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金融會議新華網
1. 2016年中國經濟將有哪些新動向,解讀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六大看點 新華網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明年經濟形勢、穩增長重點、結構性改革戰術任務、重要改革領域、惠民生要點和開放戰略做出了明確部署。會議強調,穩定經濟增長要更加註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看形勢:新常態下基本面向好但也面臨困難挑戰
2016年是「十三五」規劃開局之年,新的五年中國經濟將面臨何種形勢?
會議對我國經濟面臨的整體形勢判研指出,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這是綜合分析世界經濟長周期和我國發展階段性特徵及其相互作用作出的重大判斷。
會議認為,一方面我國經濟發展基本面是好的,潛力大,韌性強,迴旋餘地大,另一方面也面臨著很多困難和挑戰,特別是結構性產能過剩比較嚴重。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原所長、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院長賈康指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經濟形勢的研判,明確了我國在整體經濟增速和就業有韌性的同時,也必須忍受結構調整的陣痛,一部分產能過剩企業要淘汰出局。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立群認為,要看到經濟穩中求進的積極成效,為未來工作增加信心,看到風險點和不確定性,把穩中求進的好的勢頭保持下去,使得經濟發展中高速增長的新常態能夠比較穩定。
看增長:更加註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在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要求下,中國經濟增速雖然有所放緩,但是發展更加註重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
今年前三季度我國GDP同比增長6.9%。11月初發布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提出,今後五年,中國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的目標,2016年至2020年經濟年均增長底線是6.5%以上。
對於數字背後的增長動力,會議強調,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重大創新,是適應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後綜合國力競爭新形勢的主動選擇,是適應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的必然要求。
具體來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於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出實施相互配合的五大政策支柱。一是宏觀政策要穩,為結構性改革營造穩定的宏觀經濟環境;二是產業政策要准,准確定位結構性改革方向;三是微觀政策要活,完善市場環境、激發企業活力和消費者潛力;四是改革政策要實,加大力度推動改革落地;五是社會政策要托底,守住民生底線。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李佐軍認為,2016年中國經濟仍處在一個探底的過程中。中央提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最終目的是培育經濟發展新動力,從中長期看這與穩增長是一致的。
更加註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穩定經濟增長,與百姓生活有何關系?「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確立,意味著將更加註重老百姓身邊新消費模式的供給。」廣發基金研究員、副總經理朱平認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老百姓息息相關,新消費和服務業將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又一動力,未來佔中國GDP的比重將逐漸上升。
看任務:戰術上抓住五大關鍵點
