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投資 » 格雷厄姆投資法則

格雷厄姆投資法則

發布時間: 2021-03-24 08:29:56

Ⅰ 格雷厄姆經典投資策略電子書txt全集下載

格雷厄姆經典投資策略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知道本傑明·格雷厄姆的人很多,然而令人十分奇怪的是,真正去效仿他的人卻很少。這就如同我們經常在年度報告中清楚地寫明各種投資策略,並且這些策略都是較為簡單可行的,然而卻很少有人關注。他們所渴望知道的往往是「我們今天買哪些股票?」就像格雷厄姆一樣,我們廣為人知卻甚少為人所追隨。
----沃倫·巴菲特
奧馬哈市的億萬富翁沃倫·巴菲特是在1995年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年度股東大會上提出上述觀察結果的。就在這次大會之前的幾個月中,他剛剛從美國廣播公司旗下的首府廣播公司與沃特·迪斯尼公司的兼並案中賺取了21億美金的利潤,為他的控股公司創造了一筆相當可觀的年度盈利。沃倫·巴菲特一貫十分推崇本傑明·格雷厄姆,尊他為自己的良師、精神導師、前任僱主和摯友。
令沃倫·巴菲特感到困惑的是,絕大多數投資者追隨和選擇著華爾街那些層出不窮的時尚,卻渾然不覺其實真正安全並可以獲得高額回報的秘密法則其實就存在於他們眼皮底下,並且已經流傳多年……

Ⅱ 羅伊·紐伯格的投資十大原則

我認為我本身的素質適合在華爾街工作。當我還是b· 奧特曼的買家時,我把所有的股票轉換成現金,又把現金轉換股票。對我來講,交易更多出於本能、天分和當機立斷。它不像長期投資需要耐心。在分析過各種紛亂交織的因素後,如果你能做出有利的決定,那麼,你就是那種適合入市的人。測試一下你的性情、脾氣。 你是否有投機心理?對於風險你是否會感到不安?你要百分之百地、誠實地回答你自己。你做判斷時應該是冷靜的、沉著的,沉著並不意味著遲鈍。有時一次行動是 相當迅速的。沉著的意思是根據實際情況做出審慎的判斷。如果你事先准備工作做得好,當機立斷是不成問題的。
如果你覺得錯了,趕快退出來,股市不像房地產那樣需要很長時間辦理手續,才能改正。你是隨時可以從中逃出來的。
你需要有較多的精力,對數字快速反應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有常識。
你應該對你做的事情有興趣。最初我對這個市場感興趣,不是為了錢,而是因為我不想輸,我想贏。
投資者的成功是建立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基礎上的。你最好在自己熟悉的領域進行專業投資,如果你對知之甚少,或者根本沒有對公司及細節進行分析,你最好還是離它遠點。
我沒有把錢放在海外投資上,因為我不了解海外市場,我幾乎沒有在國外證券市場上做過交易。我主要是在國內投資。我的國際性投資也是通過本國公司進行的。它們大部分是全球企業,像IBM,它利潤的一半來自海外。
個性在現代技巧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比如指標基金期貨中的標准普爾500指數及其他股票指數。怎樣選項,這在現在要比20或30年之前佔有更重要的位置。但我並不注重這一點。我只是有時在日常商品中做期貨交易。但我並不向個人投資者做這方面的建議。
在你真正成為一名投資者之前,你也應該檢查一下身體和精神是否合格。好的身體是你做出明智判斷的基礎,不要低估它。 即使是成功的投資者,他們中的許多人也在本世紀末度過了一段艱難時期。我和他們中許多人交談過,其中只有一小部分人相信,1996年在股票一漲再漲的情況下,他們還能把握市場的形勢。
許多曾經傑出的投資者在如今的市場中有過艱難的時期。然而無論怎樣,他們的經驗教訓在任何時候,尤其是20世紀90年代這個瘋狂的時代,對我們都有所啟發。
那些成功的投資者都通向成功。 洛威普萊斯看重新興工業增長性,從而獲得成功;本·格雷厄姆尊重基本價值規律;沃倫·巴菲特則認真地研究他在哥倫比亞大學學習時老師本·格雷厄姆教給他的經驗;喬治·索羅斯把他的思想理論運用於國際金融領域;吉米·羅傑斯發現了國防工業股票,並把自己的想法和分析告訴老闆索羅斯——他們每個人都通過自己的方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你可以學習成功的投資者的經驗,但不要盲目追隨他們。因為你的個性,你的需要與別人不同。你可從成功和失敗中吸取經驗和教訓,從中選擇適合你本身、適合周圍環境的東西。
個人投資者對一支股票的影響,有時會讓它上下浮動10個百分點,但那隻是一瞬間,一般是一天,不會超過一個星期。這種市場即非牛市也非熊市。
我稱這樣的市場為「羊市」。有時羊群會遭到殺戮,有時會被剪掉一身羊毛。有時可以幸運地逃脫,保住羊毛。 「羊市」與時裝業有些類似。時裝大師設計新款時裝,二流設計師仿製它,千千萬成的人追趕它,所以裙子忽短忽長。
不要低估心理學在股票中的作用,買股票的比賣股票的還要緊張,反之亦然。除去經濟統計學和證券分析因素外,許多因素影響買賣雙方的判斷,一次頭痛這樣的小事就會造成一次錯誤的買賣。
在羊市中,人們會盡可能去想多數人會怎樣做。他們相信大多數人一定會排除困難找到一個有利的方案。這樣想是危險的,這樣做是會錯過機會的。設想大多數人是一機構群體,有時他們會互相牽累成為他們自己的犧牲品。 注重短線投資容易忽略長線投資的重要性。企業經常投入大量資金,進行長線投資,當然同時會有短期效應,如果短期效果佔主導作用,那將危害公司的發展和前景。
獲利應建立在長線投資、有效管理、抓住機遇的基礎上。如果安排好這些,短線投資就不會佔主要地位。
當一支熱門股從小角度分析,它一個季度未完成任務,市場的恐慌就會使得股價下跌。 什麼時機可以入市購買股票?什麼時候適合賣出股票、在場外觀望?
時機可能不能決定所有事情,但時機 可以決定許多事情。本來可能是一個好的長線投資,但是如果在錯誤的時間買入,情況會很糟。有的時候,如果你適時購入一支高投機股票,你同樣可以賺錢。優秀 的證券分析人可以不追隨市場大流而做得很好,但如果順潮流而動,操作起來就更簡單些。
