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過多
1. 什麼是外匯儲備為什麼過多不好
1、外匯儲備:
外匯儲備(Foreign Exchange Reserve),又稱為外匯存底,指為了應付國際支付的需要,各國的中央銀行及其他政府機構所集中掌握的外匯資產即外匯儲備。
外匯儲備的具體形式是:政府在國外的短期存款或其他可以在國外兌現的支付手段,如外國有價證券,外國銀行的支票、期票、外幣匯票等。主要用於清償國際收支逆差,以及干預外匯市場以維持該國貨幣的匯率。
2、外匯儲備過多的不利:
在中國,最主要的外匯儲備無外乎就是外貿收入,這個是最主要的,就外貿來說,外貿收入越多外匯收入就越多,外匯儲備也越多,按道理說這應該是好事兒阿,大家一般都會這么理解,但這個要結合中國的一個國情,在國內,居民和企業是不允許持有外匯的,過去很長時間都是這樣,最近好像政策有所調整,但實質跟過去基本沒什麼兩樣,在這種情況下,居民個人和企業拿著外匯是沒有用的,國內也沒有地方花,而且剛講過國家政策也是不允許的,企業必須把這些外貿收入得來的外匯賣給國家,形成了國家的外匯儲備,企業賣外匯給國家,國家要付錢給企業呀,不然企業不是白幹了?國家付給企業的人民幣從哪裡來?央行就是中國人民銀行印的唄,也就是說企業賣給國家多少外匯,國家就要付相應的人民幣給企業,即央行就要印等量的錢出來,這時候一個問題就來了,國家的貨幣政策本來是獨立的,根據國內經濟狀況來決定的,現在隨著越來越多的外匯收入成為國家的外匯儲備,央行也引出來越來越多的人民幣,就可能造成市場上人民幣過量,錢多了就會造成各種商品價格上漲,cpi上漲,房價漲,菜價漲,蒜你狠,豆你玩就來了,這些現象一部分原因就是流通的貨幣太多了,而這其中就有很大一部分是外匯收入變過來的,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說,巨量的外匯收入會造成人民幣超量流通,會擾亂國內經濟秩序,這主要是國內現行的結售匯制度造成的;
外商投資也應是外匯一部分,老外來中國拿的是美元,到中國內要換成人民幣,這些投資的、旅遊的各種各樣的老外來到中國後他們的美元都會變成人民幣,那些美元都變成外匯儲備的一部分,老外看中國經濟好,很多人想來中國投資,甚至很多人是來中國炒房子,炒各種能升值的東西,金融股票債券也是一部分投資對象,因為來的這些投機的錢數量也是非常巨大的,相當於央行也要相應引出來那麼多的人民幣,這樣人民幣就更可能超量,所以這些年國內房價上漲,各種商品價格的不斷上漲一部分也要「歸功」於這些投機的熱錢;
至於外匯過多的不好的方面還有一個就是國家有了那麼多外匯,那是錢阿,錢是要花的,要投資的,不然就沒有用,但中國積累了那麼多的外匯儲備,在國內是沒地方花的,要花要投資只能去中國以外的地方,當企業有進口需求時,比如國內要進口鐵礦石,進口國外的設備,要付外匯比如美元給國外的客戶,但企業是沒有外匯的,因為他賣東西收回來的錢——那些外匯已經賣給國家了,當他現在需要外匯去買國外的東西時,他要跟國家換外匯回來再付款給國外,因此外匯的一部分又迴流企業用來進口了,這僅僅占我們的外匯的一小部分而已,還有大量外匯結余在那裡呢,這些錢要去投資啊,問題就在這里,要投資,就是要盈利的,但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這句話對這么巨量的外匯儲備投資再恰當不過了,國內人民辛辛苦苦賺來的外匯不能隨隨便便就虧了吧。但問題就在這里,我們沒有地方投資,沒有什麼比較安全收益回報好的項目投資,中國目前持有1萬多億美元的美國國債,但那個收益率好像也就2%-3%那樣,大概是那個數吧,現在國內的通貨膨脹都多少了,所以那個投資收益是很低的;另外國內在這一塊的人才也不那麼多,所以就看到很多在國外投資的項目一下子虧了多少億,幾十億,幾百億,美元的報道了,關於這些看看有關中金公司,匯金,美國黑石相關的報道應該有一些。
