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嘉錫基金會
1. 王寬誠教育基金會的介紹
王寬誠先生1985年出資一億美元在香港成立了「王寬誠教育基金會」,目的是為中國培養高級科技人才,對中國大陸、台灣及港澳學者出國攻讀博士學位、開展博士後研究及學術交流提供資助。1987年,中國科學院與王寬誠教育基金會建立並開啟了培養高層次科技人才的合作關系。20年來,王寬誠教育基金會在中科院設立了「中國科學院王寬誠教育基金會獎貸學金」、「中國科學院王寬誠科研獎金」、「盧嘉錫學術交流基金」、「中國科學院王寬誠博士後工作獎勵基金」、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王寬誠育才獎、紫金山天文台「王寬誠行星科學人才培養基金」等項目,成為中科院培養和吸引人才的重要手段。
2. 北京市第二十二中學的學校大事記
01. 校慶:9月30日在校師生為主,10月2日歷屆校友及歷年教職工隆重舉行建校70周年慶祝大會。
02. 1967屆校友香港華達集團公司董事長李曉華先生向母校捐款人民幣200萬元。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王光英、盧嘉錫,北京市市長李其炎等同志出席捐贈儀式。
03. 成希春同志被東城區人民政府授予模範校長稱號。
04. 東城區把草廠小學校址劃歸該校,建立二十二中分校;在1994年夏我區中小學布局調整以後,該校初一新生擴招達到12個班。05. 該校與懷柔縣長哨營中學及密雲縣兵馬營中學建立「手拉手」關系校,全校師生踴躍捐款捐物支援山區貧困學生,並進行形式多樣的社會實踐活動。
06. 高考、中考在創新的成績,升學率、平均分超出幾所重點校。
07. 該校學生在市級學科競賽中榜上有名:閆君、彭暉獲北京師第六屆初中英語競賽二等獎;劉婷獲三等獎。閆君獲1994年全國高中數學聯賽北京賽區一等獎,戴強、陳碩獲二等獎,楊維華、任曉軍、溫世強、李毅獲三等獎。校武術隊獲北京市武術集體演練賽中學組第一名。
08. 體育綜合樓於12月竣工,這將進一步改善學校辦校條件,並將為學校發展提供可靠的經濟來源。
09. 新建386計算機機房、視聽教室已正式啟用。
10. 該校被評為東城區青年教師工作先進校。 01. 華達獎學、獎教金首發式,首次評選「北京二十二中模範教師」11名。
02. 中、高考成績居全區前列,特別是中考成績優異。
03. 全國中學生籃球賽華北地區預選賽在該校舉行。
04. 該校學生在全國中學數學競賽中獲北京賽區3個一等獎,6個二等獎。
05. 該校成功地舉辦了抗日戰爭50周年系列紀念活動。
08. 該校開辦的家長學校獲「北京市優秀家長學校」稱號。
09. 該校首次為教師組團出國參觀訪問。 01. 該校第五屆教代會第一次會議通過學校發展規劃綱要。
02. 成希春同志榮獲「北京市中學模範校長」稱號,受到北京市委、市政府表彰。
03. 東城區委、區政府做出「向孫維剛學習」的決定,授予孫維剛「十佳模範教師」稱號,設立「孫維剛奧林匹克數學獎勵基金」;孫維剛同志榮獲首屆「胡楚南優秀中學教學成果獎」,榮獲香港柏寧頓(中國)教育基金會頒發的第二屆「孺子牛金球獎」傑出獎。
04. 高二(1)班閆君同學榮獲第37屆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金牌、北京市教委頒發的金帆獎。
05. 該校代表團赴澳大利亞訪問成功,與澳大利亞昆士蘭州州立圖旺中學簽署友好合作與交流協議。
06. 在北京市初中教師教學基本技能大賽東城區預賽中,該校6名青年教師獲一等獎,10人獲二、三等獎。
08. 該校在1996年北京市中小學百所課間操優秀校評選中榮獲北京市教委、體委頒發的優秀獎。
09. 該校首次派出學生代表團(籃球隊)訪問韓國,參加「漢城——北京中學生體育交流大會」。
10. 該校第三期工程——小禮堂改造、多功能廳建設竣工。 01. 9月10日,該校交響樂團在北京音樂廳舉辦首場音樂會,作為北京市教委慶祝教師節的系列活動。
02. 9月10日,中共北京市教工委,市教委、市教育工會決定在全市教育系統開展向孫維剛老師學習活動。孫老師被評為東城區首屆十佳班主任。
03. 7月,該校被評為區級文明單位。12月被推薦為市級文明單位。
04. 該校副校長周煥奇獲第二屆惠普優秀教學管理專項獎,並調任區工委副書記。
