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資城老闆
① 樂華娛樂公司的老闆是誰
樂華娛樂公司的老闆是杜華,樂華娛樂CEO。
樂華娛樂在2009年6月創辦,並獲得了空中網創始人之一—楊寧的千萬投資。
商業模式是將傳統娛樂行業和新媒體營銷結合,實現在雙方領域的良性互補,像賣白菜一樣賣音樂。同時,樂華娛樂整合資源的優勢和反應快速的營銷理念也深遠影響了整個國內唱片業及娛樂圈的格局,並一直保持著良好的態勢和穩步的發展。
(1)融資城老闆擴展閱讀:
杜華為樂華藝人設置的路線是整合營銷,按照她的話說,是「像開發阿凡達一樣開發藝人的市場」。她以至今火熱的阿凡達舉例說,這部電影除了票房成績斐然,它還進入到玩偶、服裝等延伸產業鏈,其路線運營和動漫一致,在周邊延伸產品開發上下功夫。
樂華娛樂旗下除了擁有韓庚、周筆暢等華語樂壇的領軍人物外,還包括唱作巨佳的實力派音樂人黃征,「情歌天王」新加坡歌手阿杜,舞台表現力強勁的安又琪,曾在日本成功發展的「唯美歌姬」阿蘭及影視歌多棲發展的「個性熟女」張瑤,藝人資源相當豐富多元。
樂華娛樂還積極擴展外部合作,成為了中國第一家在韓國建立分公司的大型娛樂公司。同時,樂華娛樂與韓國PLEDIS ENTERTAINMENT共同宣布,雙方將達成戰略合作,未來將在音樂領域進行全方位的合作,同時還將在引進韓國藝人在華的發展上加大力度,並將共同企劃、開發全新藝人。
② 孫健君的創業經歷
派格太合拓荒民營傳媒之路
頭一回走進鵬潤大廈寫字樓15層派格太合的人准會大吃一驚:前廳的會客椅是一個個凹進去的球體;走道是閃著藍光的太空隧道;房間里更奇特,喵喵叫的機器貓、搖頭擺尾的機器魚,還有一會翻跟頭的機器人兒。提起孫健君和派格太合,普通人可能並不熟悉,但是如果提起《環球影視》、《東方夜譚》、《共和國風雲錄》,知道的人就不在少數。這些人們耳熟能詳的影視節目,正是出自孫健君的派格太合。 鵬潤大廈那個具有超時代感的辦公室正是孫健君親力親為設計的。「我們老總可是個藝術家。」派格太合的員工很喜歡這么介紹孫健君。確實,跟一般膀大腰圓的商賈之人不同,坐在記者面前的是一個身材高大,長發披肩,衣著考究,說話時表情豐富,喜歡做出各種手勢的氣質型男士。
「派格就是希臘神話中的飛馬,日行千里,馬蹄過處,荒野出清泉,詩人飲後,豪情勃發、文思泉湧!這就是我對公司的期望!」可能是基於藝術家的雙重身份,孫健君總是一邊慷慨激昂地發表觀點,一邊敏銳地注視著對方的眼睛。他說,這匹飛馬的騰飛史也正是中國民營傳媒公司發展歷程的縮影。
1994年回國後,孫健君抱著一腔做電影的熱情與北京電影製片廠合作創立了派格公司。但是,公司成立之初就遇到了很大的問題,因為當時的國家政策有很多限制,電影的很多領域根本不允許民營資本進入,所以派格的電影業務開展不了。這就直接導致原本計劃引進的一千萬美金,實際到位只有220萬。
基於這種現狀,孫健君只好將派格的業務方向轉向做電視節目。《環球影視》便是公司的第一個作品。「那個時候,還幾乎沒有民營公司參與電視節目製作。」孫健君回憶,「電視台也從沒想到一個外面的公司還能做電視節目。我記得把想法跟北京電視台溝通以後,台領導說聽說你們公司挺有錢的,你把錢拿來,做節目的事你別管了。我說不是,我們想自己做。」 第一期《環球影視》的樣帶一共拍了兩集,一期90分鍾,兩期共花費50多萬。在1992、1993年的時候,用50多萬做電視節目簡直是天文數字。當電視台台長看見場面宏大、製作精良、信息豐富的樣帶,連連驚嘆「還有這樣做電視節目的,簡直像拍電影」。
就這樣,《環球影視》得以順利在電視台播出,一時間受到觀眾的極大歡迎,最高收視率竟然達到17%-19%。孫健君和他的派格也因此風光無限,因為收視率遙遙領先,大批優質廣告客戶如惠普、聯想、人頭馬紛紛找上門來要求合作。「那個時候我們牛到這個程度,根本不需要廣告公司幫我們經營,就是一個退休老太太接電話,接不過來時,看人家態度不好就把電話掛了。別人的廣告是打折,我們是加價;別人打七八折,我們是加收20%。」想起當年的盛況,孫健君禁不住得意地大笑。
孫健君認為,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環球影視》的上馬應該算是中國電視製作行業初次開放的一個小口。之後,光線傳媒之類的民營傳媒紛紛入市,派格也陸續製作發行了《娛樂任我行》《春華秋實》《東方夜譚》等名牌電視欄目,節目覆蓋全國200多家電視台,日產量達到6個半小時。同時,派格還在5年時間里,分別在美國好萊塢、俄羅斯克里姆林宮、英國千禧宮、希臘雅典衛城及南非曼德拉國家劇院成功舉辦了《為中國喝彩》大型對外演出,並獲得了文化部頒發給民營文化公司的第一張A級演出執照。 2001年,中國媒體產業政策正式開放。2002年,孫健君完成了對美國投資方股權的回購,成為派格影視的實際控制人。同年,孫健君以派格影視的資產入股,太合集團以現金注入,成立了派格太合公司。
「我的能量跟底座是個倒三角。我一年可以生產上千小時的電視節目,可以經營十億以上的廣告,但電視台給的空間太小。」基於這個考慮,孫健君決定和CETV-1合作,將其整體打造為自身的平台。這便需要一個強壯的有金融背景和融資能力的股東進入以幫助派格解決資金來源問題。於是,作為較有實力的兼營金融和地產的公司,太合成為了派格的合作者。
2004年,民營資本進入傳媒產業的門檻被降到了最低。派格太合也在這一年與CETV-1簽署了為期3年、總金額約2億元人民幣的合作協議。協議包括對CETV-1骨幹節目製作、頻道整體包裝、市場推廣、節目的整體編排、頻道廣告政策制訂、頻道廣告運營的各個環節。這也成為國內民營公司全面參與電視頻道經營的首例。
但是,孫健君在這條道路上的嘗試以擱淺告終。盡管當時他期望這個大手筆能夠在國家政策允許的情況下,完成民間公司和國家電視台全方位的合作。但他低估了整合一個國有頻道的難度,由於傳媒業政策尚未明朗的約束,不但導致派格太合在此次投資中損失了4000萬元,還牽扯了公司很大精力。半年後,孫健君停止了冒進,並把原來的18個欄目減至12個。
「這個教訓告訴我們,目前的市場環境仍不成熟,我們以電視節目製作為核心的公司主營業務會受到國家政策的約束,必須尋找其他利潤增長點。」 此後,孫健君為派格太合重新制定了戰略:穩固以節目製作為主的主營業務,發展多層次營銷。「我們的業務有兩種,一個是天上,一個是地下。天上是電視,地上是地面活動。我們的策略是減少對天上的依賴,增加對地面的拓展,尋求天地之間的所有通道,包括網路、航空、公交、手機、無線這些多媒體平台。」孫健君這樣解釋派格太合的發展發向。
按照這個目標,派格太合在文化創意的各個領域頻頻現身:將著名舞蹈家楊麗萍的《雲南印象》推廣到全球市場,僅在美國的票房收入達1000多萬;受南寧市政府委託,為其組織策劃大型歌舞節目《劉三姐》;出品了熱門電影《愛情呼叫轉移》,衍生了兩本書、三張碟、十幾個大型活動,並與愛國者公司合作開發了一款手錶。
「《愛情呼叫轉移》的票房收益並不高,才1700萬元左右。但它累計的廣告投入和置換回來的廣告將近7000萬。」孫健君說,以內容為核心,周邊產品可以在12種介質中衍射,包括電視、廣播、電影、音像、書、刊、報、航空媒體、地鐵、公交媒體等。這些看起來是在宣傳電影,其實都是在掙錢。嘗到甜頭的孫健君再次出品了電影《命運呼叫轉移》及其大量衍生產品。
