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期權期貨 » 蘭德期權

蘭德期權

發布時間: 2021-03-13 00:03:05

㈠ 芬恩·基德蘭德的歷屆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年份 得主 獲獎原因 1969年 朗納·弗里施(挪威)
簡·丁伯根(荷蘭) 前者是經濟計量學的奠基人,後者是經濟計量學模式之父 年份 得主 獲獎原因 1970年 保羅·薩繆爾森(美) 發展了數理和動態經濟理論,將經濟科學提高到新的水平 1971年 西蒙·庫茲涅茨(美) 在研究人口發展趨勢及人口結構對經濟增長和收入分配關系方面貢獻巨大 1972年 約翰·希克斯(英)
肯尼斯·約瑟夫·阿羅(美) 他們深入研究了經濟均衡理論和福利理論 1973年 華西里·列昂惕夫(蘇聯) 發展了投入產出方法,該方法在許多重要的經濟問題中得到運用 1974年 弗里德里希·馮·哈耶克(奧地利)、貢納爾·默達爾(瑞典) 他們深入研究了貨幣理論和經濟波動,並深入分析了經濟、社會和制度現象的互相依賴 1975年 列昂尼德·坎托羅維奇(蘇)
特亞林·科普曼斯(美) 前者在1939年創立了享譽全球的線形規劃要點,後者將數理統計學成功運用於經濟計量學他們對資源最優分配理論做出了貢獻 1976年 米爾頓·弗里德曼(美) 創立了貨幣主義理論,提出了永久性收入假說 1977年 貝蒂爾·奧林(瑞典)
詹姆斯·愛德華·米德(英) 對國際貿易理論和國際資本流動作了開創性研究 1978年 赫伯特·西蒙(美) 對於經濟組織內的決策程序進行了研究,這一有關決策程序的基本理論被公認為關於公司企業實際決策的創見解 1979年 威廉·阿瑟·劉易斯(英裔美籍) 西奧多·舒爾茨(美) 前者在發展經濟學方面頗有建樹,提出了二元經濟模型和進出口交換比價模型,後者在經濟發展方面做出了開創性研究,深入研究了發展中國家在發展經濟中應特別考慮的問題 年份 得主 獲獎原因 1990年 默頓·米勒(美)
哈里·馬科維茨(美)
威廉·夏普(美) 他們在金融經濟學方面做出了開創性工作 1991年 羅納德·科斯(英) 揭示並澄清了經濟制度結構和函數中交易費用和產權的重要性 1992年 蓋瑞·貝克(美) 將微觀經濟學的理論擴展到對於人類行為的分析上,包括非市場經濟行為 1993年 道格拉斯·諾斯(美)
羅伯特·福格爾(美) 前者建立了包括產權理論、國家理論和意識形態理論在內的「制度變遷理論」後者用經濟史的新理論及數理工具重新詮釋了過去的經濟發展過程 1994年 約翰·福布斯·納什、約翰·海薩尼(美) 萊因哈德·澤爾騰(德) 這三位數學家在非合作博弈的均衡分析理論方面做出了開創性的貢獻,對博弈論和經濟學產生了重大影響 1995年 小羅伯特·盧卡斯(美) 倡導和發展了理性預期與宏觀經濟學研究的運用理論,深化了人們對經濟政策的理解,並對經濟周期理論提出了獨到的見解 1996年 詹姆斯·莫里斯(英)
威廉·維克瑞(美) 前者在信息經濟學理論領域做出了重大貢獻,尤其是不對稱信息條件下的經濟激勵理論後者在信息經濟學、激勵理論、博弈論等方面都做出了重大貢獻 1997年 羅伯特·默頓(美)
邁倫·斯科爾斯(美) 前者對布萊克-斯科爾斯公式所依賴的假設條件做了進一步減弱,在許多方面對其做了推廣後者給出了著名的布萊克-斯科爾斯期權定價公式,該法則已成為金融機構涉及金融新產品的思想方法 1998年 阿馬蒂亞·森(印度) 對福利經濟學幾個重大問題做出了貢獻,包括社會選擇理論、對福利和貧窮標準的定義、對匱乏的研究等 1999年 羅伯特·門德爾(加拿大) 他對不同匯率體制下貨幣與財政政策以及最適宜的貨幣流通區域所做的分析使他獲得這一殊榮 年份 得主 獲獎原因 2000年 詹姆斯·赫克曼(美)
丹尼爾·麥克法登(美) 在微觀計量經濟學領域,他們發展了廣泛應用於個體和家庭行為實證分析的理論和方法 2001年 喬治·阿克洛夫(美)
邁克爾·斯彭斯(美)
約瑟夫·斯蒂格利茨(美) 為不對稱信息市場的一般理論奠定了基石他們的理論迅速得到了應用,從傳統的農業市場到現代的金融市場他們的貢獻來自於現代信息經濟學的核心部分 2002年 丹尼爾·卡內曼(美)
弗農·史密斯 前者把心理學分析法與經濟學研究結合在一起,為創立一個新的經濟學研究領域奠定了基礎;後者開創了一系列實驗法,為通過實驗室實驗進行可靠的經濟學研究確定了標准 2003年 克萊夫·格蘭傑(英)
羅伯特·恩格爾(美) 用「隨著時間變化的易變性」和「共同趨勢」兩種新方法分析經濟時間數列,從而給經濟學研究和經濟發展帶來巨大影響 2004年 芬恩·基德蘭德(挪威)
愛德華·普雷斯科特 有關宏觀經濟政策的「時間一致性難題」和商業周期的影響因素 2005年 托馬斯·克羅姆比·謝林(美)
羅伯特·約翰·奧曼(以色列) 通過博弈論分析促進了對沖突與合作的理解 2006年 埃德蒙·費爾普斯(美) 在宏觀經濟跨期決策權衡領域所取得的研究成就 2007年 里奧尼德·赫維克茲(美)
埃克里·馬斯金(美)
羅傑·梅爾森(美) 為機制設計理論奠定了基本 2008年 保羅·克魯格曼(美) 對經濟活動的貿易模式和區域的分析 2009年 埃莉諾·奧斯特羅姆
奧利弗·威廉森 奧斯特羅姆以「涉及公共財產或處於公共控制下財產的經濟治理分析」獲獎,威廉森以「涉及企業邊界的經濟治理分析」獲獎。

