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權池大小
A. 創業公司要要制定怎樣的股權激勵方案,才能達到既能
員工股權激勵方案設計 一、幾個概念: 一、期權VS限制性股權VS利益分成 (一)期權,是在條件滿足時,員工在將來以事先確定的價格購買公司股權的權利。 限制性股權,是指有權利限制的股權。 相同點:從最終結果看,它們都和股權掛鉤,都是對員工的中長期激勵;從過程看,都可以設定權利限制,比如分期成熟,離職回購等。 不同點:激勵對象真正取得股權(即行使股東權利)的時間節點不一樣。 對於限制性股權,激勵對象取得的時間前置,一開始即取得股權,一取得股權即以股東身份開始參與公司的決策管理與分紅,激勵對象的參與感和心理安全感都會比較高,主要適用於合夥人團隊。 對於期權,激勵對象取得股權的時間後置。只有在達到約定條件,比如達到服務期限或業績指標,且激勵對象長期看好公司前景掏錢行權後,才開始取得股權,參與公司的決策管理與分紅。在期權變為股權之前,激勵對象的參與感和心理安全感較低。 股權激勵,也可以成為一種儀式,可以成為把公司組織細胞激活的過程,給創始人松綁、把責任義務下沉的過程。 (二)利益分享:主要有股票增值權、虛擬股票,或直接的工資獎金。利益分享主要是一事一結,短期激勵。 二、最容易出現的問題: (一)股權激勵的初心 授予股權不是說你把股權給出去就完事兒了,重點是通過授予股權的過程,結合公司機制,賦予員工管理企業的權利和責任。這是「我是MT」公司CEO邢山虎分享做公司股權激勵時的心得分享。 員工股權激勵的初衷就是要激勵員工,因此創業公司在進行員工股權激勵方案設計時首先要圍繞著激勵員工的這個初衷來展開。 股權激勵文件,會涉及對激勵對象各方面的權利限制,包括股權分期成熟,離職時股權回購等安排。這些制度安排,都有其商業合理性,也是對公司與長期參與創業團隊的利益保護。 公司管理團隊和創始人在進行員工股權激勵方案設計時最容易出現的一個問題是:在整個執行過程中容易一直站在公司的立場來保護公司和創業團隊的利益,捨本逐末,忽視了對員工激勵的初衷。 (二)溝通不暢 公司進行股權激勵時,公司員工一直處於弱勢地位: 從參與主體來看,這款產品用戶的一方為公司,一方為員工; 從身份地位來看,員工與公司有身份依附關系,處於弱談判地位; 從激勵過程來看,員工基本不參與游戲規則的制定,參與感弱。法律文件本身專業性強,晦澀難懂,境外架構下的交易文件,還全是英文文件。 最容易出現的問題是:員工在簽署的期權協議中,會對在公司服務時間有嚴格的限制,員工不明白、不理解這些冷冰冰制度安排背後的合情、合理性與商業邏輯,員工很可能會把股權激勵看成賣身契。另外如果公司是按照百分比分配股權,對於拿到百分之零點幾個點期權的員工來說,會覺得公司太摳門,我的股票為什麼會這么少?為什麼要簽這么繁瑣的文件,不信任我們嗎? 如果溝通不到位,員工的激勵體驗會極差。股權激勵的初心又決定了,員工必須真的被激勵。 (三)如何溝通 講清員工期權的邏輯:員工期權的邏輯是員工通過一個很低的價格買入公司的股權,並以長期為公司服務來讓手裡的期權升值。 首先是員工買入期權的價格低:公司在給員工發放期權時,是以公司當時估值的一個極低的價格把股權賣給員工,員工在買入股權的時候就已經賺錢了。 另外員工手裡期權是未來收益,需要員工長期為公司服務來實現股權的升值。因此期權協議不是賣身契,而是給員工一個分享公司成長收益的機會。 關於期權員工會由很多問題、內心會反復去找答案、但又不會公開問公司的問題:比如如何拿到這些股權,股權什麼時候能夠變現以及如何變現,這些問題都需要和員工有一個充分的溝通。 很多員工也會問為什麼自己的期權那麼少? 公司要做起來需要很多人的努力,需要預留足夠多的股權給後續加入的員工。 二、員工股權激勵的步驟員工期權激勵,會經歷四個步驟,即授予、成熟、行權、變現。 授予,即公司與員工簽署期權協議,約定員工取得期權的基本條件。 成熟,是員工達到約定條件,主要是達到服務期限或工作業績指標後,可以選擇掏錢行權,把期權變成股票。 行權,即員工掏錢買下期權,完成從期權變成股票的一躍。 變現,即員工取得股票後,通過在公開交易市場出售,或通過參與分配公司被並購的價款,或通過分配公司紅利的方式,參與分享公司成長收益。 三、員工股權激勵的進入機制: 一、定時: 有的創業者,在公司很初創階段,就開始大量發放期權,甚至進行全員持股。我們的建議是,對於公司核心的合夥人團隊,碰到合適的人,經過磨合期,就可以開始發放股權。 但是,對於非合夥人層面的員工,過早發放股權,一方面,股權激勵成本很高,給單個員工三五個點股權,員工都可能沒感覺;另一方面,激勵效果很差,甚至會被認為是畫大餅,起到負面激勵效果。 因此,公司最好是走到一定階段(比如,有天使輪融資,或公司收入或利潤達到一定指標)後,發放期權的效果會比較好。 發放期權的節奏: 要控制發放的節奏與進度,為後續進入的團隊預留期權發放空間(比如,按照上市前發四批計算);全員持股可以成為企業的選擇方向,但最好是先解決第一梯隊,再解決第二梯隊,最後普惠制解決第三梯隊,形成示範效應。這樣既可以達到激勵效果,又控制好激勵成本;期權激勵是中長期激勵,激勵對象的選擇,最好先戀愛,再結婚,與公司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期。 二、定人 股權激勵的參與方,有合夥人,中高層管理人員(VP,總監等),骨幹員工與外部顧問。 合夥人主要拿限制性股權,不參與期權分配。但是,如果合夥人的貢獻與他持有的股權非常不匹配,也可以給合夥人增發一部分期權,來調整早期進行合夥人股權分配不合理的問題。 中高層管理人員是拿期權的主要人群。 三、定量 定量一方面是定公司期權池的總量,另一方面是定每個人或崗位的量。 公司的期權池,一0-三0%之間較多,一5%是個中間值。期權池的大小需要根據公司情況來設定。 