所以基於這些來說,外匯儲備夠用就好,也不是越多越好吧,畢竟你拿那麼多美元,美元卻在不斷貶值的阿,基本大家都在貶值,日元最近幾個月半年的時間貶值了好像20%左右了吧,大家都競相貶值的時候,你持有越多的外匯,財富縮水也越厲害
2. 外匯儲備過多,有什麼有、缺點
外匯儲備是不是越多越好,對我國的國民經濟會產生哪些影響?內我們必須先了解什麼是容外匯儲備。外匯儲備是指一國貨幣當局所持有的、可以用於對外支付的國外可兌換貨幣。並非所有國家的貨幣都能充當國際儲備資產,只有那些在國際貨幣體系中佔有重要地位,且能自由兌換其他儲備資產的貨幣才能充當國際儲備資產。我國和世界其他國家在對外貿易與國際結算中經常使用的外匯儲備主要有美元、歐元、日元、英鎊等。 外匯儲備有三個方面的作用。一是、它使一個國家能夠應付對外貿易中對外匯需求的波動。在這一點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依然沿用60多年的特里芬(Triffin)法則。羅伯特
3. 過多的外匯為什麼造成持有外匯國家財富流失
其實外匯的本質是對本幣的保障,外匯多了,說明你有相應的經濟實力保障本幣的穩定(好比貸款,需要收入證明和固定資產)。以我們國家為例,手中握有大量外幣和黃金儲備,在貿易上別人才能信任人民幣。
外匯大量流失,直接說明國家經濟競爭力處於劣勢;由於外匯的減少,本幣信任度降低,經濟環境進一步惡化,產生惡性循環。
但是,不是外匯越多越好,畢竟外匯佔有一部分社會財富,過多的外匯貯備會影響一個國家財富的分配問題,這是很多國家目前面臨的問題。來自匯通網
4. 外匯儲備多了有什麼作用(利弊)
外匯儲備是指一國貨幣當局所持有的、可以用於對外支付的國外可兌換貨幣。並非所有國家的貨幣都能充當國際儲備資產,只有那些在國際貨幣體系中佔有重要地位,且能自由兌換其他儲備資產的貨幣才能充當國際儲備資產。我國和世界其他國家在對外貿易與國際結算中經常使用的外匯儲備主要有美元、歐元、日元、英鎊等。
一定的外匯儲備是一國進行經濟調節、實現內外平衡的重要手段。當國際收支出現逆差時,動用外匯儲備可以促進國際收支的平衡;當國內宏觀經濟不平衡,出現總需求大於總供給時,可以動用外匯組織進口,從而調節總供給與總需求的關系,促進宏觀經濟的平衡。同時當匯率出現波動時,可以利用外匯儲備干預匯率,使之趨於穩定。因此,外匯儲備是實現經濟均衡穩定的一個必不可少的手段,特別是在經濟全球化不斷發展,一國經濟更易於受到其他國家經濟影響的情況下,更是如此。
一般說來,外匯儲備的增加不僅可以增強宏觀調控的能力,而且有利於維護國家和企業在國際上的信譽,有助於拓展國際貿易、吸引外國投資、降低國內企業融資成本、防範和化解國際金融風險。當然這並不是說外匯儲備越多越好,因為持有外匯儲備是要付出代價的。第一,外匯儲備表現為持有一種以外幣表示的金融債權,並非投入國內生產使用。這就產生了機會成本問題,就是如果貨幣當局不持有儲備,就可以把這些儲備資產用來進口商品和勞務,增加生產的實際資源,從而增加就業和國民收入,而持有儲備則放棄了這種利益。因此,持有外匯儲備,要考慮機會成本問題。第二,外匯儲備的增加要相應擴大貨幣供應量,如果外匯儲備過大,就會增加通貨膨脹的壓力,增加貨幣政策的難度。此外,持有過多外匯儲備,還可能因外幣匯率貶值而遭受損失。因此,外匯儲備應保持在適度水平上。
