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限產到什麼時候
㈠ 歷史原油最高價147.91的背景
我給你一篇2007-08原油最瘋狂時候的一篇分析報道,裡面詳細的寫出了原油瘋狂的背後原因,僅供參考。
國際原油期貨價格創下歷史最高價的背後
國際原油期貨收盤價創下歷史新高,與前兩次有很大不同。2005年的主要因素是颶風給墨西哥灣沿岸美國石油開采和煉油業帶來的巨大損失。2006年的主要推動因素是中東政局惡化引發的「政治溢價」。市場分析人士認為,今年油價上漲,主要動力則是基本面的支持——市場供需不平衡。
2003年以來,全球經濟增長率已連續四年超過4%,是二戰以來持續時間最長的一個經濟高速發展階段。盡管油價持續走高,但在經濟強勁增長的基礎上,各國對石油的需求不斷上升。
國際能源機構最新發表的報告預測,今年全球石油日均需求量將達到8600萬桶,比去年增加2%,而2006年較2005年的增速僅為0.9%。
國際能源機構還預計,未來幾年,受世界經濟增長強勁的推動,世界能源需求將繼續走高。到2011年,全球每天所需原油為9580萬桶。
與不斷增長的需求相比,石油供給能否及時跟上?國際能源機構的報告認為,非石油輸出國組織(非歐佩克)產油國的產油能力已接近峰值,未來增產空間不大。報告預計,今後5年內,非歐佩克產油國年均增產速度不會超 過1%。為此,國際能源機構呼籲歐佩克將日產量增加100萬桶,以實現全球 原油市場的供需平衡。
歐佩克目前的日產量比去年同期少170萬桶。由於2006年第四季度國際油價大幅回落,歐佩克在2006年11月初將原油日產量削減了120萬桶,2007年2月再次削減50萬桶。在歐佩克實行限產保價措施之後,目前的油價已經較歐佩克第二次減產時上升了將近五成。
美國能源部能源情報署負責人蓋伊·卡魯索近日呼籲,歐佩克今年下半年應提高原油產量,以避免油價過高。如果歐佩克無所作為,美國和全球的石油庫存就會太少,這將導致油價繼續上漲。
面對各方的增產建議,歐佩克卻拒絕增產限價。歐佩克第一大石油出口國沙烏地阿拉伯的石油和礦產資源大臣納伊米近日表示,目前油價持續走高並非由於供應短缺,而是全球性煉油能力不足以及地緣政治緊張等因素造成的。歐佩克輪值主席、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能源部長哈米利也表示,油價走高與歐佩克無關,到目前為止歐佩克還沒有理由增加產量。
市場分析人士指出,原油供給增長放緩是本輪油價上漲的主要原因,但煉油能力不足也發揮了推波助瀾的作用。2003年和2004年,在全球石油需求分別增長2.4%和3.2%的情況下,煉油能力僅分別增長0.4%和0.3%。
市場分析人士還指出,奈及利亞局勢不穩、伊朗核問題、伊拉克局勢動盪、北大西洋颶風季節的風險、資金流動性過剩背景下的對沖基金進行投機交易活動等因素,也是油價上漲的動力。
綜合上述因素,分析人士認為未來一段時間國際油價將在高位運行,一些機構也紛紛調高對油價的預測。
近期市場關注的焦點是9月11日將在維也納舉行的歐佩克部長會議。雖然一些歐佩克成員國拒絕增產限價,但歐佩克秘書長巴德里近日接受澳大利亞媒體采訪時暗示,歐佩克並不希望油價上漲失控,如果油價漲至每桶80美元,歐佩克可能做出增產限價決定。
㈡ 美國油氣政策發展歷史
美國聯邦政府的石油政策主要體現在制定能源戰略、確立競爭規則和維持資源的可持續開發三個方面,為石油產業提供了經濟、技術和制度框架,從而使私營企業能夠有效地滿足國家目前和將來對石油資源、能源安全、市場公平競爭,以及保持清潔和安全的環境的需要[40]。此外,聯邦政府還根據不同的稅收政策對石油工業經營中的經濟利益進行調節。
20世紀20年代末期,隨著石油供應量越來越多地超過需求量,產生了大量的石油過剩;接著又遇上美國歷史上最大的經濟衰退,石油市場遭到了空前的災難。幾個月之內,原油價格從每桶1美圓跌到10美分以下,美國石油工業的發展逐漸陷於困境。美國政府為了擺脫困境,對石油生產作了規定性的限制。在東得克薩斯油田發現前,俄克拉何馬州就已經實行了配產的做法,得克薩斯州在1931年也效法這種做法。所謂配產實際上就是要求每個石油生產公司壓低產量,以達到供求平衡[41]。
最初,石油公司反對這種配產的實施,但由於當時原油價格一再下跌,石油公司均蒙受了嚴重的經濟損失,到1934年,大多數的州和石油公司都採納了這種政策,油價逐步穩定,同時也使政府對石油工業的控制和管理得到了參與和加強。國會還通過了石油法案,各州也相應制定了產量變化的允許范圍,禁止任何超額生產的原油運出美國。其後,當進口原油開始對美國石油工業形成威脅,危及美國石油限產政策的實施時,美國政府又宣布了進口管制[42]。