一位投機者或投資者經常成功是因為,他會在市場疲軟時,投入大量資金買入,這樣可以用同樣的資金換得更多的股票。相反的,投資者會在強市中將股票高價賣出,賣出的股票雖然不多,卻能賺得很多錢。這條原則很簡單。
把握有利時機一部分是靠直覺,一部分卻正相反。時機的選定要靠自己的獨立思維。在經濟運行中,升勢可能在跌勢中產生,衰退會從高潮開始。
直覺的重要是什麼?偉大的經濟學家保羅·薩繆爾森認為,股市「在過去的三次大規模衰退中作過八次預告」,完全正確。所以,一時的直覺幾乎跟對證券的分析能力一樣重要。
時機是微妙的,又是很慎密的。如果在錯誤的時間(正處於升勢)做空頭,代價將是昂貴的。去問一問那些做理頓、電訊傳通、萊維茨傢具、蒙摩雷克斯等股票空 頭的人,做得沒錯但時機不對,拋得太快。我認識一個人,他在1929年夏天牛市最高點時,因為做空頭輸掉了一切,直到秋天才重新做起來。
牛市的時間一般比熊市長,牛市時,股價增長緩慢、不規則,可能比熊市更不規則。熊市則短促、劇烈動盪。但是市場終究是有一定規律的,股市很少連續超過6個月上升,也很少連續超過6個月下跌。
另外,有些投資者在看到虧損報告之後,只要有機會就立刻平倉出局,而不對眼前的形勢做任何評估。十有八九,這種情況下賣出的股票實質上是應該買入而非賣出的。在這種形勢下,人們首先學到的應該是,市場不會理會個體行為。你購買證券所出的價格沒有什麼不可思的。人們在認識古怪的價格及價值重估理論時是相當 困難的,而且不只是業余投資者認識不到這一點。許多投資顧問相信應該是公共事業股資上做長期投資。但他們持有一支股票的時間過長了,我認為股票價格攀升至 一個偏高價位,不管它是為政府雇員、教師還是其他人設立的退休基金都鶯歌應該賣掉它
當一支股票在一個合理的價位被賣出時,你唯一的問題是賣出時要交的稅款。人們總想逃稅,這是個大錯誤,應該立即付稅。
雖然股價還沒有到最高點,但如果你獲利了,還是退出為好。伯納德·巴魯克是能最好把握時機的投資者,他的哲學是,只求做好但不貪婪。他從不等最高點和最低點。他在弱市中買,在強市中賣。他提倡早賣。我們的公司很榮幸,他晚年的時候,他成為我們的客戶。
在有的時期,普通股票是最好的投資,但是在另一時期,也許房地產業是最好的。任何事情都在變,人們也要學會變。我完全不信會存在一個永久不變的產業。 必須認真研究公司的管理狀況、領導層、公司業績以及公司目標,尤其需要認真分析公司真實的資產狀況,包括:設備價值及每股凈資產。這個概念在世紀初曾被廣泛重視,但這之後幾乎被遺忘了。
公司的分紅派息也十分重要,需要加以考慮。如果它的分配方案是適當的,它的股價可以更上一個台階。如果公司分出90%的利潤,注意,這是一個危險的信號,下一次就不會分了;如果公司只分出 10%的利潤,這也是一個警報,一般公司的分配方案是分出40%~60%的利潤。許多公共事業的股票的分紅比率還會更大些。
許多投資機構並不真的重視分紅,但個人投資者卻把分紅作為擴大收入的一種重要方法。
什麼是成長性股票?它的聰明的追隨者在公司發展初期就發現了它潛在的價值。但一般情況下,公司是在成熟後,其品牌才會被認知的。成長是緩慢的,個人和機構依然購買它的股票是因為人們的預測比較切合實際。
人們對假定的增長花費了太多的精力。而這就是不考慮經濟的衰退、戰爭的爆發、政府對成長指數的重新評估及成長指數自身的變化。
一支股票的市盈率很少保持在15倍左右,因為人們對公司前景的預計會高過這種市盈的價格——這種想法不一定正確。我們知道會有例外,但意外的機會只有1%。所以這種奇想影響著你,使人在高市盈率時花高價買入股票。
我對績優公司超出10~15倍市盈率一倍的市盈率是接受的。而它們中許多市盈率只在6~10倍之間,這樣對我們雙方都有利。
如果你能控制一定公司的整體市價,你就可以從中獲得更多的利潤。 在這個充滿冒險的世界裡,因為存在著許多可能性,人們會痴迷於某種想法、某個人、某種理想。最後能使人痴迷的恐怕就算股票了。但它只是一張證明你對一家企業所有權的紙,它只是金錢的一種象徵。
熱愛一支股票是對的,但當它股價偏高時,還是別人去熱愛比較好。 套頭交易就是對一些股票做多頭,對另一些股票做空頭。
專業人士在日常的市場利用套頭交易迴避風險,有時新入市做套頭交易只是一場賭博。我不贊成這樣做。但也沒有法律禁止它。
套頭交易的確是現代股票的一項變革,一個世紀以前當你從紐約和倫敦市場購買同一種股票時,城市間的差價只是些微的。專家們從一個市場買進一隻股票,又在另一個市場上賣掉它,雖然賺錢很少,但還是有盈利的。
獲利及風險因素與當今股市相比較而言是低的。但是相信我,當今股市相當有風險。
如果你堅持做套頭交易,而且確信有經驗可以幫助你,記住要使它多元化,要統觀全局,確信你的法則是正確的。如果要使你的投資多元化,你就要盡量增加你的收入,如資金。 我所說的環境是指市場走向和整個世界環境。你需要變通我給你的那些模式,以適應你所在的市場的運作。
在市場的評估中,應多關注百分比的變化而不是數量。下跌100個點雖然波動很大,但它可能只是指數的2%。
關注市場可以使我發現市場何時開始衰退,又何時開始復甦。這也是經常給投資者以機會,使他們有機會投資到所謂保守的方面,如短期無息國庫債券、長期國庫 債券、國庫券。短期無息國庫債券是大投資者主要的投資方向,它比任何一項投資都有保險,比把錢放在枕頭里還安全。你不需要經濟學家告訴你怎樣研究利率,沒 有什麼能比預測市場的走勢更為重要的。利率的走勢也是如此,長期利率的低迷,比任何其他事實都能說明經濟形勢的嚴峻。
一般情況下,如果短期和長期利率開始上升,這是在告訴股票投資者:升勢來了。
股票不分季節,按照日歷投資是沒有必要的。記住,對投資者來講,任何時候都是冒險的。對享受人生和享受投資快樂的人來說,季節雖多變,但機會隨時都有。 根據形勢的變化改變自己的思維方式是有必要的。我的觀點是,你應該主動根據經濟、政治因素的變化而變化。至於技術上,有時我們可以控制,但有時卻是在我們控制之外的。
我擅長做熊市思維,我與樂觀者們唱反調。但是,如果大多數人有悲觀情,我就與之相反做牛市思維;反之亦然,我同時做套頭交易。

