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期權期貨 » 期權價值復制原理

期權價值復制原理

發布時間: 2021-03-10 12:56:53

❶ 為什麼期權復制原理和風險中性原理得出的期權現值是一

我來答一下吧。
現在的股價是S0,一年後股價有兩種情況(二叉樹):Su和Sd,風險中性原理的核心假設前提就是一年後股價的期望值S1=Su×p+Sd×(1-p)=S0×(1+r),從而才得出了風險中性原理最終的估值結論。你的困惑可能是復制原理好像並沒有這個前提假設,但最終得出估值結果竟然會是一樣的。但其實,復制原理也是有這個假設的!
復制所構建的組合是:H股標的股票S+B元借款,如果一年後組合的價值V1=H×S1-B×(1+r),那麼組合現在的價值V0就是V1以r折現的現值,即V0=V1/(1+r),所以必須有S1/(1+r)=S0,換句話說,只要你談股價估值,當前股價是S0,那麼一年後股價的期望值S1,就只有一種可能性,那就是S0×(1+r)!

❷ 計算看跌期權當前價值

題目要求看跌期權的價格,由於沒有直接求看跌期權價值的模型(我的cpa書上沒有),所以要先求看漲期權的價值,而對於歐式期權,假定看漲期權和看跌期權有相同的執行價格和到期日,則下述等式成立,
看漲期權價格+執行價格的現值=股票的價格+看跌期權價格
那麼:看跌期權價格=看漲期權價格+執行價格的現值-股票的價格
接下來就求看漲期權的價格,我不知道你用的是什麼書,書上是什麼方法,那我就分別用復制原理和風險中性原理來解一下。
先看復制原理,復制原理就是要創建一個買入股票,同時借入貸款的投資組合,使得組合的投資損益等於期權的損益,這樣創建該組合的成本就是期權的價格了。所以就有下面兩個等式:
股票上行時 期權的價值(上行)=買入股票的數量×上行的股價-借款×(1+利率)
股票下行時 期權的價值(下行)=買入股票的數量×下行的股價-借款×(1+利率)
上面兩式相減,就可以求出買入股票的數量了,代入數字來看一下
期權的價值(上行)=108-99=9
期權的價值(下行)=0 (股價低於執行價格,不會執行該期權,所以價值為0)
買入股票的數量=(9-0)/(108-90)=0.5
把0.5再代入 期權的價值(下行)=買入股票的數量×下行的股價-借款×(1+利率)
可以算出借款=0.5×90/1.05=42.86
這樣期權的價值=投資組合的成本=買入股票支出-借款=0.5*100-42.86=7.14
再來看下風險中性原理
期望的報酬率=上行概率×上行的百分比+下行概率×下行的百分比
5%=p×(108-100)/100+(1-p)*(90-100)/100
得出上行概率P=83.33% 下行概率1-p=16.67%
這樣六個月後的期權價值=上行概率×期權上行價值+下行概率×期權下行價值
其中期權的上下行價值前面已經算過了,直接代入數字,得出六個月後期權價值=7.7997
注意這是六個月後的價值,所以還要對他折現7.7997/1.05=7.14
再來看二叉樹模型,這個方法個人不太推薦一開始用,不利於理解,等把原理弄清了再用比較好, 我就直接代入數字吧。
期權的價值=(1+5%-0.9)/(1.08-0.9)*[(109-100)/1.05]+(1.08-1.05)/(1.08-0.9)*(0/1.05)=7.14
可以看到這三個方法結果都一樣,都是7.14。
最後再用我一開始提到的公式來算一下期權的看跌價值
看跌價值=7.14+99/1.05-100=1.43
我是這幾天剛看的cpa財管期權這一章,現學現賣下吧,也不知道對不對,希望你幫我對下答案,當然你有什麼問題可以發消息來問我,盡量回答吧。
關於「問題補充」的回答:
1、答案和我的結果值一致的,書上p=-0.5*100+51.43=0.43 按公式算應該是1.43,而不是0.43,可能是你手誤或書印錯了。
2、書上用的應該是復制原理,只不過我是站在看漲期權的角度去求,而書上直接從看跌期權的角度去求解,原理是一樣的。我來說明一下:
前面說過復制原理要創建一個投資組合,看漲時這個組合是買入股票,借入資金,看跌時正好相反,賣空股票,借出資金。
把看漲時的公式改一下,改成,
股票上行時 期權的價值(上行)=-賣空股票的數量×上行的股價+借出資金×(1+利率)
股票下行時 期權的價值(下行)=-賣空股票的數量×下行的股價+借出資金×(1+利率)
這時,期權的價值(上行)=0(股價高於執行價格,看跌的人不會行權,所以價值為0)
期權的價值(下行)=108-99=9
你書上x就是賣空股票的數量,y就是借出的資金,代入數字
0=-x108+1.05y
9=-x90+1.05y
你說書上x90+y1.05=15,應該是9而不是15,不然算不出x=-0.5 y=51.43,你可以代入驗算一下。
所以,期權的價值=投資組合的成本=借出的資金-賣空股票的金額=51.43-0.5*100=1.43
書上的做法,比我先求看漲期權價值,再求看跌要直接,學習了。