㈡ BBC match of the day裡面那個主持人是誰

萊因克爾啊 你不認識嗎?86年世界盃馬納多納風頭最大 然後貌似就是他啊

㈢ 赤裸經濟的崛起:怎樣從不斷變化的職場中獲益

1989年,斯科特-亞當斯(Scott Adams)開始發表系列漫畫《迪爾波特》(Dilbert),故事一開始圍繞的是漫畫主角的家庭生活,但很快就轉為他的職場生活。之後,他發現了適合自己做的事情,專門捕捉20世紀美國的重要生活場景。
亞當斯筆下的漫畫人物面無表情,諷刺了在小公司混日子的員工的內心空虛。亞當斯挑選了最常見的辦公場景,作為當代企業文化的脫節和荒誕的象徵,多年以來,他的漫畫系列的標題反應了大蕭條時代的情形:《辦公室之旅》、《辦公室天堂的另一天》、《來自辦公室的任務》。他的漫畫最終成為辦公室里的常見刊物,好幾次登上了《福布斯》雜志封面,而這些辦公室恰恰是他的諷刺對象。2001年,設計公司IDEO甚至和亞當斯聯手創作了《迪爾波特的終極辦公室》(Dilbert』s Ultimate Cubicle)。
但是,即便漫畫系列廣受歡迎,但實際的工作場景卻經歷了令人震撼的轉型,使得迪爾波特的辦公室成為過氣的遺跡。在一家公司里穩定的(如果時間允許)的職場 生涯,逐漸被動盪和無法預見的現實所替代:2010年,美國勞工統計局稱,員工在一個崗位的平均時間已經減少至不到四年半。甚至是,工作區域不再和單個全 職僱主掛鉤。在如今的就業市場,30%的是自由職業或兼 職人員,一些國內最大的公司在報告中稱,其30%的采購資金花在聘用「特別派遣」的或「臨時的」員 工上面。
人們對職業保障和醫療保險等福利都會有合理的關注,而這些變化也是出於某種程度上的擔心而發生的,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在他們的新書《赤裸經濟的崛起:怎樣從不斷變化的職場中獲益》(The Rise of the Naked Economy: How to Benefit from the Changing Workplace)中, 瑞恩-柯尼特(Ryan Coonerty)和傑里米-紐內爾(Jeremy Neuner)製造了一個生動的和具有可比性的案例,這個案例說明,新的現實確實還有好的一面。他們提出,如果得到認可且管理得當,勞動力對工作本質的改 變將會帶來「產能更高、更幸福和可持續的生活。」
不再有金錶
以前,老一代員工在退休時會收到一塊金錶,這象徵的是20世紀的職業生涯的社會契約。作為對職業保障和一系列福利的回報,員工宣稱對企業主忠誠並放棄相當 大的控制。新的福利資本主義從斗爭中脫穎而出,這些斗爭構成了工業革命的早期場景中勞資雙方的某種和平條約,雙方都作了實質性的讓步。企業和工會及政府之 間相互調和,同時工人放棄傑弗遜式的理想中的獨立自耕農觀點。這個社會契約的核心組織不再是獨立店鋪或農戶的農地,而是公司。
但是,在《迪爾波特》發表之前,這種契約的基礎是被放棄的,雖然緩慢但確定如此,原因有很多,包括技術變革、全球競爭以及知識型經濟的出現。自從20世紀 70年代以來,除了最高收入階層,美國人的工資一直很不景氣。公司想要削減成本,在全球新經濟中取得競爭優勢,用「固定繳款」退休計劃來替換上一代的「固 定福利」養老金,從而將風險從公司轉移至員工身上。從1980年至2008年,工人參與「固定福利」計劃的人數佔比從38%降至20%,而參與「固定繳 款」計劃的人數佔比從8%增加至31%。
2008年,華爾街金融危機進一步破壞了美國企業對於傳統福利方案的承諾。避免支付福利的重要辦法就是日益依賴臨時工:單單2009年和2012年,臨時 工人數激增29%。跨境外包成為不可避免的現實。2011年,奧巴馬總統詢問史蒂夫-喬布斯,蘋果的產品是否可以在美國生產。他回答道:「這些工作永遠不 會回來了。」
雖然20世紀社會契約的讓位看似對形成已久的生活方式進行了分解,但是柯尼特和紐內爾給予了重要提示,「現代工作的圈套伴隨著我們不足100年,這是人類 歷史中的小插曲。」他們提出,我們不再承受得起把「企業家」當作少數精英的專屬,而員工正在充當獨立機構的想法,在某種程度上,正在回歸傑弗遜式的理想。 「我們看到,傑弗遜式獨立自耕農正在重新進行自評,只是他們不再是農民。我們將遵照新的社會契約來耕種田地,這些田地是虛擬的、全球的及民主的。」
作者堅持認為,我們不能停留在緬懷老式契約上,雖然老式契約也有利有弊。現有的商業模式沒有將環境成本或對自然資源的消耗計算在內。消費主義和過度的企業 影響力對我們的文化政治曾一度產生過負面影響。美國企業一直低估女性的工作。隨著《迪爾波特》有效捕捉的疏遠感越來越深入人心,舊的模式只會導致對人才和 主動性的利用不充分。柯尼特和紐內爾引用了最近的蓋洛普民意調查發現,53%的美國工人並未積極投入他們的工作,19%在「主動擺脫工作」。
但是,即使舊的社會契約也在被重新定義,或被徹底摒棄,它將持續定義我們的社會、政治和文化基礎設施。「我們如何工作、住在哪裡、吃什麼、怎樣教育我們的 子女、怎樣利用閑暇時間、以及我們怎樣衡量經濟是否健康和成功,這些都已經過裁剪來服務於我們祖父輩的神話般企業的利益和優點,」作者指出。
最近的變革帶來了真正的斷層和不確定性,除此之外,作者看到了新經濟中的很多機會,在他們看來,人們對工作的態度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這讓他們感到非常樂 觀,特別是從「千禧代」(或Y一代)開始的新一代的觀念。面對新經濟現實和跟社會媒體定義的截然不同的教養,千禧代給職場帶來了全新的期望。他們不太可能 每周在辦公室里工作40小時,他們更看重成就感和靈活度而職場保障。他們認為,在經歷了多年的傳統做事方式之後,很多所謂的嬰兒潮一代也得出了同樣的結 論。
從辦公室到協同工作
在他的2001年的書作《自由工作者國度》(Free Agent Nation》中,丹尼爾-平克(Daniel Pink)預測新興經濟將以項目組為核心,而不是固定的工作空間。他寫道,拍電影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臨時組織的攝制組包括演員、導演和數十個乃至數百個 專業人士,在幾個月里快速組建和拍攝電影然後分開,每個人都繼續開展下一個項目。同樣的,哈佛商學院教授艾米-埃德蒙德森(Amy Edmondson)用撿籃球的比喻來定義她所謂的「團隊合作」:將一組專業人士組織起來完成一項具體任務。柯尼特和紐內爾提出,重要的是重新規劃公司的 價值。
傳統的基於辦公室的、靜態的公司辦公模式逐漸被更為流動和移動化辦公模式所替代:「圍繞一系列挑戰和機會,員工、人才和想法在得到不斷的組合、解散和重新 組合。」傳統的寫字樓設備過時,無法適應這種全新的公司。雖然越來越多的工作者開始在家辦公,特別是自由職業者,作者堅持相信當面互動的價值。因此,新經 濟及其「半游牧工作者」將會需要「全新的場地來聚集、工作、生活及互動。」
2008年,柯尼特是加利福尼亞州聖克魯茲市的市長,紐內爾是經濟發展管理者。他們在尋求刺激當地經濟的創新方法期間,被那些在當地咖啡館工作的很多企業 家和自由職業者的數量所震撼,他們決定創建一個工作空間,為具有同樣優勢的人群提供更加有序的方式。他們合夥設立的公司名為NextSpace,成為「協 同工作」的第一個商業投資,也可以稱為創建了「共享的協同工作空間」。
創建公司的基本理念是「提醒過時的經濟模式:我們為200家個體公司創建了辦公空間,而不是吸引了1家擁有200個員工的公司來到聖塔克魯茲。」 NextSpace的核心使命是為會員提供靈活的基礎設施,讓他們可以單干,也可以團隊協作,同時可以培養作者稱之為「經管理的緣分」,也就是具有不同但 是互補技能的人員之間的臨時合作。例如,NextSpace早期的成功案例就是推出名為Fuel4Humans的手機應用,這是由營養學家、計算機專家和 平面設計師聯手開發而成的。
雖然協同工作只佔到經濟的一小部分,但是其比例明顯已經開始增加。致力於發現新模式的在線雜志Deskmag專門對此進行了調查,調 查結果顯示,全球協同工作空間的數量已從2006年的30個增加到2011年的1130個(2012年這個數字有望翻倍)。與此同時,由於現代技術可以讓 員工有條件移動辦公,因此他們正在掙脫傳統工作空間的限制。有調查顯示,在日常工作時間,三分之二的辦公空間是空置的。具有前瞻性的公司發現這種情況並采 取相應行動。例如,消費電子公司Plantronics了解到,在任何指定工作日,40%的員工會在其他地方工作,因此將其公司園區的容量設計為60%。 和傳統工位模式相比,其辦公空間的設計是基於靈活按需提供的要求。
超級專家和全能人才
在他們早年的NextSpace實驗中,柯尼特和紐內爾發現最有產能的協作是將專家和大局思考者進行搭配。知識型經濟偏好日益增長的專業化,這已經是老生 常談,但是兩位作者都對此表示同意。專業化越來越細分,定義越來越明確,形成麻省理工學院兩位管理學教授提出的「超專業化分工時代。」這也創造出新的市場 形勢,從前的獵頭人員被「人才經紀人」取代,他們通過項目制的方式和很多公司的高級專業人才保持聯系。商業人才集團(Business Talent Group)就是這樣的公司(2007年成立,已在紐約、洛杉磯、舊金山和奧斯汀設立了辦事處),該公司已經為所有人發明了全新的雙贏模式。客戶可以得到 專業的指導,而花費低於聘請全職人員或傳統的咨詢公司,同時專業人士獲得豐厚的報酬,而且工作時間彈性化,在選擇項目方面有著更大的靈活度。
另一方面,柯尼特和紐內爾都是令人稱羨的全才,企業都認為全才(傳統的人文藝術教育創造了這些全才)的價值容易被低估。衡量專業人士的結果更加容易,但是 有人必須具備全局觀,將「各個點都串起來」。作者引用了很多思考者和研究人員的說法,他們指出,對聰明的全才的需求只增不減。由於計算機已經取代了很多生 硬機械的工作,以及「個性化、線性化和程序化的」工作也在不斷被外包出去,剩下的工作就是「很大程度的創造性和概念化」,而且是需要團隊協作完成,需要聰 明的全才團隊群策群力來實現。
《赤裸經濟》不只是關於臨時項目制的團隊、自由職業者和專業咨詢師。進步的、具有前瞻性的公司將把全新的企業精神納入全新商業模式,作者引用了走在前面的 數家公司的例子。其中一家是Automattic,這家總部位於舊金山的公司以開發開源博客平台WordPress而著稱。另一方面,公司支持作者稱之為 「鬆散型員工模式」。公司創始人馬修-穆勒威格(Matthew Mullenweg)對於傳統寫字樓或公司園區不太認可:「我認為,多數辦公室裡面都是沒有在幹活的人。」相應地,Automattic的員工構成很廣 泛:三分之二的員工在美國公司辦公,其餘的員工在24個國家的90個城市內生活。另一方面,穆勒威格特別相信當面協作和頭腦風暴,並且率領他的團隊飛往全 球各地這么做。他還在舊金山設立了名為「Lounge」的非正式辦公區。Lounge所在地曾經是一家餐廳,其設施只是一些桌椅,沒有一台電腦。「這樣一 來,」作者嘲笑道,「Automattic可能是第一家總部沒有技術設備的高科技公司。」
另一個例子是手工啤酒廠-新比利時釀酒公司(New Belgium Brewing),其最著名的產品是單車琥珀啤酒(Fat Tire Amber Ale)。新比利時釀酒公司通過其他方式來吸取上述流動性和協作性更強的企業文化。除了各種豐厚的額外津貼,公司的做法是「財務資訊共享管理」,讓所有員 工都可以進入其財務系統。新比利時釀酒公司一開始就採用了一系列環保措施。1998年,公司的聯合創始人向員工展示了一項風能計劃。雖然這項計劃會有很多 的長期益處,員工必須放棄他們幾年的獎金來支持這種轉變。公司採用了不記名投票的方式。在2013年初,新比利時釀酒公司實施了「員工股票期權計劃」,如 今已經成為100%員工控股的公司。
並非無縫轉型
柯尼特和紐內爾是名符其實的新經濟捍衛者,但是他們承認,仍然會有勝利者和失敗者,未來道路還會有嚴重的斷層。他們還承認,並不是所有人都會承諾為員工創 建可持續的、有關聯的生活,面對激烈的全球競爭,我們必須警惕某項研究報告提到的「數字血汗工廠」。社交網路工具本身不會讓我們感覺到相互關聯,而且在某 些情況下甚至會適得其反。
此外,他們提到了一些公共政策的挑戰,這些挑戰必須在未來幾年裡得到解決。其中包括醫療體系,迄今為止,該體系一直被認為是基於員工醫療保險的范疇。即將 實施的「奧巴馬醫療法案」將會增加選擇范圍,但是自由職業者和個體工作者面臨的挑戰仍然存在。此外,2010年的考夫曼-蘭德調研擔心,基於員工的醫療保 險會通過控制冒險而阻礙企業家精神的形成。作者還提出自由職業者收入水平的問題,這和「真正工作」的員工不同,是不和僱主共享的。最後,根據自由職業者聯 盟(Freelancers Union)的調查,44%以上的獨立工作者遇到過未能全額獲得勞動報酬的問題。
但是,柯尼特和紐內爾對《赤裸經濟》保持樂觀態度,剝除工作的「陷阱、工具和技術的外衣」,向我們展示社會和個體工作者,通過嶄新的方式和獨特的機會來統一經濟和人類發展,創造「工作和生活相融合的機會」。