Ⅲ 投資是指經過透徹的分析,在保住本金的基礎上,希望獲得合理的回報。不符合這一要求的即為投機!

透視巴菲特式投資心理:招招針對人性弱點
巴菲特法則是沃倫•巴菲特42年成功投資生涯一直秉持的不二法則,核心精髓包括價值投資、邊際安全原則、集中投資組合、長期持有股權等,秉持巴菲特法則的投資者如凱恩斯(Keynesian)、芒格(Monger)等都獲得超越大盤的投資回報。考慮到美國股市在過去20年增長10倍的大牛市背景下,仍然有90%的投資者未能盈利的嚴峻事實,長期獲得超越大盤的投資回報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歷史證明巴菲特法則是投資界的黃金法則。
然而,盡管巴菲特法則為廣大投資界人士所熟知,但成功應用巴菲特法則獲得成功的人還是鳳毛麟角。其原因到底何在?
巴菲特法則執行的最大難點在兩個方面,一是對人類本性的理解與超越,二是對投資價值判斷的專業性。前者涉及人類心理的奧秘,後者涉及對股票背後商業運營的洞察力(將另文論述)。任何投資市場背後都是活生生的人在推動,因而對他們心理的研究是洞察投資市場的獨特視角。
直覺判斷與四大錯覺思維
「我和查理還沒學會如何解決公司的難題,我們的成功在於我們集中力量於我們能跨越的一尺柵欄上,而不是發現了跨越七尺柵欄的方法。」
巴菲特還堅持投資於自己所熟悉的行業,他承認自己不投資於高科技公司的原因是自己沒有能力理解和評價它們
心理學的一個重大發現就是人類的直覺,正如法國哲學家帕斯卡爾所說:「心靈活動有其自身原因,而理性卻無法知曉。」人類的思維、記憶、態度都是同時在兩個水平上運行的,一個是有意識和有意圖的,另一個是無意識和自動的。我們的所知比我們知道自己所知的還要多。
直覺是人類在長期進化中基因優化的結果,是人類反應及處理問題時的心理捷徑。股市中恐懼、貪婪、樂觀、悲觀等情緒均是無意識的自動的直覺反映,是人類的本性。為什麼人們會瘋狂地追漲(貪婪)、殺跌(恐懼)?為什麼股市不斷重演非理性繁榮與非理性蕭條的循環?就是因為直覺和本性的原因。
任何事物都存在兩面性,直覺判斷一方面節省了人類的心智資源,另一方面也為人類帶來了錯覺思維。由於直覺存在敏感性、即時性、既定模式反應等特徵,直覺在進行判斷與決策時有著明顯的局限性,從而使人們產生了事後聰明偏見、過度敏感效應、信念固著現象、過度自信傾向等錯誤思維,這在股市投資決策中充分反映了出來。
1.事後聰明偏見
所謂事後聰明偏見是指人們往往傾向於利用事件發生之後的結果去理解事件發生的原因及過程。「事後諸葛亮」就是指這一現象。人們往往會忽視事後理解的天然優勢,而進一步貶低事前決策的復雜性與難度。事後聰明偏見是普遍存在的,是人性的一部分,這一錯覺思維使人們傾向於高估自身的能力,而低估他人的能力。
巴菲特在投資中盡量避免犯這樣的錯誤,事實上20世紀60年代對伯克夏•哈撒韋的投資(當年主要以紡織業為主)給了巴菲特非常大的教訓,20世紀80年代他被迫將持續虧損的紡織業務關閉。這形成了巴菲特非常重要的投資准則,即投資於保持一貫經營原則的公司,避開陷入困境的公司。不要高估自己,指望自己比該公司的經營者做得更好,能夠扭虧為盈。「我和查理還沒學會如何解決公司的難題,」巴菲特承認,「但是我們學會了如何避開難題,我們的成功在於我們集中力量於我們能跨越的一尺柵欄上,而不是發現了跨越七尺柵欄的方法。」
2.過度敏感效應
過度敏感效應是指人們在心理上傾向於高估與誇大剛剛發生的事件的影響因素,而低估影響整體系統的其他因素的作用,從而作出錯誤判斷,並對此作出過度的行為反應。敏感能使人們及時發現異常現象並加快對此的反應速度,但也會加大反應的幅度,使反應過分。
以美國「9•11」事件為例。「9•11」事件後,恐怖分子劫持飛機撞毀紐約世貿雙塔的情景極大刺激了美國公眾的神經,於是人們大大高估了航空旅行的危險性,傾向於選擇其他旅行方式,美國航空業隨之進入大蕭條期。然而,數據統計顯示,即使考慮到「9•11」事件的航空災難,航空旅行也是所有旅行方式中最安全的,其事故率是火車旅行的三分之一。過度敏感效應在股票市場投資中反映得淋漓盡致,在股市上漲時,人們往往過分樂觀,傾向於相信大牛市是永無盡頭的,於是過分推高了股票價格;而股市下跌時,人們往往過分悲觀,傾向於相信大熊市是不可避免的,於是過分打壓了股票的價格。巴菲特認為正是人們的非理性行為使得股票價格圍繞其價值進行過分的波動,為投資帶來機會。他認為好的投資者應當利用這一現象,在別人貪婪時恐懼(1969年當巴菲特發現股票市場中人們已經陷入瘋狂時果斷拋售了所有股票,並解散了投資基金),在別人恐懼時貪婪(在1973、1974年美國股市大幅下跌進入熊市後,巴菲特又逢低分批建倉成功抄底)。巴菲特認為,「股票市場下跌在某種情況下不是壞事,投資機會正是從投資退潮中顯露出來。」
3.信念固著現象
信念固著現象是指人們一旦對某項事物建立了某種信念,尤其是為它建立了一個理論支持體系,那麼就很難打破人們的這一看法,即使是相反的證據與信息出現時他們也往往視而不見。從心理學的角度看,人們越是極力想證明自己的理論與解釋是正確的,就越是對挑戰自己信念的信息封閉。
信念固著現象是股票投資中非常重要的心理現象,股票投資者往往傾向於預測股市的漲跌與股票價格的波動,各類證券分析機構也通過預測股價波動獲取收益。然而,人們往往會落入信念固著的思維陷阱,在滿倉時忽視下跌信號的出現,而在空倉時忽視上漲因素的累積。巴菲特看透了這一思維誤區,主張理解投資與投機差異,認為應理性投資而不應非理性投機。應當說,這就是巴菲特法則的思想精髓——價值投資。
凱恩斯、格雷厄姆及巴菲特都曾解釋過投資與投機的差異。凱恩斯認為:「投資是預測資產未來收益的活動,而投機是預測市場心理的活動。」對格雷厄姆來說,「投資操作就是基於透徹的分析,確保本金的安全並能獲得滿意的回報。不能滿足這個要求的操作就是投機。」巴菲特相信:「如果你是投資者,你所關注的就是資產——在我們這里是指公司——未來的發展變化。如果你是投機者,你主要預測獨立於公司的價格變化。」以上述標准來看,中國股市目前還是一個投機氣氛濃厚的市場。
4.過度自信傾向
過度自信傾向是指人們在對過去知識進行判斷中存在智力自負現象,這種現象會影響對目前知識的評價和未來行為的預測。盡管我們知道自己過去出過錯,但我們對未來的預期仍然相當樂觀。造成過度自信傾向的主要原因是人們往往傾向於在他們完全正確的時刻回憶自己的錯誤判斷,從而認為這只是偶然發生的事件,與他們的能力缺陷無關。過度自信傾向幾乎影響了每一個人,約翰遜的過度自信造成了美國20世紀60年代陷入了越南戰爭的泥潭,尼克•里森的過度自信造成了百年巴林銀行的倒閉。可以說過度自信傾向是人類理性決策的最大敵人,這一傾向還容易使人們產生控制錯覺,就如賭徒,一旦贏了就歸因於自己的賭技與預見力,一旦輸了就認為「差一點就成了,或偶然倒霉」。而從理性角度來看,進行賭博與購買彩票從概率上來說是一場必輸的游戲,然而還是有無數賭徒與彩民由於控制錯覺而沉迷於此。
真正擺脫過度自信傾向,超越自己是非常不容易的事。絕大多數的股票投資人都堅信自己能夠判斷出大盤的漲跌趨勢,並通過「逢低買入與逢高賣出」來獲取收益,自己的收益將遠遠超出大盤指數的漲幅。然而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據統計90%的投資者(包括機構投資者)投資收益落後於大盤指數的增長,盡管這一統計數據是如此明顯的證據,人們還是相信自己有能力成為那部分10%的投資者,而拒絕接受傻瓜似的股指基金組合,認為這是對自我智力的羞辱。巴菲特清楚認識到自己的局限性,認為大盤是無法預測的,能夠把握的是對股票背後公司價值的評價與未來收益的預測,因此他從不期望於通過預測大盤來獲益。
此外,巴菲特還堅持投資於自己所熟悉的行業,他承認自己不投資於高科技公司的原因是自己沒有能力理解和評價它們。在伯克夏•哈撒韋公司1998年年會上他說:「我很敬佩安迪•格羅夫和比爾•蓋茨,而且希望把這種敬佩通過資金支持他們轉化成行動。但是說到微軟與英特爾,我不知道十年後的世界是什麼樣的,而且我也不喜歡玩那種對方占優勢的游戲。我花所有的時間考慮技術,但我仍然可能是分析這個行業的第100、第1000甚至第10000個聰明的人。確實有人能分析這個行業,但是我不行。」
從眾與群體極化
他不僅在投資決策中堅持獨立思考,還在被投資公司中重用抵制行業慣性的經營者
