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融資歷程
A. 馬雲創業初期持股比例是多少
在創業初期,馬雲是一人獨大的,之後隨著融資擴大、股權的不斷稀釋,才降到了現在的8.9%。馬雲的成功之處在於他本人的不可替代性。
1、阿里巴巴集團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IPO招股書的時候,首次披露了阿里巴巴的股權結構。以機構持股來看,日本軟銀集團是阿里巴巴最大的股東,持股比例達34.4%。
雅虎第二,持股比例為22.5%。二者合計57%。以個人持股來看,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持股比例僅為8.9%。阿里巴巴聯合創始人蔡崇信持股比例為3.6%,而阿里巴巴CEO陸兆禧、COO張勇等高管的持股比例均未超過1%。
2、1999年3月,馬雲湊夠50萬元人民幣,開始了新一輪創業,開發阿里巴巴網站。1999年4月15日,阿里巴巴網站正式上線。
Invest AB副總裁蔡崇信聽說阿里巴巴後,飛赴杭州洽談投資,在和馬雲談了4天後,決定辭職加入阿里巴巴。1999年10月和2000年1月,阿里巴巴兩次共從軟銀等國際投資機構融資2500萬美元。
3、2014年9月19日,阿里巴巴集團於紐約證券交易所正式掛牌上市。2015年10月23日,《2015信中利·胡潤IT富豪榜》發布,51歲的馬雲及其家族以1350億元資產蟬聯中國IT業首富,在13年裡財富增長540倍。
(1)雅虎融資歷程擴展閱讀:
截止2017年6月9日,軟銀持有阿里巴巴股權29.2%,為第一大股東。雅虎持有阿里巴巴股權15%,為第二大股東。雖然馬雲及合夥人只持有公司的少數股份,但卻有絕對的控制權。
在公司成立之初,為了防止大權旁落,阿里合夥人與軟銀、雅虎達成了一整套表決權拘束協議,以進一步鞏固合夥人對公司的控制權。
阿里巴巴之選擇在美國納斯達克敲鍾,就是因為馬雲及團隊實行的阿里巴巴合夥人制度相當於同股不同權。也就是說,美國的雅虎以及日本的軟銀雖為第一、第二號股東,但是沒有權利決定阿里巴巴走向,只可以享受阿里巴巴的分紅收益。
B. 阿里巴巴集團的發展歷程
1999年9月,馬雲帶領下的18位創始人在杭州 的公寓中正式成立了阿里巴巴集團。
2000年1月,阿里巴巴集團從軟銀等數家投資機構融資2,000萬美元。
2004年2月,阿里巴巴集團從數家一線投資機構融資8200萬美元,成為當時中國互聯網屆最大規模的私募融資。
2005年10月,阿里巴巴集團於中國雅虎簽訂合作協議,收購並接管中國雅虎。
2012年9月,阿里巴巴集團完成對雅虎初步的股份回購並重組與雅虎的關系。
2016年4月18日,阿里巴巴集團與紐西蘭政府指定機構紐西蘭貿易發展局(NZTE)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2)雅虎融資歷程擴展閱讀:
阿里巴巴網路技術有限公司(簡稱:阿里巴巴集團)是以曾擔任英語教師的馬雲為首的18人於1999年在浙江杭州創立。
阿里巴巴集團經營多項業務,另外也從關聯公司的業務和服務中取得經營商業生態系統上的支援。業務和關聯公司的業務包括:淘寶網、天貓、聚劃算、全球速賣通、阿里巴巴國際交易市場、1688、阿里媽媽、阿里雲、螞蟻金服、菜鳥網路等。
2014年9月19日,阿里巴巴集團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正式掛牌上市,股票代碼「BABA」,創始人和董事局主席為馬雲。
2018年7月19日,全球同步《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發布,阿里巴巴集團排名300位。
C. 創業計劃書中的融資計劃怎麼寫,能發個範文過來嗎,謝謝。。。[email protected]
九、融資計劃
(一)股本結構與規模
本企業作為新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在創立之時,計劃主要通過關兩大途徑進行融資:
1. 內部融資
企業創立之初各股東的投資,公司注冊資本共計為60萬元人民幣,其中初始股東出資總共為38萬元,詳細情況如下:
股本結構圖 單位:元
股東 出資額 股份比例
總經理 80000 13.33%
營銷經理 50000 6.25%
技術經理 50000 6.25%
財務總監 50000 6.25%
生產總監 50000 6.25%
采購總監 50000 6.25%
客戶服務部 50000 6.25%
股東出資合計 380000 63.33%
銀行貸款 120000 15.00%
風險投資 100000 16.67%
注冊資本合計 600000 100.00%
留存收益融資,本企業計劃在第一年不向股東發放股利,並且不提取任意盈餘公積,將第一年大部分的盈利用於下一年的生產計劃,這樣做可以有效地利用未分配利潤,降低籌資成本,並且在增加權益資本的同時,不會稀釋原有股東的每股收益和控制權,還可以增加公司的凈資產,支持公司擴大其他方式的籌資。
2. 外部融資
銀行借款,我們計劃在成立之時,從商業銀行取得12萬元的貸款,年利率預計為7%。在以後的年度,我們將分期向銀行償還本息。
風險投資,為彌補公司資金空缺,我們採取吸引風險投資的方式籌集資金10萬。除我團隊所佔有股份之外的剩餘股份必須由多個風險投資家分攤,避免其他股東掌握控制權。
(二)融資的運用
1. 添置相關固定資產
包括租入廠房,購置或租入相關生產設備等;
2. 僱傭技術工人以及管理工人。
我們計劃將部分的初始投資用於招聘具有相關技術的工人和一部分的管理人員;
3. 購買直接材料。
本企業預計在2012年1月4日正式投入生產,在此之前,一部分的初始投資應用於相關直接材料的購買。
D. 有誰知道阿里巴巴融資歷史嗎
阿里巴巴是1999年9月9日注冊成立,這個日子也是真好,5個9,中國文化好講究個吉利數字,百年難得一見的時間點,阿里能有今日的成績和這個時間點有關系嗎?