❸ 半保留復制原理是什麼

半保留復制(semiconservative replication):一種雙鏈脫氧核糖核酸(DNA)的復制模型,其中親代雙鏈分離後,每條單鏈均作為新鏈合成的模板。因此,復制完成時將有兩個子代DNA分子,每個分子的核苷酸序列均與親代分子相同,這是1953年沃森(J.D.Watson)和克里克(F.H.C.Crick)在DNA雙螺旋結構基礎上提出的假說,1958年得到實驗證實。 1958年Meselson和Stahl利用氮標記技術在大腸桿菌中首次證實了DNA的半保留復制,他們將大腸桿菌放在含有15N標記的NH4Cl培養基中繁殖了15代,使所有的大腸桿菌DNA被15N所標記,可以得到15N桪NA。然後將細菌轉移到含有14N標記的NH4Cl培養基中進行培養,在培養不同代數時,收集細菌,裂介細胞,用氯化銫(CsCl)密度梯度離心法觀察DNA所處的位置。由於15N桪NA的密度比普通DNA(14N-DNA)的密度大,在氯化銫密度梯度離心(density gradient centrifugation)時,兩種密度不同的DNA分布在不同的區帶。 實驗結果表明:在全部由15N標記的培養基中得到的15N桪NA顯示為一條重密度帶位於離心管的管底。當轉入14N標記的培養基中繁殖後第一代,得到了一條中密度帶,這是15N桪NA和14N-DNA的雜交分子。第二代有中密度帶及低密度帶兩個區帶,這表明它們分別為15N14N-DNA和14N14N-DNA。隨著以後在14N培養基中培養代數的增加,低密度帶增強,而中密度帶逐漸減弱,離心結束後,從管底到管口,CsCl溶液密度分布從高到低形成密度梯度,不同重量的DNA分子就停留在與其相當的CsCl密度處,在紫外光下可以看到DNA分子形成的區帶。為了證實第一代雜交分子確實是一半15N-DNA-半14N-DNA,將這種雜交分子經加熱變性,對於變性前後的DNA分別進行CsCl密度梯度離心,結果變性前的雜交分子為一條中密度帶,變性後則分為兩條區帶,即重密度帶(15N-DNA)及低密度帶(14N-DNA)。它們的實驗只有用半保留復制的理論才能得到圓滿的解釋。 DNA既然是主要的遺傳物質,它必須具備自我復制的能力。瓦特森和克里克(1953)在提出DNA雙螺旋結構模型的同時,對DNA復制也進行了假設。他們根據DNA分子雙螺旋結構模型,認為DNA分子的復制,首先是從它的一端氫鍵逐漸斷開。當雙螺旋的一端已拆開為兩條單鏈時,各自可以作為模板,從細胞核內吸取與自己鹼基互補的游離核苷酸(A吸取T,C吸取G),進行氫鍵的結合,在復雜的酶系統的作用下,逐漸連接起來,各自形成一條新的互補鏈,與原來模板單鏈互相盤旋在一起,兩條分開的單鏈恢復為雙鏈DNA分子,與原來的完全一樣。DNA的這種復制方式稱為半保留復制(semiconservative replication),因為通過復制所形成的新的DNA分子,保留原來親本DNA雙鏈分子的一條單鏈。 DNA在活體內的半保留復制特徵已為1958年以來的大量試驗所證實。DNA的這種復制方式對保持生物遺傳的穩定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還可能存在其他兩種復制方式,都以原來親本DNA雙鏈分子作為模板鏈。