經過十幾年的探索,孫健君已經把這個民營電視公司運作成為資金上億,每年承辦20多個大型活動的傳媒巨頭。他和他的公司正在向互動娛樂多媒體的整合營銷之路執著前行。 南藝學生每個角色都很出色
孫健君給人的第一感覺就是頗具藝術感。他的名頭是影視傳媒業老闆,聽起來風光又有知識含量,但辛勞未必少於房地產商或金融大鱷。孫健君寬大的辦公室帶有一室一廚,據說那就是他的常居之處。
孫健君的人生曾經扮演過很多角色,從大提琴手、學生、攝影師到商人,每一個角色都很出色。事實上,孫健君在逆境時對成功的執著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為了出國留學,從沒學過英語的他跑到公園給老外當導游;初到國外,為了生計他曾到飯店洗碗、送外賣,但考試成績門門是A…… 1957年,孫健君出生在江蘇南通,他從七八歲就開始學習小提琴,因為那時藝術院校可以直接從高中招生,年僅15歲的孫健君高中還沒讀完,就提前考入了南京藝術學院。19歲大學畢業後,他曾被分配到前線歌舞團當大提琴手,後來又調回南藝當老師。
隨著上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的熱潮,中國興起了出國熱。內心中充滿不安分的孫健君也渴望看看外面的世界。但是,對當時的大部分中國人來說,走出國門的唯一方式就是申請留學。於是,孫健君毅然決定放棄穩定的大學老師職位,積極准備考試。為此,從沒學過英語的他在兩年的時間里,每個周末都跑到中山陵之類的旅遊景點,主動跟老外搭訕,毛遂自薦為他們當導游。
「就是因為幫老外當翻譯,我連托福都沒考就通過了申請。」說起這個小故事,孫健君很是得意。當時,他接待了一個美國的高級代表團,在陪同的三天里,孫健君的口語能力讓代表團的團長大為折服,並幫他向美國的大學寫了推薦信。信中寫道:「我沒有想到在中國能聽到這么好的英語,他在美國用英語學習音樂應該沒有任何問題。」這位團長正是美國音樂協會的主席。
得益於自身的實力和權威人士的推薦,孫健君一舉申請到了美國7所大學的獎學金。但是,他最終選擇了名氣不大的新墨西哥州立大學,原因很簡單,這所大學給的獎學金最多,不僅有一般的獎學金,還提供了助教金和助研金。 「一路上換了4次飛機,一個比一個小。」直到20年後,孫健君依然清楚地記得當年那個熱血青年在漫長旅途中踏出的第一步,朝著夢想不間斷。
1986年,一架當時還比較先進的三叉戟飛機載著滿腦子幻想的孫健君飛向了大洋彼岸。抵達洛杉磯之後需要轉機,孫健君換乘了一架中型飛機繼續飛往鳳凰城,這架飛機能坐八九十人。到了鳳凰城後仍然要換機去新墨西哥州首府,孫健君只好又換了架能坐四十多個人的小飛機。但是還沒完,最終又倒了一架僅容得下七八個人的「迷你」飛機才到達了目的地。
「我曾經寫過一篇文章《到了彼岸沒彼岸》,沒去過的地方總幻想得特別好,真正到了之後就覺得很失望。」到達目的地後,孫健君沒有看到想像中的高樓大廈,而是沙漠和荒野。「工作人員把我的行李從袖珍飛機上扔了下來,用一輛平板車推到候機大廳,那個大廳其實是一座平房。」隨後,孫健君的導師開車接他去學校。「開了二十多分鍾也看不到一棟房子,當時覺得那就是鄉下,是農村,心裡可失落了。」但是,小鎮上的一塊牌子給了初到異國的他稍許溫暖,這塊牌子上寫著:「這個小鎮有十幾萬人,只有一到兩個人脾氣偶爾不太好,其他都是好人。」 當時的中國對外匯有嚴格的管制,月工資70元的孫健君超額帶出國的全部盤纏是40美元。但是,到美國的第三周,孫健君就順利地通過了助教的英語資格考試,開始給美國人上課,拿到助教金和助研金,維持在美國的日常生活。此外,孫健君還在業余時間打工,以掙到寒暑假的費用。「那時候,我傍晚把打工的衣服洗干凈,晚上就去劇院聽高雅的歌劇;或者上午打工的時候被老闆罵,下午就在大學講台上給四十多個學生上課。」談起當年的不易,孫健君輕描淡寫地一帶而過。
在新墨西哥州立大學呆了一年後,孫健君順利地轉學到加州大學藝術系繼續念碩士。上學期間,孫健君一共拿了87個學分,所有的成績都是A,三年的課程僅用一年半就全部念完。但是,修完課程的孫健君並沒有離開校園。「不是我不走,而是學校覺得用助教的錢雇了一個能上課的老師,非常合算,就說暫時不給我論文答辯,我願意什麼時候答辯就什麼時候來。」
當時,孫健君住在學校分配的三室一廳的豪宅里,每個月只需交兩百多美元。於是,他在加州大學一口氣呆了三年多。 加州大學閑散的生活讓孫健君有時間拾起了一個久違的愛好——攝影,這也為他今後從事的事業埋下了伏筆。「我對視覺可能比對音樂更感興趣,但是因為小時候覺得學音樂的更時髦,就選擇了音樂。」
一些偶然促成他此後在美國幹了三年的專業攝影。有一次,他的一組照片被朋友放大掛在家裡,被朋友的一個朋友看見並且贊不絕口。這個人是一位傢具商人,他便讓孫健君幫忙拍了一套傢具照片,還付了幾百美元費用。「我覺得本來好玩的事情還能掙錢,太靠譜了。所以就把設備都置齊了,開始專心地練習。」
此後,孫健君陸續拍了一批現代化的建築。但是,當他把第一卷用專業膠卷拍攝的底片拿到一個圖片公司沖印時,卻被沖壞了。
他的成功作品越來越多,1991年、1992年,其攝影作品兩度入選《世界攝影作品年鑒》。
盡管在美國的攝影圈內逐漸小有名氣,但孫健君卻選擇了放棄美國的生活,回國創業。對此,他毫不避諱地表示這是因為自己有事業的野心。
「雖然住著三室一廳,但是住了幾天以後覺得就是幾間房子,生活本質沒有改變,那是別人的國家,在那裡創業很難、空間很小。留學生中少數人可能進入所謂的上流社會,但多數人只能進入美國的中產階層。每一個中產階級的人從生下來那一天就可以預料死的時候是什麼樣子。」從生看到死的生活顯然不能滿足孫健君的胃口。1994年,孫健君帶著合夥人和兩三百萬美元回到中國,就此開始了創業的漫漫長路。
③ 四川射洪凱立現代城開發商老總王剛與射洪銘億融資公司總經理�
問題表述得不明確啊,你是想問他們的聯系方士還是他們的資料
④ 富力地產老總是誰
張力,男,1953年出生於廣東廣州,祖籍廣州市珠江村,第一學歷大專學歷,恆生國版際商學院MBA,美國國立權波士頓大學企業管理博士。
現任第十三屆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委員,廣州富力地產股份有限公司聯席董事長兼總裁,富力足球俱樂部董事長,廣東省總商會名譽會長。
(4)融資城老闆擴展閱讀:
企業管理
人才是富力地產不斷向上的動力,在總裁張力先生的領導下,富力地產堅持務實、進取的經營理念。
獨有的人才培養模式,使得每一個服務於富力地產的管理人員都具有高度的綜合素質:熟練掌握財務管理、工程監控、 銷售營運、流程規范,從而能更好的適應不同地區的房地產市場,也為富力地產在國內贏取更大的市場份額做好人才儲備。
富力還非常注重團隊協助精神,開發、設計、工程、銷售、財務、後勤等部門都是創造成功的一份子。其中甲級資質的設計團隊及技術力量雄厚的工程人員,使公司產品品質及成本控制達到最佳水平,訓練有素的職業銷售隊伍更確保了專業快捷的操盤速度。
⑤ 85後金融實力派唐軍的故事
唐軍,1987年出生於四川達州,他和他創立的團貸網,在東莞無人不知。數年間,他從一名大四創業者變身清華導師;從一名普通大學生,躋身到商業大佬的朋友圈中;促成團貸網從一個小型借貸公司,幾經騰挪發展成一個超155億交易量、238萬多名注冊投資用戶、100多家分子機構的股份制互聯網金融集團。而唐軍,他的最新身份是新三板上市公司光影俠(831138)的董事長,持有光影俠93.31%的股份。
這逆襲,華麗麗的!85後的唐軍,是怎麼做到的?
