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金融史
『壹』 關於美國,日本或者歐洲的金融發展史的書籍
拯救日本:泡沫崩潰後的銀行危機與華爾街行動 榮衰論:戰後日本經濟史(1945-2004)
『貳』 我想了解一下美國的經濟史
一)反托拉斯
第二次工業革命完成後,美國出現的第一次政府幹預是共和黨西奧多-羅斯福的反托拉斯,西奧多有「托拉斯轟炸機」的稱號。
謹小慎微的塔夫托幾乎無所作為,最後和西奧多-羅斯福分道揚鑣;
民主黨的威爾遜繼續高舉共和黨人西奧多的旗幟,反對托拉斯,制定了著名的著名的克萊頓反托拉斯法。
以上是第一階段的國家干預。
(二)自由放任
1921年,共和黨人哈定入主白宮,揭開了哈定--柯立芝--胡佛的時代。哈定對威爾遜的政策非常不滿,主張「回復常態」,是自由放任再次興起。柯立芝信奉「只要政府什麼事都不做,80%的問題就會自然解決」。胡佛極力主張放任自由,他自己也是個人奮斗的成功典範。三任總統自由放任的結果是,給美國帶來了30年代的大蕭條!!!「胡佛」這個詞從英雄的代名詞變成了罵人的前綴。胡佛任期結束時的1933年的GDP(414億)大約下降到了1929年(868億)的50%。
(三)羅斯福新政
1934年民主黨富蘭克林-羅斯福上台後,實行了「新政」,對經濟實行強力的國家干預,首先挽救銀行,然後開展農業復興和工業復興,制定了旨在保護窮人和勞動者的瓦格納法、社會保障法,開展大規模救助,聯邦政府興辦公共事業等。羅斯福的新政,為整個資本主義世界摸索出了一條延長壟斷資本主義生命的可行途徑,也就是大力發展非法西斯主義的、走所謂「福利國家」道路的國家壟斷資本主義。
羅斯福去世後,杜魯門開展「公平施政」,在經濟政策方面仍然奉行羅斯福的國家干預政策。前後2人5屆20年,這是第二階段的政府強力干預。
(五)艾森豪威爾的現代共和黨主義
1953年,共和黨艾森豪威爾入主白宮,他們擔心新政以來大規模的國家干預,無異於「滑向了社會主義」,因此,他們極力試圖回到「正常狀態」(也就是自由放任的狀態),但美國的現實情況最終使得艾森豪威爾政府接受了新政以來民主黨政府的社會經濟改革,走了一條完全不同於胡佛時代的新共和黨路線——一條中間路線。50年代的美國,出現了「豐裕社會」的「另一個美國」現象,社會兩極分化仍然嚴重,貧窮仍沒有消除。50年代經濟增長緩慢,黃金外流,受到蘇聯的嚴重挑戰,黑人運動高漲。
(六)肯尼迪的「新邊疆」和約翰遜的「偉大社會」
1961年,民主黨肯尼迪入主白宮。在經濟政策上,繼續奉行凱恩斯主義,實行以減稅為主的長期財政赤字政策,同時實行雙重利率的廉價貨幣政策,以及在和平時期對工資和物價的非強制性管制。在社會福利政策方面,聯邦政府大大加強了對勞動力再生產的干預,以適應社會會發展和科技革命提出的新需要,使「福利國家」設計的范圍迅速擴大。鑒於黑人運動來勢迅猛,國會通過了3大民權立法,從法律上取消了種族隔離制度。肯尼迪發起的阿波羅登月計劃,使美國的科技事業取得了巨大的進展。
這是第三次政府幹預,也是政府幹預的最高潮。
(七)反對新政傳統的初步嘗試
1969年,共和黨人尼克松入主白宮,它最初嘗試走一條完全不同於新政的保守主義路線,試圖對經濟、社會福利和政府體制進行大規模改革。在經濟政策上,他幾度採取反凱恩斯主義的政策;在社會福利上,他削減「偉大社會」項目,並提出取代聯邦社會救濟的家庭援助計劃;在政府關繫上主張改變權力集中於華盛頓的流向,實行所謂的新聯邦主義;在民權問題上阻撓以校車接送學童方式消除公立學校的種族隔離制。
