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購融資的風險
❶ 並購融資的風險
企業並購的融資風險主要是指能否按時足額地籌集到資金以確保並購活動順利進行。企業如何利用內部和外部的資金渠道在短期內籌集到所需的資金是關繫到並購活動能否成功的關鍵。
總的來講,我國企業並購的融資風險體現在:
第一,融資環境的不利趨向。融資環境主要包括融資主體(企業)的融資能力和投資主體的投資信心。企業融資能力的強弱一般由其經營業績和市場信譽來決定。一個企業的經營業績反映了企業的償債能力和給予投資者的回報,企業的市場信譽則反映了公司長期建立的信用形象。企業的經營業績和市場信譽對投資者的投資趨向與投資信心具有決定性的作用。我國多數企業的經營業績並不理想,再加上企業財務欺詐案件層出不窮使得整體融資環境逐漸惡化,進而破壞了企業融資的可能性和穩定性,導致融資風險的增加。
第二,融資成本上升的風險。由於對股市的種種誤解,我國股市對公司的評價功能很弱,投機性很強,對公司發行股票和實施配股及其籌集資金使用的監督不力,特別是一些上市公司利用其上市的「特權」融資,導致了大量資金低效甚至是無效的運用。這種透支公司信用和市場融資能力所蘊藏的風險在股市規模不大的情況下,其負面效應被股市火爆掩蓋和弱化了,但風險積累到一定時候就會使融資環境進一步惡化,融資機會減少,融資難度增加,融資環境向不利於公司投資的方向演變,導致融資成本上升,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進一步加大。
第三,市場風險。市場風險是指那些對所有的公司產生影響的因素所引起的風險,如戰爭、經濟衰退、通貨膨脹、高利率等。市場風險是所有公司都共同面對的,屬於系統風險,是不可分散的。
如上所述,企業進行並購融資時會面臨一系列的風險,然而企業並購融資方式的不同、融資過程中運用的融資工具的不同也會使企業負擔不同的成本,為企業帶來不同的風險。那麼,究竟不同的融資方式會給並購企業帶來哪些不同的融資風險呢?
(一)股票融資風險
股票融資已日益受到企業重視,但如果利用股票融資決策不當的話,就會給企業帶來風險,如股票發行量過大或過小,融資成本過高,時機選擇欠佳及股利分配政策不當等。股票融資分為普通股融資與優先股融資。對企業來講,二者各有利弊。
1.普通股籌資風險較高。
(1)用普通股融資,股利不會像在債務融資中利息可當作費用於稅前扣除,而必須在所得稅後支付,普通股融資越多,相對於債務融資,企業所繳納的所得稅也相對越多。
(2)當增發普通股時,增加新股東,勢必會加劇股權分散化,從而降低公司的控制權,老股東權益相對受到損害,另一方面,新股東對公司已積累的盈餘具有分享權,這又會降低普通股的每股凈收益,從而可能導致普通股市價的下跌。
(3)公司發行新的普通股,可被投資者視為消極的信號,從而導致股票價格的下跌。
2.優先股融資風險。優先股要去支付固定股利,但又不能在稅前扣除,若發行數額過大或當盈利下降時,優先股股利可能會成為公司的負擔,若不得不延期支付時,則會使股票市場價格下降,進而影響企業信譽,損害公司形象。
(二)債券融資風險
企業利用發行債券方式籌集資金時,如果發行條件、債券利率、融資時機等選擇不當,也會給企業帶來風險。
1.債券發行條件不當帶來的風險。發行條件包括債券發行總額、債券發行價格、債券期限等因素。如果發行總額和債券發行價格過高,會給企業融資帶來困難;債券期限也不宜過長,否則會失去對投資者的吸引力。
2.債券利率帶來的風險。債券利率的確定必須恰當,利率確定過高會加重企業負擔,利率過低又會影響債券的吸引力。
