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本位幣制
1. 請問什麼是原幣,什麼是本位幣
本位幣和原幣都是相對的概念。
比如中國,規定以人民幣為記帳本位幣,意思是說在國內的企業所有的財務報表都要用人民幣來進行反應,方便統計、計劃等宏觀分析,也方便橫向、縱向對比。
而原幣則相對於本位幣來講,比如一家德國外資企業,老闆是德國人,企業的財務報表當然要讓德國老闆看得明白,一般情況下都是按照德國馬克來向老闆匯報財務報表的,這個時候的德國馬克在中國國內就被看作原幣。
一般情況下,國內的外資企業在向國內的一些政府機構上報統計報表的時候,都要換算成本位幣的報表。
拓展資料:
記賬本位幣是指用於日常登記賬簿和編制財務會計報告時用以表示計量的貨幣。
《會計法》規定,會計核算以人民幣為記賬本位幣。業務收支以人民幣以外的貨幣為主的單位,可以選定其中一種貨幣作為記賬本位幣,但是編報的財務會計報告應當折算為人民幣。
在一般情況下,企業採用的記賬本位幣都是企業所在國使用的貨幣。記賬本位幣是與外幣相對而言的,凡是記賬本位幣以外的貨幣都是外幣。
2. 財務月末如何將外幣轉換為本位幣
1、月末的時候把科目余額表拉出來。涉及到外幣的帳戶(一般有銀行存款等貨幣資金、貸款及其利息等負債類、應收應付往來款項)。
2、科目余額表中的本位幣是不作數的,應根據每個帳戶的外幣金額和中國銀行月末牌價(中間價)重新計算,換算成本位幣金額。
3、這個數字和原來的科目余額有差異的,做一筆分錄。把每個帳戶余額調整至按月末牌價計算的本位幣金額(就是第2步做的),差額計入「財務費用-匯兌差異」
例如:人民幣升值,應收美元貶值,按貶值金額做帳:
借:財務費用-匯兌差異
[貶值金額]
貸:應收帳款-A公司
[貶值金額]
3. 為什麼金本位制是穩定的貨幣制度
金本位制就是以黃金為本位幣的貨幣制度。在金本位制下,或每單位的貨幣價值等同於若乾重量的黃金(即貨幣含金量);當不同國家使用金本位時,國家之間的匯率由它們各自貨幣的含金量之比--鑄幣平價(Mint Parity)來決定。金本位制於19世紀中期開始盛行。在歷史上,曾有過三種形式的金本位制:金幣本位制、金塊本位制、金匯兌本位制。其中金幣本位制是最典型的形式,就狹義來說,金本位制即指該種貨幣制度.
1、金幣本位制
以一定量的黃金為貨幣單位鑄造金幣,作為本位幣;
金幣可以自由鑄造,自由熔化,具有無限法償能力,同時限制其它鑄幣的鑄造和償付能力;
輔幣和銀行券可以自由兌換金幣或等量黃金;
黃金可以自由出入國境;
以黃金為唯一準備金。
金幣本位制消除了復本位制下存在的價格混亂和貨幣流通不穩的弊病,保證了流通中貨幣對本位幣金屬黃金不發生貶值,保證了世界市場的統一和外匯行市的相對穩定,是一種相對穩定的貨幣制度。
2、金塊本位制和金匯兌本位制
金塊本位制和金匯兌本位制是在金本位制的穩定性因素受到破壞後出現的兩種不健全的金本位制。這兩種制度下,雖然都規定以黃金為貨幣本位,但只規定貨幣單位的含金量,而不鑄造金幣,實行銀行券流通。所不同的是,在金塊本位制下,銀行券可按規定的含金量在國內兌換金塊,但有數額和用途等方面的限制(如英國 1925年規定在1700英鎊以上,法國1928年規定在215000法郎以上方可兌換),黃金集中存儲於本國政府。而在金匯兌本位制下,銀行券在國內不兌換金塊,只規定其與實行金本位制國家貨幣的兌換比率,先兌換外匯,再以外匯兌換黃金,並將准備金存於該國。
-----------------------------------------------(華麗的分割線)
如果你看了《貨幣戰爭》這本書,你會對這個比較了解。
4. 什麼事銀(金)本位貨幣制
金本位貨幣制是把黃金作為一般等價物參與市場流通的貨幣制度,它是國家政局穩定和財政狀況良好的標志。19世紀中期以後,隨著歐洲資本主義的迅速發展,工業和貿易資金周轉急劇擴大,因而黃金在貨幣流通中地位愈來愈重要,英、法、美等國都相繼實行金本位制,而俄國一直是採用銀本位制。盧布的自身疲軟,使俄國在對外貿易和信貸方面長期處於不利地位。1897年盧布與法郎的官方兌換比價為1:4,而在國際市場上的實際操作比價僅為1:2.6。另外,隨著外資的大量引進,在接納貸款和償付借貸利息時就需要一個國際通用的價值尺度——黃金。因此整個經濟和財政發展的需要促使維特下決心實施幣制改革,改行金本位制。維特通過實行酒類專賣、提高關稅和增加個人間接稅使國庫積累了大量的資金,1890年紙幣的流通額為10.67億盧布,國庫的黃金儲備相當於10.95億盧布。從而使維特有信心和能力實行幣制改革。1896年4月,維特在國務會議上正式提出採用金本位制的議案。1897年1月14日, 維特的提案終獲批准。1月15日,財政部向全國發布通令, 從即日起實行貨幣金本位制,確定黃金與盧布自由兌換,實行貨幣貶值,將盧布的市場價格降低三分之一,鑄造面值5盧布的新金幣(又稱金盧布),規定1個紙盧布等於66個金戈比。