這些政策的實施,到了1970年,工業生產回升乏力,失業率高達5.9%。這一切使尼克松不得不採取「姑且一試」的國家干預措施。1971年1月4日,尼克松在電視上公開宣布,他要用赤字財政政策來實現充分就業。
尼克松任內幾次想擺脫凱恩斯主義的國家干預政策,但每次都不得不走回到國家干預的道路上來。
<偉大的博弈>
這是一本關於華爾街歷史的書,也是一本關於美國金融史和經濟史的書。
在過去的200多年中,華爾街推動了美國從一個原始而單一的經濟體成長為一個強大而復雜的經濟體。在美國經濟發展的每一個階段中,以華爾街為代表的美國資本市場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華爾街為美國經濟的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資金,實現社會資源的優化配置,而華爾街本身也伴隨著美國經濟的發展而成長為全球金融體系的中心。美國經濟的成功是資本市場和實體經濟之間協同發展很好的例證。
本書講述的華爾街歷史就是一部資本市場發展過程的活教材。在這本書中,讀者將會讀到華爾街充滿魅力和睿智的歷史故事。華爾街的歷史演進過程中,出現過形形色色的人物,也經歷過各種各樣的曲折。它提醒今天的資本市場的建設者他們所必然要面臨的現實和困境,也能為今天的投資者們提供一些有益的參考和警示。
《偉大的博弈》或許可以向正在現代化道路上匆匆前行的中國提供一個歷史的參照。對於那些希望從華爾街的歷史中獲得借鑒的中國讀者來說,本書是一本有重要參考價值的書。
『叄』 求西方金融史書籍,美國,歐洲,等等,貨幣方面的也行。要含金量高的。謝謝大家了。
《貨幣戰爭》
中央二播過的《華爾街》也挺不錯,我記著優酷好像能看。
『肆』 哪位有弗里德曼的《美國貨幣金融史》
在京東app搜索美國金融貨幣史,即可看到此書籍,購買便可
『伍』 想了解美國的金融史(證券發展史),有什麼書可推薦
《偉大的博弈:華爾街金融帝國的崛起》(-2011)
The Great Game: The Emergence of Wall Street as a World Power: –2011
John Steele Gordon
『陸』 美國金融危機歷史
1929至1933年,美國經濟危機暴發的歷史背景:
20世紀30年代美國經濟出現了繁榮的局面,逐步掌握了世界經濟霸權,紐約成為世界金融中心。其原因應包括:國內的技術革新和政府的自由放任政策的推動;國際上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刺激和戰後相對穩定的政治經濟局面提供了極好的條件。在經濟繁榮的背後,美國長期盲目投資,經濟比例失調,農業不景氣,失業人員增加。日益膨脹的供應量大大超過國內外的支付能力,潛伏著生產相對過剩的危機。到20年代後期美國經濟出現危機和蕭條。盲目擴大的生產同容量相對穩定的國際國內市場發生尖銳的矛盾,導致了1929年經濟危機的爆發。危機以美國紐約股票價格狂跌開始,很快波及全美國,並迅速席捲整個資本主義世界。
於是1929年~1933年世界性的經濟危機爆發了。
1929~1933年集中爆發在美國和歐洲的「大蕭條」的確災難深重.「大蕭條」是對20世紀30年代大危機的一個特定的稱呼。即商品實際價格下跌、購買力減弱,供給大於需求,失業增加,庫存擴大,生產萎縮,公眾恐慌,以及商業活動的普遍低迷,那樣一種持續時間長、萎縮幅度更大、地理波及面更廣、出現頻率更高的經濟狀況。
「大蕭條」不僅給美國的經濟帶來了極為不利的影響,以至於到了1939年美國的生產才全部恢復到1929年的水平;也給美國的人口、家庭、教育、道德、信念、生活水平等方面造成了嚴重的危害,結婚率和出生率大幅度降低,這期間出生的孩子成為著名的「蕭條的一代」。