㈣ 經濟學家和物理學家 誰對社會的貢獻更大

歷屆諾貝爾經濟學獎歸屬
2008年12月13日第一百零八屆諾貝爾獎
美國學者、普林斯頓大學教授保羅-克魯格曼,表彰他在分析國際貿易模式和經濟活動地域所作的貢獻而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2007年12月14日第一百零七屆諾貝爾獎
明尼蘇達大學的赫維茨、芝加哥大學的馬斯金,以及美國普林斯頓高等研究中心的羅傑·B.邁爾森因奠定機制設計理論基礎而分享該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

2006年12月14日第一百零六屆諾貝爾獎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經濟學博士埃德蒙-菲爾普斯因研究宏觀經濟政策的傑出貢獻能夠幫助人們更好地理解通貨膨脹及其對失業影響之間的關系而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2005年12月14日第一百零五屆諾貝爾獎
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數學研究院教授羅伯特-奧曼和美國馬里蘭大學公共政策學院教授托馬斯-謝林因在博弈論方面的貢獻而共同分享諾貝爾經濟學獎。

2004年12月10日第一百零四屆諾貝爾獎
挪威經濟學家芬恩.基德蘭德和美國經濟學家愛德華.普雷斯科特,因他們在動態宏觀經濟學方面做出的傑出貢獻而共同分享諾貝爾經濟學獎。

2003年12月10日第一百零三屆諾貝爾獎
美國經濟學家羅伯特·恩格爾和英國經濟學家克萊夫·格蘭傑,因他們在經濟學時間數列分析方面所作出的貢獻而共同分享諾貝爾經濟學獎。

2002年12月10日第一百零二屆諾貝爾獎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丹尼爾-卡恩曼(擁有美國和以色列雙重國籍)因將源於心理學的綜合洞察力應用於經濟學的研究,從而為一個新的研究領域奠定了基礎;美國喬治-梅森大學的弗農-史密斯因為實驗經濟學奠定了基礎,他發展了一整套實驗研究方法,並設定了經濟學研究實驗的可靠標准,因而共同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2001年12月10日第一百零一屆諾貝爾獎
約瑟夫·斯蒂格利茨、邁克爾·斯彭斯、喬治·阿克爾洛夫,三位美國教授由於在「對充滿不對稱信息市場進行分析」領域所作出的重要貢獻,而分享該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

