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政策風險
A. 最近銀行的外匯業務風險提示,大家有什麼看法
銀行很多時候是要收到央行和zf調控的,甚至可以說銀行是很多金融政策的具體實施人。
銀行的這些風險提示很大部分都是來源於上頭的一些要求和建議。所以銀行這么告訴你,其實是為了反映和傳達上級的意思。
至於外匯業務的風險,其實有木有提醒,它都是客觀存在的,一直都有。
現在因為國家政治形勢和經濟形勢比較復雜,對於外匯的投資管控比較嚴格,政府肯定是不希望大家把錢都往海外用,這樣就會更大限度的導致人民幣的風險。
怎麼說呢,如果真的大量的去做外匯業務的投資,本質上還是在和央行的政策作對對抗,可能在市場上有一些回報,但畢竟是有很大的風險的。
B. 交易安全的政策風險
目前銀行系統的外匯交易是受法律保護的,其他的外匯交易則不是,萬一哪天出台不利的政策,會對投資人造成很大損失。
6.1.中國將成立外匯交易清算所 降低外匯交易風險。權威人士日前透露,中國將加強外匯市場的基礎建設,完善人民幣外匯新交易系統功能,繼續改進市場清算方式,成立外匯交易清算所,降低外匯交易信用和清算風險。
此外,積極鼓勵金融創新,推動外匯衍生產品市場發展,研究推出銀行對投資者的包含利率互換在內的掉期業務,不斷豐富外匯交易產品,滿足銀行和企業的風險防範要求;繼續降低市場准入門檻,擴大市場主體,引入更多的非銀行金融機構和非金融企業進入銀行間外匯市場,促進外匯供求結構的多元化,完善外匯市場做市商制度,為市場提供充足的流動性。同時,加強對風險的預警和評估,完善市場自律機制,建立有效的電子監管系統,加強人民幣匯率的跟蹤監督,提高監管有效性,降低監管成本。
從總體上看,銀行間外匯市場規模小,交易品種少,市場廣度和深度不夠,與企業規避外匯風險的需求仍有一定的差距。有效地配合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充分發揮外匯市場在價格發現、資源配置和風險防範中的基礎作用,將是下一階段深化外匯市場改革的重要任務。
去年下半年以來,美國次貸危機造成了國際金融市場動盪,美國等發達國家經濟相繼陷入衰退。受此影響,中國的外需出現下降,出口增速放緩,企業對匯率的避險保值需求急劇增加。同時,一些國際短期資本在各國金融市場間大進大出的規模和頻率正在擴大,金融市場不確定增強,系統風險加大。
面對日益復雜的形勢,要堅持改革的發展方向;利用市場機制的優勢來對沖各種不確定性,要為銀行和企業提供更多的避險工具,逐步打通國內外、本外幣市場,提高資金的周轉率;加強國際合作交流,分享成熟市場的先進理念和技術,促進金融機構在金融交易實踐中提高自主定價和風險管理的能力;加強市場基礎建設,逐步完善法律制度,逐步推進市場主體的信用評級體系建設,進一步完善交易制度和信息披露制度。
總之,炒股票不如炒外匯。炒股票,雖然理論上,收益率比炒匯低得多,實際上被套之後很長時間不能獲利,杠桿比率操作,小資金入場,大資金交易,把握好資金管理,控制好倉位,賠少賺多,實現穩定盈利
6.2.銀監會:叫停外匯保證金交易業務旨在保護投資者,但是抵擋大趨勢和市場需求
銀監會下發了《關於銀行業金融機構開辦外匯保證金交易有關問題的通知》,通知要求已開辦此業務的銀行不得再向新增投資者提供此項業務,以及向現有投資者提供新交易,並適時、及早結清交易倉位。此舉著實讓不少該業務投資者感到可惜,但在此項業務尚未規范的情況下,叫停該業務顯然是防範風險,保護投資者利益的有力之舉。
發達的國際市場也普遍認為外匯保證金交易投機性很強,屬於高風險產品。據了解,此前已開展該業務的商業銀行為中行、交行和民生銀行3家,另有數家銀行也都進行了外匯保證金交易系統的研發。
交通銀行於前年11月最早推出外匯保證金交易,交易量較大、發展較快,與該行運行了十餘年的「外匯寶」業務平分秋色。中國銀行自去年2月起開辦該項業務,民生銀行則是今年剛剛推出該業務。有數據顯示,上海某銀行參與外匯保證金的交易人數雖只相當於實盤交易的10%至15%,但交易量是實盤的3倍。每月加入外匯保證金的交易人數,呈三位數穩定增長。與傳統「外匯寶」產品相比,外匯保證金交易不僅可放大交易數倍,還能選擇看多或看空。以交通銀行的「滿金寶」為例,交易幣種和多空方向不受投資者賬戶資金中幣種的限制,可以自由選擇做多或做空。