06. 該校被評為區教育科研論文先進單位。
07. 該校被評為首批「北京市中小學科學技術活動」示範校。
08. 暑期首次組織學生生物夏令營。初一新生首次集中外出軍訓。
10. 該校食堂被評為局先進單位。 01. 黨總支換屆選舉,高寶山任黨總支書記。
02. 孫維剛老師當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孫維剛老師被全國教育工會評為「全國師德標兵」(全國十名,北京一名)。
03. 該校被首都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評為文明單位。被區評為師德群體建設先進單位。
04. 肖堯望老師被評為特級教師。
06. 學校自籌資金一百多萬元全面整修校舍,更新添置設備,使學校面貌煥然一新。
08. 該校檔案工作被評為科技事業檔案工作目標管理市級先進(東城區文教衛生系統中該校首家獲此稱號)。並獲得東城區檔案工作先進單位稱號。東城區教育局檔案工作現場會在該校舉行。
09. 北京市第十五屆「匡威杯」籃球比賽,該校高中男子籃球隊獲第一名,初中男子籃球隊獲第二名。
10. 因長江、黑龍江發生特大洪水,該校師生為災區踴躍捐款、捐物。全校共捐現金11萬元。校辦公司捐教學儀器等物摺合人民幣10萬余元。 01. 9月1日,北京市委書記賈慶林、市委常委、市委工委書記許錫安等領導參加該校開學典禮。
02. 隆重舉行建校七十五周年的慶祝活動。9月24日召開紀念大會。9月25日千餘名校友返校。
03. 該校近千名師生圓滿完成國慶活動,被首都國慶群眾遊行總指揮部評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0周年首都遊行組織工作先進單位」,同時獲東城區委、區政府頒發的「慶祝活動突出貢獻獎。
04. 成希春校長、孫維剛老師被東城區委、區政府授予北京市東城區第二屆有突出貢獻的知識分子。
05. 操場改造(全塑膠場地)工程竣工。
07. 校管弦樂團1999年3月被市教委認定為北京市中學金帆藝術團;11月榮獲「北京市第五屆學生藝術節」中學管弦樂組一等獎(首次),高寶群老師被評為最佳指揮。
08. 6月10日,東城區教育局與該校聯合舉辦「孫維剛教育思想研討會」。教育部、北京市及有關方面的負責人、專家、學者、教師近500人參加。
09. 該校被北京市綠化委員會評為「花園式單位」。
10. 該校被東城區教育局評為「東城區普教系統美育工作」先進集體。 01. 該校被北京市人民政府、首都綠化委員會評為1999年綠化美化花園式單位。(2000年發獎牌)
02. 該校被北京市教委認定為「北京市基礎教育系統電化教育優類校」。
04. 田名鳳老師獲東城區委、區政府2000年度人民教師獎;楊玉清老師獲教育新秀獎。
05. 謝莉、陳英傑、於銘傑、劉勤四位老師赴英國學習進修,任玉老師赴澳大利亞學習進修。
06. 「全球環境行動中小學生環境知識競賽」該校三名同學獲特等獎(全國共五名)。為此,董進老師及獲獎學生鄧福山、師磊、郎雅婧赴美國進行兩周的環境教育訪問。
07. 該校在新中國兒童用品商店設立學生實踐基地。9月10日舉行「手拉手,共慶教師節」活動。
08. 該校男子籃球隊在LG「未來窗杯」全國學生3人制籃球賽中,初中組獲全國冠軍,高中組獲全國亞軍。
10. 新星教學設備總公司被北京市教育委員會、北京市人事局評為1999年「北京優秀校辦企業 01. 該校黨政班子調整:高寶山任校長,高旭任黨支部書記。
03. 教育樓加層及新建過街樓工程順利完工。
04. 該校榮獲北京市中小學校園師范學校稱號。
06. 霧靈山教代會討論並通過了今後五年發展規劃草案;教工食堂改為自助餐。
07. 鄒法瑜老師被評為全國優秀教師;田名鳳老師被評為北京市特級教師;梁伍德老師被聘為該校特級教師。
09. 現初三學生臧鵬遠在「全國生物與環境科學實踐活動優秀項目評選「活動中榮獲一等獎。
10. 高中男籃在耐克超級杯聯賽中首次獲得全國冠軍。 01. 1月20日,全國勞動模範、數學特級教師孫維剛當天上午9時41分在北京病逝。市領導張健民、林文漪等參加了1月24日舉行的孫維剛老師遺體告別儀式。
02. 東城區教委決定該校與交道口中學合並,批准北分校改造工程。
04. 2002年中、高考成績優異。
