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根生融資
『壹』 賈躍亭找到投資方了
賈躍亭FF引入泰國國家石油為A輪投資方,牛根生或為牽線人。
12月20日,據透露,泰國國有上市公司泰國國家石油公司(PTT)是法拉第未來(FF)A輪融資的投資方,而蒙牛集團創始人牛根生為兩方的牽線人。
過去一年FF跌宕起伏的發展路徑也讓該公司人才流失嚴重。根據報道,Stefan Krause、Ulrich Kranze、FF原首席設計師Richard Kim, 原FF車輛工程主管Sohel Merchant,原FF生產線主管Bill Strickland已經創建一家名為Evelozcity的電動車公司。
報道稱,原FF設計運營部主管Steve Osario、原FF高管Steven Offutt於2017年秋季成立了電動車公司Indi EV。Jalopnik稱Indi EV內部至少有10名原FF員工,而該公司由中國資本支持。
希望公司能自救,也希望類似的公司都能自救,投資人也就看見希望了!
『貳』 牛根生的創業故事
1999年,牛根生遭到伊利董事會免職,從此選擇了創業的歷程,同年8月成立「內蒙古蒙牛乳業股份有限公司」。最初的啟動資金僅僅有900萬元,通過整合內8家蒙瀕臨破產的奶企,成功盤活7.8億元資產,當年實現銷售收入3730萬元。
當蒙牛小有成就、呈現良好成長勢頭的時候,牛根生意識到在快速消費品市場依靠自有資金「滾動」發展有可能會錯失良機,作出了引進戰略投資者、進軍國際金融市場的決定。但是對於一家民營企業,面對國內金融工具極度匱乏和嚴格的金融限制的環境下,蒙牛開始了曲折的融資之路。
2002年9月,蒙牛的發起人在英屬維爾京群島注冊成立了金牛(BVI)。同日蒙牛的投資人、業務聯人系和雇員注冊成立了銀牛(BVI)。金牛和銀牛各自擁有開曼群島公司50%的股權,而模里西斯公司是開曼群島公司的全資子公司。
10月,摩根、英聯、鼎輝三家國際投資機構以認股方式向開曼群島公司注入約2597萬美元(摺合人民幣約2.1億),取得了90.6%的股權和49%的投票。
該筆資金經模里西斯公司最終換取了大陸蒙牛66.7%的股權,「內蒙古蒙牛乳業有限公司」得到境外投資後改制為合資企業,而開曼群島公司也從空殼演變為在中國大陸有實體業務的控股公司。
在企業重組後他們對蒙牛的控股方式由境內身份直接持股變為了通過境外法人間接持股,這種安排為開曼群島公司以「紅籌」方式在海外上市輔平了道路。
獲得第一輪投資後,蒙牛的業績增長令人驚訝,2003年蒙牛凈利潤為2.3億元。迅速成長中的蒙牛對資金的需求仍然十分巨大,三家機構再次通過「可換股證券」向蒙牛注資3523萬美元,摺合人民幣2.9億元。
2003年,蒙牛進行上市前的股權重組,蒙牛管理團隊及關聯人士將在上市公司合共持股54%,金牛和銀牛分別設立了「牛氏信託」和「謝氏信託」。
2004年6月蒙牛股票在香港持牌上市,共發售3.5億股,獲得206倍的超額認購率凍結資金280億港元,充分說明香港乃至國際資本市場對大陸優秀快速消費品企業的投資熱情及接納能力。這給蒙牛的融資故事畫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
(2)牛根生融資擴展閱讀
牛根生1978年成為呼和浩特大黑河牛奶廠的一名養牛工人,1983年任內蒙古伊利集團(原呼和浩特回民奶食品廠)廠長,1992年擔任內蒙古伊利集團生產經營副總裁,1998年底被內蒙古伊利集團免去生產經營副總裁一職,1999年至今創辦內蒙古蒙牛乳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並擔任董事長兼總裁職務。
牛根生獲得的榮譽有:「2002年中國十大創業風雲人物(之一)」;「2002年中國經濟最有價值封面人物」;「中國民營工業行業領袖」;「2003年中國企業新領袖」;2003年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2004年「中國策劃最高獎」等。
內蒙古蒙牛乳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由自然人出資,採取發起設立方式於 1999年8月成立。
『叄』 蒙牛在中國沒有上市嗎唯一可和它比的伊利都已上市了.
無論在美國,香港,內地上市都一樣,只是企業各自的理念不同和融資環境的不同,沒有等級或差與好之分。蒙牛香港上市,伊利內地上市。
『肆』 牛根生的發家史
你好!網上找的,僅作參考。
創業奇跡
蒙牛乳業迅速崛起,一躍成為我國乳業史上的一個顯著品牌,牛根生伴隨著蒙牛乳業一舉成名。2003年10月15日,中國首位航天員楊利偉上天,蒙牛成了唯一的牛奶贊助商。同年11月18日,央視2004年黃金段位廣告招標會上,牛根生猛砸3.1億元,一舉奪取了「標王」。外界在評論牛根生領導下的蒙牛集團高速成長時常用的一個詞彙是:「奇跡。」這個「奇跡」的軌跡是:3年時間,蒙牛乳業從行業排名千名之外到躋身四強,並成功打造出一個中國馳名商標。
當蒙牛以3.1億元人民幣的中標額連續奪得《新聞聯播》後、《焦點訪談》前和21點檔電視劇中插等廣告位置,成為2004年央視廣告標王後,蒙牛不容置疑地成為2004年中國乳業發展的標桿。2004年6月10日,蒙牛集團在香港主板成功掛牌上市,共發行3.5億股。當時香港主板市場市道低迷,蒙牛跑贏大市,激活了一度低迷的香港股市,國際認購踴躍,認購價落在價格區間的最高端定價,即每股3.925元,募集資金近14億元人民幣。蒙牛集團管理層的大多數人立馬成了引人注目的「百萬富翁」、「千萬富翁」。其中,個人持股6.1%的牛根生一夜之間身價過億。
蒙牛完成融資後,牛根生表示,蒙牛今後會通過在資本市場上的一系列運作收購兼並一些大的地方品牌乳品企業,收購後蒙牛會繼續使用這些品牌,然後再慢慢統一到蒙牛的品牌上來。牛根生曾經有一句名言,蒙牛有一個飛船定律,不是在高速中成長,就是在高速中毀滅。如果達不到環繞速度,那麼只能掉下來;只有超越環繞速度,企業才能永續發展。牛根生的品牌理念是:逆其道而行之,借力壯大,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把對手拋在後面。牛根生的目標不單是要做到全國前列。他對能夠參加APEC會議感慨萬千:「一個賣牛奶、賣雪糕的可以參加這個國際盛會,不容易啊!」他說蒙牛是代表中國120萬名奶農,走向國際市場。牛根生的魅力之一在於他的速度,短短幾年跨越千倍的成長;牛根生的魅力之二在於他的忍性,在伊利光環下的「勇做第二」;牛根生的魅力之三在於他的嗅覺,無論商業的、還是政治的機遇都很好的把握住了。 1999年1月蒙牛正式注冊成立,注冊資金100萬。2002年,蒙牛乳業被北京一家著名財經媒體評為中國市場成長最快的企業,從4000萬元到85個億,用了不到24個月,財富增長速度超過了世界巨無霸的微軟帝國,締造了令世人敬畏的「蒙牛速度」。在探究蒙牛乳業飛速成長的原因時,有個身影一直牢牢占據著我們的視線,他就是蒙牛掌門人牛根生。