一種方法稱為全保留復制(conservative replication),在復制過程中新的DNA分子單鏈結合在一起,形成一條新的DNA雙鏈,而親本DNA雙鏈仍然被保留在一起。另一種方法稱為散布式復制(dispersive replication),在復制過程中親本DNA雙鏈被切割成小片段,分散在新合成的兩條DNA雙鏈分子中。 1953年J.D.Watson和 F.H.C. Crick在提出DNA雙螺旋結構時,對其互補關系予以很大的重視,而且提出了DNA的復制模型。DNA在進行復制時各以雙鏈中的每一條鏈作為模板,各個和互補的前體單核苷酸配對重合而形成與這二條單鏈各各對應的雙重子螺旋二條。所謂互補就是指腺嘌呤一定只與胸腺嘧啶配對,鳥嘌呤一定只與胞嘧啶配對,新的單核苷酸排列在模板上時,其排列法是依原來鏈上的鹼基通過互補來決定的。這樣無論子分子與子分子間,還是子分子與母分子間,鹼基排列順序是完全相同。這樣一來具有和親本完全一樣的遺傳信息的子分子自我增殖了二倍。這時所產生的子雙重螺旋分子一條鏈是從親代原封不動的接受下來的,只有相對的一條鏈是新合成的,所以把這種復制方式稱作半保留復制。這個模型曾用重同位素標記的DNA以密度梯度離心法進行分析,或用放射性同位素標記的DNA以放射自顯影法進行測定等等,用幾種不同原理的方法,曾在從人到病毒的許多種生物中進行了驗證,肯定了這個模型的正確性和普遍性。關於DNA是以半保留方式復制這一點已被認為是生物學中最基本的肯定性原理。 構成DNA分子的基本單位是脫氧核苷酸,許許多多脫氧核苷酸通過一定的化學鍵連接起來形成脫氧核苷酸鏈,每個DNA分子是由兩條脫氧核苷酸鏈組成。DNA分子結構的特點是:①DNA分子的基本骨架是磷酸和脫氧核糖交替排列的兩條主鏈;②兩條主鏈是平行但反向,盤旋成的規則的雙螺旋結構,一般是右手螺旋,排列於DNA分子的外側;③兩條鏈之間是通過鹼基配對連接在一起,鹼基與鹼基間是通過氫鍵配對在一起的,其中A與T以2個氫鍵相配對,C與G之間以3個氫鍵配對。所以在一個DNA分子中,G和C的比例較高,則該DNA分子就比較穩定。 DNA分子結構具有相對的穩定性是由兩個方面決定的。一是基本骨架部分的兩條長鏈是由磷酸和脫氧核糖相間排列的順序穩定不變;二是空間結構一般都是右旋的雙螺旋結構。DNA 分子的多樣性是由鹼基對的排列順序的多樣性決定的。DNA分子的特異性是指對於控制某一特定性狀的DNA分子中的鹼基排列順序是穩定不變的,如控制合成唾液澱粉酶的基因中,不論是何人,這段DNA分子中的鹼基排列順序是穩定不變的。 DNA分子的結構 20世紀40年代~50年代,科學家已經知道DNA 分子是由四種脫氧核苷酸組成的一種高分子化合物。但是,對於只 由四種脫氧核苷酸組成的DNA分子為什麼能夠成為遺傳物質,仍然 感到困惑不解。為此,許多科學家都投入到對DNA分子結構的研究 中。1953年,美國科學家沃森和英國科學家克里克,共同提出了 DNA分子的 雙螺旋結構模型 (如圖)。 DNA分子的結構模式圖中可以看出,DNA分子的基本單位是脫氧 核苷酸 (如圖)。由於組成脫氧核苷酸的鹼基只有四種:腺嘌呤(A)、鳥嘌呤(G)、胞嘧啶(C)和胸腺嘧啶(T),因此,脫氧核苷酸也有四種,即腺嘌呤脫氧核苷酸、鳥嘌呤脫氧核苷酸、胞嘧啶脫氧核苷酸和胸腺嘧啶脫氧核苷酸。