活動實行領導、組織、協調和控制等—系列的活動。進—步而言,金融監管是金融監管機構依據金融法律、法規,運用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對金融機構、金融業務、金融市場的活動進行規范、限制、管理與監督的總稱。其主要觀點有:一種觀點認為,金融監管是金融監管當局基於信息不對稱、逆向選擇與道德風險等因素,對金融機構、金融市場、金融業務進行審慎監督管理的制度、政策和措施的總和。(周恆山,2004)①另一種觀點認為,金融監管是指中央銀行或其他金融監管當局依據國家的法律法規的授權對整個金融業(包括金融機構以及其在市場上的所有業務活動)實施的監督管理。(史福厚,2004)②第三種觀點認為,金融監管是國家通過金融主管機關依據法規對金融機構,尤其是商業銀行、保險公司實施監督與管理,以保障存款人的合法權益,確保金融業穩健發展,金融業務的公平競爭,最終形成良好的金融秩序,推動經濟發展的一種管理手段。(席雅峰,2005)③第四種觀點認為,金融監管是指一國政府或政府的代理機構對金融機構實施的各種監督和管理。(羅晶、顏克高,2006)④金融監管目標是實現金融有效監管的前提和監管當局採取監管行動的依據。金融監管的目標可分為一般目標和具體目標:一般目標應該是促成建立和維護一個穩定、健全和高效的金融體系,保證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健康發展,從而保護金融活動各方特別是存款人的利益,推動經濟和金融發展;具體監管目標各國有所差異,不盡相同。一種觀點認為,金融監管的目標是促成建立—個穩定、健全和高效的金融體系,保證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的健康發展,從而保護金融活動各方特別是存款人和投資者的利益,推動經濟和金融發展。(史福厚,2004)⑧另一種觀點認為,金融監管的目的有二:一是保證金融體系的穩定;二是保護存款人及投資者的利益。(馬德功,2006)⑨第三種觀點認為,金融機構的經營目標是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力求收益最大化,而金融監管的目標是維護整個金融體系的穩定,為金融機構的公平競爭提供良好的制度環境
Ⅷ 為什麼銀行業需要監管
銀行業監管有廣義和狹義兩種理解。從狹義上講,銀行業監管是指國家金融監管機構對銀行業金融機構的組織及其業務活動進行監督和管理的總稱。廣義的銀行業監管則不僅包括國家金融監管機構對銀行業金融機構的外部監管或他律監管,也包括銀行業金融機構的內部監管或自律監管。
銀行業監管是一國金融監管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盡管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各國金融監管的內容、手段及程度有所變化,但與其他行業相比,以銀行業為主體的金融業從來都是各國管制最嚴格的行業。究其原因,主要是由金融業本身的特殊性及其在現代市場經濟中的重要地位決定的。
首先,在世界經濟日益全球化、資本化、電子化的今天,金融已不再扮演簡單的「工具」或「中介」角色,而是積極地對各國經濟起著促進甚至是先導的作用,成為一國經濟發展的關鍵因素。因此,金融業的穩定與效率直接關繫到經濟的發展、社會的穩定乃至國家的安全,必須對金融業進行嚴格的監管,確保金融體系的安全和高效運作。
其次,銀行等金融機構面對的都是社會公眾,其經營與公眾的信任度有著密切關系,帶有鮮明的公眾性的特點。相對而言,銀行是一個非自由競爭的行業,具有一定的壟斷性,這必然影響市場機制發揮作用。另外,出於安全或保護客戶財務信息機密的需要,銀行的信息披露度不高,造成公眾獲取信息的不對稱,使公眾難以對金融機構的風險和業績作出准確判斷。因此,需要政府從外部對金融機構的行為進行有效監管,以調節壟斷性帶來的市場機制相對失靈現象,減輕信息不對稱造成的評價和監督困難,達到保護公眾利益的目的。