牛根生至今不知生父生母是誰,更不知自己究竟姓什麼。只知道自己出生不到一個月,就以50元的價格賣給了一個牛姓人家。牛姓父親的職業是養牛,從此他的生命便與牛結下了不解之緣。由於未生孩子,養父期望通過抱養來栽根立後,給他取名「根生」。
敗走伊利,萬念俱灰
1998年,牛根生是伊利集團的副總裁,也是當年伊利的第一功臣。伊利80%以上的營業額來自他主管的事業部。牛根生在伊利員工當中的威信也相當高,人們對牛根生的信服來源於他的為人之道和人格魅力。同年上半年,牛根生突然感覺到了不對勁,自己在伊利做了16年,但最近在使用資源方面卻感到了某種不順暢,就是調動很小的一部分資金,也有眾多部門來掣肘。最極端的時候,連買把掃帚都要打報告審批。牛根生找到總裁鄭俊懷反映問題,第一次從老大哥眼神讀出「陌生感」和「不信任感」,牛根生突然意識到自己深陷困境,局勢岌岌可危。牛根生一共向鄭俊懷遞交了三次辭呈。前兩次,鄭俊懷都說了一些挽留的話,牛根生收回了辭呈。牛根生發現自己的環境不僅沒有改變,而且越來越惡劣。牛根生第三次遞交辭呈是在伊利的一次董事會上。
牛根生將辭呈放到鄭俊懷的面前,他對鄭俊懷說:「鄭大哥,如果你想讓我離開,我現在就正式辭職,至少不能因為我個人影響企業的發展。」鄭俊懷臉色有些難看,說:「我並沒有這個意思!」牛根生說了:「那我就收回這個辭呈!」他伸手去拿辭呈時,鄭俊懷迅速地用手緊緊摁住,對牛根生說:「你先迴避一下,我們討論後再做決定!」牛根生一離開,很少激動的鄭俊懷突然流著淚對在座的人說:「伊利有他沒我,有我沒他!」
事隔多年後,牛根生回憶起這件事情都心如刀絞,他說:「我當時非常難受,一生當中我非常難受的有那麼三次、兩次,這是其中的一次,幾乎到了欲死的程度。」鄭俊懷何以對輔佐自己16年的牛根生反目?牛根生何以在短短6年之內憑空打造出蒙牛?6年以來,牛根生及蒙牛上上下下一直對外界三緘其口。
揭竿而起,暗渡陳倉
牛根生被總裁鄭俊懷掃地出門後,回到了北京大學進修。在北京大學的那段時間里,牛根生整天騎著一輛破自行車穿梭於各個教室之間。40多歲的「老牛」坐在教室里聽課,望著身邊那些風華正茂,甚至略顯稚氣的「同學」,內心非常難受。「我必須首先化解掉內心的委屈和痛楚,方才可能靜下心來融入到陌生的校園環境當中去。」牛根生在心裡如此告誡自己。在北大進修的過程,他利用這段時間重新審視了自己在伊利16年的各種經驗和教訓,讓原本在企業中形成的應激反應模式轉換成理性的思維模式。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牛根生原本就比一般人看得高、想得遠,經過在北大的沉澱與升華,「蒙牛王朝」的宏偉藍圖在心底醞釀成熟。
牛根生從北大出來,正好自己原來的那幫部下被伊利免職。他們一起找到牛根生,希望牛根生帶領他們重闖出一條新路。除了伊利人事和財務的負責人,伊利各個事業部的頭都到了牛根生這里。
1999年1月,蒙牛正式注冊成立,名字是「蒙牛乳業有限責任公司」,注冊資本金100萬,都是牛根生和他妻子賣伊利股票的錢。蒙牛一成立,許多在伊利工作的老部下一批批地投奔而來,總計有幾百人。牛根生曾經告誡他們不要棄「明」投「暗」,他自己也不能保證蒙牛一定會有一個光明的未來。但是,老部下們義無返顧地加入了蒙牛的團隊。
在呼和浩特市一間53平方米的樓房內,牛根生從家裡搬來了沙發、桌子和床,蒙牛傳奇由此拉開序幕。牛根生明白自己的弱勢是「無市場,無工廠,無奶源」,也知道自己的優勢是「人才」。跟隨牛根生的這批人原先都是伊利液態奶、冰激凌、策劃營銷的一把手,他們在生產、經營、銷售、市場、原料設備方面在行業內都是頂尖的人才,老牛決定採取「虛擬經營」的方式,用「人才」換「資源」。因為伊利從中作梗,開始「虛擬經營」的幾次談判被攪黃了,牛根生只好「明修棧道,暗渡陳倉」。1999年2月,牛根生經過秘密談判和哈爾濱的一家乳品企業簽訂了合作協議,牛根生派8人全面接管了這家公司。通過他們的管理給這家企業帶來很好的效益的同時,蒙牛產品也由這家工廠「新鮮出爐」。1999年1月到4月,身處呼和浩特的牛根生一邊對遠在哈爾濱工廠的8人團隊遙控指揮,開始生產第一批蒙牛產品,同時搖身一變成了民工頭,在距離呼和浩特和林格爾縣較遠的地方熱火朝天地建起了自己的工廠。
奇招迭出,血路拼殺
伊利統治了市場,蒙牛隻能夾縫中求生存,要想擴大蒙牛的知名度,牛根生知道要依賴於常規的營銷手段,難以實現重大突圍,只能以奇招制勝。蒙牛提出了「創內蒙古乳業第二品牌」的創意。當時內蒙古乳品市場的第一品牌當然是伊利,蒙牛名不見經傳,連前五名也擠進不去。但是,牛根生的過人之處就表現在此,蒙牛通過把標桿定為伊利,使消費者通過伊利知道蒙牛,而且留下一個印象:蒙牛似乎也很大。1999年4月1日,呼和浩特市的老百姓一覺醒來,呼和浩特市主要街道旁邊的300塊廣告牌全是蒙牛廣告:向伊利學習,為民族工業爭氣,爭創內蒙古乳業第二品牌!一石能激起千層浪,而300塊廣告牌同時入市,自然掀起了市場巨浪。「蒙牛」成了內蒙古老百姓熱衷談論的一個話題,人們記住了蒙牛,也記住了蒙牛是內蒙乳業的第二品牌。5月1日,就在老百姓討論「蒙牛」的余熱未散之時,48塊「蒙牛」的廣告牌一夜之間被砸得面目全非。牛根生當然明白這是伊利人乾的,聰明人善於把壞事變為好事,把危機轉化為機遇。牛根生利用廣告牌被砸事件讓社會關注蒙牛的熱情再度掀高,蒙牛開始變得「愈神秘,愈美麗」。廣告牌可以被砸,但是把廣告印在產品包裝紙上,對手應該無可奈何了吧。於是,蒙牛在冰激凌的包裝上,打出「為民族工業爭氣,向伊利學習」的字樣;蒙牛表面上似乎為伊利免費做了廣告,實際上為自己做廣告,默默無聞的蒙牛正好借伊利大企業的「勢」,出了自己的「名」。牛根生白手起家,受盡老東家伊利的刁難和打壓,硬是在重重圍剿之中殺出一條血路。蒙牛乳業憑借著牛根生的過人智慧,實現了高速地發展,從原先的「借勢」蛻變成了「強勢」。
乳業奇才,鑄就輝煌
2002年,蒙牛贏得了「中國馳名商標」和「中國名牌產品」稱號。打造「中國馳名商標」最短需要3年,而蒙牛恰恰只用了3年。這正是蒙牛追求高速成長,短時間內成為強勢品牌的目標。2003年10月16日,「神州五號」順利返回,6時46分,北京指揮控制中心宣布:中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取得圓滿成功!幾小時之後,伴隨著「舉起你的右手,為中國喝彩!」的口號,蒙牛「航天員專用牛奶」的廣告便鋪天蓋地出現在北京、廣州、上海等大城市的路牌和建築上,全國30多個城市的大街小巷蒙牛廣告隨處可見;蒙牛的電視廣告也出現在了全國幾十家電視台的節目中,「發射——補給——對接篇」在央視和地方台各頻道同步亮相,氣勢奪人,展開了新一輪大規模的電視廣告攻勢;「航天員專用牛奶」的廣告一時之間占據了中國大大小小的超市各個顯要位置!