草根出身,練就堅毅個性
相比起很多出身於商業之家的金融才子而言,唐軍並沒有出生在富裕家庭。很小的時候,唐軍的父母就常年在廣東東莞打工,讀小學的唐軍就在寒暑假獨自坐火車往返於四川與東莞。可以說,他是一個名副其實的留守兒童。
11歲那年,唐軍照例一個人打了火車站票去東莞,上車後發現錢被偷了,沒吃上一頓飯。從四川到廣州,整整68個小時,沒有人提供幫助,而他完全憑意志堅持了下來。這是讓唐軍最難忘的事之一,在很多視頻和新聞中能找得到。
「現在回想這段經歷,覺得也並非是壞事,它讓我從小變得自立、堅強,並認清這個世界的規則,更激勵著我不斷思考、不斷改善著自己的生活環境。」雖然無法完全理解這件事對11歲的唐軍是怎樣的刻骨銘心,但唐軍的這段話,讓人記憶深刻。優秀的人,總是能樂觀地看待每一件事情!
或許正是草根出身,才練就了唐軍的堅毅個性;也正是草根出身,才更充分地挖掘出他的商業頭腦。
高一起,唐軍就靠著在校園里倒賣復讀機,掙得自己的學費和生活費。當考上大學,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海學院念書期間,他創辦「市場營銷協會」並擔任會長,並以協會名義與工商銀行、國海證券聯合舉辦「校園模擬炒股大賽」,初步彰顯出一名領導者所擁有的氣魄。此外,他還擔任中國聯通多種業務的校園代理人……
真正讓唐軍賺到人生「第一桶金」的是擔任駕校代理。經過多方的市場調查,他瞄準了「大學生學車」這個潛力無限的市場,選定了當地第一大民營駕校,並與駕校老闆洽談合作。為了讓老闆信服,唐軍提出,他在一個星期找到30個報名者,老闆就以低於市場價400元的價格授予他校園代理權,老闆半信半疑地答應了。
回到學校後,唐軍以營銷協會的名義,向所有會員發出駕校優惠信息,並不放過任何推銷機會。他逢人就談盡早拿到駕照的好處,並花錢租來一輛車,開車上課。很快,「開車上學的學生」成為學校熱門話題,考駕照成了一件時髦的事。同學們紛紛報名,唐軍順利拿下代理權。
之後,唐軍又將駕校代理從本校延伸至周邊大學,上千名學生通過唐軍報考駕校,第一桶金40萬元成功到手。這可以算是唐軍創業之路的真正起點。
獨具慧眼,投身金融行業
然而,世間並沒有一帆風順的事,再矯健的孩子在學走路的過程中,總會跌倒。2008年讀大三那年,唐軍在股市6000點的時候將40萬元全部投進股市,結果虧得一塌糊塗。
大四最後一年,處於實習階段的唐軍來到東莞,開始進入金融業,跑起業務來。唐軍要做的核心業務就是幫助需要融資的企業在銀行拿到貸款。
很快地,唐軍就記熟了東莞各家銀行的貸款標准和資質要求,給融資企業推薦合適的貸款產品,並提供配套的服務。他曾跟別人說起,真的是死記硬背背熟的!這種功夫讓很多想投機取巧的人汗顏!
過了一段時間,唐軍發現,老闆不願意接100萬以下的小單。他想,小單市場大,老闆不做,就自己做。於是,得到老闆同意後,他就自己做30萬-100萬貸款的小額業務,收取5%-8%的服務費,費率是老闆的3-4倍。因為總額度小,需求旺盛,貸款比自己跑銀行便捷很多,生意非常好。
一段時間後,獨具慧眼的唐軍越來越確認借貸市場中巨大的利潤空間。於是,他立即把大學同學張林請來東莞一起創業。很快地,兩人三個月就掙了50萬。
2010年3月,唐軍果斷自立門戶,成立了自己的第一家信貸咨詢公司,公司定位小微企業,業務還是幫助小微企業老闆們從銀行貸款,每次收取服務費1至2萬元。憑借敏銳的商業嗅覺和極強的執行力,唐軍的公司再次實現快速盈利,平均月收入達到40餘萬元。
好景不長,金融風暴來襲,廣東絕大多數中小企業都面臨成本上漲、訂單下降、流動資金缺乏的困境。大多數貸款中介公司的發展都陷入瓶頸。市場環境不好,加上行業門檻低,線下信貸咨詢行業的競爭越來越激烈,盈利空間不斷壓縮。
最困難的一幕發生在2011年,這也是唐軍創業以來最艱難的時刻——三個老客戶竟然同時出現資金鏈斷裂,而這三筆欠款總計超過800萬元!由於其中不少資金都是向朋友借來的,唐軍第一次嘗到了被催債的滋味。據說,有天晚上,唐軍和張林在賓館抱頭痛哭,不知道第二天要怎麼辦好。最後他們通過拍賣市場低價拍下東莞別墅,然後再高價賣出,才得以補上資金缺口。
那時,他便萌生了向史玉柱「取經」的想法。史玉柱一直是他的偶像,從小便是。15歲那年,唐軍無意間看到史玉柱的訪談節目,裡面提到史玉柱當年在珠海的巨人大廈「倒塌」了,負債1.5億元,然而兩三年內史玉柱東山再起,將欠下債務全部還清。從那時起,「成為史玉柱這樣的人」就成了唐軍的追求。唐軍曾多次提到,小學寫作文,不管什麼題目,他都往史總的故事上扯,每次都得高分。可見史玉柱對他的影響之大。
根據網路信息,深陷困境的唐軍隻身前往上海,來到史玉柱巨人網路在上海的辦公地址。他驚訝地發現,這家網路公司在一棟毫不起眼的辦公樓里!唐軍以為史玉柱憑借幾十台電腦就創造了幾十億的市值,太神奇了!其實這屬於他當時的無知,可正是這種無知無畏,讓他見識到了互聯網的神奇!開始思考如何將自己的優勢和互聯網結合起來。一念之間,團貸網成立了!
膽量驚人,三小時震驚商界
回東莞後,唐軍就著手找人做網站。不久,P2P網路借貸平台興起,2012年6月,內測成功的團貸網也正式上線,其新穎、高效、便捷的貸款模式受到客戶追捧,半年內網站用戶數達萬人,交易額也突破千萬元。
一次,唐軍向一名律師朋友推薦團貸網借貸項目。不料,朋友不僅不買,還直言不諱:「互聯網金融一直游弋在灰色地帶。」這讓他非常憂慮,互聯網金融仍處於國家政策空白之中,這個模式究竟能走多遠?唐軍一直想創立一番事業、造福社會,成為史玉柱那樣的人,他可不想犯罪。這時,他再次想到了當時已將大部分精力投入金融業務的史玉柱,迫切希望能從他那裡得到答案。
就在這個時候,優米網在上海舉行「名人時間拍賣」公益活動,史玉柱拿出3個小時出來「陪聊」,誰的出價最高,就可以獲得與史玉柱相處三小時的機會。唐軍意識到,那場競拍活動是他與史玉柱見面的唯一途徑,於是迫不及待報名參加了活動。
當時,在高朋滿座的公益慈善會上,唐軍還是一個「無名小卒」,但是他卻在眾多的競爭者當中,最終花費213萬元價格拍得了與史玉柱交談的資格,這相當於唐軍當時全副身家的兩成!