適度外匯儲備水平取決於多種因素,如進出口狀況、外債規模、實際利用外資等。應根據持有外匯儲備的收益、成本比較和這些方面的狀況把外匯儲備保持在適度的水平上要增加外匯,則需要發行人民幣來購買,人民幣供給就會增多,則人民幣就會貶值,所以匯率就會下降。
簡單地說,外匯儲備就好象是我們手中的錢,當然是越多越好,想買什麼都不用愁了。但是外匯儲備主要來自於貿易順差,也就是說你出口東西比進口的東西多了,你賺了別人的錢,人家當然不高興了,當然會產生貿易摩擦。對於自己來講,經常握有大量現金而不去投資賺錢,這不是浪費嗎?經營一個國家的外匯儲備就象管好自己的錢袋子一樣,既要夠用,又不能影響自己的生意,還不能太與別人搶生意惹人不高興。就這么簡單。
5. 外匯儲備過多會帶來哪些風險
1.損害經濟增長的潛力。一定規模的外匯儲備流入代表著相應規模的實物資源的流出,這種狀況不利於一國經濟的增長。如果中國的外匯儲備超常增長持續下去,將損害經濟增長的潛力。
2.帶來利差損失。據保守估計,以投資利潤率和外匯儲備收益率的差額的2%來看,若擁有600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年損失高達100多億美元。如果考慮到匯率變動的風險,這一潛在損失更大。另外,很多國家外匯儲備構成中絕大部分是美元資產,若美元貶值,則該國的儲備資產將嚴重縮水。
3.機會成本損失。中國每年引進大約500億美元的外商投資,為此國家要提供大量的稅收優惠;同時,中國又持有大約一萬多億美元的外匯儲備,閑置不用。這樣,一方面是國家財政收入減少,另一方面老百姓省吃儉用借錢給外國人花,其潛在的機會成本不可忽視。
4.削弱了宏觀調控效果。在現行外匯管理體制下,央行負有無限度對外匯資金回購的責任,因此隨著外匯儲備的增長,外匯占款投放量不斷加大。外匯占款的快速增長不僅從總量上制約了2004年以來宏觀調控的效力,還從結構上削弱宏觀調控的效果,並進一步加大人民幣升值的壓力,使央行調控貨幣政策的空間越來越小。
5.影響國際優惠貸款。外匯儲備過多會使中國失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優惠貸款。按照IMF的規定,外匯儲備充足的國家不但不能享受該組織的優惠低息貸款,還必須在必要時對國際收支發生困難的其他成員國提供幫助。這對中國來講,不能不說是一種浪費。
6.引發或加速該國的通貨膨脹。
7.有形經濟資源流失。大量囤積外匯,會引起國內有形經濟資源的流失,無論是出口創匯還是發行本國貨幣購買外匯,都會形成對本國有形經濟資源的購買能力,造成國內有形經濟資源的流失。
6. 外匯儲備過多的弊端是什麼
外匯儲備過多,帶來的主要問題有三:第一,央行收匯需要投放人民幣基礎貨幣,這加劇了中國本就嚴重的貨幣超發問題,增加國內通貨膨脹的壓力;第二,外匯儲備主要投資於美國國債等高流動性資產,回報率很低,外匯資源效益低下,不利於對外低成本融資。第三,安全性隱憂。
7. 國家外匯儲備太多有什麼不利影響
外匯儲備作為一個國家經濟金融實力的標志,它是彌補該國國際收支逆差,抵禦金融風暴,穩定該國匯率以及維持該國國際信譽的物質基礎。對於發展中國家來說,往往要持有高於常規水平的外匯儲備。但是,外匯儲備並非多多益善,多年來中國外匯儲備規模的急劇擴大對經濟發展產生了許多負面影響。
損害經濟增長的潛力
一定規模的外匯儲備流入代表著相應規模的實物資源的流出,這種狀況不利於一國經濟的增長。如果中國的外匯儲備超常增長持續下去,將損害經濟增長的潛力。
帶來利差損失
據保守估計,以投資利潤率和外匯儲備收益率的差額的2%來看,若擁有600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年損失高達100多億美元。如果考慮到匯率變動的風險,這一潛在損失更大。另外,很多國家外匯儲備構成中絕大部分是美元資產,若美元貶值,則該國的儲備資產將嚴重縮水。
