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改革思路
Ⅰ 我國匯率改革分為哪三個階段
先簡抄單介紹一下:襲
1979年,國務院決定改革我國匯率制度,除保留公布牌價外另外製定略高於公布牌價的貿易外匯內部結算價。
1994年,人民幣市場匯率和官定匯率並軌,實行浮動匯率制度。
1995年4月1日起,中國人民銀行決定,只公布中國外匯交易中心交易幣種的市場匯率,各外匯指定銀行根據外匯市場行情自行制定人民幣對其他可兌換貨幣的牌價。
Ⅱ 如何看待我國外匯體制改革,怎樣進行金融調控
北京時間2005年7月21日19時,中國人民銀行發布了完善人民幣匯率改革的消息,立時震動了整個國際國內金融市場。人民銀行稱,人民幣匯率不再盯住單一美元,與此同時,美元對人民幣交易價格調整為1美元兌8.11元人民幣。
如何看待這次的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這又將對中國經濟帶來什麼影響?
改革時機「出其不意」但恰到好處
「這一匯率改革時機,的確出其不意,但又在情理之中。我國打出了一個漂亮的時間差!」國家信息中心發展研究部高輝清博士作出了如此評價。
目前進行匯率調整,從國內、國際經濟環境來看,這一時機的選擇極為難得。高輝清分析說,就國內來看,中國經濟當前正處於一個比較關鍵的敏感時期,社會上普遍將注意力轉移到中國經濟的下一步走勢上,對人民幣匯率改革關注度不高,不少人認為,中國不可能在此時進行匯率調整。
從國際環境來看,近期美元的持續走強,相對減輕了人民幣升值的壓力,一部分投機資本開始撤出,而且自5月以來一些國際金融機構對人民幣匯率調整的預言落空,也漸使人們對這一話題有所遺忘。
「目前這一時機選擇高明,出手之快,在我們預料之外。」高輝清說。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所長助理何帆也認同這一觀點。他表示,近兩年來,就人民幣匯率問題,國際上對中國持續施加壓力,這一情況令中國在選擇匯率調整的時機上左右為難。如果中國政府順應調整人民幣幣值,則正中國際投機資本下懷,但如果不調,則越發加大中國進行金融調控的難度。
中國人民銀行新聞發言人也表示,當前是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的較好時機。目前,我國外匯市場建設不斷加強,國民經濟也繼續保持平穩較快增長勢頭,世界經濟運行平穩,美元利率穩步上升,這些都為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創造了有利條件。
有利於促進中國經濟調整結構
與加息對一個國家經濟的影響相比,匯率調整往往波及面更廣。對我國來說,這不僅涉及人民幣對各國幣值的變動,還會直接影響中國的進出口貿易形勢。
不過,商務部研究院外資部研究員馬宇認為,美元對人民幣交易價格調整為1美元兌8.11元人民幣,上調幅度為2%,並不會對資本進入、出口貿易產生實質影響,應該屬於一個可控范圍。「但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為『盯住一籃子貨幣』的意義重大,其好處就是根據市場情況匯率迴旋餘地很大,增強了匯率彈性。」
「人民幣小幅升值,還有助於中國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高輝清說:「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是緩解對外貿易不平衡、擴大內需以及提升企業國際競爭力、提高對外開放水平的需要。有利於充分利用『兩個市場』,提高對外開放的水平。」
而目前金融調控形勢,也決定了人民幣匯率進行改革的必要性。今年以來,我國貿易順差出現了持續擴大的勢頭,累計實現貿易順差396億美元,國際收支平衡進一步失衡,貿易摩擦進一步加劇,到6月末,我國外匯儲備達到創紀錄的7110億美元,比年初增加1011億美元。
有專家預計,照目前進展趨勢,我國外匯儲備仍將會增長,今年末國家外匯儲備可能將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一儲備國,勢必將被推到國際經濟金融錯綜復雜矛盾的第一線。持續增高的外匯儲備,對當前金融調控帶來了很大的難度,外匯巨額占款壓力越來越大。
何帆表示,這次改革注重於機制調整,適當調整人民幣匯率水平,改革匯率形成機制,有利於貫徹以內需為主的經濟可持續發展戰略,優化資源配置。
不會對百姓生活帶來大的影響
人民幣對美元小幅升值,對人們的日常生活有什麼影響?