由於跨國公司一直控制著石油的定價權和原油生產控制權,因此當1973年「阿以戰爭」爆發時,跨國石油公司與石油輸出國組織之間的問題日趨政治化。阿拉伯產油國對美國實行了石油禁運,同時石油輸出國組織利用這個機會,將油價從每桶2~3美圓提高到1974年初的13美圓,礦區使用費從產量的1/8提高到1/6,所得稅提高到65%。石油輸出國採取的行動給美國等市場經濟國家帶來了能源危機,1973~1974年,美國特別嚴峻地感受到了石油輸出國組織石油禁運的影響。因為當時美國所需石油的35%來自進口,美國政府對國內石油生產實行了價格管制,實行了「老油」(1971年1月1日以前開發的油田所產原油)低價和「新油」(1971年1月1日起開發的油田所產原油)高價政策,但仍無法避免由於油價的突然上漲而引起的世界范圍的經濟衰退,結束了戰後長時期的經濟高速增長,經濟的下降趨勢直到1975年才逐步扭轉過來[43~46]。
由於石油危機給美國帶來的嚴重威脅,鑒於石油在美國能源中占據的重要地位,聯邦政府推行了一系列關於石油的計劃和激勵政策[40,47~50]:
(1)重視石油技術的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在合理價格下,確保國內石油的安全供應。積極推進企業、大學和地方政府的合作研究,美國石油界每年的研究開發和技術改進投入都達到數億美圓,這些資金幾乎全部來自公司自身,而不是聯邦政府。
(2)建立戰略石油儲備體系,保障國家能源安全。1975年,美國國會通過了《能源政策與節能法》,授權能源部建設和管理戰略石油儲備系統,並明確了戰略石油儲備的目標、管理和運作機制。美國石油儲備體系分為政府戰略儲備和企業商業儲備。政府戰略石油儲備的目的是防止石油禁運和石油供應中斷,平時不輕易動用,當商業石油供應一旦發生中斷,在美國總統下令的15天之內,應急儲備油才能被迅速運至石油提煉廠。美國戰略石油儲備的運行機制可以概括為:①政府所有和決策;②市場化運作。從建設儲庫、采購石油到日常運行管理費用均由聯邦財政支付。聯邦財政設有專門的石油儲備基金預算和賬戶,基金的數量由國會批准。
為了避免對市場價格的沖擊,戰略石油的采購和投放基本上採取市場招標機制。通常選擇價格低迷時采購,既要避免引起市場價格波動,又要防止造成石油儲備資金損失。戰略石油儲備的投放也採取招標機制,政府向石油公司招標,再由石油公司按市場價格銷售,回收資金交財政部的石油儲備基金專門賬戶,用來補充石油儲備;企業商業儲備遠遠超過政府儲備。2004年,全美的石油儲備相當於150天進口量,其中政府儲備為53天進口量,僅佔1/3,其餘是企業儲備。美國的企業石油儲備完全是市場行為,既沒有法律規定企業儲備石油的義務,政府也不幹預企業的儲備和投放活動,企業根據市場供求和實力自主決定石油儲備量和投放時機。
(3)通過稅收優惠政策鼓勵企業研究開發等活動,引導企業實現國家能源目標。通過政策實踐,近年來聯邦和州的稅收政策被認為能夠較為有效地激勵私人部門實現能源政策目標,如研究開發和投資稅減免,減收礦區使用費等。但總的來看,由於各州之間油氣運營和經濟情況差別很大,多數稅收鼓勵政策是由州政府實施。
(4)政府機構分工合作,通過補貼、技術援助和融資手段支持國內能源企業參與國際競爭,獲取和利用國際資源。能源部、貿易開發署和美國進出口銀行是支持能源企業參與全球競爭的三大主要機構。能源部礦物能源辦公室下的礦物能源國際計劃和石油天然氣進出口辦公室承擔支持美國油氣產業界開發新的商業機會和技術的職責;美國貿易開發署通過資助可行性研究、專業培訓、商業研討會和其他技術援助,幫助國內油氣公司在發展中國家和中等收入國家參與能源項目的競爭。作為政府機構的補充,美國進出口銀行對美國公司的海外銷售活動提供融資支持;進出口銀行也提供信用擔保,以保護美國出口商免受因國外政治或商業原因導致的拒付風險。
美國自1979年6月1日起放寬價格管制,針對石油生產經營者在高油價時期所獲得的超額利潤,於1980年2月2日起對國內生產的原油徵收「意外利潤稅」(即暴利稅);1981年,美國政府終止了對原油的價格管制。到1984年,與在價格管制時的原油進口高峰相比,進口量下降了約50%。美國原油進口量的下降和全球新的原油供應國的出現,導致世界原油價格開始下降。在1985年11月至1986年2月之間,世界原油價格從每桶32美圓跌到每桶10美圓。
1990年的海灣戰爭時期,前總統布希提出了新能源戰略,以緩解油價上升對經濟的沖擊。雖然近些年來美國經濟結構發生了較大的轉變,高技術成為經濟增長的主導因素,但美國仍視能源為確保國家安全的重要因素。1999年的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報告主張提高能源效用、尋找替代能源、確保國外石油來源,更強調保持重要產油區的穩定和安全,以確保擁有得到資源的機會。