2016年中國經濟結構性改革的任務將十分繁重。對此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於「戰略」和「戰術」做出安排,戰略上要堅持穩中求進、把握好節奏和力度,戰術上要抓住關鍵點,主要抓好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任務。
在積極穩妥化解產能過剩方面,會議提出妥善處理保持社會穩定和推進結構性改革的關系,盡可能多兼並重組、少破產清算,做好職工安置工作,同時要求嚴格控制增量防止新的產能過剩。
在幫助企業降低成本方面,會議提出要開展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行動,打出「組合拳」。這其中,要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社會保險費、企業財務成本、電力價格以及物流成本。
在化解房地產庫存方面,會議提出要通過加快農民工市民化,擴大有效需求,打通供需通道,消化庫存,穩定房地產市場。同時還提出把公租房擴大到非戶籍人口、鼓勵房地產開發企業降價、取消過時的限制性措施等方法。
在擴大有效供給方面,會議從扶貧攻堅戰、支持企業技術改造升級、培育各類創新、基礎設施建設、勞動者適應市場、抓好農業生產等角度提出了新路徑。
在防範金融風險方面,會議提出對信用違約要依法處置,有效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加強全方位監管等任務。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改革研究院執行院長劉元春認為,中央提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涉及到「僵屍企業」、高負債企業和過剩產能企業的調整。這種調整更多著眼於中長期經濟的健康和可持續發展,而不是應對短期經濟波動。
針對上述五大戰術任務,李佐軍表示,這些任務有著內在的相互關聯:今年通過政府簡政放權,「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收到了明顯成效;而明年在繼續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的同時,一個很重要的工作就是把淘汰落後產能和促進創業創新結合起來。「原來僵屍企業佔用的各種資源,包括信貸、土地等,都可以在政府引導下流向新興產業,實現除舊立新。李佐軍說。
看改革:突出國企、財稅、金融、社保四大領域
要想完成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任務,必須全面深化改革。對此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加大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力度,推出一批具有重大牽引作用的改革措施。
記者總結梳理,會議提出的改革主要集中在國企改革、稅收改革、金融改革和社保改革四個領域。
——在國企改革中,會議提出加快改組組建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加快推進壟斷行業改革。
——在財稅改革中,會議提出抓住劃分中央和地方事權和支出責任、完善地方稅體系、增強地方發展能力、減輕企業負擔等關鍵性問題加快推進。
——在金融改革中,會議提出盡快形成融資功能完備、基礎制度扎實、市場監管有效、投資者合法權益得到充分保護的股票市場,抓緊研究提出金融監管體制改革方案,同時要加快推進銀行體系改革。
——在社保改革中,會議提出要完善個人賬戶,堅持精算平衡,提高統籌層次,同時還要加快醫葯衛生體制改革,解決好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
多位專家表示,上述四個領域改革的深化,將使具體經濟發展任務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形成閉環,促進經濟走向長期健康發展。
看民生:注重精準幫扶與政策托底
在我國扶貧攻堅進入關鍵決戰時期的背景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保障改善民生突出了經濟幫扶和政策托底。
會議提出,要更加註重對特定人群特殊困難的精準幫扶。而社會政策要托底,則是要守住民生底線,要更好發揮社會保障的社會穩定器作用,把重點放在兜底上,保障群眾基本生活,保障基本公共服務。
針對如何打好脫貧攻堅戰,會議指出要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瞄準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加大資金、政策、工作等投入力度,真抓實干,提高扶貧質量。
有專家表示,保障民生離不開增加就業。而結構性調整和深化改革則是從根本上做了政策托底。
