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炒股
㈠ 美國除了巴菲特索羅斯還有哪些是靠炒股賺取上百億美元的
巴菲特和索羅斯到底誰最厲害?
索羅斯名義上退休了,我們都很難在明處看到他的投資動作了。
惜乎?惜哉!
索羅斯的投資成就無與倫比,事實上他比另一個大師巴菲特更加偉大。表面上,巴菲特個人財富更多,但是只要我們深通背後的邏輯,我們就發現索羅斯比巴菲特的成績高很多。
首先:起點大不一樣。
巴菲特是地道的美國人,家庭背景比索羅斯好。巴菲特的爺爺歐內斯特﹒巴菲特曾擔任奧馬哈扶輪俱樂部主席,是地方名流。巴菲特的爸爸霍華德﹒巴菲特是美國議員,交友甚廣,而且他還是一名出色的股票經紀人。霍華德﹒巴菲特曾在1963年,即去世的前一年立遺囑,把他的財富中33萬投到小巴菲特的公司。
在此之前,1957,也就是索羅斯剛到美國的第二年,巴菲特就掌管50萬美元的資金;1962年,巴菲特個人已經擁有100萬美金,而此時索羅斯剛到美國第6個年頭,還是個為混飯而發愁的分析師呢。
與巴菲特的家世比起來,索羅斯相見形拙。就在巴菲特還是學生時代就可以拿出一萬一千美金買股票得時候,而彼時索羅斯和他父母天天還在躲避希特勒的迫害,索羅斯在英國倫敦商學院讀書的時候還不得不申請貧窮救濟才能糊口。
索羅斯1956年到美國的時候,身上攜帶的全部家當只有5000美金,生存和生活只能全能靠5000元,而此時巴菲特個人資產已經幾十萬美金。當索羅斯1969年剛剛成立雙鷹基金的時候,巴菲特的個人財富已經達到6500萬。起點大不一樣,這是一個屌絲和貴族之間的差別,初始財富差距以萬倍來計。
其次,資金分配天壤之別。
巴菲特是有名的摳門,每天就喝可樂吃麵包,對於子女也是十分摳門,比爾蓋茨到巴菲特家造訪,發現他簡朴的不得了。巴菲特在給比爾蓋茨慈善基金捐錢之前,是有名的吝嗇鬼,基本上很少捐款。巴菲特的錢只用一個用處:繼續投資,復利賺錢。
而索羅斯就大不一樣了。索羅斯有偉大的社會目標,他一生致力於開放社會,為此他捐了很多錢,在比爾·蓋茲和沃倫·巴菲特開始捐款前,索羅斯的捐款金額多年蟬聯第一。
索羅斯在最近發表的一篇文章中稱,在過去30年時間里,他捐贈了80多億美元資金來促進民主、培育言論自由、改善教育和消滅全球范圍內的貧窮現象。
雖然巴菲特也把錢捐出去了,但那是後來一次性捐出去的,之前一直是積累,本金沒有縮小。而索羅斯捐款是在投資過程中不斷捐出去的,每捐出去一筆錢,都縮小本金。
蘇聯解體的時候,索羅斯個人曾經出資養活蘇聯一半的科學家,索羅斯害怕這些科學家被極端獨裁分子和恐怖分子拉攏,所以出手很慷慨。巴菲特是賺到錢等老來一起捐,索羅斯是邊捐款邊賺錢,這是兩種模式,當然巴菲特積累的更多了。如果索羅斯把捐出的80億美金也加在他的基金上面,按照他本人的收益率,索羅斯的總財富要翻一番還不止。
第三,巴菲特通過控制波克夏哈維公司來控制投資,而索羅斯通過基金來控制投資。
本質上,巴菲特是作為股東,用經營企業的方法來投資,而索羅斯則是基金經理,通過拿提成和管理費來投資。這兩種企業組織形式,當然巴菲特更容易積累錢。說白了,巴菲特更接近企業家,而索羅斯更充滿金融投資家的色彩。
這么一比較就知道,索羅斯和巴菲特個人財富差別是有很多原因的。但我說索羅斯比巴菲特偉大,還源於:
第一,投資收益。據復旦大學孫飛舟博士的博士論文《喬治索羅斯金融投資思想研究》統計,從1969到2002,巴菲特的復合收益率24.31%;而索羅斯是30.23%。關於這兩個大師的收益率比較,媒體有不同版本,但是記者的寫法都不嚴謹,我採用博士論文的數據,這比我們經常在媒體上看到的數據嚴謹多了,也比證券公司的數據客觀真實。
根據孫飛舟博士的統計,我把索羅斯和巴菲特的年度收益率和累計收益率用兩個圖表來直觀對比,如圖1和2 。從圖上我們可以看到,年度收益率巴菲特比較穩定,索羅斯比較波動大,但整體上索羅斯比巴菲特收益高。這點在後面的累計收益圖就更明顯了,索羅斯的收益總是遙遙領先於巴菲特。這是用數據說話,索羅斯比巴菲特更能賺錢。
㈡ 股票里很多術語,技術方面的東西都弄不懂,這樣適合炒股嗎
沒人天生會,不肯學習一樣要交學費,雖然沒學到東西.