有銀行業內人士指出,銀行開展外匯保證金交易,扮演的角色類似於做市商,可以實現盈利。事實上,銀監會也承認,銀行開辦此項業務均能盈利。但由於銀行未能充分評估投資者的風險承受能力,有的銀行為了自身盈利的需要,盲目放大杠桿倍數,致使80%到90%的投資者都處於虧損狀態,這種參與者高損失、低盈利的概率狀況已近似於「賭博」。
銀監會有關負責人指出說,中國相關管理部門曾作出規定,境內機構和投資者不得從事和參與外匯保證金業務,也從未出台過從事該業務的相關條件和管理辦法。但一些銀行業金融機構在取得監管部門相關衍生產品或理財業務資格後,將外匯保證金業務理解為衍生產品或是理財產品,向投資者提供過該種交易服務。隨著銀行提供此業務的范圍越來越廣,杠桿倍數越來越高,甚至遠遠超過國際上銀行普遍可接受的杠桿倍數,也超出了銀行自身的風險管控能力;且銀行並不能有效識別和選擇恰當的投資者,投資者准入門檻較低;還有的銀行允許外匯交易員從事此業務,產生明顯的道德風險。為切實保護投資者利益,維護外匯交易市場的正常秩序,鑒於投資者對該業務的風險認知能力、風險承受能力和銀行自身風險控制能力不足,銀監會根據審慎監管的原則,叫停銀行業金融機構開辦此項業務。
「暫停銀行開辦外匯保證金交易業務,是監管層出於保護普通投資者利益的一種考慮,也有利於銀行的穩健發展和風險管控」,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他說,外匯保證金交易具有杠桿效應,可「以小搏大」,但風險也會成比例放大,且由於涉及多種貨幣的波動,這項業務並不適合所有的投資者。郭田勇認為,國內金融衍生品發展還處於初步發展階段,應當主要遵循自內而外的發展軌跡,從現有的金融環境來看,當前大規模發展外匯保證金交易業務的確不成熟。
也有業內人士認為,雖然目前的市場狀況的確存在缺陷,也不規范,但不得不承認,該業務之所以能得以存在,肯定是有市場需求。該業內人士認為,如何通過相應的市場制度設計與安排,以規范的市場秩序保證,積極創新豐富市場品種,滿足投資者需求,應當是監管部門的工作目標。實際上,目前許多銀行都已開辦外匯實盤買賣業務,也推出了廣泛的理財產品供投資者選擇,完全可以滿足不同風險偏好的外匯投資者的投資需求。而銀監會叫停外匯保證金交易業務涉及只是極少數銀行和有限的投資者,因此並未影響廣大投資者正常的外匯投資需求與交易。銀監會也表示,未來將繼續按照嚴格加強事前、事中、事後監管的原則,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積極創新。在各方面條件成熟時,將研究推出新的統一規范管理的辦法。
農業銀行資金交易中心李鋼博士分析指出,隨著金融脫媒和直接融資市場的發展,個人和企業對理財和投資的需求將越來越多元化,既有對高風險高收益產品的需求,也有對低風險低收益產品的需要,市場將面臨更加精準的細分。因此,在外匯衍生產品市場發展初期,監管部門的政策制定應充分吸取發達市場經濟國家經驗教訓,在滿足投資者多元化市場需求的同時,充分考慮如何規避市場波動加劇帶來的風險,最大限度規避投機因素對市場發展的不利影響。同時,在目前分業監管模式下,需要各監管部門統籌考慮外匯、股權、利率、商品等衍生產品市場總體發展,穩步推進衍生產品市場健康發展。
C. 銀行外匯業務的主要風險點
外匯業務在為商業銀行帶來了豐厚利潤的同時,卻又使商業銀行面臨巨大的風險。專這些風屬險包括:
1、國際結算風險,主要指開立信用證風險、修改信用證風險、拒付風險、欺詐風險、政策風險等;
2、外匯交易風險,主要是匯率波動使商業銀行在持有或運用外匯資產過程中所面臨的風險;
3、外匯融資風險,主要有打包貸款風險、出口押匯風險、外匯貸款風險等;
4、外匯業務管理風險。
由於外匯業務涉及跨國交易,並且以外幣計價,這就使得外匯風險更加復雜、更加隱蔽。
D. 外匯風險有什麼風險。
外匯匯率受眾多因素的影響,變幻莫測。客戶進行外匯實盤交易,有可能獲得利潤,也有可能遭受損失,這取決於客戶對市場行情的判斷是否准確。
以上信息由百匯澳洲為你解答。
E. 什麼是外匯管制風險
通過外匯管制可以穩定本幣匯率,減少涉外經濟活動中的外匯風險。
