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投資市場 » 歷次原油戰

歷次原油戰

發布時間: 2021-03-17 14:47:49

⑴ 介紹下歷史上的兩次石油危機

世界石油綜合分析
全球三次石油危機
第一次危機(1973年):1973年10月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為打擊以色列及其支持者,石油輸出國組織的阿拉伯成員國當年12月宣布收匯石油標價權,並將其擊沉原油價格從每桶3.011美元提高到10.651美元,是油價猛然上漲了兩倍多,從而觸發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最嚴重的全球經濟危機。持續三年的石油危機對發達國家的經濟造成了嚴重的沖擊。在這場危機中,美國的工業生產下降了14%,日本的工業生產下降了20%以上,所有的工業化國家的經濟增長都明顯放慢。
第二次危機(1978年):1978年底,世界第二大石油出口國伊朗的政局發生劇烈變化,伊朗親美的溫和派國王巴列維下台,引發第二次石油危機。此時又爆發了兩伊戰爭,全球石油產量受到影響,從每天580萬桶驟降到100萬桶以下。隨著產量的劇減,油價在1979年開始暴漲,從每桶13美元猛增至1980年的34美元。這種狀態持續了半年多,此次危機成為上世紀70年代末西方經濟全面衰退的一個主要原因。
第三次危機(1990年):1990年8月初伊拉克攻佔科威特以後,伊拉克遭受國際經濟制裁,使得伊拉克的原油供應中斷,國際油價因而急升至42美元的高點。美國、英國經濟加速陷入衰退,全球GDP增長率在1991年跌破2%。國際能源機構啟動了緊急計劃,每天將250萬桶的儲備原油投放市場,以沙烏地阿拉伯為首的歐佩克也迅速增加產量,很快穩定了世界石油價格。
此外,2003年國際油價也曾暴漲過,原因是以色列與巴勒斯坦發生暴力沖突,中東局勢緊張,造成油價暴漲。幾次石油危機對全球經濟造成嚴重沖擊。
——根據info.news.hc360.com 2004-06-1 整理

石油資源的分布與國際石油市場的供求關系
石油資源和水資源在國計民生中佔有極其重要的位置,是社會發展和人類生存不可缺少的資源。石油、天然氣等是重要的能源資源。在現代文明社會,如果沒有了能源,一切現代物質文明也將隨之消失。冷戰結束以來,全球面臨經濟發展與能源緊缺的雙重壓力。隨著工業的迅速發展、人口的增長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能源短缺已成為世界性問題,能源安全受到越來越多國家的重視。
世界石油資源的地區分布是不平衡的,許多國際矛盾和沖突由此引發。從石油資源來看,到2003年底全球各地區已探明的石油儲量分布為,中東地區探明儲量995.8億噸,佔全球總探明儲量的57.4%。主要集中在沙烏地阿拉伯、伊朗、科威特、伊拉克、阿曼、卡達和敘利亞等國,這些國家的儲量達849.3億噸。該地區石油產量佔世界總產量的30.4%。北面地區累計探明石油儲量為297.6億噸,佔世界總探明儲量的17.2%,其中,加拿大的儲量為245億噸,僅次於沙烏地阿拉伯,居世界第二位。在前蘇聯地區,獨聯體國家累計探明石油儲量為106億噸,佔世界總探明儲量的6.11%,其石油產量為4.9億噸,佔世界總產量的14.5%。其中俄羅斯石油產量已位居世界第二,僅次於沙烏地阿拉伯。此外,亞太地區探明石油儲量52.4億噸,佔世界總產量的1.5%;非洲地區為110億噸,佔世界總儲量的6.6%;南美地區探明石油儲量134億噸,佔世界總探明儲量的7.7%。(參見http://info.news.hc360.com 2004年6月2日。)世界石油地區消費量與石油資源擁有量存在嚴重失衡現象,而石油資源在國家發展中有具有特殊的戰略意義,因此全球圍繞油氣資源的爭奪一直非常激烈。如北美、西歐、亞太三個地區的石油探明儲量不超過世界總量的22%,而其石油消費卻佔世界石油消費總量的近80%,於是世界最大的石油消費國美國說三分之二的石油消費依賴進口,其中60%來自中東;歐盟70%的石油消費依賴進口,除了從中東進口石油外,歐盟藉助非洲許多國家曾是英法殖民地的「優勢」,在非洲石油開發中已領先一步。西方大國對石油資源和市場的控制和爭端和不斷加劇,資源戰略成為大國地緣政治經濟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增強危機處理能力,經歷過石油危機的西方大國先後立法、以確保石油的戰略儲備。如美國制定的《能源政策與保護法》,日本有《石油儲備法》、德國有《石油及石油製品儲備法》、法國制定的《關於工業石油儲備庫存結構的58-1106號法》,都明確規定了儲備目標和規模。政府儲備加上民間儲備,美、日、德、法的石油儲備量分別相當於本國158天、169天、117天和96點的石油消費。中國正加快戰略石油儲備的立法工作,力爭在幾年之後中國的石油儲備能夠達到180天的安全消費量。