2004年第一屆「超女」比賽時,對於蒙牛決定作冠名贊助商的選擇,廣告業和乳業的大腕們嗤之為「離經叛道」。在人們的印象中,牛奶品牌總是與賢惠的主婦、健康的孩子、溫馨的家庭等等傳統元素聯系在一起;而現在蒙牛卻選擇了與時尚、勇敢甚至「出位」的「超女」站在一起。
2005年之後,蒙牛的銷售額和市場佔有率超過伊利成為全國第一。歷過無數挫敗與成功後,牛根生已經是寵辱不驚,淡定自若。從有到無的財富渙散,這需要強大的事業心與高度的社會責任心作為支柱,牛根生打算在2008年,自己50周歲時,從董事長的職位退下來,而那時的蒙牛搭乘奧運會的列車,定能完美地把「中國牛」演繹出「世界牛」的風采!
『伍』 為什麼說是風投「逼死」了太子奶
兒童游泳館在市場上才短短數年,就得到了大多數家長的認可和信賴,都已經習慣於把孩子送去專門的兒童游泳館去對孩子進行專門的鍛煉。如今市場上的投資的項目多種多樣,而兒童游泳館也是非常受歡迎的項目之一。
新生兒撫觸對孩子的益處多,家長自己做的撫觸並不專業,所以許多家長都選擇到專業的兒童游泳館,現在的兒童游泳館不僅只有嬰兒游泳這一項目,一店多種經營,讓游泳館一店多收,在基本服務斷貨、欠薪、停產、逼債……近來,太子奶站在資金鏈斷裂的繩索上,深陷資本困局。這都是風投惹的禍,是風投「逼死」了太子奶。
成也風投,敗也風投。
太子奶因獲得大額風投而成為同行驚羨的對象、媒體追逐的焦點:2007年1月,太子奶與高盛、大摩、英聯等方,共同出資注冊了離岸合資公司——中國太子奶(開曼)控股有限公司,其中高盛、大摩、英聯出資7300萬美元占該公司30%股權;2007年9月,太子奶獲得花旗銀行、比利時聯合銀行、香港華商銀行、馬來西亞大眾銀行等六大國際財團提供的5億元無抵押、無擔保、低息三年期信用貸款。
高收益背後必定有高風險。風險投資的確是無數創業者的「夢工廠」,但風險投資者不是救世主,更不是活雷鋒。斥巨資扶持太子奶的終極目標也不僅僅是培養一個重量級的大型企業,他們需要得到現金回報,而且投入越大,就越急於在最短的時間內套現,而最好的現金回報方式是上市。所以,上市不僅是太子奶的夢,更是他們在風投「押送下」不得不走的路。
如果把所有的寶都押在上市上,就難免急功近利,為了上市,太子奶煞費心機,四處燒錢跑馬圈地,同時為獲得巨額風投,還與蒙牛一樣與風投簽訂對賭協議,太子奶也因此被冠以「蒙牛第二」。
支撐蒙牛超常規極速發展的正是資本的力量,蒙牛跑出了火箭的速度,但效仿蒙牛的太子奶卻成了東施效顰,陷入資本困境,個中緣由有以下幾點:
其一,企業家境界上,李塗純(湖南太子奶集團董事長)仍需向牛根生(蒙牛集團董事長)看齊。在蒙牛,有一支以牛根生為首的優秀創業團隊。牛根生多年在個人或企業危機的風口浪尖上奔走,其於苦難中練就的氣量、氣魄與氣度使得這塊金子最終熠熠生輝。他具有很強的大局觀,並因奉行「財聚人散,財散人聚」而籠絡大批人才,部下不但商戰經驗豐富,且對他忠心耿耿。
相比之下,作為太子奶的掌門,李途純還需修煉內功,從他的「驚世駭言」可見一斑,他曾宣稱「只喝乳酸菌奶,不喝常溫奶」、「只和跨國公司競爭」,如此高調,必然會惹來「樹大招風」的隱患。
其二,蒙牛與太子奶的成長時機不同。1999年,蒙牛創業時,中國乳業上升期,市場需求呈爆炸式增長。而且,在這個市場井噴的利好時代,蒙牛一再放低姿態,贏得了伊利的「高抬貴手」,在伊利眼皮底下迅速壯大。
成立於1996年的太子奶,雖然資歷不淺,但不像蒙牛那樣幸運碰到過市場利好期。常溫奶切下了乳業市場的一大塊蛋糕,留給乳酸菌奶飲品的空間很少。專注的太子奶可能會領銜乳酸奶飲品,但要笑傲整個乳業市場並不容易。
其三,太子奶學到蒙牛的速度,卻沒學到蒙牛的質量。蒙牛沒有陷入「擴張餡餅」的詛咒,很大部分源於蒙牛重營銷的戰略。無論是從產品銷售模式還是廣告宣傳上,蒙牛都得心應手。2005年,是蒙牛跳躍式發展的一年,蒙牛不但搭上了湖南衛視風靡全國的「超級女聲」這輛順風車,還從光明「回收奶」危機中找到了「趁虛而入」的機會。因此,蒙牛的營銷術絕不可小覷。
但是,太子奶有營銷嗎?已有人不斷曝光太子奶在營銷上的軟肋,太子奶每一級的經銷商都會設商超版、明星版、時尚版三個級別,但產品換湯不換葯,都是乳酸菌飲料,只是在包裝上有所差異,同質化嚴重。缺乏有效的營銷術,太子奶拿什麼贏得市場。
近幾年來,太子奶瘋狂擴張四處建廠,准備在全國建立八大基地,在太子奶的藍圖中,「八大基地一旦全面投產,太子奶集團的總生產面積將達到180萬平方米,其乳酸菌奶飲料的年產能將達到300億。」但是,憧憬成為國內乳業巨頭的太子奶,是否考慮到其產品的市場規模。
乳酸飲品的市場本來就不夠大,又被各個乳業巨頭覬覦。蒙牛為化解成本壓力,走高價值新產品路線,其中乳酸飲品就是一個很重要的領域;伊利也在調整戰略,把更多精力放在酸奶等附加值產品上,太子奶的市場進一步被吞噬。即使八大基地順利落成後,太子奶既有的市場很難消化其巨大的產能。
其四,太子奶上市不逢時。2004年蒙牛上市時,乳業發展如火如荼,且中國宏觀環境也是一路高歌,和諧的大小環境都為蒙牛上市助了一臂之力。太子奶選擇在2008年上市則有些倒霉。一場乳業大地震讓整個乳業哀鴻遍野,雖然太子奶沒有高中「黑榜」,但太子奶也不能獨善其身。而且,整個2008年宏觀經濟形勢惡劣,原材料成本上漲、銀根緊縮、股市低迷、金融海嘯等,也讓投資者的錢袋緊了許多,這必然會影響太子奶的融資能力。
天時,地利,人和,太子奶都不具備,拿什麼上市?