匯率的頻繁地大幅度波動所造成的外匯風險會嚴重阻礙一國對外貿易和國際借貸活動的進行。擁有大量外匯儲備的國家或有很強的借款能力的國家可以通過動用或借入儲備來穩定匯率。對於缺乏外匯儲備的發展中國家來說,外匯管制是穩定本幣對外幣的匯率的重要手段。
F. 外匯交易風險有哪些成因
平台風險,這是最大的風險,如果自己的操作沒問題,平台跑路,那就是血本無歸。
第二,杠桿太高,交易不能止損,爆倉會隨時發生。一般都是一比一百的杠桿,幾百點的差價,就是幾千美元的損失,你的本金是否能抗住這么大的波動,需要自己心裡有數。
第三,投入太大,而不是控制倉位,沒把都滿倉,很可能前期不錯,到後來把所有的本金和利潤都損失掉。
G. 外匯風險管理的政策有哪些政策
國內尚未在各大行開通外匯保證金交易業務。就是暫時限制杠桿。控制風險,畢竟這個東西是全球的。中國人不懂弄錢就到外國人那裡了。
H. 做外匯有什麼風險
炒匯就像炒股,而且專業知識要比炒股還要多,沒有什麼是可以保證只賺不賠的。
哪種外匯投資最合算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老百姓手頭持有的外匯越來越多,而外匯市場又總是變化莫測,如何使自己手裡的外匯不因匯率或利率的變化而貶值,成了外匯持有者的一塊「心病」,畢竟自己不夠「專業」。
目前金融市場和銀行產品中針對外匯的,投資者接觸得較多的除了外匯存款,主要還有兩種,一是個人外匯買賣,即賣出一種外匯的同時買入另一種外匯,從而從頻繁的匯率波動中獲取匯率差價收益;二是個人外匯結構存款,即現在各家銀行推出各種外匯理財產品,它是指銀行根據國際衍生市場報價,為客戶設計的含有期權結構的個人外匯理財產品。
那麼,作為個人外匯投資者,到底應該如何選擇?現在就作一個比較:
從投資回報率來說,個人外匯買賣的收益,是隨匯率的波動進行交易獲取的匯差收益。匯率波動與各國的政治、經濟、突發事件等方面關系密切,一般投資者缺乏專業分析能力及基本面、技術面的分析能力,很難預測匯率的走勢。因此,較利率型個人結構存款而言,個人外匯買賣風險較大,甚至會產生一定的本金風險。而個人外匯結構存款是投資者把資金交給銀行,由銀行專業人士來理財,比同期外匯存款收益高出幾倍。
從投資期限來說,個人外匯買賣的交易時間幾乎是24小時不間斷,期限上可由投資者靈活進行長短期的投資選擇。而個人結構存款由發售銀行規定投資期限,期限不能由投資者自己選擇。
從資金的流動性來說,個人外匯買賣交易最為迅速、手續簡便,可在數秒內完成一大筆交易,且全天24小時交易,流動性較強。而個人結構性存款除銀行提前終止合約外,投資者無權提前終止合約,資金流動性較差。因此,投資者只能將短期內不會動用的資金來投資。
從投資金額來說,個人外匯買賣投資金額門檻較低,而個人結構性存款一般有投資金額要求,門檻較高,但隨著各種外匯理財產品的蓬勃發展,各商業銀行的投資起點金額要求日益降低。
從交易方式來說,個人外匯買賣有櫃台交易、自助交易、網上交易、電話交易、手機交易,而個人外匯結構性存款只能進行櫃台交易。因此,對投資升值需求強烈,風險承受能力強的投資者,可將資金用於個人外匯買賣;而對風險承受能力較差或是以保值為主要目的,則可將資金投資於保本型的個人結構性存款。
I. 外匯交易風險表現在哪幾個方面
外匯風險的表現之一是:風險。由於進行本國貨幣與外幣的交換才產生外匯風險。以外匯買賣為業務的外匯銀行負擔的風險主要是外匯風險。銀行以外的企業在以外幣進行貸款或借款以及伴隨外幣貸款、借款而進行外匯交易時,也要發生同樣的風險。個人買賣外匯同樣也存在風險。二是:為了將來進行外匯交易而將本國貨幣與外幣進行兌換,由於將來進行交易時所適用的匯率沒有確定,因而存在風險。這是一般企業以外幣計價進行貿易交易及非貿易交易時產生的風險,因此也稱為「交易結算風險」三是:企業進行會計處理和進行外幣債權、債務決算等時候如何以本國貨幣進行評價的問題。比如在辦理決算時,評價債權、債務決因所適用的匯率不同,就會產生賬面上損益的差異,因此也稱為「評價風險」或「外匯折算風險」。四是:經濟風險——指企業或個人的未來預期收益因匯率變化而可能受到損失的風險。五是:國家風險——即政治風險。它是指企業或個人的外匯交易因國家強制力而終止所造成損失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