石油與國際政治
從近幾十年來國際關系的現實可以看到,石油資源和水資源是國家間發生戰爭和沖突的主要因素,特別是謀求對石油資源的控製成為國際斗爭的焦點之一。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海灣戰爭、伊拉克戰爭、巴以沖突,非洲一些國家的內戰、日本阻撓中俄「安大線」石油管道項目,以及涉及中國主權的南沙群島問題等,其背後都存在著深刻的資源因素。過去半個世紀中,僅僅由水引發的沖突就達到500多起,其中20餘起演變為武裝沖突。隨著石油和水資源的日益緊缺,能源對經濟發展的制約作用將更加突出,以各種形式出現的全球能源爭奪戰也將愈演愈烈。
國際石油市場新動態
(摘自環球時報2004年12月29日第915期)
● 國際油價大幅上漲
2004年,國際油價一路走高,引起世界各國普遍關注。今年1月初,紐約商品交易所原油期貨價格為每桶32美元左右,而到了10月25日,國際原油期貨價格居然達到了每桶55.67美元,漲幅達73%!
原油價格居高不下,給世界經濟發展前景蒙上了一層陰影。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估算,油價每上漲5美元,將是全球經濟增長率下降約0.3百分點。高油價給消費者帶來了影響,是家庭能源支出增加,不得不削減其他開支。油價持續上揚還使得企業成本上升,盈利空間縮小,尤其是航空、汽車等領域的企業,日子更加難過。在居高不下的有油價面前,盡管亞洲經濟增長沒有明顯的減緩,但由此帶來的通貨膨脹壓力已顯而易見,亞洲經濟潛伏著滯脹的危險。
● 尤科斯公司解體
2004年7月,俄羅斯第二大石油公司尤科斯公司拖欠稅款按進入司法程序。迄今為止,俄稅務部門要求尤科斯公司償還的稅款已超過了275億美元,該公司目前只償還了39億美元。
由於事關國際石油市場的安全和利益,如何解決尤科斯的巨額債務成了世界關注的焦點。是2月19日喜,鮮為人知的神秘買家貝加爾金融集團以2,607.5億盧布(約合93億美元)拍得尤科斯「王冠上的明珠」——尤甘斯克石油天然氣公司76.79%的股份,引起外界一片愕然。之後僅3天,國有的俄羅斯石油公司就被證實為尤甘斯克的真正買家。俄專家認為,由於尤科斯公司解體及尤甘斯克石油天然氣公司國有化,俄羅斯政府重新恢復了因蘇聯解體和國有企業民營化而喪失的對石油天然氣領域的管理能力。

世界石油市場現狀綜合分析
從石油資源的供求分布來看,「不平衡」一詞可點破其中的根本特徵。也正是由於這種不平衡,才從根本上導致了國際上各種因石油問題而產生的糾紛甚至是戰爭。
因石油問題而引起的戰爭和地區紛爭愈來愈多,如美國借口伊拉克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而對伊發動軍事行動,就是一個明證。
由地區紛爭與戰爭引起油價波動的幅度不斷變大。歷史上曾於2004年10月22日達到油價(輕質低硫原油)每桶55.17美元的最高點。
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進步與發展,石油資源不斷走向枯竭,幾十年後,使用石油將成為歷史。今後國際石油市場將充滿更多的變數。
參考資料:《當代經濟與政治》 華文出版社 《環球時報》2004年 若干期

⑵ 歷次石油大會戰是哪些

1958年川中石油大會戰,
1961年松遼石油大會戰,大慶、王進喜

⑶ 關於世界石油的歷史!

