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的投資
㈠ 新浪是日本人投資的嗎
阿里巴巴是日本人投資的,淘寶支付寶別用了?
㈡ 為什麼阿里巴巴日本是大股東啊,錢怎麼日本人都賺了
從客觀來說,是的。
下面是數據:
受到阿里巴巴即將IPO的消息刺激,上周初以來,軟銀股價已累計上揚16%,於昨天把孫正義推上了日本首富寶座,擠下迅銷(Fast Retailing)董事長柳井正。
據彭博億萬富翁指數,現年57歲的韓裔日本人孫正義擁有的凈資產達到166億美元, 日本第二富豪柳井正擁有162億美元資產。而馬雲身家達到219億美元,遠超在中國大陸排名第二的李彥宏的158億美元。
軟銀持有中國最大電商阿里巴巴集團約34%股權,阿里巴巴尋求通過首次公開發行股票(IPO)募集最多218億美元資金,並向打破全球IPO募資紀錄 邁進,軟銀也從中受益。
軟銀是阿里巴巴最大股東,當時孫正義投資了2千萬美元,上市以後價值大約580億美元,獲利2500倍!雅虎是第二大股東,也是賺的荷包滿滿,不過這也只是按照承銷價格計算,上市以後股價如果繼續走高,那就又不一樣了。
而孫正義是軟體銀行集團公司的創始人,現在是該公司的總裁兼董事長。
而你所熟知的騰訊 他的控股股東IDG即是一家美國風投:
,馬化騰曾試圖作價60萬賣掉OICQ,但找不到買家即使最終獲得了IDG和香港盈科總共220萬美元的投資,代價也頗高昂:足足讓出了40%的股份。
風投不講究國界,只講究項目的成長性,和項目創業者的個人綜合素質,而現在國內這些,說實在話,比國外差的不是一點點。事實上當時是阿里巴巴、騰訊,網路,當時在國內是沒人要的孩子,(呵呵,公司還沒真正長大,成長成巨人之前,這點稱呼,相信他們不會介意的。)而國內沒有有錢人嗎,有的,多的是。 而他們都是迫不得已才到引進國外風投,用風投資金來發展壯大自己。
而風投只是收錢的主,你的公司當然是你自己管理了,營業收入他們分享利潤,所以他們算是比較公平的吧,最少的,他們給了騰訊,阿里一個生存的機會,而當時騰訊,在國內人們都是躲著他們走的。
我只能說是別人慧眼識英雄吧。 到現在國內的很多風投都說,不會投阿里巴巴,騰訊。說他們是個例,說阿里是假貨多,試問,當時溫州人不少假貨多嗎,浪子回頭金不換的溫州人,現在不一直是中國商業力量的核心,方向標嗎?馬雲的個人智慧,他們不了解,或是他們沒達到那個高度,為什麼馬雲會和史玉柱成為好朋友呢?史玉柱曾經摔的很慘啊,這不能說明很多問題嗎?
錯就是錯了,還狡辯說明,沒眼光就好了嗎,說白了,你就沒伯樂那個水準嗎。
呵呵,說的有點多了,兄弟。總之,英雄,不問出生。
如果,你站的比別人高很多,你看到的肯定要比別人遠,也許不是距離,是時間。
㈢ 日本人是怎樣理財的
這個四口之家的每月收入是30萬日元(凈到手金額),扣除每月的房貸5萬日元,生活資金只有25萬日元,這在日本,對於一個四口之家是只能達到維持基本生活的標准。 可是為了兒子的入學祝金、以後孩子們的學雜費不存錢怎麼能行?再加上,電視、報紙每天談養老的問題,宮本太太甚至都開始擔心養老金的問題了。雖然宮本先生說「現在都很緊張,哪裡有錢儲蓄!」,最後,這對夫婦還是決定請專家幫助制定《財務規劃》。 在日本,大多數的金融機構設有「生活規劃」、「財務規劃」這樣的服務項目,由持有執照的財務規劃師為客戶量身定做生活或者財務計劃。近些年,因為日本人均收入的連年減少,加上養老問題成為備受社會關注的話題,年輕人也開始感到財務和將來養老的壓力,定製《生活規劃》、《財務規劃》的人群從1930年代的向年輕人群推移,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做規劃。 一般,日本的財務規劃師會要求客戶先做好自己真實的「財務報表」給他,然後同客戶一起分析制定一份最適合自己的《財務規劃書》。 現在,較流行的規劃方法是:資金三分法就是將資金分成:流動資金(緊急預備)、使用預定資金、生利性資金。 流動資金主要是為了防備生病、受傷、災害等突發的急事而准備的資金,要求是可以馬上變現的。所以這筆資金可以以活期存款、定存、短期的定期、MRF、MMF等的靈活的方式儲備。從金額上來說,一般建議是月平均生活費的6倍(約100萬日元左右)。 使用預定資金,主要是指有計劃在5年內或者數年後使用的資金,例如買房或買車計劃、3年後子女上大學所需的學費等,根據個人具體的「生活規劃」來的。特別要說的是,如果現金資產呈負增長的家庭,需要預備可能用來補貼到生活費的一筆資金也是歸屬到使用預定資金的范疇里。這筆資金的投資可以偏向於中長期的回報較高點的金融產品,例如:定期存款、累積型定期存款、國債、財形儲蓄等等。但是仍然要注重本金的安全性。 在日本,有政府牽頭,企業執行的「財形儲蓄制度」,就是企業同雇員約定好每月定期從薪水中提取一定的金額(由雇員決定自己的金額)存到銀行,以「累積定期存款」的方式計息,這部分薪水就可免除所得稅,有些銀行還提供高於個人客戶的特殊利率給這個產品。所以,「財形融資」是使用預定資金的首選投資方向。 生利性資金,是指預計10年不會使用的資金。一般這筆資金主要是用來養老、交子女學費的。這筆資金可以用來進行長線產品的投資,賺取更高回報。這筆資金的有效利用是關鍵,具體在投資回報的比較之下,從實際情況來看還是將這筆資金投資於股票、基金、債券、外匯等高收益的金融產品的人居多。但是專家還是建議設定金額的上限,保證有部分的余剩資金,以備萬一的使用。 資產三分法在日本是被較為廣泛接受和廣泛使用的理財基準。例如在選擇投資哪個金融產品時,要先定好自己選擇條件,諸如資金的可投資期限、資金的類別(三分法中的那一類),期待的回報率等等,這樣有助於縮小篩選的范圍,便於盡快地決策。同時這種方法也是被認為可用於「自我管理」的較有效方法。希望對中國的讀者們也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㈣ 日本在中國那些地區的投資最多
