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國要大力發展消費金融
❶ 為何要倡導消費金融公司
消費金融在提高消費者生活水平、支持經濟增長等方面發揮著積極的推動作用,這一金融服務方式目前在成熟市場和新興市場均已得到廣泛使用。
❷ 消費金融為什麼可以促進經濟發展
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不斷加快,2007年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金融海嘯給世界經濟帶來了巨大的沖擊,世界各國都逐漸意識到消費金融對於本國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在我國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背景下,消費作為促進經濟增長的有效手段和途徑,在整個國民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顯。消費金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滿足消費者資金融通的需要,起到刺激國內消費需求進而帶動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目的。消費金融的影響因素有人口結構、家庭生命周期、社會保障、消費者偏好和宏觀經濟政策等方面。消費信貸余額與居民消費水平之間存在長期穩定的均衡關系,消費金融發展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帶動居民消費水平提高。
❸ 我國大力發展消費信用,其意義何在
[消費信用的作用和制約因素]
消費信用是企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向消費者個人提供的、直接用於生活消費的信用。在現代經濟生活中,消費信用在一定條件下可以促進消費商品的生產和銷售,並從而促進經濟的增長。據統計,若不採用分期付款這一消費信用的典型支付方式,西方汽車的銷售數量將會減少 1/3 。此外,企業通過以賒銷方式對顧客提供信用等方式,這一信用形式對於促進新技術的應用、新產品的推銷以及產品的更新換代,也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但是,若消費需求過高,生產擴張能力有限,消費信用則會加劇市場供求緊張狀態,促使物價上漲,促成虛假繁榮等消極影響。因此,消費信貸應控制在適度范圍內。
一般來說,消費信用的制約因素有以下幾方面:(1)總供給的能力與水平,總供給的水平越高,消費信用的規模一般越大;(2)居民的實際收入和生活水平。若居民的實際收入較低,償還能力不高,一味地發展消費信用則會導致風險加大;(3)資金供求關系。它與消費信用的規模是此消彼長的關系,若資金供求緊張,消費信用的規模就越大;(4)消費觀念和文化程度,它制約著消費信用這種信用方式的普及程度和消費總量。如在我國,受傳統文化的影響,消費信貸起步較晚,規模也較小,但近年來發展很快,主要體現在住房貸款、汽車貸款的增長上。
❹ 我國發展消費金融最大的制約點是什麼
1、消費金融體系不健全;2、個人消費金融信貸需求不足;3、金融資源過於集中在大中城市的發達地區,中小城和經濟落後地區很難享受到相應的消費金融服務。
❺ 我國現階段為什麼要大力發展生產力
我國為什麼要大力發展生產力?怎樣大力發展生產力?
原因:①我國正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是社會的主要矛盾。為了解決這個矛盾,必須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這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②大力發展生產力具有重要的意義:A、為鞏固社會主義制度建立雄厚的物質技術基礎。B、擺脫經濟文化落後狀態,縮小歷史遺留下來的與發達國家的差距,趕上以至超過發達國家,充分顯示社會主義的優越性;C、不斷增強綜合國力,提高我國的國際地位。
為什麼要大力發展生產力
答:(1)從理論層次來看:生產力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2)從我國現實角度來看: A.(必然性)大力發展生產力,是社會主義本質的內在要求,是解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主要矛盾的根本手段.B.(必要性)只有大力發展生產力,才能····· C.判斷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三個有利於"標准
答:(1)消費影響生產是對的.生產決定消費,同時消費反作用於生產.當消費擴張可以促進生產的發展,消費萎縮就會阻礙生產的發展.我國過去幾年經濟不景氣,主要就是由於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人們的消費需求減弱,從而影響了我國經濟的發展.
(2)消費水平越高,經濟增長越快,是錯的.消費反作用於生產,但不等於消費決定生產. 只有那些不超越現實社會生產能力的合理的,適度的消費才是生產的真正動力;過度的不合理的高消費則會阻礙生產的發展.因為過度消費會使一定時期內的積累基金減少,從而影響社會再生產.
(3)經濟增長主要受到"三駕馬車"的拉動:投資;需求;出口.由於我國實施了擴大內需的方針,因此使得經濟保持較快的增長.
消費影響生產,消費水平越高,經濟增長越快.
❻ 我們應該如何理解「消費已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關鍵動力」
拉動不了!國家福利太低了,老百姓沒有安全保障,比如說一個退休工人,手上有點余錢,看到中意的東西非常想卻不能買,為什麼?因為這錢是預防應急用的,現在用了萬一病了,拿什麼來看病,只能等死了,所以用消費拉動經濟是沒用的,首先國家的提高社會福利,工資待遇,讓老百姓能夠感覺到放心,而不是擔心,這樣才能從根本上來實現,而不是光打雷不下雨,消費拉動經濟那還得老百姓口袋裡有才行通的,現在有多少老百姓口袋有餘錢的,就目前我們國家的低福利,低工資,高消費這種怪圈是行不通的!