「可以肯定地說,對普通老百姓幾乎沒有什麼影響。」高輝清說:「一般老百姓手中並沒有太多的美元,而對於部分擁有美元的家庭,2%的幅度變化,影響也不大。」
而據金融理財專家分析,人民幣小幅升值,反而會平穩國內物價,方便百姓生活,購買進口商品可能也會便宜。尤其是對出國旅遊人員,購買起物品來可能顯得更為低廉,更加方便。
對於匯率調整,作為外貿企業的人員也許會有所擔憂。高輝清分析說,一般的外貿企業目前利潤大約在3%至5%之間,2%的匯率調整幅度,短時間內或許會對企業有所影響。
不過,匯率改革有助於加快轉變外貿增長方式,也促進外貿企業積極調整結構,有利於企業長遠發展。此外,外商也將主動和外貿企業加強互動聯合,來維持貿易順暢。「外商也可能主動給企業提供優惠,彌補企業的損失。」
何帆表示,匯率調整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對人們心理有所沖擊,但這一調整幅度充分考慮了國內企業進行結構調整的適應能力,不會對社會層面造成很大影響。
Ⅲ 中國外匯管制的改革方向
外匯管制的基本方式
一.對出口外匯收入的管制
在出口外匯管制中,最嚴格專的規定是出口商必須把全部屬外匯收按官方匯率結售給指定銀行。出口商在申請出口許可證時,要填明出口商品的價格、數量、結算貨幣、支付方式和支付期限,並交驗信用證。
二.對進口外匯的管制
對進口外匯的管制通常表現為進口商只有得到管匯當局的批准,才能在指定銀行購買一定數量的外匯。管匯當局根據進口許可證決定是否批准進口商的買匯申請。有些國家將進口批匯手續與進口許可證的頒發同時辦理。
三.對非貿易外匯的管制
非貿易外匯涉及除貿易收支與資本輸出入以外的各種外匯收支。
對非貿易外匯收入的管制類似於對出口外匯收入的管制,即規定有關單位或個人必須把全部或部分外匯收支按官方匯率結售給指定銀行。為了鼓勵人們獲取非貿易外匯收入,各國政府可能實行一些其他措施,如實行外匯留成制度,允許居民將個人勞務收入和攜入款項在外匯指定銀行開設外匯賬戶,並免徵利息所得稅。
Ⅳ 中國近10年來的外匯市場改革
論人民幣匯率機制改革
[內容摘要]在對人民幣匯率機制現狀和問題做了闡述分析的基礎上,作者認為,人民幣匯率真正回歸到有管理的浮動是匯率調整的主導趨勢,並就人民幣匯率機制如何改革,如何確定匯率水平,如何逐步完善匯率機制市場化等問題提出了改革的政策措施。
[關鍵詞]匯率機制;浮動匯率:匯率目標區
當前,人民幣匯率機制的改革是我國深化金融體制改革的核心內容之一,這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本文就此問題作了比較系統的闡述和分析,並提出了改革的思路和有關改革的政策措施。
一、現狀與存在的問題
1994年人民幣匯率並軌,1996年12月1日人民幣實現了經常項目下可兌換,從此人民幣匯率機制的運行建立在人民幣經常項目下可兌換的基礎上,但匯率形成機制主要受兩個因素的影響:一是強制結售匯制度,即除了少數外商投資企業外匯收入和少數經批准可保留的外匯收入外,其他多數中資企業仍需無條件地把外匯收入全部賣給外匯指定銀行。二是中央銀行對各外匯指定銀行的結匯周轉頭寸實行限額管理,也就是說,外匯指定銀行在辦理結售匯過程中,對於超過其規定的結售匯周轉頭寸,必須在銀行間外匯市場拋出;反之,對於不足其規定的結售匯周轉頭寸,該外匯指定銀行必須在銀行間外匯市場補足。這樣頻繁進行的「拋」或「補」,便形成了外匯市場的供求關系,並以此為基礎形成次日交易貨幣(美元、日幣、港幣)對人民幣交易的基礎匯率。
上述匯率機制的形成,雖然由市場供求來決定,但是從嚴格意義來說,它並未形成全面的外匯供求關系。這是因為:
1.雖然目前我國對經常項目的外匯支出基本上沒有限制,但是對資本項目仍實行較為嚴格的管理,這種外匯體制下的外匯市場上形成的外匯交易關系受到體制約束,不能充分、完全地反映市場真實的外匯供求關系。加之,在近幾年的實際運作過程中,由於出口貿易增長快,外貿出現大額的順差,同時外資大量流入,特別是在1996—1999年間,人民幣的利率水平高於美元的利率水平,造成結匯額大於售匯額,在銀行間外匯市場上表現為外匯持續供大於求,而同期限外匯需求則相對不足。在銀行外匯市場主體缺乏,市場內在機制尚未健全的情況下,市場機制調節外匯供求的功能得不到充分發揮。雖然中央銀行幾次調整了外匯指定銀行的結售匯周轉外匯頭寸,也不能從根本上改變外匯供求關系,於是只能是中央銀行被動入市進行干預,充當外匯交易最後差額的承擔者,失去了外匯調控的主動權。
2.匯率變化缺乏彈性。1994年以來,除1997年外,我國國際收支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都出現雙順差的局面。外匯市場上外匯長期處於供大於求的狀況,中央銀行對外匯市場的干預不可避免,為此,人民幣匯率水平不是純粹由市場供求決定,在很大程序上,受國家宏觀經濟政策的制約。從1995年到2001年,人民幣對美元升值5%,近三年多來,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只是在1美元兌8.27—8.30元人民幣之間波動,波動幅度和彈性區間極小,匯率基本上是釘住美元。因此,如何真正回歸到按多種貨幣不同加權所組合形成的一攬子貨幣的匯率變動而變動,以及主要根據市場供求來確定匯率,還需作進一步改進和完善。