說到與史巨人的見面,還有一段趣事。唐軍事先准備了一套黃金餐具,會面時遞給史玉柱。「史總,這是送您的黃金餐具。筷子代表保健品業務,勺子代表巨人網路,碗意寓金融業務。不論是筷子夾的菜,還是勺子盛的湯,最終都得匯到金融碗里。」唐軍的話把史玉柱逗樂了:「你小子對我的業務研究挺透啊。」
「您覺得網路借貸這個模式合適嗎?」當唐軍向偶像說出了自己的擔憂之後,內心充滿了忐忑不安。
「沒任何問題,打擦邊球不丟臉!」史玉柱一臉欣賞地看著唐軍:「很多商業大佬都做過類似的事,淘寶最初也是灰色的。」
隨著兩人交流的深入,史玉柱意外地發覺,唐軍與年輕時的自己太過相似:但凡看準的機會賭上所有身家也不放過、在危機關頭也能冷靜思考、商業發展不按套路出牌……越來越欣賞唐軍的他把以往的經驗悉數傳授了出來。
此外,史玉柱還向唐軍引薦了很多企業界的實力派人物,比如當時的民生銀行董事長董文標等人、分眾傳媒創始人江南春等。公開資料顯示,團貸網的重要股東除了史玉柱、王利芬、沈寧晨等商界大佬,還包括九鼎投資、巨人投資、久奕投資等知名投資機構。
有了史玉柱賞識和推薦,唐軍和自己的團貸網知名度暴漲。此時,正逢團貸網開始運作首輪融資業務,曾在2011年拍下了史玉柱三小時的上海富商袁地保,經過與唐軍接觸,對團貸網進行了考察,很快給唐軍投資了2000萬元,僅這一筆投資,就遠遠超過了唐軍花的213萬元」飯錢」了。
三小時,唐軍震驚了整個商界。
草根逆襲,四年創百億百城
截止2016年3月10日,團貸網累計成交額已突破155億,累計注冊用戶超過238萬,在全國有100多家分子機構及網點!團貸網各項運營指標在全國各大平台中均名列前茅。
不可否認,團貸網這家公司的發展,深深烙上唐軍這位85後商業翹楚的烙印。
唐軍,這個曾經的留守兒童,其敏銳的商業嗅覺、開闊的眼界、高超的智商、情商,極強的忍耐力及魄力……這一系列成功創業者必須具備的素質,使得他從走出校門開始,就「迫不及待」地走向了成功的創業道路。
然而,唐軍本人卻說自己是「特別特別草根的一代」。
3月9日,團貸網變更運營主體,成為新三板上市企業光影俠(831138)的全資子公司。相信新身份下的唐軍會有更精彩的故事!
⑥ 百度的掌門人是誰啊能把他的傳奇經歷材料給我嗎謝謝了
網路的掌門人:李彥宏
李彥宏簡介
李彥宏,1991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信息管理專業,隨後赴美國布法羅紐約州立大學完成計算機科學碩士學位。在美國的8年間,李彥宏先生先後擔任了道·瓊斯公司高級顧問,《華爾街日報》網路版實時金融信息系統設計者,以及在國際知名互聯網企業-INFOSEEK資深工程師,是新一代互聯網技術領域的權威專家。他為道·瓊斯公司設計的實時金融系統,迄今仍被廣泛地應用於華爾街各大公司的網站,其中包括《華爾街日報》的網路版。
李彥宏最先創建了ESP技術,並將它成功的應用於INFOSEEK/GO.COM的搜索引擎中。GO.COM的圖像搜索引擎是他的另一項極其具有應用價值的技術創新。
1996年,他首先解決了如何將基於網頁質量的排序與基於相關性排序完美結合的問題,並因此獲得了美國專利;
1998年,李彥宏先生根據在矽谷工作以及生活的經驗,在大陸出版了《矽谷商戰》一書,獲得了各界的好評;
1999年底,攜風險投資回國與好友徐勇先生共同創建網路;
2001年被評選為「中國十大創業新銳」之一;
2002年榮獲首屆「IT十大風雲人物」稱號;
2003年再次榮獲「IT十大風雲人物」稱號;
2004年1月15日,當選第二屆「京城十三新銳」;
2004年4月,網路總裁李彥宏當選第二屆「中國軟體十大傑出青年」。
李彥宏,1991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信息管理專業,隨後赴美國布法羅紐約州立大學完成計算機科學碩士學位。在美國的8年間,李彥宏先生先後擔任了道·瓊斯公司高級顧問,《華爾街日報》網路版實時金融信息系統設計者,以及在國際知名互聯網企業-INFOSEEK資深工程師,是新一代互聯網技術領域的權威專家。他為道·瓊斯公司設計的實時金融系統,迄今仍被廣泛地應用於華爾街各大公司的網站,其中包括《華爾街日報》的網路版。 李彥宏最先創建了ESP技術,並將它成功的應用於INFOSEEK/GO.COM的搜索引擎中。GO.COM的圖像搜索引擎是他的另一項極其具有應用價值的技術創新。 1996年,他首先解決了如何將基於網頁質量的排序與基於相關性排序完美結合的問題,並因此獲得了美國專利; 1998年,李彥宏先生根據在矽谷工作以及生活的經驗,在大陸出版了《矽谷商戰》一書,獲得了各界的好評; 1999年底,攜風險投資回國與好友徐勇先生共同創建網路; 2001年被評選為「中國十大創業新銳」之一; 2002年榮獲首屆「IT十大風雲人物」稱號; 2003年再次榮獲「IT十大風雲人物」稱號; 2004年1月15日,當選第二屆「京城十三新銳」; 2004年4月,網路總裁李彥宏當選第二屆「中國軟體十大傑出青年」。李彥宏經歷三重境界終成事業 首談婚戀故事李彥宏:我的路很順,是因為總能抓往重要環節的機遇,而且能超常發揮。 古往今來之成大事業者,必經過三種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乃第一境。「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里尋他千網路,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為第三境界。千百勞作,終有所成,這是何等的喜出望外,但又恰恰屬於情理之中!在位於北京大學附近的網路總部,李彥宏(英文名Robin)追憶人生點滴———人們只看到網路上市成功後的李彥宏,卻很少有人注意到,李彥宏在美國工作最得意之時,毅然放棄外國公司豐厚待遇和期權,回國創立了網路。他是一個一直都很成功、並且能不斷否定自己的成功從而獲得更大成功的人。 北大驕子 「我心理上比較穩定,越是大的場合發揮就越好。在高考的時候,通過正常發揮我應該是能考上北京大學,但不一定拿第一(他以山西陽泉全市第一名的成績考上北京大學)。」 1968年,李彥宏出生在山西陽泉一個普通的家庭。「小學的時候,考過戲劇學院,後來放棄了。現在覺得放棄也挺好,技術能帶來更大的影響力。」李彥宏回憶。年少時著迷過戲曲,曾被山西陽泉晉劇團錄取。但中學時代,李彥宏回歸「主業」,全身心投入功課學習中。 1987年,勤奮、刻苦的李彥宏以陽泉市第一名的成績考上了北京大學圖書情報專業。「北大自由的學術氛圍,為我形成獨立思考能力提供了很大的幫助。」李彥宏說。不過,身處象牙塔,幾多歡樂,幾多愁。他離開陽泉邁進中國最高學府的激動心情,漸漸被圖書情報學的枯燥、乏味消融。規劃未來人生道路變得迫切。「那時候,中國的氛圍較為沉悶,大學畢業進入機關單位,已經是非常好的選擇了。在我看來,選擇出國是一條自然而然的道路。」 「我是一個非常專注的人,一旦認定方向就不會改變,直到把它做好。」從大三開始,李彥宏心無旁騖,買來托福、GRE等書狂啃,過著「教室-圖書館-宿舍」三點一線的生活,目標是留學美國,方向鎖定在計算機專業。 留學美國 「我出國不是一帆風順。因為換專業,剛到美國學計算機,很多功課一開始都跟不上。