從眾是指人們受他人影響而改變自己的行為與信念。旅鼠行動是經典的從眾案例,這種生長在北極的小動物每當種群繁殖到一定程度就會集體跳海,自殺身亡。社會心理學家所做的從眾研究試驗中,人類也表現出了強烈的從眾傾向。
從眾可以引發群體極化效應,即群體成員的相互影響可以強化群體成員最初的觀點與信念。群體極化效應的產生原因有兩條,一是群體成員傾向於與其他成員保持行為與信念的一致,以獲取群體對他的認可及團體歸屬感;二是群體成員在對需要決策的事件拿不準的時候,模仿與順從他人的行為與信念往往是安全的。
從眾與群體極化效應在人類的投資活動中充分體現了出來。人們的投資行為往往會受到他人的影響,當大多數投資者都陷入貪婪的瘋狂而拚命追漲時,很少有投資者能冷靜而理智地抵制購買的誘惑;而當大多數投資者都陷入恐懼之中而拚命殺跌時,也很少有投資者能抵制拋售的沖動。這種從眾的壓力是非常巨大的,然而,明智的投資決策往往是「預料之外而情理之中」的決策,大家都看中的熱點板塊的投資價值通常已經提前透支了,而聰明的投資者一般會不斷觀察與跟蹤具有投資價值的股票,當它的股價下跌到合理的區間范圍之內時(被大多數投資者忽視),就會果斷吃進。很顯然,這樣做不僅需要專業的價值評估水平,更需要抵制從眾壓力的堅定意志與敢為天下先的巨大勇氣。巴菲特的老師格雷厄姆曾經教導他要從股市的情感漩渦中拔出來,要發現大多數投資者的不理智行為,他們購買股票不是基於邏輯,而是基於情感。如果你在正確的判斷基礎上獲得符合邏輯的結論,那麼不要因別人與你的意見不一致而放棄,「你的正確或錯誤都不會是因為別人和你不一致,你之所以正確是因為你的數據與邏輯推理正確。」巴菲特遵循了老師的教導,他不僅在投資決策中堅持獨立思考,還在被投資公司中重用抵制行業慣性的經營者,並將抵制行業慣性作為他所歸納的12條最重要的投資准則之一。在對Notre Dame商學院的學生發表演講時,他歸納了37家投資銀行的失敗原因:「他們為什麼有這樣的結局呢?我來告訴你們,那就是愚蠢的模仿同行的行為。」
根據合理的數據與邏輯得出的理性判斷,從不為他人的觀點所動;他只投資於自己搞得懂的產業與公司,在公司調研上親力親為,從不藉助他人的判斷。他將投資活動比喻為打
棒球,他認為投資比打棒球容易,打棒球是沒有選擇地擊打投過來的每一個球,而投資只需要選擇擊打那些最有把握擊中的球就可以了,合適的球沒投過來之前你只需要躺著休息就可以了。可以說,巴菲特是少數有理性與勇氣爬出虛假信息洞穴獲得理性光明的人。
信息洞穴與事實真相
他從不閱讀華爾街的所謂權威證券分析,也不熱衷到處收集影響股市的小道消息
國外一些研究 伊拉克問題的專家指出,伊拉克前總統薩達姆•海珊出身平民,精明能幹,通過奮斗奪取了國家最高權力。但他作出了兩次關鍵性的重大決策失誤,導致付出生命的代價。一次是入侵科威特,這是基於美國不會武力干預的判斷;第二次是在核武問題上採取強硬立場,這是基於對自身武裝力量的過高估計。為什麼像薩達姆這樣精明的人會犯這種錯誤呢?專家分析,薩達姆實際上是一個信息洞穴人,他所接觸到的信息都被伊拉克高級官員所壟斷,而這些官員往往或是依據自身利益來歪曲、加工與屏蔽信息,或是投其所好,報喜不報憂,以此保住官位。於是薩達姆呆在虛假信息的洞穴中,看不清洞穴外的事實真相,作出基於錯誤信息的錯誤判斷與決策也就理所當然了。
投資者是典型的信息洞穴人,投資市場上活躍著交易所、上市公司大股東及管理層、公募與私募基金、證券公司、普通股民、投資咨詢機構、媒體、銀行、律師及審計事務所等主體,構成了一個巨大的生態系統,每個個體都處於食物鏈的某一個環節,為了各自的切身利益,時常有意識或下意識地發布、製造、誇大、歪曲信息。由於信息發布者「裁剪」信息的內容,不少人被虛假或片面信息所操縱,作出錯誤的投資決策。典型的事例是上市公司高管與莊家相互勾結,配合莊家對股價的操縱而製作財務數據、發布虛假消息,最終受損的是普通散戶。此外,普通投資者對龐雜信息的識別缺乏專業知識的支持,更容易受到愚弄。例如前一階段我國擬發行1.55萬億特別國債的緊縮效應就被高估,而我國今年上半年看似不高的CPI指數(3.2個百分點)使普通投資者低估了通脹的可能性,這主要是由於我國CPI指數的構成比例不合理所致。
巴菲特清楚地認識到這一點,他從不閱讀華爾街的所謂權威證券分析,也不熱衷到處收集影響股市的小道消息,同樣不天天緊張地盯著盤面的變化,這使得他的投資工作非常輕松,他有時甚至在家中一邊享受天倫之樂、一邊工作,美國股市上世紀80年代末崩盤的那一天他甚至無暇關注股市。巴菲特只相信自己
如何應對人性的弱點
在可能的情況下延遲投資決策的時間,避免一切沖動情形下的決策行動,應當是保持理性與明智的有效方法
客觀地說,直覺、從眾等人類本性並不是絕對的缺點,我們的主觀體驗是構成人性的材料,它是人類對藝術和音樂、友誼與愛情、神秘性與宗教體驗的感受源泉。但必須承認,上述人類本性會造成錯覺思維、錯誤判斷和錯誤行為,這一現象在投資活動中充分表現出來。巴菲特法則的核心並不是他所創立的12條投資法則,任何所謂投資真經都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失靈,只有其背後的真正原則與規律才會永恆,巴菲特在投資活動中對人性心理弱點的克服與利用正是這種永恆的法則與邏輯。人性之所以被稱為人性,就是因其源自於自身並難以克服,但仍然有應對之道,人們可以從態度、反思、試錯與時間四個維度來修煉自己,克服人性弱點,獲取滿意的投資收益。
首先,正確的態度是克服心理弱點的基礎。
我們應當正視與承認人類具有局限性這一事實,這種對人類能力的自謙與懷疑是科學與宗教的核心所在。社會心理學家戴維•邁爾斯對此有精彩的論述,「科學同樣包括直覺和嚴格檢驗的相互影響。從錯覺中尋找現實需要開放的好奇心與冷靜的頭腦。以下觀點被證明是對待生活的正確態度:批判而不憤世嫉俗,好奇而不受蒙蔽,開放而不被操縱。」在投資活動中樹立這一態度同樣是至關重要的,這需要保持中庸避免極端。如果不能保持好奇與開放的心態,就不能最大限度獲取投資決策相關的信息,也就不能及早發現環境的轉變與新的規律的形成,也就不能抓住轉瞬即逝的投資機會;而如果不能以批判的態度對待一切信息,就容易受到他人的蒙蔽與操縱,從而陷入無數的投資陷阱。
其次,反思是克服心理弱點的方法。
正如蘇格拉底的曠世名言所說:「不加審視的生活是不值得過的。」反思與總結是人類進步的源泉,也是提升投資活動與投資決策成功率的重要方法。法國哲學家帕斯卡爾認識到,「任何一個單獨的真理都是不充分的,因為世界是很復雜的。任何一個真理如果脫離了和它互補的真理,就只能算是部分真理而已。」世上沒有絕對正確的事情,在做任何投資決策之前,不要先入為主與過分自信,務必從反對這一投資決策的角度進行思考,試著提出反對的道理與理由,或是咨詢其他投資人的意見,尤其重視反對者的意見,這種反思與多重思考會極大地完善、豐富與修正你的投資決策,提高投資決策的質量。
再次,試錯是克服心理弱點的手段。
人類是有限理性的,而投資市場是錯綜復雜與不斷變化的,人們不可能窮盡投資決策所需的一切信息與規律,因此有效檢驗投資決策正確與否的手段就是試錯,對可能的投資方法與對象進行嘗試性投資,將投資手段與方法放到實踐中進行檢驗。對試錯的批評可能在於兩點,一是認為試錯的代價過於高昂,二是投資的時效性,當發現投資機會時該機會已喪失。對第一種批評的對策是將降低試錯籌碼,當確認投資決策有效時再進行大筆投資;對第二種批評的對策是試錯檢驗對象的選擇,不是具體的投資對象(如具體的股票),而是投資的規律與哲學的檢驗(如高科技股票的投資規律)。
最後,掌握投資決策時間是克服心理弱點的補充。
人類的心理本性具有極強的時間敏感性,在理性與感性的斗爭中,隨著時間的推移,感性往往由強變弱,理性往往由弱變強。人類大多數的錯誤都是出現在一時沖動的情形下,人們常常會在一時沖動下做了某種行為,事後又追悔莫及。這主要是因為人們在事情剛剛發生之時,會誇大導致事情發生的因素,而忽視其他因素的重要性,造成思維偏見與決策失誤。這在人類投資活動中也很常見,大漲與大跌都會在發生之時極大地刺激人們的神經,調動人們的情緒,使人們產生買入與賣出的沖動,而沖動情況下作出的投資決策往往是不明智的。因此,在可能的情況下延遲投資決策的時間,避免一切沖動情形下的決策行動,應當是保持理性與明智的有效方法。