❼ 我國消費金融公司的發展前景是怎樣的
隨著網路購物場景的發展,消費金融開始涉足電商領域,針對消費者最關注的價格因素,推出分期付款、30天無責免息等產品,分散消費者的購物壓力,刺激消費增長,尤其是中高端消費的增長。消費金融除降低消費者購物壓力刺激消費以外,還可以幫助電商企業及商家進行商品營銷。通過優惠的支付條件吸引用戶,實現用戶引流和商品導購。例如根據電商平台的行業及人群特徵,推出特定的營銷活動,用戶通過參與活動或者獲得價格優惠,或者獲得電商平台及互聯網消費金融平台的消費積分。這種營銷活動在引流、導購的同時,還可以增強用戶粘性。
互聯網消費金融在電商領域的應用,目前處於信用累積的過程,未來實現數據沉澱之後,基於個人賬戶的信用數據提供更多產品以外的增值服務,將成為其發展的一大趨勢。
中國消費信貸市場規模
前瞻產業研究院顯示,2015年中國人民幣信貸余額達到93.6萬億,同比增長14.9%;同期消費信貸余額達到19.0萬億,同比增長23.3%。近年消費信貸余額增速顯著高於人民幣信貸余額增速。預計2019年消費信貸余額將占人民幣信貸余額總額的四分之一,並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中堅力量,在消費信貸快速增長的大背景下,互聯網消費金融市場也將迎來快速增長。
互聯網消費金融交易規模
2013年至2014年,中國互聯網消費金融市場正處於發展的起步階段,陸續有電子商務企業、在線支付企業以及P2P信貸企業加入,同時,傳統的互聯網金融企業也在抓緊在互聯網領域的嘗試。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消費金融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指出,2013年,中國互聯網消費金融市場交易規模達到60億元;伴隨著京東與天貓等進入市場,2014年交易規模突破183.2億元,增速超過200%;2015年整體市場則突破了千億。預計未來幾年,中國互聯網消費金融交易規模仍將保持高速增長,到2019年達到3.398萬億元的水平。
互聯網消費金融交易規模
2013年至2014年,中國互聯網消費金融市場正處於發展的起步階段,陸續有電子商務企業、在線支付企業以及P2P信貸企業加入,同時,傳統的互聯網金融企業也在抓緊在互聯網領域的嘗試。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消費金融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指出,2013年,中國互聯網消費金融市場交易規模達到60億元;伴隨著京東與天貓等進入市場,2014年交易規模突破183.2億元,增速超過200%;2015年整體市場則突破了千億。預計未來幾年,中國互聯網消費金融交易規模仍將保持高速增長,到2019年達到3.398萬億元的水平。
消費金融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斷加強
對消費金融的支持力度正在加大。從對金融機構的定向業務支持轉而對整個消費金融行業的全面支持。銀監會放開了消費金融公司審批的地域限制和數量限制,成熟一家,審批一家,積極推動消費金融公司設立的常態化。
消費場景日益豐富,互聯網渠道直接觸達客戶
首先,電商改變了大眾的購物習慣,消費渠道的便利性激發了小額高頻的購物需求。其次,移動互聯網的普及將互聯網的流量競爭從線上延伸到了線下,線下的消費場景包括3C產品、電動車、醫美、租房、培訓教育、旅遊等。
隨著中國互聯網消費金融的快速發展,監管政策將逐步出台,行業將迎來整改。監管政策的不斷深化加強,互聯網消費金融將會兩級分化,不合規的平台將會逐步的退出市場,合法合規的平台將會以金融科技促進機構自身的發展,加強風控和定價能力為核心競爭力。未來,在場景、數據和風控基礎上持有牌照的消費金融公司會促進消費金融市場的快速增長,給用戶帶來美好的消費體驗,給社會創造無限的價值。
❽ 運用經濟生活談談如何擴大我國的消費需求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GDP總量的不斷攀升.而最終消費支出對GDP的貢獻率(即最終消費率)卻呈現出遞減的趨勢。為有效緩解投資消費失衡.「十二五」規劃建議提出.要建立擴大消費需求的長效機制.把擴大消費需求作為擴大內需的戰略重點。因此,要充分挖掘內需潛力.積極探索擴大消費需求的新思路和新政策.加快形成消費、投資、出口均衡拉動經濟增長的新局面,實現持續平穩較快增長。
經濟增長有「三駕馬車」,即擴大國內投資,刺激國內消費和擴大外貿出口。擴大內需主要是通過擴大國內投資和國內消費來帶動國民經濟增長。
1、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努力發揮貨幣政策的作用,配合運用稅收,價格等經濟杠桿,全力解決有效內需不足的矛盾;
2、提薪。適當提高社會保障「三條線」的保障水平,提高工職人員工資。
3、降息,暫停徵收利息稅(2008年10月9日起暫免徵收利息稅);