有時和教授面談時,由於較心急,談一些自己不是很了解的領域,結果那些教授就覺得我不行。」 1991年,李彥宏再一次擠過了獨木橋,收到美國布法羅紐約州立大學計算機系的錄取通知書。正值聖誕節,23歲的李彥宏背著行囊,穿雲破霧,踏上了人生的第二次征程。 美國布法羅紐約州立大學一年有6個月飄著雪。在這里,他忍受過夜晚徹骨的冰冷。白天上課,晚上補習英語,編寫程序,經常忙碌到凌晨兩點。在這里,他經歷過中國留學生初來乍到的所有困苦。「現在回想起來,覺得當時挺苦的,但年輕就應該吃苦。」李彥宏評價這段經歷。 「世間總有公道,付出總有回報」。李彥宏骨子裡有著勤奮、堅韌、執著的精神,這使得他的專業技能得到飛速進步。在學校呆了一年後,李彥宏順利進入日本松下實習。「這三個多月的實習,對我後來職業道路的選擇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李彥宏說。 馳騁矽谷 「矽谷給予我最大的感觸是,希望通過技術改變世界,改變生活。」 1994年暑假前,李彥宏收到華爾街一家公司———道·瓊斯子公司的聘書。「在實習結束後,研究成果得到這一領域最權威人物的賞識,相關論文發表在該行業最權威的刊物上,這對以後的博士論文也很有幫助。」李彥宏說:「但那時候,中國留學生中有一股風氣,就是讀博士的學生一旦找到工作就放棄學業。起先,我認為自己不會這樣。但這家公司老闆也是個技術專家,他對我的研究非常賞識。兩人大有相見恨晚的感覺。士為知己者死,於是我決心離開學校,接受這家公司高級顧問的職位。」 在華爾街的三年半時間里,李彥宏每天都跟實時更新的金融新聞打交道,先後擔任了道·瓊斯子公司高級顧問、《華爾街日報》網路版實時金融信息系統設計人員。 1997年,李彥宏離開了華爾街,前往矽谷著名搜索引擎公司Infoseek(搜信)公司。在矽谷,李彥宏親見了Infoseek在股市上的無限風光以及後來的慘淡。 1998年,李彥宏在自己撰寫的《矽谷商戰》中分析總結到:「技術本身不是唯一的決定性因素,商戰策略才是決勝千里的關鍵;要允許失敗;讓好主意有條件孵化;要容忍有創造性的混亂;要有福同享……」 這些典型的矽谷商戰經驗,後來被他得心應手地運用到了網路的創業中。 「在人生選擇道路上,我好像沒有很不順利的過程,只是面臨著一些選擇。」李彥宏說。從北大到布法羅到華爾街到矽谷,機遇來臨時,李彥宏不失時機地把握住了,這些多年的積累給他日後創建網路打下堅實的根基。 歸國創業 「不要問現在加入商戰是否太晚,按照現在信息經濟的發展速度,誰又能夠承擔不參戰的責任呢?」 李彥宏在海外的8年時間里,中國互聯網界正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從1995年起,李彥宏每年要回國進行考察。1999年,李彥宏認定環境成熟,到了該參戰的時候了,於是啟程回國。 不知是巧合,還是機緣。又是一個聖誕節,李彥宏乘飛機從太平洋的東海岸重新回到了太平洋的西海岸,回到了人生的一個重要起點處———北京大學,悄無聲息地開始了創業。李彥宏在北大資源賓館租了兩間房,連同1個財會人員5個技術人員,以及合作夥伴徐勇,8人一行,開始了創建網路公司。 接著,李彥宏開始回美國找錢,本不愛開車的他整天開車在舊金山的風險投資商中游說。最後他順利融到第一筆風險投資金120萬美金,比計劃的100萬美元還多。在網路成立的9個月之後,風險投資商德豐傑聯合IDG又向網路投入了1000萬美元。 對於網路為何受風險資本青睞,李彥宏說:「投資者有一種信念,相信網路會越來越好。」事實上,在決定創業時,李彥宏在引擎技術方面,已可以排在全世界前三位。而李彥宏的執著、專注和專業又在業內有口皆碑。加之網路耕植的中國市場潛力巨大。三點因素結合,網路自然對投資者充滿了無限誘惑。李彥宏說:「那個時候融資相對容易,但是絕大部分企業還是融不到資。我們選到的這些投資人應該說是非常優秀的,非常能夠看到長遠目標。」 如今,網路已走過5年的時光,其間不乏驚心動魄風雲變幻———激烈的董事會爭辯,合作夥伴徐勇的退出,商場無情的競爭等重重挑戰,都在不時地考驗和沖擊著李彥宏。但李彥宏一直保持淡定、從容,隨著資本不斷增加,技術的不斷成熟,網路有了一日千里的快速發展。2002年網路搜索引擎技術真正成熟。2003年網路流量比上一年增加了7倍。2004年網路品牌得到網民的廣泛認可。2005年網路成功上市。 成功後的道路怎麼走?記者問 「用技術改變生活,仍是我不變的信念。上市只是成功剛剛開始,真正的挑戰還在後面。」李彥宏回答。 李彥宏背後的女人 「彥宏,我愛你,好想嫁給你。」類似這種也許是開玩笑的話,常會貼在網路的李彥宏貼吧上。有人甚至討論他的五官哪個部位長得最好:「如非要選一個的話,還是嘴巴,像羅嘉良的。」 「英俊、成功、才華出眾」,有企業家的氣魄,成熟男人的魅力,學者的儒雅、淡定和從容。這樣的男人,讓一些女士感慨:教人如何不愛他——— 只可惜,他結婚了。 李彥宏屬於「閃婚」一族,他與妻子只相識6個月就結了婚,如今已生有一個女兒。李彥宏和妻子馬東敏是在一次中國留學生聚會中認識的。馬東敏畢業於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兩人認識時,她正在美國新澤西州大學生物系攻讀博士學位。 李彥宏說:「太太對我影響非常大。她是個急性子,做出決定馬上會行動,而我屬於慢性子,考慮周到了才去做。我們的性格是互補的。我回國創業前在矽谷當工程師,覺得種種花草也挺開心。但我太太鼓勵我去加入公司。而那時候我希望做得更大些,並由自己去控制方向。因此,回國創業是最合適的選擇。但這對她是一種挑戰,一般出國的女孩子都更喜歡國外的環境。但為了我的事業,她毅然回國支持我,這是很不容易的。」 「回國創業的海歸中,離婚率是很高的。但是,現在我太太和孩子都回國了。」說到這兒,李彥宏笑了笑,清秀英俊的臉龐流露出無限溫馨與幸福。
⑦ 請問誰知道 百度CEO是誰
網路CEO是李彥宏
李彥宏,1968年出生於山西陽泉,1987年考入北京大學,1991年赴美國布法羅紐約州立大學計算機系就讀。1996年開始專注探索搜索引擎產業,最終獲得美國專利。1998年放棄數十萬股期權回國創業,2000年1月1日,網路正式成立。李彥宏,1991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信息管理專業,隨後赴美國布法羅紐約州立大學完成計算機科學碩士學位。在美國的8年間,李彥宏先生先後擔任了道·瓊斯公司高級顧問,《華爾街日報》網路版實時金融信息系統設計者,以及在國際知名互聯網企業-INFOSEEK資深工程師,是新一代互聯網技術領域的權威專家。他為道·瓊斯公司設計的實時金融系統,迄今仍被廣泛地應用於華爾街各大公司的網站,其中包括《華爾街日報》的網路版。
李彥宏最先創建了ESP技術,並將它成功的應用於INFOSEEK/GO.COM的搜索引擎中。GO.COM的圖像搜索引擎是他的另一項極其具有應用價值的技術創新。
1996年,他首先解決了如何將基於網頁質量的排序與基於相關性排序完美結合的問題,並因此獲得了美國專利;1998年,李彥宏先生根據在矽谷工作以及生活的經驗,在大陸出版了《矽谷商戰》一書,獲得了各界的好評;1999年底,攜風險投資回國與好友徐勇先生共同創建網路;
2001年被評選為「中國十大創業新銳」之一;
2002年榮獲首屆「IT十大風雲人物」稱號;