據說是在大連日本人投資的最多。因為大連的日企很多。大連人相對的對日本人比較歡迎。
㈤ 馬雲當年是哪個日本人給他投資的
馬雲當初創業沒人給他投資,最後是日本人孫正義(安本正義)給他投的資,目前最大股東,其公司為軟銀集團,其人為中朝混血,日本國籍。
㈥ 日本人的投資理財習慣是什麼
在日本,大多數的金融機構設有「生活規劃」、「財務規劃」這樣的服專務項目,由屬持有執照的財務規劃師為客戶量身定做生活或者財務計劃。近些年,因為日本人均收入的連年減少,加上養老問題成為備受社會關注的話題,年輕人也開始感到財務和將來養老的壓力,定製《生活規劃》、《財務規劃》的人群從1930年代的向年輕人群推移,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做規劃。
一般,日本的財務規劃師會要求客戶先做好自己真實的「財務報表」給他,然後同客戶一起分析制定一份最適合自己的《財務規劃書》。
現在,較流行的規劃方法是:資金三分法就是將資金分成:流動資金(緊急預備)、使用預定資金、生利性資金。
流動資金主要是為了防備生病、受傷、災害等突發的急事而准備的資金,要求是可以馬上變現的。所以這筆資金可以以活期存款、定存、短期的定期、MRF、MMF等的靈活的方式儲備。從金額上來說,一般建議是月平均生活費的6倍(約100萬日元左右)。
㈦ 日本人整體上是如何儲存財富的
日本人不太喜歡理財或投資,但有存錢習慣
1、日本的家庭資產中,現金所佔的比率高達52%,而美國的家庭資產中現金所佔比率只有13%,歐洲則是35%,處於兩者之間。
① 在日本,傾向於尊重認真工作獲取報酬的方式。也就是說看輕所謂的投資收入。
② 在日本,投資(主要是股票投資)的成功體驗很少。經歷了泡沫經濟和之後的經濟不景氣,導致「投資=投機」的固定觀念根深蒂固。
③ 在日本,金融資產的8成以上是由50歲以上的老年人持有。這批人因為退職金、財產繼承、保險到期金等,金融資產一下子增加了很多,但是他們多數因,優先考慮的是如何不讓資產「減少」,而不是怎樣繼續「增加」,所以對於投資都很節制。另一方面,30~40歲的年輕一代,則是需要把工作收入的大部分用在償還住房貸款和教育上,能夠用於投資的資金十分有限。
也就是說,在日本,由於社會觀念、經濟不景氣、可支配收入等因素,導致投資理財這個理念沒有深入人心,很多人還是覺得現金更能帶來安全感。
2、一般,日本的財務規劃師會要求客戶先做好自己真實的「財務報表」給他,然後同客戶一起分析制定一份最適合自己的《財務規劃書》。
現在較流行的規劃方法是:資金三分法就是將資金分成:流動資金(緊急預備)、使用預定資金、生利性資金。
流動資金主要是為了防備生病、受傷、災害等突發的急事而准備的資金,要求是可以馬上變現的。所以這筆資金可以以活期存款、定存、短期的定期、MRF、MMF等的靈活的方式儲備。從金額上來說,一般建議是月平均生活費的6倍(約100萬日元左右)。
3、日本人除交納保險和家庭開支外,會投資股票或購買國債、基金等。日本人還比較常見的理財方式是存款。日本銀行利率非常低,尤其是活期存款,幾乎接近於零。為規避低利率,有條件的日本人喜歡到國外用外幣存款,選擇貨幣堅挺、利率較高的國家的貨幣。日本人比較遵循分散投資的理財原則,理財時會比較理性地判斷行情。
㈧ 在日本現在投資什麼比較好
很多人會選擇去日本投資房產。
1.日元歷來都是避險幣種。
2.日本房產是永久產權,在日本買房就是買地,土地才是最值錢的。
3.日本東京圈人口連續22年增加,只要人口不斷增加,租賃需求就不會降低,這也就保證了東京圈租金和房價的穩定性,租售比可預見。
4.日本經濟泡沫後,房價至今仍未達到高點。2020年的東京奧會將帶動周邊建設,房價漲幅空間可預見。
5.日本旅遊業旺盛,酒店早已供不應求,年平均入住率可達到80%。日本民宿更會成為大熱門。
㈨ 日本人有錢投資什麼
在日本,目前比較流行的規劃方法是資金三分法,就是將資金分成:流動資金(緊回急預備)答、使用預定資金、生利性資金。
1、流動資金主要是為了防備生病、受傷、災害等突發的急事而准備的資金。
2、使用預定資金,主要是指有計劃在5年內或者數年後使用的資金,例如買房或買車計劃、3年後子女上大學所需的學費等。
3、用來進行長線產品的投資,投資於股票、基金、債券、外匯等高收益的金融產品的人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