05. 梁伍德老師被評為東城區第三屆有突出貢獻的優秀知識分子。董進老師被評為東城區第三屆優秀青年知識分子。董進、井文老師當選東城區2002年教育新秀。馮彬、張筠老師當選東城區第八屆優秀青年教師。李江老師當選東城區優秀班主任。
06. 該校數學班2002年競賽成績突出。在北京市高一年級數學競賽中張凡同學取得一等獎第一名;在全國希望杯數學競賽中獲一等獎2名。
07. 該校籃球隊8月份代表東城區在北京市第十一屆運動會上囊括了籃球比賽甲、乙組冠軍;11月份在北京第十九屆中小學振興中華「框威杯」籃球賽中第二次囊括初、高中男子組冠軍。
09. 該校黃喆生老師的作品《吹響歐巴》榮獲第五屆全國優秀兒童文學長篇小說獎。
10. 經國家體育總局批准,22中青少年體育俱樂部正式成立。 01. 8月28日北分校教學樓奠基。9月9日北分校教學樓破土動工。
02. 該校黨總支在抗擊非典型肺炎斗爭中開展「學習時間三個代表保持先進性」主題活動中表現突出,受到中共區教委的表彰。
03. 東城區教工委、教委編制的反映人民教師孫維剛高尚師德的專題片《師魂》錄制完畢,在該校舉行了首發式。
04. 2003年中、高考取得好成績。
05. 張菁老師被評為2003年北京市「紫禁杯」優秀班主任一等獎。況紅艷老師被評為東城區優秀班主任。
06. 該校李紅、陳英傑、謝麗、任玉、季茹、王紅、李江、張冬梅、董進、井文10位老師被評為東城區中青年骨幹老師。
07. 該校邵博、李芃芃參加全國應用物理競賽獲得一等獎。初二年級學生戴潤 參加第十四屆「希望杯」全國數學邀請賽獲得一等獎。該校獲得2003年第十四屆「希望杯」全國數學邀請賽團體二等獎。
08. 《青年體育報》報道:4月5日保持全盛戰績的二十二中神虎隊,以86比80再次戰勝密雲二中閃電隊,奪得北京賽區冠軍。校籃球隊獲得北京市中小學生振興中華「框威杯」籃球賽男子高中組冠軍,男子初中組季軍。
09. 該校被北京市城市節約用水辦公室評為北京市節水型單位。
10. 該校獲得東城區第七屆「中小學生藝術節西樂」集體一等獎。北京市「中小學生藝術節樂」 集體二等獎。 01.該校1983屆初中和1986屆高中全體畢業生集體發起倡議,建立北京市第二十二中學助學基金會。
3. 中國聽力醫學發展基金會的組織概況
基金會的宗旨是:促進中國聽力醫學、康復醫療、科研教育事業發展,籌集善款,幫助更多的聾人聽力、語言康復。
中國聽力醫學發展基金會始終恪守本會宗旨,積極倡導聽力保健意識,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多方籌措慈善資金,配合政府有關部門在防聾治聾科普知識宣傳、扶貧濟困、安老助孤等多項公益性服務活動中,充分發揮自身特殊的社會職能,為改變我國「十聾九啞」的局面做出了應有的貢獻。特別是發起的中國兒童聽力保健萬里行活動,對於增強群眾防聾治聾意識,起到了非常積極的推動作用,得到社會各界的高度評價。
基金會接受海內外熱心於公益事業的企業、社團及個人捐贈,所募資金用於資助貧困地區進行聽力現狀調查、普及聽力保健知識;幫助貧困聾人進行康復醫療;資助設立聽力醫學研究機構,進行有關基礎理論和臨床醫學研究;資助聽力學專業人才培訓、設立聽力康復語言培訓機構等,設立中國聽力醫學發展基金獎,表彰為我國聽力醫學事業做出傑出貢獻的人士。
在新的征程中,理事會將一如既往地保持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遵循本會宗旨,努力推動防聾治聾工作,提高人們聽力保健水平,使「十聾九啞」的局面逐步得到改善。 通過社會倡導資助與服務,傳遞愛心與善心,促進聽力障礙者自我發展
能力的成長。
強化防聾治聾,促進中國聽力語言康復、科研事業的發展,使更多的聽力障礙者受益。 資助貧困社區的聽力障礙者,特別是貧困地區聾兒;
資助為貧困社區中的窮人提供技術性服務的專業人士和基層組織。 將用全部的熱情和愛去幫助那些貧困地區的聾人;
將在社會公眾的關注下竭盡所能去幫助那些聽力障礙的人們。 標識中心形似三塊聽小骨又象形兩只耳朵。上部呈球面的放射狀線條為縱向傳導聲波,寓意失聰者在社會關愛下聽力語言康復後的美好前景,下半實體圓象徵充滿著愛的堅實大地。
英文字母書寫的「中國聽力醫學發展基金會」環繞外周,象徵著基金會在接受全社會幫助的同時也關心全球聽力事業發展。主色調藍色象徵愛心的博大和深遠。 邰麗華