2003年再次榮獲「IT十大風雲人物」稱號;
2004年1月15日,當選第二屆「京城十三新銳」;
2004年4月,網路總裁李彥宏當選第二屆「中國軟體十大傑出青年」。
李彥宏,1991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信息管理專業,隨後赴美國布法羅紐約州立大學完成計算機科學碩士學位。在美國的8年間,李彥宏先生先後擔任了道·瓊斯公司高級顧問,《華爾街日報》網路版實時金融信息系統設計者,以及在國際知名互聯網企業-INFOSEEK資深工程師,是新一代互聯網技術領域的權威專家。他為道·瓊斯公司設計的實時金融系統,迄今仍被廣泛地應用於華爾街各大公司的網站,其中包括《華爾街日報》的網路版。 李彥宏最先創建了ESP技術,並將它成功的應用於INFOSEEK/GO.COM的搜索引擎中。GO.COM的圖像搜索引擎是他的另一項極其具有應用價值的技術創新。 名人名言網歡迎您的光臨
1996年,他首先解決了如何將基於網頁質量的排序與基於相關性排序完美結合的問題,並因此獲得了美國專利;
1998年,李彥宏先生根據在矽谷工作以及生活的經驗,在大陸出版了《矽谷商戰》一書,獲得了各界的好評;
1999年底,攜風險投資回國與好友徐勇先生共同創建網路; 2001年被評選為「中國十大創業新銳」之一;
2002年榮獲首屆「IT十大風雲人物」稱號;
2003年再次榮獲「IT十大風雲人物」稱號;
2004年1月15日,當選第二屆「京城十三新銳」; 名人名言網歡迎您的光臨
2004年4月,網路總裁李彥宏當選第二屆「中國軟體十大傑出青年」。
李彥宏經歷三重境界終成事業 首談婚戀故事李彥宏:我的路很順,是因為總能抓往重要環節的機遇,而且能超常發揮。 古往今來之成大事業者,必經過三種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乃第一境。「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里尋他千網路,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為第三境界。千百勞作,終有所成,這是何等的喜出望外,但又恰恰屬於情理之中!在位於北京大學附近的網路總部,李彥宏(英文名Robin)追憶人生點滴———人們只看到網路上市成功後的李彥宏,卻很少有人注意到,李彥宏在美國工作最得意之時,毅然放棄外國公司豐厚待遇和期權,回國創立了網路。他是一個一直都很成功、並且能不斷否定自己的成功從而獲得更大成功的人。 北大驕子 「我心理上比較穩定,越是大的場合發揮就越好。在高考的時候,通過正常發揮我應該是能考上北京大學,但不一定拿第一(他以山西陽泉全市第一名的成績考上北京大學)。」
1968年,李彥宏出生在山西陽泉一個普通的家庭。「小學的時候,考過戲劇學院,後來放棄了。現在覺得放棄也挺好,技術能帶來更大的影響力。」李彥宏回憶。年少時著迷過戲曲,曾被山西陽泉晉劇團錄取。但中學時代,李彥宏回歸「主業」,全身心投入功課學習中。
1987年,勤奮、刻苦的李彥宏以陽泉市第一名的成績考上了北京大學圖書情報專業。「北大自由的學術氛圍,為我形成獨立思考能力提供了很大的幫助。」李彥宏說。不過,身處象牙塔,幾多歡樂,幾多愁。他離開陽泉邁進中國最高學府的激動心情,漸漸被圖書情報學的枯燥、乏味消融。規劃未來人生道路變得迫切。「那時候,中國的氛圍較為沉悶,大學畢業進入機關單位,已經是非常好的選擇了。在我看來,選擇出國是一條自然而然的道路。」 「我是一個非常專注的人,一旦認定方向就不會改變,直到把它做好。」從大三開始,李彥宏心無旁騖,買來托福、GRE等書狂啃,過著「教室-圖書館-宿舍」三點一線的生活,目標是留學美國,方向鎖定在計算機專業。 留學美國 「我出國不是一帆風順。因為換專業,剛到美國學計算機,很多功課一開始都跟不上。有時和教授面談時,由於較心急,談一些自己不是很了解的領域,結果那些教授就覺得我不行。」
1991年,李彥宏再一次擠過了獨木橋,收到美國布法羅紐約州立大學計算機系的錄取通知書。正值聖誕節,23歲的李彥宏背著行囊,穿雲破霧,踏上了人生的第二次征程。 美國布法羅紐約州立大學一年有6個月飄著雪。在這里,他忍受過夜晚徹骨的冰冷。白天上課,晚上補習英語,編寫程序,經常忙碌到凌晨兩點。在這里,他經歷過中國留學生初來乍到的所有困苦。「現在回想起來,覺得當時挺苦的,但年輕就應該吃苦。」李彥宏評價這段經歷。 「世間總有公道,付出總有回報」。李彥宏骨子裡有著勤奮、堅韌、執著的精神,這使得他的專業技能得到飛速進步。在學校呆了一年後,李彥宏順利進入日本松下實習。「這三個多月的實習,對我後來職業道路的選擇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李彥宏說。 馳騁矽谷 「矽谷給予我最大的感觸是,希望通過技術改變世界,改變生活。」
1994年暑假前,李彥宏收到華爾街一家公司———道·瓊斯子公司的聘書。「在實習結束後,研究成果得到這一領域最權威人物的賞識,相關論文發表在該行業最權威的刊物上,這對以後的博士論文也很有幫助。」李彥宏說:「但那時候,中國留學生中有一股風氣,就是讀博士的學生一旦找到工作就放棄學業。起先,我認為自己不會這樣。但這家公司老闆也是個技術專家,他對我的研究非常賞識。兩人大有相見恨晚的感覺。士為知己者死,於是我決心離開學校,接受這家公司高級顧問的職位。」 在華爾街的三年半時間里,李彥宏每天都跟實時更新的金融新聞打交道,先後擔任了道·瓊斯子公司高級顧問、《華爾街日報》網路版實時金融信息系統設計人員。
1997年,李彥宏離開了華爾街,前往矽谷著名搜索引擎公司Infoseek(搜信)公司。在矽谷,李彥宏親見了Infoseek在股市上的無限風光以及後來的慘淡。
1998年,李彥宏在自己撰寫的《矽谷商戰》中分析總結到:「技術本身不是唯一的決定性因素,商戰策略才是決勝千里的關鍵;要允許失敗;讓好主意有條件孵化;要容忍有創造性的混亂;要有福同享……」 這些典型的矽谷商戰經驗,後來被他得心應手地運用到了網路的創業中。 「在人生選擇道路上,我好像沒有很不順利的過程,只是面臨著一些選擇。」李彥宏說。從北大到布法羅到華爾街到矽谷,機遇來臨時,李彥宏不失時機地把握住了,這些多年的積累給他日後創建網路打下堅實的根基。 歸國創業 「不要問現在加入商戰是否太晚,按照現在信息經濟的發展速度,誰又能夠承擔不參戰的責任呢?」 李彥宏在海外的8年時間里,中國互聯網界正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
從1995年起,李彥宏每年要回國進行考察。