石油(petroleum)這個名稱源於希臘語的petra (岩石)和oleum(油)。原油(crude oil),有時俗稱黑黃金,是一種粘稠的、黑棕色或綠色的液體。一種比較普遍的荒誕說法是:油本身是易燃的,而事實上是從油蒸發出來的氣體是易燃的。石油存在於地殼某些區域的上層。石油的另外一種叫法為石腦油(naphtha),來自於波斯語naft或nafátá(流動)。石油是由各種碳氫化合物所組成的復雜混合物,主要是烷烴鏈。不同的石油可能在外觀、成分、和純度上有些變化。石油是一個重要的「初級能源」,石油也是許多化學產品的原材料,包括溶劑、肥料、殺蟲劑和塑料等。

最早的文字記載是宋沈括在其《夢溪筆談·雜志一》:「 鄜延境內有石油,舊說 高奴縣 出脂水,即此也。」 明李時珍也有記載《本草綱目·石一·石腦油》:「石油所出不一。國朝正德末年, 嘉州 開鹽井,偶得油水,可以照夜,其光加倍。近復開出數井,官司主之,此亦石油,但出於井爾。」最初用於照明。

當然,我們老祖先很可能早就知道此項東西,但文字記載最早為沈括。

第一口油井是中國在公元4世紀或更早的時期鑽探出來的。人們把鑽頭綁在竹竿上,打出的洞深達800英尺。當時油是用來蒸發鹽水並生產鹽。到公元10世紀,人們用竹管來連接油井和鹽泉。古代波斯人的碑文上記載了他們上層社會把石油用於制葯和照明。
在公元8世紀,新建的巴格達(伊拉克的首都)是用柏油來鋪設街道的,這些柏油是從該地域天然易採的石油中獲取的。公元9世紀,人們在亞塞拜然的首都巴庫開發油田來生產石腦油。公元10世紀時地理學家Masudi和13世紀時馬克·波羅都曾記載了這些油田的情況,後者曾描述這些油井的產量可以裝數百隻船。

石油近代史始於1853年石油蒸餾工藝的發明。波蘭科學家阿格納斯·盧卡西維奇(Ignacy Lukasiewicz)通過蒸餾,從原油中得到了煤油。第二年,在靠近波蘭南部克羅斯諾(Krosno)的Bobrka發現了第一個「岩石油」礦,盧卡西維奇在Ulaszowice附近建造了第一家煉油廠(實際上是一家釀酒廠)。這些發明迅速地傳遍了世界各地,1861年Meerzoeff在巴庫的成熟油田上建造了第一家俄羅斯煉油廠。

1848年俄國工程師F.N. Semyenov在巴庫東北方的Aspheron半島開采了第一口現代油井。

20世紀50年代中期,煤仍舊是世界上首要的燃料,但油很快就取而代之。在1973年和1979年的能源危機之後,經常出現對石油供應的重大媒體報道,這使得人們意識到:作為一種經濟的能源,石油是一種最終將被耗盡的有限資源。當時大部分流行的預言都非常可怕,其中許多並沒有實現。作為燃料,石油的前景仍有爭議。今日美國報新聞(2004)報道:地下的石油儲備量只剩下40年。一些言論認為石油的總量是有限的,1970年的可怕預言只不過是被延期了而已。另一種言論則是技術上可以使廉價的碳氫化合物得以繼續生產,並且地球擁有巨大的以瀝青砂、瀝青田和油頁岩形式存在的非傳統石油儲備來源,這使得石油的使用在未來還能持續非常長的時間。

如今,大約90%的車輛燃料需求通過油來滿足。石油佔美國全部能源消費的40%,但卻僅占電力生產的2%。作為大量交通工具的便捷能源,以及作為許多工業化學品的基礎,石油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商品之一。對石油的獲取成為引發幾次軍事沖突的一個主要因素,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戰和波斯灣戰爭。世界上約80%的易開采儲備在中東,其中62.5%來自於5個阿拉伯國家:沙烏地阿拉伯(12.5%)、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伊拉克、卡達和科威特。美國只擁有不到3%的比例。

國際油價大幅上漲,2004年,國際油價一路走高,引起世界各國普遍關注。今年6月初,隨著今年6月6日國際原油期貨價格觸及一百三十九點一二美元的歷史最高紀錄,原本持續降息刺激經濟的全球各大主要央行紛紛掉轉勢頭暗示加息,希望藉此緩解日益嚴重的國內通脹威脅。此種跡象明確顯示,全球通脹壓力的主要源頭正悄然由農產品向不可再生能源過渡。原油價格居高不下,給世界經濟發展前景蒙上了一層陰影。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估算,油價每上漲5美元,將是全球經濟增長率下降約0.3百分點。高油價給消費者帶來了影響,是家庭能源支出增加,不得不削減其他開支。油價持續上揚還使得企業成本上升,盈利空間縮小,尤其是航空、汽車等領域的企業,日子更加難過。在居高不下的有油價面前,盡管亞洲經濟增長沒有明顯的減緩,但由此帶來的通貨膨脹壓力已顯而易見,亞洲經濟潛伏著滯脹的危險。