邰麗華,宜昌市特殊教育學校畢業,聾啞人舞蹈家,全國政協委員,無黨派人士,中國殘疾人藝術團團長、舞蹈演員、藝術總監,中國特殊藝術協會副主席,全國青聯副主席。
邰麗華2歲時就因發高燒注射鏈黴素而失去聽力,從此進入一個無聲世界。但她以獨特方式創造藝術,15歲成為中國殘疾人藝術團的領舞演員,1994-1998年湖北美術學院本科畢業,1998-1999年武漢第一聾啞學校教師,1999-2003年進入湖北省殘疾人聯合會藝術團,2002年8月調入北京中國殘疾人藝術團,擔任演員隊隊長,同時兼任中國特殊藝術協會副主席。28歲成為藝術總監,塑造了特殊藝術經典《我的夢》。她領舞的《千手觀音》在2004年雅典殘奧會上震撼世界,在2005年央視春節聯歡晚會上演繹舞蹈「千手觀音」。被評為《感動中國》2005年度人物 ;她創編並主演的精縮舞劇《化蝶》轟動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
她是努力「發聲」的婦女委員、殘疾人權益的維護者。在擔任全國政協委員期間,邰麗華的提案都與殘疾人的權益保護相關。今年,她將提交三份提案:將特殊教師資格納入到教師資格證中;將致聾基因的檢查放入婚前或孕前的檢查項目之中;以及建議中央電視台率先將新聞聯播和重大活動的直播進行字幕同步。
邰麗華曾在2009年兩會上提交了一份關於允許殘疾人駕車的提案,在第二年,公安部就放寬限制,五類殘疾人可申領駕照;2010年兩會,她呼籲將殘疾兒童篩查納入常規檢查,早發現、早治療,如今也已在各地落實。
「愛,讓你聽得見」邰麗華寫下這一行字。
大事記
2015年12月,基金會向赤峰市殘疾人聯合會、寧夏回族自治區殘疾人聯合會捐贈了價值125萬元人民幣的圖書,用於兩地特教學校師生閱讀。
2015年5月9日,基金會與中國市長協會共同舉辦了第四屆 「世界從此歡聲笑語」中國項目·慈善之夜活動。北京延安兒女聯誼會會長、中國著名政治理論家胡喬木之女胡木英女士,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國際交流部主任許朝友先生,中國兒童罕見病公益基金秘書長范笑天先生等被評為2014年度志願者。南都公益基金會副理事長、希望工程創始人、著名公益人徐永光先生,著名媒體人、新華社主任記者唐師曾先生,著名演員王志飛先生,老牛基金會理事長、大自然保護協會亞太首席代表、著名公益人張醒生先生被評為榮譽志願者。
2014年5月23日,基金會與中國市長協會在中華世紀壇共同舉辦了 「世界從此歡聲笑語」中國項目·慈善之夜,活動對2013年為中國項目做出貢獻的政府領導、社會名流、愛心人士給予表彰並對於今年的項目進行了宣傳。北大後EMBA學院捐贈人民幣200萬元專項基金用於斯達克「世界從此歡聲笑語」中國項目,共同開展聽障人士救助活動。此次活動邀請到元勛後代毛澤東之女李敏女士、劉少奇之女劉愛琴女士以及前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龍永圖先生、原商務部副部長魏建國先生、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國際交流部主任許朝友、馬艷麗高級時裝定製中心董事長馬艷麗女士及北大後EMBA促進會的優秀學員等。活動共募集善款約294萬元用於救助貧困聽障兒童。
2013年5月15日,基金會與中國市長協會共同舉辦了 「世界從此歡聲笑語」中國項目·慈善之夜活動,對做出貢獻的政府領導、社會名流、愛心人士給予表彰。此次活動為功勛志願者頒發了獎牌及證書:元勛後代毛澤東女兒李敏女士、劉少奇女兒劉愛琴女士、周恩來侄女周秉德女士、陳雲女兒陳偉力女士。同時還邀請到前駐美大使李道豫先生、鳳凰衛視資訊台總編輯、首席時事評論員阮次山先生、前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龍永圖先生、原商務部副部長魏建國先生、著名作家學者易中天先生、菊香書屋有限公司董事長孔東梅女士、國家射擊隊總教練王義夫先生、馬艷麗高級時裝定製中心董事長馬艷麗女士、著名羽毛球運動員謝杏芳女士、中坤集團董事長黃怒波先生、中國銀泰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沈國軍先生擔任榮譽志願者,並向他們頒發了榮譽志願者獎牌及證書。
2012年7月,與美國斯達克聽力基金會共同在華展開斯達克「世界從此歡聲笑語」中國項目。本次活動救助聽障人士6338人,捐贈助聽器12830台。
