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期權期貨 » 內生性融資

內生性融資

發布時間: 2021-03-14 15:24:51

融資是什麼意思

融資是一個企業的資金籌集的行為與過程,是說公司根據自身的生產經營狀況、以及公司未來經營發展的需要,通過科學的預測和決策,採用一定的方式,從一定的渠道向公司的投資者和債權人去籌集資金,組織資金的供應,以保證公司正常生產需要,經營管理活動需要的理財行為。

常見的融資方式:

1、銀行貸款

銀行是企業最主要的融資渠道。按資金性質,分為流動資金貸款、固定資產貸款和專項貸款三類。專項貸款通常有特定的用途,其貸款利率一般比較優惠,貸款分為信用貸款、擔保貸款和票據貼現。

2、股票籌資

股票具有永久性,無到期日,不需歸還,沒有還本付息的壓力等特點,因而籌資風險較小。

股票市場可促進企業轉換經營機制,真正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自我約束的法人實體和市場競爭主體。同時,股票市場為資產重組提供了廣闊的舞台,優化企業組織結構,提高企業的整合能力。

3、債券融資

企業債券,也稱公司債券,是企業依照法定程序發行、約定在一定期限內還本付息的有價證券,表示發債企業和投資人之間是一種債權債務關系。

債券持有人不參與企業的經營管理,但有權按期收回約定的本息。在企業破產清算時,債權人優先於股東享有對企業剩餘財產的索取權。企業債券與股票一樣,同屬有價證券,可以自由轉讓。

4、融資租賃

融資租賃是指出租方根據承租方對供貨商、租賃物的選擇,向供貨商購買租賃物,提供給承租方使用,承租方在契約或者合同規定的期限內分期支付租金的融資方式。

5、海外融資

企業可利用的海外融資方式包括國際商業銀行貸款、國際金融機構貸款和企業在海外各主要資本市場上的債券、股票融資業務。

6、典當融資

典當是以實物為抵押,以實物所有權轉移的形式取得臨時性貸款的一種融資方式。與銀行貸款相比,典當貸款成本高、貸款規模小,但典當也有銀行貸款所無法相比的優勢。

(1)內生性融資擴展閱讀

一、融資途徑:

1、銀行

需要融資的時候您最先想到的肯定是銀行,銀行貸款被譽為創業融資的「蓄水池」,由於銀行財力雄 厚,而且大多具有政府背景,因此很有「群眾基礎」。

2、融資平台

由於從銀行融資存在一定難度,第三方的融資平台是融資者的不錯選擇,比如國內最大的第三方融資平台 投融界 提供了比較專業的投融資信息服務。

3、信用卡

信用卡隨著商業銀行業務的創新,結算方式日趨電子化,信用卡這種電子貨幣不但時尚,而且對於從事經營的人來講,在急需周轉的時候,通過信用卡取得一定的資金也是可行的。

4、保單質押

保單質押保險公司「貸」錢給保險人嗎?很多人可能會表示驚奇,然而,這項業務確實已經出現了。投保人如因經濟困難或急需資金周轉時,可以把自己的保單質押給保險公司,並按相關規定和比例從保險公司領取貸款。

5、典當行

典當可能是從古至 今最具生命力的行業。通過典當行取得資金,也逐漸開始為百姓所熟知。黃金、珠寶、家電、房地產、機動車等都可以典當,有價證券可以用來質押。

6、委託貸款

委託貸款這也是解決個人資金需求的一種辦法。簡單地講,就是資金的提供者通過商業銀行將資金借貸給需求方,借款人按時將本息歸還給對方在銀行所開立的賬戶,利率在人民銀行同期貸款利率基礎上上浮3成,具體由雙方商定。

融資的意義:

資金是企業經濟活動的第一推動力、持續推動力。企業能否獲得穩定的資金來源、及時足額籌集到生產要素組合所需要的資金,對經營和發展都是至關重要的。但民營企業發展中遇到的最大障礙是融資困境。

我國的民營企業以勞動密集型、低技術的行業為主,僅製造業、批發零售餐飲業就集中了民營企業的75%。絕大多數民營企業無論是在其初創期,還是發展期,主要是依靠自我積累、自我籌資發展起來的。

但是,由於這些企業管理水平低、生產規模小、創利能力弱,要進一步發展,仍受到資金嚴重不足的制約。

民營企業有著巨大的資金需求,然而,從銀行所得到的貸款,尚不足銀行貸款總量的2%;通過發行股票融資的民營企業在我國證券市場的上市公司中約只佔9%左右,這里還不包括那些以較高昂的代價購買別的上市公司的股份而曲線上市的;

在債券市場上佔有的份額則幾乎為零。民營企業的融資難,突出表現為中小企業難、中西部地區難、小城鎮難,而這又恰恰是我們經濟發展需要加大支持力度的重要環節。

Ⅱ 結合西方貨幣供求理論的觀點,試述我國貨幣供給的內生性和外生性。

我國貨幣供給兼具內生性和外生性雙重屬性,首先認為它是一個外生變數,其次它也具有內生屬性。
(1)內生變數、外生變數的涵義 內生變數,又叫非政策性變數。它是指在經濟機制內部由純粹的經濟因素所決定的變數,不為政策所左右。 外生變數, 又稱為政策性變數,是指在經濟機制中易受外部因素影響,由非經濟因素所決定的變數。它是能夠由政策決策人控制,並用作實現其政策目標的變數。
(2)貨幣供給的內生性分析 認為貨幣供給量是一內生變數也就是認為:中央銀行不能完全直接控制貨幣供給量,貨幣供給的變動是由經濟體系各經濟主體的行為所共同決定的,因此,貨幣供給量是經濟體系中的內生變數,中央銀行對貨幣供給的控制只能是相對的。 從金融領域來看,一方面商業銀行的存款和資產規模要受到存款的資產偏好和銀行貸款、投資機會的影響,另一方面其他非銀行金融機構存款創造能力也會隨著其貸款融資活動的增加而提高,而社會公眾資產偏好導致的資產結構又是現實經濟運行經常調整變化的結果,這就使貨幣供給的變化具有內生性。 力主貨幣供給的內生性並不等於否認中央銀行控制貨幣供給量的有效性。只不過貨幣資產與其他金融資產之間、商業銀行的貨幣創造能力與非銀行金融機構的貨幣創造能力之間的替代性會大大地降低中央銀行對貨幣供給量的控制效應。
(3)貨幣供給的外生性分析 這種觀點認為,貨幣供給量主要是由經濟體系以外的貨幣當局即中央銀行決定的;是經濟系統運行的外生變數;中央銀行可通過發行貨幣、規定存款與儲備比率等方式來控制貨幣供給量。因而,中央銀行只要確定了經濟發展所需的合理貨幣需求量,然後再由中央銀行供給適量貨幣,貨幣供需就能實現均衡。如果貨幣需求量是合理的,則當貨幣失衡時,完全可以由中央銀行通過政策手段的實施加以矯正。 強調貨幣供給的外生性分析並不否認經濟系統中實際經濟活動對貨幣供給量決定的影響,只是表明實際經濟活動中對貨幣供給量決定的影響遠不如中央銀行對貨幣供給量決定的影響那麼強。
(4)貨幣供給量:融內生性和外生性於一體的復合變數。 貨幣供給首先是一個外生變數。因為貨幣供給形成的源頭——基礎貨幣——是可以由中央銀行直接控制的。中央銀行能夠按照自身的意圖運用政策工具對社會的貨幣量進行擴張和收縮,貨幣供給量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為政策所左右。另一方面,貨幣供給量並不完全是純粹的外生變數,在現代中央銀行體制和部分准備金制度下,決定貨幣供給量的因素,不僅僅包括貨幣當局的政策變數,其間還受別的經濟因素(例如商業銀行、社會公眾的偏好和資產選擇等)的影響,尤其是貨幣乘數更是一個由多重經濟主體操作,多重因素影響的復雜變數,這表明,貨幣供還是帶有內生變數性質。