Ⅳ 投資者為何應該有一個全球視角對他們的投資

透視巴菲特式投資心理:招招針對人性弱點
巴菲特法則是沃倫•巴菲特42年成功投資生涯一直秉持的不二法則,核心精髓包括價值投資、邊際安全原則、集中投資組合、長期持有股權等,秉持巴菲特法則的投資者如凱恩斯(Keynesian)、芒格(Monger)等都獲得超越大盤的投資回報。考慮到美國股市在過去20年增長10倍的大牛市背景下,仍然有90%的投資者未能盈利的嚴峻事實,長期獲得超越大盤的投資回報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歷史證明巴菲特法則是投資界的黃金法則。
然而,盡管巴菲特法則為廣大投資界人士所熟知,但成功應用巴菲特法則獲得成功的人還是鳳毛麟角。其原因到底何在?
巴菲特法則執行的最大難點在兩個方面,一是對人類本性的理解與超越,二是對投資價值判斷的專業性。前者涉及人類心理的奧秘,後者涉及對股票背後商業運營的洞察力(將另文論述)。任何投資市場背後都是活生生的人在推動,因而對他們心理的研究是洞察投資市場的獨特視角。
直覺判斷與四大錯覺思維
「我和查理還沒學會如何解決公司的難題,我們的成功在於我們集中力量於我們能跨越的一尺柵欄上,而不是發現了跨越七尺柵欄的方法。」
巴菲特還堅持投資於自己所熟悉的行業,他承認自己不投資於高科技公司的原因是自己沒有能力理解和評價它們
心理學的一個重大發現就是人類的直覺,正如法國哲學家帕斯卡爾所說:「心靈活動有其自身原因,而理性卻無法知曉。」人類的思維、記憶、態度都是同時在兩個水平上運行的,一個是有意識和有意圖的,另一個是無意識和自動的。我們的所知比我們知道自己所知的還要多。
直覺是人類在長期進化中基因優化的結果,是人類反應及處理問題時的心理捷徑。股市中恐懼、貪婪、樂觀、悲觀等情緒均是無意識的自動的直覺反映,是人類的本性。為什麼人們會瘋狂地追漲(貪婪)、殺跌(恐懼)?為什麼股市不斷重演非理性繁榮與非理性蕭條的循環?就是因為直覺和本性的原因。
任何事物都存在兩面性,直覺判斷一方面節省了人類的心智資源,另一方面也為人類帶來了錯覺思維。由於直覺存在敏感性、即時性、既定模式反應等特徵,直覺在進行判斷與決策時有著明顯的局限性,從而使人們產生了事後聰明偏見、過度敏感效應、信念固著現象、過度自信傾向等錯誤思維,這在股市投資決策中充分反映了出來。
1.事後聰明偏見
所謂事後聰明偏見是指人們往往傾向於利用事件發生之後的結果去理解事件發生的原因及過程。「事後諸葛亮」就是指這一現象。人們往往會忽視事後理解的天然優勢,而進一步貶低事前決策的復雜性與難度。事後聰明偏見是普遍存在的,是人性的一部分,這一錯覺思維使人們傾向於高估自身的能力,而低估他人的能力。
巴菲特在投資中盡量避免犯這樣的錯誤,事實上20世紀60年代對伯克夏•哈撒韋的投資(當年主要以紡織業為主)給了巴菲特非常大的教訓,20世紀80年代他被迫將持續虧損的紡織業務關閉。這形成了巴菲特非常重要的投資准則,即投資於保持一貫經營原則的公司,避開陷入困境的公司。不要高估自己,指望自己比該公司的經營者做得更好,能夠扭虧為盈。「我和查理還沒學會如何解決公司的難題,」巴菲特承認,「但是我們學會了如何避開難題,我們的成功在於我們集中力量於我們能跨越的一尺柵欄上,而不是發現了跨越七尺柵欄的方法。」
2.過度敏感效應
過度敏感效應是指人們在心理上傾向於高估與誇大剛剛發生的事件的影響因素,而低估影響整體系統的其他因素的作用,從而作出錯誤判斷,並對此作出過度的行為反應。敏感能使人們及時發現異常現象並加快對此的反應速度,但也會加大反應的幅度,使反應過分。
以美國「9•11」事件為例。「9•11」事件後,恐怖分子劫持飛機撞毀紐約世貿雙塔的情景極大刺激了美國公眾的神經,於是人們大大高估了航空旅行的危險性,傾向於選擇其他旅行方式,美國航空業隨之進入大蕭條期。然而,數據統計顯示,即使考慮到「9•11」事件的航空災難,航空旅行也是所有旅行方式中最安全的,其事故率是火車旅行的三分之一。過度敏感效應在股票市場投資中反映得淋漓盡致,在股市上漲時,人們往往過分樂觀,傾向於相信大牛市是永無盡頭的,於是過分推高了股票價格;而股市下跌時,人們往往過分悲觀,傾向於相信大熊市是不可避免的,於是過分打壓了股票的價格。巴菲特認為正是人們的非理性行為使得股票價格圍繞其價值進行過分的波動,為投資帶來機會。他認為好的投資者應當利用這一現象,在別人貪婪時恐懼(1969年當巴菲特發現股票市場中人們已經陷入瘋狂時果斷拋售了所有股票,並解散了投資基金),在別人恐懼時貪婪(在1973、1974年美國股市大幅下跌進入熊市後,巴菲特又逢低分批建倉成功抄底)。巴菲特認為,「股票市場下跌在某種情況下不是壞事,投資機會正是從投資退潮中顯露出來。」
3.信念固著現象
信念固著現象是指人們一旦對某項事物建立了某種信念,尤其是為它建立了一個理論支持體系,那麼就很難打破人們的這一看法,即使是相反的證據與信息出現時他們也往往視而不見。從心理學的角度看,人們越是極力想證明自己的理論與解釋是正確的,就越是對挑戰自己信念的信息封閉。
信念固著現象是股票投資中非常重要的心理現象,股票投資者往往傾向於預測股市的漲跌與股票價格的波動,各類證券分析機構也通過預測股價波動獲取收益。然而,人們往往會落入信念固著的思維陷阱,在滿倉時忽視下跌信號的出現,而在空倉時忽視上漲因素的累積。巴菲特看透了這一思維誤區,主張理解投資與投機差異,認為應理性投資而不應非理性投機。應當說,這就是巴菲特法則的思想精髓——價值投資。
凱恩斯、格雷厄姆及巴菲特都曾解釋過投資與投機的差異。凱恩斯認為:「投資是預測資產未來收益的活動,而投機是預測市場心理的活動。」對格雷厄姆來說,「投資操作就是基於透徹的分析,確保本金的安全並能獲得滿意的回報。不能滿足這個要求的操作就是投機。」巴菲特相信:「如果你是投資者,你所關注的就是資產——在我們這里是指公司——未來的發展變化。如果你是投機者,你主要預測獨立於公司的價格變化。」以上述標准來看,中國股市目前還是一個投機氣氛濃厚的市場。
4.過度自信傾向
過度自信傾向是指人們在對過去知識進行判斷中存在智力自負現象,這種現象會影響對目前知識的評價和未來行為的預測。盡管我們知道自己過去出過錯,但我們對未來的預期仍然相當樂觀。造成過度自信傾向的主要原因是人們往往傾向於在他們完全正確的時刻回憶自己的錯誤判斷,從而認為這只是偶然發生的事件,與他們的能力缺陷無關。過度自信傾向幾乎影響了每一個人,約翰遜的過度自信造成了美國20世紀60年代陷入了越南戰爭的泥潭,尼克•里森的過度自信造成了百年巴林銀行的倒閉。可以說過度自信傾向是人類理性決策的最大敵人,這一傾向還容易使人們產生控制錯覺,就如賭徒,一旦贏了就歸因於自己的賭技與預見力,一旦輸了就認為「差一點就成了,或偶然倒霉」。而從理性角度來看,進行賭博與購買彩票從概率上來說是一場必輸的游戲,然而還是有無數賭徒與彩民由於控制錯覺而沉迷於此。
真正擺脫過度自信傾向,超越自己是非常不容易的事。絕大多數的股票投資人都堅信自己能夠判斷出大盤的漲跌趨勢,並通過「逢低買入與逢高賣出」來獲取收益,自己的收益將遠遠超出大盤指數的漲幅。然而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據統計90%的投資者(包括機構投資者)投資收益落後於大盤指數的增長,盡管這一統計數據是如此明顯的證據,人們還是相信自己有能力成為那部分10%的投資者,而拒絕接受傻瓜似的股指基金組合,認為這是對自我智力的羞辱。巴菲特清楚認識到自己的局限性,認為大盤是無法預測的,能夠把握的是對股票背後公司價值的評價與未來收益的預測,因此他從不期望於通過預測大盤來獲益。
此外,巴菲特還堅持投資於自己所熟悉的行業,他承認自己不投資於高科技公司的原因是自己沒有能力理解和評價它們。在伯克夏•哈撒韋公司1998年年會上他說:「我很敬佩安迪•格羅夫和比爾•蓋茨,而且希望把這種敬佩通過資金支持他們轉化成行動。但是說到微軟與英特爾,我不知道十年後的世界是什麼樣的,而且我也不喜歡玩那種對方占優勢的游戲。我花所有的時間考慮技術,但我仍然可能是分析這個行業的第100、第1000甚至第10000個聰明的人。確實有人能分析這個行業,但是我不行。」
從眾與群體極化
他不僅在投資決策中堅持獨立思考,還在被投資公司中重用抵制行業慣性的經營者