2001年,美國的《國家能源政策》報告指出了解決「能源危機」的戰略措施,其中對開發油氣資源的國內政策主要有以下幾點[51~53]:
(1)加強國內油氣資源開發力度,增加國內產量。根據美國目前石油與天然氣資源的開發現狀,阿拉斯加石油蘊藏區成為布希政府增加國內油氣供應的首要地區,除北坡油田外,阿拉斯加還有三個可供開採石油和天然氣的地區,即阿拉斯加國家石油儲備區、北極邊遠大陸架和北極國家野生動物保護區。聯邦政府把開發北極國家野生動物保護區作為增加美國國內油氣產量的重點。除阿拉斯加外,還要加強對美國西部油氣資源的開發。聯邦政府在大陸48個州擁有31%的土地(多位於美國西部)和全部大陸架。目前,這些地區提供的能源佔全國能源總產量的30%。這些地區有待開發的地下原油儲量約5.6億噸,天然氣儲量4.68萬億立方米。但這些地區地質構造復雜,勘探開發成本高,必須採取現代化高科技手段,才能開采出來。另一方面,還要加快對石油、天然氣開發過程中新技術的運用,提高老油氣田的開采效率,降低開采成本,盡力提高老油氣田的產出水平。
(2)改善石油與天然氣輸送設施,修建新的輸送管道。美國的油氣輸送管道總長度超過320萬千米,是美國油氣產品的主要輸送工具,擔負著美國國內油氣產品66%的輸送任務。但由於使用時間較長,這些管道已出現了嚴重的老化現象,大大降低了輸送效率,既加大了能源短缺程度,又增加了污染環境的可能性。因此,聯邦政府要求負責油氣輸送管道安全的運輸部必須進一步加大對管道設計、修建、維修以及緊急事故處理的監控力度。對跨阿拉斯加輸送管道,聯邦政府尤為重視,因為這條管道自從開通以來一直擔負著美國國內石油產品近20%的輸送量,而且輸送效率極高,在其整個營運歷史上損耗只佔其輸送總量的0.00014%。
(3)修繕、擴大煉油設施。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美國的煉油設施效率不斷降低,而且對環境污染的程度越來越嚴重,這既制約了煉油業滿足美國經濟對相關石油產品需求的能力,又遭到環保人士愈發激烈的反對。因此,聯邦政府決定在改善原有設施的基礎上,鼓勵新的煉油設施的修建,爭取同時滿足經濟與環保雙方面的需要。
(4)增加國家戰略石油儲備。戰略石油儲備是美國聯邦政府在石油供應出現緊急情況時對石油市場進行干預的主要工具。政府認為20世紀90年代以來美國的戰略石油儲備完全沒有跟上石油進口的步伐,1992年儲備量能維持83天的進口量,而2001年只保持54天的水平。因此,政府決定增加戰略石油儲備量,其意義不但在於維護美國石油安全,更在於石油還是國防燃料儲備。
㈢ 石油生產國的石油政策與法規是什麼
OPEC的油氣政策 這個由石油生產國組成的石油卡特爾,從它誕生之日起到今天,一直受到世界的重視。盡管與20世紀70年代相比,OPEC的石油產量佔世界總產量的比例下降了,但是,OPEC成員國的油氣探明總儲量居世界首位,其強大的石油生產與供給能力,尤其是它實行的石油發展戰略及石油政策,對世界石油市場的穩定和發展仍然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同時,OPEC在調整和實施其石油政策的過程中,協調行動、鞏固團結,正逐步走向成熟,在國際石油領域發揮更大的作用。
OPEC的石油政策主要從對產量控制和油價控制展開。
OPEC通過對組織聯合產量的控制和各國生產配額的分配來實現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從1982年開始,OPEC採用配額制度來實現產量控制。配額制度是將產量額度在所有的成員之間分配,以協調削減石油產量。
OPEC在不同階段採取了不同的油價政策。
生效日期會議地點變動(萬桶)日產量上限(萬桶)1998年2月利雅得—27.30*1998年4月利雅得-1.35525.951998年7月阿姆斯特丹/維也納-1.25524.691999年4月海牙/維也納-1.71622.972000年4月維也納+1.71624.692000年7月維也納+0.70825.402000年10月維也納+0.80026.202000年11月維也納+0.50026.702001年2月維也納-1.50025.202001年4月維也納-1.00024.202001年9月電話會議-1.00023.202002年1月開羅-1.50021.702003年1月維也納+1.30023.002003年2月維也納+1.50024.502003年6月維也納+0.90025.402003年11月維也納-0.90024.502004年4月阿爾及爾-1.00023.502004年7月貝魯特+2.00025.502004年8月貝魯特+0.50026.002004年11月維也納+1.00027.002005年3月伊斯法罕+0.50027.502005年7月維也納+0.50028.00