如今太子奶資金鏈幾欲斷裂,頭上又懸著對賭協議這把利劍,結局不外乎有三種:破產、股權轉讓求生、風投接管。無論哪種結局,都讓人扼腕惋惜。作為一家在乳酸菌領跑的冠軍企業,被風投「逼死」,實在可惜。增加附加服務,增加額外的收入。
『陸』 如何創新融資手段
企業融資方式創新研究
(一)傳統直接融資
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相比,具有市場透明度高、風險分散等特點,有利於金融穩定。成熟市場經濟國家中直接融資在融資體系中佔有主導性地位,而我國長期以來企業直接債務融資發展緩慢。近年來,我國金融管理體制逐步轉變,特別是加入WTO以後,金融體制改革的動力從內生式變革壓力逐漸變化為金融行業國際化的壓力,金融管理體制不斷調整,金融創新速度逐步加快。人民銀行、證監會主導的金融資本市場得到快速發展壯大,以「三會一行」為主體的金融監管機構在貨幣政策導向、監管政策協調、金融產品創新等方面愈加步調一致,金融機構的經營模式創新和產品創新越來越貼近企業融資需求。
(二)傳統間接融資
1.銀行貸款
銀行貸款是指銀行根據國家政策以一定的利率將資金貸放給資金需要者,並約定期限歸還的一種經濟行為。銀行貸款的優點體現在:(1)操作簡便;(2)償還期限靈活;(3)與直接融資產品相比,進入門檻較低,無需達到直接融資產品所規定的信用評級、企業規模、經營業績。銀行貸款的缺點體現在:(1)融資成本高;(2)融資規模小。銀行貸款是單一金融機構向企業提供的融資支持。(3)資金使用限制較為嚴格。貸款發放要採用受託支付方式,使企業在銀行貸款申請、使用方面面臨更大的障礙或更多的風險。
2.票據融資
票據融資又稱融資性票據,是指票據持有人通過非貿易的方式取得商業匯票,並以該票據向銀行申請貼現套取資金,實現融資目的。票據貼現融資方式的優勢之一是銀行不按照企業的資產規模來放款,而是依據市場情況(銷售合同)來貸款,企業收到票據至票據到期兌現之日,往往是少則幾十天,多則300天,資金在這段時間處於閑置狀態。票據融資所依賴的是商業活動產生的資金往來,因此這種融資方式在具有頻繁經營結算的企業具有較好的適用性。
3.融資租賃
融資租賃是一種特殊的債務融資方式,即項目建設中如需要資金購買某設備,可以向某金融機構申請融資租賃。由該金融機構購入此設備,租借給項目建設單位,建設單位分期付給金融機構租借該設備的租金。融資租賃在購買飛機和輪船等資產抵押性融資中用得很普遍,在籌建大型電力項目中也較多採用融資租賃。
4.項目公司融資
項目公司融資是指擬建項目的主辦人或投資人先以股權(含合資)方式建立有限責任的項目公司,然後由該項目公司直接投資於擬建項目並取得項目資產權和經營權,由項目公司向貸款人協議借款並負責償債的項目融資方式。項目公司融資在本質上不是一種外部融資產品,而是一種基於投融資安排、企業管理架構搭建、內部風險隔離、內外部融資結合的投融資模式。其主要運作方式是在構架單獨的法人治理結構,投入一定的自有資金的基礎上,再以外部間接融資為主籌措剩餘資金來建設運營項目。項目公司融資具有結構簡單、財務關系清晰的特點,它是目前項目融資實踐中被最廣泛採用的項目融資結構。
(三)創新融資(境內)
1.保險資金融資
保險資金泛指保險公司的資本金、准備金。合理引導保險資金的流向,確保保險資金充分、合理、安全的進入金融市場,將為企業帶來巨大的融資源泉。按照有關規定,保險資金運用限於下列形式:銀行存款;買賣債券、股票、證券投資基金份額等有價證券以及投資不動產等。
保險資金基礎設施債權投資計劃的優點體現在:(1)資金規模大。截至2012年底,保險公司總資產達7.4萬億元,成為金融機構中舉足輕重的投資者。(2)資金期限長。保險資金主要來源於投保人的保費投入,特別是壽險業務的保費收入。(3)利率較低。保險資金債權投資計劃的利率一般會明顯低於銀行貸款同期利率,當然由於募集對象限定為保險公司,並且在流動性上存在一些欠缺,融資利率一般可能高於同期債券利率。(4)沒有融資總額上限。債權投資計劃不受證券法約束,按照2012年新政策,理論上沒有融資總額的上限。對於具體項目而言,債權計劃的融資額不得超出該項目總預算額的40%。
2.金融衍生品業務
金融衍生品是從基礎的金融工具衍生發展出來的新的金融產品,其價值由基礎金融工具的價格變動而決定。金融衍生品是和現貨相對應的一個概念,主要包括期貨、期權、掉期和互換等。對於企業而言,與期貨等遠期商品合約燙平商品市場價格波動一樣,金融衍生品具有熨平融資成本波動的作用,是鎖定融資成本,降低融資風險的有效工具。開展金融衍生品業務,一定不能抱有投機盈利心理,企業應從平衡融資成本,避免利率變動風險角度出發,將其作為融資業務的輔助手段,合理配置使用。
3.供應鏈融資
供應鏈融資與供應鏈管理緊密相關。如果說供應鏈管理是對核心企業角度而言的、針對其供應鏈網路而進行的一種管理模式,那麼供應鏈融資則是由核心企業與銀行開展合作,對供應鏈各個節點提供金融服務的一種業務模式。一方面,將資金有效注入處於相對弱勢的上下游配套中小企業,解決配套企業融資難和供應鏈失衡的問題;另一方面,將銀行信用融入上下游配套企業的購銷行為,增強其商業信用,促進配套企業與核心企業建立起長期戰略協同關系,從而提升整個供應鏈的競爭能力。
供應鏈融資的主要運營思路是,先理順供應鏈上相關企業的信息流、資金流和物流;核心企業根據穩定、可監管的應收、應付賬款信息及現金流,將銀行或金融機構的資金流與企業的物流、信息流進行信息整合;然後由銀行或金融機構向企業提供融資、結算服務等一體化的綜合業務服務。
4.產業投資基金融資
產業投資基金又稱為風險投資基金或私募股權投資基金。一般是指募集資金向具有高增長潛力的未上市企業進行股權或准股權投資,並參與被投資企業的經營管理,以期所投資企業發育成熟後通過股權轉讓實現資本增值。產業投資基金的特點是投資對象主要為非上市企業,投資期通常為3年-7年,投資目的是基於被投資企業潛在價值,推動其發展,選擇合適時機退出以實現資本增值收益。作為風投行業,產業投資基金的投資行為受到的限制較少,資金籌集也存在較少限制。因此企業設立產業投資基金,然後通過產業投資基金募集資金投入企業使用,能夠較好的解決傳統融資資金期限短、資金限制多、缺乏穩定性等問題。
(四)創新融資(境外)
1.境外直接上市融資
直接上市是指國內企業直接向海外的證券交易所申請掛牌上市。包括發行B股在國內證券交易所上市;在海外直接發行股票並上市;H股;紅籌股;利用存托憑證發行股票並上市等。國內企業海外直接上市需要經過中國證監會的審核才能向海外證券交易所申請掛牌上市。由於國有企業海外設立殼公司存在較多的法律障礙,而且紅籌方式並不能為國有企業海外上市明顯減少審批環節,國有企業海外上市大都採取直接上市的方式。
海外直接上市要求企業具備一定的自身實力,主要適用於經濟實力強且具有海外拓展空間的大中型企業。
2.間接上市融資
由於直接上市程序繁復,成本高、時間長,為了避開國內復雜的審批程序,企業可以選擇間接方式在海外上市融資:即國內企業境外注冊公司,境外公司以收購、股權置換等方式取得國內資產的控制權,然後將境外公司拿到境外交易所上市。境內企業在境外收購殼公司,然後將境內資產或權益注入殼公司。這種收購方式在實踐中大致分成兩種類型,一種是收購海外主板市場和創業板市場的上市公司(如海爾在香港收購中建數碼);另外一種是收購OTCBB(場外櫃台交易市場)、Pink Sheets(粉板市場)等市場內的掛牌公司。
海外間接上市主要適用於海外直接上市手續復雜、受審批約束度較高以及直接上市成本較高的大中型企業與難以滿足海外直接上市條件的中小型企業。
3.貿易融資
貿易融資是指銀行對進口商或出口商提供的與進出口貿易結算相關的短期融資或信用便利。是企業在貿易過程中運用各種貿易手段和金融工具增加現金流量的融資方式。國內貿易以前多採取不規范的滯留應付款,在國內商業票據逐步發展之後,利用商業票據融資的方式加速發展。在國際貿易中,規范的金融工具為企業融資發揮了重要作用,國際貿易融資的主要方式有國際保理融資、福費廷、打包放款、出口押匯、進口押匯、提貨擔保、出口商業發票貼現等。
4.境外人民幣債券融資
離岸人民幣債券是指在中國大陸以外地區發行的以人民幣計價的債券。由於融資成本較低,發行離岸人民幣債券成為國內大型企業的拓展融資渠道的焦點。
5.內保外貸
內保外貸業務是指企業在向境內銀行出具無條件、不可撤銷反擔保的前提下,境內銀行為該企業的境外子公司向境外銀行開立保函或備用信用證,由境外銀行向境外子公司提供融資的業務。內保外貸業務產生的背景是由於我國實行外匯管制,境內外資金流動較為不便,這造成了兩個問題:一是境外子公司資質較差,品牌知名度不高,導致融資困難;二是境內外資金成本差異較大,國內融資利率較高,國外融資利率相對較低。前者導致境外企業經營存在困難,不利於國內企業「走出去」;後者導致一旦外部資金迴流境內,則可解決境內企業的融資難題或者獲得超額利潤。因此,企業開展內保外貸有利於解決境內外企業的融資難題,並且可以降低融資成本。
『柒』 蒙牛的事件營銷
功的成長,離不開成功的營銷! 僅僅是短短的幾年,蒙牛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大到強,竟然屹立於奶製品的華山之巔,憑什麼? 研究蒙牛的營銷之道,能夠帶給我們很多關於營銷和企業成長的有益思考。 蒙牛營銷,至少有兩個成功的基礎:
第一, 是好產品
好產品製造強大的營銷力!