從眾是指人們受他人影響而改變自己的行為與信念。旅鼠行動是經典的從眾案例,這種生長在北極的小動物每當種群繁殖到一定程度就會集體跳海,自殺身亡。社會心理學家所做的從眾研究試驗中,人類也表現出了強烈的從眾傾向。
從眾可以引發群體極化效應,即群體成員的相互影響可以強化群體成員最初的觀點與信念。群體極化效應的產生原因有兩條,一是群體成員傾向於與其他成員保持行為與信念的一致,以獲取群體對他的認可及團體歸屬感;二是群體成員在對需要決策的事件拿不準的時候,模仿與順從他人的行為與信念往往是安全的。
從眾與群體極化效應在人類的投資活動中充分體現了出來。人們的投資行為往往會受到他人的影響,當大多數投資者都陷入貪婪的瘋狂而拚命追漲時,很少有投資者能冷靜而理智地抵制購買的誘惑;而當大多數投資者都陷入恐懼之中而拚命殺跌時,也很少有投資者能抵制拋售的沖動。這種從眾的壓力是非常巨大的,然而,明智的投資決策往往是「預料之外而情理之中」的決策,大家都看中的熱點板塊的投資價值通常已經提前透支了,而聰明的投資者一般會不斷觀察與跟蹤具有投資價值的股票,當它的股價下跌到合理的區間范圍之內時(被大多數投資者忽視),就會果斷吃進。很顯然,這樣做不僅需要專業的價值評估水平,更需要抵制從眾壓力的堅定意志與敢為天下先的巨大勇氣。巴菲特的老師格雷厄姆曾經教導他要從股市的情感漩渦中拔出來,要發現大多數投資者的不理智行為,他們購買股票不是基於邏輯,而是基於情感。如果你在正確的判斷基礎上獲得符合邏輯的結論,那麼不要因別人與你的意見不一致而放棄,「你的正確或錯誤都不會是因為別人和你不一致,你之所以正確是因為你的數據與邏輯推理正確。」巴菲特遵循了老師的教導,他不僅在投資決策中堅持獨立思考,還在被投資公司中重用抵制行業慣性的經營者,並將抵制行業慣性作為他所歸納的12條最重要的投資准則之一。在對Notre Dame商學院的學生發表演講時,他歸納了37家投資銀行的失敗原因:「他們為什麼有這樣的結局呢?我來告訴你們,那就是愚蠢的模仿同行的行為。」
根據合理的數據與邏輯得出的理性判斷,從不為他人的觀點所動;他只投資於自己搞得懂的產業與公司,在公司調研上親力親為,從不藉助他人的判斷。他將投資活動比喻為打
棒球,他認為投資比打棒球容易,打棒球是沒有選擇地擊打投過來的每一個球,而投資只需要選擇擊打那些最有把握擊中的球就可以了,合適的球沒投過來之前你只需要躺著休息就可以了。可以說,巴菲特是少數有理性與勇氣爬出虛假信息洞穴獲得理性光明的人。
信息洞穴與事實真相
他從不閱讀華爾街的所謂權威證券分析,也不熱衷到處收集影響股市的小道消息
國外一些研究 伊拉克問題的專家指出,伊拉克前總統薩達姆•海珊出身平民,精明能幹,通過奮斗奪取了國家最高權力。但他作出了兩次關鍵性的重大決策失誤,導致付出生命的代價。一次是入侵科威特,這是基於美國不會武力干預的判斷;第二次是在核武問題上採取強硬立場,這是基於對自身武裝力量的過高估計。為什麼像薩達姆這樣精明的人會犯這種錯誤呢?專家分析,薩達姆實際上是一個信息洞穴人,他所接觸到的信息都被伊拉克高級官員所壟斷,而這些官員往往或是依據自身利益來歪曲、加工與屏蔽信息,或是投其所好,報喜不報憂,以此保住官位。於是薩達姆呆在虛假信息的洞穴中,看不清洞穴外的事實真相,作出基於錯誤信息的錯誤判斷與決策也就理所當然了。
投資者是典型的信息洞穴人,投資市場上活躍著交易所、上市公司大股東及管理層、公募與私募基金、證券公司、普通股民、投資咨詢機構、媒體、銀行、律師及審計事務所等主體,構成了一個巨大的生態系統,每個個體都處於食物鏈的某一個環節,為了各自的切身利益,時常有意識或下意識地發布、製造、誇大、歪曲信息。由於信息發布者「裁剪」信息的內容,不少人被虛假或片面信息所操縱,作出錯誤的投資決策。典型的事例是上市公司高管與莊家相互勾結,配合莊家對股價的操縱而製作財務數據、發布虛假消息,最終受損的是普通散戶。此外,普通投資者對龐雜信息的識別缺乏專業知識的支持,更容易受到愚弄。例如前一階段我國擬發行1.55萬億特別國債的緊縮效應就被高估,而我國今年上半年看似不高的CPI指數(3.2個百分點)使普通投資者低估了通脹的可能性,這主要是由於我國CPI指數的構成比例不合理所致。
巴菲特清楚地認識到這一點,他從不閱讀華爾街的所謂權威證券分析,也不熱衷到處收集影響股市的小道消息,同樣不天天緊張地盯著盤面的變化,這使得他的投資工作非常輕松,他有時甚至在家中一邊享受天倫之樂、一邊工作,美國股市上世紀80年代末崩盤的那一天他甚至無暇關注股市。巴菲特只相信自己
如何應對人性的弱點
在可能的情況下延遲投資決策的時間,避免一切沖動情形下的決策行動,應當是保持理性與明智的有效方法
客觀地說,直覺、從眾等人類本性並不是絕對的缺點,我們的主觀體驗是構成人性的材料,它是人類對藝術和音樂、友誼與愛情、神秘性與宗教體驗的感受源泉。但必須承認,上述人類本性會造成錯覺思維、錯誤判斷和錯誤行為,這一現象在投資活動中充分表現出來。巴菲特法則的核心並不是他所創立的12條投資法則,任何所謂投資真經都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失靈,只有其背後的真正原則與規律才會永恆,巴菲特在投資活動中對人性心理弱點的克服與利用正是這種永恆的法則與邏輯。人性之所以被稱為人性,就是因其源自於自身並難以克服,但仍然有應對之道,人們可以從態度、反思、試錯與時間四個維度來修煉自己,克服人性弱點,獲取滿意的投資收益。
首先,正確的態度是克服心理弱點的基礎。
我們應當正視與承認人類具有局限性這一事實,這種對人類能力的自謙與懷疑是科學與宗教的核心所在。社會心理學家戴維•邁爾斯對此有精彩的論述,「科學同樣包括直覺和嚴格檢驗的相互影響。從錯覺中尋找現實需要開放的好奇心與冷靜的頭腦。以下觀點被證明是對待生活的正確態度:批判而不憤世嫉俗,好奇而不受蒙蔽,開放而不被操縱。」在投資活動中樹立這一態度同樣是至關重要的,這需要保持中庸避免極端。如果不能保持好奇與開放的心態,就不能最大限度獲取投資決策相關的信息,也就不能及早發現環境的轉變與新的規律的形成,也就不能抓住轉瞬即逝的投資機會;而如果不能以批判的態度對待一切信息,就容易受到他人的蒙蔽與操縱,從而陷入無數的投資陷阱。
其次,反思是克服心理弱點的方法。
正如蘇格拉底的曠世名言所說:「不加審視的生活是不值得過的。」反思與總結是人類進步的源泉,也是提升投資活動與投資決策成功率的重要方法。法國哲學家帕斯卡爾認識到,「任何一個單獨的真理都是不充分的,因為世界是很復雜的。任何一個真理如果脫離了和它互補的真理,就只能算是部分真理而已。」世上沒有絕對正確的事情,在做任何投資決策之前,不要先入為主與過分自信,務必從反對這一投資決策的角度進行思考,試著提出反對的道理與理由,或是咨詢其他投資人的意見,尤其重視反對者的意見,這種反思與多重思考會極大地完善、豐富與修正你的投資決策,提高投資決策的質量。
再次,試錯是克服心理弱點的手段。
人類是有限理性的,而投資市場是錯綜復雜與不斷變化的,人們不可能窮盡投資決策所需的一切信息與規律,因此有效檢驗投資決策正確與否的手段就是試錯,對可能的投資方法與對象進行嘗試性投資,將投資手段與方法放到實踐中進行檢驗。對試錯的批評可能在於兩點,一是認為試錯的代價過於高昂,二是投資的時效性,當發現投資機會時該機會已喪失。對第一種批評的對策是將降低試錯籌碼,當確認投資決策有效時再進行大筆投資;對第二種批評的對策是試錯檢驗對象的選擇,不是具體的投資對象(如具體的股票),而是投資的規律與哲學的檢驗(如高科技股票的投資規律)。
最後,掌握投資決策時間是克服心理弱點的補充。
人類的心理本性具有極強的時間敏感性,在理性與感性的斗爭中,隨著時間的推移,感性往往由強變弱,理性往往由弱變強。人類大多數的錯誤都是出現在一時沖動的情形下,人們常常會在一時沖動下做了某種行為,事後又追悔莫及。這主要是因為人們在事情剛剛發生之時,會誇大導致事情發生的因素,而忽視其他因素的重要性,造成思維偏見與決策失誤。這在人類投資活動中也很常見,大漲與大跌都會在發生之時極大地刺激人們的神經,調動人們的情緒,使人們產生買入與賣出的沖動,而沖動情況下作出的投資決策往往是不明智的。因此,在可能的情況下延遲投資決策的時間,避免一切沖動情形下的決策行動,應當是保持理性與明智的有效方法。