㈢ 歷史最大的一次金融危機是在哪一年
1929-1933年世界范圍經濟危機是歷史上最嚴重的經濟危機,它造成工業、農業、商業和金融部門的危機,1933與1929年相比,歐美發達資本主義世界生產下降了1/3以上,貿易總額縮減了2/3,三千多萬工人失業,美、德、法、英共有29萬家企業破產。社會底層人民飢寒交迫,流離失所。經濟危機沉重打擊了整個西方世界,激發了各種社會矛盾。經濟危機又引發政治危機,使歐美國家內部政局動盪,國家之間矛盾進一步激化,加劇了世界局勢的緊張,引出一連串的關稅戰、傾銷戰和貨幣戰。
20世紀20年代,美國證券市場興起投機狂潮,「誰想發財,就買股票」成為一句口頭禪,人們像著了魔似地買股票,夢想著一夜之間成為百萬富翁。瘋狂的股票投機終於引發一場經濟大災難。1929年10月24日,紐約證券交易所股票價格雪崩似地跌落,人們歇斯底里地甩賣股票,整個交易所大廳里回盪著絕望的叫喊聲。這一天成為可怕的「黑色星期四」(Black Thursday),並觸發了美國經濟危機。然而,這僅僅是災難的開始。29日,交易所股價再度狂跌。一天之內1600多萬股票被拋售,50種主要股票的平均價格下跌了近40%。一夜之間,「繁榮」景象化為烏有,全面的金融危機接踵而至:大批銀行倒閉,企業破產,市場蕭條,生產銳減;失業人數激增,人民生活水平驟降;農產品價格下跌,很多人瀕臨破產。一場空前規模的經濟危機終於爆發,導致了美國以及西歐歷史上延續近三年時間的「大蕭條」時期。
㈣ 二戰德軍軍官為什麼那麼崇拜希特勒
你網上搜索下希特勒講話的視頻,你就知道什麼叫感染力了。
或者《帝國的毀滅》這個片子裡面也可以領略一點
㈤ 老股民來幫忙解答一下1992年11月末股市暴漲的原因(復制粘貼離遠點)
1992年1月19日,鄧小平南巡,肯定股票試點作用;
1992年3月2日,股票認購證首次搖號;
1992年5月21日,全面放開股價,實行競價自由交易;
。。。。
經大幅炒作後,
上海老八股幾乎同時大比例拆細,然後快速大比例填權,導致股指呈N字形走勢,
從市場看,不過是第一代主力炒作到後期,感覺到治理整頓風暴即將來臨,拉高套牢中小股民的出貨浪而已。
㈥ 世界歷史上最大的一場金融危機及其概況
1929~1933年資本主義經濟危機
從1929年10月,美國華爾街股票市場的崩潰為開端,爆發了近現代歷史上最嚴重的資本主義經濟危機。1929年10月24日,是美國近現代歷史上著名的「黑色星期四」。這一天上午10點,美國紐約華爾街的股票交易所開盤就出現拋售現象,股價狂跌,交易所內一片混亂。到收盤時,出售的股票達到1 600萬股,摺合1 280萬美元,創下股票交易額的最高紀錄。隨之而來的是更加洶涌的股票拋售狂潮。10月29日,紐約股票市場崩潰,各大小銀行出現了瘋狂擠兌的現象。隨之而來的是企業破產,農產品價格猛跌,失業人數激增,國民經濟陷入絕境,一場空前規模的經濟危機爆發,美國歷史上的「大蕭條」時代來臨。後人提到這段令人不堪回首的歷史時,稱之為「黑暗的十月」。
經濟危機爆發的前兆