機會成本損失
中國每年引進大約500億美元的外商投資,為此國家要提供大量的稅收優惠;同時,中國又持有大約一萬多億美元的外匯儲備,閑置不用。這樣,一方面是國家財政收入減少,另一方面老百姓省吃儉用借錢給外國人花,其潛在的機會成本不可忽視。
削弱了宏觀調控效果
在現行外匯管理體制下,央行負有無限度對外匯資金回購的責任,因此隨著外匯儲備的增長,外匯占款投放量不斷加大。外匯占款的快速增長不僅從總量上制約了2004年以來宏觀調控的效力,還從結構上削弱宏觀調控的效果,並進一步加大人民幣升值的壓力,使央行調控貨幣政策的空間越來越小。
影響國際優惠貸款
外匯儲備過多會使中國失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優惠貸款。按照IMF的規定,外匯儲備充足的國家不但不能享受該組織的優惠低息貸款,還必須在必要時對國際收支發生困難的其他成員國提供幫助。這對中國來講,不能不說是一種浪費。
加速熱錢流入
引發或加速該國的通貨膨脹。
有形經濟資源流失
大量囤積外匯,會引起國內有形經濟資源的流失,無論是出口創匯還是發行本國貨幣購買外匯,都會形成對本國有形經濟資源的購買能力,造成國內有形經濟資源的流失。
通貨膨脹
推高本國貨幣的通貨膨脹,資源的流失和大量發行本國貨幣所換來得外匯如果不能實現購買,則會推動國內通貨膨脹的持續上揚。
迫使國內生產企業倒閉
出口創匯不能回購資源,在國內以發行本國貨幣虛增企業利潤來實現,實質上是生產企業的出口成本以通貨膨脹消化,長期運做,使所有生產企業總體上收不抵支,使這些企業所持有的生產資料轉化為外匯儲備的貨幣形態,造成倒閉,而以企業經濟贏利為基礎而生存的銀行也會因企業的倒閉使放出的貸款不能收回而發生倒閉。
產生巨額的匯兌損失
由於這些損失需要通過本國貨幣的無保證發行獲得,由工商企業和銀行系統消化,迫使企業通過股份制改革,吸收民間資本公擔,我國大批國企和國有獨資銀行的股份制改革,就是因為企業無法獨立承擔央行大量囤積外匯產生的匯兌損失,不得不吸收民間資金共擔損失以苟延殘喘。實質上國有企業的股份制改造,本質屬於國有獨資製造企業和銀行的變相破產形式。
給外匯發行國通過大量發行鈔票,稀釋其貨幣購買力,掠奪持匯國的財富以逃避債務創造條件。這是形成我國中央銀行的匯兌損失的主要原因。
蒸發本國貨幣的積蓄
大量通貨膨脹本身是中央銀行稀釋本國貨幣購買力的表現,但中央銀行在稀釋購買力時沒有補貼持幣人等比的新增貨幣,從而使百姓財富蒸發。
本國貨幣主權喪失
螞蟻搬家式的將本國貨幣的發行准備移出國外,造成本國貨幣主權的喪失。大量發行本國貨幣購買外匯,是以所謂的單向等價交換為特徵實現,即使用本國貨幣購買外匯,而外匯發行國將換得的人民幣購買我國商品輸入其國家,銷售後補足外匯的發行准備,回籠該國貨幣買削其債務。而本國因囤積外匯不能回籠資源,造成大量無准備的貨幣發行,從而喪失對本國貨幣的節制,任其通貨膨脹,這意味著本國貨幣主權的喪失。
8. 為什麼外匯儲備過多會造成通脹
1、高額的外匯儲備成本