再次,金融業尤其是銀行業有著特殊的風險。與一般的工商企業不同,高負債和無抵押負債經營是銀行營運的基本特點,存款客戶可以隨時要求提兌,這種特殊的經營方式容易造成風險的聚集與放大,一旦出現擠兌現象或其他的營運危機,所危及的往往不只是單個銀行,還會累及其他銀行乃至整個銀行體系,引發系統性金融危機。20世紀下半葉以來,金融市場全球化以及金融創新的活躍在促進金融業迅速發展的同時,也大大加劇了金融體系的風險,並對傳統的監管制度提出了挑戰,對金融監管提出了新的要求。在這種情況下,加強對銀行業的監管尤顯重要,這已成為各國監管機構及專家學者們的共識。
國家金融監管機構對銀行業的外部監管與銀行業金融機構的自律監管是相輔相成的。國家金融監管機構的外部監管以維護社會公共利益、保障金融秩序的宏觀穩定為目標,以防範和化解銀行業風險為重點,在銀行業監管中起著主導作用。然而,和其他的外部監管制度一樣,金融監管機構的外部監管不可避免地帶有滯後性和監管盲區,尤其對於金融機構的某些高風險業務,如以金融衍生品為代表的銀行表外業務,監管部門很難及時有效地予以監管。由此,自20世紀末,隨著金融創新對傳統銀行監管制度的挑戰,各國普遍重視金融機構的自律管理,紛紛立法,要求銀行等金融機構加強以內部風險控制為核心的自我監管,並制定標准指導銀行對其自身風險進行內部考量與評估。可見,銀行業金融機構的內部自律監管是政府監管部門外部監管的必要的有益補充。
Ⅸ 何為金融監管其必要性何在
金融監管是金融監督與金融管理的復合稱謂。金融監督是指金融監管當局對金融機構實施全面的、經常性的檢查和督促,並以此促使金融機構依法穩健地經營、安全可靠和健康的發展。金融管理是指金融監管當局依法對金融機構及其經營活動實行領導、組織、協調和控制等—系列的活動。進—步而言,金融監管是金融監管機構依據金融法律、法規,運用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對金融機構、金融業務、金融市場的活動進行規范、限制、管理與監督的總稱。其主要觀點有:一種觀點認為,金融監管是金融監管當局基於信息不對稱、逆向選擇與道德風險等因素,對金融機構、金融市場、金融業務進行審慎監督管理的制度、政策和措施的總和。(周恆山,2004)①另一種觀點認為,金融監管是指中央銀行或其他金融監管當局依據國家的法律法規的授權對整個金融業(包括金融機構以及其在市場上的所有業務活動)實施的監督管理。(史福厚,2004)②第三種觀點認為,金融監管是國家通過金融主管機關依據法規對金融機構,尤其是商業銀行、保險公司實施監督與管理,以保障存款人的合法權益,確保金融業穩健發展,金融業務的公平競爭,最終形成良好的金融秩序,推動經濟發展的一種管理手段。(席雅峰,2005)③第四種觀點認為,金融監管是指一國政府或政府的代理機構對金融機構實施的各種監督和管理。(羅晶、顏克高,2006)④金融監管目標是實現金融有效監管的前提和監管當局採取監管行動的依據。金融監管的目標可分為一般目標和具體目標:一般目標應該是促成建立和維護一個穩定、健全和高效的金融體系,保證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健康發展,從而保護金融活動各方特別是存款人的利益,推動經濟和金融發展;具體監管目標各國有所差異,不盡相同。一種觀點認為,金融監管的目標是促成建立—個穩定、健全和高效的金融體系,保證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的健康發展,從而保護金融活動各方特別是存款人和投資者的利益,推動經濟和金融發展。(史福厚,2004)⑧另一種觀點認為,金融監管的目的有二:一是保證金融體系的穩定;二是保護存款人及投資者的利益。(馬德功,2006)⑨第三種觀點認為,金融機構的經營目標是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力求收益最大化,而金融監管的目標是維護整個金融體系的穩定,為金融機構的公平競爭提供良好的制度環境。(臧慧萍,2006)⑩
Ⅹ 金融監管的經濟學基礎是什麼,即為什麼要進行金融監管
金融監管是金融監督和金融管理的總稱。
金融監管是指政府通過特定的機構(如中央銀行)對金融交易行為主體進行的某種限制或規定。金融監管本質上是一種具有特定內涵和特徵的政府規制行為。綜觀世界各國,凡是實行市場經濟體制的國家,無不客觀地存在著政府對金融體系的管制。
金融監管具有以下深層次的原因和意義:
金融市場失靈和缺陷。
道德風險。
現代貨幣制度演變。
信用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