3.債券固定還本利息帶來的風險。由於債券有固定的到期日和固定利息,當市場利率下降或企業經營不景氣時,無疑會加大財務風險,加重企業的財務負擔。
(三)銀行信用的風險
1. 不能償付的風險。如果企業的借款數額過大,將降低企業的流動比率,可能出現不能償付的風險。
2. 降低信用等級的風險。無擔保貸款如果不能及時償付,會影響企業的信譽和融資能力,從而產生降低信用等級的風險。
3.擔保變賣損失風險。如果有擔保貸款不能按時償還,有造成較大損失的風險。在有擔保貸款的條件下,銀行有權變賣擔保物,如果以低於擔保物價值的價格出售擔保物,則企業會遭受到嚴重的損失。
4. 利率變動風險。利率是國家宏觀調控經濟的重要手段。例如,由於受亞洲金融危機影響,各國紛紛降低利率來刺激經濟增長。1998年,美國三次降息導致全球性降息風潮。我國已在近兩三年時間里先後六次降息,而且於1999年11月起開征存款利息個人所得稅,這種利率下調必然給企業借款帶來風險。例如,某企業在1998年初向銀行借款而在這一期間銀行利率下調,如按貸款時的利率償付貸款利息,就會增加企業的利息負擔。所以,企業如果在不恰當的時候籌集了資金,從而付出高於平均利潤率的利息,就必然會蒙受損失。
5.匯率變動風險。這是指企業在利用外幣融資時,因有匯率變動而使企業遭受損失。由於世界上多數國家實行浮動匯率制,加之國際環境的多變性,利用外匯融資的風險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在利用外幣融資時,應分析情況,慎重決策,盡量選擇硬通貨作為結算方式,分散所借債務的幣種,最終達到最低成本籌資的目的。
6. 信用風險。它指企業不能按期償還貸款帶來的融資風險。這是由於企業內部經營管理存在問題所造成的。原因有兩點:一是企業的貸款計劃不符合實際情況,超償債能力貸款;二是企業經營失敗,不能按期償還貸款。
(四)可轉換債券的融資風險
1.回售風險與不轉換風險。由於可轉換債券持有人具有行使轉換權的選擇權利,因此一旦公司股票的市場價格與債券契約規定的轉股價格出現較大的差異時,就會對轉換權利行使產生較大的影響。如果發行可轉換債券的企業由於種種原因造成股價下跌時,就可能面臨較高的回售風險並導致較大的財務損失。
2.股價上揚風險和利率風險。如果發行可轉換債券以後,公司股票的市場價格大幅上升甚至高於約定的轉換價格時,企業還不如當初直接發行一般債券,在股價上升時發行股票,以所得資金贖回債券。為保護發行人的利益,可轉換債券在發行契約中大多訂有贖回條款,即當公司股價在一段時期內連續高於轉股價格達到一定幅度時,發行公司可按事先約定的價格買回未轉股的債券,贖回條款的訂立一方面將迫使投資者在股價上揚時及早行使轉換權,另一方面也使發行企業在資金調度上受到嚴重的約束。資本市場利率的下調也會使企業蒙受一定損失。當可轉換債券票面利率相對市場利率較高時,債券持有行使轉換權的動機將減弱,發行企業將不得不承受較大的還本付息壓力,而轉股的減少將使企業陷入很被動的融資困境。
3.當企業經營狀況良好,企業股票價值增值,市場價格超過轉換價格時,投資者將執行轉換權,這樣資產負債率會逐漸降低,股權資本比例將會增大,從而減輕企業償債壓力;相反,當企業經營狀況不好時,企業股票市場表現不佳,投資者將不執行轉換權,繼續持有債券,因而企業的資產負債率將繼續偏高,未能減輕其償債壓力,對發行企業而言無疑是「雪上加霜」。
(五)租賃融資風險
租期到後設備技術落後,承租期間利率變動時承租設備得到的收益低於成本,租賃雙方當事人違約,承租企業在經濟不景氣時負擔沉重的固定租金支付等一系列問題都是企業在租賃融資中可能遇到的風險。 不同的融資方式會給企業帶來不同的融資風險,那麼企業如何在資金的籌集過程中進行風險防範呢?
