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能源投資
❶ 世界能源格局將發生怎樣的變化
一、全球能源供給逐步呈現出扁平化、離散化的發展趨勢
過去幾十年,全球能源一直被少數國家的少數寡頭企業所壟斷。其他國家要麼接受現實,依靠能源進口;要麼努力成為寡頭中的一員。以頁岩油氣、光伏發電為代表的新技術能源終結了這一局面。對新技術而言,「分布式」取代了「集中式」,「矩陣式」取代了「單點式」。從事能源開發利用的企業越來越輕量化。單個企業設立的目標,可能僅僅是滿足附近區域的能源需求。大規模的集中開發、調配依然存在,但重要性將會逐步減弱。
隨著能源企業的輕量化、區域化,全球能源供給格局的多極化趨勢將進一步發展,逐步呈現出扁平化、離散化的特點。由此帶來的在定價機制、國際能源協作等方面的變革,必將十分顯著。
二、全球能源格局變遷,將對全球政治格局產生深遠影響
在「供給西進」和「需求東移」的大背景下,美歐國家在供給側的話語權顯著增強,中國、印度等亞洲國家在需求側的話語權也顯著增強。因此,當前全球圍繞中東和東歐國家產生的一系列沖突將變得不合時宜。
美國將進一步擺脫對中東地區石油的依賴,該區域對於美國的戰略重要性已顯著下降。但對新興國家而言,中東地區的供給優勢可能成為與西方談判的重要籌碼,其戰略意義反而增強。但新興市場國家當前普遍未介入該區域的地區事務,未來如何介入,區域進程將如何演化,主導力量與平衡如何實現等等,都將是十分值得關注的課題。
三、能源價格低迷,將對全球金融市場產生深遠影響
能源產品的大宗商品屬性和金融屬性使得其對全球經濟波動起到了重要的傳導作用。
在價格下跌之初,多數經濟學者預測下跌雖然會損害能源輸出國的投資和就業,但同時也將增加進口國民眾的收入,從而擴大消費,並通過國際貿易途徑抵消油價下跌的負面影響。但事實上,油價下跌對消費的刺激作用被理想化了。從美聯儲公布的情況看,其實際效果遠不及預期。
更棘手的是,能源價格下跌所帶來的通縮風險正隨著新興市場風險的加劇而逐步加強,並藉助能源產品極高的流動性向全球擴散。一條可能的傳染路徑為:某些源輸出國(如委內瑞拉)受價格拖累導致債務危機,避險情緒引發周邊國家外匯市場動盪和資本外流,從而進一步引爆債務危機,最終導致嚴重的區域甚至全球經濟風險。
最近英國出現的脫歐進程,無疑也是值得嚴密關注的對地緣政治與全球金融市場造成深刻影響的重大事件。
❷ 世界能源結構以石油為主,我國的能源結構以什麼為主
我國能源結構以化石能源為主,煤炭為主導地位。
中國的能源結構以煤炭為主,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煤炭始終佔70%左右。中國進口石油已佔石油消費的55%,能源安全面臨日益嚴峻挑戰。
中國煤炭保有資源量10345億噸,剩餘探明可采儲量約佔世界的13%,列世界第三位。已探明的石油、天然氣資源儲量相對不足,油頁岩、煤層氣等非常規化石能源儲量潛力較大。
中國擁有較為豐富的可再生能源資源。水力資源理論蘊藏量摺合年發電量為6.19萬億千瓦時,經濟可開發年發電量約1.76萬億千瓦時,相當於世界水力資源量的12%,列世界首位。
近年來,中國政府大力發展水能、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核能等非化石能源。在保證能源供給的同時,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2011年,全部非化石能源利用量約為2.83億噸,在能源消費總量中佔8.1%。
(2)世界能源投資擴展閱讀
從1990-2011年,中國單位GDP的能源強度下降了56%,單位GDP的二氧化碳強度下降了58%。在同一時期,發達國家下降35%左右,全世界的下降平均水平為15%。