參考資料:貨幣銀行學

Ⅲ 如何創新融資手段

企業融資方式創新研究
(一)傳統直接融資
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相比,具有市場透明度高、風險分散等特點,有利於金融穩定。成熟市場經濟國家中直接融資在融資體系中佔有主導性地位,而我國長期以來企業直接債務融資發展緩慢。近年來,我國金融管理體制逐步轉變,特別是加入WTO以後,金融體制改革的動力從內生式變革壓力逐漸變化為金融行業國際化的壓力,金融管理體制不斷調整,金融創新速度逐步加快。人民銀行、證監會主導的金融資本市場得到快速發展壯大,以「三會一行」為主體的金融監管機構在貨幣政策導向、監管政策協調、金融產品創新等方面愈加步調一致,金融機構的經營模式創新和產品創新越來越貼近企業融資需求。
(二)傳統間接融資
1.銀行貸款
銀行貸款是指銀行根據國家政策以一定的利率將資金貸放給資金需要者,並約定期限歸還的一種經濟行為。銀行貸款的優點體現在:(1)操作簡便;(2)償還期限靈活;(3)與直接融資產品相比,進入門檻較低,無需達到直接融資產品所規定的信用評級、企業規模、經營業績。銀行貸款的缺點體現在:(1)融資成本高;(2)融資規模小。銀行貸款是單一金融機構向企業提供的融資支持。(3)資金使用限制較為嚴格。貸款發放要採用受託支付方式,使企業在銀行貸款申請、使用方面面臨更大的障礙或更多的風險。
2.票據融資
票據融資又稱融資性票據,是指票據持有人通過非貿易的方式取得商業匯票,並以該票據向銀行申請貼現套取資金,實現融資目的。票據貼現融資方式的優勢之一是銀行不按照企業的資產規模來放款,而是依據市場情況(銷售合同)來貸款,企業收到票據至票據到期兌現之日,往往是少則幾十天,多則300天,資金在這段時間處於閑置狀態。票據融資所依賴的是商業活動產生的資金往來,因此這種融資方式在具有頻繁經營結算的企業具有較好的適用性。
3.融資租賃
融資租賃是一種特殊的債務融資方式,即項目建設中如需要資金購買某設備,可以向某金融機構申請融資租賃。由該金融機構購入此設備,租借給項目建設單位,建設單位分期付給金融機構租借該設備的租金。融資租賃在購買飛機和輪船等資產抵押性融資中用得很普遍,在籌建大型電力項目中也較多採用融資租賃。
4.項目公司融資
項目公司融資是指擬建項目的主辦人或投資人先以股權(含合資)方式建立有限責任的項目公司,然後由該項目公司直接投資於擬建項目並取得項目資產權和經營權,由項目公司向貸款人協議借款並負責償債的項目融資方式。項目公司融資在本質上不是一種外部融資產品,而是一種基於投融資安排、企業管理架構搭建、內部風險隔離、內外部融資結合的投融資模式。其主要運作方式是在構架單獨的法人治理結構,投入一定的自有資金的基礎上,再以外部間接融資為主籌措剩餘資金來建設運營項目。項目公司融資具有結構簡單、財務關系清晰的特點,它是目前項目融資實踐中被最廣泛採用的項目融資結構。
(三)創新融資(境內)
1.保險資金融資
保險資金泛指保險公司的資本金、准備金。合理引導保險資金的流向,確保保險資金充分、合理、安全的進入金融市場,將為企業帶來巨大的融資源泉。按照有關規定,保險資金運用限於下列形式:銀行存款;買賣債券、股票、證券投資基金份額等有價證券以及投資不動產等。
保險資金基礎設施債權投資計劃的優點體現在:(1)資金規模大。截至2012年底,保險公司總資產達7.4萬億元,成為金融機構中舉足輕重的投資者。(2)資金期限長。保險資金主要來源於投保人的保費投入,特別是壽險業務的保費收入。(3)利率較低。保險資金債權投資計劃的利率一般會明顯低於銀行貸款同期利率,當然由於募集對象限定為保險公司,並且在流動性上存在一些欠缺,融資利率一般可能高於同期債券利率。(4)沒有融資總額上限。債權投資計劃不受證券法約束,按照2012年新政策,理論上沒有融資總額的上限。對於具體項目而言,債權計劃的融資額不得超出該項目總預算額的40%。
2.金融衍生品業務
金融衍生品是從基礎的金融工具衍生發展出來的新的金融產品,其價值由基礎金融工具的價格變動而決定。金融衍生品是和現貨相對應的一個概念,主要包括期貨期權、掉期和互換等。對於企業而言,與期貨等遠期商品合約燙平商品市場價格波動一樣,金融衍生品具有熨平融資成本波動的作用,是鎖定融資成本,降低融資風險的有效工具。開展金融衍生品業務,一定不能抱有投機盈利心理,企業應從平衡融資成本,避免利率變動風險角度出發,將其作為融資業務的輔助手段,合理配置使用。
3.供應鏈融資
供應鏈融資與供應鏈管理緊密相關。如果說供應鏈管理是對核心企業角度而言的、針對其供應鏈網路而進行的一種管理模式,那麼供應鏈融資則是由核心企業與銀行開展合作,對供應鏈各個節點提供金融服務的一種業務模式。一方面,將資金有效注入處於相對弱勢的上下游配套中小企業,解決配套企業融資難和供應鏈失衡的問題;另一方面,將銀行信用融入上下游配套企業的購銷行為,增強其商業信用,促進配套企業與核心企業建立起長期戰略協同關系,從而提升整個供應鏈的競爭能力。
供應鏈融資的主要運營思路是,先理順供應鏈上相關企業的信息流、資金流和物流;核心企業根據穩定、可監管的應收、應付賬款信息及現金流,將銀行或金融機構的資金流與企業的物流、信息流進行信息整合;然後由銀行或金融機構向企業提供融資、結算服務等一體化的綜合業務服務。
4.產業投資基金融資
產業投資基金又稱為風險投資基金或私募股權投資基金。一般是指募集資金向具有高增長潛力的未上市企業進行股權或准股權投資,並參與被投資企業的經營管理,以期所投資企業發育成熟後通過股權轉讓實現資本增值。產業投資基金的特點是投資對象主要為非上市企業,投資期通常為3年-7年,投資目的是基於被投資企業潛在價值,推動其發展,選擇合適時機退出以實現資本增值收益。作為風投行業,產業投資基金的投資行為受到的限制較少,資金籌集也存在較少限制。因此企業設立產業投資基金,然後通過產業投資基金募集資金投入企業使用,能夠較好的解決傳統融資資金期限短、資金限制多、缺乏穩定性等問題。
(四)創新融資(境外)
1.境外直接上市融資
直接上市是指國內企業直接向海外的證券交易所申請掛牌上市。包括發行B股在國內證券交易所上市;在海外直接發行股票並上市;H股;紅籌股;利用存托憑證發行股票並上市等。國內企業海外直接上市需要經過中國證監會的審核才能向海外證券交易所申請掛牌上市。由於國有企業海外設立殼公司存在較多的法律障礙,而且紅籌方式並不能為國有企業海外上市明顯減少審批環節,國有企業海外上市大都採取直接上市的方式。
海外直接上市要求企業具備一定的自身實力,主要適用於經濟實力強且具有海外拓展空間的大中型企業。
2.間接上市融資
由於直接上市程序繁復,成本高、時間長,為了避開國內復雜的審批程序,企業可以選擇間接方式在海外上市融資:即國內企業境外注冊公司,境外公司以收購、股權置換等方式取得國內資產的控制權,然後將境外公司拿到境外交易所上市。境內企業在境外收購殼公司,然後將境內資產或權益注入殼公司。這種收購方式在實踐中大致分成兩種類型,一種是收購海外主板市場和創業板市場的上市公司(如海爾在香港收購中建數碼);另外一種是收購OTCBB(場外櫃台交易市場)、Pink Sheets(粉板市場)等市場內的掛牌公司。
海外間接上市主要適用於海外直接上市手續復雜、受審批約束度較高以及直接上市成本較高的大中型企業與難以滿足海外直接上市條件的中小型企業。
3.貿易融資
貿易融資是指銀行對進口商或出口商提供的與進出口貿易結算相關的短期融資或信用便利。是企業在貿易過程中運用各種貿易手段和金融工具增加現金流量的融資方式。國內貿易以前多採取不規范的滯留應付款,在國內商業票據逐步發展之後,利用商業票據融資的方式加速發展。在國際貿易中,規范的金融工具為企業融資發揮了重要作用,國際貿易融資的主要方式有國際保理融資、福費廷、打包放款、出口押匯、進口押匯、提貨擔保、出口商業發票貼現等。
4.境外人民幣債券融資
離岸人民幣債券是指在中國大陸以外地區發行的以人民幣計價的債券。由於融資成本較低,發行離岸人民幣債券成為國內大型企業的拓展融資渠道的焦點。
5.內保外貸
內保外貸業務是指企業在向境內銀行出具無條件、不可撤銷反擔保的前提下,境內銀行為該企業的境外子公司向境外銀行開立保函或備用信用證,由境外銀行向境外子公司提供融資的業務。內保外貸業務產生的背景是由於我國實行外匯管制,境內外資金流動較為不便,這造成了兩個問題:一是境外子公司資質較差,品牌知名度不高,導致融資困難;二是境內外資金成本差異較大,國內融資利率較高,國外融資利率相對較低。前者導致境外企業經營存在困難,不利於國內企業「走出去」;後者導致一旦外部資金迴流境內,則可解決境內企業的融資難題或者獲得超額利潤。因此,企業開展內保外貸有利於解決境內外企業的融資難題,並且可以降低融資成本。