賈康指出,這幾年我國就業情況相當不錯,前三季度新增就業人數超過1000萬,這些都是經濟結構調整的結果。隨著經濟結構中服務業佔比提升,GDP每增長一個百分點提供的就業崗位已經翻倍。
看開放:注重高水平雙向開放
隨著「一帶一路」建設落實,亞投行、絲路基金等機構開始逐步發揮影響力,中國對外開放政策也引人關注。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擴大對外開放,要更加註重推進高水平雙向開放。
會議指出,要繼續抓好優化對外開放區域布局、推進外貿優進優出、積極利用外資、加強國際產能和裝備製造合作、加快自貿區及投資協定談判、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等工作。要改善利用外資環境,高度重視保護外資企業合法權益,高度重視保護知識產權,對內外資企業要一視同仁、公平對待。要抓好「一帶一路」建設落實,發揮好亞投行、絲路基金等機構的融資支撐作用,抓好重大標志性工程落地。
推進雙向對外開放,意味著外國對華投資和我國對外投資兩個領域都需要有所作為。國家發改委學術委員會秘書長張燕生認為,隨著「一帶一路」建設,中國已逐步成為資本凈輸出國家,這對明年雙向對外開放提出更高要求。
「未來要加大自由貿易區的建設,通過對外投資帶動商品輸出,同時發展自主創新、自主品牌、自主營銷的貿易,來實現穩定外貿的目標。」張燕生說。
2. 我國政府何時開始對外開放金融業
這是一個過程,會逐漸放開,比如港股通,滬股通,滬倫通等,也有近期的11條。不會一蹴而就的。
3. 中國改革開放30年來的金融方面的重大事件都是什麼急
新華網武漢5月5日電(記者 劉錚)2008年是改革開放30周年。5日在武漢召開的全國經濟體制改革工作會議上,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杜鷹回顧了改革開放30年來的輝煌成就。
「成功地實現了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到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從封閉半封閉狀態到全方位開放的偉大歷史轉折,走出了一條在一個十幾億人口的發展中大國擺脫貧困、加快實現現代化的中國式道路,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杜鷹評價說。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已經初步建立並不斷完善。確立了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市場經濟的微觀基礎逐步形成;形成了統一開放的市場體系;宏觀調控和社會保障體系逐步健全,以間接調控為主的宏觀調控體系已經建立並不斷完善,按勞分配為主、多種分配方式並存,各種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制度體系初步建立。
統計顯示,半數以上的中國國有重點企業進行了股份制改革,國有中小企業改制面超過90%,非公經濟創造的GDP所佔比重超過1/3;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中市場調節價所佔比重達到95.3%;截至2007年底,上市公司達到1550家,總市值相當於當年GDP的130%;全國參加基本養老和醫療保險的人數均突破2億人。
對外開放不斷擴大,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的對外開放格局已經形成。以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為標志,中國已全面參與經濟全球化進程。通過有效利用國內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中國參與國際競爭的能力大大提高。
統計顯示,1978年至2007年,中國累計實際利用外資超過7600億美元,居發展中國家第一位、世界第二位;同期,中國對外貿易總額從206.4億美元增長到2.17萬億美元,由世界第22位躍居世界第3位。
社會生產力得到前所未有的大解放,國民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從1978年到2007年,中國經濟年均增長9.88%,遠遠高於同期世界經濟平均3%左右的增長速度,經濟總量由世界第10躍居世界第4,財政收入從1132億元增長到5.13萬億元。
城鄉居民收入大幅增長,人民生活從溫飽不足發展到總體小康。從1978年到2007年,中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扣除物價因素分別增長了6倍以上;人民生活從以「吃穿」為重點轉向以「住行」為重點的多層次消費;農村絕對貧困人口從2.5億人減少到1479萬人。