這表明,中國在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方面有長足進步。
另一方面,中國正處於經濟快速增長的階段,在過去20年裡,中國GDP年增長率超過10%,能源消費的總量增加了3.5倍。能源消費、二氧化碳排放的總量增長對資源供應和環境保護帶來越來越大的壓力。
要實現宏偉的能源戰略,促進國內經濟可持續發展,參與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實現可持續發展。需要技術創新作為支持。全世界在新能源領域的投資增加,讓該領域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和實現就業的領域。中國國內有廣闊的市場,企業應該藉助這個機會,努力占據技術優勢。
❸ 能否給我關於近幾年世界能源數量表
、世界能源消費現狀及特點 1. 受經濟發展和人口增長的影響,世界一次能源消費量不斷增加
隨著世界經濟規模的不斷增大,世界能源消費量持續增長。1990年世界國內生產總值為26.5萬億美元(按1995年不變價格計算),2000年達到34.3萬億美元,年均增長2.7%。根據《2004年BP能源統計》,1973年世界一次能源消費量僅為57.3億噸油當量,2003年已達到97.4億噸油當量。過去30年來,世界能源消費量年均增長率為1.8%左右。2. 世界能源消費呈現不同的增長模式,發達國家增長速率明顯低於發展中國家
過去30年來,北美、中南美洲、歐洲、中東、非洲及亞太等六大地區的能源消費總量均有所增加,但是經濟、科技與社會比較發達的北美洲和歐洲兩大地區的增長速度非常緩慢,其消費量佔世界總消費量的比例也逐年下降,北美由1973年的35.1%下降到2003年的28.0%,歐洲地區則由1973年的42.8%下降到2003年的29.9%。OECD(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成員國能源消費佔世界的比例由1973年的68.0%下降到2003年的55.4%。其主要原因,一是發達國家的經濟發展已進入到後工業化階段,經濟向低能耗、高產出的產業結構發展,高能耗的製造業逐步轉向發展中國家;二是發達國家高度重視節能與提高能源使用效率。3. 世界能源消費結構趨向優質化,但地區差異仍然很大
自19世紀70年代的產業革命以來,化石燃料的消費量急劇增長。初期主要是以煤炭為主,進入20世紀以後,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石油和天然氣的生產與消費持續上升,石油於20世紀60年代首次超過煤炭,躍居一次能源的主導地位。雖然20世紀70年代世界經歷了兩次石油危機,但世界石油消費量卻沒有絲毫減少的趨勢。此後,石油、煤炭所佔比例緩慢下降,天然氣的比例上升。同時,核能、風能、水力、地熱等其他形式的新能源逐漸被開發和利用,形成了目前以化石燃料為主和可再生能源、新能源並存的能源結構格局。到2003年底,化石能源仍是世界的主要能源,在世界一次能源供應中約佔87.7%,其中,石油佔37.3%、煤炭佔26.5%、天然氣佔23.9%。非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雖然增長很快,但仍保持較低的比例,約為12.3%。由於中東地區油氣資源最為豐富、開采成本極低,故中東能源消費的97%左右為石油和天然氣,該比例明顯高於世界平均水平,居世界之首。在亞太地區,中國、印度等國家煤炭資源豐富,煤炭在能源消費結構中所佔比例相對較高,其中中國能源結構中煤炭所佔比例高達68%左右,故在亞太地區的能源結構中,石油和天然氣的比例偏低(約為47%),明顯低於世界平均水平。除亞太地區以外,其他地區石油、天然氣所佔比例均高於60%。4. 世界能源資源仍比較豐富,但能源貿易及運輸壓力增大