5. 金匯兌本位制的位制比較
金匯兌本位制(Gold Exchange Standard)這是一種在金塊本位制或金幣本位制國家保持外匯,准許本國貨幣無限制地兌換外匯的金本位制。在該制度下,國內只流通銀行券不能兌換黃金,只能兌換實行金塊或金本位制國家的貨幣,國際儲備除黃金外,還有一定比重的外匯,在國外才可兌換黃金,黃金是最後的支付手段。實行金匯兌本位制的國家,要使其貨幣與另一實行金塊或金幣本位制國家的貨幣保持固定比率,通過無限制地買賣外匯來維持本國貨幣幣值的穩定。
6. 本幣 原幣 主幣 本位幣 輔幣 外幣好暈啊,高手解釋一下
本幣指的是某個國家法定的貨幣,除了法定貨幣之外其他的貨幣都不能在這個國家流通。如中國大陸唯一法定貨幣為人民幣,所以這時我們也把人民幣稱為本幣,但這種概念大多是用在匯市上的。除了本幣之外其他的都統稱外幣。
本位幣和原幣都是相對的概念。
比如中國,規定以人民幣為記帳本位幣,意思是說在國內的企業所有的財務報表都要用人民幣來進行反應,方便統計、計劃等宏觀分析,也方便橫向、縱向對比;
而原幣則相對於本位幣來講,比如一家德國外資企業,老闆是德國人,企業的財務報表當然要讓德國老闆看得明百,一般情況下都是按照德國馬克來相老闆匯報財務報表的,這個時候的德國馬克在中國國內就被看作原幣。
同樣的情況如果到了德國,則馬克成了本位幣,而人民幣則成了德國人眼中的原幣。
一般情況下,國內的外資企業在向國內的一些政府機構上報統計報表的時候,都要換算成本位幣的報表。
主幣,又稱本位幣,是一國貨幣制度中的基本通貨,它是國家法定的計價、結算貨幣單位。主幣具有無限清償能力,主要用於大宗商品交易和勞務供應的需要。主幣在一國經濟生活中起主導作用。
輔幣,即輔助貨幣,是指本位幣單位以下的小額貨幣輔助大面額貨幣的流通,供日常零星交易或找零之用,它的特點是面額小,流通頻繁,磨損快,故多用銅、鎳及其合金等賤金屬鑄造,也有些輔幣是紙制的。輔幣一般是有限清償貨幣,即每次交付的輔幣數量有一定限制,超過限額,收方可以拒收。不少國家規定輔幣和主幣一樣具有無限清償的能力,我國採取了這種做法。
人民幣除了有主幣和輔幣之分外,還有一種為紀念幣。所謂紀念幣,是國家為紀念國內外重大事件、重要歷史人物或根據特殊需要,有選擇、有控制地發行的鑄幣。
外幣是指在一個官方的貨幣區域內所使用的一種其它貨幣或者利用一種其它貨幣所提出的付款要求。「外國貨幣」的簡稱,是指本國貨幣以外的其他國家或地區的貨幣。它常用於企業因貿易、投資等經濟活動引起的對外結算業務中。
7. 金幣本位制下各國是否可以干預外匯市
金本位制下,貨幣=黃金 逆差——逆差國貨幣匯率下降,黃金外流(貨幣減少回)——物價下降——答出口上升,進口下降——盈餘——匯率上升,黃金內流(貨幣增加)——物價上升——進口上升,出口下降——赤字InterGroup外匯平台。
8. 貨幣史上由哪幾種貨幣本位制
當然是信用本位制,1946年後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都採用這一體系,來看看它的資料:
信用本位制又稱管理紙幣本位,這是20世紀30年代金融危機、經濟危機爆發,金本位制崩潰之後,世界各國轉而採用的貨幣制度。目前,信用本位制是世界各國所共同採用的貨幣制度。
信用本位制度的廣泛實行是本世紀30年代經濟危機和貨幣危機的結果之一。其主要特徵是:
①在流通中執行貨幣職能的是紙幣和銀行存款。
②各國貨幣規定的含金量僅是名義的,不能按此單位兌換黃金。
③黃金不再是一國貨幣發行的准備。
(8)外匯本位幣制擴展閱讀:
紙幣本位制歷史:
曾經有人把紙幣本位制稱為管理本位制,理由是這個制度使國家得以充分地管理貨幣的流通,任意地增減貨幣量,以謀求物價和生產的穩定,不像金本位制那樣為維持固定匯率而一任國內的物價和生產波動。
英國經濟學家J.M.凱恩斯在20世紀20年代曾竭力鼓吹此說,而把金本位制貶為「野蠻的殘余」。但是,半個世紀來的經驗,證明紙幣本位制既未能使資本主義國家擺脫30年代的特種蕭條,也未能剎住60~70年代的嚴重通貨膨脹。