在沙特城市吉達舉行的由全球主要原油生產國和消費國參加的會議上,世界第一大產油國沙特表示,如果市場需要,將增加其原油產量,並將增加投資擴大其原油產能。繼5月份將其原油日產量增加30萬桶之後,沙特決定從7月份開始再增產20萬桶,使其原油日產量達到970萬桶。但市場對全球原油供應緊張的擔心並未得到緩解,國際油價23日繼續上漲。其實,在歐佩克內部對於增產仍然意見分歧、歐佩克以外國家原油增產能力有限而全球對原油需求增長超過原油供應增長的情況下,沙特的增產量無疑是杯水車薪。

與此同時,非洲第一大產油國奈及利亞局勢緊張使國際原油期貨價格在23日一度攀至每桶138.14美元。當天,尼石油工人因與美國雪佛龍公司談判破裂開始罷工。而繼英荷殼牌石油公司在尼一處日產20萬桶原油的油田因受武裝襲擊關閉而無法按合同規定時間交貨之後,21日美國雪佛龍公司也宣布其在尼一處工廠因受襲而關閉,導致該公司原油日產量下降12萬桶。市場普遍認為這些將影響尼原油出口。

其實導致目前高油價的另一原因是國際期貨市場的投機行為,美國三大股指,亞太主要股市、倫敦金融時報指數,都受其影響甚深。布希當局幾日前提出將不準在美國近海開採石油禁令解禁,以壓制石油升價美國國會近日駁回了政府在近海開採石油的計劃,美國自1988年起,每年一次延長此項禁令。目前全球石油價格還有近一步上揚的空間。

⑷ 歷史原油最高價147.91的背景

我給你一篇2007-08原油最瘋狂時候的一篇分析報道,裡面詳細的寫出了原油瘋狂的背後原因,僅供參考。

國際原油期貨價格創下歷史最高價的背後

國際原油期貨收盤價創下歷史新高,與前兩次有很大不同。2005年的主要因素是颶風給墨西哥灣沿岸美國石油開采和煉油業帶來的巨大損失。2006年的主要推動因素是中東政局惡化引發的「政治溢價」。市場分析人士認為,今年油價上漲,主要動力則是基本面的支持——市場供需不平衡。

2003年以來,全球經濟增長率已連續四年超過4%,是二戰以來持續時間最長的一個經濟高速發展階段。盡管油價持續走高,但在經濟強勁增長的基礎上,各國對石油的需求不斷上升。

國際能源機構最新發表的報告預測,今年全球石油日均需求量將達到8600萬桶,比去年增加2%,而2006年較2005年的增速僅為0.9%。

國際能源機構還預計,未來幾年,受世界經濟增長強勁的推動,世界能源需求將繼續走高。到2011年,全球每天所需原油為9580萬桶。

與不斷增長的需求相比,石油供給能否及時跟上?國際能源機構的報告認為,非石油輸出國組織(非歐佩克)產油國的產油能力已接近峰值,未來增產空間不大。報告預計,今後5年內,非歐佩克產油國年均增產速度不會超 過1%。為此,國際能源機構呼籲歐佩克將日產量增加100萬桶,以實現全球 原油市場的供需平衡。

歐佩克目前的日產量比去年同期少170萬桶。由於2006年第四季度國際油價大幅回落,歐佩克在2006年11月初將原油日產量削減了120萬桶,2007年2月再次削減50萬桶。在歐佩克實行限產保價措施之後,目前的油價已經較歐佩克第二次減產時上升了將近五成。

美國能源部能源情報署負責人蓋伊·卡魯索近日呼籲,歐佩克今年下半年應提高原油產量,以避免油價過高。如果歐佩克無所作為,美國和全球的石油庫存就會太少,這將導致油價繼續上漲。

面對各方的增產建議,歐佩克卻拒絕增產限價。歐佩克第一大石油出口國沙烏地阿拉伯的石油和礦產資源大臣納伊米近日表示,目前油價持續走高並非由於供應短缺,而是全球性煉油能力不足以及地緣政治緊張等因素造成的。歐佩克輪值主席、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能源部長哈米利也表示,油價走高與歐佩克無關,到目前為止歐佩克還沒有理由增加產量。