根據《2004年BP世界能源統計》,截止到2003年底,全世界剩餘石油探明可采儲量為1565.8億噸,其中,中東地區佔63.3%,北美洲佔5.5%,中,南美洲佔8.9%,歐洲佔9.2%,非洲佔8.9%,亞太地區佔4.2%。2003年世界石油產量為36.97億噸,比上年度增加3.8%。通過對比各地區石油產量與消費量可以發現,中東地區需要向外輸出約8.8億噸,非洲和中南美洲的石油產量也大於消費量,而亞太、北美和歐洲的產消缺口分別為6.7億、4.2億和1.2億噸。
煤炭資源的分布也存在巨大的不均衡性。截止到2003年底,世界煤炭剩餘可采儲量為9844.5億噸,儲采比高達192(年),歐洲、北美和亞太三個地區是世界煤炭主要分布地區,三個地區合計佔世界總量的92%左右。同期,天然氣剩餘可采儲量為175.78萬億立方米,儲采比達到67。中東和歐洲是世界天然氣資源最豐富的地區,兩個地區佔世界總量的75.5%,而其他地區的份額僅分別為5%~7%。隨著世界一些地區能源資源的相對枯竭,世界各地區及國家之間的能源貿易量將進一步增大,能源運輸需求也相應增大,能源儲運設施及能源供應安全等問題將日益受到重視。二、世界能源供應和消費趨勢
根據美國能源信息署(EIA)最新預測結果,隨著世界經濟、社會的發展,未來世界能源需求量將繼續增加。預計,2010年世界能源需求量將達到105.99億噸油當量,2020年達到128.89億噸油當量,2025年達到136.50億噸油當量,年均增長率為1.2%。歐洲和北美洲兩個發達地區能源消費佔世界總量的比例將繼續呈下降的趨勢,而亞洲、中東、中南美洲等地區將保持增長態勢。伴隨著世界能源儲量分布集中度的日益增大,對能源資源的爭奪將日趨激烈,爭奪的方式也更加復雜,由能源爭奪而引發沖突或戰爭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隨著世界能源消費量的增大,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灰塵顆粒物等環境污染物的排放量逐年增大,化石能源對環境的污染和全球氣候的影響將日趨嚴重。據EIA統計,1990年世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約為215.6億噸,2001年達到239.0億噸,預計2010年將為277.2億噸,2025年達到371.2億噸,年均增長1.85%。
面對以上挑戰,未來世界能源供應和消費將向多元化、清潔化、高效化、全球化和市場化方向發展。1. 多元化
世界能源結構先後經歷了以薪柴為主、以煤為主和以石油為主的時代,現在正在向以天然氣為主轉變,同時,水能、核能、風能、太陽能也正得到更廣泛的利用。可持續發展、環境保護、能源供應成本和可供應能源的結構變化決定了全球能源多樣化發展的格局。天然氣消費量將穩步增加,在某些地區,燃氣電站有取代燃煤電站的趨勢。未來,在發展常規能源的同時,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將受到重視。在歐盟2010年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中,風電要達到4000萬千瓦,水電要達到1.05億千瓦。2003年初英國政府公布的《能源白皮書》確定了新能源戰略,到2010年,英國的可再生能源發電量佔英國發電總量的比例要從目前的3%提高到10%,到2020年達到20%。2. 清潔化