Ⅳ 巴菲特:什麼是價值投資法則

巴菲特的價值投資法則:
第一法則:競爭優勢原則
好公司才有好股票:那些業務清晰易懂,業績持續優秀並且由一批能力非凡的、能夠為股東利益著想的管理層經營的大公司就是好公司。
最正確的公司分析角度:如果你是公司的唯一所有者。
最關鍵的投資分析:企業的競爭優勢及可持續性。
最佳競爭優勢:游著鱷魚的很寬的護城河保護下的企業經濟城堡。
最佳競爭優勢衡量標准:超出產業平均水平的股東權益報酬率。
經濟特許權:超級明星企業的超級利潤之源。
選股如同選老婆:價格好不如公司好。
選股如同選老公:神秘感不如安全感。
第二法則:現金流量原則
新建一家制葯廠與收購一家制葯廠的價值比較。
價值評估既是藝術,又是科學。
估值就是估老公:越賺錢越值錢。
企業未來現金流量的貼現值。
估值就是估老婆:越保守越可靠。
巴菲特主要採用股東權益報酬率、賬面價值增長率來分析未來可持續盈利能力的。
估值就是估愛情:越簡單越正確。
第三法則:「市場先生」原則
在別人恐懼時貪婪,在別人貪婪時恐懼。
市場中的價值規律:短期經常無效但長期趨於有效。
市場中的孫子兵法:利用市場而不是被市場利用。
第四法則:安全邊際原則
安全邊際就是「買保險」:保險越多,虧損的可能性越小。
安全邊際就是「猛砍價」:買價越低,盈利可能性越大。
安全邊際就是「釣大魚」:人越少,釣大魚的可能性越高。
第五法則:集中投資原則
集中投資就是一夫一妻制:最優秀、最了解、最小風險。
衡量公司股票投資風險的因素:
集中投資就是計劃生育:股票越少,組合業績越好;
集中投資就是賭博:當贏的概率高時下大賭注。
第六法則:長期持有原則
長期持有就是龜兔賽跑:長期內復利可以戰勝一切。
長期持有就是海誓山盟:與喜歡的公司終生相伴。
長期持有就是白頭偕老:專情比多情幸福10000倍。