今天的營銷理論,五光十色,紛繁復雜,但是,身處企業,面對眾多經營要求,使用眾多營銷手法,其出發點,首先要有一個好產品。
我很認同國內一位資深營銷人的觀點,那就是,中國市場營銷成功的首要因素,是產品。蒙牛的成功,正是首先推出了一個好產品。
以廣州市場為例,2000年的廣州,並沒有太強的喝奶習慣,本地也有燕塘、晨光等品牌,伊利、光明、達能等也早已進入。但是,在蒙牛之前,推廣「鮮奶」、「酸奶」的很多,沒有哪一個品牌強勢推廣「純牛奶」!「純牛奶」雖然只是一個概念,但是,它讓消費者認為這種牛奶更有營養,比鮮奶更好。一個好的概念,使產品成功了一半,作為食品和日常消費品,如何實現反復購買,也是關鍵。蒙牛的純牛奶,恰恰是口感特別香,濃濃的,不甜不膩,那種香濃的感覺,很容易讓消費者認為這是好東西。正是有了這個好產品,蒙牛才能迅速征服消費者,侵略其他品牌。
而今,很多品牌只是醉心於產品概念的攫取,卻不去關注產品質量,導致嘗試性購買很多,反復購買很少,企業難於長久,很難做大。蒙牛在營銷中,既重視概念,又重視產品質量,值得眾多以為炒作概念的品牌思考。
純牛奶成功之後,蒙牛進軍冰淇淋市場,也是首先從好產品出發,一舉成功。例如,其開發的「隨變」冰淇淋,就是從大家經常說的口頭禪尋找概念,「隨變」這個名稱,很容易記憶,很容易對話,如,吃什麼冰淇淋?隨便(隨變)!通俗、幽默易傳播。
第二, 是從企業能力和產品優勢出發,執行切實可行的推廣
蒙牛第一次把自己推廣給消費者,靠的是有效推廣!
記得,第一次看到蒙牛,是幾年前。在廣州我居住的小區附近,幾個女孩子,在做液態奶的促銷。她們穿著有點不倫不類的蒙古族傳統服裝,請人們品嘗「蒙牛」這個新品牌,並打出了優惠的POP。純粹是出於職業習慣,我去品嘗了,並從方便的角度,買了一箱。
那是2000年的秋天,當時的廣州,並不流行喝奶。但是,當我喝了蒙牛之後,頓覺這個新生品牌的牛奶,「味道好極了」,又濃又香,口感遠勝於我曾經習慣的品牌。於是,我認定,如果這個品牌能堅持下去不死掉,堅持推廣,一定能贏得市場的認同。
於是,我成了蒙牛的消費者。慢慢的,我發現越來越多的同事,他們的早餐牛奶也開始喝蒙牛了(原來很多人早上不喝牛奶的),而且,大家會相互交流,共同贊賞這個新品牌「真的味道很香啊!」
沒有太多廣告,蒙牛通過推廣,走出了「贏」銷第一部。
根據經濟學的觀點,資源總是稀缺的!蒙牛起步之初,雖然有所家底,但是,肯定不寬裕。一個剛剛起步的企業,如何踏出市場推廣的第一步,如何利用有限而寶貴的資源,去贏取第一場勝利?蒙牛提供了很好的案例。那就是,堅決根據企業的資源能力,從踏實的點對點的推廣開始!
但是,堅實、艱苦的點對點的推廣,並不是無可奈何之舉,而是相對合理的資源發揮。想想蒙牛當年,沒有品牌號召力,如果僅僅是做拉動營銷,比較困難,投入大,風險大。但是,蒙牛好在哪裡呢?如前文所述,蒙牛是一個好產品,是一個概念超前、口味香濃的好牛奶!作為一個好喝的牛奶,你反復通過廣告說,不如讓消費者嘗一嘗!所以,從營銷的角度,從節省資源推廣的角度,實地推廣,推進市場對新品牌的接受,是蒙牛經濟而有效的舉措。
而市場上,太多奢望一喊成名的品牌,迷信廣告一喊,市場開花。其實,每一個成功的品牌,每一個拉動市場的廣告,都有其背後的基礎,廣告不過是其中的催化劑。每一個投廣告的老闆,在產品和營銷政策都沒有準備好的情況下,每一個企圖通過廣告一喊成功的品牌,都要慎重。
在切入市場成功之後,蒙牛開始大踏步前進,開始更強的侵略和超越。
近年,中國奶製品市場,風起雲涌,先是光明在全國自得其樂,各地都有自己的土品牌,突然,從內蒙古冒出一個「伊利」,攪得全國的奶品牌都豎起耳朵,警覺地看著市場;再突然,從內蒙古,從伊利卧榻之旁,又冒出個蒙牛,呼呼剌剌地侵略著大家的領地,甚至把伊利都甩在後邊,成長為液態奶領先者。於是,液態奶市場,競爭空前激烈!
在競爭和成長中,我們依然看到蒙牛的睿智和犀利!
首先,還是產品。
蒙牛的產品概念開始寬泛,開始圍繞生活需求,開發純牛奶之外的眾多產品。特濃奶、酸牛奶、甜牛奶、鮮奶干吃片等層出不窮。
在產品規格上,蒙牛敏銳地捕捉著消費者的心態,不斷推出250ml、500ml和1L的單支裝。
更令人欣賞的是,為了擴大超市的整箱銷售,蒙牛很早就推出了12盒裝的小箱包裝。這樣,就解決了很多家庭婦女采購時搬不動大箱的難題,在超市裡大受歡迎。
其次,是終端的推廣
當蒙牛發展起來後,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蒙牛幾乎沒有停頓過促銷活動!每逢周末或節假日,總能看到大堆大堆的蒙牛堆頭促銷,極具聲勢,贏得了很多的隨機購買機會。
蒙牛的這種經常到幾乎是常態的促銷,甚至令我懷疑,蒙牛的定價策略很高明。那就是促銷價就是其實際期望的零售價,但是,當他在商場報高了零售價之後,為自己經常性的促銷贏得了條件,可以經常搞促銷,經常帶給消費者心動和驚喜。如果是這樣,蒙牛的終端銷售,棋高一著
第三,是陳列
蒙牛在終端,毫無疑問是推崇整箱陳列。除了單支陳列外,蒙牛藉助其促銷,大量進行貨架上的整箱陳列。對於很多家庭來說,整箱購買,習以為常,而蒙牛的這種陳列方式,恰恰擴大了單次購買量,自身銷量無疑增加很多。
第四、是有效的廣告和推廣
當蒙牛成為領先品牌時,我們可以看到,蒙牛開始設立品牌區隔,開始強化廣告拉動,開始重視事件營銷,而不是保守。我們看到,近期,蒙牛的廣告量很大,而且重視中央台的投放,藉助中央台,樹立領先品牌的權威形象。藉助中國載人航天的壯舉,蒙牛投巨資贊助,投巨資推廣,從電視廣告、路牌到終端,統一傳播,形成了極大的品牌沖擊和提升。
當品牌領先時,不保守,充滿銳氣,是蒙牛帶給我們的重要借鑒。
以上,是從純粹營銷的角度,考察了蒙牛成功的原因。從企業經營和成長的角度,蒙牛的成功還有以下原因:
第一是人。無論如何,我們都不要忽略,蒙牛背後的團隊。蒙牛的經營團隊,曾經是天下第一的伊利的「當家花旦」,蒙牛的策劃人,曾經是成功的伊利的策劃人。這個團隊,就像當初的步步高一樣,決不是簡單的幾個人,而是經營精英的集合,是智慧、經驗的集合,是社會資源的爆發點。
第二是蒙牛所處地方政府的支持
第三是蒙牛的戰略夥伴。據悉,利樂公司,對蒙牛的發展至關重要
第四是蒙牛的成功融資。在企業高速發展過程中,蒙牛得到了各方資金的支持,包括股市融資。
第五是蒙牛的機制。好的機制,能締造強大的生產力。從各方披露的信息來看,蒙牛建立一個能夠有效發揮人力資源能力的良好機制,企業運行在高效、積極、主動的狀態下。
第六是區位優勢。蒙牛做牛奶生意,有一個天然優勢,就是能蒙古大草原。大草原、無污染、奶源好、口味香、營養好,這很容易讓人接受。
成功自有道!
