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市場供需
1. 外匯供給大於需求,本幣升值,這句話怎麼理解
意思是:國際收支順差,就是出口的多,進口的少。
以中國和美國為例,("外匯"兩字可以理解為就是美元,一國儲備的國際貨幣)
出口是指中國人拿中國的貨物到美國市場上去賣,那麼在美國市場上賣出貨物後收進美元,但是顯然出口商拿著美元不能在中國流通。
所以出口商要將這些美元到中國中央銀行去換成人民幣才可以,這時就是出口商把美元賣給中國中央銀行,中央銀行把人民幣賣給出口商.
進口則是中國人需要美國的貨物,但是進口商手裡沒有美元,那麼進口商只有到銀行用人民幣去換美元,這時候就是進口商買美元,銀行買人民幣
這樣就可以理解了,匯率是兩國貨幣的兌換比率,如果收支順差,表示出口大於進口,就是出口商賣出貨物得到的美元賣給中央銀行比進口商去買美國貨物需要從中央銀行買的美元多。
這時候外匯(就是美元),出口商賣出美元(供給),大於,進口商買進美元(需求),美元供給大於需求,美元貶值,人民幣就升值,最後得出外匯供給大於需求,本幣升值。
(1)外匯市場供需擴展閱讀:
外匯,是貨幣行政當局(中央銀行、貨幣管理機構、外匯平準基金及財政部)以銀行存款、財政部庫券、長短期政府證券等形式保有的在國際收支逆差時可以使用的債權。
包括外國貨幣、外幣存款、外幣有價證券(政府公債、國庫券、公司債券、股票等)、外幣支付憑證(票據、銀行存款憑證、郵政儲蓄憑證等)。
截至2015年,中國位居世界各國政府外匯儲備排名第一。但美國、日本、德國等國有大量民間外匯儲備,國家整體外匯儲備遠高於中國。
廣義:
一國擁有的一切以外幣表示的資產。是指貨幣在各國間的流動以及把一個國家的貨幣兌換成另一個國家的貨幣,藉以清償國際間債權、債務關系的一種專門性的經營活動。
實際上就是貨幣行政當局(中央銀行、貨幣管理機構、外匯平準基金及財政部)以銀行存款、財政部庫券、長短期政府債券等形式所保有的在國際收支逆差時可以使用的債權。
狹義:
以外國貨幣表示的,為各國普遍接受的,可用於國際間債權債務結算的各種支付手段。必須具備三個特點:
可支付性(必須以外國貨幣表示的資產)、可獲得性(必須是在國外能夠得到補償的債權)和可換性(必須是可以自由兌換為其他支付手段的外幣資產)。
外匯供給與 「外匯需求」 相對而言。
從理論上說,外匯的供給和需求體現著國際收支平衡表所列的各種國際經濟交易,國際收支平衡表中的貸方項目構成外匯供給,具體來說,一國外匯供給主要來自於:
①本國的商品勞務出口。②外國對本國的單方金融資產轉移。
③外國居民購買本國的金融資產或對本國進行直接投資。④本國居民出售所持有的國外資產。
在紙幣流通條件下,由於各國貨幣發行量脫離了兌換黃金的物質制約,貨幣的對內價值和對外價值勢必出現變化。
匯率作為兩國貨幣間的比價,是由兩國貨幣在外匯市場上的供求狀況決定的。
但是,在紙幣流通條件下,外匯供求狀況對匯率變動的制約僅僅是第一層次的,外匯供求的背後隱藏著更深層的決定因素。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外匯
網路:外匯供給
2. 國際收支逆差時為什麼外匯需求會增大
國際收支逆差是發展中國家普遍存在的瓶頸問題之一。國際收支逆差也被稱為國際收支赤字,是指某一國在國際收支上支出大於收入。國際收支逆差會導致本國外匯市場上外匯供給減少,需求增加。
我們可以通俗的理解為在國家貿易當中支付了更多的外幣,而收入更少外幣。國家總體外幣一直是減少的狀況,在無法結算足夠外幣的情況下,甚至要大規模動用外匯儲備。為了繼續保證經濟運轉,勢必國家會通過金融市場用本幣購買外幣。從而導致外匯需求增加。主要體現為進口大於出口,進口更多的貨物都是需要外幣結算的,公司外幣結算需要去國家換,國家肯定要換給你,但是國家自己也沒有外幣怎麼辦呢,那就是在市場購買,導致外匯需要增加。
外匯需求增加不僅僅體現國家主動買入需求,同時產生惡性循環外匯需求增加使得外匯的匯率上漲,本幣的匯率下跌。如果該國政府採取措施干預,即拋售外幣,買進本幣,政府手中沒有足夠的外匯儲備,而這又會進一步導致本幣的貶值。本幣的貶值將導致國內投資課將在市場大量購買外幣,進一步提升外幣需求。政府的干預將直接引起本國貨幣供應量的減少,而貨幣供應量的減少又將引起國內利率水平的上升導致經濟下滑,失業增加。避險的出現將導致更多的資本外流,所以國家一般是不喜歡逆差太大。
參考國際收支逆差:http://ke..com/link?url=_-KLfDeK
3. 外匯需求和外匯供給該怎樣理解
首先說 是我摘的 http://..com/question/213688840.html?fr=qrl&cid=82&index=1&fr2=query
完整方便可以如此理解:
國際收支順差,就是出口的多,進口的少;可以考察一下出口和進口:
以中國和美國為例,("外匯"兩字可以理解為就是美元,一國儲備的國際貨幣)
出口是指中國人拿中國的貨物到美國市場上去賣,那麼在美國市場上賣出貨物後收進美元,但是顯然出口商拿著美元不能在中國流通,所以出口商要將這些美元到中國中央銀行去換成人民幣才可以,這時就是出口商把美元賣給中國中央銀行,中央銀行把人民幣賣給出口商.