Ⅳ 宏觀經濟的內生性緊縮效應是什麼意思 ,能舉個例子說明嗎😊

內生性緊縮指銀行在頭寸寬裕的情況下不願意多投放信貸導致的過度緊縮。今年我國金融內生性緊縮的現象就很明顯,錢緊,融資難,不是銀行沒錢,而是把錢拿在手裡不看好市場,對市場沒信心,所以非常謹慎。

你這句話還得看上下句,可能是單純的指由於放貸意願不強(即不看好市場)導致的貨幣流動性不足,也可能是指由於主觀意願導致錢緊,從而進一步導致投資下降、市場規模縮減等一系列變化。

Ⅳ 貨幣供給內生性的後凱恩斯主義者的內生性貨幣供給理論

後凱恩斯貨幣經濟學家的代表人物西德尼溫特勞布和尼古拉斯卡爾多在20世紀70年代提出的內生貨幣理論是從另外一個角度進行論證的,即中央銀行不得不遷就市場的需要而使貨幣有所增加。
溫特勞布認為,商品價格是在勞動成本及勞動成本之上的某種加成決定的。假定勞動生產率隨時間的推移而提高的速度是相對穩定的,如果名義工資率(w)的相對增長率超過平均勞動生產率(A)的提高,物價(P)就會上升,從而社會名義收入(Py)也就增加,貨幣需求隨之增加。如果此時中央銀行拒不增加貨幣供給,就會導致利率上升,投資、真實收入以及就業量就要縮減,以使貨幣需求與供給在低收入水平上被迫相等。這當然是中央銀行,特別是政府當局所不願看到的。因此,只要貨幣工資在談判桌上外生地決定,貨幣當局就最多隻能保證貨幣的充分供給,以消除充分就業和增長的金融障礙。
卡爾多認為,中央銀行的基本職責是作為最後的貸款人,通過貼現窗口,保證金融部門的償付能力。中央銀行為了防止信貸緊縮導致災難性的債務緊縮,貨幣當局除了滿足「交易需求」之外,別無選擇,否則整個金融系統都將面臨流動性不足的困難。該觀點表明,在中央銀行制定和維持的任何既定利率水平上,貨幣供給曲線的彈性都無限大,即貨幣需求創造自己的貨幣供給,供給因此而能滿足經濟對貨幣的需求,貨幣供給曲線呈水平。
80年代末,莫爾又將上述理論進一步推向深化,對金融運行機制變化的影響進行了深入探討。莫爾的理論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 信用貨幣的供給內生。莫爾把貨幣分為三種,商品貨幣、政府貨幣和信用貨幣。商品貨幣是從各種實物演變而來,最後體現在黃金上的貨幣;政府貨幣是由政府發行債券而沉澱在流通中的貨幣,這兩種貨幣都是外生的;信用貨幣是商業銀行發行的各種流通和存款憑證,它們形成於商業銀行的貸款發放,而這又取決於公眾對貸款的需求和貸款的期限,因而信用貨幣的供給並不脫離於其需求,具有內生性。
(2)基礎貨幣內生。中央銀行買賣有價證券的對象是追求利潤最大化的商業銀行,它們通常已經將其資產用於有價證券或者商業貸款,一般不會有閑置的資金參與公開市場買賣。商業貸款在發放之前就有規定的償還日期,企業的生產周期也限制它們提前還貸,因此商業銀行很難提前收回貸款。商業銀行是否出售手頭持有的有價證券也取決於其自身的成本收益比較,只有政府證券的價格降低到一定程度從而使其收益率超過、或至少是相當於商業銀行現有的有價證券,才會吸引商業銀行購買,而這時利率之高又是政府所不能承擔的。所以,中央銀行不能順利地通過公開市場操作決定基礎貨幣量。在再貼現的運用上,中央銀行完全處於被動的地位,提高再貼現率雖可遏制商業銀行的貸款需求,但它卻不能阻止商業銀行向貼現窗口尋求基礎貨幣的補充。中央銀行從理論上講,擁有拒絕提供貼現的權力,但這種拒絕不僅會形成沉重的政治壓力,甚至可能危及銀行系統的流動性。
(3) 負債管理使基礎貨幣自給。莫爾指出,60年代開始的金融創新,使商業銀行可以直接在金融市場上籌集資金,而無需等待中央銀行的基礎貨幣注入。商業銀行已由原來的資產管理轉向負債管理,其主要資金來源已由原來的吸引存款為主轉變為直接在金融市場上發行融資工具,歐洲美元市場的發展更加方便了商業銀行從國際市場上籌集所需的資金。由於一家企業往往與多家銀行建立業務關系,這樣,處於激烈競爭環境下的商業銀行,為保持與客戶的穩定關系,只能隨時發行可上市的存款憑證來滿足企業的貨幣需求。由於所有可上市的金融工具幾乎都不受中央銀行直接控制,這就使商業銀行比以往任何時候都不依賴中央銀行。
(4) 銀行角色轉換傳導的內生性。莫爾把金融市場分成批發市場和零售市場,前者是商業銀行籌集資金的市場,後者是商業銀行發放貸款的市場。在批發市場上,商業銀行是貸款條件的接受者和貸款數量的決定者,而在零售市場上,商業銀行則是貸款條件的決定者和貸款數量的接受者。這就是說,公眾在零售市場上對於資金的需求將通過商業銀行直接傳導至包括中央銀行在內的批發市場予以滿足,貨幣供給因而由貨幣需求決定。
此外,莫爾還否定貨幣乘數的意義,認為它不能解釋創造貨幣過程中的因素及其創造的過程,以往的貨幣供給等於基礎貨幣乘以乘數的等式僅僅是對現象的描述,而不是對現象的解釋。政府無法控制信用貨幣的供給。

Ⅵ 內生經濟增長理論綜述

由於儲蓄率、人口增長率、技術進步是由人們的行為決定的,也是可以通過政策等加以影響的,在不同的經濟中期水平很不相同。因此,當新古典模型不能很好地解釋增長時,我們自然會想將儲蓄率、人口增長率和技術進步等重要參數作為內生變數來考慮。從而可以由模型的內部來決定經濟的長期增長率,這些模型被稱為內生經濟增長模型。

內生經濟增長模型-理論概述 內生增長理論概述
內生增長理論的主要任務之一是揭示經濟增長率差異的原因和解釋持續經濟增長的可能。盡管新古典經濟增長理論為說明經濟的持續增長導入了外生的技術進步和人口增長率,但外生的技術進步率和人口增長率並沒有能夠從理論上說明持續經濟增長的問題。

內生增長理論是基於新古典經濟增長模型發展起來的,從某種意義上說,內生經濟增長理論的突破在於放鬆了新古典增長理論的假設並把相關的變數內生化。

內生經濟增長模型-理論內容 內生增長理論的內容
1、儲蓄率內生
早期的新古典增長模型假設儲蓄率是外生的,Cass(1965年)和Koopmans(1965年)把Ramsey的消費者最優化分析引入到新古典增長理論中,因而提供了對儲蓄率的一種內生決定:儲蓄率取決於居民的消費選擇或者說對現期消費和遠期消費(儲蓄)的偏好。
內生儲蓄率意味著資本積累速度和資本供給的內生決定,從而決定經濟增長的一個投入要素(資本)從數量上得以在模型內加以說明。然而,Ramsey-Cass-Koopmans模型對儲蓄的內生性的技術處理並沒有消除模型本身長期人均增長率

內生經濟增長模型對外生技術進步的依賴。Ramsey模型暗示長期增長率被釘住在外生的技術進步率值x上。一個更高的儲蓄意願或技術水平的增進在長期中體現為更高的資本或更有效的工人產出水平,但卻不會引起人均增長率的變化。