2012年7月,基金會向沈陽市殘疾人福利基金會捐贈總價值100萬元助聽器,向貧困縣漳武縣捐贈總價值27萬元助聽器。
2012年3月,「女市長愛爾慈善基金」與中國婦女報社、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群眾工作局、中國發展戰略學研究、中國市長協會女市長分會在北京舉辦「女市長愛爾慈善基金」公益之夜,500名女性企業家及愛心人士出席活動,募集善款200萬元。
2012年3月,基金會與光華基金會合作舉辦了「愛未來」慈善書畫筆會,邀請知名畫家親臨現場。捐助名人字畫26幅,紀念劉少奇110周年書畫作品178幅。
2012年,基金會設立聯邦快遞專項基金,向基金會捐贈人民幣100萬元,指定用於貧困聾兒救助活動。
2011年9月,Sonova聽力集團在基金會復聰教育基金中設立「Sonova獎助學金」,支持首都醫科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院舉辦聽力學教育,鼓勵從事聽力學研究及應用工作成績優秀的青年學者、學生。
2011年7月,復聰教育基金在安徽舉辦「愛要讓你聽到」公益培訓活動。培訓歷時3天,共為246名來自基層一線康復教師進行了培訓。意在提高聽力語言康復教育質量和康復教育的專業化水平。
2011年2月,老牛基金會向「女市長愛爾慈善基金」捐款100萬元,用於貧困聾兒人工耳蝸植入資助。牛根生理事長與陶斯亮理事長進行了捐贈儀式。該項目得到北醫三院、寶迪康公司的大力支持。
2010年,萬敏向基金會捐贈人民幣590萬元,深圳市南方同正投資有限公司捐贈人民幣300萬元,作為基金會原始基金。
2009年6月15日,基金會與解放軍總醫院聯手發起的「愛爾啟聰中國行」大型公益活動啟動。為新生兒實施聽力及基因聯合篩查,實現聾病的早發現、早診斷及早預防,降低我國聾啞疾病發病率。
2008年4月26日,首屆中國聽力事業高峰論壇暨中國聽力醫學發展基金會專家委員會會議召開。我國聽力醫學保健、聽力科學發展以及慈善助殘事業的大型高峰論壇,薈集了覆蓋全國神經耳科學、耳外科學、聽力科學、生物醫學工程科學等各方面享有盛譽的近100名專家學者。倡議撰寫《中國聽力事業發展報告》。
2008年4月21至27日,中國聽力醫學發展基金會與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臨床聽力醫學中心的專家學者們在山東省殘聯、日照市人民政府及市殘聯、教委的聯合協助下,為山東省日照市周邊聾啞兒童及其家長進行了耳聾易感基因的篩查診斷工作。
2007年11月2日與中國市長協會合作,基金會啟動了「中國貧困聾兒救助行動萬人簽名活動」,動員知名人士和公眾為「中國貧困聾兒救助行動」倡議書簽字。同步舉行「七彩雲雀飛進廣東」慈善晚宴,獲得100萬元善款。
在北京分別舉辦了「助聾復康·燕山善宴」慈善晚宴,小雲雀藝術團小演員募集到280萬元善款。
2006年12月1日,與中國聾兒康復研究中心共同設立了「天才小畫家」專項基金。突破單純救助范疇,幫助聽障兒童尋求發展。倡導殘障人士自立自強。
2006年5月啟動親子培訓班,編寫培訓教材3冊,培訓家長百餘名。
2006年2月23日—24日,我會《貧困聾兒聽力語言康復訓練親子培訓班》項目入選由世界銀行、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民政部主辦的『2006中國發展市場』。
2005年11月25日,陝西彬縣聾兒接受基金會資助(奧地利人工耳蝸醫療電子儀器公司捐贈),由我會專家委員會委員餘力生教授主刀電子耳蝸手術。
2005年8月12日,「千手觀音」邰麗華出任中國聽力醫學發展基金會「愛心大使」新聞發布會在國家衛生部科技樓舉行。衛生部及其他有關部委領導和專家學者出席了儀式。
2005年3月3日全國第六個「愛耳日」,中國聽力醫學發展基金會救助的聽障兒童在京進行人工耳蝸手術,包括北京電視台在多家媒體進行大量新聞報道,促進公眾對於聽障兒童給予更多關懷。
2005年1月26日,嘉里糧油商務拓展(深圳)有限公司向基金會設立的「人工耳蝸專項基金」捐款人民幣30萬元,資助兩名聾兒進行人工耳蝸手術。