這次雅虎帶來了10億美元的資金,雅虎也把雅虎中國作為嫁妝給了阿里巴巴(這個事件後來又牽涉到了另一位互聯網大佬周鴻禕,這又是後話了),雅虎獲得了阿里巴巴40%的股份,阿里巴巴用了這10億美元的現金,為日後的戰役准備了充足的彈葯。如果沒有這10億美金,淘寶的免費戰略就無法實施,也很難說未來就會在競爭中能夠獲勝!
第六次融資2007年11月阿里巴巴終於迎來IPO,其B2B部分在香港上市,融資15億美元,合計116億港元,創下港股融資歷史記錄。這次發行價是13.5港元,5年後的2012年6月宣布以每股13.5港元私有化,15億美元無償使用5年,這次阿里巴巴的上市並未給二級市場的股東帶來什麼回報。
第七次融資2010年3月,紅杉資本戰略投資阿里巴巴,具體金額不詳。
第八次融資2011年9月,阿里巴巴獲得E輪融資,融資金額16億美元,投資機構主要有銀湖資本、DST Global、Temasek淡馬錫、雲鋒基金。
第九次融資2012年8月,阿里巴巴獲得Pre-IPO輪融資,融資金額為42.88億美元,投資機構 有中投公司、中信資本、創業工場、Temasek淡馬錫等機構(這次牽涉到回購雅虎持有的股份問題,比較復雜)。第十次融資2014年9月,阿里巴巴在美國上市,融資250億美元,創下當時全球IPO募資記錄。
E. 雅虎是怎樣通過維斯達克市場進行融資的 或者說高新技術企業怎樣通過二板市場進行融資 很急 在線等
廣告附近風格
F. 馬雲有哪幾次創業時間段分別是什麼時候
1994年開始創業:
1994年30歲而立之年的馬雲開始創業,創立杭州第一家專業翻譯社-海博翻譯社。
1995年,「杭州英語最棒」的31歲的馬雲受浙江省交通廳委託到美國催討一筆債務。結果是錢沒要到一分,卻發現了一個「寶庫」——在西雅圖,對計算機一竅不通的馬雲第一次上了互聯網。
剛剛學會上網,他竟然就想到了為他的翻譯社做網上廣告,上午10點他把廣告發送上網,中午12點前他就收到了6個email,分別來自美國,德國和日本,說這是他們看到的有關中國的第一個網頁。馬雲當時就意識到互聯網是一座金礦。
開始設想回國建立一個公司,專門做互聯網。馬雲萌生了這樣一個想法,把國內的企業資料收集起來放到網上向全世界發布,他立即決定和西雅圖的朋友合作,一個全球首創的B2B電子商務模式,就這樣開始有了創意。並起名中國黃頁(chiinapage)。
回國當晚,馬雲約了24個朋友做外貿的朋友也是他在夜校名義上的學生,給他們介紹,結果23人反對,只有一個人說可以試試。馬雲想了一個晚上,第二天早上還是決定干,哪怕24人都反對,他也要干。
「其實最大的決心並不是我對互聯網有很大的信心,而是我覺得做一件事,經歷就是成功,你去闖一闖,不行你還可以調頭,但是如果你不做,就像你晚上想想千條路,早上起來走原路,一樣的道理」。馬雲提起當初,贊賞的是自己的勇氣而不是眼光。
1995年4月,31歲的馬雲投入7000元,又聯合妹妹、妹夫、父母等親戚湊了兩萬元,創建了「海博網路」,「海博網路」從此成為中國最早的互聯網公司之一,產品就是 「中國黃頁」。
1996年,32歲的馬雲艱難的推廣自己的中國黃頁,在很多沒有互聯網的城市,馬雲一律被稱為「騙子」,但馬雲仍然像瘋子一樣不屈不撓,他天天都這樣提醒自己:「互聯網是影響人類未來生活30年的3000米長跑,你必須跑得像兔子一樣快,又要像烏龜一樣耐跑。」然後出門跟人侃互聯網,說服客戶。業務就這樣艱難地開展了起來。1996年營業額不可思議地做到了700萬!也就是這一年,互聯網漸漸普及了。
1996年3月因為杭州電信的實力懸殊的競爭,最後馬雲不得已和杭州電信合作,馬雲的中國黃頁資產折成60萬,佔30%股份,杭州電信投入140萬人民幣,佔70%股份。後因經營觀念不同,馬雲和杭州電信分道揚鑣,放棄了自己的中國黃頁,並將自己擁有的21%的中國黃頁股份,全數送給了一起創業的員工。
這年是1997年,這是馬雲創業生涯第一次的失敗,這年馬雲33歲。