1999年,李彥宏認定環境成熟,到了該參戰的時候了,於是啟程回國。 不知是巧合,還是機緣。又是一個聖誕節,李彥宏乘飛機從太平洋的東海岸重新回到了太平洋的西海岸,回到了人生的一個重要起點處———北京大學,悄無聲息地開始了創業。李彥宏在北大資源賓館租了兩間房,連同1個財會人員5個技術人員,以及合作夥伴徐勇,8人一行,開始了創建網路公司。 接著,李彥宏開始回美國找錢,本不愛開車的他整天開車在舊金山的風險投資商中游說。最後他順利融到第一筆風險投資金120萬美金,比計劃的100萬美元還多。在網路成立的9個月之後,風險投資商德豐傑聯合IDG又向網路投入了1000萬美元。 對於網路為何受風險資本青睞,李彥宏說:「投資者有一種信念,相信網路會越來越好。」事實上,在決定創業時,李彥宏在引擎技術方面,已可以排在全世界前三位。而李彥宏的執著、專注和專業又在業內有口皆碑。加之網路耕植的中國市場潛力巨大。三點因素結合,網路自然對投資者充滿了無限誘惑。李彥宏說:「那個時候融資相對容易,但是絕大部分企業還是融不到資。我們選到的這些投資人應該說是非常優秀的,非常能夠看到長遠目標。」 如今,網路已走過5年的時光,其間不乏驚心動魄風雲變幻———激烈的董事會爭辯,合作夥伴徐勇的退出,商場無情的競爭等重重挑戰,都在不時地考驗和沖擊著李彥宏。但李彥宏一直保持淡定、從容,隨著資本不斷增加,技術的不斷成熟,網路有了一日千里的快速發展。
2002年網路搜索引擎技術真正成熟。
2003年網路流量比上一年增加了7倍。
2004年網路品牌得到網民的廣泛認可。
2005年網路成功上市。 成功後的道路怎麼走?記者問 「用技術改變生活,仍是我不變的信念。上市只是成功剛剛開始,真正的挑戰還在後面。」李彥宏回答。 李彥宏背後的女人 「彥宏,我愛你,好想嫁給你。」類似這種也許是開玩笑的話,常會貼在網路的李彥宏貼吧上。有人甚至討論他的五官哪個部位長得最好:「如非要選一個的話,還是嘴巴,像羅嘉良的。」 「英俊、成功、才華出眾」,有企業家的氣魄,成熟男人的魅力,學者的儒雅、淡定和從容。這樣的男人,讓一些女士感慨:教人如何不愛他——— 只可惜,他結婚了。 李彥宏屬於「閃婚」一族,他與妻子只相識6個月就結了婚,如今已生有一個女兒。李彥宏和妻子馬東敏是在一次中國留學生聚會中認識的。馬東敏畢業於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兩人認識時,她正在美國新澤西州大學生物系攻讀博士學位。 李彥宏說:「太太對我影響非常大。她是個急性子,做出決定馬上會行動,而我屬於慢性子,考慮周到了才去做。我們的性格是互補的。我回國創業前在矽谷當工程師,覺得種種花草也挺開心。但我太太鼓勵我去加入公司。而那時候我希望做得更大些,並由自己去控制方向。因此,回國創業是最合適的選擇。但這對她是一種挑戰,一般出國的女孩子都更喜歡國外的環境。但為了我的事業,她毅然回國支持我,這是很不容易的。」 「回國創業的海歸中,離婚率是很高的。但是,現在我太太和孩子都回國了。」說到這兒,李彥宏笑了笑,清秀英俊的臉龐流露出無限溫馨與幸福。
⑧ 非你莫屬的五十家企業都有誰
有奇虎360、58公司、潔麗雅集團、宜搜科技、百合網等。
1、奇虎360
奇虎360 是(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的簡稱,由周鴻禕於2005年9月創立,主營360殺毒為代表的免費網路安全平台和擁有問答等獨立業務的公司。
該公司主要依靠在線廣告、游戲、互聯網和增值業務創收。2014年1月15日,奇虎360宣布進軍中國台灣,授權希悅資訊為台灣地區總代理。
奇虎360擁有360安全衛士、360安全瀏覽器、360保險箱、360殺毒、360軟體管家、360手機衛士、360極速瀏覽器、360安全桌面、360手機助手、360健康精靈、360雲盤、360搜索、360隨身WiFi等一系列產品。
5、百合網
百合網是中國第一家通過網上實名進行交友和婚戀的服務商,以「幫助億萬中國人擁有幸福的婚姻和家庭」為己任。
2005年5月,百合網正式發布,並在中國首次推出「心靈匹配,成就幸福婚姻」的獨特婚戀服務模式。
從2006年開始試水紅娘服務,將先進的現代科技與傳統的紅娘服務結合,建設起大規模的現代紅娘服務,是中國婚戀網站線上線下結合服務模式的開創者。
⑨ 阜陽星光珠寶城融資有案件發生嗎為什麼關了那麼多門店是資金鏈斷裂了嗎
騙子商家,不守信用商店,不倒閉才怪呢,坑了好多人。
⑩ 有人知道富豪榜榜首富豪發家的第一桶金是怎麼來的嗎
《觀瀾湖2006胡潤百富榜》
(2006年10月11日)
張茵成為中國第一位女首富,也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女白手起家者,財富270億元。
曾連續兩年蟬聯中國首富的黃光裕,今年以個人財富200億元位居第二名。朱孟依以個人財富165億元排名第三。
上榜富豪首次達到500位,最低門檻8億元。前10位都擁有百億身價。
10月11日,《觀瀾湖2006胡潤百富榜》在上海揭曉,相關內容刊登在《胡潤百富》雜志上。
49歲的張茵擁有財富270億元,成為中國第一位女首富,也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女白手起家者。
黃光裕以200億元排名第二,他的財富一年內增加55億元,其中45億元來自於把非上市資產轉成上市資產,股價的上升讓他賺了另10億元。2005年至今,黃光裕套現60億元。
朱孟依以165億元排名第三,最近一年其上市公司股價增長了383%,在我們日前發布的《2006最有投資價值民營上市公司》榜里排名第三。朱孟依於今年六月捐贈10億元用於慈善事業。
張茵的玖龍紙業總市值達到375億元,而她擁有72%的股份。玖龍紙業在IPO時獲得500多倍的超額認購。張茵出生在黑龍江,她通過廢紙回收再生產問鼎首富,而這其中的絕大部分,八年前只是在 東莞偏僻鄉鎮里的一台造紙機器。「紙」是中國最為古老的四大發明之一,最傳統的行業造就最富有的女性,是對今年百富榜最佳的注釋。此前,張茵非常低調,胡潤百富的專訪是她所接受的第一次公開采訪。
在上榜的500位富豪中,共有35位女性,占上榜總人數的7%。它反映出了中國女性非凡的商業才能。緊跟在首富張茵後面的女富豪有:嘉鑫控股呂慧、陳寧寧母女,財富65億元;富華集團陳麗華,財富60億元;晨訊科技集團楊文瑛家族,財富41億元;陽光媒體投資楊瀾,財富40億元。香江集團翟美卿及SOHO中國張欣等都有傑出的表現。
近100年來,中國女性所扮演的角色有了巨大的變化,特別是「男女平等」的觀念確立後,女性在中國社會中扮演了更為積極的角色,但直到改革開放後,女性才進入商業社會。胡潤說:「女企業家更常見了。」
首富張茵平衡之道嚴侃 蘇薇事業上的豐收,愛情上的美滿,子女教育上的成功,這一切都來源於張茵的平衡之道,因為平衡而幸福、自信、美麗。
平衡,穩定,專注。
這是《胡潤百富》雜志記者對玖龍紙業董事長張茵4個小時的專訪中,這位中國女首富重復最多的詞語。
她自言,目前很少負責公司的具體事務,只是主導一些關乎發展的宏觀策略,而這一切其實就是目標與執行之間的平衡,公司與社會之間的平衡,事業與家庭之間的平衡。
香港創業
盡管1990年起就和丈夫已前往美國共同創辦中南控股,但張茵卻依舊鄉音無改,言語中濃濃的東北口音也讓人覺得分外親切。這似乎也意味著張茵盡管在美國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她的未來卻植根在中國。
張茵祖籍山東,出生在東北,完成學業後,在工廠做過工業會計,並在深圳信託下屬的一個合資企業里擔任財務工作,直到在一家香港貿易公司做包裝紙的業務。
1985年,張茵放棄了在內地所取得的成就,隻身攜帶3萬元前往香港創業。回憶起那段歲月,張茵說道:「香港從事廢紙回收的雖然是些文化程度較低的人,但特別講信義,與我特別投緣,再加上我堅持廢紙的品質,恰好趕上香港經濟蓬勃時期,因此6年內我就完成了資本部分積累。」