外匯儲備是一種實際資源的象徵,它的持有是有機會成本的。持有外匯儲備的機會成本等於國內資本生產率減去持有外匯儲備的收益率。由於官方儲備資產安全性是第一位的,各國的外匯儲備一般投資於儲備貨幣國家的短期國債,其收益率較低(二戰後平均為1-2%)。這相當於經濟發展水平較底的國家(通常是大量儲備外匯的國家)向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國家(儲備貨幣的發行國)輸出資本。如果中國在借入大量外債的同時並持有巨額外匯儲備,等於是以高價從國外借入資金,而且還以低價將國內資金轉到國外給外國人使用,其潛在的損失是顯然的。實際上,我國在20世紀80-90年代以較高成本借入了大量外債(目前我國外債余額約為1600億美元),而進入21世紀以來,全球主要經濟體進入低利率周期,全球金融市場投資收益率也處於低迷期,這些都使我國外匯儲備的投資收益降低。同時,持有外匯儲備表示暫時放棄一定量實際資源的使用,從而也就喪失將這些資源投入所引起的國內經濟增長和收入水平的提高。由此也凸現了我國高額外匯儲備的成本。
2、引發通貨膨脹的壓力
外匯儲備作為一種金融資產,它的變化自然還要對國內的金融運行產生重大影響。由於我國事實上實行的是釘住美元的固定匯率安排,作為央行的中國人民銀行擔當了外匯市場上最終的市場出清者的角色。外匯儲備的增多,使人民幣的發放增多,因為官方儲備是由貨幣當局購買並持有的,其在貨幣當局賬目上的對應反映就是外匯占款,外匯占款是我國基礎貨幣的主要構成部分。1994年匯率並軌以來,外匯儲備的持續快速增加,使得外匯占款成為央行投放基礎貨幣的主要途徑。外匯占款使央行投放基礎貨幣相應增多,導致貨幣供應量增長過快,這會對宏觀經濟運行和金融形勢構成不利影響,給我國貨幣政策帶來了中長期的通貨膨脹壓力。盡管目前我國還處於通貨緊縮階段,但經濟指標已開始好轉,不能排除一旦走出緊縮立即陷入通脹的可能性。為此,央行採取了相應的沖銷政策:如在銀行間債券市場上頻繁進行正回購和發行人民銀行票據回籠基礎貨幣,據不完全統計,2003年前5個月,央行回籠基礎貨幣已達4000多億元,以此來減緩基礎貨幣增速。但由於我國貨幣市場規模有限,特別是在央行票據的發行量已累計超過了2000個億的情況下,隨著外匯占款持續上升,可供央行進行沖銷干預的空間已越來越小。這給央行帶來了相當大的困擾:一是貨幣政策的穩健性受到挑戰,貨幣政策面臨中長期的通貨膨脹壓力。二是由於貨幣政策和匯率政策事實上的一體化,因此以匯率政策調節外部均衡,以財政和貨幣政策調節內部均衡的政策分配空間將可能喪失,內外部均衡難以同時達成。這即是央行面臨的典型的米得沖突(Meade』s Conflict)。
3、加大人民幣的升值壓力
在現有的人民幣匯率制度下,如果央行沒有有效的資產來對沖過多的外匯占款,外匯儲備的迅速增加則會推動人民幣的不斷升值。近段時間來,不僅日本、美國等國家正在極力地鼓吹人民幣升值,而且過去外逃的資金也有迴流的跡象,甚至於有國際游資「潛渡」中國,人民幣面臨升值壓力。在目前出口是中國經濟增長最大動力的情況下,出口競爭力的弱化會直接影響到國民經濟增長速度,影響中國經濟的可持續性發展,所以人民幣目前不宜大幅升值。從這個角度看,外匯儲備也不宜過多。
4、增加了儲備資產管理的難度和風險
在金融全球化的今天,由於國際資本迅速大規模地流動,金融市場的利率與匯率波動十分激烈,作為國家財富的外匯儲備,它的規模過大也就會使國家財富處於巨大的風險之中,高額的外匯儲備給儲備資產的保值增值管理帶來了難度。因為我國外匯儲備有相當部分以美元資產的形式存在,近一年多來,美元與歐元的匯價漲跌幅度在30%以上,美元價值的持續走低,使較大比例持有美元的中國外匯儲備縮水不可避免;如果粗略地按照60%的美元外匯儲備計算,外匯儲備中約有1800億美元正在發生「賬面」的損失。另外,近兩年來,全球金融市場投資收益率處於低迷期,美聯儲自2001年以來13次降低利息,聯邦基金利率目前已降至1%,處於45年來的歷史低位,這也使中國的外匯儲備資產投資收益不斷降低。外匯儲備資產規模越大,其保值增值管理的難度就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