事實上,這次經濟危機是美國經濟發展中多年以來種種弊端匯結成的惡疾。此前一年多來,由於受到來自歐洲的競爭者們的沖擊,美國財富創收的主要源頭──穀物出口價格開始呈現出下降的趨勢。在國內,由於工人們的工資一直呈上升趨勢。收入豐盈的工人們已經採用貸款方式購買了住房、汽車等所有不動產和耐用商品。盡管社會上已經呈現出供過於求的態勢,但美國的各大工廠仍在不斷地擴大再生產的規模。
經濟危機爆發前的股票市場
股票市場也被經濟的繁榮沖昏了頭腦,成千上萬的人都在玩著鑽營股市的游戲。他們大量舉債,瘋狂地購買股票,他們確信買進賣出之間豐厚的利潤差會使他們有足夠的能力償清貸款。隨著大量資金的源源湧入,整個股票交易市場空前繁榮起來。據可靠統計,在1929年,1 548 707人在美國29家股票交易所擁有賬戶。在1.2億人口中,接近0.3億戶家庭積極參與股市交易,有100萬投資者可以被稱為投機者。此外,在這些人中,接近2/3的人口(近60萬人)用客戶保證金(一筆並不屬於他們個人,也不能輕易用於生息的資金)炒股。於是,投資信託公司猛增,成為牛市(「牛市」是股票市場的專有詞彙,意為整體趨勢的上漲;反之,「熊市」即指股票狂跌,無法控制的局面。)後期的特徵。傳統上,股票價格一般大約是股票收益的10倍。在收益較高的保證金交易中,股票收益也只有1%或2%,而貸款購買這些股票所付的利率則達到8%~10%,遠遠超出保證金交易中的股票收益率。這樣,盡管美國無線電公司從來沒有分紅,但它的股票指數卻在1928年從85上升到410。到1929年,一些股票的價格是其收益的50倍。本來,股票市場的繁榮只能依靠於資本收益的提高,而現在它卻成了一種交易的形式。到1928年末,幾乎每天都有一家新的信託投資公司進入股市,而且幾乎所有這些公司都在進行倒金字塔式的操作。因此,盡管股市表面一直增長,但作為股市增長的基礎,真實的經濟增長卻相當小。有實例說明,一個只有500美元投資的聯合創辦人公司,到1929年其名義資產達到686 165 000 美元;另一個其股票市場總市值達到10億美元的信託投資公司,其實際的資產只有600萬美元。可想而知,這些投機家的行為能造成股市虛假的繁榮,卻不可能真正使國家經濟得到發展,相反,這種僅依靠一種狂燥情緒支持的股票市場,很快達到了它發展的極限,導致國家經濟的全面崩潰。
在1929年9月的第一周,這種盛極而衰的趨勢已經初露端倪,股票市場出現變幻莫測、搖擺不定的態勢,股票價格總是出人意外地時漲時落,令那些盲目投資的股民們感到煩躁不安。9月中旬後,整個股票市場的趨勢呈現出逐漸下降的跡象。10月21日以後,股票市場開始狂跌,如是,引起了10月24日的大恐慌。
大蕭條
1929~1933年,是美國歷史上著名的「大蕭條」時代。從1929年10月發生的紐約的股票市場崩潰開始,引發了美國全境的企業破產、農產品價格猛跌,失業人數激增。在此大蕭條期間,美國城市大約有1300萬工人失業,總失業率從1929年以前的3.2%上升到24.9%,1934年達到26.7%。3400萬男人、女人和兒童根本沒有任何收入,這里還不包括那些遭受巨大損失的農民,國民經濟陷入絕境。而大量失業的農業工人又紛紛地湧入城市,在城市裡,大批無家可歸的窮人沿街乞討、露宿街頭,美國人民墜入苦難深淵。胡佛的名字成了貧困的代名詞。人們把流浪者住的窩棚稱為「胡佛小屋」,戲稱他們自己席地而居的舊報紙為「胡佛毯」。