但香港到底只是一個小小的島嶼,原料有限,為了尋求更大的發展,張茵和丈夫毅然將事業的重心遷往世界最大的原材料市場—美國。剛到美國,張茵就為自己定了一個目標,盡快成為美國的造紙原料大王。
由於有了香港的行業經驗,誠信的准則,充足的資本,銀行的支持和明確而專一的目標,1990年起,張茵的造紙原料公司中南控股已經成為美國最大的造紙原料出口商,並蟬聯至今。目前中南控股已是全球最大的紙原料出口商,年出口超過500萬噸,並以年均30%的速度遞增,業務遍及美國、歐洲、亞洲等,在美國各行各業的出口貨櫃數量排名中位列第一。
由於如今世界造紙原料市場已進入了一個價格透明,低利潤競爭的時代,因此張茵在形容中南控股時頻繁的使用「穩定」、「扎實」等字眼,穩定的合作夥伴,穩定的管理層,扎實的原材料網路成為如今中南控股最核心的競爭力。
張茵果斷地抓住了上世紀80年代中國造紙原料市場的空白,但她事業的高峰卻是在1995年後。她告訴《胡潤百富》雜志:「美國豐富的紙原料市場奠定了我事業未來發展的基礎。同時,我也從國際原料市場看到了中國造紙市場的未來,並於1995年在東莞投建了玖龍紙業。」
雖然是一位女性,但在做投資決策的時候,張茵卻具有連男性都難以企及的魄力和眼光。上世紀90年代的時候,絕大部分中國的造紙廠還只是處於5萬噸左右的年產規模,所用機器也是國產機,但張茵在東莞投產的第一台機器就是20萬噸的年產規模,而且從一開始進入造紙行業,張茵就為她世界第一的包裝紙廠商的目標設定了詳細的規劃,在東莞和江蘇太倉的征地足以年產900萬噸包裝紙。
她說:「我們在太倉有幾千畝土地,在2000年前後這么大規模的拿地是絕無僅有的。超前的眼光、大量的預投資使得我們很快就成為了行業的領導者。」此後幾年,由於中國對箱板紙的需求不斷增長(圖1),張茵不斷投資大型造紙機(注1),目前玖龍紙業成為了世界第八、中國第一的包裝紙生產商。
由於張茵在玖龍紙業成立之初就以國際化的規模、國際化的效益為目標,因此在經過玖龍人十年的努力,只用了短短7個月時間,玖龍紙業就於今年3月3日在香港成功上市,並最終獲得了578倍的超額認購,募集資金38億港元。
由於玖龍的表現令到投資者認同,在上市後短短的不到半年的時間,成為「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環球指數、標准指數的成份股,並加入香港恆生綜合指數。談及今年3月的IPO,張茵至今仍感到十分興奮。
她說:「行業的成長性;以中南為基礎龐大、穩定的原材料供應;玖龍管理層前瞻性的發展眼光、專一性的經營理念;超前的環保理念;完善的管理和配套服務以及規模效益是玖龍上市時獲得投資者認可的重要原因。」
驚人效益
就在《胡潤百富》雜志采訪張茵的前一天,我們花了一下午的時間參觀了玖龍紙業在東莞的工廠,並對其自動化設備、環保以及配套留下了極深刻的印象:佔地幾萬平方米的造紙廠房只有幾十位工作人員;所有的環保設備均進口自歐洲;自建的熱電廠不僅能滿足於自身生產的需要,在市場缺電時還有多餘電量上網,雙方得益,待新紙機投產後可以平衡自用電量;自建的碼頭和絡繹不絕的數百輛自有卡車忙碌的穿梭在廠區中,而這些或許就是玖龍紙業上市時獲得投資者追捧最直接的原因。
成功的上市帶給玖龍紙業的是機遇,更是挑戰。上市前,玖龍紙業只是張茵的私人公司,發展所需各項資金只能靠自身的累積利潤和銀行貸款。而上市之後,給玖龍奠定了國際的資本舞台,使玖龍繼續抓住更多的機遇。
張茵說:「沒上市前,市場有些需求雖然存在,但不能完全滿足抓住市場需求的機遇,上市後,玖龍將更好地抓住未來發展的機遇。我們最近剛剛獲得3.5億美元的銀團貸款,產能將進一步擴大至明年的535萬噸,08年的715萬噸,屆時資本開支將達到總共70億元。」而在張茵看來挑戰就是當市場低增長時,如何建立企業的成本優勢,雖然中南控股是玖龍紙業的大後方,但張茵絕不會區別對待玖龍和其他的客戶,因為透明、公正的價格是中南的立業之本。所以她更為關注如何在研發和控製成本方面有所創新。
由於工作的習慣,《胡潤百富》在采訪過程中稱呼玖龍紙業為民營企業,張茵更正這個說法。她說:「玖龍紙業是一家完全來源於香港和美國的外資企業。」當然,我們之所以這么稱呼玖龍的目的是希望能夠將玖龍和國內的一些民營造紙公司做些比較,但在張茵看來,玖龍有自己的專業眼光和專業團隊,會專心走自己的路。而與國內的民營造紙企業之間與其說是互相競爭,不如說是和氣生財。」
張茵專注也是我們所不多見的,她非常確定地說:「玖龍紙業將不會進入新聞紙領域。」但她現在所經營的包裝紙客戶卻是相當多元化的,她說:「玖龍的客戶都是全球性的,最大客戶只佔其銷售總量的3%,40%的客戶都是國外企業和直接出口部分,包括許多財富500強企業都是我們的客戶。」
正是由於張茵及其專業化團隊的超前、專注與魄力,玖龍紙業已成為一家市值300多億港幣的國際化上市公司。
出身清貧
雖然創造了驚人的企業效益,但張茵同樣十分看重社會效益。談起環保時,她不假思索地說道:「沒有環保,就沒有造紙。」在公益事業方面,張茵也有其獨到的看法:「企業必須要在公司與社會之間取得平衡。我們每年會從貧困地區招募數百個孩子供他們念大學,並在學成後留在玖龍工作。這樣既幫了社會,也幫了企業。此外,我不僅是自己做善事,也鼓勵員工多做公益事業,只有這樣才是和諧的,才能更好的帶動整個社會的善心。」
采訪中,張茵真誠、直率、開朗,她不僅聊了她的企業,也談了她對人生和家庭的體會。出生於上世紀50年代軍人家庭的張茵,盡管幼時家境清貧,還有七個弟弟、妹妹要照顧。
但回憶起那段歲月,她卻感到份外甜蜜,她說:「那時雖然只能逢年過節吃上肉,衣服也是修修補補,但正因為物質上的稀少才讓我覺得擁有的可貴。父母也總是鼓勵我們獨立自主的去面對人生、解決問題,這也為我現在的事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張茵自己也許並不知曉,在不知不覺中,她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富有的白手起家的女富豪,緊隨其後的西班牙女富豪羅撒麗亞?麥拉,她以從事睡衣和內衣的製造而起家。
因此,張茵對於女性創業的建議便格外具有價值。她說:「女性創業者在創業之前首先就要明確自己的定位,知道自己適合做什麼,不要勉強;其次要有寬廣的心胸和敢於沖破壓力;然後要有健康的體魄,取得身心平衡。此外,家庭與事業間的平衡也是女性獲得事業成功的關鍵:你的另一半必須與你共同對事業有著同樣的專注與熱愛,一切以事業為重,相互理解,這樣才會有家庭幸福的生活。」
與所有的其他母親一樣,子女的成功也許對張茵來說比事業的成功更有意義。她的兒子目前正在攻讀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碩士學位,是最令她感到自豪的事情。由於張茵從小的灌輸,她的兒子對造紙行業有著濃厚的興趣,假期時還會到工廠實習。張茵從小就給兒子樹立目標、培養其獨立性和責任感,因為在她看來,這是為了將來發展百年基業所必備的素質。
事業上的豐收,愛情上的美滿,子女教育上的成功,這一切都來源於張茵的平衡之道,因為平衡而幸福、自信、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