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石油產量政策歷來變動一覽*OPEC 10國產量基準,利雅得減產的依據。
在成立的最初10年,針對國際油價不斷下降的趨勢,OPEC為了維護成員國的石油權益,實行了凍結油價的政策,通過有控制地增產、實現油田費用經費化、減少原油銷售補貼等手段爭取獲得更多的石油收入。1961年至1970年9月,原油標價一直穩定在每桶18美元的水平。
20世紀70年代,OPEC實行大幅度提高油價的政策。通過實施提價、提稅和取消銷售回扣的策略,採取「參股制」及國有化方式,以及運用「石油武器」實行禁運和減產等斗爭手段,從西方石油公司手中爭奪回了石油資源主權和石油標價權,獲得了巨額「石油美元」,並在國際石油市場佔有了超過一半的銷售份額。阿拉伯輕油的官方價格,從1970年9月份之前的每桶1.8美元飆升到1980年4季度的每桶33.33美元,國際市場現貨價格上漲到每桶38.63美元。這期間,爆發了1973年和1979—1980年的兩次世界性「石油危機」。
20世紀80年代,OPEC針對世界石油消費量增長緩慢甚至下降以及非OPEC石油產量上升的形勢,先是實行限產保價政策,以期阻止油價下滑,繼而採取擴大市場份額等政策,以求保證石油收入和維持市場份額。這一時期OPEC遭到了嚴重的損失,其重要原因之一是OPEC前一時期過度提高油價政策而帶來了負面影響。20世紀90年代以來,特別是最近兩年,OPEC調整並交替實行「限產保價」或「增產抑價」政策。前者是在油價長期走低情況下,通過限制或減少產量,縮小市場供應量,推動油價轉跌回升;後者是通過增加產量,擴大市場投放量,抑制油價的暴漲,以達到穩定市場,增加石油收入,保持市場份額的目的。2000年,OPEC建立了「自動油價平衡機制」,明確提出新的政策目標,即抑制油價波動,力求使國際市場的原油價格維持在對產油國和消費國均有利的水平上。
OPEC的石油政策對世界石油市場的供需平衡及國際油價影響重大。OPEC的石油政策從最初的以爭取恢復自身權益為宗旨,到推崇建立公正、合理、有利於各方的油價水平,保證持續、有效的石油供應,從而穩定世界石油市場的政策目標。這對於世界石油業的發展,無疑是一個有益的、新的飛躍。近年來,OPEC能源政策的調整圍繞上面提到的新的目標進行。1999年,OPEC秋季部長會議提出要以庫存量而不是以價格來決定產量的油價政策。2000年3月,OPEC進一步調整其政策,建立了油價「自動平衡機制」,確定了22~28 美元的油價浮動范圍作為其增減原油產量,以保證國際市場石油供應和穩定的油價政策。2001年,OPEC再次作出調整研究,建立新的、能夠反映市場真實供需情況的原油定價基準,除調整油價政策外,各成員國也在修訂其能源發展戰略,包括適度開放由國家壟斷的石油天然氣部門,通過改善投資環境和提供優惠條件吸引外國石油公司參與本國石油開采等。委內瑞拉的能源戰略重視加強同南美洲國家的能源合作,爭取在建立統一自由貿易區的過程中,實現包括能源在內的基礎設施現代化,推動拉美地區經濟的盡快恢復與發展。
非OPEC產油國的石油政策 以俄羅斯為例。油氣行業是俄羅斯國家經濟的主要支柱,關繫到社會的整體發展。合理利用和保護此類資源、確保其再生產水平、提高資源管理效率、在對外資源合作中維護國家利益是俄政府當前的首要任務。作為最重要的非OPEC產油國,俄羅斯非常重視本國油氣資源的開發和保護,制定了一系列政策與法規。
(1)制定行業長期發展規劃。
2003年5月俄政府通過《至2020年俄羅斯能源戰略》,詳細分析了能源產業面臨的現實問題,明確了該領域今後20年的主要發展方向和基本框架。為不斷尋找新的礦脈、避免國家可探明資源儲量的枯竭,2004年俄政府通過《2005—2020年國家礦物資源勘探及其可持續發展的長期綱要》,規定了37種主要礦藏的開采量與再生量的比例關系。為加大對大陸架資源的研究開發,2004年俄政府通過《至2020年俄羅斯大陸架石油天然氣資源研究開發戰略》,確定了大陸架油氣資源開採的階段性目標。
(2)完善相關法律法規。