進口則是中國人需要美國的貨物,但是進口商手裡沒有美元,那麼進口商只有到銀行用人民幣去換美元,這時候就是進口商買美元,銀行買人民幣
這樣就可以理解了,匯率是兩國貨幣的兌換比率,如果收支順差,表示出口大於進口,就是出口商賣出貨物得到的美元賣給中央銀行 比 進口商去買美國貨物需要從中央銀行買的美元多.
這時候外匯(就是美元),出口商賣出美元(供給),大於,進口商買進美元(需求),美元供給大於需求,美元貶值,人民幣就升值,最後得出
外匯供給大於需求,本幣升值.
4. 外匯市場有哪些需求者和供給者
外匯實際供求者
從事進出口貿易的微觀經濟主體、投資者、投機者、旅遊者和留學、移民等都是外匯實際供求者。外匯銀行和中央銀行也是外匯實際供求者。
外匯需求主要包括:①購買外國商品;②購買外國服務;③外國人將在當地直接投資獲得的利潤和間接投資獲得的利息匯回本國;④本國對外國的單方面轉移;⑤本國企業向外國進行長期投資或短期貸款;⑥本國政府增加外匯儲備。
外匯供給主要包括:①本國商品出口,獲得以外幣表示的債權;②本國服務出口;③本國人將在外國投資所獲得的股息和利息匯回;④外國對本國的單方面轉移;⑤外國企業向本國進行長期投資或短期貸款;⑥本國政府減少外匯儲備資產。
5. 外匯市場上對匯率的供求關系是不是與經濟學中的供求關系是相反的
與經濟學一樣的,匯率是外匯市場上貨幣供求的反應,哪種貨幣多了就會貶值。
因為匯率是個比值,所以他的上升下降還和觀察者的角度有關。
美元多了,就要貶值,比如1美元過去換8塊錢現在只能換6款錢,
對中國來說:匯率從1:8到1:6,匯率上升;
對於美國來說,匯率從8:1到6:1,匯率下降。
6. 為什麼外匯市場上對美元需求增加後,匯率上升,凈出口卻不變
美元匯率上升,出口減少,美元收匯減少,但隨著資本市場美元投資增加,利率降低,出口企業投資增加,又會促進出口。凈出口可能會維持。初步理解
7. 供求規律在外匯市場適用嗎
是的,供求規律在外匯市場也適用。
但是,供求的具體情況是難以准確了解的,尤其是外匯市場。
往往市場上很多的波動,無法通過供求關系來分析,就是因為對供需的具體情況,是難以掌握的。
那為什麼說供求規律在外匯市場適用?
在市場上出現影響供求關系的政策或消息時,規律就會呈現出來,雖然不知道這個時候的具體供求情況,但某一方在這個時候或一段時間明顯的量大是存在的。
比如利率調整或者大家都在預期利率有調整的時候,就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8. 關於外匯市場的匯率供需分析,大神進來幫忙指點下啊
我的理解是,越靠近均衡點E,價值越高,越偏離均衡點E,價值越低的意思,E2是超過均衡點E,E1是低於均衡點E,價值都低,邊際效應。
9. 外匯市場美元的需求是增加還是減少
外匯市場發展初期,一個國家的進出口數據能對外匯市場帶來很大的影響。不過內,現今外匯市場上日交易容額達到6萬億美元,其中90%以上都屬於投機性交易,各國進出口匯兌都是很少部分,所以米很難根據美國的凈出口數值判斷美元的需求,只能說美國的出口增加表明了美國經濟的復甦有所進展,有可能利於風險情緒,導致非美貨幣升值。影響外匯市場最主要的還是國際經濟形勢以及人們的心理預期。
10. 外匯供給大於需求什麼意思
完整方便可以如此理解: 國際收支順差,就是出口的多,進口的少;可以考察一下出口版和進口權: 以中國和美國為例,("外匯"兩字可以理解為就是美元,一國儲備的國際貨幣) 出口是指中國人拿中國的貨物到美國市場上去賣,那麼在美國市場上賣出貨物後收進美元,但是顯然出口商拿著美元不能在中國流通,所以出口商要將這些美元到中國中央銀行去換成人民幣才可以,這時就是出口商把美元賣給中國中央銀行,中央銀行把人民幣賣給出口商. 進口則是中國人需要美國的貨物,但是進口商手裡沒有美元,那麼進口商只有到銀行用人民幣去換美元,這時候就是進口商買美元,銀行買人民幣 這樣就可以理解了,匯率是兩國貨幣的兌換比率,如果收支順差,表示出口大於進口,就是出口商賣出貨物得到的美元賣給中央銀行 比 進口商去買美國貨物需要從中央銀行買的美元多. 這時候外匯(就是美元),出口商賣出美元(供給),大於,進口商買進美元(需求),美元供給大於需求,美元貶值,人民幣就升值,最後得出 外匯供給大於需求,本幣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