在大蕭條期間,美國人口進入一個逆增長時期,結婚率和生育率(生育率從20年代末的20‰降低到16.6‰)都十分低,許多家庭解體,人們的道德和信念水平也發生了強烈動搖;中小學教育也受到了嚴重破壞,拖欠教師工資和教師失業的事件數不勝數,中等收入水平的人群迅速淪落,不少著名文化人也被捲入赤貧的人群中。《憤怒的葡萄》一書的作者約翰·斯坦貝克連肥皂也買不起,使用豬油加草木灰和鹽做肥皂洗衣服,連寄稿件的錢也沒有。許多人沒有工作,被迫到處流浪。
大蕭條對資本主義世界的影響
美國的經濟大蕭條,很快地波及到美國以外的其他資本主義國家。長期以來,美國以外的各國都因為美國的經濟繁榮而受益不淺。歐洲的工業國家,另外還有日本,都已經在美國繁榮的社會經濟中開拓自己的市場,而此時此刻的美國,隨著國內需求量的銳減,必然會被迫採取提高關稅的保護措施。胡佛政府為了擺脫經濟危機而採取的高築關稅壁壘以保護國內市場的做法,使整個世界的經濟形勢變得更為糟糕,把全球都投入到失業、貧窮、飢餓的噩夢之中。美國的保護主義經濟政策,最終使它自食惡果,那些已經陷入極度貧困狀態的國家均已喪失了購買美國產品的能力。整個資本主義世界都被捲入這場危機中,整個資本主義世界的工業產量下降了三分之一以上,失業工人高達3 000萬以上;引發了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社會危機、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更強烈的反抗和世界局勢的動盪,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的主要誘因。
直至1933年,這種經濟大蕭條的局面才有所緩解,而事實上,沒有哪個國家真正在短時期內擺脫這一蕭條的影響。例如,法國直到20世紀50年代中期以前,經濟也沒有恢復到1929年以前的狀況;德國是第一個振興起來的國家,從1933年開始,納粹希特勒的統治開始主宰德國的命運,從振興軍事力量著手,在一年內,德國實現了充分就業;英國從1937年開始籌劃戰爭,重整武備,失業率才開始下降,但直到1939年9月3日戰爭爆發時,其失業率仍然處於歷史上最高水平;美國華爾街的大亨們也是從備戰和軍火交易開始,才使股票價格回到1929年的水平。
20世紀30年代全球經濟危機的特點
范圍廣、持續時間長、危害大。首先,這場危機襲擊了所有資本主義國家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震動了整個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而且波及了每個國家中的所有經濟部門;以往的危機只持續1~2年,這次危機則持續4年之久,而且各資本主義國家的國民經濟長期難以恢復到危機之前的水平。1933年,在短期復甦之後又進入一個新的蕭條期;在危機期間,資本主義各國的生產總值大幅度下降。在過去的經濟危機期間,生產縮減幅度在10%至15%之間,而這次經濟危機使全世界資本主義各國的生產下降了44%,平均工業生產總值下降到1908至1909年的水平。德國和英國兩個危機嚴重的國家,其工業生產總值倒退到1896年至1897年的水平.