在確定具體到每個人的期權時,首先先考慮給到不同崗位和不同級別人員期權大小,然後再定具體個人的期權大小。在確定崗位期權量時可以先按部門分配,再具體到崗位。 公司總池子確定下來,再綜合考慮他的職位、貢獻、薪水與公司發展階段,員工該取得的激勵股權數量基本就確定下來了。同一個級別的技術大拿,在VC進來之前就參與創業、在VC進來後才加入公司、在C輪甚至IPO前夕加入公司,拿到的期權應該設計成區別對待。另外,公司也可以給員工選擇,是拿高工資+低期權,還是拿低工資+高期權。創始人通常都喜愛選擇低工資高期權的。 邵亦波分享過他在所創辦易趣公司期權發例的標准。比如,對於VP級別的管理人員,如果在天使進來之前參與創業,發放二%-5%期權;如果是A輪後進來,一%-二%;如果是C輪或接近IPO時進來,發放0.二%-0.5%。對於核心VP(CTO,CFO,CTO等),可以參照前述標准按照二-三倍發。總監級別的人員,參照VP的一/二或一/三發放。 四、定價 討論最多的就是員工拿期權是否需要掏錢,是否免費發放。 建議是: (一)員工必須掏錢。掏過錢與沒掏過錢,員工對待的心態會差別很大; (二)與投資人完全掏錢買股權不同,員工拿期權的邏輯是,掏一小部分錢,加上長期參與創業賺股權。因此,員工應當按照公司股權公平市場價值的折扣價取得期權。 期權發放的過程,是要讓員工意識到,期權本身很值錢,但他只需要掏一小部分錢即可獲得。之所以他只掏錢少,是因為公司對他是有預期的,是基於他會長期參與創業的,他打個醬油即跑路,公司把他的期權回購是合情合理,員工也是可接受的。 5、定兌現條件: 定兌現條件是指提前確定授予員工的期權什麼時候成熟,也即員工什麼時候可以行權。 常見的成熟機制是按時間:四年成熟期,每年兌現二5%。 另一種是:滿二年後成熟兌現50%,以後每年兌現二5%,四年全部兌現。 第三種:第一年兌現一0%,第二年兌現三0%,第三年漆0%,第四年全部兌現
B. 員工持股的公司股權激勵具體方案怎麼設計更好
員工股權激勵方案設計
一、幾個概念:
1、期權VS限制性股權VS利益分成
(1)期權,是在條件滿足時,員工在將來以事先確定的價格購買公司股權的權利。 限制性股權,是指有權利限制的股權。 相同點:從最終結果看,它們都和股權掛鉤,都是對員工的中長期激勵;從過程看,都可以設定權利限制,比如分期成熟,離職回購等。 不同點:激勵對象真正取得股權(即行使股東權利)的時間節點不一樣。 對於限制性股權,激勵對象取得的時間前置,一開始即取得股權,一取得股權即以股東身份開始參與公司的決策管理與分紅,激勵對象的參與感和心理安全感都會比較高,主要適用於合夥人團隊。 對於期權,激勵對象取得股權的時間後置。只有在達到約定條件,比如達到服務期限或業績指標,且激勵對象長期看好公司前景掏錢行權後,才開始取得股權,參與公司的決策管理與分紅。在期權變為股權之前,激勵對象的參與感和心理安全感較低。 股權激勵,也可以成為一種儀式,可以成為把公司組織細胞激活的過程,給創始人松綁、把責任義務下沉的過程。
(2)利益分享:主要有股票增值權、虛擬股票,或直接的工資獎金。利益分享主要是一事一結,短期激勵。
2、最容易出現的問題:
(1)股權激勵的初心
授予股權不是說你把股權給出去就完事兒了,重點是通過授予股權的過程,結合公司機制,賦予員工管理企業的權利和責任。這是「我是MT」公司CEO邢山虎分享做公司股權激勵時的心得分享。 員工股權激勵的初衷就是要激勵員工,因此創業公司在進行員工股權激勵方案設計時首先要圍繞著激勵員工的這個初衷來展開。 股權激勵文件,會涉及對激勵對象各方面的權利限制,包括股權分期成熟,離職時股權回購等安排。這些制度安排,都有其商業合理性,也是對公司與長期參與創業團隊的利益保護。 公司管理團隊和創始人在進行員工股權激勵方案設計時最容易出現的一個問題是:在整個執行過程中容易一直站在公司的立場來保護公司和創業團隊的利益,捨本逐末,忽視了對員工激勵的初衷。
(2)溝通不暢
公司進行股權激勵時,公司員工一直處於弱勢地位: 從參與主體來看,這款產品用戶的一方為公司,一方為員工; 從身份地位來看,員工與公司有身份依附關系,處於弱談判地位; 從激勵過程來看,員工基本不參與游戲規則的制定,參與感弱。法律文件本身專業性強,晦澀難懂,境外架構下的交易文件,還全是英文文件。 最容易出現的問題是:員工在簽署的期權協議中,會對在公司服務時間有嚴格的限制,員工不明白、不理解這些冷冰冰制度安排背後的合情、合理性與商業邏輯,員工很可能會把股權激勵看成賣身契。另外如果公司是按照百分比分配股權,對於拿到百分之零點幾個點期權的員工來說,會覺得公司太摳門,我的股票為什麼會這么少?為什麼要簽這么繁瑣的文件,不信任我們嗎? 如果溝通不到位,員工的激勵體驗會極差。股權激勵的初心又決定了,員工必須真的被激勵。 (3)如何溝通
講清員工期權的邏輯:員工期權的邏輯是員工通過一個很低的價格買入公司的股權,並以長期為公司服務來讓手裡的期權升值。 首先是員工買入期權的價格低:公司在給員工發放期權時,是以公司當時估值的一個極低的價格把股權賣給員工,員工在買入股權的時候就已經賺錢了。 另外員工手裡期權是未來收益,需要員工長期為公司服務來實現股權的升值。因此期權協議不是賣身契,而是給員工一個分享公司成長收益的機會。 關於期權員工會由很多問題、內心會反復去找答案、但又不會公開問公司的問題:比如如何拿到這些股權,股權什麼時候能夠變現以及如何變現,這些問題都需要和員工有一個充分的溝通。 很多員工也會問為什麼自己的期權那麼少? 公司要做起來需要很多人的努力,需要預留足夠多的股權給後續加入的員工。
二、員工股權激勵的步驟員工期權激勵,會經歷四個步驟,即授予、成熟、行權、變現。 授予,即公司與員工簽署期權協議,約定員工取得期權的基本條件。 成熟,是員工達到約定條件,主要是達到服務期限或工作業績指標後,可以選擇掏錢行權,把期權變成股票。 行權,即員工掏錢買下期權,完成從期權變成股票的一躍。 變現,即員工取得股票後,通過在公開交易市場出售,或通過參與分配公司被並購的價款,或通過分配公司紅利的方式,參與分享公司成長收益。