1997年,馬雲離開中國黃頁後,受外經貿部邀請,加盟外經貿部新成立的公司,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EDI),由馬雲組建、管理,馬雲佔30%股份,參與開發了外經貿部的官方站點以及後來的網上中國商品交易市場。在這個過程中,馬雲的btob思路漸漸成熟「用電子商務為中小企業服務」。連網站的域名他都想好了——阿里巴巴。互聯網像一個無窮的寶藏,等待人們前去發掘,就像阿里巴巴用咒語打開的那個山洞。
1999年,35歲的馬雲受夠了在政府企業做事條條框框的束縛、磕絆與畏首畏尾,不甘心受制於人的馬雲推辭了新浪和雅虎的邀請決心南歸杭州創業,團隊成員全部放棄其他機會決心跟隨。這年1999年,這是馬雲遭逢的人生的第二次創業失敗。
1999年1月15日,馬雲和他的團隊悄然南歸。
1999年2月,在杭州湖畔家園馬雲的家中召開第一次全體會議,18位創業成員或坐或站,神情肅穆地圍繞著慷慨激昂的馬雲,馬雲快速而瘋狂地發表激情洋溢的演講「黑暗中一起摸索,一起喊,我喊叫著往前沖的時候,你們都不會慌了。
你們拿著大刀,一直往前沖,十幾個人往前沖,有什麼好慌的?」在這次「起事」的會議上,馬雲和夥伴共籌了50萬元本錢。並按照慣例進行了全程錄像,馬雲堅信這將有極大的歷史價值。
G. 馬雲現在違約當初怎麼同意雅虎收購阿里巴巴呢國內沒法融資嗎
這個你就別操心了,也犯不著啊
H. 阿里巴巴的發展歷史,詳細的
1999年9月,馬雲帶領下的18位創始人在杭州 的公寓中正式成立了阿里巴巴集團。
2000年1月,阿里巴巴集團從軟銀等數家投資機構融資2,000萬美元。
2004年2月,阿里巴巴集團從數家一線投資機構融資8200萬美元,成為當時中國互聯網屆最大規模的私募融資。
2005年10月,阿里巴巴集團於中國雅虎簽訂合作協議,收購並接管中國雅虎。
2012年9月,阿里巴巴集團完成對雅虎初步的股份回購並重組與雅虎的關系。
2016年4月18日,阿里巴巴集團與紐西蘭政府指定機構紐西蘭貿易發展局(NZTE)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8)雅虎融資歷程擴展閱讀:
阿里巴巴網路技術有限公司(簡稱:阿里巴巴集團)是以曾擔任英語教師的馬雲為首的18人於1999年在浙江杭州創立。
阿里巴巴集團經營多項業務,另外也從關聯公司的業務和服務中取得經營商業生態系統上的支援。業務和關聯公司的業務包括:淘寶網、天貓、聚劃算、全球速賣通、阿里巴巴國際交易市場、1688、阿里媽媽、阿里雲、螞蟻金服、菜鳥網路等。
2014年9月19日,阿里巴巴集團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正式掛牌上市,股票代碼「BABA」,創始人和董事局主席為馬雲。
2018年7月19日,全球同步《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發布,阿里巴巴集團排名300位。
I. yahoo的創始人是誰
電腦時代是充滿光榮與夢想的年代,白手起家成為億萬富翁的神話層出不窮,蘋果電腦的Steve Jobs,Microsoft的Bill Gates,Dell電腦的Michael Dell,不過他們絕對想不到,有人只用了兩年,就踏入了他們的行列,這就是Intenet寵兒Yahoo!的創始人:楊致遠。
「生逢其時 Right Time At The Right Place」
楊致遠,台灣人,2歲喪父,10歲隨母親移民來到了美國加州,雖然第一天上學時他知道的英文只有一個單詞-鞋子(Shoe),但憑著中國人的聰明天賦,他還是取得了很好的學習成績,順利進入了斯坦福大學電子工程系, 斯坦福大學是矽谷的人才搖籃,惠普, Sun, SGI, Intel, AMD, Cisco,電子藝界,3DO等赫赫有名的高科技公司都是由斯坦福畢業生創立的。楊致遠只用了四年時間,就獲得了本科和碩士學位.不過他並沒有馬上去工作,因為他覺得自己還沒有經驗,所以就想辦法留在學校,正好戴維.菲洛有個研究項目需要人,於是開始了兩個人的博士課程.