社會事業全面進步,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設得到長足發展。覆蓋城鄉的義務教育體系全面建立。城鄉社會衛生服務體系不斷完善。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共同發展的格局初步形成。基本公共服務正在朝著均等化方向發展。政治體制改革穩步推進,基層民主活力不斷增強,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法律法規體系已基本建立。
杜鷹表示,30年的實踐充分證明,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30年輝煌成就的取得,靠的是改革開放;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再創輝煌,仍然要靠改革開放。
4. 給下面一則新聞擬寫一個標題,不超過18字。(4分)新華網日內瓦1月16日電(記者劉國遠)總部設在日內瓦的
世界經濟論壇公布今年達沃斯年會主題
5. 【高分】求最近3天比較重要的國內國際新聞
1.今年2月我國外貿同比增長45.2% 6. 如何藉助互聯網金融讓民間投資陽光化 新華網 當前,中國互聯網金融發展處在一個非常關鍵的時刻。2013年被譽為互聯網金融元年,互聯網金融一詞幾乎寄託了普惠金融的希望和夢想,各種金融模式創新在「互聯網+」行動中一路高歌猛進,互聯網金融愈發受到關注。斗轉星移,如今的形勢與三年前大不一樣,今年年初以來,一些人誤認為互聯網金融是非法集資的溫床,甚至直接認為其就是集資詐騙。自2015年7月18日央行等十部委發布《關於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來,終結互聯網金融野蠻生長的法治化、規范化舉措正在逐步落實中。全國上下正在部署和舉行一場聲勢浩大的打擊非法集資、互聯網金融風險整治行動。互聯網金融發展到了最艱難的時刻,恰恰在這一時刻危中有機,否極泰來,互聯網金融迎來歷史性的轉折點。 鼓勵民間投資:互聯網技術需介入民間融資監管 面對民間投資出現下滑的現象,最近,中共中央和國務院發布兩個文件成為轉折點,一個是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做好促進民間投資有關工作的通知》,另一個是《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的意見》。這兩份文件從標題上看似乎與互聯網金融沒有關系,但是如果回顧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歷程,我們就會看出這兩個文件與互聯網金融的未來有著莫大的關系。 無論對於地方財稅和就業保障的增加,還是對於民營企業、中小微企業的發展,民間金融都有著極其重要的拉動作用。 10多年來,民間投資成為大力推動中國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引擎。以前,民間投資被稱為民間金融、地下金融、非正規金融,因為政府無法監測到這些民間投資的狀況,因此其也被稱為未監測金融。人民銀行曾經試圖對民間投資、民間金融進行監測,在溫州開展一些試點,但是比較困難。 如何讓民間投資有關的資金數量和流向得到監測?我們認為,不能總是在後端出現非法集資問題後才進行危機處置或者打擊。埠要前移,讓互聯網技術介入進來,從融資開始環節就把有關信息採集到手,並且不斷地累積、匯總,進行統計分析,讓民間投資從「地下」進入「地上」,使其陽光化。如在溫州、鄂爾多斯等地促進民間借貸陽光化試點,成立民間借貸登記服務中心,通過登記的方法讓政府獲得民間借貸、民間投資數據,開展監測、預警等工作。 民間借貸登記服務中心是溫州金改的重要成果,也是中國互聯網金融進入公眾視野的窗口。民間借貸數據的採集登記不能僅靠紙質的材料,而要用信息化的手段,要用軟體來進行數據的管理,要用網路進行數據的傳輸,要用IT技術來進行監測等。於是溫州、鄂爾多斯等地正引入P2P平台,開展民間金融陽光化、規范化和專業化嘗試。此後,民間金融又慢慢升溫,也推動了民營經濟的發展。 偽互聯網金融平台攪局:根源是技術創新不足 中國互聯網金融從余額寶2013年橫空出世開始得到蓬勃發展,因為金融市場需要激發「草根」創新,形成「鯰魚效應」,推動中國金融變革。但是,許多互聯網金融企業並沒有真正的技術創新支持,大多數是原來做民間金融的人,過去做民間借貸、小貸公司甚至做高利貸的人,換了一個馬甲,都來做所謂的互聯網金融。 這三年來,互聯網金融曾經被視為中國民間金融轉型升級的一個希望,但是由於偽互聯網金融平台攪亂了這個市場,引起很多人的恐慌,也引起了市場的紊亂。這時候進行一場打擊非法集資和整治互聯網金融風險的行動是有必要的。 這一輪打著互聯網金融名義的民間借貸危機,本質上仍是技術創新不足導致民間金融風險的重演,而不是互聯網金融帶來的新風險引發的危機。我們仍然需要繼續推進互聯網金融的創新和改革,才可能擺脫過去周期性地陷入非法集資、集資詐騙的困境。值得憂慮的是,民間借貸的投資人依然沒有在市場教育中真正成熟起來,他們熱衷於新的標簽,追逐著新的熱點。 