三、員工股權激勵的進入機制:
1、定時: 有的創業者,在公司很初創階段,就開始大量發放期權,甚至進行全員持股。我們的建議是,對於公司核心的合夥人團隊,碰到合適的人,經過磨合期,就可以開始發放股權。 但是,對於非合夥人層面的員工,過早發放股權,一方面,股權激勵成本很高,給單個員工三五個點股權,員工都可能沒感覺;另一方面,激勵效果很差,甚至會被認為是畫大餅,起到負面激勵效果。 因此,公司最好是走到一定階段(比如,有天使輪融資,或公司收入或利潤達到一定指標)後,發放期權的效果會比較好。 發放期權的節奏: 要控制發放的節奏與進度,為後續進入的團隊預留期權發放空間(比如,按照上市前發4批計算);全員持股可以成為企業的選擇方向,但最好是先解決第一梯隊,再解決第二梯隊,最後普惠制解決第三梯隊,形成示範效應。這樣既可以達到激勵效果,又控制好激勵成本;期權激勵是中長期激勵,激勵對象的選擇,最好先戀愛,再結婚,與公司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期。
2、定人 股權激勵的參與方,有合夥人,中高層管理人員(VP,總監等),骨幹員工與外部顧問。 合夥人主要拿限制性股權,不參與期權分配。但是,如果合夥人的貢獻與他持有的股權非常不匹配,也可以給合夥人增發一部分期權,來調整早期進行合夥人股權分配不合理的問題。 中高層管理人員是拿期權的主要人群。
3、定量 定量一方面是定公司期權池的總量,另一方面是定每個人或崗位的量。 公司的期權池,10-30%之間較多,15%是個中間值。期權池的大小需要根據公司情況來設定。 在確定具體到每個人的期權時,首先先考慮給到不同崗位和不同級別人員期權大小,然後再定具體個人的期權大小。在確定崗位期權量時可以先按部門分配,再具體到崗位。 公司總池子確定下來,再綜合考慮他的職位、貢獻、薪水與公司發展階段,員工該取得的激勵股權數量基本就確定下來了。同一個級別的技術大拿,在VC進來之前就參與創業、在VC進來後才加入公司、在C輪甚至IPO前夕加入公司,拿到的期權應該設計成區別對待。另外,公司也可以給員工選擇,是拿高工資+低期權,還是拿低工資+高期權。創始人通常都喜愛選擇低工資高期權的。 邵亦波分享過他在所創辦易趣公司期權發例的標准。比如,對於VP級別的管理人員,如果在天使進來之前參與創業,發放2%-5%期權;如果是A輪後進來,1%-2%;如果是C輪或接近IPO時進來,發放0.2%-0.5%。對於核心VP(CTO,CFO,CTO等),可以參照前述標准按照2-3倍發。總監級別的人員,參照VP的1/2或1/3發放。
4、定價
討論最多的就是員工拿期權是否需要掏錢,是否免費發放。
建議是:
(1)員工必須掏錢。掏過錢與沒掏過錢,員工對待的心態會差別很大;
(2)與投資人完全掏錢買股權不同,員工拿期權的邏輯是,掏一小部分錢,加上長期參與創業賺股權。因此,員工應當按照公司股權公平市場價值的折扣價取得期權。 期權發放的過程,是要讓員工意識到,期權本身很值錢,但他只需要掏一小部分錢即可獲得。之所以他只掏錢少,是因為公司對他是有預期的,是基於他會長期參與創業的,他打個醬油即跑路,公司把他的期權回購是合情合理,員工也是可接受的。
5、定兌現條件: 定兌現條件是指提前確定授予員工的期權什麼時候成熟,也即員工什麼時候可以行權。 常見的成熟機制是按時間:4年成熟期,每年兌現25%。 另一種是:滿二年後成熟兌現50%,以後每年兌現25%,四年全部兌現。 第三種:第一年兌現10%,第二年兌現30%,第三年70%,第四年全部兌現。
C. 什麼是期權如何操作
期權,是指一種合約,源於十八世紀後期的美國和歐洲市場,該合約賦予持有人在某一特定日期或該日之前的任何時間以固定價格購進或售出一種資產的權利。 期權定義的要點如下:
1、期權是一種權利。 期權合約至少涉及買家和出售人兩方。持有人享有權力但不承擔相應的義務。
2、期權的標的物。期權的標的物是指選擇購買或出售的資產。它包括股票、政府債券、貨幣、股票指數、商品期貨等。期權是這些標的物「衍生」的,因此稱衍生金融工具。值得注意的是,期權出售人不一定擁有標的資產。期權是可以「賣空」的。期權購買人也不定真的想購買資產標的物。因此,期權到期時雙方不一定進行標的物的實物交割,而只需按價差補足價款即可。
3、到期日。雙方約定的期權到期的那一天稱為「到期日」,如果該期權只能在到期日執行,則稱為歐式期權;如果該期權可以在到期日或到期日之前的任何時間執行,則稱為美式期權。
4、期權的執行。依據期權合約購進或售出標的資產的行為稱為「執行」。在期權合約中約定的、期權持有人據以購進或售出標的資產的固定價格,稱為「執行價格」。
(3)期權池大小擴展閱讀:
期權的風險
期權交易中,買賣雙方的權利義務不同,使買賣雙方面臨著不同的風險狀況。對於期權交易者來說,買方與賣方部位均面臨著權利金不利變化的風險。這點與期貨相同,即在權利金的范圍內,如果買的低而賣的高,平倉就能獲利。相反則虧損。與期貨不同的是,期權多頭的風險底線已經確定和支付,其風險控制在權利金範圍內。
期權空頭持倉的風險則存在與期貨部位相同的不確定性。由於期權賣方收到的權利金能夠為其提供相應的擔保,從而在價格發生不利變動時,能夠抵消期權賣方的部份損失。雖然期權買方的風險有限,但其虧損的比例卻有可能是100%,有限的虧損加起來就變成了較大的虧損。
期權賣方可以收到權利金,一旦價格發生較大的不利變化或者波動率大幅升高,盡管期貨的價格不可能跌至零,也不可能無限上漲,但從資金管理的角度來講,對於許多交易者來說,此時的損失已相當於「無限」了。因此,在進行期權投資之前,投資者一定要全面客觀地認識期權交易的風險。
D. 創始人怎樣做股權激勵
根據您的提問,華一中創在此給出以下回答:
創始人做股權激勵,應有以下幾點思考:
Ⅰ. 我該什麼時候發期權?