戴維是楊的同學,不過資格要老一些,1988年從Tulane大學畢業,他們在研究生時曾經一起合作過項目,楊記得"戴維寫了項目所有的程序, 我則什麼也沒做,所以我知道不管怎樣今後我一定要和這個傢伙合作." 戴維和楊致遠是不同類型的人,楊擅長社交,天生是個組織和領導者,戴維性格內向,是典型的富有才華的學者, 戴維能將電腦和網路的各種信息控製得有條不紊,但是他的住處卻是一團糟,楊則正好相反,卧室相對比較整潔,電腦上卻略遜一籌,"Yahoo!的創立部分的原因是我總是落後戴維半步,我想知道他到底從哪裡能知道每一件事情的來龍去脈".不過他們還是有很多的相同點,他們有共同的專業,課程,指導老師,楊致遠和戴維的寢室緊挨在一起,他們的合作可以稱得上是名符其實的"肩並肩的戰斗".
「我從來沒有想到我的業余愛好會變成生意」
楊致遠和戴維的博士研究方向是自動控制軟體,不過不久他們發現這個方向已經被幾個公司給壟斷了,發展機會不多,正在心煩意亂,幸好這時出現了Mosaic第一個Web網瀏覽器,Web網給Internet帶來了極大的活力,很快就把他們給迷住了,他們製作了自己的主頁,主要內容包括楊的高爾夫分數,還有他們很喜愛的日本相撲運動資料.他們在Web網上通宵達旦地游歷,博士研究工作被放到了一邊,幸運的是指導老師這時不在國內,象許多上網的人一樣楊和戴維各自收集自己喜歡的站點,並開始互相交換,先是每天交換,接著是幾小時一交換,再接著隨時都在交換,收集的站點資料越來越多,他們開發了一個資料庫系統來管理資料,並把資料整理成方便的表格,將它命名成"楊和戴維的WWW網指南",站點名單越來越長,他們將站點分類,很快每一類站點也太多了,他們又將類分成子類,Yahoo!的雛形誕生了,核心就是按層次將站點分類,直到現在這一點也沒有改變。
楊致遠和戴維把指南的地址給了很少的幾個朋友,沒有多久就有數以百計的人開始訪問他們的指南,他們在設計指南時並沒有想到給大學外的其他人使用,不過Jerry的電腦屬於斯坦福大學網路的公開部分,所以只要知道地址就可以象楊致遠隔壁的戴維一樣訪問.站點的訪問者越來越多,他們開始擴充指南的功能,提高搜索效率,加上了最新站點,最酷站點等功能。
每一點改進他們收到了大量鼓勵的電子郵件,很多還提出了改進的建議,"如果沒有這些數字化的掌聲,如果封閉在實驗室里,Yahoo!是不會出現的."
"我們兩個是Yahoo!"
在Web網上不言自明:一個站點流量(指訪問次數)越大越好,他們開始不斷地增加更多更好的各種服務來吸引更多的訪問者,站點的名字也改成了Yahoo!. Yahoo一詞來源於Swift的<格列佛游記>,指的是一種未開化,純朴,平庸的生物,楊和戴維意指他們兩個是Yahoo,Internet網上提倡的是謙遜,不過也有另外一種說法是Yahoo!是"另外一種非官方層次資料庫"的英文字母縮寫(Yet Another Hierarchical Officious Oracle).到1994年冬天,他們發現流量增長太快了, Web網進入了飛速發展期,Netscape正式成立,隨著Yahoo!的流量的與日劇增和數字化的歡呼聲越來越響, 雖然同時還得操心博士學位的課程,但他們開始認真考慮將Yahoo!變成生意。
他們兩個都沒有任何商業上的經驗,而且Yahoo!也缺乏明顯的收入來源:向用戶收費,他們會跑到其他地方去;向站點收費,他們絕對不會理睬;賣廣告,這違背了Internet網最初的宗旨(自由,非商業),不過不管怎樣,Yahoo!的商業價值不容忽視,Yahoo!每天要接待數以萬計的訪問者,任何擁有大量忠實追隨者的事物總是有價值的.