隨著世界能源新技術的進步及環保標準的日益嚴格,未來世界能源將進一步向清潔化的方向發展,不僅能源的生產過程要實現清潔化,而且能源工業要不斷生產出更多、更好的清潔能源,清潔能源在能源總消費中的比例也將逐步增大。在世界消費能源結構中,煤炭所佔的比例將由目前的26.47%下降到2025年的21.72%,而天然氣將由目前的23.94%上升到2025年的28.40%,石油的比例將維持在37.60%~37.90%的水平。同時,過去被認為是「臟」能源的煤炭和傳統能源薪柴、秸桿、糞便的利用將向清潔化方面發展,潔凈煤技術(如煤液化技術、煤氣化技術、煤脫硫脫塵技術)、沼氣技術、生物柴油技術等等將取得突破並得到廣泛應用。一些國家,如法國、奧地利、比利時、荷蘭等國家已經關閉其國內的所有煤礦而發展核電,它們認為核電就是高效、清潔的能源,能夠解決溫室氣體的排放問題。3. 高效化
世界能源加工和消費的效率差別較大,能源利用效率提高的潛力巨大。隨著世界能源新技術的進步,未來世界能源利用效率將日趨提高,能源強度將逐步降低。例如,以1997年美元不變價計,1990年世界的能源強度為0.3541噸油當量/千美元,2001年已降低到0.3121噸油當量/千美元,預計2010年為0.2759噸油當量/千美元,2025年為0.2375噸油當量/千美元。
但是,世界各地區能源強度差異較大,例如,2001年世界發達國家的能源強度僅為0.2109噸油當量/千美元,2001~2025年發展中國家的能源強度預計是發達國家的2.3~3.2倍,可見世界的節能潛力巨大。4. 全球化
由於世界能源資源分布及需求分布的不均衡性,世界各個國家和地區已經越來越難以依靠本國的資源來滿足其國內的需求,越來越需要依靠世界其他國家或地區的資源供應,世界貿易量將越來越大,貿易額呈逐漸增加的趨勢。以石油貿易為例,世界石油貿易量由1985年的12.2億噸增加到2000年的21.2億噸和2002年的21.8億噸,年均增長率約為3.46%,超過同期世界石油消費1.82%的年均增長率。在可預見的未來,世界石油凈進口量將逐漸增加,年均增長率達到2.96%。預計2010年將達到2930萬桶/日,2020年將達到4080萬桶/日,2025年達到4850萬桶/。世界能源供應與消費的全球化進程將加快,世界主要能源生產國和能源消費國將積極加入到能源供需市場的全球化進程中。5. 市場化
由於市場化是實現國際能源資源優化配置和利用的最佳手段,故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特別是世界各國市場化改革進程的加快,世界能源利用的市場化程度越來越高,世界各國政府直接干涉能源利用的行為將越來越少,而政府為能源市場服務的作用則相應增大,特別是在完善各國、各地區的能源法律法規並提供良好的能源市場環境方面,政府將更好地發揮作用。當前,俄羅斯、哈薩克、利比亞等能源資源豐富的國家,正在不斷完善其國家能源投資政策和行政管理措施,這些國家能源生產的市場化程度和規范化程度將得到提高,有利於境外投資者進行投資。三、啟示與建議
1. 依靠科技進步和政策引導,提高能源效率,走高效、清潔化的能源利用道路
中國有自己的國情,中國能源資源儲量結構的特點及中國經濟結構的特色,決定在可預見的未來,我國以煤炭為主的能源結構將不大可能改變,我國能源消費結構與世界能源消費結構的差異將繼續存在,這就要求中國的能源政策,包括在能源基礎設施建設、能源勘探生產、能源利用、環境污染控制和利用海外能源等方面的政策應有別於其他國家。鑒於我國人口多、能源資源特別是優質能源資源有限,以及正處於工業化進程中等情況,應特別注意依靠科技進步和政策引導,提高能源效率,尋求能源的清潔化利用,積極倡導能源、環境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2. 積極借鑒國際先進經驗,建立和完善我國能源安全體系