DNA分子就是由很多個脫氧核苷酸聚合而成的長鏈,簡稱多核苷酸鏈。 沃森 和克里克認為,DNA分子的立體結構是規則的雙螺旋結構。這種結構的主要特點是:(1)DNA分子是由兩條鏈組成的,這兩條鏈按反向平行方式盤旋成雙螺旋結構。(2)DNA分子中的脫氧核糖和磷酸交替連結,排列在外側,構成基本骨架;鹼基排列在內側。(3)DNA分子兩條鏈上的鹼基通過氫鍵連結成鹼基對,並且鹼基配對有一定的規律:A(腺嘌呤)一定與T(胸腺嘧啶)配對;G(鳥嘌呤)一定與C(胞嘧啶)配對。鹼基之間的這種一一對應關系,叫做鹼基互補配對原則。在DNA分子的結構中,鹼基之間的氫鍵具有固定的數目,即A與T之間以2個化學鍵相連(A=T),G與C之間以3個化學鍵相連(G≡C)。由於嘌呤分子(A、G)大於嘧啶的分子(C、T),因此,要保持DNA兩條長鏈之間的距離不變,必定是一個嘌呤與一個嘧啶配對。根據鹼基分子所佔空間的大小,只有A與T配對,G與C配對,鹼基對的長度才能大致相同。根據DNA分子的上述特點,沃森和克里克製作出了DNA分子的雙螺旋結構模型。 製作DNA雙螺旋結構模型 從製作的DNA雙螺旋結構模型中可以看出,組成DNA分子的鹼基雖然只有四種,但是,鹼基對的排列順序卻是可以千變萬化的。例如,在生物體內,一個最短的DNA分子也大約有4000個鹼基對,這些鹼基對可能的排列方式就有4種。鹼基對的排列順序就代表了遺傳信息。由此可見,DNA分子是能夠儲存大量的遺傳信息的。鹼基對的排列順序的千變萬化,構成了DNA分子的多樣性,而鹼基對的特定的排列順序,又構成了每一個DNA分子的特異性,這就從分子水平上說明了生物體具有多樣性和特異性的原因。 DNA分子的復制 DNA分子的結構不僅使DNA分子能夠儲存大量的遺傳信息,還使DNA分子能夠傳遞遺傳信息。遺傳信息的傳遞是通過DNA分子的復制來完成的。DNA分子的復制是指以親代DNA分子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過程。這一過程是在細胞有絲分裂的間期和減數第一次分裂的間期,隨著染色體的復制而完成的。 DNA的復制是一個邊解旋邊復制的過程(如圖)。復制開始時,DNA分子首先利用細胞提供的能量,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把兩條螺旋的雙鏈解開,這個過程叫做解旋。然後,以解開的每一段母鏈為模板,以周圍環境中游離的四種脫氧核苷酸為原料,按照鹼基互補配對原則,在有關酶的作用下,各自合成與母鏈互補的一段子鏈。隨著解旋過程的進行,新合成的子鏈也不斷地延伸,同時,每條子鏈與其對應的母鏈盤繞成雙螺旋結構,從而各形成一個新的DNA分子。這樣,復制結束後,一個DNA分子就形成了兩個完全相同的DNA分子。新復制出的兩個子代DNA分子,通過細胞分裂分配到子細胞中去。由於新合成的每個DNA分子中,都保留了原來DNA分子中的一條鏈,因此,這種復制方式叫做 半保留復制 。由DNA的復制過程可以看出,DNA分子復制需要模板、原料、能量和酶等基本條件。DNA分子獨特的雙螺旋結構,為復制提供了精確的模板,通過鹼基互補配對,保證了復制能夠准確地進行。DNA分子通過復制,使遺傳信息從親代傳給了子代,從而保持了遺傳信息的連續性。