2、勞動供給內生
新古典的另一個關鍵外生變數是人口增長率。更高的人口增長率降低了每個工人的資本和產出的穩態水平,因而趨於減少對於一個給定的人均產出初始水平而言的人均增長率。然而標准模型沒有考慮人均收入及工資率對人口增長的影響——被Malthus所強調的那種影響——也沒有把在養育過程中所使用的資源考慮在內。
內生增長理論的一條研究路線通過把遷移、生育選擇和勞動/閑暇選擇分析整合進新古典模型中來使人口增長內生化。首先,考慮針對經濟機會的移入(immigration)和移出(emigration)。對於給定的出生率和死亡率而言,這一過程改變了人口及勞動力;其次,引入有關出生率的選擇。這是容許人口和勞動力的內生決定的另一條渠道;最後,另一條與在一個增長框架中勞動供給的內生性有關的研究思路則涉及遷移及勞動/閑暇的選擇——勞動力與人口不再相等。
Becker,Murphy and Tamura(1990年), Ehrlich and Lui(1991年), Rosenzweig(1990年)討論了勞動供給、人力資本投資對經濟增長的影響。

3、內生技術進步
把技術變遷理論包括進新古典框架中是困難的,因為這樣做的話標準的競爭性假設就不可能得到維持。技術進步涉及新觀念的創造,而這是部分非競爭性的,具有公共品的特徵。對於一種給定的技術,換言之,在給定有關如何生產的知識水平的情況下,假定在標準的競爭性生產要素如勞動、資本和土地中規模報酬不變是合理的,則以相同數量的勞動、資本和土地來復制一個企業從而得到二倍的產出是可能的。但是,如果生產要素中包括非競爭性的觀念,那麼規模報酬則趨於遞增。而這些遞增報酬與完全競爭相沖突。特別的,非競爭性的舊觀念的報酬與其當前的邊際生產成本(等於零)相一致,這將不能為體現於新觀念創造之中的研究努力提供適當的獎勵。
經濟的長期增長必然離不開收益遞增,新古典增長理論之所以不能很好地解釋經濟的持續增長,在於新古典經濟增長模型的穩定均衡是以收益遞減規律為基本前提的。內生增長理論在理論上的主要突破在於把技術進步引入到模型中來,其消除新古典增長模型中報酬遞減的途徑有三種:

1、要素報酬不變:

內生經濟增長模型考慮把物質和人力資本都包括在內的廣義的資本概念(AK模型)
選擇什麼樣的生產函數是研究經濟增長的關鍵。新古典增長理論假設總量生產函數具有規模收益不變的性質。內生增長理論的關鍵性質是資本報酬不再遞減,其對新古典增長模型的關鍵修正在於將技術因子A看成是經濟的內生變數。在新古典增長理論的框架中,因為資本的邊際生產力遞減規律決定了資本的凈增長上限必然為零,所以資本的邊際生產力決定了資本投入量的上限,從而使得均衡增長狀態的效率人均資本的增長也等於零。如果能夠避免資本邊際生產力遞減現象出現,則有可能使得均衡增長狀態的效率人均資本能夠持續增長。
資本的邊際生產力下限不為零僅意味著,在一定的范圍內,資本的邊際生產力遞減現象的消失。一個不存在遞減報酬的最簡單的生產函數是AK函數。Jones,L. and Manuelli,R.(1990);Rebelo(1991)論證了規模收益不變的生產技術足以保證經濟實現內生增長。
具有物質資本和人力資本的單部門模型在某種意義上與AK模型是一致的。而為了區別物質資本和人力資本形成機制的差異,許多內生增長模型都假設經濟是由兩個部門組成的,資源需要在兩個部門之間進行配置。Uzawa-Lucas模型是兩部門內生增長模型的代表。

2、干中學與知識的外溢
Arrow(1962)和Sheshinski(1967) 通過假設知識的創造是投資的一個副產品來消除掉報酬遞減的趨勢。Arrow指出,人們是通過學習而獲得知識的,技術進步是知識的產物、學習的結果,而學習又是經驗的不斷總結,經驗的積累體現於技術進步之上。一方面一個增加了其物質資本的企業同時也學會了如何更有效率地生產,生產或投資的經驗有助於生產率的提高——經驗對生產率的這一正向影響被稱為干中學(learning-by-doing)或邊投資邊學(learning-by-investing)。另一方面一個生產者的學習會通過一種知識的外溢過程傳到另一個生產者,從而提高其他人的生產率。一個經濟范圍內的

內生經濟增長模型更大的資本存量將提高對每一生產者而言的技術水平。這樣,遞減資本報酬在總量上不適用,而遞增報酬則有可能。
干中學和外溢效應抵消了單個生產者所面臨的遞減報酬,但社會水平上報酬是不變的。社會資本報酬這種不變性將產生內生增長。
模型的關鍵在於:第一,干中學要靠每個企業的投資來獲得。特別地,一個企業資本存量的增加導致其知識存量Ai同樣增加。第二個關鍵假設是每一個企業的知識都是公共品,其他任何企業都能無成本地獲得。換言之,知識一經發現就立刻外溢到整個經濟范圍內。這樣一個瞬時擴散過程之所以在技術上可行,是因為知識是非競爭性的。Romer(1986)後來證明在這種情形下仍可以在競爭性框架中決定一個均衡的技術進步率,但是所造成的增長率將不再是帕累托最優。更一般而言,如果發明部分地依賴於有目的的R&D努力,而且如果一個人的創新只能逐步擴散給其他生產者,則競爭性框架 將崩潰。
在這樣的現實構架中,一種方法是把不完全競爭整合到模型中去。另一種方法是假設所有的非競爭性研究——一種經典的公共品——都由政府通過非自願的稅收來予以融資。

3、人力資本
勞動生產率提高的另一個途徑是人力資本的積累。
柯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數對勞動生產要素的引入,使得有關人力資本因素在經濟增長中的作用的研究在技術上成為可能。但柯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數中的勞動投入是指一般的勞動投入,看不出不同質量或不同技術熟練程度的勞動的投入對於產量所起的作用大小的差異,需要對生產要素的投入進行進一步的區分,以說明人力投資在經濟增長中的作用。
Lucas(1988)引入了Schultz和Becker提出的人力資本概念,在借鑒Romer(1986)的處理技術的基礎上,對Uzawa的技術方程作了修改,建立了一個專業化人力資本積累的經濟增長模型。
在Lucas(1988)中,企業能獲得的知識的多少不依賴於總資本存量,而依賴於經濟的人均資本。Lucas假設學習和外溢涉及人力資本,且每一個生產者都得益於人力資本的平均水平而非人力資本的總量。不再考慮其他生產者所積累的知識或經驗,而是考慮從與掌握了平均水平的技能與知識的平常人的(自由)互動中得來的收益。

4、研究和開發(R&D)

內生經濟增長模型技術水平可以被諸如R&D支出之類的有目的的活動所推進,這樣的內生技術進步將使得我們從總量水平上的遞減報酬的束縛中擺脫出來,特別是如果技術上的進步能以一種非競爭的方式被所有生產者分享的話。對於知識進步,也就是對新思想而言,這一非競爭性是存在的。
將R&D理論與不完全競爭整合進增長框架中始於Romer(1987年;1990); Aghion and Howitt(1991);Grossman and Helpman(1991,chapter3, chapter4)。在這些模型中,技術是有目的的R&D活動的結果,而且這些活動獲得了某種形式的事後壟斷力量作為獎勵。如果經濟中不存在想法、觀念耗竭的趨勢,那麼增長率在長期中可以保持為正。然而由於新產品及新生產方法的創造有關的扭曲的緣故,增長率和發明活動的基本數量趨於不再是帕累托最優。在這些框架中,長期增長率依賴於政府行動,諸如稅收,法律和秩序的維護,基礎設施服務的提供,知識產權的保護以及對國際貿易、金融市場和經濟的其他方面的管制。因而政府通過它對長期增長率的影響具有好或壞的巨大影響。
新的研究也包括了技術擴散的模型。雖然對新發現的分析與領先經濟中的技術進步率有關,對擴散的研究卻屬於分析後進經濟在這一進步過程中如何通過模仿來分享好處。既然模仿比創新要來得便宜,擴散模型預測了一種與新古典增長模型的預測類似的條件收斂形式。

內生經濟增長模型-理論思路 內生增長理論思路結論
在引進技術創新、專業化分工和人力資本之後,內生增長理論得出以下結論:技術創新是經濟增長的源泉,而勞動分工程度和專業化人力資本的積累水平是決定技術創新水平高低的最主要因素;政府實施的某些經濟政策對一國的經濟增長具有重要的影響