修改稅法,建立促進油氣行業發展的稅收體制。首先,合並稅種,簡化稅收辦法。從 2002年1月起,取消了礦區使用費、礦物原料基地再生產留成和原油開采消費稅,代之以徵收「開采統一稅」。其次,取消不合理優惠,彌補稅收漏洞。2004年1月,俄羅斯政府撤銷了境內的最後三個離岸區設置,杜絕了石油巨頭們利用其逃稅避稅這一漏洞,也避免了企業間的不公平競爭。再次,增強稅收公平性,促進行業均衡發展。為鼓勵對地質條件惡劣、效益低下的油田進行開發,俄羅斯政府擬將現行簡單化一刀切的石油開采稅改為級差開采稅——根據油田質量和開采效益確定不同的稅率。
制定新的《礦產資源法》,完善政策法規和管理機制。俄羅斯現行《礦產資源法》出台於1992年,諸多條款已不適應當前行業發展的需要,特別是個別條款過於空洞,給不法分子造成可乘之機,也導致了嚴重的官員腐敗。為扭轉這種現象,俄羅斯主管部門正在重新制定《礦產資源法草案》,對包括油氣在內的地礦資源勘探、開采和使用等相關問題做出詳細規定,盡量避免人為因素的干擾,保證經營者的合法權益和國家的根本利益。該法有望於2006年最終通過。屆時,它將成為規范俄油氣行業發展的重要法律之一。
(3)建立有效的國家管理部門體系。
要實施國家對油氣工業的有效監控,必須建立健全政府管理部門。
從行政分工看,為減少開采許可證發放的混亂無序現象,正在重新制定的《礦產資源法草案》將明確規定地礦資源歸聯邦所有,開采許可證也將由中央政府獨家發放。從部門設置看,俄工業能源部及其下屬的聯邦能源局、自然資源部及其下屬的聯邦地礦利用局和自然資源利用監督署、經濟發展和貿易部及其下屬的聯邦海關署、財政部及其下屬的聯邦稅收署等部門將從不同的角度對油氣行業的整體發展進行規劃和監督。從人員安排看,總統的親信將被安置在油氣企業中任要職。
(4)加強對進出口運輸環節的管理。
俄羅斯政府牢牢控制著油氣產品運輸渠道,不允許私有油氣公司建設和擁有自己的管道系統。目前,國家控股的俄羅斯石油運輸公司、俄羅斯鐵路股份公司、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分別在油氣產品的管道和鐵路運輸中具有絕對壟斷地位。2003年10月,俄羅斯交通部起草了旨在放開交通運輸業的《至2025年俄羅斯交通發展戰略》,其中惟獨未涉及管道運輸改革,也未談及油氣運輸領域吸引私人投資的問題。
(5)在國家控制的前提下廣開資金來源。
首先,通過《產品分割協議》加大對外資的吸引力。「薩哈林-1號」和「薩哈林-2號」項目均是以這種形式吸引了大量外資。國際油氣巨頭,包括英荷殼牌石油公司、日本三井公司和三菱公司、美國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印度ONGC公司均參與了上述項目的實施。其次,鼓勵油氣公司發行歐洲債券,增強其投融資能力。目前,俄羅斯許多大型石油公司已在歐美股票市場上市,企業資本化程度和資本運作透明度明顯提高。再次,允許外國公司收購俄羅斯公司股票。2004年9月,美國康菲石油公司就以19.88億美元的價格成功收購了俄羅斯最大石油公司盧克石油公司中的國家股(占該公司總股本的7.59%)。
(6)實現油氣出口多元化,大打能源外交牌。
普京執政後,從國家經濟安全形度出發,強調油氣出口多元化,並靈活運用能源牌,巧妙地實現了國家利益最大化。
為實現油氣出口多元化,俄羅斯試圖從東、南、西、北四個方向拓展油氣運輸渠道。向東,利用中日石油管道出口之爭,在兩強之間游刃有餘,並最終選擇了對己最為有利的通向太平洋港口的管道走向。向南,為了抗衡美國倡議的跨裏海天然氣管道、阻擋土庫曼天然氣進入歐洲,更為了開拓東南歐的巨大市場,於2003年建成了穿越黑海海底至土耳其的「藍流」天然氣管道。向西,為了減少對烏克蘭、波羅的海三國、波蘭等非友好國家的過境依賴,於2005年12月開工建設穿越波羅的海海底至德國的北歐天然氣管道。向北,幾家大型石油公司已提議建設至摩爾曼斯克的石油管道,以開拓北美市場。
對於傳統勢力范圍——獨聯體其他國家,俄羅斯更是利用油氣出口,打一批,拉一批,加大對地區政策走向的控制。
㈣ 美伊戰爭簡介
伊拉克戰爭又稱美伊戰爭,是美國因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疑似)而發動的全面戰爭,共有4國參與作戰,有評論認為其可視為第二次海灣戰爭,但具體分析可發現其不可稱為「海灣二戰」。而最後美國尚未發現傳說中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2010年8月3日,美國總統貝拉克·奧巴馬(Barack Obama)表示,8月底美國部隊在伊拉克的作戰行動將如約結束。駐伊美軍8月31日結束作戰任務。美國從2003年3月20日入侵伊拉克到2010年8月撤出全部戰斗部隊,歷經7年零5個月。