1、在天使輪或Pre-A的時候,公司的人數較少,很多團隊都是熟識的朋友或之前的同事關系,股權結構還處於初級狀態,投資人對期權池也沒有必然的要求。這時的期權架構沒有太過細致嚴謹的設置,多採用口頭或簡單的代持協議來操作。
2、當公司要融一個像樣的A輪的時候,相應的期權池和期權架構也有必要建立健全,而且隨著人員規模的增加,這個時候開始考慮完整的期權激勵方案就是比較合適的時機了。
3、期權架構的搭建是一個從粗糙到繁復,從簡約到嚴謹的過程。期間會牽扯很多精力,產生不小的管理成本和財務成本。因此,建議在公司規模較小,業務尚不穩定的時候,不用一步到位地去追求完備正規的激勵體系。而應該秉承簡單有效的適用性原則,逐步完善。通常天使輪初建,A輪細化,B輪完善,這是我們在多數案例中看到的實踐(延伸閱讀公司蒸蒸日上,什麼時候是發期權的最佳時機?)。
Ⅱ. 公司的期權到底該給誰?
1、公司創立早期,現金流會非常吃緊,通過高工資來吸引人才不現實,於是期權就成為重要的人才招攬手段。比如:前20名員工的引入和留存,期權會成為非常重要的籌碼。哪怕是一個不太重要的輔助性職位,通常都會許以一定的期權。
2、但當過了上述的早期階段,期權的授予對象就應該是公司的Key Person了。Key person的界定有兩個標准:一,高績效高潛力;二,誰走了會讓你最難受。都難受怎麼辦?那就再挑出讓你最難受的20%-50%。
3、投資人為了激勵公司實現更快的成長,有時也會向創始人團隊授予一定數額的期權,但這種期權通常都會附加必要的業績條件,比如估值、市場佔有率、其他重要經營性指標等。
Ⅲ. 期權池的分配節奏原則是什麼?
1、避免兩種傾向,一種是前期發的太多,後面沒的發了;另一種是前期卡的太緊,後面發的太多,會造成新老員工之間的不平衡。
2、通常的原則是要根據公司的商業資產,來預估上市時可能的人員數量,然後是大概的期權覆蓋范圍,再來根據期權池的大小,和目前員工規模來控制期權池的發放數量。舉一個例子,某創業公司預估上市時的人員規模為1000人左右,期權覆蓋范圍為50%,也就是會有500人左右拿到期權。目前有200人,那麼當前期權池的發放比例應該在20%。考慮到創業早期期權的覆蓋面會更大,核心成員的比例也會更高,那麼占期權池的比例可以在20%到50%之間浮動,這樣的話就還有充足的期權來授予後面加入的Key Person。
3、需要提醒的是,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大,後期需要的牛人也會更多,要價也會更高,比如C輪之後加盟的大拿,又或者是Pre-IPO階段需要吸引能給公司估值站台的業界精英,這些人如果沒有相當的期權,僅憑高工資是很難搞定的,要你股權的一個百分點都是可能的。因此如果期權池沒有相當的預留,到時會很被動。
Ⅳ. 現金流與期權配置之間的關系如何?
1、創業公司的現金流會長期吃緊,如果全部採用工資現金的方式進行兌付,一則公司的成本上會吃不消,再則激勵的效果也不好。所以大部分公司的實踐中,會組合使用現金和期權來計算員工的薪酬包。尤其是創業早期的公司,很多員工的工資是低於市場正常價格的,因此期權就成為更重要的維系團隊的手段,大家都是為了未來的夢想和前景,甘願放棄部分短期利益的。這點也吻合創業初期公司現金不足的現實。
2、因此所謂期權激勵,其實是在用未來的收益來鼓勵今天的產出,有一點點寅吃卯糧的味道。既然期權會對公司未來的現金流和財務狀況產生影響,那麼在設計期權激勵模型的時候,就要對未來3-5年的人員規模、激勵成本、激勵價值等做出量化測算。
Ⅴ. 期權行權價是什麼?是怎樣確定的?
1、期權的行權價格,是指在授予時約定的,激勵對象未來購買公司股票的價格。大家從中可以看出,只有當未來公司股票價格高過你的行權價時,你的期權才會有價值,這個收益就是未來股票價格和你行權價之間的差額。
2、對於非上市公司而言,行權價將參照公司已完成的最近一次融資估值來確定。為了給予激勵對象一定的獲益空間,可在上述價格的基礎上給出一定的折扣。這個折扣通常在20%-80%之間。也就是說如果公司當前的估值是每股1元,行權價通常在2毛到8毛之間。有沒有低過2毛的?有,公司很看重你,也很慷慨;有沒有超過8毛的?也有,公司有點雞賊,或者你不是核心員工。但建議行權價不宜過低,否則會給公司帶來較大的成本壓力;也不宜過高,以免起不到對員工的激勵作用。
3、對於已在美國上市的公司而言,這個成熟市場的通行慣例是,期權行權價與授予日公司股票收盤價一致,或極其接近。如果顯著低於收盤價,會向資本市場傳達一個看跌的信號。
4、對於香港上市的公司而言,則有明確的規定:行權價不得低於下列二者的較高者:1)授予日公司股票收盤價;2)授予日前5個交易日收盤價平均值。
5、對於A股上市公司而言,證監會也有明確規定:行權價不得低於下列二者的較高者:1)股票期權計劃草案摘要公布前一個交易日的公司標的股票收盤價;2)摘要公布前30個交易日的公司標的股票平均收盤價。(延伸閱讀期權的價格如何確定?)
Ⅵ. 公司期權激勵策略的考慮要點都有哪些?
1、期權池該設多大?通常會在整體股份的10%到20%之間,不一定需要一步到位,你也可以逐步追加。
2、期權池的來源?通常的來源會是創始人、聯合創始人或者全體股東。後期因為員工離職,那些沒有被行權的期權又可以回到池子里來。
3、激勵對象人選,激勵范圍大小。可以藉此機會做一個現有人員的盤點和未來人員的規劃。
4、針對不同級別、不同權重、不同潛力的人員,都該給多少期權?這里還是有必要對現有的組織架構進行推敲,並設計一下未來可能的組織架構。比如高管的數量、中層的佔比、是產品導向還是技術導向等等。
Ⅶ. 境內架構公司上市前,做股權激勵常用的持股方式?