蒙牛的成功,是智慧和勤奮的結果,是天時地利人和的結果,也是同行遲鈍、缺乏作為的結果。
從營銷的角度,祝願大家都從蒙牛的成功中汲取營養。
從國民健康和我自己健康的角度,期望蒙牛做一個對社會負責任的企業,香濃的牛奶里,不要進行太多的增稠劑和香味劑的添加。
對社會負責,奉獻健康的產品,才能建設長久健康的企業。
參考資料:http://..com/question/30427929.html?si=5
『捌』 牛根生的主要成就
蒙牛乳業迅速崛起,一躍成為我國乳業史上的一個顯著品牌,牛根生伴隨著蒙牛乳業一舉成名。2003年10月15日,中國首位航天員楊利偉上天,蒙牛成了唯一的牛奶贊助商。同年11月18日,央視2004年黃金段位廣告招標會上,牛根生猛砸3.1億元,一舉奪取了「標王」。外界在評論牛根生領導下的蒙牛集團高速成長時常用的一個詞彙是:「奇跡。」這個「奇跡」的軌跡是:3年時間,蒙牛乳業從行業排名千名之外到躋身四強,並成功打造出一個中國馳名商標。
當蒙牛以3.1億元人民幣的中標額連續奪得《新聞聯播》後、《焦點訪談》前和21點檔電視劇中插等廣告位置,成為2004年央視廣告標王後,蒙牛不容置疑地成為2004年中國乳業發展的標桿。2004年6月10日,蒙牛集團在香港主板成功掛牌上市,共發行3.5億股。當時香港主板市場市道低迷,蒙牛跑贏大市,激活了一度低迷的香港股市,國際認購踴躍,認購價落在價格區間的最高端定價,即每股3.925元,募集資金近14億元人民幣。蒙牛集團管理層的大多數人立馬成了引人注目的「百萬富翁」、「千萬富翁」。其中,個人持股6.1%的牛根生一夜之間身價過億。
蒙牛完成融資後,牛根生表示,蒙牛今後會通過在資本市場上的一系列運作收購兼並一些大的地方品牌乳品企業,收購後蒙牛會繼續使用這些品牌,然後再慢慢統一到蒙牛的品牌上來。牛根生曾經有一句名言,蒙牛有一個飛船定律,不是在高速中成長,就是在高速中毀滅。如果達不到環繞速度,那麼只能掉下來;只有超越環繞速度,企業才能永續發展。牛根生的品牌理念是:逆其道而行之,借力壯大,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把對手拋在後面。牛根生的目標不單是要做到全國前列。他對能夠參加APEC會議感慨萬千:「一個賣牛奶、賣雪糕的可以參加這個國際盛會,不容易啊!」他說蒙牛是代表中國120萬名奶農,走向國際市場。牛根生的魅力之一在於他的速度,短短幾年跨越千倍的成長;牛根生的魅力之二在於他的忍性,在伊利光環下的「勇做第二」;牛根生的魅力之三在於他的嗅覺,無論商業的、還是政治的機遇都很好的把握住了。 1999年1月蒙牛正式注冊成立,注冊資金100萬。2002年,蒙牛乳業被北京一家著名財經媒體評為中國市場成長最快的企業,從4000萬元到85個億,用了不到24個月,財富增長速度超過了世界巨無霸的微軟帝國,締造了令世人敬畏的「蒙牛速度」。在探究蒙牛乳業飛速成長的原因時,有個身影一直牢牢占據著我們的視線,他就是蒙牛掌門人牛根生。
牛根生至今不知生父生母是誰,更不知自己究竟姓什麼。只知道自己出生不到一個月,就以50元的價格賣給了一個牛姓人家。牛姓父親的職業是養牛,從此他的生命便與牛結下了不解之緣。由於未生孩子,養父期望通過抱養來栽根立後,給他取名「根生」。
敗走伊利,萬念俱灰
1998年,牛根生是伊利集團的副總裁,也是當年伊利的第一功臣。伊利80%以上的營業額來自他主管的事業部。牛根生在伊利員工當中的威信也相當高,人們對牛根生的信服來源於他的為人之道和人格魅力。同年上半年,牛根生突然感覺到了不對勁,自己在伊利做了16年,但在使用資源方面卻感到了某種不順暢,就是調動很小的一部分資金,也有眾多部門來掣肘。最極端的時候,連買把掃帚都要打報告審批。牛根生找到總裁鄭俊懷反映問題,第一次從老大哥眼神讀出「陌生感」和「不信任感」,牛根生突然意識到自己深陷困境,局勢岌岌可危。牛根生一共向鄭俊懷遞交了三次辭呈。前兩次,鄭俊懷都說了一些挽留的話,牛根生收回了辭呈。牛根生發現自己的環境不僅沒有改變,而且越來越惡劣。牛根生第三次遞交辭呈是在伊利的一次董事會上。
牛根生將辭呈放到鄭俊懷的面前,他對鄭俊懷說:「鄭大哥,如果你想讓我離開,我現在就正式辭職,至少不能因為我個人影響企業的發展。」鄭俊懷臉色有些難看,說:「我並沒有這個意思!」牛根生說了:「那我就收回這個辭呈!」他伸手去拿辭呈時,鄭俊懷迅速地用手緊緊摁住,對牛根生說:「你先迴避一下,我們討論後再做決定!」牛根生一離開,很少激動的鄭俊懷突然流著淚對在座的人說:「伊利有他沒我,有我沒他!」
事隔多年後,牛根生回憶起這件事情都心如刀絞,他說:「我當時非常難受,一生當中我非常難受的有那麼三次、兩次,這是其中的一次,幾乎到了欲死的程度。」鄭俊懷何以對輔佐自己16年的牛根生反目?牛根生何以在短短6年之內憑空打造出蒙牛?
