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增加外匯儲備
⑴ 現在我國的外匯儲備規模是否適度,為什麼
我國當前的國際儲備量過多,社會經濟開放程度提高,與全球經濟聯系日益密切,我國國際收支狀況出現大規模的順差,導致我國外匯儲備規模急劇擴大。
措施:應對外匯儲備資產進行有效管理,建立和健全外匯管理制度,成立外匯投資管理公司,將超量的外匯儲備按一定的比例投資於外國政府債券、存入外匯銀行、投資國外房地產與股票、進口一部分國內急需的關鍵技術與設備,使國際儲備保持適度規模,有效促進經濟增長。
外匯儲備是指一國貨幣當局所持有的、可以用於對外支付的國外可兌換貨幣。並非所有國家的貨幣都能充當國際儲備資產,只有那些在國際貨幣體系中佔有重要地位,且能自由兌換其他儲備資產的貨幣才能充當國際儲備資產。我國和世界其他國家在對外貿易與國際結算中經常使用的外匯儲備主要有美元、歐元、日元、英鎊等。
⑵ 我國增加外匯儲備的目的是什麼
1. 應付進口商的支付外匯需求。外國的出口商要求我們付美金的,中國出口企業沒有,就只好按匯率用人民幣換美元來進口。
2。國際儲備,以備不時之需。大洪水時問歐盟買葯等等,和前一條結合起來就是國際支付的需要。
3,國力的象徵。在亞洲金融危機的時候,外匯儲備撐著人民幣沒有跳水呀,而人泰國豬都貶值了70%,民不聊生。
4,對外援助。你支援非洲總不能用人民幣吧,用黃金又不捨得。
5,耀武揚威。現在中國是世界第二大外匯儲備國,就差超過日本了,哈哈,趕美超日,我們黨的拿手好戲。
至於有沒有必要持有那麼多儲備么。。。本人認為持有現在的30%足以。。。至於多持有的危害么好像跟樓主的問題沒多大關系了,所以就不多羅嗦了。
⑶ 近年來,我國外匯儲備增加的原因及對我國經濟的影響
我國外匯儲備增加的原因
1.經常項目,資本與金融項目的雙順差
自1994年至今,我國國際收支中,雖然每年經常賬戶和資本與金融賬戶各自變動幅度較大甚至出現逆差,但總體一直保持「雙順差」的態勢,尤其兩者合計更是呈高額順差,2005年高達2237.6億美元。2006年我國國際收支經常項目順差2499億美元。資本和金融項目順差100億美元。
促成我國國際收支「雙順差」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其中,最為值得關注的有兩點:第一,擁有低廉的勞動力成本的我國商品具有較強的
,1994年匯率並軌導致的人民幣貶值更刺激了出口的高速增長,使我國國際貿易保持順差。第二,我國的勞動力資源優勢和市場潛能,以及我國對外資在收稅、產業政策、市場准入等方面的各種超國民待遇使外國對華直接投資不斷增長,而我國的企業沒有「走出去」,造成了資金流入大於流出,金融與資本賬戶順差擴大。
2.強制結售匯制度
1994年匯率並軌後,在對金融項目實行嚴格管制的同時,對經常項目實施強制的結售匯制度。該制度規定,除了允許部分外商投資企業開設外匯現匯賬戶外,企業和個人手中的外匯都必須賣給外匯指定銀行,外匯指定銀行則必須把高於國家外匯管理局批准頭寸額度之外的外匯在市場上賣出。而央行一般作為市場上的接盤者,買入外匯以積累國家的外匯儲備,從而導致其規模迅猛增長。2005年和2006年,隨著我國強制結售匯制度向著意願結售匯制的改革,結售匯制對我國外匯儲備的影響逐漸減輕,但其仍是造成外匯儲備增長的直接制度性原因。
3.匯率的彈性不足
雖然我國對外宣稱的是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但實際上,在外匯市場上,美元兌換人民幣多呈窄幅波動。匯改前實行了釘住美元的匯率制度,人民幣與美元之間的兌換比價掛鉤,允許匯率浮動的幅度極為有限。2005年7月匯率改革後採取了放棄了釘住美元而改為釘住一籃子貨幣的策略,並立即升值2.1%。今年以來,又升值3.2%,但匯率彈性還是有限。政府一直將維持匯率穩定作為宏觀經濟目標之一,因此,為了維持人民幣幣值穩定,中國人民銀行成為了外匯市場上最終的市場出清者。在美元供過於求的情況下,央行被迫在市場上吸引對外貿易和外國投資增長所帶來的美元以保持外匯市場上的供求平衡,這導致外匯儲備的被動增加。同時,穩定的匯率消除了匯率風險,促進了我國的出口貿易,增加了國際貿易順差;並由於可穩定預期投資收益而促使外資大量湧入,增加了資本項目順差。
4.人民幣的升值預期
自2002年2月起,作為國際貨幣的美元開始貶值,這很大程度上源於美國貿易與財政的雙赤字。人民盯住美元,對其他貨幣貶值,造成幣值低估,人民幣升值壓力上升,最終促成2005年7月的人民幣匯率改革。此外,近年隨著我國對外貿易的迅速發展,外匯儲備的快速增加,尤其是自美國日本等國提出人民幣升值的要求以來,市場上人民幣升值的預期逐漸增強。升值預期刺激了國際資本向我國流動。
⑷ 我國外匯儲備的增加反映了什麼經濟現象
中國外貿出超..大量的物品出口(從國際市場獲得美圓),但是進口的物品較少(購買外國商品失去美圓),但是你企業拿回美圓在國內不能直接使用,必須要和央行兌換成人民幣,於是美圓到了央行手裡,結果是外匯儲備增加,表現為央行發行人民幣以吸收外貿獲得的美圓,市場上的人民幣增加,引起通貨膨脹,物價上漲,因為國內市場實在無力吸收那麼多新增加的人民幣..所以說近年來有個熱詞叫"促進內需".應該很清楚了吧.