2004年12月3日國際殘疾人日,基金會副會長曲折、梁濤出席「復聰工程」人工耳蝸基金啟動儀式,新華社發布全國通告宣傳,大量媒體轉載,自此公眾對於植入人工耳蝸術有了新的認識,意識到聽障兒童有了與健全兒童一樣融入社會的可能。
2004年10月17—23日,由基金會發起,科研教育部承辦實施,在全國舉辦了第一屆「全國助聽器選配師培訓班」,特邀請解放軍總醫院、協和醫院、同仁醫院等著名教授為40名學員授課,經考試合格頒發結業證書。國家衛生部醫政司、人事司官員參加了開課和結業典禮,為全國聽力驗配機構的專業化建設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2004年6月23日,基金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天籟再現」大型公益宣傳活動新聞發布會,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彭佩雲及有關部委領導出席,組織委員會主席陶斯亮代表組委會講話。千名聾兒手語唱國歌、觀升旗活動。著名歌手韓紅、孫悅、林依倫、沙寶亮等出席活動。
2004年2月20日—22日,應香港參加中國聽力醫學發展基金會(香港)赴陝西省銅川市「愛心訪問團」之邀,基金會秘書長梁濤先生率醫療隊赴陝西省銅川市進行義診活動,並向殘聯捐贈助聽器。
2001年9月16—28日,基金會與國家科技部舉辦了「第一期發展中國家聽力醫學新技術國際培訓班」,此次培訓班由我國著名聽力學專家為6個國家共22名學員授課,極大地促進了與發展中國家的相關行業間的聽力醫學技術發展與交流。
2000年12月3日基金會五周年,邀請出席會議的領導有:著名經濟學家劉鴻儒、衛生部原副部長郭子恆、譚雲鶴、曹榮桂、中國紅十字會原副會長曲折以及企業各界人士;中央電視台、電台、報刊等新聞媒體;與會並邀請基金會資助的貧困地區10名聽力康復的兒童代表出席。
2000年3月3日,值全國第一個「愛耳日」之際,我會組織醫務人員在北京市王府井街頭做了聲導抗聽力檢測,並積極宣傳防聾治聾科普知識、進行聽力保健咨詢服務。
1999年10月,中國聽力醫學發展基金會增選了譚雲鶴同志為名譽會長、曲折同志為副會長。
1999年5月26日香港共濟會梁經倫先生個人向中國聽力醫學發展基金會捐款5000港幣。
1999年5月25日中國聽力醫學發展基金會(香港)與香港共濟會一行四人(廖美英、簡安迪女士、梁經倫、蒂姆先生)向中國聽力醫學發展基金會捐贈了峰力助聽器儀器設備,價值為22585美元。(峰力高增益超傳真PPC-2助聽器12台、瑞士峰力組別(單耳)無限調頻系統(共12學生用)一套、手提實時真耳測驗及助聽器分析儀1套)。隨後中國聽力醫學發展基金會與中國聽力醫學發展基金會(香港)、香港共濟會派人攜帶聽器儀器設備送往徐州新沂市港頭鎮聾兒語訓班,並看望了語訓班的聾兒。
1998年3月2日,中國聽力醫學發展基金會(香港)總幹事雷湘萍女士受該基金會主席袁漢源先生委託,在聽基會梁濤秘書長、市殘聯孫副理事長、申主任的陪同下對銅山聾啞學校、新沂市港頭鎮聾兒語訓班的聾兒語訓情況進行了考察。國內著名聽力學家、全軍耳鼻喉專科主任斐洪恩教授對聽障兒童康復工作提出專業建議。
1997年12月5日,中國聽力醫學發展基金會(香港)的成立。梁濤秘書長與香港慈善團體進行了工作交流,分別接受了《南華早報》、《星島日報》、《大公報》和《文匯報》記者的采訪,還在中國聽力醫學(香港)發展基金會總幹事雷湘萍女士的陪同下參觀了香港的聾兒康復機構。在港期間梁濤秘書長與香港熱心社會公益事業的各界知名人士進行了廣泛接觸。
1997年7月30日,中國聽力醫學發展基金會社第一次常務理事會在昆明舉行。出席會議的有:譚雲鶴會長、副會長袁漢源、姜其溫、朱福林、曲折、秘書長梁濤、常務理事陳玉琰、袁文錦、梁華萍、特邀專家;梁尚敏、徐其昌、卜行寬。中國聽力醫學發展基金會(香港)雷湘萍女士,衛生部人事司官員張兆華女士,應邀新聞單位有、新華社雲南分社、中新社雲南分社、雲南日報社、雲南衛生報社、春城晚報社、雲南教育電視台、昆明電視台等。
香港萬裕集團董事局主席袁漢源先生向基金會捐贈了價值180餘萬元的儀器設備和救護車,徐州市的企業向基金會捐贈物資。衛生部曹榮桂副部長發表了重要講話。
1996年3月23日,中國聽力醫學發展基金會在召開中國聽力醫學發展基金會新聞發布暨接受捐款大會。中國聽力醫學發展基金會秘書長梁濤匯報了基金會成立後開展的工作和中國兒童聽力保健萬里行活動的情況。