2000年12月10日第一百屆諾貝爾獎
詹姆斯· 赫克曼、丹尼爾·麥克法登因發展了能廣泛應用於個體和家庭行為實證分析的理論和方法,而共同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1999年12月10日第九十九屆諾貝爾獎
羅伯特·門德爾因對不同匯率體制下貨幣與財政政策,以及最適宜的貨幣流通區域所做的分析,而獲得諾貝爾經緝范光既叱煥癸唯含瀝濟學獎。

1998年12月10日第九十八屆諾貝爾獎
阿馬蒂亞·森因對福利經濟學中的幾個重大問題做出貢獻,包括社會選擇理論、對福利和貧窮標準的定義、對匱乏的研究等,而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1997年12月10日第九十七屆諾貝爾獎
美國科學家邁倫·斯科爾斯因給出了著名的布萊克-斯科爾斯期權定價公式;羅伯特·默頓因對布萊克-斯科爾斯公式所依賴的假設條件做了進一步減弱,並在許多方面對其做了推廣,因而共同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1996年12月10日第九十六屆諾貝爾獎頒發。
美國科學家詹姆斯·莫里斯在信息經濟學理論領域做出了重大貢獻,尤其是不對稱信息條件下的經濟激勵理論;威廉·維克瑞因在信息經濟學、激勵理論、博弈論等方面做出的重大貢獻,而共同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1995年12月10日第九十五屆諾貝爾獎
美國科學家羅伯特·盧卡斯因倡導和發展了理性預期與宏觀經濟學研究的運用理論,深化了人們對經濟政策的理解,並對經濟周期理論提出了獨到的見解,而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1994年12月10日第九十四屆諾貝爾獎
美國數學家約翰·納什、約翰·海薩尼、萊因哈德·澤爾騰因在非合作博弈均衡分析理論方面做出了開創性貢獻,從而對博弈論和經濟學產生了重大影響,而共同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1993年12月10日第九十三屆諾貝爾獎
美國經濟學家福格爾因通過使用經濟理論和定量方法來解釋經濟與機構的變化,因而更新了經濟歷史的研究獲諾貝爾經濟學獎。

1992年12月10日第九十二屆諾貝爾獎
美國經濟學家貝克爾因把微觀經濟學的研究領域延伸到人類行為及其相互關系方面的貢獻獲諾貝爾經濟學獎。 1991年12月10日第九十一屆諾貝爾獎頒發。
美國經濟學家科斯因揭示交易價值在經濟組織結構的產權和功能中的重要性獲諾貝爾經濟學獎。

1990年12月10日第九十屆諾貝爾獎
美國經濟學家馬克威茨因發展了有價證券理論、美國經濟學家米勒因對公司財政理論的貢獻、美國經濟學家夏普因提出資本資產定價模式而共同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1989年12月10日第八十九屆諾貝爾獎
挪威經濟學家霍韋爾莫因提出驗證經濟理論的方法獲諾貝爾經濟學獎。

1988年12月10日第八十八屆諾貝爾獎
法國經濟學家阿蘭因市場理論和高效利用資源獲諾貝爾經濟學獎。

1987年12月10日第八十七屆諾貝爾獎
美國經濟學家索洛因經濟增長和福利增加的因素獲諾貝爾經濟學獎。

1986年12月10日第八十六屆諾貝爾獎
美國經濟學家布坎南因在公共選擇理論研究中領先獲諾貝爾經濟學獎。

1985年12月10日第八十五屆諾貝爾獎
美國經濟學家莫迪利亞尼因儲蓄和金融市場的開拓性研究獲諾貝爾經濟學獎。

1984年12月10日第八十四屆諾貝爾獎
英國經濟學家斯通因創立了計算國民收入的統一會計制度獲諾貝爾經濟學獎。

1983年12月10日第八十三屆諾貝爾獎
美國經濟學家德布勒因供求理論的數學證明獲諾貝爾經濟學獎。

1982年12月10日第八十二屆諾貝爾獎
美國經濟學家斯蒂格勒因對政府幹預經濟的影響研究獲諾貝爾經濟學獎。

1981年12月10日第八十一屆諾貝爾獎
美國經濟學家托賓因金融市場及其對企業和家庭消費的影響獲諾貝爾經濟學獎。

1980年12月10日第八十屆諾貝爾獎
美國經濟學家克萊因因商業波動經驗模式的發展分析獲諾貝爾經濟學獎。

1979年12月10日第七十九屆諾貝爾獎
美國經濟學家劉易斯因經濟增長理論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長理論、美國經濟學家舒爾茨因發展中國家的經濟、農業經濟理論而共同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1978年12月10日第七十八屆諾貝爾獎
美國經濟學家西蒙因研究國際經濟組織中的決斷過程獲諾貝爾經濟學獎。

1977年12月10日第七十七屆諾貝爾獎
瑞典經濟學家奧林因國際貿易理論體系、英國經濟學家米德因國際貿易和國際資本移動理論而共同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1976年12月10日第七十六屆諾貝爾獎
美國經濟學家弗里德曼因消費分析·貨幣理論和經濟穩定性獲諾貝爾經濟學獎。

1975年12月10日第七十五屆諾貝爾獎
蘇聯經濟學家康托羅維奇、美國經濟學家庫普曼斯因資源最優利用理論而共同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1974年12月10日第七十四屆諾貝爾獎
瑞典經濟學家米達爾、英國經濟學家海克因在貨幣理論和經濟周期理論方面的首創性研究而共同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1973年12月10日第七十三屆諾貝爾獎
美國經濟學家列昂捷夫因發展了投入產出分析法獲諾貝爾經濟學獎。

1972年12月10日第七十二屆諾貝爾獎
美國經濟學家希克斯、阿羅因一般經濟平衡理論和福利理論而共同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1971年12月10日第七十一屆諾貝爾獎
美國經濟學家庫茲涅茨因對國民生產總值和經濟增長的開創性研究獲諾貝爾經濟學獎。

1970年12月10日第七十屆諾貝爾獎
美國經濟學家塞繆爾森因對經濟理論的科學分析獲諾貝爾經濟學獎。

1969年12月10日第六十九屆諾貝爾獎
挪威經濟學家弗里希、荷蘭經濟學家丁柏根因創立計量經濟學,運用動態模型分析經濟活動而共同獲得首次設立頒發的諾貝爾經濟學獎。