戰爭代價
美方 4471名軍人死亡 3.2萬名軍人受傷 7630億美元戰爭開支 500億美元重建
伊方■8000名士兵死亡
■10-100萬平民死亡
■480萬難民
㈤ 原油價格為什麼不升
影響原油價格的因素有很多,匯率只是其中一個方面。還要綜合考慮供需關系和人們對供求關系的預期等等很多。下面是我之前在網上整理的一些影響因素,希望對你有些幫助。
影響石油價格的短期因素
短期影響因素是通過對供求關系造成沖擊或短期內改變人們對供求關系的預期而對石油價格發揮作用的。
1. 突發的重大政治事件
石油除了一般商品屬性外,還具有戰略物資的屬性,其價格和供應很大程度上受政治勢力和政治局勢的影響。近年來,隨著政治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生產國際化的發展,爭奪石油資源和控制石油市場,已成為油市動盪和油價飆漲的重要原因。
2. 石油庫存變化
庫存是供給和需求之間的一個緩沖,對穩定油價有積極作用。oecd的庫存水平已經成為國際油價的指示器,並且商業庫存對石油價格的影響要明顯強於常規庫存。當期貨價格遠高於現貨價格時,石油公司傾向於增加商業庫存,刺激現貨價格上漲,期貨現貨價差減小;當期貨價格低於現貨價格時,石油公司傾向於減少商業庫存,現貨價格下降,與期貨價格形成合理價差。
3. opec和國際能源署(iea)的市場干預
opec控制著全球剩餘石油產能的絕大部分,iea則擁有大量的石油儲備,他們能在短時期內改變市場供求格局,從而改變人們對石油價格走勢的預期。opec的主要政策是限產保價和降價保產。iea的26個成員國共同控制著大量石油庫存以應付緊急情況。
4. 國際資本市場資金的短期流向
20世紀90年代以來,國際石油市場的特徵是期貨市場的影響顯著增強,目前已經形成了由期貨市場向現貨市場傳導的價格形成機制。盡管國際原油市場的投機活動不是油價上漲的誘發因素,但由於全球金融市場投資機會缺乏,大量資金進入國際商品市場,尤其是原油市場,不可避免地推高了國際油價,並使其嚴重偏離基本面。
5. 匯率變動
相關研究表明,石油價格變動和美元與國際主要貨幣之間的匯率變動存在弱相關關系。由於美元持續貶值,以美元標價的石油產品的實際收入下降,導致石油輸出國組織以維持原油高價作為應對措施。
6. 異常氣候
歐美許多國家用石油作為取暖的燃料,因此,當氣候變化異常時,會引起燃料油需求的短期變動,從而帶動原油和其他油品的價格變化。另外,異常的天氣可能會對石油生產設施造成破壞,導致供給中斷,從而影響油價。
7. 利率變動
在標准不可再生資源模型中,利率的上升會導致未來開采價值相對現在開采價值減少,因此會使得開采路徑凸向現在而遠離未來。高利率會減少資本投資,導致較小的初始開采規模;高利率也會提高替代技術的資本成本,導致開采速度下降。
8. 稅收政策
政府幹預會使得市場消耗曲線凸向現在或未來。跨時期石油開采模式的稅收效應依賴於稅收隨時間變化的現值。例如,稅收現值隨時間減少會改變開采順序的決策。和不征稅相比,稅收最終還是會減少任意時點上的凈收益,也就減少了相應時期開採的積極性。而且稅收會降低新發現儲量的投資回報。
㈥ 原油價格的影響因素
據紅色金融直播室訊:本文從影響油價長期走勢的供給因素和需求因素以及對油價造成沖擊的短期因素三個方面對影響油價的因素進行了初步分析,以供參考。
一.影響石油價格的供給因素
影響石油價格的供給因素主要包括世界石油儲量,石油供給結構以及石油生產成本。
石油產量必須以石油儲量為基礎。過去的幾十年中,世界石油資源探明的儲量一直在持續增加,2005年底世界石油資源探明可采儲量約為12007億桶,20年間增加了4303億桶,增長了55.8%。雖然產量的增長速度大於已探明儲量的增長速度,但2005年底全球石油儲量與產量之間的比例為40.6年,可以預見,至少在未來10年不會出現全球范圍內的石油供給短缺現象。但是,由於石油資源的不可再生性,國際能源機構(iea)預測世界石油產量將在2015年以前達到頂峰,全球石油供給逐步進入滑坡階段。
世界石油市場的供給特點也對石油供給具有重大影響。目前世界石油市場的供給方主要包括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和非opec國家。opec擁有世界上絕大部份探明石油儲量,其產量和價格政策對世界石油供給和價格具有重大影響。而非opec國家主要是作為價格接受者存在,根據價格調整產量。但2002年以來,受強勁的世界石油需求和高油價刺激,opec產量激增,原油剩餘產能從2002年的560萬桶/日急劇下降到2006年的140萬桶/日左右,產能利用率高於90%,通過增加產量平抑油價的能力減弱。迫使市場參與者通過構建商業庫存作為應對風險的緩沖,而庫存需求反過來又刺激油價上行。