『柒』 誰能推薦幾本通俗介紹美國金融發展歷史的書
<偉大的博弈>
這是一本關於華爾街歷史的書,也是一本關於美國金融史和回經濟史的書。
在過去的200多年答中,華爾街推動了美國從一個原始而單一的經濟體成長為一個強大而復雜的經濟體。在美國經濟發展的每一個階段中,以華爾街為代表的美國資本市場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華爾街為美國經濟的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資金,實現社會資源的優化配置,而華爾街本身也伴隨著美國經濟的發展而成長為全球金融體系的中心。美國經濟的成功是資本市場和實體經濟之間協同發展很好的例證。
本書講述的華爾街歷史就是一部資本市場發展過程的活教材。在這本書中,讀者將會讀到華爾街充滿魅力和睿智的歷史故事。華爾街的歷史演進過程中,出現過形形色色的人物,也經歷過各種各樣的曲折。它提醒今天的資本市場的建設者他們所必然要面臨的現實和困境,也能為今天的投資者們提供一些有益的參考和警示。
《偉大的博弈》或許可以向正在現代化道路上匆匆前行的中國提供一個歷史的參照。對於那些希望從華爾街的歷史中獲得借鑒的中國讀者來說,本書是一本有重要參考價值的書。
『捌』 關於美國金融歷史的電影
時逢華爾街金融危機,推薦幾部經濟金融方面的電影吧!
1、《華爾街》(Wall Street)
發行時間:1987年
電影導演:奧利弗 斯通 (Oliver Stone)
獲獎歷史:1988奧斯卡最佳男演員 1988金球獎最佳男演員
商戰電影中的經典之作,也是在金錢掛帥時代毫不掩飾地為人類的貪婪慾望辯護的一部主流電影。本片最大的亮點是道格拉斯的表演,舉手投足間盡顯功力,極盡語言之張力,可以用觸目驚心來形容,當然也是MBA學生的理想教材。
2、金錢帝國The Hudsucker Proxy (1994)
電影導演:伊桑·科恩 Ethan Coen
約爾·科恩 Joel Coen
獲獎歷史:獲戛納電影節金棕櫚提名
諾維爾是個失業年代的落魄小職員,一個偶然的機會,他來到紐約最大的金融財團作一名小信差。在這樣龐大無比的公司里,總是會有牽扯著陰謀與狡詐的各種沖突……
3、《屋內聰明人》(Enron The Smartest Guys In The Room)
發行時間:2005年
類 別 紀錄
這部電影描述了能源公司安然(Enron)的公司丑聞內幕。
4、《我如何弄垮巴林銀行》(Rogue Trader)
上映年度: 1999
1995年,巴林銀行,這家全球最古老的銀行之一破產了,曾經是英國貴族最為信賴的金融機構,200多年優異的經營歷史,沒能逃過破產的結局,事件震驚世界。
此為商戰電影中的經典作,也是在金錢掛帥時代毫不掩飾地為人類的貪婪慾望辯護的一部主流電影。電影拍出了股市內線交易的內幕,質疑現代人面對金錢誘惑而普遍出賣靈魂的道德問題,也將「股市如戰場」這一命題表現得淋漓盡致,結合當前經濟領域的種種黑幕,這部影片仍有相當大的啟示作用。
伊萬·邁克格雷戈的演出氣勢逼人,獲得觀眾的交口稱贊。
5、《反托拉斯行動》(Antitrust)
《反托拉斯行動》講述了一個有鮮明時代和全球意義的反對金錢和高科技壟斷的故事,突出了信息屬於全人類這一主題。
6、《交易所》(Trading Places)
發行時間:1983年
