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融資比例
Ⅰ 融資方式所佔比例
隨著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國民經濟的流程和運行結構發生了重大的變化,主要表現在:
(1)國民收入分配格局中,國家財政參加國民收入分配的比重從1978年的30.9%下降到1997年11.5%,從生產建設型財政逐步轉變為舉債和吃飯型財政,而同時國民收入分配向企業和個人傾斜的趨勢不斷加強,導致財政配置資源的能力下降。(見表1)
(2)在金融與企業的關系中,金融由原先作為財政的「出納」轉向逐漸獨立,並擔當企業融資中介,通過「居民儲蓄存款ü銀行貸款給企業ü形成企業的負債資產」這樣的間接融資方式成為社會投融資的主渠道,政府則從過去的對信貸規模和利率的嚴格控制轉到現在的通過存款准備金率 、再貼現率和利率等金融杠桿來調節社會資金配置。由直接影響和決定著企業資產負債結構的固定資本投資來源結構來看,銀行貸款的比重逐年提高,特別是1985年「撥改貸」全面推開後,國有企業的大部分固定資產投資和幾乎所有流動資金都依靠信貸資金。(見表2)
從表2中可以看出,1980年以後信貸資金占企業固定投資來源的比重始終在23%以上,而自籌資金中也有一部分事實上來源於信貸資金。這樣,在經濟運行中便形成以銀行間接融資為主導的融資方式,而成為一種以社會資金為支撐、國家銀行集中借貸、國家辦企業的「借貸型經濟」,表現出貨幣計劃經濟的特徵。
國民收入分配結構轉變(%)
1980 1985 1990 1995 1996
政府 29 27 23 11 10
企業 6 7 8 28 29
居民 65 66 69 61 61
摘自 「1997中國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
表2 國有企業固定資產投資來源(%)
1981年 1985年 1990年 1994年 1995年 1996年
投資總額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國家預算收入 38. 6 23. 98 13. 20 4.93 5.00 4.62
國內貸款 13.6 23.04 23.62 25.46 23.66 23.65
利用外資 5. 4 5.27 9. 11 7.11 7.89 6.73
自籌資金及其他 42.4 47.71 54.06 62.51 63.45 6 65.00
摘自:1997年"中國統計年鑒"
Ⅱ 如何查看上市公司股權融資、債務融資占的比例
根據資產負債表,股東權益除去總資產就是股權比例,總負債除去總資產就是債權融資比例,
沒有優先股等情況下,兩者相加為1。
企業的資金來源主要包括內源融資和外源融資兩個渠道,其中內源融資主要是指企業的自有資金和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的資金積累部分;外源融資即企業的外部資金來源部分,主要包括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兩類方式。
直接融資是指企業進行的首次上市募集資金(IPO)、配股和增發等股權融資活動,所以也稱為股權融資;間接融資是指企業資金來自於銀行、非銀行金融機構的貸款等債權融資活動,所以也稱為債務融資。
(2)企業融資比例擴展閱讀:
我國上市公司的內源融資在融資結構中的比例是非常低的,外源融資比例遠高於內源融資,而那些"未分配利潤為負"的上市公司幾乎是完全依賴外源融資。其次,在外源融資中,股權融資所佔比重平均超過了50%0。
其中上市公司通過股票市場公開發行A股進行的股權融資在全部股權融資資本中的比例平均達到了17%左右的水平,並且隨著股票市場的進一步發展,有理由認為這一比例的平均水平還將繼續快速上升。
然而,在西方企業融資結構中,根據啄食順序原則,企業融資方式的選擇順序首先是內部股權融資(即留存收益),其次是債務融資,最後才是外部股權融資。
我國上市公司的融資順序表現為股權融資、短期債務融資、長期債務融資和內源融資,即我國上市公司的融資順序與現代資本結構理論關於啄食順序原則存在明顯的沖突。
事實上大多數上市公司一方面大多保持比國有企業要低得多的平均資產負債率,甚至有些上市公司負債為零,但從實際上看,目前1000多家上市公司幾乎沒有任何一家會主動放棄其利用再次發行股票進行股權融資的機會。我們將中國上市公司融資結構的上述特徵稱為股權融資偏好。
Ⅲ 內源融資一般占企業融資多大比例較為合理
這個我有些模糊,但是是不是可以去金融公司問一下呢?