當這一輪互聯網金融被污名化,甚至被妖魔化之後,一些平台又開始換一個新的馬甲,貼一個新的標簽,叫做「金融科技」(Fintech),投資人又開始追捧Fintech,出現了以區塊鏈為核心的所謂的新一輪Fintech熱。我們希望民間金融的投資人珍惜這一輪所繳「學費」換來的經驗教訓,更加理性、負責和更有風險意識。 整頓生態環境,清理金融「雜草」和「老鼠屎」 過去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積累了很多寶貴的經驗,並形成了良好的金融基礎設施框架。通過打擊非法集資和專項整治行動,清理金融生態環境的「雜草」和「老鼠屎」,中國互聯網金融還是能夠繼續往前走。 首先,互聯網金融的技術創新,從模仿引進已轉向自主創新。這幾年,全球技術創新越來越同步化,移動互聯網讓中國和美國幾乎沒有距離感,我們幾乎可以同時跟進最新科技的發展。雖然「互聯網金融」產生了很多誤會和爭議,但是「金融科技」這個新詞在接力探索。互聯網的技術創新,正在夯實中國金融變革的基礎設施,尤其是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區塊鏈和人工智慧等技術應用在金融領域正逐步深入。 其次,我國金融消費者經過這一輪市場教育逐漸走向成熟。他們處在這個金融生態環境中,並且被危機打醒,應該會吃一塹長一智。互聯網技術的發展,讓每個人都有了更快捷的學習方式,金融教育有了普及的方法。以前我們要到課堂上去上課,現在通過微信就可以學習,金融消費者能夠更快掌握金融常識。現在最需要的就是風險的教育,金融消費者要知道投資有風險,不管是股市、債市、房市還是民間金融與互聯網金融,都是有風險的,要懂得承擔自己的責任和具有風險控制能力。 再次,互聯網金融行業現在正在進行一輪洗牌。從「草根探路」到「大佬圍獵」,現在基本上以大佬為主。銀行也紛紛聲稱自己是互聯網金融,證券、保險、信託等也在發力。這些傳統金融機構使用互聯網手段進行產品設計、市場營銷乃至組織變革等。傳統行業的大佬,如海爾、萬達等正紛紛轉型升級,產業鏈延伸到金融領域,設立互聯網金融公司和平台,布局互聯網金融生態,互聯網金融在經過這一輪洗牌之後,在2016年進入互聯網金融行業的這些大佬,可能是未來的勝出者,可能會後發先至。 最後,互聯網金融的行業自律與監管。目前,行業內除了有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和各省、市互聯網金融有關協會,還有像互聯網金融千人會俱樂部這樣的非官方組織以及學術社團和產業聯盟等。對於形成行業規則,應有一種發現機制、演進機制,不能只靠政府來制定規范。通過行業公約、行業標准引導互聯網金融行業發展,是檢驗行業組織能力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2015年發布的《關於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已經明確了監管機構的部門分工,找到已有各種模式相應的監管機構和責任主體,對於行業奠定金融基礎設施的軟環境非常關鍵。 互聯網金融迎來歷史性的轉折 雖然互聯網金融發展過程中出現了良莠不齊甚至網路貸款行業危機爆發等問題,特別是當前打擊非法集資和整治互聯網金融風險的行動讓很多人感到困惑:為什麼我們還要繼續看好互聯網金融?為什麼說互聯網金融迎來了歷史性的轉折? 第一,互聯網金融的所有優勢到現在依然還有發揮的空間。尤其是以2013年為節點,中國進入一個移動互聯網高速發展的新時代,移動智能手機成為我們每個人手中連接和進入互聯網世界的介面、入口,國家及時地把握住了這個歷史性的機會,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在國家「互聯網+」行動指導意見中,就明確把「互聯網+普惠金融」列進這個計劃之中,「互聯網+」的空間有非常大的想像力和實際市場價值,互聯網金融現在還處於早期探索階段,「互聯網+」的巨大潛力依然沒有被完全挖掘出來。 第二,互聯網金融推動民間金融轉型升級的任務還沒有完成。現在很多偽P2P和所謂「線下P2P」被關閉,但又繼續躲到地下終端,他們不再披P2P的馬甲,不再披互聯網金融的馬甲,繼續開展所謂線下理財和民間借貸,但這是一種歷史的倒退。所謂線下理財、「線下P2P」等卸掉互聯網金融這個馬甲之後也存活不了多久。就像過去3年間,互聯網金融把小貸公司擠壓得幾乎沒有擴張空間,小貸公司在2015年已經呈現下降趨勢。因為互聯網金融的大潮已經告訴人們,未來的趨勢必然是基於互聯網來開展業務。推動中國民間金融轉型升級,依然要使用互聯網思維、方法和技術。 第三,國家要打造經濟社會的新引擎、新動能,必須要有新的金融模式、金融業態。尤其是要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沒有小而美的小微金融的支持,創業者只能停留在幻想階段。要轉型升級尤其是開展「雙創」,需要互聯網金融的支持,因為互聯網金融可提供更多的直接融資方式,提供更快捷的小額資金支持,這是傳統金融多年來無法實現的目標。互聯網金融的作用依然值得繼續探索和發揮。 