⑸ 為什麼對外投資會增加我國的外匯儲備
應該是外商對中國的投資會增加我國的外匯儲備,如果是中國對外投資,那就會減少我國的外匯儲備,因為外國政府相對於美元的外匯儲備並不認可人民幣。
外匯儲備來源於一個國家的外匯收入,其按照收入一般分為兩種方式
第一種:是經常項目收入,也就是當一個國家的出口貿易順差大的話就會增加一個國家的外匯儲備。
第二種:就是資本項目收入,也就是一個國家外商直接投資大於本國對於國外的投資也會增加一個國家的外匯收入。
總的來說要提高外匯儲備也就是要提高本國出品產品的競爭力,和擁有一個良好的外商投資環境。
相關知識點:
外匯儲備(Foreign Exchange Reserve),又稱為外匯存底,指為了應付國際支付的需要,各國的中央銀行及其他政府機構所集中掌握的外匯資產即外匯儲備。
外匯儲備的具體形式是:政府在國外的短期存款或其他可以在國外兌現的支付手段,如外國有價證券,外國銀行的支票、期票、外幣匯票等。主要用於清償國際收支逆差,以及干預外匯市場以維持該國貨幣的匯率。
⑹ 人民幣貶值 我國的外匯儲備是增加還是減少
外匯儲備是以外幣表示的國家儲備,人民幣幣值的變化與外匯儲備是否增減沒有關系.也就是以外幣表示的資產量不變.
人民幣貶值,以本幣計算的外匯儲備量增加,因為人民幣貶值,單位外匯摺合的人民幣數量增加.
⑺ 我國外匯基本都是美元,所以美元貶值,我國就會增加外匯儲備,外匯儲備購買力越弱這個是怎麼解釋的
中間有個地方不對。
美元貶值,美國產品相對於中國產品價格就便宜,美國對中國的出口就增加,中國的外匯儲備應該減少,不是增加。
而外匯儲備的購買力,相對美國應該是沒什麼變化,但拿到其它國家,因為當地貨幣都相對美元升值了,所以購買力是下降了。
⑻ 為什麼我國每增加1美元的外匯儲備,國內就要相對應的發行6元多的人民幣呢望大家能幫助解答一下!謝謝!
一個經濟體的經濟運行要想健康,貨幣發行量和物資供應量應該相對應,有多少的物資,就發行多少的貨幣,否則就會出現問題。如果貨幣多物資少,就會發生通貨膨脹,貨幣貶值;如果物資多貨幣少,就會發生通貨緊縮,流動不足。 假如最初的時候,我國的貨幣和物資是平衡的,市場上有10萬億人民幣,也有10萬億物資,物資和貨幣一一對應,所以每一元錢能買一斤大米。 假設現在有一個美國商人,手持4000億美元,來找中國央行,要求兌換成了人民幣在國內投資。中國央行就新印刷了32000億人民幣,交給美國商人。 有人說了,為什麼不能拿原有的人民給外商,為什麼要新印刷人民幣才能在理論上達到貨幣和物資的平衡呢? 這是因為,外商拿來的這4000億美元在中國並非貨幣,而是相當於商品,相當於外商把價值4000億美元的商品拿到了中國,放在了中國市場上,為了和這價值4000億美元的商品相對應,央行就必須按照匯率發行相應數量的人民幣,才能在理論上達到貨幣和物資的平衡。 這個平衡的等式是: 13.2萬億人民幣 vs 10萬億物資+4000億美金 有人說,為什麼不是「13.2萬億人民幣 vs 10萬億物資」呢?因為中國央行可以用4000億美金,去國際市場上購回小麥、黃金,從而使等式平衡到: 13.2萬億人民幣 vs 13.2萬億物資。 這就是「增加一美元的外匯儲備,央行就要在國內發行相應數額的人民幣」的理論基礎。
⑼ 關於我國增加外匯儲備的理解。
與你商榷:不敢苟同你的觀點。理由是1、目前階段,國家外匯儲備量的不斷增長是被迫的無奈的。外匯增加的主要原因,首先在於對外貿易的結算中,結算貨幣仍以美元或歐元為主——人民幣多數國家不願意將它作為結算貨幣(有其深層次原因,中國還不夠強啊)。所以,出口了商品或勞務,換回了人家一疊外幣。還有,由於人民幣的不斷升值,使得境外熱錢通過各種不規范的渠道湧入國內,國家不得不印對應的人民幣數量來——稱為輸入性通貨膨脹。2、一國購買別國商品,從國家層面來講,總是要買國內最需要的但自己又不會生產的——例如大型客機。從企業或個人角度講,還要兼顧到關稅的高低。中國政府很想買美國或歐洲的高科技產品,但人家出於安全或戒備因素,不願意賣給你啊。你總不能還去買些初級產品回來——中國已經積壓了;買人家礦山或IBM?外企倒是談好了,但外國政府審批給「斃」了。3、我國早已擺脫了「短缺經濟」,缺的是人家不肯賣的技術和高端產品。所以,你所稱的不買別國東西導致國內商品短缺、物價上漲是不成立的。4、國內CPI指數不斷上升,與上面講的沒有直接掛鉤關系。財政擴張、通貨膨脹的因素倒是更主要些,造成了居民存款實際為負利率也是事實。但大家有錢不存銀行也不敢隨便投啊?買資源?國家不允許;搞實業開廠,有幾家盈利的?開店,賣什麼能賺錢?股票投資或放高利貸?輸得更快更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