Ⅳ 企業融資比重高說明了什麼為什麼
說明融資成本太高。現在就是融資信息不對稱,想融資的企業不知道去哪融,也不知道成本是多少。推薦上扁擔融,能解決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網路搜索扁擔融第一個就是
Ⅳ 融資融券比例,融資融券比例最高是多少
融資融券最高是1:1,所有的卷商都是一樣的。
Ⅵ 一些創業公司的真實的融資比例,A 輪,B輪,以及具體的投資人和機構的比例在哪裡可以查詢和確認,
這種創業公司的每一輪融資通常是不會查到最准確的數字的,因為現內在的投資環境中,很多創業容公司和投資機構之間有某種默契,對外宣稱的投資額並非真實到賬的投資額,特別是一些前期的投資更加不透明,只有當公司是一個非常大的上市公司或知名公司,特別是到很輪之後的公司可能會有一些投資公報中有數字表明投資額度情況,公布出來的數字相對准確一些。
Ⅶ 為什麼要提高直接融資的比例
估計咱倆選的是同一個選修課,都在忙著找答案吧。。。 銀行信貸管理 唉。...
長期以來,回我國形成了以間接融資答為主的融資結構,導致企業融資對銀行信貸的過度依賴,造成宏觀經濟波動風險在銀行體系高度集中,金融體系缺少足夠的彈性,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強烈影響。經過十多年的金融體制改革,雖然直接融資比例在不斷上升,但融資結構不平衡的現象並未發生根本性轉變,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比例仍不協調。融資主體結構不平衡,中小企業利用直接債務融資工具融資十分有限。落實好穩健的貨幣政策,進一步加強宏觀審慎管理,保持合理的社會融資規模,就包括提高資本市場股票、債券直接融資比重,逐步降低銀行間接融資比重,在引導貨幣信貸總量合理增長的同時,加快金融市場產品創新,提高直接融資比重。
直接融資是資金直供方式,與間接金融相比,投融資雙方都有較多的選擇自由。而且,對投資者來說收益較高,對籌資者來說成本卻又比較低。
Ⅷ 融資與股權比例應該怎麼計算
舉個例子分析吧,比較好理解。
情景分析
項目是比較優秀的,估值一直在上升,下一輪正式融資N的估值必然節節攀升,股東Z的比例會在下一輪估值中被稀釋,要想保持不變,就要在之前將比例提升。項目方讓股東Z增資相當於定向增資,由於股東Z比例增加,相當於將其他的股東比例稀釋。按低於下一輪正式融資的估值,則體現項目方對股東Z的誠意。
思考過程
為便於表述,先假設一些參數如下:
z 股東Z在當前所佔的股份比例(也就是需要保持的比例)
X 股東A需要增資的額度
P 針對股東Z融資後的估值
V 正式下一次融資N的融到資金
N 正式下一次融資N後的估值
估值方式
估值方式有兩種,前估值和後估值,本次採用融資結束後的估值方式計算,估值後再融資於此類似,可能要重新考慮。
後估值計算
注:
比例計算可採用:原比例x稀釋比例+新增比例 或採用 (融資時股權價值+增資)/融後估值
對正式的N輪股權價值為 (((P-X)z + X)/P)(N-V) 即融資前的股權比例x融資前的估值
融資後的比例 (((P-X)z + X)/P)(N-V) /N 其中 (N-V)/N 即稀釋比例
比例不變
(((P-X)z + X)/P)(N-V) /N = z
對方程求解:
X = (z/(1-z))P(V/(N-V))
前估值計算
同樣:
((Pz+X)N/(P+X) )/(V+N) = z
求解 X = zVP/(N-z*(V+N))
前估值方式,相對稀釋較小,因此需要的增資比例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