1、證監會規定,公司在提交上市申請時,股權上不能存在重大權屬糾紛。期權行權時會涉及股份的轉讓或增發,限制性股票在解鎖之前存在股份限制,這些就叫「重大權屬糾紛」。
2、鑒於此,境內架構上市前那些已授予的股票期權或限制性股票必須全部清理。那麼我該怎麼辦?總不能不做股權或期權激勵吧?沒關系,我們是偉大的創新性民族,政策之下總是有對策的——激勵對象通過有限合夥企業,間接持有擬上市公司的股權,已經成為境內架構企業在上市前的標准操作方式。
3、簡單講,就是境內公司在上市前,再成立一家或幾家有限合夥企業,通過轉讓或增發的方式,將部分擬上市公司的股權注入到有限合夥公司,使該公司成為擬上市公司的股東之一。因為該合夥公司不用上市,所以不會受到「重大權屬糾紛」的限制。比如A公司是擬上市公司,其將15%的股權注入到新成立的有限合夥企業B公司,於是B就持有A的15%的權益。然後把激勵對象引入到B,成為B的有限合夥人。這樣激勵對象就間接持有了A的股份。因為B是非上市公司,在這裡面你愛怎麼進行股份轉讓、增發都沒有大礙,所以激勵得以實現。
4、再利用普通合夥人(General Partner,簡稱GP)和有限合夥人(Limited Partner,簡稱LP)「同股不同權」的天然屬性,將有限合夥公司中的投票權、減持權等重要權利集中賦予普通合夥人,這樣就保證了GP對於公司的實際控制權,不使大權旁落,造成決策上的掣肘。
5、上述A與B的例子中,將A的部分股權注入到B中,其類似於我們之前提到的「期權池」的概念,是一種典型的體外激勵方式。B的性質可以是「有限責任公司」,因為激勵對象不直接持有A的股份,較好地保護了大股東對於公司的控制力,起到了「防火牆」的作用。但這種方式的缺點是激勵對象在獲得激勵收益時,面臨著兩層稅收:一是激勵收益在有限責任公司層面繳納一次公司所得稅;二是激勵收益從有限責任公司分配給激勵個人時,又要承擔一層個人稅負。
6、所以在實踐中,大多數情況下,B公司會注冊為有限合夥企業,從而實現了激勵收益的稅負優化。
E. 創業公司怎樣融資需要注意什麼
1. 股份:各方股份比例;預留多少給員工期權;期權股份池(即ESOP;通常暫不發放,也就暫時不存在)將來發放時稀釋誰的股份,稀釋多少。還有,創始人的股份在多長時間之後兌現。
2. 董事會:創始團隊在董事會的席位、投資人有幾個席位;投資人指派的董事對哪些事情有否決權。
3. 公司的知識產權(專利、著作權、商業秘密、商標)是否已經(或書面承諾了)從個人或第三方轉給公司(娃哈哈案就是因為宗慶後在這點上反悔,造成很大麻煩和訴訟)。
4. 交割時間:Term Sheet(或稱條款清單)通常沒有法律效力(除了保密和排他條款),只有簽了合同,一手交錢,一手交股份,才算數。雙方都靠譜的話,簽了合同,交易就算完成了,交錢只是時間問題,在矽谷簽字和入資通常在同一天發生。[補充:創業公司往往有需要盡快達成交割的重要考量,比如計劃並購某個公司、需要立即雇一批人開發某個新產品,或者需要搶在某個標桿型公司(比如Facebook)上市之前完成融資。]
5. 創始人在內的員工是否都和公司簽了所有重要協議:勞動合同、知識產權所有權合同、保密協議、競業限制協議(根據中國法律,競業限制僅限高層員工和接觸保密信息的員工)。
6. 投資人的控制權:交易文件會規定哪些一些列事項需要由股東會和/或董事會來決定,而且往往寫明優先股股東(某一位或者所有優先股股東中佔多大比例)或他們提名的董事關於事項的否決權。這些否決權很多是行業常見的而且比較難通過談判要求投資人放棄,但是有很多具體事項可以談,最好讓律師幫忙看。比如說,比較嚴格的否決權不僅要求公司的期權池大小和期權協議內容要股東會或董事會批,甚至還要在每次給員工授予期權時也要批准,這時只要創始人爭取,投資人往往可以同意後者不需要再經過批准,以便提高公司運營的效率。
7. 投資人是否要求特殊權利:投資人通常會要求優先購買權(如果公司增發新股,或者其他股東出售股份)和共同售賣權(如果創始人出售股份),這些都是標準的做法而且可以接受。但是也有投資人要求超額的優先購買權 -- 即在有新股可以買時,其可以購買的比例超出該投資人與其他投資人之間的比例,這個權利涉及的百分比如果過大,會導致在公司未來下一輪融資時,該投資人有進行領投的絕對權利,這會讓其他潛在的下一輪投資人對公司失去興趣。但是如果這個超額百分比不大,則不會有該負面效果,而只是顯示該投資人對公司有信心,希望下一輪時能夠增加持股比例。
F. 如何設計一套實用的股權激勵方案
股權激勵,顧名思義就是是將企業的股票作為激勵的標的,對在企業內部發揮一定作用和影響力的董事、高級管理人員等在內的部分員工設置一套有針對性的從短期、中期到長期的長效激勵機制。
股權激勵中的「股權」主要包括四個方面:股票的收益權、表決權、所有權和處置權。無論企業是非上市公司、擬上市公司亦或是上市公司,設置股權激勵的方案最根本的都是要平衡激勵對象的薪酬結構、激勵目標和激勵時限。
一、股權激勵方案對象的確定
除了像華為這種「准」全員持股的股權激勵模式,大部分的企業股權激勵制度所選擇的受益對象還是具有傾向性和針對性。這些企業激勵的重心較多是圍繞著企業的董事、高級管理人員以及部分主要的中層管理人員,為了能夠更好的設置股權激勵方案,律師事務所在為客戶定製方案初期,往往會派駐不少於2名律師對企業的情況開展詳盡的盡職調查,包括對企業的性質、具體經營模式、人員崗位設置、盈利模式等來進行評估分析。結合盡職調查的材料和信息,確定初步的股權激勵對象和股權激勵模式。
通常在技術型企業的股權激勵方案設置中,決策者們會選擇將自己的股權激勵重心對主要技術人員進行一定的傾斜;而銷售型企業的股權激勵方案設置中,則會將自己的股權激勵重心結合自己的經營體系(特別是直營體系)激勵企業主要的經營者。
二、股權激勵機制的設置
確定主要的激勵對象後,如何設置股權激勵機制尤為重要。若是簡單的「一刀切」,可能會帶來後患無窮。針對激勵的對象在企業中所發揮的作用、以及員工在人才市場的供求關系,其短期、中期和長期的激勵在其薪酬中所佔的比例也存在極大的差異。