美歐跨國石油公司在世紀之交通過資本運作發起的新一輪兼並聯合使得世界石化產業的集中度越來越高。隨著石化巨頭對全球石油資源、技術和市場的控制力的進一步增強,世界石化產業的發展和競爭以及石油價格的波動帶來了深刻影響。
此外,石油生產成本也將對石油供給產生影響。石油作為一種不可再生能源,其生產成本會影響生產者跨時期的產量配置決策,進而影響到市場供給量,間接地引起石油價格波動。世界石油價格的下限一般主要由高成本地區的石油生產決定,而低成本地區的石油決定了價格的波動幅度。
二.影響石油價格的需求因素
石油需求主要由世界經濟發展水平及經濟結構變化,替代能源的發展和節能技術的應用決定。
全球石油消費與全球經濟增長速度明顯正相關。全球經濟增長或超預期增長都會牽動國際原油市場價格出現上漲。以中國、印度為代表的發展中國家經濟強勁增長也使得對原油的需求急劇增加,導致世界原油價格震盪走高。其中中國對石油的需求帶動了全球石油消費增長的1/3。而反過來,異常高的油價勢必會阻礙世界經濟的發展,全球經濟增長速度放緩又會影響石油需求的增加。
替代能源的成本將決定石油價格的上限。當石油價格高於替代能源成本時,消費者將傾向於使用替代能源。而節能將使世界石油市場的供需矛盾趨於緩和。目前各國都在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和節能技術,這勢必將對石油價格的長期走勢產生影響。
三.影響石油價格的短期因素
短期影響因素是通過對供求關系造成沖擊或短期內改變人們對供求關系的預期而對石油價格發揮作用的。
1. 突發的重大政治事件
石油除了一般商品屬性外,還具有戰略物資的屬性,其價格和供應很大程度上受政治勢力和政治局勢的影響。近年來,隨著政治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生產國際化的發展,爭奪石油資源和控制石油市場,已成為油市動盪和油價飆漲的重要原因。
2. 石油庫存變化
庫存是供給和需求之間的一個緩沖,對穩定油價有積極作用。oecd的庫存水平已經成為國際油價的指示器,並且商業庫存對石油價格的影響要明顯強於常規庫存。當期貨價格遠高於現貨價格時,石油公司傾向於增加商業庫存,刺激現貨價格上漲,期貨現貨價差減小;當期貨價格低於現貨價格時,石油公司傾向於減少商業庫存,現貨價格下降,與期貨價格形成合理價差。
3. opec和國際能源署(iea)的市場干預
opec控制著全球剩餘石油產能的絕大部分,iea則擁有大量的石油儲備,他們能在短時期內改變市場供求格局,從而改變人們對石油價格走勢的預期。opec的主要政策是限產保價和降價保產。iea的26個成員國共同控制著大量石油庫存以應付緊急情況。
4. 國際資本市場資金的短期流向
20世紀90年代以來,國際石油市場的特徵是期貨市場的影響顯著增強,目前已經形成了由期貨市場向現貨市場傳導的價格形成機制。盡管國際原油市場的投機活動不是油價上漲的誘發因素,但由於全球金融市場投資機會缺乏,大量資金進入國際商品市場,尤其是原油市場,不可避免地推高了國際油價,並使其嚴重偏離基本面。
5. 匯率變動
相關研究表明,石油價格變動和美元與國際主要貨幣之間的匯率變動存在弱相關關系。由於美元持續貶值,以美元標價的石油產品的實際收入下降,導致石油輸出國組織以維持原油高價作為應對措施。
6. 異常氣候
歐美許多國家用石油作為取暖的燃料,因此,當氣候變化異常時,會引起燃料油需求的短期變動,從而帶動原油和其他油品的價格變化。另外,異常的天氣可能會對石油生產設施造成破壞,導致供給中斷,從而影響油價。
7. 利率變動
在標准不可再生資源模型中,利率的上升會導致未來開采價值相對現在開采價值減少,因此會使得開采路徑凸向現在而遠離未來。高利率會減少資本投資,導致較小的初始開采規模;高利率也會提高替代技術的資本成本,導致開采速度下降。
8. 稅收政策
政府幹預會使得市場消耗曲線凸向現在或未來。跨時期石油開采模式的稅收效應依賴於稅收隨時間變化的現值。例如,稅收現值隨時間減少會改變開采順序的決策。和不征稅相比,稅收最終還是會減少任意時點上的凈收益,也就減少了相應時期開採的積極性。而且稅收會降低新發現儲量的投資回報。
㈦ 原油還會跌嗎
以目前國際形勢看,經濟普遍萎靡不振,歐美以及沙特都尚未達到目的,按照沙特部回長的話:跌到20美元一桶答也不會限產。所以預估原油至少跌倒30美元左右。當然一蹴而就的可能不很大,但是可預見的,2015美元面臨即將加息升值,所以2016前十分可能見到30.