㈦ 道瓊斯指數是什麼
道瓊斯指數是一種算術平均股價指數。
道瓊斯指數是世界上歷史最為悠久的股票指數,它的全稱為股票價格平均指數。通常人們所說的道瓊斯指數有可能是指道瓊斯指數四組中的第一組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Dow Jones Instrial Average)。
道瓊斯指數最早是在1884年由道瓊斯公司的創始人查理斯·道開始編制的。其最初的道瓊斯股票價格平均指數是根據11種具有代表性的鐵路公司的股票,採用算術平均法進行計算編制而成,發表在查理斯·道自己編輯出版的《每日通訊》上。其計算公式為:
股票價格平均數=入選股票的價格之和/入選股票的數量
-------------------------------------------------------------------------------
標准普爾500指數英文名Standard&Poor's 500 index
標准·普爾500指數,又譯為史坦普500指數,是由標准·普爾公司1957年開始編制的。最初的成份股由425種工業股票、15種鐵路股票和60種公用事業股票組成。從1976年7月1日開始,其成份股改由400種工業股票、20種運輸業股票、40種公用事業股票和40種金融業股票組成。它以1941年至1942年為基期,基期指數定為10,採用加權平均法進行計算,以股票上市量為權數,按基期進行加權計算。與道·瓊斯工業平均股票指數相比,標准·普爾500指數具有采樣面廣、代表性強、精確度高、連續性好等特點,被普遍認為是一種理想的股票指數期貨合約的標的。
--------------------------------------------
納斯達克(Nasdaq)是全美證券商協會自動報價系統(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ecurities Dealers Automated Quotations)英文縮寫,但目前已成為納斯達克股票市場的代名詞。信息和服務業的興起催生了納斯達克。納斯達克始建於1971年,是一個完全採用電子交易、為新興產業提供競爭舞台、自我監管、面向全球的股票市場。納斯達克是全美也是世界最大的股票電子交易市場。
道瓊斯指數最早是在1884年由道瓊斯公司的創始人查理斯·道開始編制的。其最初的道瓊斯股票價格平均指數是根據11種具有代表性的鐵路公司的股票,採用算術平均法進行計算編制而成,發表在查理斯·道自己編輯出版的《每日通訊》上。其計算公式為:
股票價格平均數=入選股票的價格之和/入選股票的數量
該指數目的在於反映美國股票市場的總體走勢,涵蓋金融、科技、娛樂、零售等多個行業。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目前由《華爾街日報》編輯部維護,其成份股的選擇標准包括成份股公司持續發展,規模較大、聲譽卓著,具有行業代表性,並且為大多數投資者所追捧。目前,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中的30種成份股是美國藍籌股的代表。這個神秘的指數的細微變化,帶給億萬人驚恐或狂喜,它已經不是一個普通的財務指標,而是世界金融文化的代號。
道瓊斯指數,即道瓊斯股票價格平均指數,是世界上最有影響、使用最廣的股價指數。它以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的一部分有代表性的公司股票作為編制對象,由四種股價平均指數構成,分別是:
① 以30家著名的工業公司股票為編制對象的道瓊斯工業股價平均指數;
② 以20家著名的交通運輸業公司股票為編制對象的道瓊斯運輸業股價平均指數;
③ 以15家著名的公用事業公司股票為編制對象的道瓊斯公用事業股價平均指數;
④ 以上述三種股價平均指數所涉及的65家公司股票為編制對象的道瓊斯股價綜合平均指數。