㈤ 誰能提供美國蘭德公司的具體情況

蘭德公司是美國最重要的以軍事為主的綜合性戰略研究機構。它先以研究軍事尖端科學技術和重大軍事戰略而著稱於世,繼而又擴展到內外政策各方面,逐漸發展成為一個研究政治、軍事、經濟科技、社會等各方面的綜合性思想庫,被譽為現代智囊的「大腦集中營」、「超級軍事學院」,以及世界智囊團的開創者和代言人。它可以說是當今美國乃至世界最負盛名的決策咨詢機構。
蘭德的由來
蘭德公司正式成立於1948 年11月。總部設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聖莫尼卡,在華盛頓設有辦事處,負責與政府聯系。二次大戰期間,美國一批科學家和工程師參加軍事工作,把運籌學運用於作戰方面,獲得成績,頗受朝野重視。戰後,為了繼續這項工作,1944年11月,當時陸軍航空隊司令亨利•阿諾德上將提出一項關於《戰後和下次大戰時美國研究與發展計劃》的備忘錄,要求利用這批人員,成立一個「獨立的、介於官民之間進客觀分析的研究機構」,「以避免未來的國家災禍,並贏得下次大戰的勝利」。根據這項建議1945年底,美國陸軍航空隊與道格拉斯飛機公司簽訂一項1000萬美元的「研究與發展」計劃的合同,這就是有名的「蘭德計劃」。「蘭德(Rand)」的名稱是英文「研究與發展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兩詞的縮寫。不久,美國陸軍航空隊獨立成為空軍。1948年5月,阿諾德在福特基金會捐贈100萬美元的贊助下,「蘭德計劃」脫離道格拉斯飛機公司,正式成立獨立的蘭德公司。
蘭德的輝煌
蘭德的長處是進行戰略研究。它開展過不少預測性、長遠性研究,提出的不少想法和預測是當事人根本就沒有想到的,爾後經過很長時間才被證實了的。蘭德正是通過這些准確的預測,在全世界咨詢業中建立了自己的信譽。成立初期,由於當時名氣不大,蘭德公司的研究成果並沒有受到重視。但有一件事情令蘭德公司聲譽鵲起。朝鮮戰爭前夕,蘭德公司組織大批專家對朝鮮戰爭進行評估,並對「中國是否出兵朝鮮」進行預測,得出的結論只有一句話:「中國將出兵朝鮮」。當時,蘭德公司欲以200萬美元將研究報告轉讓給五角大樓。但美國軍界高層對蘭德的報告並不感興趣。在他們看來,當時的新中國無論人力財力都不具備出兵的可能性。然而,戰爭的發展和結局卻被蘭德准確言中。這一事件讓美國政界、軍界乃至全世界都對蘭德公司刮目相看。 二戰結束後,美蘇稱雄世界。美國一直想了解蘇聯的衛星發展狀況。1957 年,蘭德公司在預測報告中詳細地推斷出蘇聯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的時間,結果與實際發射時間僅差兩周,這令五角大樓震驚不已。蘭德公司也從此真正確立了自己在美國的地位。此後,蘭德公司又對中美建交、古巴導彈危機、美國經濟大蕭條和德國統一等重大事件進行了成功預測,這些預測使蘭德公司的名聲如日中天,成為美國政界、軍界的首席智囊機構。
蘭德的運作
蘭德公司又是如何具體運作的呢?蘭德公司作為一個「思想庫」,通常是與其客戶建立合同關系,蘭德公司的很多合同是同美國聯邦政府簽訂的,比如國防部、衛生部、人力資源部、教育部、國家科學基金、國家醫學研究院、統計局等等。蘭德公司和許多上述客戶有著3~5年或每年更新的服務合同,合同額在數千萬美元左右。在合同所規定的范圍內,有時蘭德公司的研究人員提出具體的項目建議,有時是客戶自己提出需求,然後雙方通過會談、電子郵件以及其他形式的通信方式進行交流討論,對具體內容進行這樣或那樣的修改,最後形成《項目說明書》文件,包括問題、方法、背景、數據、進度、預算、時間表等。接下來項目開始執行,預算到位,蘭德公司按時間表提供報告研究的結果,完成項目。蘭德公司每年有700~800個項目在同時進行。除了大部分根據長期合同和政府預算來安排的政府項目外,還有部分項目是蘭德認為有意義或會造成重大影響而自主選擇。對後一類項目,開題後蘭德會向可能的用戶推薦和兜售,或研究結束後,以粗線條方式告訴潛在用戶,動員他們來購買研究成果。一般情況下,蘭德會向項目委託人提供多達5個決策咨詢選擇,並將每一種選擇在政治、經濟、公共關系等方面可能產生的後果及利弊,一並忠告用戶。對決策者提供科學、客觀、公正而全面決策建議。不同的人和不同性格的決策者,會從這些選擇中作出不同的決策,從而得到不同的結果。蘭德現有1600名員工,其中有800名左右的專業研究人員。蘭德集團除自身的高素質結構之外,還向社會上聘用了約600名全國有名望的知名教授和各類高級專家,作為自己的特約顧問和研究員。他們的主要任務是參加蘭德的高層管理和對重大課題進行研究分析和成果論證,以確保研究質量及研究成果的權威性。
蘭德的獨立性
長期以來,蘭德堅持自已只是一個非營利的民辦研究機構,獨立地開展工作,與美國政府只有一種客戶合同關系。蘭德公司努力通過擁有不同性質的客戶的形式來保持其獨立性。雖然蘭德的客戶大部分是美國聯邦政府,但是即使就一個客戶而言,比如五角大樓,其內部也有陸、海、空、情報、國防部長辦公室等機構,有許多不同的部門。蘭德通過與不同部門打交道,來實現一定的獨立性。同時,蘭德還有許多非政府部門和私營部門的客戶等。目前,蘭德公司65% 的收入來源於美國的聯邦政府,也就是說,蘭德公司65% 的生意來自美
國聯邦政府,剩餘35% 的生意分布在許多不同的客戶間,諸如美國的州政府、外國政府、私營公司、提供資助的基金會等等。蘭德公司一直保持著關於獨立性的文化傳統。蘭德公司有發表研究結果又讓公眾獲取研究結果的自由。作為政策研究機構,蘭德能夠講真話,無論這個真話對客戶有利或是不利。花錢雇蘭德的客戶要准備接受這種可能,就是蘭德的研究結果同他們的政策不相符甚至相互沖突。因此,蘭德的客戶應該更注重蘭德公司研究的客觀性和公正性,而不是要蘭德告訴他們想聽的東西。而恰恰有一些人,正是害怕蘭德的這種獨立性而不敢僱用蘭德。蘭德公司的這種獨立性是有一個由20多人組成的監事會來保障實現的。監事會成員對蘭德公司具有管理支配權力,也就是說他們才是蘭德公司真正的主人,但是他們並不擁有蘭德公司的任何財產。
蘭德的研究審查機制
蘭德有一套每4~5年對公司的某一個研究分部進行審查的機制,目的是要考察其研究是否有價值。在蘭德公司有各種不同的審查,包括獨立審查。首先負責該項目或研究的部門管理層要對自己的研究進行質量審查。然後,交給項目審查人員進行審查,其中有一個審查人員是不屬於蘭德公司,而是從外邊請來的,其他有3~4個審查人員是來自於蘭德公司內部,但都沒有參加被審查的項目或研究。蘭德有一套內部質量標准,公司要求審查人員
按這套質量標准審查研究人員的研究結果。蘭德公司有800名左右的專業研究人員。任何一個專業研究人員都將會參與審查工作,在他的蘭德的職業生涯中會不止一次參與審查工作。
高級人才的搖籃
蘭德公司的研究人員在學術研究方面獨樹一幟,在社會上有「蘭德學派」之稱。蘭德不僅以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和獨創的見解著稱於世,而且為美國政府和學術界培養了一些屈指可數的人才。如數理邏輯學家兼經濟學家、芝加哥大學教授艾伯特•沃爾斯蒂特,他提出的「第二次打擊」概念對美國軍事戰略影響巨大,又如前中央情報局長、國防部長、能源部長詹姆斯•施萊辛格,前軍備控制和裁軍署署長、里根政府的國防部副部長弗雷德•伊克爾,前總統經濟就業局局長唐納德•拉姆斯菲爾德,戰略問題專家、赫德森研究所的創建人赫爾曼•卡恩,紐約市立大學教授、蘇聯問題專家唐納德•扎戈里亞,邁阿密大學教授、蘇聯
民防問題專家利昂•古里,密執安大學教授、著名中國問題專家、曾任美國駐香港代總領事的艾倫•惠廷和喬治•華盛頓大學教授、中國和亞洲問題專家哈羅德•欣頓、著名的未來學家康恩和布朗等 。為了廣泛傳播蘭德的智慧,蘭德公司在1970年創辦了蘭德研究學院,它是當今世界決策分析的最高學府,以培養高級決策者為宗旨,並頒發了全球第一個決策分析博士學位。目前,其學員已遍布美國政界、商界。

㈥ 求幾本經濟學類書籍電子版

ok,我本身是管理咨詢顧問,給你幾本最經典的,一定要看:

《麥肯錫傳奇》
王明夫:《資本經營論》
王明夫:《藍籌》
斯蒂芬.P.羅賓斯:《管理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7
薩繆爾森:《經濟學》,華夏出版社,1999
James R. McGuigan等著《管理經濟學》
管理思想史
Mark Grinblatt, Sheridan Titman,《金融市場與公司戰略》(第二版),清華大學出版社,2002
錢德勒:《戰略與組織》
張維迎《企業的企業家-契約理論》,三聯書店上海分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湯姆森•斯迪克蘭德《戰略管理》,北京大學出版社
科利斯《公司戰略——企業的資源與范圍》,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0。
德魯克:《管理:責任、任務、實踐》
明茨博格等:《戰略歷程》
《利潤模式》亞德里安.J.斯萊沃斯基,中信出版社;
《發現利潤區》亞德里安.J.斯萊沃斯基,中信出版社;
《市場營銷管理》菲利普•科特勒
《深度營銷觀點》、《精準營銷》等和君咨詢系列出叢書 程紹珊等
《成本與效益》羅伯特•卡普蘭、羅賓庫鉑
丹尼斯.卡爾頓,傑弗里.佩羅夫《現代產業組織》(上、下冊),上海三聯書店,上海人民出版社
《組織行為學》
《領導與企業文化》
《產業史》研究生教材或專著
斯蒂芬A.羅斯等《公司理財》,機械工業出版社,2000。
布瑞德福特.康納爾《公司價值評估——有效評估與決策的工具》,華夏出版社,2001
馬克斯•韋伯《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
巴菲特《巴菲特致股東的信》
George P. Baker, George David Smith《新金融資本家——KKR與公司價值創造》,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0
王明夫《投資銀行並購業務》
J.威斯通《兼並、重組與公司控制》,經濟科學出版社,1998
《公司法》本科或研究生教科書
《民法原理》本科或研究生教科書
《中國哲學史》本科或研究生教科書(建議讀馮友蘭《中國哲學史》)
《西方哲學史》本科或研究生教科書(建議閱讀羅素《西方哲學史》)
《中國文學史》本科或研究生教科書
朱光潛、宗白華的美學作品
高盛文化
摩根信札
博勒斯、柯林斯:《基業常青》
南懷瑾:《論語別裁》、《老子他說》等

推薦閱讀的模型、工具和方法
1、《戰略咨詢》,方少華,編著,電子工業出版社
2、《營銷咨詢》,方少華,編著,電子工業出版社
3、《業務流程咨詢》,方少華,編著,電子工業出版社
4、 埃克拉塞爾《麥肯錫卓越工作方法》

除了針對管理咨詢技能的專業的書籍外,對於員工本身知識的完善,首先應該包括基礎知識的書籍,這方面應該包括基礎經濟學、產業經濟學、財務、會計、金融、管理學、管理經濟學等。這部分的學習應該確定一些經典的教材。
在經濟學方面,這里推薦的薩繆爾森的《經濟學》可作為首選,另外曼昆的《經濟學原理》,斯蒂格利茨的《經濟學》也可作為選擇的書目,三者都是經濟學的基礎教材,曼昆的經濟學原理最為通俗易懂,斯蒂格利茨的經濟學的特點在於強調了信息經濟學等一些內容,而薩繆爾森的這本則分析較為全面,相對另外兩本深度大一點,在沒有精力的情況下,三者可選擇一本閱讀,如果有精力,則可互相參考。
同時,在經濟學方面,個人認為應該加入貨幣銀行學的教材,這樣在經濟學方面相對就比較全面了,個人推薦米什金的《貨幣金融學》。

在產業組織經濟方面,這里推薦的《現代產業組織》已經是比較經典的著作,但是個人認為可以去掉張維迎的《企業的企業家-契約理論》。
管理經濟學方面,這里推薦的《管理經濟學》是不錯的著作。
管理學基礎方面,羅賓斯《管理學》是經典的教材,同時可以孔茨的《管理學》也可以作為一個參考。
在公司財務(金融)方面,比較經典是這里提到的羅斯的《公司理財》或者是梅耶斯的《公司財務原理》。
在金融學方面,這里推薦的《金融市場及公司戰略》包含的內容較為全面,也可以以博迪《金融學》加上約翰.赫爾的《期貨期權入門》作為代替。
會計學方面可以選擇一本國內的教材,這部分想不出非常經典的著作。
另外,在管理學方面,在戰略管理這里已經推薦了兩本,個人認為也可以考慮戴維的《戰略管理》,在理論闡述上比較清晰。
在營銷管理上,是科特勒的《營銷管理》。
人力資源管理,本人看過的是德斯勒的《人力資源管理》。
組織行為學可考慮羅賓斯的《組織行為學》。

三 經典著作
1. 經濟學
亞當斯密,《國富論》
馬歇爾,《經濟學原理》
凱恩斯,《通論》
張五常《經濟解釋》(中文的著作,非指英文論文集)

2. 管理學
德魯克,《管理的實踐》
邁克爾.波特《競爭戰略》(邁克爾的三本著作,個人認為最經典的還是這一本,基本的思想都已體現,推薦讀此本)
傑特勞,《定位》(雖然最初是作為廣告傳播理論,但是對於管理影響甚大,個人認為值得一讀)
邁克爾.波特《什麼是戰略》(他在哈佛商業評論上一篇文章,比較深刻的闡述了他的戰略理論,非常值得一讀)
錢德勒,《戰略與結構》(由於時間和在國外工作的原因,一直未讀過此書,但從介紹和目錄來看,值得一讀)
明茨伯格《經理工作的性質》
王明夫先生主編的《高手身影》,看過一部分,是一本不錯的案例集,在國內的書籍中屬於比較實在和有深度的書籍。
巴菲特《巴菲特致股東的信》,巴菲特雖然是以投資成名,但是其投資理論其實體現了深刻的公司分析和管理理念。

3. 傳記
書目中推薦的《麥肯錫傳奇》由於作為咨詢企業的傳記,所以應該值得一讀,但是由於作者水平的關系,寫的並不是很深入。
相對而言,推薦以下一些著作:
德魯克《旁觀者》
斯隆《我在通用汽車的歲月》
王石《道路與夢想》,此著作不及上面兩本,但是考慮作為中國的企業家,故考慮推薦這本。
4. 關於新經濟的著作