為保障能源安全,我國一方面應借鑒國際先進經驗,完善能源法律法規,建立能源市場信息統計體系,建立我國能源安全的預警機制、能源儲備機制和能源危機應急機制,積極倡導能源供應在來源、品種、貿易、運輸等方式的多元化,提高市場化程度;另一方面應加強與主要能源生產國和消費國的對話,擴大能源供應網路,實現能源生產、運輸、采購、貿易及利用的全球化。
❹ 未來的10至20年的全球能源是什麼請標明相關的網站出處
警惕需求上漲 儲量難測
國際能源署(IEA)今年發布的《展望》預測了到2030年以前世界的能源需求情況,並且詳細描述了石油、天然氣、煤炭等三大能源需求增長的具體情況。但在報告中,IEA並未給出一個關於2030年世界能源儲量的准確數字,原因在於IEA對世界上各石油公司報告的儲量數據的可靠性表示質疑。IEA呼籲各國政府重視儲量數據的准確性問題,指出只有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建立一套全球普遍認可、透明一致、綜合全面的油氣儲量數據報告系統,才能更好地應對未來長期的能源開發問題。
《展望》預測,到2030年,世界能源需求將不斷增長,屆時石油仍將是世界的主要消耗能源,核能和可再生能源在世界能源結構中所佔的比例較小。《展望》同時警告各國政府,如果他們繼續奉行2004年的能源政策的話,全球2030年的能源需求將比目前上升近60%。《展望》也善意地告訴中國政府,到那時中國的能源需求佔全球能源需求的比例,將在現在的水平上增加4個百分點,達到16%。
到2030年,全球原油需求將達到1.21億桶/日,預計年均增長率為1.6%。屆時原油主要用於滿足交通運輸業的需求,其中發展中國家的石油需求將佔世界總需求量的2/3,歐佩克國家對世界能源的需求比例將從現在的52%降低到2030年的43%。
在今後10年內,全球天然氣消費量將會超過煤炭。到2030年,天然氣消費量將是現在的1倍左右,其中50%將以液化天然氣的方式供應。
到2030年,煤炭在世界能源結構中所佔的比例將與現在的比例持平,仍為22%,但消耗的絕對量增加,煤炭新增需求量將幾乎全部用於電力行業。亞洲是煤炭需求增長最大的地區,僅中國和印度兩國,就將消耗2002年到2030年世界煤炭需求增量的68%。OECD國家的需求增長不大。
盡管能源需求不斷上升,但《展望》強調,世界能源儲量還遠未陷入枯竭境地。在2030年以前,甚至其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地球上蘊藏的能源儲量足以滿足全球的能源需求。如果必要的投資到位,全球常規石油生產在2030年之前還不會達到頂峰,而天然氣和煤炭的探明儲量比石油還要充裕,未來發現更多油、氣、煤資源的潛力還是很可觀的。
安全與融資 兩大主題
《展望》指出,盡管未來30年甚至更長時間內,全球能源供應足以滿足需求,但能源安全將面臨更大的風險。
供給系統脆弱 由於目前與日俱增的石油需求僅僅由少數幾個產油國來滿足,如歐佩克(OPEC)的中東成員國和俄羅斯,《展望》預測,能源進口國和出口國之間的相互依賴關系將越來越強烈,跨地區的石油貿易將不斷增長。《展望》稱,目前在世界能源生產增長的情況下,非能源國家承擔了世界能源加工量的95%,這說明從能源生產地到消費地的貿易在增長。到2030年,世界原油貿易將達到6500萬桶/日以上,略高於石油總產量的一半。現在每天有2600萬桶的石油經過亞洲的馬六甲海峽和波斯灣的霍爾木茲海峽,在未來30年內,通過以上和其他關鍵通道進行貿易的石油數量將翻番。