在四種道瓊斯股價指數中,以道瓊斯工業股價平均指數最為著名,它被大眾傳媒廣泛地報道,並作為道·瓊斯指數的代表加以引用。道瓊斯指數由美國報業集團——道瓊斯公司負責編制並發布,登載在其屬下的《華爾街日報》上。歷史上第一次公佈道瓊斯指數是在1884年7月3日,當時的指數樣本包括11種股票,由道瓊斯公司的創始人之一、《華爾街日報》首任編輯查爾斯·亨利·道(Charles Henry Dow l851-1902年)編制。1928年10月1日起其樣本股增加到30種並保持至今,但作為樣本股的公司已經歷過多次調整。道瓊斯指數是算術平均股價指數。
道瓊斯指數分類
·道瓊斯生物科技分類指數
·道瓊斯醫療保健供應商分類指數
·道瓊斯醫療產品分類指數
·道瓊斯醫葯分類指數
·道瓊斯斯托克50
·道瓊斯全球股票指數
但現在通常引用的是第一組——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
㈧ 信託公司跟基金公司的本質區別是什麼
信託和基金一抄樣都是委襲托理財的關系。信託與基金的區別更多是在國內監管政策下的經營方式的不同。基金分為公募和私募,公募就是公開發行的。信託有特定的規則,在發行、認購和贖回方式上都有別於基金。
信託產品的安全性高於基金,風險較低。信託是由銀監會(同時監管國內銀行)監管。基金是由證監會監管。
(8)希特勒炒股擴展閱讀:
當前能夠從事資產管理業務的公司除了證券公司、基金公司、信託公司以外還有第三方理財公司,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第三方理財公司在資產管理市場上的拓展和定位有些類似於現如今的私募基金,將專家理財和靈活的合作條款捆綁嫁接作為打開資產管理市場的突破口。
信託業務方式靈活多樣,適應性強,有利於搞活經濟,加強地區間的經濟技術協作;有利於吸收國內外資金,支持企業的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
信託業務主要包括委託和代理兩個方面的內容。前者是指財產的所有者為自己或其指定人的利益,將其財產委託給他人,要求按照一定的目的,代為妥善地管理和有利地經營;後者是指一方授權另一方,代為辦理的一定經濟事項。
參考資料:網路—信託
㈨ 盡然炒股是買的多就漲 不如大家都買一個股票 不都賺錢了嗎
假定有A、B、C三人買同一個股票,當A在5元買進,漲至10元,他已經賺了5元每股,當A拋出兌現利潤,B再接手,然後再漲至15時,B又賺5元,再拋出,C再接手,這時由於股價已經上漲了200%,人人望而生畏,不敢再接手。要麼C只能將股票擱在手裡,即使價格不跌,但也無法兌現。否則只有壓低價格,才會有人願意買進,於是價格再度跌落。因此,大家都買同一個股票還必須在同一個時間點上買進,才保證內部陣營不分化,否則由於先後順序,就有人先賺錢,那麼後買進的人就會遭遇更大的拋售壓力,因為先賺錢的人總是要兌現利潤的。
現實情況,根本不可能所有人在同一個時間點進出,即使面對相同的信息來源,每個人的分析結論都不相同,因此做出的買賣決定也不同。舉個例子,某上市公司遭遇火災,有的人覺得這是個利空趕緊拋出股票,但也有人覺得利空是主力打壓股價的手段,正好逢低買入呢。 所有,現實條件下任何時刻總有人在買,有人在賣。
㈩ 股票的「伽馬系數」是什麼意思怎麼應用誰能解釋的詳細點!謝謝
一個公式改變著世界
作者:錢群財經 來源: 點擊:12 日期:2007-03-29