《長尾理論》、《世界是平的》以及《藍海戰略》

㈦ 諾貝爾經濟學獎歷屆獲獎者名單

1969年第一次頒獎,由挪威人弗里希和荷蘭人丁伯根共同獲得,美國經濟學家薩繆爾森、弗里德曼等人均獲得過此獎。
1969 拉格納•弗里希(RAGNAR FRISCH)挪威人 (1895-1973) 和簡•丁伯根(JAN TINBERGEN)荷蘭人 (1903-1994)
他們發展了動態模型來分析經濟進程。前者是經濟計量學的奠基人,後者經濟計量學模式建造者之父。
1970 保羅•安•薩默爾森(PAUL A SAMUELSON )美國人 (1915- )
他發展了數理和動態經濟理論,將經濟科學提高到新的水平。他的研究涉及經濟學的全部領域。
1971 西蒙•庫茲列茨(SIMON KUZNETS )美國人 (1901-1985)
在研究人口發展趨勢及人口結構對經濟增長和收入分配關系方面做出了巨大貢獻。
1972 約翰•希克斯(JOHN R. HICKS)英國人 (1904-1989)
肯尼斯•約瑟夫•阿羅(KENNETH J. ARROW)美國人 (1921- )
他們深入研究了經濟均衡理論和福利理論。
1973 華西里•列昂惕夫(WASSILY LEONTIEF)蘇聯人 (1916- )
發展了投入產出方法,該方法在許多重要的經濟問題中得到運用。
1974 弗•馮•哈耶克(FRIEDRICH AUGUST VON HAYEK)澳大利亞人 (1899-1982) 和綱納•繆達爾(GUNNAR MYRDAL)瑞典人 (1898-1987)
他們深入研究了貨幣理論和經濟波動,並深入分析了經濟、社會和制度現象的互相依賴。
1975 列奧尼德•康托羅為奇(LEONID VITALIYEVICH KANTOROVICH)蘇聯人 (1912-1986) 和佳林•庫普曼斯(TJALLING C. KOOPMANS)美國人 (1910-1985)
前者在1939年創立了享譽全球的線形規劃要點,後者將數理統計學成功運用於經濟計量學。他們對資源最優分配理論做出了貢獻。
1976 米爾頓•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美國人 (1912- )
創立了貨幣主義理論,提出了永久性收入假說。
1977 戈特哈德•貝蒂•俄林(BERTIL OHLIN)瑞典人 (1899-1979) 和詹姆斯•愛德華•米德(JAMES E MEADE)英國人 (1907- )
對國際貿易理論和國際資本流動作了開創性研究。
1978 赫泊特•亞•西蒙(HERBERT A. SIMON)美國人 (1916- )
對於經濟組織內的決策程序進行了研究,這一有關決策程序的基本理論被公認為關於公司企業實際決策的創見解。
1979 威廉•阿瑟•劉易斯(ARTHUR LEWIS)美國人 (1915-1991) 和西奧多•舒爾茨(THEODORE W. SCHULTZ )美國人 (1902- )
在經濟發展方面做出了開創性研究,深入研究了發展中國家在發展經濟中應特別考慮的問題。
1980 勞倫斯•羅•克萊因(LAWRENCE R. KLEIN)美國人 (1920- )
以經濟學說為基礎,根據現實經濟中實有數據所作的經驗性估計,建立起經濟體制的數學模型。
1981 詹姆士•托賓(JAMES TOBIN)美國人 (1918- )
闡述和發展了凱恩斯的系列理論及財政與貨幣政策的宏觀模型。在金融市場及相關的支出決定、就業、產品和價格等方面的分析做出了重要貢獻。
1982 喬治•斯蒂格勒(GEORGE J. STIGLER)美國人 (1911-1991)
在工業結構、市場的作用和公共經濟法規的作用與影響方面,做出了創造性重大貢獻。
1983 羅拉爾•德布魯(GERARD DEBREU)美國人 (1921- )
概括了帕累拖最優理論,創立了相關商品的經濟與社會均衡的存在定理。
1984 理查德•約翰•斯通(RICHARD STONE)英國人 (1913-1991)
國民經濟統計之父,在國民帳戶體系的發展中做出了奠基性貢獻,極大地改進了經濟實踐分析的基礎。
1985 弗蘭科•莫迪利安尼(FRANCO MODIGLIANI)義大利(1918- )
第一個提出儲蓄的生命周期假設。這一假設在研究家庭和企業儲蓄中得到了廣泛應用。
1986 詹姆斯•布坎南(JAMES M. BUCHANAN, JR)美國人 (1919- )
將政治決策的分析同經濟理論結合起來,使經濟分析擴大和應用到社會—政治法規的選擇。
1987 羅伯特•索洛(ROBERT M. SOLOW)美國人 (1924- )
對增長理論做出貢獻。提出長期的經濟增長主要依靠技術進步,而不是依靠資本和勞動力的投入。
1988 莫里斯•阿萊斯(MAURICE ALLAIS)法國人(1911- )
他在市場理論及資源有效利用方面做出了開創性貢獻。對一般均衡理論重新做了系統闡述。
1989 特里夫•哈維默(TRYGVE HAAVELMO)挪威人 (1911- )
建立了現代經濟計量學的基礎性指導原則。
1990 默頓•米勒(MERTON M. MILLER)美國人 (1923-2000) 、哈里•馬科維茨(HARRY M. MARKOWITZ)美國人 (1927- ) 和威廉•夏普(WILLIAM F. SHARPE)美國人 (1934- )
他們在金融經濟學方面做出了開創性工作。
1991 羅納德•科斯(RONALD H.COASE)英國人(1910- )
揭示並澄清了經濟制度結構和函數中交易費用和產權的重要性。
1992 加里•貝克(GARY S. BECKER)美國人 (1930- )
將微觀經濟理論擴展到對人類相互行為的分析,包括市場行為。
1993 道格拉斯•諾斯(DOUGLASS C. NORTH)美國人 (1920- ) 和羅伯特•福格爾(ROBERT W. FOGEL)美國人 (1926- )
前者建立了包括產權理論、國家理論和意識形態理論在內的"制度變遷理論"。後者用經濟史的新理論及數理工具重新詮釋了過去的經濟發展過程。
1994 約翰•納什(JOHN F.NASH)美國人 (1928- ) 、約翰•海薩尼(JOHN C. HARSANYI)美國人 (1920- ) 和萊因哈德•澤爾騰(REINHARD SELTEN)德國人( 1930- )
這三位數學家在非合作博弈的均衡分析理論方面做出了開創性德貢獻,對博弈論和經濟學產生了重大影響。
1995 羅伯特•盧卡斯(ROBERT LUCAS)美國人 (1937- )
倡導和發展了理性預期與宏觀經濟學研究的運用理論,深化了人們對經濟政策的理解,並對經濟周期理論提出了獨到的見解。
1996 詹姆斯•莫里斯(JAMES A. MIRRLEES)英國人(1936- ) 和威廉•維克瑞(WILLIAM VICKREY)美國人 (1914-1996)
前者在信息經濟學理論領域做出了重大貢獻,尤其是不對稱信息條件下的經濟激勵理論。 後者在信息經濟學、激勵理論、博弈論等方面都做出了重大貢獻。
1997 羅伯特•默頓(ROBERT C. MERTON)美國人 (1944- ) 和邁倫•斯科爾斯(MYRON S. SCHOLES)美國人(1941- )
前者對布萊克-斯科爾斯公式所依賴的假設條件做了進一步減弱,在許多方面對其做了推廣。後者給出了著名的布萊克-斯科爾斯期權定價公式,該法則已成為金融機構涉及金融新產品的思想方法。
1998 阿馬蒂亞•森(AMARTYA SEN )印度人(1933- )
對福利經濟學幾個重大問題做出了貢獻,包括社會選擇理論、對福利和貧窮標準的定義、對匱乏的研究等。
1999 羅伯特•蒙德爾(ROBERT A. MUNDELL)加拿大人 (1923- )
他對不同匯率體制下貨幣與財政政策以及最適宜的貨幣流通區域所做的分析使他獲得這一殊榮。
2000 詹姆斯-J-赫克曼(James Heckman ) 美國人 (1944-)和丹尼爾-L-麥克法登(Daniel McFadden ) 美國人 (1937年-)
他們發展了廣泛應用在經濟學以及其他社會科學中對個人和住戶的行為進行統計分析的理論和方法。尤其是,對赫克曼獎勵他對分析選擇性樣本的理論和方法的發展,對麥克法登獎勵他對分析離散抉擇的理論和方法的發展。
2001 喬治•阿克爾洛夫(George A.Akerlof) 美國人 (1940-)、邁克爾•斯彭斯(A.Michael Spence) 美國人 (1948-)和約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E.Stiglize) 美國人 (1943-)
他們由於在"對充滿不對稱信息市場進行分析"領域所作出的重要貢獻,而分享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2002 丹尼爾•卡尼曼(Daniel Kahneman)美國人和弗農•史密斯(Vernon L. Smith)美國人
瑞典皇家科學院把200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美國學者丹尼爾•卡尼曼和弗農•史密斯,以表彰他們在心理和實驗經濟學研究方面所做的開創性工作。
2003 羅伯特•恩格爾(Robert Engle) 美國人和克萊夫•格蘭傑(Clive Granger) 英國人
200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美國經濟學家羅伯特•恩格爾和英國經濟學家克萊夫•格蘭傑,以表彰他們在經濟學時間數列分析方面所作出的貢獻。
2004 芬恩.基德蘭德(Finn E. Kydland) 挪威人和愛德華.普雷斯科特(Edward C. Prescott) 美國人
200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挪威經濟學家芬恩.基德蘭德(Finn E. Kydland)和美國經濟學家愛德華.普雷斯科特(Edward C. Prescott),以表彰他們在動態宏觀經濟學方面做出的傑出貢獻。
2005 羅伯特•奧曼(Robert Aumann) 以色列和美國雙重國籍和托馬斯•謝林(ThomasC.Schelling) 美國人
瑞典皇家科學院說,兩位經濟學家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是因為「他們通過對博弈論的分析加深了我們對沖突與合作的理解」。因而在博弈論方面的貢獻而共同分享這一殊榮。
2006 埃德蒙-菲爾普斯(EdmundS.Phelps) 美國人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經濟學博士埃德蒙-菲爾普斯因研究宏觀經濟政策的傑出貢獻能夠幫助人們更好地理解通貨膨脹及其對失業預期影響之間的關系而獲此殊榮。