a) 衛生部副部長曹榮桂,民政部社團管理司劉治國、江蘇省衛生廳副廳長郭興華出席大會。
b) 江蘇省徐州市人民政府王希龍市長、丁養華副市長和徐州市有關部門領導出席大會。
c) 中國聽力醫學發展基金會副會長姜其溫、袁漢源,秘書長梁濤,常務理事陳玉琰、梁華萍等出席大會。
d) 徐州市人民政府王希龍代表市政府向大會致詞。
1995年12月7日,中國聽力醫學發展基金會發起的「中國兒童聽力保健萬里行」活動拉開序幕,首先組織醫療隊,由譚雲鶴會長,梁濤秘書長帶隊奔赴河北省易縣、平山縣老區、保定市、石家莊市等地,免費學齡前兒童做系統聽力檢測。
1995年12月3日,「中國聽力醫學發展基金會成立大會暨中國兒童聽力保健萬里行授旗儀式」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
a)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王光英、盧嘉錫出席大會。
b)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王光英、盧嘉錫、吳階平、國務委員彭佩雲、衛生部部長陳敏章為基金會題詞。
c) 國家衛生部、中國人民銀行、民政部的有關官員出席大會。
d) 中國聽力醫學發展基金會會長譚雲鶴致歡迎詞。
e) 中國聽力醫學發展基金會秘書長梁濤匯報基金會籌備工作情況。
f) 中國聽力醫學發展基金會副會長袁漢源介紹了基金會領導成員和常務理事。
g)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盧嘉錫與基金會名譽會長姜泗長(中國工程院醫葯與衛生學部院士)為基金會揭匾。
h)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王光英講話,對中國聽力醫學發展基金會的成立表示熱烈祝賀。
1995年4月6日,中國聽力醫學發展基金會在民政部獲得准登記注冊(社證字第1781號,社團代碼:50001775)。法定代表人:梁濤。
1995年1月25日,中國人民銀行銀發(1995)20號文件批准成立「中國聽力醫學發展基金會」。
1994年8月8日,香港萬裕集團董事局主席袁漢源先生向基金會籌備組捐贈注冊基金和活動基金人民幣210萬元,成為第一個向基金會捐款的境外人士。
4. 廈大的名人有哪些
廈門大學著名校友:
李光前 愛國企業家、教育家、慈善家,陳嘉庚的大女婿,從1927年到21世紀,李氏家族持之以恆地持廈大建設。
魯迅 思想家、廈大文學院教授 。
林語堂 學者、翻譯家、廈大文學院院長、教授 。
餘光中 詩人、散文家、廈大客座教授、1948-1949年在廈大就讀 。
易中天 文化學者、廈大教授 。
楊振寧 廈門大學名譽教授 。
李政道 廈門大學名譽教授 。
李遠哲 廈門大學客座教授 。
連戰 廈門大學名譽博士 。
李敖 廈門大學終身教授 。
盧嘉錫 中國科學院院長、院士、化學家、全國人大副委員長、農工民主黨中央主席、廈大教授、副校長 。
薩本棟 廈門大學校長(第一任國立廈門大學校長)、物理學家、電機工程專家、教育家、民國時期中央研究院總幹事 。
亞南 廈門大學校長、中國翻譯資本論第一人、經濟學家、翻譯家、教育家、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學部委員、福建省政協副主席 。
汪德耀 廈門大學校長、細胞生物學家、教育家,在廈大開創性地創辦了中國高校史上第一個航空工程、機械工程、海洋學、國際貿易、南洋經濟研究等系科 。
傅鷹 廈大教授、教務長兼理學院院長、物理化學家、中國膠體化學奠基人、北大副校長、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 。
林惠祥 廈大教授、人類學家,廈大歷史系主任,創辦中國第一個人類博物館,廈大26屆。
唐世鳳 廈大教授、1946年創建了中國最早的海洋學系及海洋研究所 。
伍獻文 動物學家、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生物學部委員。
陳景潤 數學家、中科院院士 。
謝希德 復旦大學校長、中科院院士,物理學家、上海市政協主席 。
柯召 四川大學校長、名譽校長、中科院院士、數學家 。
鄧從豪 山東大學校長、中科院院士、物理化學家 。