「我是一個地地道道的離群索居者,從來沒有傾心聽從國家、故鄉、朋友、甚至是親近的家人,面對這些,我有一種永無止境的陌生感,一種需要孤獨的感覺,這種感覺隨著年齡的增大而更有所增強。」摘自《我看待世界的方法》1930 「當一隻甲蟲在一根彎曲的樹枝上爬行的時候,它並沒有覺察到這根樹枝是彎曲的。我有幸覺察到了甲蟲沒有覺察到的東西。」摘自與他兒子埃得瓦特的談話 「在急功近利指導下的過度強調競爭體系、過早專業化,會扼殺決定所有文化生活、決定特種科學繁榮的精神。」——摘自《教育獨立思考》,1952 1905年是阿爾貝特·愛因斯坦的奇跡年。他用五篇論文改變了世界。這場物理革命100年後,「2005愛因斯坦年」把焦點聚集到這位勝於天才的偉人身上。 十九世紀末前後,物理陷入了嚴重的危機;該領域的重要代表人物宣告,物理的末日已經來臨。科學以飛馳的速度從可視物體的宏觀物理世界突變到微觀物理,有些事件以常人無法想像的速度、以遠遠低於人們想像的量級發生著。量子時代扣響了大門。誰會找到通往重新理解世界的鑰匙?這時1905年來到了,在這一年中,一個年輕人以很短的時間間隔向《物理年鑒》先後遞交了五篇論文,他的名字:阿爾貝特·愛因斯坦,年僅26歲,時任伯爾尼專利局三等技術檢測員,他在論文中想鍛造一個宇宙,一個嶄新的空間、時間、物質和能源概念。 1905年成了愛因斯坦的奇跡年。「在第一篇論文中」,科學作家比爾·布呂松(Bill Bryson)寫道,「愛因斯坦解釋了光的本質,為此他於1921年獲得了諾貝爾獎。第二篇論文提供了原子確實存在的證明。第三篇論文改變了整個世界。」這便是愛因斯坦革命性的工作,提出了時空關系的新理論,後來被人們稱為「相對論」,最初愛因斯坦一點都不喜歡這個名稱——一他更願意把他的理論稱為「絕對論」。不管怎麼樣:題為「關於運動物體的電動力學」的論文被視為歷代最傑出的科學著作之一,是人類產生的最偉大的思想,它既沒有腳注,也沒有引言,幾乎沒有數學,沒有與其它論文的關聯,就像C.P.斯諾描述的那樣,似乎是愛因斯坦單槍匹馬「通過純粹思考獲得他的結果,沒有幫助,沒有聽取他人意見。」 兒童時代的愛因斯坦被描述為固執的孩子,他1879年出生,是一個內向的、奇特的孩子,在烏爾姆的火車站大街長大。三歲以前不會說話,12歲的時候他通過學習歐基理德著作自學幾何,他要解開世界之謎。雖然他有很高的志向,但是他的學校成績卻並不好,這對高智商人士來說是很普遍的現象。最後他輟學去了義大利(當時他的父母住在那裡),不過他的目的是到蘇黎世去求學。1900年他獲得數學專業老師的資格證書,離開蘇黎世高等工程學院。當他開始在專利局供職的時候,與大學同學米列娃·瑪麗清(Mileva Marie)成婚,「他最親愛的Doxeri」。 早在孩提時代愛因斯坦就思考過這樣一個問題,如果有人能像光那樣迅速移動並觀察與他共同移動的光波,那將會發生什麼事。對於這個問題,他沒有找到滿意的答案,但是他沒有停止對這個問題的思考。他也真的能夠長年對這個問題進行深入的思考。在從專利局回家的路上,他繞一個大大的圈子,穿過伯爾尼的大街小巷。漸漸地在他的思想中產生了感覺。他不由自主地開始對時空關系的基礎提出了置疑,後來聽說了美國米歇松(Michelson)和莫雷(Money)的實驗結果,在那個實驗中,他們想測出光相對地球的速度,而地球本身也以相當速度繞太陽公轉。由於地球速度的方向是不斷變化的,所以人們設想,光速受其影響,不過人們沒有得到任何結果,光速被證明為完全恆定的。愛因斯坦把這個現象提升為一個定律。他的理論是,在宇宙的任何地方光以同等的速度傳播,此速度被稱為「C」。這個假設雖然違背流行的力學原理,但是愛因斯坦對此毫不關心,他相信其中肯定有道理。光速是我們這個時空延續中能達到的最高速度,每秒299792,458公里。不過光速的固定意味著時空關系是相對的,在一個運動著的對應系統中,時間的流失要比在靜止系統中慢。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超級明星:這位諾貝爾獎得主成為20世紀科學偶像 神聖的奧古斯提努斯(Augusti-nus)曾如此寫道:時間恰如充滿事件的河流,流水兇猛,事件尚未出現,就被沖走了。」只是奧古斯提努斯沒有明白,時間的流水是不恆定的,甚至取決於觀察者的運動狀態。牛頓以簡單的方式把時空引進了物理學。他說,時間從一個瞬間均勻地走到另一個瞬間。不過早在牛頓時代就有人對此表示懷疑,比如萊布尼茨(Lei iz)認為,時間其實是一種語言,他能表明各事件之間的相互關系,一個世界沒有變化即沒有事件,也就沒有時間。