路易斯·溫索普三世是個金融家, 黑人比利是個流浪漢。一次,比利被警察追捕,路易斯將其交給了警察。莫蒂默公爵兄弟目睹此事,兄弟倆打賭:如果條件成熟,比利也可以成為上等人,而溫索普同樣可淪落到最底層。
7、《憤怒的葡萄》(Grapes of Wrath)
主 演: 亨利·方達 Henry Fonda
上 映: 1940年
獲獎歷史:獲奧斯卡最佳導演、最佳女配角兩項金像獎
三十年代的經濟大崩潰時代,一大群中西部的農民忍痛離棄家園,像逃難一樣往西遷移到加州追尋較好的生活。現實雖不如理想,但他們並不放棄希望。該片由亨利·方達等擔綱主演,故事感人,內容寫實而具有控訴性,但卻處處流露出人性的光輝。無論是編、導、演、攝、樂各方面都表現出最高超的水準,結合而成一部氣魄雄厚的電影史詩。
這部美國電影史上的不朽傑作曾獲最佳導演、最佳女配角兩項金像獎。1973年在全美影評人選舉下入選「十部美國最偉大電影」之一;其後1977年又被「美國電影協會」選為「美國十大佳片」之一。
8、《鍋爐房》(Boiler Room)
上 映: 2000年
馬林經紀公司的辦公室被員工們稱之為「鍋爐房」。在這里,一夜能誕生20個百萬富翁!
鬥志激昂的年輕的經紀人們通過電話為深深信賴他們的買主兜售股票,幫他們炒股,而他們所得到的報酬是豪華公寓、法拉利和更多連他們自己都想像不到的奢華禮物。在無數經紀公司的「鍋爐房」中,X一代正以驚人的速度實現著他們的夢想,只是有的時候他們離法律僅僅一步之遙……
9、《居家男人》
主 演:尼古拉斯•凱奇
傑克•坎貝爾是華爾街的一名投資經紀人,憑借扎實的專業和對財經信息的敏銳嗅覺,他成為行內公認的高手,並受到眾多投資人的青睞。然而,他奢侈、快節奏的生活方式在飄雪的聖誕節夜晚被一場意外事故徹底改變了。
翌日,他奇跡般的發現自己身處新澤西郊外的一個卧室里,在這里,他第一次當上了「住家男人」,有著深愛自己的妻子和兩個可愛的孩子,而他從前的生活卻不復存在了,在漸漸地適應了這種溫馨舒適的家庭生活後,他發現自己處在了十字路口,因為他必須在心愛的女人和精力充沛的事業上做出抉擇。
10、獄中的家政女王Martha Behind Bars (2005)
有「家政女皇」之稱的瑪莎·斯圖爾特一直被媒體渲染為成功女創業家的理想楷模。她是美國歷史上第一位擁有自己媒體上市公司的女億萬富翁。在過去20多年裡,她通過電視、廣播、雜志以及數十本著作,對全球超過千萬戶的家庭兜售烹飪、持家、裝潢、育子的秘訣,締造了一代美國婦女的生活觀念。這位家居裝飾企業家,一年多前因為在股票市場上串通股票經濟人,賣出 3928份ImClone系統股票而被起訴。
『玖』 美國歷次金融危機時間
1792年一次大恐慌:聯邦政府在6500萬美元的國債之外承受1800萬美元來自於其他州政府革命戰爭所遺留的債務,投資政客覬覦這些公債,其中包括紐約政商關系密切的生意人William Duer,當時Duer密謀在紐約成立1家銀行,試圖壓低紐約銀行儲貸危機,但泡沫迅速破滅。財政部長漢密爾頓採取大膽的解決方法,從銀行借款買問題債券,藉此支撐市場價格。
1907年一次大恐慌:部分銀行和信託公司給鎖定某家銅產商股票的投機客,因為計劃失敗,這些金融機構出現擠兌潮,投資者對金融機構信心缺失嚴重,銀行大亨J.P.Morgan召集紐約銀行業者徹夜討論,並說服他們集資供存款戶提款,藉此提升民眾信心。
1933年一次大蕭條:即史上最著名的股市大崩盤後四年,總統羅斯福和國會成立住宅屋主貸款公司,從銀行接受不良貸款,再以較低的15年固定利率再次融資給100萬屋主,這些屋主多數因為股市崩盤而無法支付房貸。
1986-1995年儲貸危機:因為存款公司大舉擴張至商業不動產放款市場,3234家存貸公司垮了一半,美國政府成立RTC清楚不良資產,花費1240億美元。