Ⅶ 貨幣銀行學的貨幣供給內生性與外生性的區別是什麼。去高人

都知道,宏觀經濟的模型是一些列的方程或方程組。一般所謂的內生性和外生性是這樣的意思:
所謂內生性就是該變數是內生決定的,也就是說貨幣供給是包括利率等因素決定的,是方程內部的參數,通過方程的其他變數內生形成一個均和值,屬於因變數
所謂外生性就是外部決定,也就是說是自變數,外在因素(非方程內的控制因素)決定的,不因方程內變數改變而改變。
比如,早期凱恩斯學派認為貨幣供給是外生的,中央銀行可以控制貨幣供給,所以貨幣政策有效。貨幣學派雖然觀點有所不同,但也認為貨幣供給是外生的。
而後來的莫爾的水平主義貨幣供給理論就認為貨幣供給是內生的。
具體到貨幣供給的內生性與外生性,不僅僅是方程的問題。主要是考慮了市場對貨幣的作用。傳統的經濟理論都是認為貨幣外生,為了幫助你理解內生性,向你推薦點東西,東西直接復制粘貼到下面了,你自己參考一下吧。

===========網上復制來的東西就在下面哦!有點多哦!!!==============
=================那麼,開始咯!=================================
《現代貨幣金融學說》重難點問答一百題(六)

七十、說明溫特勞布-卡爾多的基本模型

溫特勞布的工資定理是該模型的基礎。根據這個定理,商品價格是勞動成本與某種加成之和決定,即

P=K(W/Q)

其中K代表企業運作的外生制度環境所決定的壟斷程度,總名義工資(W)與實際產出Q之比是全部產出的單位勞動成本。用L(總勞動收入)除以W和Q,可以得到下述等式:

P=K(w/A)

其中w是以名義貨幣計算的年平均工資率,A是平均勞動生產率(Q/L),假定勞動生產率提高速度相對穩定,那麼名義工資率的相對增長超過平均勞動生產率的提高,(w>A)物價就會上升。因此,利用一般符號,可以寫成:

P=P(w)

其中w通過集體議價外生決定,即物價是名義工資的函數,兩者正相關變化,且工資率的任何過度增加(w>A)都將導致物價的上升。因為,物價由單位勞動成本加穩定的加成所構成,對於任何給定的實際產出水平(Q)和相應的就業水平,其直接效應是名義收入(Y)將按比率增加。因為名義收入等於一般物價水平乘以實際產出(Y=P×Q),在Q既定的情況下,工資變動影響物價,物價變動影響名義收入,名義收入增加又與物價的提高成正比。在貨幣供給決定的Y不變的情況下,工資物價的上漲只能是產出的下降,作為決定產出的變數——就業也將相應下降。顯然,避免失業增加的辦法只能是增加貨幣供給。當然,中央銀行也可以繼續執行它既定的貨幣供給計劃,但是,用溫特勞布的話來說,它將以「失業和人類的苦難為代價……,……是不可接受的」。這就是說,貨幣供給只能以名義工資增長率超過平均勞動生產率的程度相應增加,而不為中央銀行獨立決定,即由經濟運行的客觀要求所決定,這就是溫特勞布的貨幣內生性理論。只要物價水平主要由中央銀行所不能控制的工資談判所決定,貨幣當局就最多隻能保證貨幣的充分供給,以消除阻礙充分就業和經濟增長的金融障礙,貨幣當局並不擁有控制物價水平的有效手段。

七十一、說明尼古拉斯·卡爾多的基本模型

作為溫特勞布模型的變體,卡爾多的模型認為:中央銀行的基本職責是充當最後貸款人,通過貼現窗口,保證金融部門的償付能力。這就使中央銀行自己坐在炸葯桶上,為了防止信貸緊縮導致災難性的債務緊縮,貨幣當局除了滿足「交易需求」外,別無選擇。因為貨幣當局不能接受銀行體系崩潰這一災難性的後果。卡爾多的觀點表明,在中央銀行制定和維持的任何利率水平上,貨幣供給曲線的彈性都無限大,即貨幣需求創造自己的供給,貨幣供給因此能完全滿足經濟對貨幣的需求。卡爾多首先發展這種特殊形式的內生貨幣供給理論。

卡爾多的觀點如圖12-4所示,在每個可能的利率點上都有一條水平的貨幣供給曲線SM,因為,中央銀行要發揮「最後貸款人」職能,就只能在既定的利率水平上滿足所有的貨幣需求。貨幣需求D是名義收入的函數,D(Y)的負斜率表明名義收入越多,貨幣需求就越大。這里的因果關系不是M決定Y,而是Y決定M。因為卡爾多假定,政府已經確定了永久性的收入政策有效地保障了公眾的收入水平,物價相應是個常數,D(Y)曲線因此表明,對應的實際產出和就業水平越高,貨幣的名義需求也就越大,反之亦然。

在A點上,貨幣需求M1完全對應於利率水平i1上的貨幣供給。假定此時的實際產出並未達到充分就業的均衡,中央銀行在政府的要求下,把利率下降至i2,這就導致均衡點由A沿著D(Y)移動到C點,貨幣需求也將沿橫軸由M1移至M2。作為最後的貸款人,中央銀行只能被動地同意增加貨幣供給(BC),在C點上,貨幣供給與貨幣需求再度實現均衡。從動態過程看,貨幣供給曲線與D(Y)是同一條曲線,因為D(Y)與每一條可能的SM線相交,其交點實際上都發生在D(Y)上,D(Y)同時也就成了貨幣供給的動態軌跡,貨幣需求就這樣創造了貨幣供給。

七十二、貨幣需求增加對內生貨幣模型的影響如何

溫特勞布和卡爾多的貨幣供給的內生性主要體現在中央銀行面對其承受壓力的無奈上。

從圖12-5中的均衡點A出發,假定工資談判提高了勞動成本,名義工資超過平均勞動生產率(W>A),以及物價水平和名義收入水平(給定實際收入水平)的提高,名義收入水平(假定實際產出是常數)的增加意味著貨幣需求曲線發生了由D(Y)向D』(Y)的轉移,或平行移動AB距離。對應最初的利率i2,貨幣需求M2大於貨幣供給M1,其差額為D(Y)的移動幅度。中央銀行只有將利率提高至i3,才能消除這過多的貨幣需求,然而,這會導致實際產出水平和就業的下降,從而使貨幣需求回到原有水平,貨幣供給與需求在C點再度實現均

衡。論證至此,貨幣供給還是由中央銀行嚴格控制的外生變數。但是,它將通過溫特勞布所謂中央銀行對「政治」的服從,並採取相應的「支撐行動」,以及卡爾多的中央銀行發揮最後貸款人的責任而轉變成內生變數。

七十三、兩種內生貨幣理論的主要局限

首先,溫特勞布的內生貨幣供給理論假設政府領導人不容許經濟偏離、那怕是稍微的非充分就業狀態。這實際上是自由派的幻想。

其次,溫特勞布和卡爾多模型認為中央銀行只能順應貨幣需求的假定並不充分。因為,中央銀行從未將充分滿足貨幣需求作為政策目標,它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拒絕行政當局對其增加貨幣供給的要求。盡管未必充分,但它足以使貨幣供給曲線向上傾斜,而不是條水平線。

再次,貨幣流通速度不僅不是常數,甚至其函數形式也不穩定。而這分別是溫特勞布和卡爾多的重要論斷,實際情況並非如此,

最後,未能充分討論貨幣流通速度與利率的同方向變動的影響。如果,利率提高而貨幣流通速度加快,則意味著貨幣需求、乃至貨幣供給的減少,那麼,按照內生貨幣理論,貨幣供給曲線不是水平的,而是與利率正相關的,實際情況恰恰是利率與貨幣流通速度同方向變動。

七十四、什麼是內生貨幣理論的新表述

針對貨幣供給增加對貨幣需求增加反應的不充分,內生貨幣理論對溫特勞布-卡爾多模型作出了新的表述,實際上就是承認,貨幣供給曲線只有在一定的條件下才是水平的。如圖12-6所示,如果貨幣供給不變,利率將由i8上升至i20,如果利率保持不變,貨幣供給將增加至M』,但實際上利率和貨幣供給都會有所變動,因為中央銀行希望避免嚴重的債務緊縮,就會增加貨幣供給,利率的上升也會刺激金融創新,加快貨幣流通速度,從而使得SM』』將與D』(Y)相交於B與E之間某個地方,利率也將上升至i12.貨幣供給曲線既不如傳統理論所認為的那樣垂直,也不象後凱恩斯主義者強調的那樣水平。