愛因斯坦接近萊布尼茨的觀點,但沒有全盤接受。不過在愛因斯坦的新概念中,時間流動一直是一種與系統相關的事物。在運動系統中,時間的變慢是受一個系數決定的,這個系數被稱為伽馬系數。對一般的速度而言,該系數實際上就等於1,這樣牛頓的想法就完全成立。但是,假如一旦速度達到每秒30000公里,也就是光速的百分之十的時候,這個系數約為1.005。達到光速的白分之九十九的時候,系數差不多在7上下。在這樣的系統中,時間的流動比在靜止系統中慢七倍左右。速度越接近光速,伽馬系數就越大,達到光速的話,系數就無窮大。出於這個原因,一個質量物體不可能以光速或者大於光速運動。 假設我們觀察一位以恆定的加速離地球而去的宇航員,這一加速與地球上自由落體的加速相等,其結果是每秒增加9.8 m/s。宇航員應朝距離我們約200萬光年的仙女座銀河系運動,在他走到距離仙女座銀河系一半路程的時候停止加速,即時減慢運動速度,最終以慢速抵達仙女座區域。可以簡單地算出,他總共只花30年,而在這段時間內這位宇航員走了200萬光年。返程再走30年後回到地球,在這段時間中那裡已經過了400萬年,而這位宇航員只年長了60歲。 在相對論的補記中愛因斯坦推導出了最著名的物理公式:E=mc2。該公式表示,能量和質量是同一物質的不同形式,兩者相等。或者用其它話來說:能量是釋放的質量,質量是等待被釋放的能量。由於C2是一個巨大的數宇,因此該等式也說明,每一個由質量組成的物體都具有無法想像的能量。當年愛因斯坦僅僅考慮到物質一個很小部分的能量轉換,比如原子核的放射衰變。現在我們知道,這公式有了很大發展,當一個質子,如氫原子的原子核與它的反質子碰撞時;就會完全轉換成放射能。 超級明星愛因斯坦。1909年,愛因斯坦離開專利局,開始了大學生涯,他曾在蘇黎世大學、伯爾尼大學、和布拉格大學任教,1912年返回蘇黎世,1914年柏林普魯士科學院向他提供了一個在威廉皇帝物理研究所任兼職教師的位置。若干年後,當他獲得諾貝爾獎時,成了世界歷史的偉人。愛因斯坦經歷了魏瑪共和國,這位熾情的和平主義者和社會主義者越來越經常地被作為反猶主義的抨擊者,1933年希特勒上台,當他的書在德國遭焚燒的時候,他與他的第二任夫人艾爾莎身處美國。納粹的暴行使他深受震驚,決定不再返回德國。他應邀赴普林斯頓高等學術研究所,在這里他一直呆到1955年去世,很少旅行,從事重力與電磁統一描述問題的研究。這是難度很大的課題,他沒有成功地找到一個滿意的答案。 愛因斯坦的諾貝爾獎證書 1945年7月16日,美國在新墨西哥州的沙漠進行了首次核爆炸,在這個過程中物質的一小部分轉化成了放射能。除了這次核試驗以外,美國還成功地製造了兩顆原子彈。1945年8月,它們被投到了廣島和長崎。不過,並不是物理學家們發明了核火焰,他們只是把它從太陽取到了地球上。那麼愛因斯坦本人呢?受到有關報道的警示,愛因斯坦於1939年8月致函羅斯福總統,信中他表示了德國也有可能製造原子彈的擔憂。正是這封信引出了製造原子彈的「曼哈頓項目」。一個性命攸關的誤解,日後愛因斯坦重申道,這可能是科學的力量與無能的最悲慘的例子。「我從未參加軍事技術性質的活動,沒有從事任何與製造原子彈有關的研究」,他 1950年如此寫道。在戰後年代,他積極置身於驅逐核危險的世界秩序,他也支持建立以色列國——他以自己獨特的方式批評性地保持與政治活動家的距離。 愛因斯坦的遺產。人們還一直關注著分子物理中質量與能量的等值關系,但是依然還不清楚分子的質量來自何處。2007年將在歐洲研究中心CERN投入使用的LHC加速器可能會提供這個問題的答案,只有到那時候我們也許能理解愛因斯坦方程的真正含義。 凡人阿爾貝特·愛因斯坦。他是一位激情的帆船運動員,一位熱情的音樂愛好者,人道主義者,和平主義者,持不同政見者。他寫在羊皮紙上留給後人的信息是「假如你們不比我們現在或過去更公正、更和平以及更理智的話,那麼你們就見鬼去吧。」 < lt lt lt lt lt lt;錢群財經 轉載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