2008年9月世界金融風暴驚濤駭浪:房地產發展過快、泡沫過多、布局不穩、災害風險預警體制不強、後期抗風險能力太弱、風險過後恢復能力未知。從而導致經濟不穩定現象之後以美國的次級債為導火索,開始了新一輪的經濟危機。
『拾』 弗里德曼的美國金融史 有中文版么
本書的由來,起源於十多年前我們中的一員與已故的沃爾特·斯圖爾特的一次談話。談話的內容是如何對商業周期中的貨幣因素進行統計研究(這是當時美國國民經濟研究局所作的關於經濟周期研究項目的一部分)。斯圖爾特強調最好將美國內戰之後的貨幣發展情況加以「分析性描述」(analytical narrative),以作為統計研究的背景,同時也指出有關「描述」的資料在當時並不容易獲得,但是這種「分析性描述」會在數據之外為分析增加更為需要的視角。
他的建議使我們在原計劃的專題報告中,增加了一章來描述貨幣存量的歷史背景。這一章是在我們已經完成其餘章節的第一稿之後才開始著手撰寫的,但是它的確顯示出了自己的生命力。由開始的一章變為兩章,然後成為獨立的一部分,現在已獨立成書。雖然本書與統計分析各自單獨成書,但是本書並不是完全獨立的。本書所使用的一些統計數據在即將出版的姊妹篇《美國貨幣存量的趨勢和周期,1867—1960》中有全面的解釋(後者成稿在前,但是付印在後)。當我們修訂《美國貨幣存量的趨勢和周期,1867—1960》一書時,斯圖爾特具有先見性的建議一次義一次為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遵囑所增加的對貨幣史的描述對我們所做的統計分析工作產生了重大影響。
美國國民經濟研究局對貨幣因素的周期性的興趣,起源於它對商業周期的研究。與當前研究直接相關的最早研究成果是1947年出版的關於貨幣和庫存現金的技術論文第4號(1947)。該書所作的估算,雖然目前已經被取代,但是它是貨幣序列研究的第一步,這些內容構成了本書以及Phillip cagan即將出版的《美國貨幣存量變化的決定因素和影響,1875—1955》一書中有關統汁的主體部分。一些早期的成果發表在兩篇關於貨幣需求的不定期出版物上,以及一篇關於插值計算方法呵能存在的問題的技術性
《美國貨幣史》是美國著名經濟學家米爾頓·弗里德曼、安娜·雅各布森·施瓦茨的著作。2009年在北京大學出版,本書研究了美國1867—1960年近一個世紀的貨幣發展歷程,及其對美國一系列重大歷史事件的影響。
《美國貨幣史(1867-1960)》以貨幣存量為主線,研究了美國1867—1960年近一個世紀的貨幣發展歷程,及其對美國一系列重大歷史事件的影響。作者通過對貨幣供應變化和通脹水平的因果關系的細致描繪,證明了貨幣政策對於一國經濟運行的深遠影響,尤其是貨幣在穩定經濟周期中的重要地位。全書將繁雜詳盡的歷史統計材料與具有敏銳洞察力的經濟分析完美地融於一體。書中許多視角獨特的分析以及具有開創性的研究結論,例如作者關於1929—1933年大蕭條的分析和解釋,轉變了人們的觀念,深化了全球金融界對金融市場的理解。
《美國貨幣史(1867-1960)》被公認為是弗里德曼的影響最為深遠和最突出的成就之一,是20世紀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經典著作。不僅是經濟學者不可或缺的研究參考文獻,而且對於各國宏觀經濟政策的制定,特別是理解全球金融動盪及其政策走向也具有重要借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