Ⅵ 格雷厄姆經典投資策略怎麼樣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金融市場的不斷完善,無論是公司行為的投資渠道,還是個人行為的投資方式都越來越極大地豐富起來。於是投資已經成為現代人達到踏實存在的一種生存理念,成為一種人們從賴以生存到提高生活品質的手段。不過任何一種投資行為都需要具備相應的職業技能。尤其是普通投資者不做好功課盲目地跟風投資只會令自己的口袋越來越癟。 格雷厄姆的經典投資策略是多少年來指導和成就了眾多世界頂級投資人的經典巨論。我曾經躊躇滿志地讀過格雷厄姆的《證券分析》,其中艱深的專業術語常常令我雲里霧里,並將之束之高閣。不過在讀過財經作家珍妮特洛爾的作品《格雷厄姆經典投資策略——讓價值投資變容易》之後,我又有一種重讀它的沖動。 這是一部有助於讀者了解和勘查格雷厄姆思想與理論精髓的作品,即指出了沖動型投資和其他各種不理性投資弊端和結果,也指出了回歸價值投資的重要與必然。也許只有「在經歷了追隨熱點上下折騰的重重歷險之後,回歸到價值投資才能讓輕松賺錢成為一件快樂又自然的事……」事實證明,雖然「希望通過炒概念、挖內幕賺快錢的做法,比起味道淡如純凈水的價值投資確實充滿了誘惑,也讓一些人嘗到過一時的甜頭,但那些一世發達的機會可能就與他們無緣了。」於是我們必須相信價值投資的獲利方式就是「慢即快。」 我對這個道理深信不疑,因為許多年前我就是作為前者以飛蛾撲火的勇氣義無反顧地沖入股市的。那時候正值九十年代初期,剛剛參加工作的我借著我所在的國有企業上市的機會,購買了一次公司的原始股,後來股票上市了,自己也懵懵懂懂地成為了一個所謂的投資人,雖然每個人僅購買了其中很少的一部分,卻讓當時的我和我的同事們小賺了一筆。而後,一有時間就會熱衷於往小城惟一的一個股票交易所跑,出出入入於交易大廳攢動和擁擠的人群中,望著紅綠相間的大盤,望著身邊如我一樣被興奮填滿的張張臉龐,心裡總會升騰起一片莫名其妙的亢奮……很多年過去了,極度的熱切並沒有帶給我回報,甚至還令我差點就繳械投降。 在親身經歷了幻夢寂滅之後,我才真正認識到了學習和學之所用之於一個投資者的重要。但是投資這門功課也不是任何一個人想做就能做得來的,因為通過大量的研讀資產負債表、損益表的手段,考察所投資公司管理階層的表現,並從中洞見該公司各種數據增長率、稅前邊際利潤、投資資本的盈利情況等等,為未來的投資做好全面的積累和准備……這些都需要一定的技術含量,於是我們就需要如珍妮特洛爾這樣致力於將繁復的理論簡化並努力傳遞給普通投資人的財經作家,也需要如《格雷厄姆經典投資策略——讓價值投資變容易》這樣通俗易懂的指導投資人理性投資的操作手冊。 那就在先閑經典思想與理論的指導下,不斷學習並學以致用,一點點建立健全屬於自己的價值投資法則,然後也沉下心來「躲在鄉村俱樂部里看著草慢慢成長……」

Ⅶ 投資和投機有什麼區別

1、概念區別。一般說的投資,應該是直接投資,就是利用手中的資金直接參與具體的生產經營,從經營的利潤中分得收益。投機則是根據自己對市場的了解,預測將要出現的情況,提前布局利用市場出現的商品和服務的價格變化來賺取差價,買入和賣出的價格是根據市場變動做出的。股票投機所做的就是利用股價的變化反復買賣來賺取其中的差價。

2、收益區別。投資的收益,是來自於投資物所產生的財富;而投機的收益,是來自於另一個投機者的虧損。假如買入一種商品指望以更高的價格賣出的話,不管什麼樣的商品,都只能歸類為投機。

3、周期時間區別。投資行為的時間周期普遍更長。如果持有周期只有一年,那麼最可能出現的結果是大喜或者大悲(有可能大賺157.77%,也有可能大虧66.59%)。但是如果將投資期限拉長,投資回報的范圍會大大縮小,不確定性風險也會大大縮小。投資時間一般5年以上。

(7)格雷厄姆投資法則擴展閱讀:

1、投資是以讓渡其他資產而換取的另一項資產;

2、投資是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之外持有的資產;

3、投資是一種以權利為表現形式的資產;

4、投資是一種具有財務風險的資產。

5、投資周期很漫長一般為5-10年,不漫長的叫投機。

Ⅷ 從格雷厄姆到巴菲特的頭號投資法則,實用嗎

不實用

自己好好學習技術分析,就算不學復雜的,只學學趨勢線,移動平均線,K線,量能。3破原則就夠了,

比方說趨勢線

如下圖

大盤跌破這上升趨勢線的時候知道跑 這三次股災就沒你什麼事

Ⅸ 關於投資有哪些不得不讀的書籍

1,《聰明的投資者》本傑明·格雷厄姆著2,《證券分析》本傑明·格雷厄姆著3,《一路騙到底》4,《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資》彼得·林奇著5,《戰勝華爾街》彼得·林奇著

Ⅹ 價值投資一般遵循什麼原則想聽聽光大機智姐怎麼說

光大保德信機智姐表示,價值投資通常會遵循三個原則:
1. 自下而上:也就是通過企業基本面分析尋找投資機會;
2. 絕對收益導向:好的絕對回報要靠買入被低估的股票,在其真實價值被更多地認可時賣掉;
3. 既關心回報也關心風險:當其他投資者為短期業績爆棚而沾沾自喜時,價投者們還會關心隱藏的風險而提前想好對策

熱點內容
鳳凰傳媒港股 發布:2021-03-31 20:26:44 瀏覽:3
美國原油出口帶來了什麼 發布:2021-03-31 20:26:44 瀏覽:740
k線重合指標 發布:2021-03-31 20:26:26 瀏覽:359
金融財經網站排名 發布:2021-03-31 20:25:22 瀏覽:766
金融視頻網站 發布:2021-03-31 20:25:20 瀏覽:108
公司是否質押 發布:2021-03-31 20:24:28 瀏覽:643
私募眾籌騙 發布:2021-03-31 20:24:21 瀏覽:852
股份構成是什麼意思 發布:2021-03-31 20:24:21 瀏覽:989
2015年a股市值排名 發布:2021-03-31 20:23:56 瀏覽:263
融資名單查詢 發布:2021-03-31 20:22:52 瀏覽: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