20世紀70年代,當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備受滯脹的折磨時,又有人提出要恢復金本位制。但在資本主義總危機和國家壟斷資本主義高度發展的時代,要把自由競爭資本主義的金本位制再搬出來,是無法實現的。
9. 以本位幣變化為標志,貨幣制度經歷了怎麼樣的演變過程
將歷史上至今曾經出現過的貨幣制度可以分為兩類,即金屬本位與紙幣本位。
(一)金本位制
金本位制是指以黃金作為本位貨幣的貨幣制度。其主要形式有金幣本位制、金塊本位制和金匯兌本位制。
1、金幣本位制
金幣本位制是以黃金為貨幣金屬的一種典型的金本位制。其主要特點有:金幣可以自由鑄造、自由熔化;流通中的輔幣和價值符號(如銀行券)可以自由兌換金幣;黃金可以自由輸出輸入。在實行金本位制的國家之間,根據兩國貨幣的黃金含量計算匯率,稱為金平價。
2、金塊本位制
金塊本位制是指由中央銀行發行、以金塊為准備的紙幣流通的貨幣制度。它與金幣本位制的區別在於:其一,金塊本位制以紙幣或銀行券作為流通貨幣,不再鑄造、流通金幣,但規定紙幣或銀行券的含金量,紙幣或銀行券可以兌換為黃金;其二,規定政府集中黃金儲備,允許居民當持有本位幣的含金量達到一定數額後兌換金塊。
3、金匯兌本位制
金匯兌本位制是指以銀行券為流通貨幣,通過外匯間接兌換黃金的貨幣制度。金匯兌本位制與金塊本位制的相同處在於規定貨幣單位的含金量,國內流通銀行券,沒有鑄幣流通。但規定銀行券可以換取外匯,不能兌換黃金。本國中央銀行將黃金與外匯存於另一個實行金本位制的國家,允許以外匯間接兌換黃金,並規定本國貨幣與該國貨幣的法定比率,從而穩定本幣幣值。
4、布雷頓森林體制。
各國政府將本幣與美元掛鉤制定兌換比率,這樣使各國貨幣與黃金間接掛鉤。在這種國際貨幣制度安排中,美元相對於其他成員國的貨幣處在等價於黃金的關鍵地位。所以,這種制度又稱為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制度。
5、牙買加體系
牙買加體系是上世紀70年代中期形成的國際貨幣制度,主要內容:(1)國際儲備貨幣多元化;(2)匯率安排多樣化;(3)多種渠道調節國際收支,包括 ①運用國內經濟政策。② 匯率政策。③通過國際融資平衡國際收支。④通過國際協調來解決國際收支平衡問題。⑤通過外匯儲備的增減來調節。牙買加體系對維持國際經濟運轉和推動世界經濟發展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但仍存在著一些缺陷,國際貨幣制度仍有待於進一步改革和完善。
(二)銀本位制
銀本位制是指以白銀為本位貨幣的一種貨幣制度。在貨幣制度的演變過程中銀本位的歷史要早於金本位。銀本位制的運行原理類似於金本位制,主要不同點在於以白銀作為本位幣幣材。銀幣具有無限法償能力,其名義價值與實際含有的白銀價值一致。銀本位分為銀兩本位與銀幣本位。
(三)復本位制
復本位制指一國同時規定金和銀為本位幣。在復本位制下金與銀都如在金本位制或銀本位制下一樣,可以自由買賣,自由鑄造與熔化,自由輸出輸入。
復本位制從表面上看能夠使本位貨幣金屬有更充足的來源,使貨幣數量更好地滿足商品生產與交換不斷擴大的需要,但實際上卻是一種具有內在不穩定性的貨幣制度。
「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即金銀兩種金屬中市場價值高於官方確定比價的不斷被人們收藏時,金銀兩者中的「貴」金屬最終會退出流通,使復本位制無法實現。這一現象被稱為「格雷欣法則」。「劣幣驅逐良幣」的根本原因在於金銀復本位與貨幣作為一般等價物具有排他性、獨占性的矛盾。
(四)紙幣本位制
1、將紙幣本位制又稱作信用本位制,概由於從國家法律而論,紙幣已經無須以金屬貨幣作為發行准備。
2、紙幣制度的主要特徵是在流通中執行貨幣職能的是紙幣和銀行存款。
3、紙幣給政府通過調節貨幣數量影響經濟活動創造了條件。
4、對紙幣制度自實行之日起就存在著不同的爭論。
主張恢復金本位的人認為只有使貨幣能兌換為金,才能從物質基礎上限制政府的草率行為,促使政府謹慎行事。贊同紙幣本位制的人則認為,在當今的經濟社會中,貨幣供應量的變化對經濟的影響十分廣泛,政府通過改變貨幣供應量以實現預定的經濟目標,已經成為經濟政策的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