㈧ 如何寫社會實踐證明

實踐報告有固定表格
學校會統一發放
最重要的是你要蓋章、有單位簽字。
很簡單

㈨ 歷屆諾貝爾獎獲得者出生月份

自1980年以來,諾貝爾經濟學獎頒獎儀式共舉辦了27屆,歷屆獲獎人員名單如下:

2006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經濟學博士埃德蒙-菲爾普斯因研究宏觀經濟政策的傑出貢獻能夠幫助人們更好地理解通貨膨脹及其對失業影響之間的關系而獲此殊榮。

2005年,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數學研究院教授羅伯特-奧曼和美國馬里蘭大學公共政策學院教授托馬斯-謝林因在博弈論方面的貢獻而共同分享這一殊榮。

2004年,挪威經濟學家芬恩-基德蘭德和美國經濟學家愛德華-普雷斯科特因在動態宏觀經濟學方面做出了巨大貢獻而獲此殊榮。

2003年,美國經濟學家羅伯特-恩格爾和英國經濟學家克萊夫-格蘭傑因在經濟時間數列中運用了統計學的方法而獲此殊榮。

2002年,美國學者丹尼爾-卡尼曼和弗農-史密斯因提倡在決策過程中使用心理和實驗經濟學的研究方面做出了傑出貢獻而獲此殊榮。

2001年,喬治-阿克爾洛夫、邁克爾-斯彭斯和約瑟夫-斯蒂格利茨等三名美國經濟學者因在「信息的控制如何影響市場」這一課題方面做出了傑出貢獻而獲此殊榮。

2000年,美國芝加哥大學的詹姆斯-赫克曼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丹尼爾-麥克法登因在微觀計量經濟學領域作出重大貢獻以幫助人們分析勞動數據以及研究如何工作和作出旅遊決策而獲此殊榮。

1999年,加拿大著名經濟學家羅伯特-蒙代爾教授因對不同匯率體制下的貨幣和財政政策以及最優貨幣區域的分析做出傑出貢獻而獲此殊榮。

1998年,印度經濟學家阿馬蒂亞-森因對福利經濟學以及發展經濟學做出了突出貢獻,有助於解釋經濟體制影響貧窮這一問題,並因此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1997年,美國經濟學家邁倫-斯科爾斯和羅伯特-默頓因發明了期權定價公式而獲此殊榮。

1996年,英國人和美國人威廉-維克瑞因在信息經濟學理論領域做出了重大貢獻而共同獲此殊榮。

1995年,美國人羅伯特-盧卡斯因倡導和發展了理性預期與宏觀經濟學研究的運用理論而獲此殊榮。

1994年,美國人約翰-海薩尼和美國人約翰-納什以及德國人萊因哈德-澤爾騰因在「非合作博弈的均衡分析理論」方面做出了開創性的貢獻而共同獲此殊榮。。

1993年,美國人羅伯特-福格爾和道格拉斯-諾斯因使用經濟理論和定量方法解釋了經濟和制度變化而獲此殊榮。

1992年,美國人?永?貝克因將微觀經濟理論擴展到大量人類行為的分析而獲此殊榮。

1991年,英國人羅納德-科斯因揭示並澄清了經濟制度結構和函數中交易費用和產權的重要性而獲此殊榮。

1990年,美國人哈里-馬科維茨、威廉-夏普和默頓-米勒因在金融經濟學方面做出了傑出貢獻而獲此殊榮。

1989年,挪威的特里夫-哈維默因建立了現代經濟計量學的基礎性指導原則而獲此殊榮。

1988年,法國人莫里斯-阿萊斯因對市場理論及資源有效利用方面做出了傑出貢獻而獲此殊榮。

1987年,美國人羅伯特-索洛因對增長理論做出的傑出貢獻而獲此殊榮。

1986年,美國人詹姆斯-布坎南因將經濟理論與政治決策結合研究而獲此殊榮。

1985年,美國人弗蘭科-莫迪利安尼因在儲蓄與金融市場的分析方面作出傑出貢獻而獲此殊榮。

1984年,英國人理查德-約翰-斯通因開創了國民經濟統計系統而獲此殊榮。

1983年,美國人羅拉爾-德布魯因概括了帕累托最優理論並創立了相關商品的經濟與社會均衡的存在定理而獲此殊榮。

1982年,美國人喬治-斯蒂格勒因在工業結構、市場的作用和公共經濟法規的作用與影響方面做出了重大貢獻而獲此殊榮。

1981年,美國人詹姆士-托賓因分析了金融市場及其對開支、生產、職業和價格等方面的影響並由此作出傑出貢獻而獲此殊榮。

1980年,美國人勞倫斯-羅-克萊因因建立起經濟體制的數學模型而獲此殊榮。

㈩ 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獎項得主

201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三位得獎者。

1、埃絲特·迪弗洛,1972年出生於法國巴黎,畢業於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阿卜杜勒·拉蒂夫·賈米爾貧困行動實驗室聯合創始人,目前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擔任發展經濟學教授。

2、邁克爾·克雷默,1964年出生,美國發展經濟學家,現任哈佛大學發展社會團蓋茨教授。

3、埃絲特·迪弗洛,1972年出生於法國巴黎,畢業於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阿卜杜勒·拉蒂夫·賈米爾貧困行動實驗室聯合創始人,目前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擔任發展經濟學教授。

熱點內容
鳳凰傳媒港股 發布:2021-03-31 20:26:44 瀏覽:3
美國原油出口帶來了什麼 發布:2021-03-31 20:26:44 瀏覽:740
k線重合指標 發布:2021-03-31 20:26:26 瀏覽:359
金融財經網站排名 發布:2021-03-31 20:25:22 瀏覽:766
金融視頻網站 發布:2021-03-31 20:25:20 瀏覽:108
公司是否質押 發布:2021-03-31 20:24:28 瀏覽:643
私募眾籌騙 發布:2021-03-31 20:24:21 瀏覽:852
股份構成是什麼意思 發布:2021-03-31 20:24:21 瀏覽:989
2015年a股市值排名 發布:2021-03-31 20:23:56 瀏覽:263
融資名單查詢 發布:2021-03-31 20:22:52 瀏覽: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