4、調整消費政策,培育消費熱點,優化消費環境,更新消費觀念,千方百計的刺激消費,拉動經濟增長。開拓農村市場,刺激假日經濟,調整限制消費的稅費政策等;
5、促進人們思想觀念的轉變;
6、建立健全社會保障制度,免除消費後顧之憂;
7、推行積極的就業,再就業政策。
具體來說,還要做到:
第一,全力促進居民增收。一是要將促進就業作為居民增收的主渠道。切實消除服務業發展的制度性障礙,放寬市場准入,促進服務業發展進入持續快速擴張軌道;實施就業導向的宏觀經濟政策,落實對服務業和中小企業、勞動密集型行業的投資、財稅、用地等支持政策,增加就業吸納能力,促進工資水平合理增長。二是要提高居民財產性收入。在農村,關鍵是推進和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在穩定農民對承包土地擁有長期物權的前提下,促進土地流轉和變現,使農民獲得穩定的收入流;清晰界定農戶宅基地產權屬性,推進宅基地流轉、置換方式創新,讓農戶分享土地升值收益。在城鎮,關鍵是深化金融體系改革,拓展居民投資渠道,提高居民的股息、利息、紅利等財產性收入。三是著力增加政府對勞動市場服務職能,加大對職業教育、在職培訓等的公共投入,提高勞動者素質和崗位轉化能力,通過增強勞動市場的活力來根本保障勞動者利益。
第二,著力調節收入差距。一是切實縮小壟斷行業與其他行業就業人員不合理的收入差距。放鬆鐵路、電信、電力、能源等基礎產業和金融、出版等服務業以及部分城市公共事業的管制,通過市場競爭來提高效率、降低壟斷收益,最終使消費者獲得實惠。對於那些確實關系國計民生的壟斷或自然壟斷行業,要加快建立合理的定價機制和收益分配原則,避免因壟斷因素獲取高於其他行業的勞動報酬。二是通過稅制改革等措施加大二次分配的調整力度。加快實行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度,充分考慮家庭綜合稅負能力,以家庭為單位進行計征和抵扣。完善企業所得稅制度,將減稅負與促就業有機結合起來,對有利於就業的中小企業和勞動密集型行業給予稅收優惠。適時開征物業稅,條件具備時開征遺產稅、贈與稅和特別消費稅,加大對高收入群體的稅收調節力度。三是以積極推進城鎮化作為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的主要途徑。進一步健全體制機制,促進人口和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和優化配置。推進新型城鎮化與推進新農村建設同時並舉,不斷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
第三,注重改善消費預期。一是改善政府支出結構,切實提高政府公共服務支出占政府總支出的比重。二是建立全覆蓋、保基本、縮差距、可轉續的社會保障體系。擴大新型農村養老制度實施范圍,並適當提高保障水平;落實醫療衛生體制改革新方案,逐步完善大病保障制度;探索實施多種保障性住房的供給形式,完善基本住房保障制度;提高社保的統籌層次,逐步建立完善的保障體系。三是完善政府間轉移支付制度,保證基層政府的基本公共服務供給能力。轉移支付中財力測算標准與常住人口掛鉤,與戶籍人口脫鉤。加快制定並實施基本公共服務標准,增加對落後地區和農村公共服務投入,不斷提高基本公共服務的可及性和均等化程度。
第四,切實增加有效供給。一是通過供給促改革,激活需求潛力。要放寬市場准入,鼓勵公平競爭,加快金融、醫療、教育、培訓、咨詢、文化等服務業的改革和發展。二是加快完善與消費相關的基礎設施建設,為拓寬城鄉市場、擴大居民消費創造有利條件,促進消費結構穩步升級。三是以新技術、新理念支持和引導新消費。重視智能技術、物聯網、新能源、低碳等領域的技術進步,創新產品,創新供給,開拓新的消費領域。
第五,不斷提高消費便利性。一是支持合理金融創新,積極發展消費金融。在加強監管和風險控制前提下,要在信貸標的、類型、流程和方式上積極支持業務創新,在消費支付終端多元化、安全化上尋求新突破,積極發展消費信貸,支持居民合理的消費需求增長。二是大力改善消費品流通環境。支持建立健全現代消費品營銷體系,積極推動消費品領域物流配送、電子商務等現代交易方式和組織形式的快速發展。加快建設和完善社會信息基礎設施平台建設,提升信息化水平,支撐新興消費領域發展。三是優化社會信用環境,切實保護消費者利益。健全市場監管體系,加大消費品質量和安全監督,讓民眾放心消費。加大打擊社會失信行為的立法和執法力度,鼓勵誠信經營。
除此之外,一國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須以消費需求的擴大為支撐,我國要改變過分依賴投資和出口拉動經濟增長的狀況,必須採取有效措施擴大國內消費需求。針對制約我國消費需求的原因,應通過增加居民收入、加快稅制改革、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等財政對策,擴大我國消費需求,從而促進經濟的穩定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