活躍的原油貿易加大了多數OECD國家、中國、印度等油氣進口大國對進口能源的依存度。到2030年,中國的石油進口量將從現在的每天200萬桶增加到每天1000萬桶,對進口石油的依賴度將達到74%。對此,IEA長期合作和政策分析主任歐努·溫和斯特認為:「一旦石油安全出現問題,例如石油運輸關節點出現問題,由海盜、恐怖襲擊或者事故等導致管線封閉、油輪停航,將對世界石油供應產生嚴重影響。因此,維護石油運輸節點即國際航道和管線的安全問題日益緊迫,中國等發展中國家要積極應對石油供應可能產生中斷的風險。」
融資需求龐大 《展望》認為,要滿足全球不斷增長的能源消費,新增基礎設施的建設需要巨額投資。從2003到2030年,累計需要投資16萬億美元,年均投資達5680億美元。與2000年全球能源領域實際投入的4130億美元相比,IEA所做的這一預測值增加了37%(1550億美元)。
《展望》指出,新增基礎設施投資的主要對象是電力行業,將達10萬億美元,占總投資額的60%多。石油和天然氣的投資額各為3萬億美元,約占總投資的18%。煤炭需投入約4000億美元。
歐努·溫和斯特說:「由於發展中國家將是產需增長的主力,近一半的全球能源投資將流向這些國家。但同時這些國家在融資方面又面臨嚴峻的挑戰,因為相對於他們的經濟總量而言,投資需求較大,投資風險也較高。」
具體到中國,《展望》預測,從2003年到2030年,中國的能源投資需要2.4萬億美元,佔全球能源投資的15%,年均投資約為960億美元。因此,IEA建議中國採取更嚴厲的機動車標准,建立更多使用清潔燃料的發電廠。
油價走高 OPEC難獲利
對於讓人捉摸不透的油價,《展望》稱,未來的油價走勢仍將保持不穩定狀態,這也是導致世界石油供需不確定的主要原因之一。世界原油和成品油價格自1999年以來就急劇攀升,2004年年中更是達到歷史最高點。油價高企將造成未來石油日需求量的減少,從現在起到2030年,如果保持平均每桶35美元(根據2000年的價格計算)的高油價,到2030年,全球石油日需求量將比基於低油價(每桶22美元至29美元)假設前提下低15%(1900萬桶/日),減少量相當於目前美國的石油消費總量。
此外,《報告》還認為,從長期來看,歐佩克將不會從高油價中獲利。因為高油價時期,非歐佩克產油國的石油生產將顯著增長,導致歐佩克成員國的市場份額大幅下降。在2003年至2030年期間,如果油價維持在平均每桶35美元的高位,歐佩克國家石油出口累計收入為7500億美元,比基於低油價假設基礎上的預計數字反而低了7個百分點。
厲行節約,持續發展
《展望》認為,如果世界各國能夠採取相應的政策,加快高效清潔技術的使用和部署,推動可再生能源發展,則2030年的全球能源需求要比上述推測低10%左右,化石燃料需求的下降幅度更大。
在採取新政策的前提下,到2030年,全球石油需求將達到1280萬桶/日,比上述推測低11%,減少的量相當於沙特、阿聯酋和奈及利亞目前產量的總和。到2030年,如果OECD國家採取更有力的措施來提高燃料經濟性,發展中國家更快部署和使用節能機動車,由此而節約的石油量將佔全球石油節約量的2/3。同時這也降低了OECD國家和中國的石油進口依存度。相對於石油而言,煤炭需求的相對下降幅度更大,到2030年將達到24%,節約的煤炭數量相當於目前中國和印度的消費量之和。屆時世界天然氣需求將降低10%,北美OECD成員國天然氣進口需求量減少40%,歐洲天然氣進口需求量降低10%,而中國在完成煤改氣之後天然氣進口則會增加。
據悉,為提高我國能源的使用效率,10月中旬,國務院審議通過了建國以來能源領域的第一個節能中長期專項規劃——《節能中長期專項規劃》。該規劃指出,未來10至20年中,節能工作的重點領域和重點工程分別集中在重點工業、交通運輸和建築、商用與民用領域等3大方面。《規劃》提出了我國的節能目標,「十五」期間年均節能率為1.3%,「十一五」期間為2.8%;主要產品(工作量)單位能耗指標到2010年達到或接近20世紀90年代初期時的國際先進水平,2020年達到或接近目前的國際先進水平。