對於在企業中發揮影響力越大的高級管理人員,企業對其的長期激勵要遠遠超過對其的短期激勵,一般應在2-3倍較適宜,以確保能夠長期「留住」人才;而對於在企業中發揮影響力中層管理人員,則企業對其既要有較為明顯的短期激勵,同時也要設置一些具有期待性的長期激勵,即確保能夠在短期內「留住」人才,也能激發中層人員向高級管理人員發展的積極性。
三、股權激勵基本模式的選擇
如前所述,股權激勵主要是圍繞著股票的4個基本權益和衍生權益出發,因此股權激勵方案雖然各有不同,但從股權激勵的基本模式中仍能窺見一二。目前股權激勵中較常見的基礎形式有四種:實股、虛擬股、期權和期股。
實股模式實質上就是企業決策者將激勵股票的全部權益轉讓給激勵對象,激勵對象能夠實實在在的享有股東權益。而虛擬股模式下則往往僅是將股票對應的收益支付給激勵對象。
期權模式是企業賦予激勵對象一種可期待的選擇權,激勵對象可以在規定的時間內以約定的行權價購買企業一定數量的股票。而期股模式則是企業要求激勵對象以一定的權利金(包括個人財產、企業貸款、薪酬獎金)按照約定的價格分期分批獲得企業的股票。
四、股權激勵——除了會給,還要會收
在初創企業遍地開花的年代,人們更多的關注焦點常常在於如何開展股權激勵,給予哪些員工股權激勵,但卻容易忽視員工離職、業績不達標時,如何收回激勵股權。一個完整的股權激勵計劃,除了精細設計股權激勵的具體激勵方式、激勵對象、行權條件外,股權激勵的退出方式同樣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G. 針對企業員工怎麼做股權激勵方案
一、幾個概念:
1、期權VS限制性股權VS利益分成
(1)期權,是在條件滿足時,員工在將來以事先確定的價格購買公司股權的權利。 限制性股權,是指有權利限制的股權。 相同點:從最終結果看,它們都和股權掛鉤,都是對員工的中長期激勵;從過程看,都可以設定權利限制,比如分期成熟,離職回購等。 不同點:激勵對象真正取得股權(即行使股東權利)的時間節點不一樣。 對於限制性股權,激勵對象取得的時間前置,一開始即取得股權,一取得股權即以股東身份開始參與公司的決策管理與分紅,激勵對象的參與感和心理安全感都會比較高,主要適用於合夥人團隊。 對於期權,激勵對象取得股權的時間後置。只有在達到約定條件,比如達到服務期限或業績指標,且激勵對象長期看好公司前景掏錢行權後,才開始取得股權,參與公司的決策管理與分紅。在期權變為股權之前,激勵對象的參與感和心理安全感較低。 股權激勵,也可以成為一種儀式,可以成為把公司組織細胞激活的過程,給創始人松綁、把責任義務下沉的過程。
(2)利益分享:主要有股票增值權、虛擬股票,或直接的工資獎金。利益分享主要是一事一結,短期激勵。
2、最容易出現的問題:
(1)股權激勵的初心
授予股權不是說你把股權給出去就完事兒了,重點是通過授予股權的過程,結合公司機制,賦予員工管理企業的權利和責任。這是「我是MT」公司CEO邢山虎分享做公司股權激勵時的心得分享。 員工股權激勵的初衷就是要激勵員工,因此創業公司在進行員工股權激勵方案設計時首先要圍繞著激勵員工的這個初衷來展開。 股權激勵文件,會涉及對激勵對象各方面的權利限制,包括股權分期成熟,離職時股權回購等安排。這些制度安排,都有其商業合理性,也是對公司與長期參與創業團隊的利益保護。 公司管理團隊和創始人在進行員工股權激勵方案設計時最容易出現的一個問題是:在整個執行過程中容易一直站在公司的立場來保護公司和創業團隊的利益,捨本逐末,忽視了對員工激勵的初衷。
(2)溝通不暢
公司進行股權激勵時,公司員工一直處於弱勢地位: 從參與主體來看,這款產品用戶的一方為公司,一方為員工; 從身份地位來看,員工與公司有身份依附關系,處於弱談判地位; 從激勵過程來看,員工基本不參與游戲規則的制定,參與感弱。法律文件本身專業性強,晦澀難懂,境外架構下的交易文件,還全是英文文件。 最容易出現的問題是:員工在簽署的期權協議中,會對在公司服務時間有嚴格的限制,員工不明白、不理解這些冷冰冰制度安排背後的合情、合理性與商業邏輯,員工很可能會把股權激勵看成賣身契。另外如果公司是按照百分比分配股權,對於拿到百分之零點幾個點期權的員工來說,會覺得公司太摳門,我的股票為什麼會這么少?為什麼要簽這么繁瑣的文件,不信任我們嗎? 如果溝通不到位,員工的激勵體驗會極差。股權激勵的初心又決定了,員工必須真的被激勵。 (3)如何溝通
講清員工期權的邏輯:員工期權的邏輯是員工通過一個很低的價格買入公司的股權,並以長期為公司服務來讓手裡的期權升值。 首先是員工買入期權的價格低:公司在給員工發放期權時,是以公司當時估值的一個極低的價格把股權賣給員工,員工在買入股權的時候就已經賺錢了。 另外員工手裡期權是未來收益,需要員工長期為公司服務來實現股權的升值。因此期權協議不是賣身契,而是給員工一個分享公司成長收益的機會。 關於期權員工會由很多問題、內心會反復去找答案、但又不會公開問公司的問題:比如如何拿到這些股權,股權什麼時候能夠變現以及如何變現,這些問題都需要和員工有一個充分的溝通。 很多員工也會問為什麼自己的期權那麼少? 公司要做起來需要很多人的努力,需要預留足夠多的股權給後續加入的員工。
二、員工股權激勵的步驟員工期權激勵,會經歷四個步驟,即授予、成熟、行權、變現。 授予,即公司與員工簽署期權協議,約定員工取得期權的基本條件。 成熟,是員工達到約定條件,主要是達到服務期限或工作業績指標後,可以選擇掏錢行權,把期權變成股票。 行權,即員工掏錢買下期權,完成從期權變成股票的一躍。 變現,即員工取得股票後,通過在公開交易市場出售,或通過參與分配公司被並購的價款,或通過分配公司紅利的方式,參與分享公司成長收益。
三、員工股權激勵的進入機制:
1、定時: 有的創業者,在公司很初創階段,就開始大量發放期權,甚至進行全員持股。我們的建議是,對於公司核心的合夥人團隊,碰到合適的人,經過磨合期,就可以開始發放股權。 但是,對於非合夥人層面的員工,過早發放股權,一方面,股權激勵成本很高,給單個員工三五個點股權,員工都可能沒感覺;另一方面,激勵效果很差,甚至會被認為是畫大餅,起到負面激勵效果。 因此,公司最好是走到一定階段(比如,有天使輪融資,或公司收入或利潤達到一定指標)後,發放期權的效果會比較好。 發放期權的節奏: 要控制發放的節奏與進度,為後續進入的團隊預留期權發放空間(比如,按照上市前發4批計算);全員持股可以成為企業的選擇方向,但最好是先解決第一梯隊,再解決第二梯隊,最後普惠制解決第三梯隊,形成示範效應。這樣既可以達到激勵效果,又控制好激勵成本;期權激勵是中長期激勵,激勵對象的選擇,最好先戀愛,再結婚,與公司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期。
2、定人 股權激勵的參與方,有合夥人,中高層管理人員(VP,總監等),骨幹員工與外部顧問。 合夥人主要拿限制性股權,不參與期權分配。但是,如果合夥人的貢獻與他持有的股權非常不匹配,也可以給合夥人增發一部分期權,來調整早期進行合夥人股權分配不合理的問題。 中高層管理人員是拿期權的主要人群。
3、定量 定量一方面是定公司期權池的總量,另一方面是定每個人或崗位的量。 公司的期權池,10-30%之間較多,15%是個中間值。期權池的大小需要根據公司情況來設定。 在確定具體到每個人的期權時,首先先考慮給到不同崗位和不同級別人員期權大小,然後再定具體個人的期權大小。在確定崗位期權量時可以先按部門分配,再具體到崗位。 公司總池子確定下來,再綜合考慮他的職位、貢獻、薪水與公司發展階段,員工該取得的激勵股權數量基本就確定下來了。同一個級別的技術大拿,在VC進來之前就參與創業、在VC進來後才加入公司、在C輪甚至IPO前夕加入公司,拿到的期權應該設計成區別對待。另外,公司也可以給員工選擇,是拿高工資+低期權,還是拿低工資+高期權。創始人通常都喜愛選擇低工資高期權的。 邵亦波分享過他在所創辦易趣公司期權發例的標准。比如,對於VP級別的管理人員,如果在天使進來之前參與創業,發放2%-5%期權;如果是A輪後進來,1%-2%;如果是C輪或接近IPO時進來,發放0.2%-0.5%。對於核心VP(CTO,CFO,CTO等),可以參照前述標准按照2-3倍發。總監級別的人員,參照VP的1/2或1/3發放。
4、定價
討論最多的就是員工拿期權是否需要掏錢,是否免費發放。
建議是:
(1)員工必須掏錢。掏過錢與沒掏過錢,員工對待的心態會差別很大;
(2)與投資人完全掏錢買股權不同,員工拿期權的邏輯是,掏一小部分錢,加上長期參與創業賺股權。因此,員工應當按照公司股權公平市場價值的折扣價取得期權。 期權發放的過程,是要讓員工意識到,期權本身很值錢,但他只需要掏一小部分錢即可獲得。之所以他只掏錢少,是因為公司對他是有預期的,是基於他會長期參與創業的,他打個醬油即跑路,公司把他的期權回購是合情合理,員工也是可接受的。
5、定兌現條件: 定兌現條件是指提前確定授予員工的期權什麼時候成熟,也即員工什麼時候可以行權。 常見的成熟機制是按時間:4年成熟期,每年兌現25%。 另一種是:滿二年後成熟兌現50%,以後每年兌現25%,四年全部兌現。 第三種:第一年兌現10%,第二年兌現30%,第三年70%,第四年全部兌現。
H. 如何申請天使投資天使灣的19問
在天使灣看來。回答好下列19個是申請天使灣投資的唯一途徑。天使灣是通過這19個問題對申請項目從團隊、產品、股權結構等等進行評估。通過這些問題的答案所展示的項目,節省相互的時間,同時可以對所有申請者一視同仁,以相同的問題、相同的標准來考量一個項目。1. 請提供每個核心團隊成員的姓名(包括手機號和電子郵箱)、出生年月、籍貫、畢業學校、工作履歷、在團隊中擔任的職責(必須詳細)。建議寫上獎勵,或特別成就。一個項目的團隊背景是投資人首先需要考慮和最重視的因素。投資人需要了解核心團隊的背景信息,留下其他成員的聯系方式,在我們第一時間找不到項目負責人時,也可以通過其他創始人先搭上聯系。有Blog、微博等社交信息的我們會作為參考信息瀏覽,加深對創業者的印象。對於獎勵、成就,天使灣希望能立體全面的了解創業者的經歷。他們樂於與一些有意思的創業者認識,即使做不了deal。一個滿是瑕疵,但亮點鮮明的創業者,也比一個中規中矩,但平淡無奇的創業者更有吸引力。2. 團隊成員是否主導或參與過一個或多個互聯網產品(無論成敗)?若有請提供產品介紹,產品鏈接及團隊成員在其中擔任的角色。對於互聯網創業者的履歷,最好最有說服力的證明,無疑是他主導或參與什麼的互聯網產品,不管知名與否,也不管成敗,它被多少用戶使用過,從中學到了什麼經驗教訓,成長了什麼才是重要的。3. 你們幾個創始人怎麼認識的?認識多久?有否一起合作開發過項目?你們各自的成長經歷及家庭背景是怎麼樣的?創始團隊的穩定性和凝聚力是投資人比較看重的,為了一個項目臨時湊建起來,沒有任何共事基礎的團隊,從經驗上看,通常穩定性不高,很容易土崩瓦解。有些因為蠅頭小利,有些因為工作習慣,有些因為價值觀的差異。創業是一個長期持續的事業,不僅僅是一個生意,沒有互信基礎,志不同道合不合的團隊比較難支撐創業的艱辛。4. 說說你們的項目。包括:你們做什麼事情?你們想要解決什麼重大的需求?你們怎麼解決的?能用幾句話,一段話清晰明了的說明白項目做什麼事情,同時說明下這個事情背後是因為什麼樣的重大需求驅動團隊來做,由此也講明白了這個事情的意義和價值所在。做什麼,背後的需求與價值搞清楚了,就是如何解決。有大量的創業者都能將前兩者看的很清楚,甚至比已捷足先登的競爭對手還清楚,但提的解決方案卻無法令人信服。5. 請舉例你們產品最常見或典型的一個或幾個應用場景。在一些全新的創業方向,模式,應用創新下,創業者春江水暖鴨先知的情況居多,創業者會理解的更透更全面也更清楚細節,如果用定義性的文字不一定讓投資者理解的時候,就需要藉助產品的應用場景幫助投資者明白你做的事情。6. 是否已有上線的產品或demo原型,若有請提供我們可訪問的URL或下載地址。有時候,所有文字、PPT、BP都不如一個上線產品或Demo更能說服問題。產品是初創團隊最好的背書。7. 國內外有哪些同類網站,你們借鑒了誰?跟競爭對手最大的差別在哪裡,你們為什麼可以做得更好?了解你所在的行業,對市場的了解程度是知己知彼的基本要求,除非你是一個全新的方向和模式。說出你的差異點,與眾不同在哪裡。8. 