「終於成為領跑者」
Yahoo!也有很多競爭對手,華盛頓大學的WebCrawler, 卡內基-梅隆大學的Lycos,還有一個收費站點Infoseek等,這些站點都提供關鍵字站點索引,這些索引由電腦程序或網蟲快速搜索網上站點內容建立,看起來比Yahoo!內容更全面,但是Yahoo!的分類層次有自己的優點,索引搜索方法的威力取決於搜索覆蓋的范圍,這也正是它致命的弱點,在web網上每個英文單詞都出現過無數次,不根據前後內容無法確定其真正意義,所以搜索列出的大部分結果都沒有意義,Yahoo!的站點則不同,是有層次組織,最頂層有14大類:商業,經濟,娛樂,電腦科技等,每大類下面有子類層,如娛樂類有幽默,笑話,趣聞,音樂等,音樂下又分歌劇,卡拉OK,流派,機構等,用戶根據自己需要可以一直到最底層:真正有內容的站點,Yahoo!覆蓋的范圍很廣,底層約有40萬個獨立站點,每周還有上千個新站點加入, Yahoo!的分類層次完全是由Jerry和戴維而不是由電腦來完成,這需要極大的工作量,但其分類索引包含了楊和戴維的判斷選擇,內容更准確有效,這正是Yahoo!的精華所在,其他的Web索引站點提供的關鍵字查找只不過是電腦服務,Yahoo!則是一個精心構造的Web信息大廈。
但也不是只有Yahoo!一家提供層次目錄服務, 其他還有如網路星系,Web網虛擬庫等,不過由於沒有任何收入來源,很快大部分都消失了.到1994年下半年,Yahoo!成了層次目錄服務的冠軍。
成功是甜蜜的,不過Jerry和戴維為此付出了極大的心血,他們每天埋頭分類整理層出不窮的站點,他們的電子郵件信箱滿得來不及去清除,電話總響個不停,在1994年秋天,他們非常興奮地迎來了第一個百萬訪問日,這意味著一天內Yahoo!有10萬個訪問者,斯坦福大學提供的資源已不能維持Yahoo!的運轉,他們去問學校是否要接管Yahoo!或讓他們去尋找合作夥伴,學校很大度的說這是他們自己的事,Marc Andresson聽說後,在Netsacpe給yahoo!提供了Web空間資源。
「找到合適的合作夥伴」
非常幸運web網的商機已成熟了,Netscape發布了第一個瀏覽器測試版,並將瀏覽器上Internet目錄的按鈕指向Yahoo!,熱線建立了第一個有廣告的Web站點,大眾媒體開始大肆報道Internet現象,風險投資基金也向web涌來,Yahoo!是Web網上最熱的站點之一,雖然Jerry還名不見經傳,但已有一大群投資者找上門來。
第一個打來電話的是英國路透社,路透社是世界上最大的新聞和金融服務商,有150年的歷史.路透社負責市場的副總裁John Taysom從倫敦到洛杉磯考察Web網上的商業機會,他到達不久就從當地報紙讀到有關Yahoo!的報導,很快就成了yahoo!的常客,並認識到"Yahoo!事實上縮短了信息與人類的距離",他開始考慮將路透社的新聞業務加到Yahoo!上,當他打電話給楊時,他很驚訝楊說"如果你不打電話給我,我就要打電話給你」,正是英雄所見略同,關於Yahoo!的發展Jerry經過幾個月的思考,最後認識到」Yahoo!不僅僅是Web網目錄服務商,而是一種新媒體」,他的競爭對手認識到這一點則要落後近半年。
Yahoo!和路透社成了朋友,而不是合作夥伴,路透社希望將新聞有償提供給Yahoo!,而Yahoo還沒有任何收入,Jerry意識到他們需要商業方面的幫助,至少得有一個企業發展計劃書,他有一個老同學正在哈佛大學讀商業管理,幫著寫了一份五頁的計劃書,拿著它Jerry和Dave開始不停地拜訪風險投資者.同時他們還要每天整理分類站點,只能輪流睡在電腦旁邊.每天的睡眠不足4小時,在人幾乎累得要崩潰時,他們找到了Sequoia投資公司。
Sequoia是矽谷聲名最顯赫的風險投資基金,Sequioa投資過數百家高科技公司,其中包括:掀起個人電腦革命的蘋果電腦,開創游戲機工業的阿達利,最有名的資料庫公司Oracle,網路硬體巨人Cisco,現在輪到Yahoo!了.