❹ 現在學期權估價原理這一塊兒,有些問題不明白,希望各位幫忙解答疑惑!首先期權估價的目的是為了什麼其

期權估值顧名思義就是估算期權的價值(非價格),財務管理中,這一概念其實就是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復制原理是指兩種投資組合的到期收益和風險都相同,那麼它們的價值也應當相等。套期保值是在交易期權標的資產的同時利用期權對標的資產的價格波動進行彌補。

❺ CPA財務里的復制原理計算的兩期期權,為什麼直接是第一期期末股價剩以套期比率減借款現值不是要復制兩次嘛

同學你好來,很高興為您解答!


同自學,你的題目不是非常清楚,如果你想知道答案的話可以將具體的題目或者疑惑提交給高頓企業知道。我們會更詳細地為您解答。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您解決問題,如您滿意,請採納為最佳答案喲。


高頓網校是網路財經教育領導品牌,更多財會問題歡迎向高頓企業知道提問。


高頓祝您生活愉快!

❻ 你好!請問你又滾環復制原理的示意圖嗎謝謝

rt

❼ 套利原理和復制原理一樣嗎

套利原理:就是低買高賣。當二級市場ETF的市場價格低於基金份額的凈值時,也就是出現ETF折價交易的時候,大投資者就會在二級市場上買入ETF份額,在一級市場上贖回股票,然後在二級市場賣掉股票,從而實現套利。這會導致二級市場ETF份額數量的減少。

相反,當二級市場ETF的市場價格高於基金份額的凈值時,也就是出現ETF溢價交易的時候,大投資者就會在二級市場上買入股票,在一級市場上申購ETF份額,然後在二級市場賣掉ETF份額,從而實現套利。

復制原理:它是構造一個股票和借款的適當組合,使得無論股價如何變動,投資組合的損益都與期權相同,那麼,創建該投資組合的成本就是期權的價值。

假設ABC公司的股票現在的市價So為50元。有1股以該股票為標的資產的看漲期權,執行價格為52.08元,到期時間是6個月。6個月以後股價有兩種可能:上升33.33%,或者下降25%。無風險報酬率為每年4%。擬建立一個投資組合,包括購進適量的股票以及借入必要的款項,使得該組合6個月後的價值與購進該看漲期權相等。

計算思路:分別算出期權的到期日價值和投資組合的損益在二者(價值&損益)相等的情況下得出投資組合的成本=購買股票付出的價款-借款=期權的成本。期權成本就是這樣計算出來的。

❽ 看漲期權價格 題目求解

題目要求看跌期權的價格,由於沒有直接求看跌期權價值的模型(我的cpa書上沒有),所以要先求看漲期權的價值,而對於歐式期權,假定看漲期權和看跌期權有相同的執行價格和到期日,則下述等式成立,
看漲期權價格+執行價格的現值=股票的價格+看跌期權價格
那麼:看跌期權價格=看漲期權價格+執行價格的現值-股票的價格

接下來就求看漲期權的價格,我不知道你用的是什麼書,書上是什麼方法,那我就分別用復制原理和風險中性原理來解一下。

先看復制原理,復制原理就是要創建一個買入股票,同時借入貸款的投資組合,使得組合的投資損益等於期權的損益,這樣創建該組合的成本就是期權的價格了。所以就有下面兩個等式:
股票上行時 期權的價值(上行)=買入股票的數量×上行的股價-借款×(1+利率)
股票下行時 期權的價值(下行)=買入股票的數量×下行的股價-借款×(1+利率)
上面兩式相減,就可以求出買入股票的數量了,代入數字來看一下
期權的價值(上行)=108-99=9
期權的價值(下行)=0 (股價低於執行價格,不會執行該期權,所以價值為0)
買入股票的數量=(9-0)/(108-90)=0.5
把0.5再代入 期權的價值(下行)=買入股票的數量×下行的股價-借款×(1+利率)
可以算出借款=0.5×90/1.05=42.86
這樣期權的價值=投資組合的成本=買入股票支出-借款=0.5*100-42.86=7.14

再來看下風險中性原理
期望的報酬率=上行概率×上行的百分比+下行概率×下行的百分比
5%=p×(108-100)/100+(1-p)*(90-100)/100
得出上行概率P=83.33% 下行概率1-p=16.67%
這樣六個月後的期權價值=上行概率×期權上行價值+下行概率×期權下行價值
其中期權的上下行價值前面已經算過了,直接代入數字,得出六個月後期權價值=7.7997
注意這是六個月後的價值,所以還要對他折現7.7997/1.05=7.14