互聯網金融的下半場:不忘初心,繼續前進 最近央行頒發了一批企業徵信牌照,銀監會等部委出台「十三五」專項規劃,進一步夯實了互聯網金融發展的金融基礎設施和外部環境。在中國從事互聯網金融始終不能忘記:使傳統金融沒有覆蓋的人群能夠享受到金融服務,向傳統金融沒有服務的區域提供金融服務。現在,傳統金融機構也在做普惠金融工作,把業務的資金額度往小了做,門檻往低了做,區域往基層做,這是一個大的方向。如果他們能夠做到以上要求,中國的互聯網金融就會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現在是互聯網金融發展一個否極泰來的轉折點,行業發展的利空基本出盡,我們已經基本確認互聯網金融已經觸底,即將開始反彈進入一個上升通道。互聯網金融的下半場應該「不忘初心,繼續前進」,通過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雙輪驅動,探索服務實體經濟、緩解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方式,逐步實現普惠金融的目標。 7. 金融專題講座報告 新華網青海頻道西寧05月23日電 為進一步提高政府各級領導幹部對學金融、懂金融、用金融重要性的認識,提高運用金融手段推動發展的能力,5月22日,省政府舉辦學習報告會,邀請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副局長易誠、江蘇省人民政府金融工作辦公室副主任聶振平作專題講座。這是省政府加強自身建設,努力建設學習型政府的一項重要舉措。 省委副書記、省長駱惠寧,副省長何挺出席報告會。報告會由副省長高雲龍主持。參加學習報告會的還有在寧的省政府秘書長、副秘書長以及參加全省金融工作會議的全體代表。 易誠和聶振平都長期從事金融工作,對發揮金融政策作用,促進地方經濟發展方面很有研究,在理論和實踐方面都積累了豐富的知識和經驗。講座中,易誠和聶振平分別圍繞「金融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發揮財政杠桿作用 促進金融發展」這兩個主題,對金融如何促進欠發達地區經濟發展、金融支持經濟發展的途徑和方式選擇、推行普惠制金融機構建設以及利用財政資金杠桿引導金融資金、社會資金投入,建設金融生態環境等金融熱點問題進行了講解,給與會人員上了生動的一課。他們的講座,使大家對金融這個現代經濟的核心有了更深的理解,進一步認識到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作為領導幹部應當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更加重視金融工作,自覺地學金融、懂金融、用金融,努力提高運用金融手段推動發展的能力,促進全省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作者:盧海) 8. 中國經濟風險可控嗎 有序去杠桿, 風險可控。 盡管已初見成效,但去杠桿不能畢其功於一役,目前也存在一些問題和難點,需要通過有力但有序的措施,使宏觀杠桿率逐步回落到合理水平。 去杠桿,國有企業是重中之重。但高杠桿的國企集中在鋼鐵、煤炭、電力等行業,去杠桿與去產能、補短板等任務相交織,情況復雜。 「市場化債轉股和兼並重組應成為重點攻堅方向。目前已有部分企業陸續開展市場化債轉股,未來應擴大到更多負債率較高、產品有市場、有競爭能力的企業。」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學院高級研究員董希淼表示。 去杠桿,要發揮企業自身的積極性。「如果企業自身不走出過度擴張、過度負債的傳統路子,不主動聚焦核心業務,那麼去杠桿就成為金融企業的獨角戲,成效不會明顯。」一名銀行業人士表示。 高杠桿的形成,與我國的金融、財稅和國企等體制機制緊密相關。去杠桿要堅持著眼長遠、深化改革,強化根源治理。 在金融領域,要豐富金融市場體系,大力發展直接融資;在財稅領域,明確地方政府財權事權;在國企領域,要深化國企改革優化資本結構……從根源上去杠桿、防風險,要做的工作還有很多。 「去杠桿從本質上來說是要營造一個良好的經濟金融生態,促進企業持續健康發展。」董希淼表示。 守住底線,才有底氣。只要我們直面挑戰,主動作為,就一定能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為經濟行穩致遠保駕護航。 來源:新華網 9. 金融科技與普惠金融共贏發展大會的媒體報道有哪些 我也在關注這個大會,前幾天看了他們的宣傳圖,主要有新華網、人民網、中國內經濟網、中國容網、財新網、21CN、澎湃新聞、每日經濟新聞、央視網、《經濟觀察報》、《華夏時報》、《中國證券報》、《經濟日報》、《證券時報》、《中國經濟時報》、《參考消息金融周刊》、《財經國家周刊》、《中國經濟周刊》、《互聯網周刊》、《北京商報》、《投資者報》等,打字太費勁了,反正媒體很多,你可以去新金融頭條的專題頁上看看,上面介紹的很全面。 熱點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