❺ 世界上有哪些知名的能源基金
貝萊德世界能源基金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基金
First Reserve Fund(第一儲備)是專注於能源行業的全球最大私募股權投資基金。
此外還有美國能源基金會等
❻ 世界能源市場新變化
隨著油氣生產技術的不斷提高,新型能源資源被開發的可能性不斷擴大,新型的能源品種不斷增多,致使世界能源市場產生了許多的變革。
1.美國的「頁岩氣革命」出現了「蝴蝶效應」
在美國的「油氣獨立」、「自給自足,擺脫依賴,擺脫石油的桎梏」宗旨指導下,美國的煤電、氣電裝機容量規劃富餘量大,致使能源供應一直處於低價位形式:同時構建了一個有效的價格互補系統。即氣價下降時,大力使用天然氣發電,使得氣電價下降;氣價上升時,使用煤發電,煤電價提高來彌補下降時的利潤空缺。同時,為了甩掉能源進口的包袱,早在19世紀20年代(1821年)就已經研發、開采頁岩氣,直到今天其開采和實用技術不斷成熟。因此才有了今天的革命的實現,出現今天為國家安全、利益起到保護貢獻這個局面。
2005年至2010年間,美國頁岩氣的生產量以年均約47.7%的速度遞增。2007年,美國頁岩氣產量占天然氣總產量的比例為12%。E I A預測,到2030年,美國的非常規天然氣產量將占天然氣總產量的55%。2012年美國的油氣年產量達到200×104桶,實現了頁岩氣、頁岩油產量占其五分之一的量。其中,頁岩氣的產量約為2320×108m3的生產量,約佔美國全年天然氣產量的34%,推動了美國油氣能源自給自足的進程。預計,2013年可能會達到50%以上。由此使得美國的油氣資源對外依存度降到了53%,成本降低了約80%,價格優勢尤其明顯,這使得美國的製造業等成本下降。也導致了全球能源格局供給向西轉移,需求向東轉移的局面。
出現這個結果和局面,有人認為主要有3個原因:一是能源獨立的指導思想推動了美國頁岩氣開發技術的發展;二是國家稅收制度的傾斜;三是依據法律體系保護發展壯大市場,包括技術開發體系、投資體系。這些作用實現了國家戰略通道的貫通。
2.美國的「頁岩氣革命」使得油氣能源產品競爭格局發生改變
由於環境保護的需求,阻止全球氣溫的上升,尤其是近年的目標之一,把全球氣溫升幅限制在2℃以內。那麼必須實現碳排放的減少,因此天然氣將會成為許多國家的動力能源首選的產品。這可能會動搖持續了近100年的石油時代的地位。這個結果很大程度上歸功於頁岩氣的技術革命,給世界帶來了一種豐富、廉價的天然氣產品。
BP公司的2013年度能源展望報告認為,到2035年,歐盟的石油消費量將降至1967年以來的最低水平,天然氣將超過石油而成為經合組織國家的主要能源,進口依賴度由目前的66%升至84%。這將使歐洲更加依賴從俄羅斯的進口,通過輸氣管道進入歐洲的天然氣比例將從目前的37%升至51%。而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於相對便宜的頁岩氣生產過剩引發的。那時頁岩氣將佔全球天然氣產量的23%,頁岩氣產量的持續飆升使得天然氣消費增加的預期成為可能[46]。
3.油氣資源生產供應主要國家的國際戰略取向在發生新的變化
由於近年來世界圍繞資源的獲取而使得許多國家內外部摩擦不斷出現,資源的供給安全問題越發顯得重要。因此,無論是油氣輸出國,還是油氣輸入國都更加關注這些外來因素的影響。除了長期受此困擾的歐佩克成員國以外,俄羅斯、哈薩克、加拿大等國也因此更加關注本國利益的最大化問題。
俄羅斯的石油、天然氣資源儲量目前仍居世界前列,油氣開采已居世界第一。而且在它的經濟組成中,石油經濟佔了較大部分,在人民生活中的比例也很大。俄羅斯的油氣品種多樣化,並積極參與世界油氣市場活動規則的制定等。