3.金融市場的不完善,利率尚未實現市場化,資金不能自由流動以及金融工具的匱乏,都造成我國外匯市場仍是一個不成熟、不完善的市場。因此,中央銀行的干預和國家宏觀經濟政策的取向對外匯的供求起到很大的調節作用。
二、對匯率機制改革的思考
要形成真正由市場外匯供求確定的匯率運行機制,必須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下的可兌換,使外匯資金供求完全放開,這才能實現市場真正的供求關系。但需要注意的是,即使實現了資本項目下人民幣的可兌換,也不能忽視國家宏觀經濟政策的取向和中央銀行的干預調控作用。
如何確定一國貨幣的匯率水平,保持一種「最佳」或「適當」的匯率水平,涉及到均衡匯率問題。也就是說,使匯率的變動與一個經濟內部和外部關系獲得一種協調、合理的關系,方能促進和達到內外平衡和總供給與總需求的平衡,充分發揮人民幣匯率作為調節整個國民經濟的杠桿作用。為此,應進一步鼓勵和推動人民幣匯率的基礎理論研究和實證分析研究。國際價值論、購買力平價論,出口換匯成本、均衡匯率模型、匯率預警模型以及其他有關模型都值得研究和探討。
在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金融市場將全方位開放的框架下,應構建和完善市場機制——特別是人民幣匯率機制。世界貿易組織所倡導的基本原則是自由競爭原則、自由貿易原則、非歧視原則和透明度原則。在這種原則下,我國經濟要全方位與國際接軌,適應和迎接經濟金融全球化的挑戰,就必須撤除資本國內外自由流動的障礙。這就要求做到國內外資金價格市場化,首先是利率的市場化,進而是匯率的市場化。也就是說,在逐步實現資本項目開放的條件下,實現人民幣的自由兌換,是人民幣與外幣的價值比較和自由兌換形成的市場均衡匯率的基礎。只有這樣,才能把國內外市場價格信號更直接、更迅速、更准確地反映出來,才能使中國經濟與實行自由競爭和自由貿易原則的國際經濟融合,才能使國內價格體系逐步與國際市場價格體系真正接軌,才能使競爭機制在各個層面上反映出來。
三、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改革建議的評述
近年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成員國第四條款年度評估報告中,對於世界經濟增長顯著放緩背景下中國經濟的良好表現給予了肯定,並高度評價了我國的宏觀經濟政策。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還提出了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的建議。主要內容包括:(1)逐漸增加匯率彈性,以有助於中國加快融入世界經濟以及推進結構性改革;(2)歡迎最近更多地使用匯率波動區間,鼓勵將來更大范圍地使用有關區間,扦逐漸放寬波動空間;(3)在放寬匯率浮動區間的基礎上,改為釘住一籃子貨幣。
總體而言,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基本贊同我國在金融市場改革方面採取的漸進做法,但是,具體分析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有關建議,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Ⅳ 簡析金融危機發生的原因及改革思路。
權威回答:
因為是源於美國的次貸危機而造成的。
次級房屋信貸危機(又稱次級房貸風暴、次級按揭風暴)是指由美國次級房屋信貸行業違約劇增、信用緊縮問題而於2007年夏季開始引發的國際金融市場上的震盪、恐慌和危機。 次級抵押貸款是指一些貸款機構,向信用程度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貸款。近年美國等國家放鬆購房信貸標准(不用付首期,不用收入證明,也不計較抵押單位的質素等),形成次級房貸市場。次級房屋信貸經過貸款機構及華爾街用財務工程方法加以估算、組合、包裝,就以票據或證券產品形式,在抵押二級市場上出賣、用高息吸引其他金融機構和對沖基金購買。
原先在美國次級貸款市場佔七成份額的房利美和房地美公司,由政府機構主宰,將貸款打包成證券,將貸款證券化背後的財務風險計算頗為復雜,通常得先分析被證券化的那一堆貸款案過去類似貸款案例之風險,計算出投資者能夠獲得本金和利率。當房利美和房地美還占房貸市場主導地位時,他們通常會制定明確的放貸標准,嚴格規定哪些類型的貸款可以發放。隨著這兩家公司的丑聞爆出,政府對兩家公司的業務增長加以限制,整個次貸市場開始爭搶這兩家公司所購貸款。整個過程中,新的市場參與者,出於逐利目的,過分追求高風險貸款。