揭竿而起,暗渡陳倉
牛根生被總裁鄭俊懷掃地出門後,回到了北京大學進修。在北京大學的那段時間里,牛根生整天騎著一輛破自行車穿梭於各個教室之間。40多歲的「老牛」坐在教室里聽課,望著身邊那些風華正茂,甚至略顯稚氣的「同學」,內心非常難受。「我必須首先化解掉內心的委屈和痛楚,方才可能靜下心來融入到陌生的校園環境當中去。」牛根生在心裡如此告誡自己。在北大進修的過程,他利用這段時間重新審視了自己在伊利16年的各種經驗和教訓,讓原本在企業中形成的應激反應模式轉換成理性的思維模式。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牛根生原本就比一般人看得高、想得遠,經過在北大的沉澱與升華,「蒙牛王朝」的宏偉藍圖在心底醞釀成熟。
牛根生從北大出來,正好自己原來的那幫部下被伊利免職。他們一起找到牛根生,希望牛根生帶領他們重闖出一條新路。除了伊利人事和財務的負責人,伊利各個事業部的頭都到了牛根生這里。
1999年1月,蒙牛正式注冊成立,名字是「蒙牛乳業有限責任公司」,注冊資本金100萬,都是牛根生和他妻子賣伊利股票的錢。蒙牛一成立,許多在伊利工作的老部下一批批地投奔而來,總計有幾百人。牛根生曾經告誡他們不要棄「明」投「暗」,他自己也不能保證蒙牛一定會有一個光明的未來。但是,老部下們義無返顧地加入了蒙牛的團隊。
在呼和浩特市一間53平方米的樓房內,牛根生從家裡搬來了沙發、桌子和床,蒙牛傳奇由此拉開序幕。牛根生明白自己的弱勢是「無市場,無工廠,無奶源」,也知道自己的優勢是「人才」。跟隨牛根生的這批人原先都是伊利液態奶、冰激凌、策劃營銷的一把手,他們在生產、經營、銷售、市場、原料設備方面在行業內都是頂尖的人才,老牛決定採取「虛擬經營」的方式,用「人才」換「資源」。因為伊利從中作梗,開始「虛擬經營」的幾次談判被攪黃了,牛根生只好「明修棧道,暗渡陳倉」。1999年2月,牛根生經過秘密談判和哈爾濱的一家乳品企業簽訂了合作協議,牛根生派8人全面接管了這家公司。通過他們的管理給這家企業帶來很好的效益的同時,蒙牛產品也由這家工廠「新鮮出爐」。1999年1月到4月,身處呼和浩特的牛根生一邊對遠在哈爾濱工廠的8人團隊遙控指揮,開始生產第一批蒙牛產品,同時搖身一變成了民工頭,在距離呼和浩特和林格爾縣較近的地方熱火朝天地建起了自己的工廠。
奇招迭出,血路拼殺
伊利統治了市場,蒙牛隻能夾縫中求生存,要想擴大蒙牛的知名度,牛根生知道要依賴於常規的營銷手段,難以實現重大突圍,只能以奇招制勝。蒙牛提出了「創內蒙古乳業第二品牌」的創意。當時內蒙古乳品市場的第一品牌當然是伊利,蒙牛名不見經傳,連前五名也擠進不去。但是,牛根生的過人之處就表現在此,蒙牛通過把標桿定為伊利,使消費者通過伊利知道蒙牛,而且留下一個印象:蒙牛似乎也很大。1999年4月1日,呼和浩特市的老百姓一覺醒來,呼和浩特市主要街道旁邊的300塊廣告牌全是蒙牛廣告:向伊利學習,為民族工業爭氣,爭創內蒙古乳業第二品牌!一石能激起千層浪,而300塊廣告牌同時入市,自然掀起了市場巨浪。「蒙牛」成了內蒙古老百姓熱衷談論的一個話題,人們記住了蒙牛,也記住了蒙牛是內蒙乳業的第二品牌。5月1日,就在老百姓討論「蒙牛」的余熱未散之時,48塊「蒙牛」的廣告牌一夜之間被砸得面目全非。牛根生當然明白這是伊利人乾的,聰明人善於把壞事變為好事,把危機轉化為機遇。牛根生利用廣告牌被砸事件讓社會關注蒙牛的熱情再度掀高,蒙牛開始變得「愈神秘,愈美麗」。廣告牌可以被砸,但是把廣告印在產品包裝紙上,對手應該無可奈何了吧。於是,蒙牛在冰激凌的包裝上,打出「為民族工業爭氣,向伊利學習」的字樣;蒙牛表面上似乎為伊利免費做了廣告,實際上為自己做廣告,默默無聞的蒙牛正好借伊利大企業的「勢」,出了自己的「名」。牛根生白手起家,受盡老東家伊利的刁難和打壓,硬是在重重圍剿之中殺出一條血路。蒙牛乳業憑借著牛根生的過人智慧,實現了高速地發展,從原先的「借勢」蛻變成了「強勢」。
乳業奇才,鑄就輝煌
2002年,蒙牛贏得了「中國馳名商標」和「中國名牌產品」稱號。打造「中國馳名商標」最短需要3年,而蒙牛恰恰只用了3年。這正是蒙牛追求高速成長,短時間內成為強勢品牌的目標。2003年10月16日,「神州五號」順利返回,6時46分,北京指揮控制中心宣布:中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取得圓滿成功!幾小時之後,伴隨著「舉起你的右手,為中國喝彩!」的口號,蒙牛「航天員專用牛奶」的廣告便鋪天蓋地出現在北京、廣州、上海等大城市的路牌和建築上,全國30多個城市的大街小巷蒙牛廣告隨處可見;蒙牛的電視廣告也出現在了全國幾十家電視台的節目中,「發射——補給——對接篇」在央視和地方台各頻道同步亮相,氣勢奪人,展開了新一輪大規模的電視廣告攻勢;「航天員專用牛奶」的廣告一時之間占據了中國大大小小的超市各個顯要位置!
2004年第一屆「超女」比賽時,對於蒙牛決定作冠名贊助商的選擇,廣告業和乳業的大腕們嗤之為「離經叛道」。在人們的印象中,牛奶品牌總是與賢惠的主婦、健康的孩子、溫馨的家庭等等傳統元素聯系在一起。
2005年之後,蒙牛的銷售額和市場佔有率超過伊利成為全國第一。歷過無數挫敗與成功後,牛根生已經是寵辱不驚,淡定自若。從有到無的財富渙散,這需要強大的事業心與高度的社會責任心作為支柱,牛根生打算在2008年,自己50周歲時,從董事長的職位退下來,而那時的蒙牛搭乘奧運會的列車,定能完美地把「中國牛」演繹出「世界牛」的風采! 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
年度:2003年度
獲獎者名單如下:
網易創始人及首席架構執行官丁磊
內蒙古蒙牛乳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牛根生
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龍永圖
UT斯達康中國有限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吳鷹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總經理張慶偉
東風汽車公司總經理苗圩
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唐運祥
溫州日豐打火機有限公司董事長黃發靜
年度人物大獎: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總經理張慶偉
年度新銳獎:盛大網路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陳天橋
年度社會公益獎:重慶市雲陽縣人和鎮農民熊德明
2003年,被評為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2003-2007年,連續5屆被評為「中國最具影響力的企業領袖」。2005年,獲「首屆中國十大年度環保人物」榮譽稱號。2007年,入選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指導發布的「中國十大慈善家」榜單,並在中國改革人物頒獎大典上榮獲最高獎「中國改革年度人物大獎」。2008年,入選「中國改革開放30年影響中國經濟30人」。2009年,入選「共和國60年影響中國經濟60人」。2010年獲中國慈善排行榜首次設立的惟一的「慈善終身成就獎」。 企業崛起後,牛根生逐步由企業家轉型為慈善家。2004年,創立「老牛基金會」。2005年1月,捐出在蒙牛所持的全部股份,成為「全球捐股第一人」。2006年2月,辭去蒙牛集團總裁職務,主要精力轉移至慈善事業;2009年8月,辭去蒙牛集團董事長職務,成為專職慈善家。《鳳凰周刊》將比爾·蓋茨、巴菲特、李嘉誠、牛根生並稱為「全球四大捐贈巨頭」。