再來看二叉樹模型,這個方法個人不太推薦一開始用,不利於理解,等把原理弄清了再用比較好, 我就直接代入數字吧。
期權的價值=(1+5%-0.9)/(1.08-0.9)*[(109-100)/1.05]+(1.08-1.05)/(1.08-0.9)*(0/1.05)=7.14

可以看到這三個方法結果都一樣,都是7.14。

最後再用我一開始提到的公式來算一下期權的看跌價值
看跌價值=7.14+99/1.05-100=1.43

我是這幾天剛看的cpa財管期權這一章,現學現賣下吧,也不知道對不對,希望你幫我對下答案,當然你有什麼問題可以發消息來問我,盡量回答吧。

關於「問題補充」的回答:
1、答案和我的結果值一致的,書上p=-0.5*100+51.43=0.43 按公式算應該是1.43,而不是0.43,可能是你手誤或書印錯了。

2、書上用的應該是復制原理,只不過我是站在看漲期權的角度去求,而書上直接從看跌期權的角度去求解,原理是一樣的。我來說明一下:
前面說過復制原理要創建一個投資組合,看漲時這個組合是買入股票,借入資金,看跌時正好相反,賣空股票,借出資金。
把看漲時的公式改一下,改成,
股票上行時 期權的價值(上行)=-賣空股票的數量×上行的股價+借出資金×(1+利率)
股票下行時 期權的價值(下行)=-賣空股票的數量×下行的股價+借出資金×(1+利率)
這時,期權的價值(上行)=0(股價高於執行價格,看跌的人不會行權,所以價值為0)
期權的價值(下行)=108-99=9

你書上x就是賣空股票的數量,y就是借出的資金,代入數字
0=-x108+1.05y
9=-x90+1.05y
你說書上x90+y1.05=15,應該是9而不是15,不然算不出x=-0.5 y=51.43,你可以代入驗算一下。
所以,期權的價值=投資組合的成本=借出的資金-賣空股票的金額=51.43-0.5*100=1.43
書上的做法,比我先求看漲期權價值,再求看跌要直接,學習了。
希望採納

❾ 根據復制原理和套期保值原理的公式

根據復制原理和套期保值原理的公式計算出來的是看漲期權的價值。
然後根據風險中性原理計算出看跌期權的價值。
希望回答能夠滿意!

❿ 審計期權股價中的復制原理和風險中性原理結果為什麼一樣

復制原理和套期保值原理本質是一樣的,計算步驟不一樣,考慮出發點不一樣而已。套期保值原理計算的套期保值比率也就是復制組合原理構建的組合中購買股票的數量。復制組合原理構建的組合是股票和借款組合,該組合現金流量與購買一份期權一樣;套期保值原理構建的組合是股票、期權和借款組合。
復制組合原理本質是構建一個股票與借款組合,該組合現金流量等於期權現金流量,所以需要確定購買股票的數量及套期保值比率。風險中性原理的假定投資人對於風險是中性的,投資期權要求的收益率等於無風險收益率,各種可能情況獲得的收益率的加權平均數等於無風險收益率,所以需要計算出各種可能情況的概率。

熱點內容
鳳凰傳媒港股 發布:2021-03-31 20:26:44 瀏覽:3
美國原油出口帶來了什麼 發布:2021-03-31 20:26:44 瀏覽:740
k線重合指標 發布:2021-03-31 20:26:26 瀏覽:359
金融財經網站排名 發布:2021-03-31 20:25:22 瀏覽:766
金融視頻網站 發布:2021-03-31 20:25:20 瀏覽:108
公司是否質押 發布:2021-03-31 20:24:28 瀏覽:643
私募眾籌騙 發布:2021-03-31 20:24:21 瀏覽:852
股份構成是什麼意思 發布:2021-03-31 20:24:21 瀏覽:989
2015年a股市值排名 發布:2021-03-31 20:23:56 瀏覽:263
融資名單查詢 發布:2021-03-31 20:22:52 瀏覽: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