七十五、內生貨幣理論的政策意義表現在哪些方面

對貨幣供給的內生性進行這樣的修正,仍動搖了貨幣政策實施的基礎,因為貨幣流通速度的提高,抵銷了貨幣政策的作用。即便中央銀行控制了貨幣供給,因為貨幣流通速度的加快,仍然不能有效地阻止物價的上漲,但是,經濟增長卻要受到影響。不僅如此,因為金融創新對緊縮性貨幣政策反應靈敏,所以只有嚴厲到使經濟嚴重衰退的貨幣政策,才能抵銷由金融創新而加快的流通速度。如果沒有有效的收入政策加充分就業的財政政策,金融創新引致貨幣收入流通速度的變化,會削弱貨幣政策對信貸流量的控制,從而導致符合凱恩斯主義和貨幣主義理論的貨幣政策的失效。傳統的貨幣政策工具,如公開市場業務、貼現率、准備金等,也因為不能抵銷金融創新的影響而顯得不合時宜了。

七十六、莫爾是如何闡述信用貨幣的內生本質的

莫爾將貨幣分成商品貨幣、政府貨幣和信用貨幣,商品貨幣是指從各種實物演變過來,最後體現在黃金上的貨幣;政府貨幣則是由政府發行債券而沉澱在流通中的貨幣。商品貨幣的供給由該商品的生產成本所決定;政府貨幣為政府彌補財政赤字而發行,所以政府的利益決定政府貨幣的供給;早期信用貨幣與金幣之間保持固定的兌換比率,其供給也從屬於商品貨幣。因為這些貨幣的供給與它們的需求都沒有直接的關系,所以貨幣供給曲線是條與利率變動無關的垂直線,商品貨幣都是外生貨幣。信用貨幣則是商業銀行發行的各種流通和存款憑證,它們形成於商業銀行的貸款發放,而貸款發放則取決於公眾對貸款的需求,信用貨幣的供給因此不獨立於信用貨幣的需求。盡管,信用貨幣的供給也要受到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的影響,但是,在既定的貸款利率水平上,中央銀行不能拒絕商業銀行的貸款要求,而商業銀行的貸款規模又同樣為公眾的貸款需求所決定,所以,流通中的貨幣存量最終取決於公眾的貸款需求,這就是信用貨幣的內生性。也就是中央銀行在既定的利率水平上,無限滿足貨幣的需求,這就是莫爾水平主義貨幣供給曲線的由來。

七十七、莫爾是如何闡述基礎貨幣供給的內生性

莫爾認為,中央銀行不能完全自主決定自己的債務憑證¾¾基礎貨幣的供給。因為,與中央銀行進行國債交易的對象是商業銀行,而商業銀行購買國債的資金是其現有有價證券或商業貸款轉換的,而這種轉換並不容易。因為,受企業生產周期的限制,商業銀行難以提前收回貸款;中央銀行也難以大幅度降低國債價格,吸引商業銀行購買,因為國債利率的上升會成為政府的沉重負擔。盡管,中央銀行可以提高貸款利率,阻遏商業銀行的貸款需求,但是,它卻不能阻止商業銀行向貼現窗口尋求基礎貨幣的補充。盡管,在理論上,中央銀行擁有拒絕提供貼現的權力,但是,這種拒絕不僅會形成沉重的政治壓力,甚至可能危及銀行系統的流動性。這就是說,中央銀行並不能按自己的願望發行債券,增加基礎貨幣供給,甚至也缺乏有效的手段促使商業銀行購買政府債券。在這個意義上,繁榮時期商業銀行資產和貸款的收益率上升,降低了國債的價格,刺激商業銀行對國債的購買;蕭條時期利率太低,商業銀行持有超額准備的機會成本接近零,它們不會輕易將盈利貸款和證券轉換成不盈利的超額准備,或者即便發生這種轉換,增加的基礎貨幣供給也很難形成新的貸款投放。這就是說,中央銀行很難像傳統理論所說的那樣,逆經濟風向行事。

七十八、莫爾是如何闡述負債管理自給基礎貨幣的

莫爾指出,從60-70年代開始,美國商業銀行的主要資金來源已經由原來吸收存款,轉變成直接在金融市場上發行融資工具,這種可上市的債務憑證不僅具有許多商業貸款所沒有的期限短,變現快,方便可靠等優點外,而且,還變存款由貸款人,為債務憑證由借款人啟動,即需要資金的商業銀行啟動,商業銀行可以隨時根據經濟目標和資金的需要,在國內或歐洲美元市場上發行可上市信用憑證,這就大大減少為預防而持有的流動性資產。而且,隨著可轉讓存單發行和有關的負債管理的普及,各種經濟單位也發行大量的融資工具,這又促使大商業銀行日益變得象是連接資金需求雙方的經紀人,而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金融中介,貨幣供給的內生性因此表現得更加明顯。因為,商業銀行是相互競爭企業,致使貸款發放幾乎完全由企業的貨幣需求驅動,商業銀行只能處於被動順應境地。不僅於此,負債管理還可以是商業銀行直接發行可上市的存款憑證,而不必低價出售國債。而且,所有可上市的金融工具幾乎都不為中央銀行所直接控制,這就使得商業銀行比以往任何時候更不依賴中央銀行。並且,隨著各類可上市金融工具期限的延長,商業銀行持有資產的流動性進一步趨於下降,它又反過來進一步促使商業銀行在市場上尋求基礎貨幣的補充,而不必顧忌中央銀行執行緊縮的貨幣政策。

七十九、莫爾是如何闡述銀行角色轉換傳導的內生性的

莫爾將金融市場分成批發市場和零售市場,商業銀行籌資的市場是批發市場,而商業銀行貸款的市場則是零售市場。在批發市場上,商業銀行是貸款條件(利率)的接受者和貸款數量決定者;而在零售市場上,商業銀行則是貸款條件(利率)決定者和貸款數量的接受者。因為商業銀行在這兩個市場上的角色轉換,就把公眾的貨幣需求直接傳導給中央銀行,促使其按照貨幣需求增加貨幣的供給。

八十、莫爾觀點的圖象說明

莫爾的觀點如圖12-7所示,縱坐標DR 、LR和WR分別表示個別商業銀行的存、貸款利率和資金批發市場利率,橫坐標L、D則表示存款量與貸款量。在資金的零售市場上,對商業銀行貸款的需求,同時是商業銀行相應在初級市場上發行的債券,它表現為DLDL曲線,存款的需求,也就是公眾的現金供給,表現為DDDD曲線,一旦銀行確定它的貸款利率(LR)和存款利率(DR),銀行的信用供給就變成水平的LRLR,銀行的存款供給也變成水平的DRDR,貸款需求與存款供給相等為(D0=L0),銀行貸款利率LR減去存款利率DR就是銀行毛利。批發利率為WR,批發市場資金的需求或供給由水平線WRWR表示。MRL與MC,分別代表對特定貸款人的收益和資金的邊際成本,此兩者的交點在批發利率WR上,此時存款等於貸款,即D=L。

如果銀行系統的信用需求增加,這就能相應創造出額外的存款,進而導致供給的增加,也就是存款需求決定存款供給,銀行體系貸款需求決定銀行體系貸款的供給。如圖12-8

所示,貸款和存款需求分別向右上和右下方移動至DL』和DD』,形成新的貸款和新的存款,即D』=L』,存款的需求因此取決於存款的供給。如果貸款需求增加,中央銀行提高再貸款利率,基金批發利率相應上升,即從WR0至WR1,這將導致銀行基金的邊際成本上升,部分批發市場的資金需求將轉移至零售市場,造成貸款需求的增加,即從D』L上升至D』』L,同時,銀行存款也隨貸款需求的增加而減少,D』D移動至D』』D。因為,借款人和存款人都要調整他們的資產結構,發行新的融資工具,從而在較高的利率水平上再度恢復新的均衡,存貸款的余額也達到(D』』=L』』),銀行實現其原來水平的貸款收益,即(LR0-DR0=LR1-DR1)。

莫爾的圖象證明,隨著負債管理出現和聯邦基金市場與歐洲美元市場的發展,為商業銀行發行信用工具,隨時滿足突然發生、未曾預期的貸款需求的增長,因為貸款可以創造存款,商業銀行就能隨時得到所需的基礎貨幣,所以中央銀行只能控制利率,而無法控制貨幣量。因為,商業銀行連接了資金的批發市場和零售市場,所以貨幣供給最終由貨幣需求所決定。

八十一、簡述對於水平主義的批評與反批評

許多學者都認為莫爾的分析研究很有獨到之處,但也認為它也存在著缺點。正如古德哈特所言,莫爾過於強調商業銀行只能被動地順從借款人的貸款需求。過於強調負債管理的重要性。顛倒了流動性資產下降的因果關系。莫爾對古德哈特的批評作了毫不含糊的回答,他仍然堅持:個別商業銀行只能被動地滿足借款人的貸款需求,盡管,他們可以決定每筆貸款的發放,但是,就象可以決定車型和數量的製造商一樣,車輛的生產和供給最終還是為市場需求所決定。莫爾還認為,盡管貨幣的內生性發生於負債管理的出現之前,但是,負債管理的影響也應包含在貨幣內生性的理論中。因為,貨幣供給理論應該隨歷史的演變而發展,並且由歷史來決定和改變相關的理論。