㈧ 怎麼判斷原油價格的漲跌
一、原油價格走勢圖主要從K線,KDJ,boll線,MACD出發,結合小時線 4小時線進行分析。如果做的是超短線的就看5分鍾線和15分鍾線。K線判斷:1小時4小時日線假如出現了較大的陽線,那麼比較有效的支撐就有大陽線的底部、中部和頂部,可以作為參考,其中日線尤其重要。boll判斷:小時線,4小時線,日線的boll上軌都是近期有效的阻力 boll下軌則作為近時間段有限支撐,最好就是boll和4小時結合。
二、支撐位壓力位的判斷方法。這在原油上絕對是重點,因為原油不看大盤,沒有莊家,也沒有成交量參考,所以在支撐位和壓力判斷方面。全世界的投資者都看得非常重要,因此原油支撐位和壓力的判斷准確性也比炒股判斷的准確性要高得多。支撐位和壓力位的意義是當原油價格到了這個位一般就會反彈,如果要直接突破這個位就還會繼續走,判斷支撐位、壓力位的理論上講方法是很多的,但在這里本人只介紹幾個非常重要的方法就行了,因為如要判斷方法講得太多會讓大家做交易無從下手,一個是整數位如4500,4600,4700等等是支撐位和壓力位,二是是前期的最高位和最低位是支撐位和壓力位(這個在K線圖上可以看到)。一般在操作上,做交易的本人見議最好在支撐位和壓力位附近下單比較安全。例如,原油從高位跌到了支撐位4500附近,哪么你可以做多,哪么止損可以在4480下方,如果行情破位止損,虧損也不會太多的。反過來講,如果行情直接下沖破了4580,哪么你就可以做空,行情還會跌的,但要等回調後再做空,這時你反手做空一樣可以賺回來。當然,相反在壓力下方做空,和突破壓力位做多道理是一樣的,我就不多講了。包括你賺錢的目標都可以考慮在支撐位和壓力附近的,比如我從4500做多,哪么漲到了4600,這就是個壓力位,我也可以考慮在這個位附近平倉了結。因為原油的支撐位和壓力的確是非常準的。
三、美元指數。美元指數是影響原油漲跌的最重要因素之一,美指數的漲跌跟原油的漲跌方向是相反的,在行情軟體的左下角可以看到美指數的變化的,當然美指數也是有走勢圖和技術指標的,有時候大家看黃金的行情無法判斷漲跌的時候,可以直接看美元指數走勢和技術指標判斷也是一樣的,方向與原油的走勢是相反的(當然影響原油價格的因素也不只是美元,所以這個判斷也不是絕對準的)。另外就是原油連續,它與原油的漲跌方向是相同的,它也是影響原油漲跌的一方面因素。當然本人認為美指才是最主要的因素。
四、經濟數據和政策因素了。數據以美國的經濟數據為重點,判斷方法其實很簡單的,例如這個數據顯視美國的經濟利好,說明美元就要漲,原油就要跌,相反數據顯視美國的經濟不好,哪么說明美元要跌,原油要漲,所以這些都是圍著美元轉的,看數據主要是看這個數據對美元是利好還是利空,因為原油和美元是相反的嘛。能判斷美元就可以判斷原油了,另外還有原油的供求關系也是很重要的了,例如政策和數據顯視全求經濟有不好哪么就會有很多人買原油了,說明原油就要漲了。
㈨ 原油價格走勢主要受什麼影響比較大
決定原油價格的因素有以下幾點:
第一,世界經濟對原油的依賴性(不可或缺和難以替代)與原油儲量和產量的限制,使原油價格對影響供求兩方面的因素十分敏感,且波動性較大。
第二,原油供求結構的失衡使原油的供求關系趨於緊張,從儲量、生產、運輸、煉油到銷售的每一個環節都十分重要,其中任何一個環節的因素發生變化都會影響到原油價格的波動旦窢測喝爻估詫台超郡。
第三,盡管原油供求大致相當,但供給和需求方面的任何一個變數或影響到供給和需求方面的相關變數,往往在一定時間內決定著價格的走勢。如戰爭、恐怖襲擊、石油工人罷工以及其他突發事件等不確定性因素嚴重影響甚至左右油價走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