Sequoia的合夥人Mike Moritz還記得他第一次訪問Yahoo!工作間的情景,"兩個Yahoo!創始人坐在狹小的房間里,伺服器不停地散發熱量,電話應答機每隔一分鍾響一下,地板上堆著比薩餅盒,到處亂扔著臟衣服" 不過Mike並不關心他們的房屋清潔,但他還不十分清楚Yahoo!的發展機會在哪裡,Yahoo!缺乏管理,名字也拗口,Jerry將他們的模式總結為」在Web網上提供免費服務」,風險基金還從來沒有先例投資一種免費的服務或產品.但Mike很快認識到Yahoo!是一種新興媒體,有巨大的商業機會.
與此同時其他投資者包括MCI,Microsoft,Netsape等也找到了Yahoo!,美國在線是最有吸引力的一個,AOL是全美最大的聯機服務公司,他們需要網路信息索引進入Internet,如果Yahoo!賣給他們,Jerry和Dave很快就會成為百萬富翁,如果不賣,他們威脅道Yahoo!將面臨和AOL的正面交鋒,這不是虛張聲勢,AOL有足夠的財力建立自己的Yahoo,當然他也可以買一個yahoo!的競爭對手.Netscape也提供了很好的條件,送股票給他們,Netsacpe的股票即將上市,比起Aol的股票來價值更高,經過仔細考慮,Jerry和Dave拒絕了他們.主要原因是"Yahoo!是我們自己的事業". 最後在1995年4月合作確定了,Sequioa對Yahoo!估價為400萬美金.
「Yahoo!的轉型」
有了資金,Yahoo!正式開始運轉.Jerry和戴維僱用了第一批工程師,他們終於擺脫了繁瑣的分類整理工作,他們認識到要想把Yahoo!發展壯大,管理人才不可缺少,經過幾個月的努力,請來了Tim Koogle擔任首席執行官,Tim也畢業於斯坦福大學電子工程系,曾擔任Motorola加拿大公司總經理,Jerry和戴維很高興能將管理工作交給Tim,戴維繼續掌管技術隊伍,而Jerry將工作重點放在企業發展戰略和公共關繫上。
Tim上任後得第一項指示是公司要創收,每一個頁面上都有了旗幟(Banner)廣告,Netscape八月的上市已經表明誰贏得了Internet,誰就是大贏家。目錄服務和搜索引擎的競爭愈演愈烈,美國在線購買了Webcrawler,Microsoft和Netscape也加入進來。
提供路透社的新聞服務是Yahoo!發展的重要戰略,原來Yahoo!只是提供其他站點的內容索引,現在直接在自己的站點上提供服務內容,這樣就擴大了廣告收入來源,因為廣告版面是按頁計算的。新聞服務只是第一步,11月開辟了天氣預報,96年春天有了股票證券信息,在夏天和秋天更是開展了一連串的新服務項目,通過不斷增加服務項目,Yahoo!進入了用戶的日常生活,Yahoo!成功地重新定位自己:不再是通往Web網的大門,而是各種信息服務的綜合體。
Yahoo!的"在Web網上提供免費服務"的宗旨證明是正確的,Web網上評價一個站點的商業價值在於流量,流量越多增長的流量也越多。Yahoo!在這一點上十分成功,初次訪問Yahoo!的用戶會發現查找有用信息很方便實用,他們就會回頭再來,穩定的客戶群是流量的保證,Yahoo!有上百萬的穩定用戶,這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場所來提供信息服務,越多的服務流量就越大。"這是一個正反饋,我們提供的信息越多,就有越多的用戶,用戶越多,廣告客戶就越多,我們的信息就更多。"楊總結道。
「7個月翻了10倍」
到1995年8月,Yahoo!的轉型改造基本完成,隨著業務的擴展資本的擴充也到了必要的時候,實際上Yahoo!開始登廣告後就有盈利了,但需要更大的資金注入來爭取更大的發展,Yahoo!開始計劃第二輪融資,Jerry和管理層要求公司估價為四千萬美金,看起來有點不可思議,畢竟七個月前公司的估價才四百萬美金,但投資者沒有任何猶豫就同意了,楊後悔的說:"我們可以要得更高",這一次的投資者是日本軟銀公司。
軟銀公司1981年由日本的韓裔孫正義創立,是日本最大的軟體營銷商,佔有日本軟體市場50%的份額,剛剛斥資21億美金收購了Ziff-Davis公司,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計算機出版商。孫正義是從Sequioa的一個合夥人那裡聽說Yahoo!。楊致遠對軟銀的投資十分滿意,一來Yahoo!正和ZD商談合作出版雜志,二來日本的上網人數正在劇增,建立日本Yahoo!正是絕好時機,楊一直認為Yahoo!是一種媒體,是一種文化,他相信只有本地化的Yahoo!才能成功。軟銀購買了5%的股份,兩家公司很快宣布將合作成立日本Yahoo!,沒多久,報攤上出現了ZD出版的Yahoo!網上生活雜志。
Yahoo!的第二輪融資帶來了新的發展,公司聘用了一批有經驗的管理人員,很快他們就面臨嚴峻的考驗,十二月Netscape宣布將他的瀏覽器上Internet目錄的按鈕連接站點指向了Excite,原來這個按鈕是指向Yahoo!的,根據計算Yahoo!有20%的流量來自於此,到一月份Yahoo!仍然是Web最大的站點,雖然流量下降了10%.脫離了對Netscape的依賴,Yahoo!繼續迅猛發展。