八十二、莫爾是如何闡述貨幣需求創造貨幣供給的

莫爾認為,無論是個別經濟單位,還是整體經濟,貨幣需求能夠自動創造貨幣供給,包括要求中央銀行增加基礎貨幣供給。因為非銀行經濟單位動用歷年積余,或者向商業銀行借款以平衡其支出大於收入的差額,都會導致商業銀行發行新的金融資產來平衡,這種金融資產最終還由別的商業銀行創造的貨幣來購買。甚至赤字支出可以直接由商業銀行的信用貨幣的創造來滿足,而無需動用以前的結余,只要銀行貨幣保持它的貨幣性,即作為普遍接受的支出手段,它就能用來支付商品的購買。因此,對銀行系統的貸款需求形成銀行系統的貸款。信用貨幣的需求決定信用貨幣的供給。盡管,商業銀行的貨幣創造要以中央銀行的貨幣為基礎,並且要受到它的制約,但是,正如前述,中央銀行很難拒絕商業銀行的要求,而且,商業銀行還可以在國際金融市場上獲得貨幣創造的基礎。

八十三、莫爾是如何闡述利率是外生政策變數的

在傳統的理論中,利率為貨幣的供給和需求所內生決定。莫爾卻認為利率是由中央銀行直接決定的外生變數,因為,在短期中,中央銀行一旦確定對商業銀行提供貸款的利率,它就既不能要求、也不能拒絕商業銀行貸款,貨幣供給因此不為中央銀行、而為經濟運行的貨幣需求所直接決定。又因為,中央銀行的貸款利率是商業銀行的短期貸款成本,它直接決定商業銀行的短期貸款利率,並且,通過金融市場的參加者對未來短期利率的預期,決定長期利率,利率水平因此是為中央銀行直接決定的結果,而不是由貨幣供求決定的市場現象。貨幣供給曲線因此不是垂線,而是條水平線。中央銀行無需、也不能通過貨幣供給的變動影響利率。中央銀行變動其貸款利率,則會造成貨幣供給曲線平行、而不是垂直的移動。中央銀行仍允許利率在一定的范圍內上下波動。世界各國都有真實利率為負的歷史,這就是利率不為市場供求決定的最好經驗證明。利率的外生決定也必然導致匯率的外生決定。

八十四、莫爾是如何闡述利率調節是主要的政策手段的

按照莫爾的理論邏輯,中央銀行不能控制貨幣供給量,而利率既是外生政策變數,又是決定所有經濟單位的赤字支出水平和其它經濟變數的關鍵,調節利率就是調節經濟單位的赤字支出水平,也就是調節貨幣需求,進而實現對貨幣供給的調節。盡管,莫爾對貨幣主義控制貨幣供給量,以對付通貨膨脹的對策保持有條件的贊同,但是,他還是認為通貨膨脹不是貨幣供給的太多,而是貨幣需求增長的太快,所以對通貨膨脹的治理仍然要著眼於提高利率。

八十五、內生貨幣理論對我國的政策啟示

按照內生貨幣的概念,我國的貨幣供給具有很強的內生性,表現為貨幣供給的倒逼機制。它不僅發生於貨幣供給的過程中,也發生於貨幣供給的過程之外。如,存貸差額決定貨幣發行,就是貨幣需求在貨幣供給機制之中的自我實現;而行政部門下達增加貨幣供給的指令,則是貨幣需求在貨幣供給機制之外的強制實現。當然,這與莫爾的金融創新對中央銀行宏觀控制能力的削弱有著本質的不同。溫特勞布-卡爾多的政治和政策壓力的表現形式和運作方式也與我國的情況截然不同,如我國的工資就不是談判決定的。鑒於溫特勞布-卡爾多大體反映77年以前的貨幣銀行制度,而莫爾的理論則反映88年以前的情況,所以,我國貨幣供給機制的轉軌則勢必首先趨近於溫特勞布-卡爾多的描繪,然後才進入莫爾的論述。因為,我國金融改革正在逐漸消除諸如,由存貸差額決定現金發行之類的貨幣供給的內生性,各級經濟組織再也不能以它們的貨幣收支直接影響中央銀行的貨幣發行;同時,我國的行政當局已經吸取世界各國的經驗教訓,而不輕易對貨幣當局施加政治和政策的壓力;而且由於行政體制的不同,我國沒有溫特勞布-卡爾多所說的政治和政策壓力;再加上,我國歷來制止各級組織的「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故而難以形成莫爾所說的,私人金融創新的前提條件。所以,我國的貨幣供給將在相當長一段時間不會很快形成莫爾所說的那種內生貨幣供給機制。但是,我國仍然存在轉軌經濟特殊的內生貨幣供給機制,如為穩定而增加貨幣供給。同時,我國對金融市場和國際金融市場的培育,也難免產生於反管制的金融創新,特別是我國參加WTO組織以後,莫爾所說的內生貨幣供給遲早會在我國表現出來。這就要求我們既正確判斷和分析轉軌經濟中的內生貨幣供給機制,並採取各種措施將其控制降低至最低限度;也要充分認識貨幣供給內生趨勢的不可避免,及其對貨幣政策宏觀調控效果的削弱,並盡早開始防範對策的思考。同時,內生貨幣供給理論還告訴我們,要將貨幣供給量的控制和調節轉移到利率的控制和調節上來,也就是先雙管齊下,逐漸轉移到以利率控制為主,貨幣供給量調節為輔上來。

Ⅷ 家族式民營企業內源融資分析

內源性融資是企業依靠內部積累進行到融資,具體包括:資本金、折舊重置投資和留存收益轉化為新增投資。內部融資具有原始性、自主性、低成本性和抗風險性等特點。
按照優序融資理論,企業融資應首選內源性融資方式,忽視內源性融資,企業將難以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生存發展,這在西方發達國家已經得到了普遍驗證。20世紀70年代到90年代中後期,發達國家企業內部融資佔全部融資總額的比例都在不斷地上升,德國由53.2%上升到65.5%,英國由58.4%上升到68.3%,美國由61.5%上升到82.8%。即使在實行主銀行制的日本,這一比例由29.7%上升到49.3%。反觀我國,大多數企業以外部融資為主,內源性融資在企業融資總額中的比重一般在30%以下徘徊,甚至有少數企業完全依賴外部融資,這種狀況將嚴重影響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一、企業內源性融資的特徵分析
內源性融資是將本企業的留存收益及折舊等轉化為投資的過程,其實質是通過減少企業的現金流出挖掘內部資金潛力,提高內部資金使用效率。相對於外源性融資,內源性融資一般具有以下特徵:
(一)具有內生性。內源性融資是企業原始資本積累和剩餘價值資本化過程,不需要其他金融中介,因而具有內生性。內源性融資取得的資金是企業產權所有者的自有資本,是企業承擔民事責任和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基礎,也是企業進行外源性融資的保證,因為投資者將根據企業的內源性融資能力,來衡量對企業投資的風險,進而影響企業進行外源性融資時所能取得的融資規模和資本成本。
(二)融資成本較低。相對於外源性融資,內源性融資不需要支付利息或股利,不會減少企業的現金流量,也不需支付任何融資費用,因而融資成本相對較低。
(三)具有產權控制權。企業權益資本的多少及分散程度對企業剩餘控制權和剩餘索取權的分配有決定性作用。內源性融資具有產權的控制性特徵,通過內源性融資方式融資,既可以避免因向銀行貸款或向債權人發行債券而使債權人對企業進行相機控制,又可避免因對外股權融資而使原股東對企業控制權稀釋,增加原股東的剩餘索取權,使原股東享有更多的實際利益。
(四)有利於企業降低財務風險。財務風險是指企業由於舉債而給企業財務成果帶來的不確定性。企業進行內源性融資,不存在償付風險,不會產生到期還本付息或支付股利的壓力。企業內源性融資取得的資金在資本結構中所佔比例越大,企業的財務風險越小。
二、我國企業內源性融資匱乏的原因分析
雖然內源性融資可以為企業帶來種種發展優勢,但我國企業仍缺乏尋求內源性資金的熱情,探尋其中的原因,筆者認為主要在於以下幾方面:
(一)國有資本的產權界定不清晰。由於國有商業銀行與國有企業的產權均屬國家,銀企之不存在真正意義上的債權債務關系,不必擔心因不能按時償債而對自身的信譽與生存發展的威脅,因而沒有還款的內在壓力和自我約束能力,本應成為硬約束的銀行債務在我國卻變成了軟預算約束。同樣由於國有資本的產權界定,融資成本本應很高的股權融資卻因其約束較少且實際成本低廉而成為我國上市公司最為偏好的融資方式。因此,我國企業在融資結構安排上,內源性融資較少也就順理成章了。
(二)缺乏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我國上市公司存在委託-代理關系不明確、所有者虛位問題,沒有真正建立起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營者之間相互制衡的治理結構,經營者只擁有剩餘控制權而沒有剩餘索取權,容易使經營者產生作出逆向選擇,在融資方式上傾向於選擇外源性融資。
(三)長期低折舊率政策的影響。我國對固定資產折舊方法的選用有著嚴格規定,除某些科技含量較高、技術進步較快的行業可採用加速折舊方法外,一般都必須採用平均年限法。而且,我國企業固定資產折舊年限較長,如1978年~1995年,我國國有企業固定資產平均折舊率在5%左右,這意味著固定資產使用年限長達近20年。這使得我國企業折舊計提嚴重不足,內源性融資能力有限。
三、改善我國企業內源性融資現狀的建議
為改善我國企業融資結構,筆者建議採取以下措施:
(一)明確國有資本的產權邊界。明確國家作為出資者的身份,提高企業外源性融資的門檻,使國有企業以低成本甚至零成本獲得外部資金成為不可能,使企業真正融入市場經濟競爭,從觀念上重視內源性融資。
(二)完善對經營者的激勵約束機制。在股權激勵機制下,企業經營者的薪酬與企業的未來發展前景形成休戚相關的關系,經營者的收入依賴於企業的長期發展狀況。完善對經營者的激勵約束機制,對經營者進行股權激勵,經營者出於自身利益的考慮,會更加關注企業的長期可持續發展,規范企業的股利分配政策和利潤留存制度,積極進行內源性資本擴張,強化企業內部積累。同時,作為人力資本的擁有者,經營者如果被賦予一定的剩餘索取權,會產生努力工作的內在動力,從而抑制其可能產生的道德風險和機會主義行為。
(三)建立和規范內部資金補償制度。首先,應完善所得稅政策,逐步統一內外資企業的所得稅稅率,並作適當降低,以切實減輕企業稅收負擔,增強企業的積累能力。其次,建立健全發起人資本充實責任制度,增強企業的自我補償、自我積累能力。第三,適當修改固定資產折舊政策。適當修改企業折舊政策,允許企業自主選擇折舊方法,縮短固定資產折舊年限,提高折舊率,擴大企業內源性融資的資金來源,提高企業的自我積累能力,使企業有足夠的內部資金用於固定資產更新改造。