其特徵是人們基於經濟未來將更加悲觀的預期,整個區域內貨幣幣值出現幅度較大的貶值,經濟總量與經濟規模出現較大的損失,經濟增長受到打擊。往往伴隨著企業大量倒閉,失業率提高,社會普遍的經濟蕭條,國家破產, 甚至有些時候伴隨著社會動盪或國家政治層面的動盪。
金融危機可以分為貨幣危機、債務危機、銀行危機等類型。近年來的金融危機越來越呈現出某種混合形式的危機。
Ⅵ 什麼是外匯管理改革的戰略目標
國際收支平衡是我國宏觀調控的四大目標之一,是保持社會總供求基本平衡和宏觀經濟穩定的重要標志。因此,維護和促進國際收支平衡,既是外匯管理的核心職責之一,也是長期以來外匯管理改革所要實現的戰略目標。
這些問題反映出我國國際收支平衡的基礎還不十分牢固。特別是隨著我國加速融入世界經濟,通過資本管制來緩解收支失衡的空間越來越窄,短期內雖仍有效,但長期實行,效果會減弱,影響正常的貿易和投資活動。這雖是我國經濟發展與外匯管理體制改革進展到一定階段的特有現象,但與我國經濟發展較多依賴投資和外需、國內儲蓄投資關系沒有理順、人民幣匯率彈性不足、資本流出渠道不暢息息相關。妥善解決這些問題,需要我們堅定不移地全面深化改革,實事求是地推進制度創新,打好外匯管理改革攻堅戰。
Ⅶ 我國金融體制改革的思路是什麼
由於文章大多較長,我只列出鏈接吧.
金融體制改革
http://www.lib.fe.e.cn/zjfg/zzfd/jrzqgl/glsw/GLSW/JRGC/1002.htm
中國金融體制的作用和改革方向
http://blog.sina.com.cn/u/4854029d0100029v/
尤其是這一篇,推薦你閱讀.
新中國金融體制改革的回顧與展望
http://www.sdau.e.cn/rf/jrll-1.htm
今後幾年金融體制改革的思路和重點
http://www.financialnews.com.cn/lldx/200509120267.htm
Ⅷ 現階段外匯管理改革的著力點是什麼
隨著對外開放的深化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完善,我國跨境資金流動規模不斷擴大,要求我們不斷深化外匯管理改革,滿足市場主體日益增長的貿易和投資便利化需求。
著力改進服務,不斷提高貿易和投資便利化水平。改進服務始終是外匯管理工作的基礎。近年來,我們更加重視基層調研,根據群眾意見實事求是地對部分政策進行調整完善。在推出每一項改革措施時,我們寓管理於服務之中,積極推進貿易和投資便利化,努力降低銀行、企業和個人辦理外匯業務的人力和物力成本。例如,近兩年實施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外匯管理改革後,但凡守法合規企業均能充分享受到貨物貿易外匯收支政策便利,僅簡化憑證和流程一項就平均為每家企業節省工資費用約7萬余元,銀行辦理貿易收付匯業務時間也由平均每單26分鍾縮短為9分鍾。
Ⅸ 如何進一步全面深化外匯管理改革
進一步深化外匯管理改革,要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為動力,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緊緊圍繞促進國際收支基本平衡這一戰略目標,大膽推進體制改革和機制創新,大力推動貿易和投資便利化,不斷提升外匯管理服務實體經濟能力,以實實在在的改革成果回應廣大人民群眾的熱切期盼。
堅持把服務實體經濟作為做好外匯管理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要增強服務意識,善於換位思考,促進政策調整與市場主體商業運作模式相銜接,為守法合規市場主體盡可能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優化流程和手續,通過改進服務來深化改革,切實提升貿易和投資便利化程度,降低外匯管理的社會成本,真正做到寓管理於服務之中。積極支持地方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結構調整,對於具備條件的地區可通過試點等方式,鼓勵開展外匯管理政策創新。
堅持依法行政和簡政放權。緊緊圍繞處理好政府與市場關系,大力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全面提升行政效能。著力加強外匯管理法規建設,進一步加大法規清理力度,切實推動管理重點從「正面清單」向「負面清單」轉變。深入推動政務公開,加強內控制度建設,不斷完善外匯管理各環節的監督制約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