「上市,美好的一天」
到1996年,Yahoo!考慮公司股票公開上市,Netscape的成功上市證明投資大眾是多麼狂熱,甚至盲目追捧Internet高科技公司,()在上市計劃前孫正義提出需要更多的Yahoo!股份,他希望成為一個合夥人,而不是一個投資者,這個界限是30%的股份,楊和戴維痛苦地接受了,"這就象要送掉自己的孩子,沒人信我,但就是這種感覺"楊回憶道。因為他們知道孫是Yahoo!通向日本的領路人,還有Ziff-Davis的影響力,但他們誰也不願意出售自己的股份,結果三家平分達成了交易,最後的股份分配是軟銀佔37%,Sequioa佔17%,Jerry和戴維各佔15%,為此軟銀支付了6000萬美金。
Yahoo!在96年4月12日成功上市,兩個Yahoo!的競爭對手Lycos和Excite在Yahoo!前幾天上市,不過這絲毫沒有影響投資大眾對Yahoo!的熱情,上市價是每股13美元,開盤就報24.5元,最高達到43元,當天的收盤價是33元,Yahoo!的市值達到八億五千萬美金,是一年前Sequioa估價的200倍,這真是美好的一天,楊和戴維的身價都超過了一億美金。
「品牌戰役 Do you Yahoo!」
投資大眾的狂熱期過後雖然Yahoo!的股價有所回落,但相比競爭者Yahoo!仍然是最耀眼的明星,到96年夏季公司貿易額已達到預計98年收入的8倍,他的競爭者只有一到兩倍,華爾街的分析家將這歸結於Yahoo!的品牌效應,例如Ziff Davis將網上生活雜志加上Yahoo!的名字後,當月銷量翻了一倍。。Yahoo!的管理層已認識到Internet市場的成功並不只取決於流量,而要決定於品牌。"Yahoo!非常酷,它不是一個技術公司,而是一種品牌,一種文化,這使Yahoo!與眾不同的酷。" 分析家評論道.Yahoo!酷主要是因為Jerry和戴維酷,他們白手起家成為億萬富翁的傳奇是無數傳媒的焦點,Yahoo!是按他們的意願建立的:獨立,年輕,富有創造力,還有謙遜。
Yahoo!在各種傳統媒體上大力宣傳,它是做電視廣告的第一家Internet公司,負責市場策劃的是Karen Edward,她原來在20世紀福克斯電影公司負責宣傳,"Do you Yahoo!"的廣告語由她提出,可與耐克的"Just Do it!"媲美,廣告語加到了所有Yahoo!的廣告上,市場策劃的目標是使Yahoo!成為流行文化的品牌,而不僅僅在網上,要讓一半的美國人知道Yahoo!的名字。針對潛在上網用戶Yahoo!在電台,電視台,雜志,報紙,各種印刷品上做了大量宣傳,同時花巨資在Microsoft和Netscape的瀏覽器上加上yahoo!的連接按鈕,在數以萬計的站點上都有yahoo!的連接,無論你上網與否,你都可以看到Yahoo!醒目的標志。
「要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媒體」
Yahoo!的市場戰役取得了極大成功,不過Yahoo!真正的實力來自於Yahoo!的分類層次。Yahoo!由一支超過50人的隊伍來完成原來Jerry和戴維兩個人的工作。每人每周要瀏覽請求加入的上千個站點,將它們分類安放到合適的層次,Yahoo!對站點的選擇不帶任何政治和道德觀點。使用人工來進行站點分類是一項極大的工程,這50人的隊伍是Yahoo!極大的財富,他們非常年輕全部受過大學教育,Yahoo!向其他媒體提供的各類站點素材都來自他們耐心細致的工作,這使得Yahoo!的內容非常准確,精細,競爭對手很難模仿這一點,除非他們僱用比Yahoo!更多的隊伍.這些站點大都採用演算法來搜索,而用演算法來搜索站點和人工瀏覽在內容准確性上無法相比,電腦畢竟還不具有智能.所以一般站點的分層只有兩到三層,而Yahoo!通常的都有十幾層,用戶上網大都會迷失在巨大的信息海洋里,各類站點有近百萬個,而且還在高速增長,Yahoo!提供的詳細分類索引能幫助用戶迅速找到相關的站點,這就是Yahoo!流量一直居高不下的秘訣,它是有成千上萬個人年的細致工作構成的。
按照Yahoo!驚人的發展速度,可能幾年內Yahoo!將會成為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媒體, 現在美國最有影響力的新聞雜志是<時代周刊>,它的發行量有400萬份,年增長率大約為2%.在1995年 Yahoo!的日平均訪問量是300萬頁,96年秋天超過了1000萬,97年底達到了6500萬,而且每一頁的內容可以說用戶都看了,因為信息是他們主動選擇的,這正是和傳統媒體不同的方式,也是未來媒體的主要特徵:用戶主動地選擇信息,而不是被動的接受.還有一點不同就是Yahoo!可以通過用戶獲取信息的方式准確的定位用戶,這對廣告商有極大的吸引力.