曾呈奎 海洋生物學家、國際藻類學會主席、中科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 。
曾融生 地球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地學部)、 中國地球物理學會副理事長 。
曾邦哲 WABSE(國際協會)創始人 。
劉再復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所長 。
闕端麟 浙江大學教授、中科院士。
陳宜瑜 中國科學院副院長、院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理事長 。
張存浩 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主任 。
閔桂榮 中科院院士、工程院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院長。
吳亮平 馬克思主義理論家,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國民經濟部部長,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 。
上官世盤 西昌中國衛星發射測控系統部部長、少將、廈大物理系畢業 。
葛文勛 第一、二屆國際感測學會主席、CASE大學感測技術研究中心主任 。
朱伯舜 美國紐約《華美日報》社董事長、美國共和黨亞裔總黨部共同主席兼台灣支部主席。
李景昀 醫學家、奧克拉荷馬大學解剖學系主任。
吳伯雄 美國伯明翰大學電子計算機中心主任 。
林幼堃 美國佛羅里達大西洋大學講座教授、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國際著名結構動力學家 。
李小加 摩根大通中國區主席,港交所行政總裁。
萬建華 中國銀聯董事長兼總裁、上海國際集團總裁、副董事長,廈大財金系本科畢業,廈大兼職教授。
董文標 海通證券董事長兼總裁、民生銀行董事長兼行長、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廈大財金系畢業 。
5. 盧嘉錫的人物影響
2006年8月,根據盧嘉錫的遺願,盧嘉錫子女們捐出了其生前所獲全部獎金,與農工民主黨中央、中國科學院、廈門大學、福州大學、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共同發起創建「盧嘉錫科學教育基金會」。基金會主要用於鼓勵科學創新和支持人才培養,設有「盧嘉錫化學獎」、「盧嘉錫優秀導師獎」和「盧嘉錫優秀研究生獎」,還在廈門設立了「盧嘉錫青少年創新獎」。
6. 盧嘉錫子女簡介
盧嘉錫(1915.10.26—2001.6.4),福建廈門人,原籍台灣省台南市,祖籍福建省龍岩市坎市鎮浮山村[1-2] ,物理化學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和科技組織領導者。
中文名
盧嘉錫
別 名
瑞師
國 籍
中華人民共和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福建省廈門市
出生日期
1915年(乙卯年)10月26日
逝世日期
2001年(巳蛇年)6月4日
職 業
物理化學家、教育家
畢業院校
廈門大學
主要成就
195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1985年當選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
1991年獲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一等獎
1993年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1999年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成就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