老牛基金會以「發展公益事業,構建和諧社會」為宗旨,創立以來已發展教育、醫療、環保等方面的公益慈善項目50多個,呈現出七個特點:
一是致力於做「母式基金會」,為各類基金會當好「助產士」或「助跑者」。如發起設立「中國李連傑壹基金基金會」,創立「老牛師大英才培養基金」,為呼和浩特市慈善總會捐贈「創始基金」,資助東北財經大學建立「教育基金會」,支援姚(姚明)基金,與中國紅十字會總會、中國扶貧基金會、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內蒙古慈善總會、中國民族文化促進會等共同開發公益慈善項目。
二是致力於發展「基因式慈善模式」,通過改造「文化基因」來改造整個社會。如支持北京大學成立慈善、體育與法律研究中心進行立法研究,與壹基金等聯合創立「北京師范大學公益研究院」為公益慈善提供「策源地」等。
三是致力於環保事業,讓「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如與大自然保護協會攜手「給地球添衣」:在大自然保護協會的規定限額內,老牛基金會在綠化上每出資1元,總部位於美國的大自然保護協會提供配套資金1元,首期兩家合計拿出6000萬元,用於中國西部的生態恢復。
四是致力於教育事業,讓欠發達地區的孩子們受到良好的教育、獲得幸福的童年。如在全國捐建20多所小學,捐建6所圖書館,支持高校學位點建設,資助「山花工程助學行動」,資助公益小天使愛心教育項目,資助貧困大學生入學經費,資助雲南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一個完整學年的辦學經費等。
五是致力於醫療事業,給疾患人群雪中送炭。如在偏遠的草原牧區建立2所流動醫院,資助120醫療急救事業,資助聾兒進行人造耳蝸手術等。
六是致力於三農事業。如援建廣西旱災地區100個家庭100口水窖,援建貴州旱災地區兩個村鎮水窖引水工程……
七是致力於賑災及扶助弱勢群體,促進整個社會的和諧發展。如援助南方雪災,在四川地震災區建立收養「三孤人群」的「根生博家之家」。
牛根生是「基因式慈善模式」的首倡者。他認為,國內外的慈善模式基本上可以概括為兩種,一種是「輸血式」,一種是「造血式」;「輸血式」是「授人以魚」,「造血式」是「授人以漁」。所以,他於2007年首次提出並開始倡導第三種慈善模式,即「基因式」——它是著眼於改造「社會基因」(尤其是「文化基因」)的一種慈善模式,比如把慈善方面的立法研究、制度研究、文化研究等納入慈善事業的支持范圍,因為一部好的法律、一項好的制度、一個文化範式所改變的往往是整個國家的全貌,如有特色的市場經濟制度取代計劃經濟制度給我們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2005年1月12日,牛根生與家人捐出在蒙牛所持的全部股份,創立「老牛基金會」。
2010年12月28日,中國蒙牛乳業有限公司在香港宣布,公司創始人牛根生已將其名下的境外蒙牛股權資產全數轉讓給Hengxin信託,以貢獻公益慈善事業。
『玖』 為什麼說是風投逼死太子奶
斷貨、欠薪、停產、逼債……近來,太子奶站在資金鏈斷裂的繩索上,深陷資本困局。這都是風投惹的禍,是風投「逼死」了太子奶。成也風投,敗也風投。太子奶因獲得大額風投而成為同行驚羨的對象、媒體追逐的焦點:2007年1月,太子奶與高盛、大摩、英聯等方,共同出資注冊了離岸合資公司——中國太子奶(開曼)控股有限公司,其中高盛、大摩、英聯出資7300萬美元占該公司30%股權;2007年9月,太子奶獲得花旗銀行、比利時聯合銀行、香港華商銀行、馬來西亞大眾銀行等六大國際財團提供的5億元無抵押、無擔保、低息三年期信用貸款。高收益背後必定有高風險。風險投資的確是無數創業者的「夢工廠」,但風險投資者不是救世主,更不是活雷鋒。他們斥巨資扶持太子奶的終極目標也不僅僅是培養一個重量級的大型企業,他們需要得到現金回報,而且投入越大,就越急於在最短的時間內套現,而最好的現金回報方式是上市。所以,上市不僅是太子奶的夢,更是他們在風投「押送下」不得不走的路。如果把所有的寶都押在上市上,就難免急功近利,為了上市,太子奶煞費心機,四處燒錢跑馬圈地,同時為獲得巨額風投,還與蒙牛一樣與風投簽訂對賭協議,太子奶也因此被冠以「蒙牛第二」。支撐蒙牛超常規極速發展的正是資本的力量,蒙牛跑出了火箭的速度,但效仿蒙牛的太子奶卻成了東施效顰,陷入資本困境,個中緣由有以下幾點:其一,企業家境界上,李塗純(湖南太子奶集團董事長)仍需向牛根生(蒙牛集團董事長)看齊。在蒙牛,有一支以牛根生為首的優秀創業團隊。牛根生多年在個人或企業危機的風口浪尖上奔走,其於苦難中練就的氣量、氣魄與氣度使得這塊金子最終熠熠生輝。他具有很強的大局觀,並因奉行「財聚人散,財散人聚」而籠絡大批人才,他的部下不但商戰經驗豐富,且對他忠心耿耿。相比之下,作為太子奶的掌門,李途純還需修煉內功,從他的「驚世駭言」可見一斑,他曾宣稱「我只喝乳酸菌奶,不喝常溫奶」、「我只和跨國公司競爭」,如此高調,必然會惹來「樹大招風」的隱患。其二,蒙牛與太子奶的成長時機不同。1999年,蒙牛創業時,中國乳業上升期,市場需求呈爆炸式增長。而且,在這個市場井噴的利好時代,蒙牛一再放低姿態,贏得了伊利的「高抬貴手」,在伊利眼皮底下迅速壯大。成立於1996年的太子奶,雖然資歷不淺,但不像蒙牛那樣幸運碰到過市場利好期。常溫奶切下了乳業市場的一大塊蛋糕,留給乳酸菌奶飲品的空間很少。專注的太子奶可能會領銜乳酸奶飲品,但要笑傲整個乳業市場並不容易。其三,太子奶學到蒙牛的速度,卻沒學到蒙牛的質量。蒙牛沒有陷入「擴張餡餅」的詛咒,很大部分源於蒙牛重營銷的戰略。無論是從產品銷售模式還是廣告宣傳上,蒙牛都得心應手。2005年,是蒙牛跳躍式發展的一年,蒙牛不但搭上了湖南衛視風靡全國的「超級女聲」這輛順風車,還從光明「回收奶」危機中找到了「趁虛而入」的機會。因此,蒙牛的營銷術絕不可小覷。但是,太子奶有營銷嗎?已有人不斷曝光太子奶在營銷上的軟肋,太子奶每一級的經銷商都會設商超版、明星版、時尚版三個級別,但產品換湯不換葯,都是乳酸菌飲料,只是在包裝上有所差異,同質化嚴重。缺乏有效的營銷術,太子奶拿什麼贏得市場。近幾年來,太子奶瘋狂擴張四處建廠,准備在全國建立八大基地,在太子奶的藍圖中,「八大基地一旦全面投產,太子奶集團的總生產面積將達到180萬平方米,其乳酸菌奶飲料的年產能將達到300億。」但是,憧憬成為國內乳業巨頭的太子奶,是否考慮到其產品的市場規模。乳酸飲品的市場本來就不夠大,又被各個乳業巨頭覬覦。蒙牛為化解成本壓力,走高價值新產品路線,其中乳酸飲品就是一個很重要的領域;伊利也在調整戰略,把更多精力放在酸奶等附加值產品上,太子奶的市場進一步被吞噬。即使八大基地順利落成後,太子奶既有的市場很難消化其巨大的產能。其四,太子奶上市不逢時。2004年蒙牛上市時,乳業發展如火如荼,且中國宏觀環境也是一路高歌,和諧的大小環境都為蒙牛上市助了一臂之力。太子奶選擇在2008年上市則有些倒霉。一場乳業大地震讓整個乳業哀鴻遍野,雖然太子奶沒有高中「黑榜」,但太子奶也不能獨善其身。而且,整個2008年宏觀經濟形勢惡劣,原材料成本上漲、銀根緊縮、股市低迷、金融海嘯等,也讓投資者的錢袋緊了許多,這必然會影響太子奶的融資能力。天時,地利,人和,太子奶都不具備,拿什麼上市?如今太子奶資金鏈幾欲斷裂,頭上又懸著對賭協議這把利劍,結局不外乎有三種:破產、股權轉讓求生、風投接管。無論哪種結局,都讓人扼腕惋惜。作為一家在乳酸菌領跑的冠軍企業,被風投「逼死」,實在可惜。(本文作者為危機管理專家、中國危機公關品牌聯盟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