(一)股票融資風險的防範
1. 加強企業經營管理是防範股票風險的重要內容。通過加強經營管理,增強企業的經營能力,能更好地吸引投資者,從根本上規避股票的融資風險。
2. 運用多角化經營來分散經營性風險。即指企業跨行業、跨地區多角化經營,以盈抵虧,以優補劣,分散經營性風險。
例如,海爾集團、娃哈哈集團都成功實行了多角化經營,又如美國的IBM公司1990年的利潤幾乎全部來自海外經營,而國內部門可能都是虧本的。正是由於IBM公司實施了跨國界的多角化經營才分散了在國內經營的風險。
3. 運用法律手段規避企業風險。指籌資者要善於運用法律手段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首先,籌資者要以審慎的態度簽訂經營合同;其次,一旦對方發生違約,要運用法律手段追究違約者的責任,降低自身的損失程度。
(二)債券融資風險的防範
1. 防範債券融資風險首先要建立風險預測體系。具體採用兩個步驟:
(1)找出財務風險的盈虧臨界點,即企業利潤等於零時的經營收益和銷售收入。公式如下:
盈虧臨界點的經營收益=借入資金利息
盈虧臨界點的銷售收入=借入資金利息/(銷售利潤率-銷售稅率)
當公司經營收益等於借入資金利息時,公司利潤等於零,即公司處於損益平衡狀態,而只有當經營收益大於盈虧臨界點時,企業才具有償債能力。
(2)利用財務杠桿,確定負債比率,在企業資本結構既定的情況下,企業從息稅前利潤中支付的債務利息是相對固定的,當息稅前利潤增加時,每一元息稅前利潤所負擔的債務利息相對降低,扣除所得稅後,可分配給企業所有者的利潤就增加,從而給企業所有者帶來額外的收益。
2. 提高債券融資風險能力的根本在於降低債券融資成本。公式:
資金成本率=債券年利息×(1-所得稅率)/債券總額×(1-籌資費率)
可見,債券資金成本率與債券的每年實際利息成正比,與債券發行總額成反比,與籌資費用率成正比。增加債券發行總額必須有限度,即企業負債經營要適度,並作定量性分析。在通常情況下,企業發放債券,負債能力以自有資產為限,但對資信高的企業,預期經濟效益項目的負債就有很大的彈性。
(三)銀行信用風險防範包括利率風險防範和匯率風險防範兩個方面
1. 利率選擇。在世界性貸款利率趨升時採用固定利率反之則應盡量採用浮動利率。
2. 匯率防範採取措施。如妥善選擇國際市場上可自由兌換的貨幣,採用劃撥清算方式、黃金保值條款、遠期外匯買賣等措施來化解風險。
(四)可轉換債券的風險防範
1. 合理地確定票面利率。由於可轉換債券不僅按期獲取利息、到期收回本金,還有機會轉換成公司的股票,因此公司給持有人支付較低的利息是合乎情理的。但是,如果利息過低嚴重背離市場,會造成可轉換債券收益率低,影響可轉換債券的成功發行。因此,必須考慮市場情況和投資者的期望市場收益率,並以此來確定票面利率。
2.合理地確定轉換價格。發行的可轉換債券在規定的轉換期內可否轉換為股票,主要取決於發行公司股票的市場價格能否按預期超過轉換價格。發行公司股票的市場價格取決於未來市場走勢和公司的經營業績表現,帶有不確定性。為了吸引投資者投資,讓投資者有充分行使轉換權的機會,應盡可能地進行穩健審慎的預期,將轉換價格定得低一些。
3. 合理地設計贖回條款。贖回條款是有利於發行人的條款。它既可避免市場利率下調給發行人帶來的市場風險,又有利於加快債券轉換為股票的過程。
4.充分考慮資本結構。由於可轉換債券對發行人的資本結構具有「雙刃劍」的作用,同時對每股盈餘又有稀釋作用,因此債券發行人必須充分考慮自身的資產負債率、累計債券余額、償債能力和未來盈利能力等因素,負債比例較高的企業更應審慎為之。
由此可見,不同來源不同方式籌集的資金,其使用條件、融資條件、融資成本與融資風險各不相同,對企業所有者的收益的影響也就不同。在採取對單個融資工具防範其融資風險的同時,還應該從全局的角度謹慎地選擇並購融資的時機,注意企業資產流動性以及進行融資期限組合,謀求最佳融資方式,這便是防範融資風險的可行之道。
❷ 企業並購風險有哪些方面
(一)企業並購實施前的決策風險
目標企業的選擇和對自身能力的評估是一個科學、理智、嚴密謹慎的分析過程,是企業實施並購決策的首要問題。如果對並購的目標企業選擇和自身能力評估不當或失誤,就會給企業發展帶來不可估量的負面影響。在我國企業並購實踐中,經常會出現一些企業忽略這一環節的隱性的風險而給自身的正常發展帶來麻煩和困境的情況。概括而言,企業並購實施前的風險主要有:
1、並購動機不明確而產生的風險
一些企業並購一動機的產生,不是從企業發展的總目標出發,通過對企業所面臨的外部環境和內部條件進行研究,在分析企業的優勢和劣勢的基礎上,根據企業的發展戰略需要形成的,而是受輿論宣傳的影響,只是在概略的意識到並購可能帶來的利益,或是因為看到競爭對手或其他企業實施了並購,就非理性地產生了進行並購的盲目沖動。這種不是從企業實際情況出發而產生的盲目並購沖動,從一開始就潛伏著導致企業並購失敗的風險。
2、盲目自信誇大自我並購能力而產生的風險
有的企業善於並購,有的企業不善於並購,可以說是基於提升和完善核心競爭力的的要求,但並購本身也是一種能力。既然是一種能力,很少企業是生而知之的。從我國一些實例看,一些企業看到了競爭中歷史企業的軟弱地位,產生了低價買進大量資產的動機,但卻沒有充分估計到自身改造這種劣勢企業的能力的不足,如資金能力、技術能力、管理能力等,從而做出錯誤的並購選擇,陷入了低成本擴張的陷阱。
(二)企業並購實施過程中的操作風險
企業實施並購的主要目標是為了協同效應,具體包括:管理協同、經營協同和財務協同,然而從實際情況來看,協同就如同鼓動,非常罕見。筆者認為,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並購企業沒有對企業實施並購過程中的風險加以識別和控制。這些風險主要包括:
1、信息不對稱風險
所謂信息不對稱風險,指的是企業在並購的過程中對收購方的了解與目標公司的股東和管理層相比可能存在嚴重的不對等問題給並購帶來的不確定因素。由於信息不對稱和道德風險的存在,被並購企業很容易為了獲得更多利益而向並購方隱瞞對自身不利的信息,甚至杜撰有利的信息。企業作為一個多種生產要素、多種關系交織構成的綜合系統,極具復雜性,並購方很難在相對短的時間內全面了解、逐一辨別真偽。一些並購活動因為事先對被並購對象的盈利狀況、資產質量(例如有形資產的可用性、無形資產的真實性、債權的有效性)、或有事項等可能缺乏深入了解,沒有發現隱瞞著的債務、訴訟糾紛、資產潛在問題等關鍵情況,而在實施後落入陷阱.難以自拔。
2、資金財務風險
每一項並購活動背後幾乎均有巨額的資金支持,企業很難完全利用自有資金來完成並購過程。企業並購後能否及時形成足夠的現金流入以償還借入資金以及滿足並購後企業進行一系列的整合工作對資金的需求是至關重要的。具體來說,財務風險主要來自幾個方面:籌資的方式的不確定性、多樣性,籌資成本的高增長性、外匯匯率的多變性等。因此,融資所帶來的風險不容忽視。
(三)企業並購後整合過程中的「不協同」風險
企業並購的一大動因是股東財富最大化。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並購後的企業必須要實現經營、管理等諸多方面的協同,然而在企業並購後的整合過程中,未必一定達到這一初衷,導致並購未必取得真正的成功,存在巨大的風險:
1、管理風險
並購之後管理人員、管理隊伍能否的得到合適配備,能否找到並採用得當的管理方法,管理手段能否具有一致性、協調性,管理水平能否因企業發展而提出更高的要求,這些都存在不確定性,都會造成管理風險。
2、規模經濟風險
並購方在完成並購後,不能採取有效的辦法使人力、物力、財力達到互補,不能使各項資源真正有機結合,不能實現規模經濟和經驗的共享補充,而是低水平的重復建設。這種風險因素的存在必將導致並購的失敗。
3、企業文化風險
企業文化是在空間相對獨立、時間相對漫長的環境下形成的特定群體一切生產活動、思維活動的本質特徵的總和。並購雙方能否達成企業文化的融合,形成共同的經營理念、團隊精神、工作作風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同樣會帶來風險。企業文化是否相近,能否融合,對並購成敗的影響是極其深遠的,特別是在跨國、跨地區的並購案中。
4、經營風險
為了實現經濟上的互補性,達到規模經營,謀求經營協同效應,並購後的企業還必須改善經營方式,甚至生產結構,加大產品研發力度嚴格控制產品質量,調整資源配置,否則就會出現經營風險。
❸ 企業並購的風險都有哪些
❹ 並購中的融資風險有那些
主要是由於信息不對稱給並購方帶來的風險,因為你不可能完全的了解被購方的財務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