項目的市場容量有多大,依據是什麼?項目怎麼賺錢,未來可預期的商業模式是什麼?有沒有政策風險?風險資本的天然屬性是要必須投資大項目,也就是Big one,這是創投這門生意本身的內在邏輯。如果你的市場容量不大,也無心更大的發展,不建議找風險資本。資本是一個增長助燃劑,也是一個回報責任的束縛。商業世界,不想賺錢的公司是違反公司存在意義的,怎麼在滿足用戶需求的同時,提煉自己的商用價值,讓公司走向正向現金流的良性循環是創業者天然且必須的責任。現在的時點,可以考慮的不多,那麼可預期的模式會在哪些點上實現,要有個預估。如實的告訴投資者可能存在的政策風險,尤其在中國。9. 你們手中有什麼特別的資源來促進和支持該項目?有,當然最好。10. 創始人中誰無法做到全職,為什麼無法全職?若有人兼職,其可承諾的投入程度是怎麼樣的?全職100%投入到一家公司中來,這是創業者的基本前提。某位創始人如果因為特殊原因一時無法到位的,要說明具體原因,如果兼職,時間是多久,全職的時間點是什麼時候。11. 該項目是否已成立公司?如果已成立,請提供公司名稱,股東姓名,股份比例,公司注冊資金和實際投入資金數額,期權池大小;如果還未成立公司,請列出你們計劃中的公司股東和股份比例,你們預留了多大比例的期權池?股權結構的合理性是投資者很看重的一個方面,請盡量完整清晰的告知公司真實的股權結構(包括隱性代持部分),和未來的期權池計劃。12. 最近一份工作的薪水是多少?現在創業中的核心團隊成員薪水是多少?如果天使灣投資,你們將為自己開多少薪水?告訴我們你來創業的機會成本,也想了解團隊對創業態度的真實反映。創始人給自己開多少薪水,這個問題一直是備受爭議的問題。對問題本身不做過多討論,我們的看法:a) 創始人不是說給自己開越低的工資就代表越有創業態度;b) 我們的數據和經驗證明給自己開高工資的創始團隊,失敗率遠遠高於低薪水的創始團隊;c) 根據自身不同的家庭背景,城市環境和實際生活狀況,沒有嚴格的薪水標准,不過在早期初創最貧瘠的階段,創始人以資源配置的優先度考慮,理應拿低薪水控製成本。13. 項目現在有多少人?每月的開支大概需要多少錢?項目目前是否有收入,最近的月收入是多少?人員狀況。每月開支,如有詳細類目,為佳;每月收入組成,如有訂單數,付費轉化率等詳細數據構成,為佳。14. 你們認為衡量項目價值的三個最重要指標是什麼?你們如何獲得指標的結果?請列出最近3個月的指標數據。不同的項目有自身最核心最重要的指標,一個純電商項目與一個社交產品的數據指標衡量重心肯定是有差別的。指標的獲取依據也很重要,比如一個App產品活躍度問題,你衡量一個App產品活躍度,是日活還是周活,是注冊用戶的每日登陸次數,還是只為泛用戶的打開激活次數等等。最近產品/業務的三個月數據是了解當前產品/業務發展狀況最直觀有效的,也會是我們依據該產品/業務對於用戶價值和未來商業潛力比較大的依據。15. 你們希望向天使灣融多少資金?最多願意出讓多少股份?簡單直接的寫清楚,你要融多少錢,出讓多少股份。這里需要注意的是,請創業者實際務實的計算下自己的項目,因為融資金額與出讓股份比例有了,很快就會有一個項目估值。當前項目估值(Pre-money Valuation)= 融資金額/出讓股份比例—融資金額 (Post-Money Valuation)早期投資,其因為介入比較早被賦予了很多的社會意義,但必須明白,再早的投資也是一門生意,投資要能夠正向循環的可持續,那麼它也必須考慮後續的回報退出問題。如果創業者不考慮實際估值,完全毋論用戶數/營業收入,漫天要價,過高估值勢必導致投資者的回報退出增加更高的風險,這樣的結果只能倒逼投資人向創業者迫加壓力,在增長性指標上提出更高的要求。種子投資,因為本來就沒有什麼用戶數與營業收入,更難估值,所以主要也是以團隊溢價進行估值。天使灣自始自終,對於初創公司早期融資的的建議,都以「少拿錢,少出讓股份」為原則。16. 你們所融入的資金將用於哪些方面?這筆錢你們能支撐多久?將達到什麼目標?了解下公司的財務計劃,最長在12個月以內,過長的財務計劃可能在這么早的階段意義不是很大。融資必須要考慮的資金的使用效力,用這筆錢能撬起多少杠桿的力量。17. 你們現在在哪個城市?如果我們投資,計劃將公司設在哪個城市?如實回答即可。18. 除了資金,你們覺得這個項目最大的困難或障礙是什麼?你們最希望得到那些方面的幫助?如實回答即可。19. 如果你們接受過外部投資,融了多少錢,融資前估值是多少?如實回答即可。
I. 如何設置期權池
一、期權的含義:
員工期權計劃(Employee Stock Option Program),英文簡稱 ESOP,是將部分股份提前留出,用於激勵員工(包括創始人自己、高管、骨幹、普通員工),是初創企業實施股權激勵計劃(Equity Incentive Plan)最普通採用的形式,在歐美等國家被認為是驅動初創企業發展必要的關鍵要素之一。
中國公司法框架下股權必須與注冊資本對應,因而無法預留股權。靈活的做法:
1、創始人代持。設立公司時由創始人多持有部分股權(對應於期權池),公司、創始人、員工三方簽訂合同,行權時由創始人向員工以約定價格轉讓。
2、員工持股公司。員工通過持股公司持有目標公司的股份。可避免員工直接持有公司股權帶來的一些不便。中國上市前一般採用這個做法。
3、虛擬股票。在公司內部建立特殊的賬冊,員工按照在該賬冊上虛擬出來的股票享有相應的分紅或增值權益。華為的做法。
九、注意事項:
1)不能口頭承諾。
2)應與員工充分溝通,保障計劃涉及的信息公開透明,使其對自己的權益有合理判斷及預期。
J. 期權池的期權池的設立與大小
矽谷的慣例是預留公司全部股份的10%-20%作為期權池,較大的期權池對員工和VC具更大吸引力。 VC一般要求期權池在它進入前設立,並要求在它進入後達到一定比例。
一般由董事會在期權池規定的限額內決定給哪些員工發放以及發放多少期權,並決定行權價格;也有直接授權給管理層的。
由於每輪融資都會稀釋期權池的股權比例,因此一般在每次融資時均調整(擴大)期權池,以不斷吸引新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