俄羅斯政府認為,對油氣行業影響較大的因素是諸多的。例如虛擬經濟、新能源的開發等對油氣經濟的沖擊比較大。但是虛擬經濟的發展,無論如何是無法完全擺脫油氣資源的。從長遠看,新能源開發會對傳統的油氣行業產生很大的沖擊,但目前新能源的開發利用還處於初級階段。例如,太陽能的開發利用轉換率歐洲約為22%,這遠沒有達到尤其是油氣發電電站的轉換率。
新能源生產大國的出現將會對俄羅斯在世界油氣市場上的地位產生重大影響,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到俄羅斯在世界的話語權。例如美國的「頁岩氣革命」,認為對此「不能高枕無憂」;加拿大在北美的天然氣開發與生產有著明顯的優勢特徵。這些都會對俄羅斯的天然氣在世界市場的地位造成挑戰。
因此,俄羅斯政府制定了國家層面的油氣市場發展戰略,包括近期發展、中長期發展和遠期發展。不僅關注國內油氣市場的良性發展,也在不斷地追求國際油氣市場的拓展。在俄羅斯國內,能源市場逐步形成了穩定的市場價格調節機制,同時也注意供應商、購買者和政府間的協商聯動機制對其價格的穩定作用;同時注意對待國際市場的價格形成機制也在不斷完善。例如,利用包括油氣投資、油氣勘探和開采智能技術的使用、出口油氣勘探開采或冶煉成套設備等;並注重擴大油氣資源的加工業,利用稅收改革等刺激油氣工業和貿易等,以保證目前俄羅斯目前油氣出口發展趨勢。
加拿大長期以來都是美國的天然氣供應國。其價格低廉的天然氣供應、滿足了美國的需求。目前亞洲經濟的崛起和快速發展,亞洲能源市場需求看漲,因此密切關注並對此產生了抓住市場機遇、進一步拓展市場的慾望,尤其是中國能源市場的供需平衡矛盾問題,引起了加拿大油氣公司的看好。
土庫曼一直是將天然氣以約90美元/km3的價格賣給俄羅斯,俄羅斯再以250~300美元/km3價格賣給歐洲。所以貿易摩擦不斷。中國要想從土庫曼進口天然氣,就要以不高於俄羅斯的價格,而從俄羅斯進口天然氣也不想高於從土庫曼的價格。但是俄羅斯賣給歐洲的價格又很高,這就是價格問題十幾年來沒有解決的根源。
卡達是世界天然氣生產大國,由過去的年產量1000×104t發展到目前的7000×104t,並擁有22×104m3的運輸船,向美國出口減量,而向歐洲出口在增加。
4.國際能源市場的「去全球化」形勢初見端倪
在世界經濟穩步發展時期,經濟全球化程度不斷提高。但是自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以來,貿易保護勢力抬頭,世界市場的自由化程度不斷提高,區域經濟聯盟活動更加自由,致使「去全球化」形勢初見端倪。拉美地區的油氣供應地位提高已經凸顯,打破了近20年前中東地區獨霸的局面。
有人預計,生產格局由「一超多強」向「兩超並立」方向發展。「一超」為中東地區,多強是指除中東國家以外還有俄羅斯、委內瑞拉等國家。「兩超」即為中東海灣和北美地區。新能源開發與節能技術進一步對常規油氣市場產生影響。地緣政治由單極霸權向准多極時代轉變,向多級制衡發展。
更加值得關注的是因低碳經濟發展思潮,舊的能源市場受到嚴重沖擊。以低碳經濟發展為導向的戰略指導思想正在成為世界的主流,低碳經濟發展峰會影響面越加廣泛。2003年2月24日英國貿工部發布了《未來能源—創建低碳經濟》(即《能源白皮書》)指出,我們需要處理來自氣候變化的威脅。必須解決由於英國石油、天然氣和煤炭產量減少所帶來的問題。今後的20年中更替或更新大部分的能源基礎設施,將使英國由能源出口國變為能源凈進口國,到2020年總體基礎能源需求的四分之三都將依賴進口能源。將在歐洲和全球范圍內領先開發出無損於環境的、可持續的、可靠的、具有競爭力的能源市場,這將有利於世界各地的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