My Yahoo!是一項創新設計,給長期Yahoo!用戶提供方便的服務, 用戶選擇個人感興趣的信息內容,如個人購買的股票信息,最新體育比賽消息,某類新聞,My Yahoo!將它們全部組織在一起,不用用戶在四處查找,給用戶極大方便。當然Yahoo!從中可以更加了解了用戶的愛好興趣, 針對用戶背景的標題廣告定位更加精確有效,一個明顯的好處是可以提高My Yahoo!廣告的價格。
「創新不斷,新一代媒體」
Yahoo!要成為最強大的媒體,當然不能局限於美國.第一個海外公司日本Yahoo!成立於1996年四月,緊接著法國,德國,加拿大,英國,韓國等也相繼成立Yahoo!分公司,所有分公司使用本地語言,當然他們採用同一種分類層次,大部分分公司都是Yahoo!和當地企業合作成立的.Yahoo!在全美各大城市開設了一系列分公司,1996年六月舊金山是第一家,緊接著紐約,芝加哥,華盛頓,波士頓等,各地分公司主要提供各類當地信息如交通,職業招聘,體育,消遣信息等.
Yahoo!系列提供了各種新的服務項目,電話黃頁和指示圖就是其中之一,用戶可在Yahoo!上查到美國任何一家公司電話和地址,還有公司地址路線圖,很難估計這個項目能取得多少收益,但Yahoo!採取的方針是只要對用戶有吸引力就是好的,而且電話黃頁全美一年銷售額是100億美金,可以預計未來這個項目收益會是可觀的.
Yahoo!系列最有意義的項目是分類廣告,分類廣告包括房產信息,汽車,招聘和個人信息,Yahoo!不需要一張紙就可以提供各類清單,分類廣告的收益將十分可觀,舊金山公司開辦四個月後就吸引了450家廣告客戶,這幾乎是舊金山新聞報的全部廣告客戶. 分類廣告不再是簡單文字,可以由圖象,聲音,影象,用戶還可以根據自己需要如價格在什麼范圍,什麼型號准確得到想要的信息。 網上購物也成為一門大生意,Yahoo!和VISA在97年合作開設網上商場,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績,Yahoo!1997年的利潤是6741萬美金,比96年增長了242%.新聞,,電話黃頁,分類廣告,網上商場,Yahoo!系列的新型服務,創造了新一代的媒體.
「不要放棄夢想」
楊認為對未來發展很難預測,不過他相信Internet仍然會飛速發展,他相信:"Yahoo!未來十年仍然會在最前沿,問題只是會有多大的成功。我喜歡我現在的工作,最令我激動的是能將傳統世界融入新媒體,戴維和我還有Netscape的Marc等是第一批這么做的人,不過我們做得更多,Yahoo!是一個消費品牌,我們的成功與否完全取決與消費者.經營Yahoo!的感覺好象被人從直升飛機上扔下,是第一個在山上滑雪的人,不知道哪兒有樹,哪兒是懸崖,也好象在月球上登陸,總之非常令人激動的感覺,而且很安全. 因為我不會失去任何東西,我是白手起家,即使我又兩手空空,我也不在乎.因為我度過了美妙的時光,我有一支極好的隊伍至今沒有任何人離開Yahoo!"
楊致遠現在仍然超負荷工作,雖然不再只睡四個小時,但每天工作從早上7點到晚上10點,每周有兩到三天在空中飛行。
楊將他的成功主要歸結於生逢其時,另外就是處在市場的前沿,找到合適的合作夥伴「我從來沒有想到戴維和我的業余愛好會成為生意,如果奉獻的精神就沒有現在的Yahoo!,我能給其他人的建議就是『不要放棄夢想Don't Follow your dreams』」.
其他:
楊致遠的頭銜是Yahoo!領袖(Chief Yahoo!)
欣賞的人物:商業巨頭 Bill Gates 和物理學家 Albert Einstein,很欣賞Einstein的一句話"使每一件事情盡可能的簡單","我們想使Internet簡單化"
楊和戴維向standford電子工程系捐款200萬美圓,成為standford大學的最年輕教授。
98年會成立了中國Yah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