Ⅸ 我國貨幣供給機制和內生性是什麼

銀行和居民對經濟做出的反應改變了貨幣乘數和中央銀行對貨幣總量進行控制的能力,從而影響了貨幣供給,使之具有很強的內生性.
原因在於企業投資軟預算約束和中央銀行作為金融體系最後擔保者!被迫向銀行系統追加貸款的貨幣供給倒逼機制以及在結售匯條件下人民銀行外匯占款增加而引起對基礎貨幣擴張缺乏有效的自主控制能力。
按照標準的貨幣經濟學分析,貨幣供給是由公司、商業銀行和中央銀行共同決定的.簡單地說,公眾為了獲得經濟效益維持經濟活動,在商業銀行進行資金存貸,在資本市場進行證券買賣投融資,決定存款規模;商業銀行利用各種創新性金融,根據市場環境和經營風險開展存貸業務,決定貸款規模,中央銀行以穩定物價、經濟增長和實現充分就業為目的,使用貨幣政策手段進行宏觀經濟調節決定銀行准備金率。

暈,這么回答還不給我紅旗?那我再好好答過,一定要給我加分哦!純手工的腦力活啊。

我國貨幣供給內生性問題包括2個方面:中央銀行債權與國外凈資產的內生性問題。
我國央行的債權主要是對中央政府的債權和對各類金融機構的債權。我國基礎貨幣對中央政府債權的內生性主要反映在中央銀行資產負債表中預算借款與財政預算存款的差額。從中央銀行資產負債與貨幣概覽關系看,中央銀行資產負債上對中央政府債權的差額與其他所有金融機構對中央政府債權之和就是貨幣概覽中對中央政府債券凈額。對中央政府債權內生性問題實質體現在財政預算借款凈額占每年基礎貨幣投入比重的多少。中央銀行的資產運用是創造貨幣的第一個關鍵環節,當中央銀行資產運用方對其他各方面債權都無彈性可言時候,因財政預算借款凈額增加而增的中央銀行資產數額最後都反映在負債方的增加貨幣放行上。財政赤字能導致基礎貨幣的嚴重擴張,並由此引起對中央政府債權增加而產生的貨幣供給內生性。而基礎貨幣對中央政府債權的內生性從本質上說,是來自於財政體制的軟約束性。
我國中央銀行對金融機構的債權主要是對存款貨幣銀行的債權,尤其是對國有商業銀行的債權。因此,分析中央銀行對各類金融機構債權的內生性問題,主要矛盾就集中在以國有商業銀行為主的存款貨幣銀行行為和形成其不良債權的分析。我國國有專業銀行向國有商業銀行轉化的最大約束條件就是由於國企制度改革而形成的大量不良債權。在我國,國企的軟約束轉化為信貸軟約束,惡化了信貸質量。國有銀行資產質量惡化進一步加重了中央銀行對其債權的虛弱性,當商業銀行信貸資金的相當一部分形成不良債權後,中央銀行只有向國有商業銀行注入更多基礎貨幣增量才能維持其正常運營,這就形成了一種「倒逼」機制,實際上也說明了中央銀行基礎貨幣運行過程中所產生的內生性。
我國國外資產運作的內生性集中體現在,外匯管制制度變化後對國外凈資產運作所產生的影響,使外匯占款增長過快,直接形成貨幣擴張壓力。1994年的外匯制度改革形成了新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其主要特徵是以控制企業結售匯來控制外匯需求,以及中央銀行被動收購外匯作為國家外匯儲備,這兩個方面對人民幣匯率生成機制具有決定作用,但使我國貨幣供給產生了內生性。現行外匯制度,一方面有效刺激了出口,使貿易順差增加,另外一方面使資本流入快速上升,這兩方面都使得國際收支順差增加,國外凈資產增加,而這種國外凈資產的增加並不完全是市場機制的產物,而是內生制度的變更引起的。隨著國外凈資產占貨幣供應量的比重和外匯占款佔中央銀行基礎貨幣比重的上升,我國外匯制度變更形成的國外凈資產增長對基礎貨幣增長已經具有支配作用。
中央銀行債權的內生性和國外凈資產內生性的問題,似的我國貨幣供給機制發生深刻變化,不再像過去,僅僅局限於國內金融資產運行決定貨幣供給,而是由國外凈資產和過呢一信貸共同決定貨幣供給。

Ⅹ 什麼是內部融資

內部融資:即將自己的儲蓄(留存盈利和折舊)轉化為投資的過程.外部融資:即吸收其他經濟主體的儲蓄,使之轉化 為自己投資的過程.隨著技術的進步和生產規模的擴大,單純依靠內部融資已經很難滿足企業的資金需求。
內部(源)融資是企業依靠其內部積累進行的融資,具體包括三種形式:資本金、折舊基金轉化為重置投資和留存收益轉化為新增投資。
內部融資對企業資本的形成具有原始性、自主性、低成本性和抗風險性等特點。相對於外部融資,它可以減少信息不對稱問題及與此有關的激勵問題,節約交易費用,降低融資成本,增強企業剩餘控制權。但是,內部融資能力及其增長,要受到企業的盈利能力、凈資產規模和未來收益預期等方面的制約。

熱點內容
鳳凰傳媒港股 發布:2021-03-31 20:26:44 瀏覽:3
美國原油出口帶來了什麼 發布:2021-03-31 20:26:44 瀏覽:740
k線重合指標 發布:2021-03-31 20:26:26 瀏覽:359
金融財經網站排名 發布:2021-03-31 20:25:22 瀏覽:766
金融視頻網站 發布:2021-03-31 20:25:20 瀏覽:108
公司是否質押 發布:2021-03-31 20:24:28 瀏覽:643
私募眾籌騙 發布:2021-03-31 20:24:21 瀏覽:852
股份構成是什麼意思 發布:2021-03-31 20:24:21 瀏覽:989
2015年a股市值排名 發布:2021-03-31 20:23:56 瀏覽:263
融資名單查詢 發布:2021-03-31 20:22:52 瀏覽: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