市場分析人士指出,原油供給增長放緩是本輪油價上漲的主要原因,但煉油能力不足也發揮了推波助瀾的作用。2003年和2004年,在全球石油需求分別增長2.4%和3.2%的情況下,煉油能力僅分別增長0.4%和0.3%。

市場分析人士還指出,奈及利亞局勢不穩、伊朗核問題、伊拉克局勢動盪、北大西洋颶風季節的風險、資金流動性過剩背景下的對沖基金進行投機交易活動等因素,也是油價上漲的動力。

綜合上述因素,分析人士認為未來一段時間國際油價將在高位運行,一些機構也紛紛調高對油價的預測。

近期市場關注的焦點是9月11日將在維也納舉行的歐佩克部長會議。雖然一些歐佩克成員國拒絕增產限價,但歐佩克秘書長巴德里近日接受澳大利亞媒體采訪時暗示,歐佩克並不希望油價上漲失控,如果油價漲至每桶80美元,歐佩克可能做出增產限價決定。

⑸ 史上石油危機有哪些

歷史上的「石油危機」,是因為原油供應銳減或原油在短時間內大幅漲價對經濟產生重大負面影響而導致的經濟危機。這樣的石油危機有3次。 第一次石油危機的起因是發生於1973年的第四次阿以戰爭。為了報復在這次戰爭中支持以色列的西方國家,石油輸出國組織收回了石油定價權,實行石油減產並對西方國家採取石油禁運,這使得原油價格在短期內上漲4倍,在美國、日本等國家造成了石油恐慌以及經濟兩位百分數的下滑。 第二次石油危機開始於1978年底,當時作為世界第二大石油輸出國的伊朗發生了反西方伊斯蘭革命,伊朗的石油出口銳減直至最後停止,加之1980年開始持續8年的兩伊戰爭,使原油價格增長近兩倍,使世界的經濟產生了嚴重停滯甚至衰退。 第三次石油危機開始於1990年伊拉克對科威特的入侵。隨著國際社會對伊拉克的經濟制裁生效以及日後的波斯灣戰爭,伊拉克石油出口嚴重受阻,對依賴石油進口國家的經濟造成了嚴重影響。 這3次石油危機主要是政治原因造成的。目前世界市場上出現的石油漲價原因較復雜,主要表現在:第一,此次的石油漲價不是因為原油供應下降而起;第二,近幾年世界能源需求大幅增長;第三,存在國際石油期貨商的炒作。▲

⑹ 歷史上因為能源而爆發的戰爭有哪些

第一次石油危機 1973-1974年 :1973年10月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阿拉伯主要產油國對支持以色列的美國實行回石油答禁運。1973年12月,石油輸出國組織宣布收回原油標價權,並將它的基準原油價格從每桶3美元提高到12美元以上,油價猛然上漲兩倍多。這次石油危機在西方世界造成極大恐慌,美國隨後陷入了嚴重的經濟衰退。那次危機使美國國內生產總值增長下降了4.7%,使歐洲的增長下降了2.5%,日本則下降了7%。

第二次石油危機 1979-1980年 :伊朗爆發革命而後兩伊開戰,使石油日產量銳減國際石油市場價格驟升,每桶石油的價格從14美元漲到了35美元。第二次石油危機也引起了西方主要工業國的經濟衰退,美國政府估計,美國國內生產總值在第二次石油危機中大概下降了3%。

第三次石油危機1990年 :爆發了海灣戰爭。專家形容海灣戰爭更是一場石油戰爭。當時任美國總統的老布希表示,如果世界上最大石油儲備的控制權落入薩達姆手中,那麼美國人的就業機會、生活方式都將蒙受災難。對美國而言,海灣石油是其「國家利益」。當時油價一路飛漲。三個月的時間石油從每桶14美元,到突破40美元。

⑺ 原油的歷史發展

人類正式進入石油時代是在1867年。這一年石油在一次能源消費結構中的比例達到40.4%,而煤炭所佔比例下降到38.8%,石油是工業的血液,建國以來,中國社會由農業經濟向工業經濟迅速邁進,對能源的需求節節攀升。石油消費量從建國初的100多萬噸猛增到2012年的4.9億噸,後者是前者的近500倍,位列世界第二位。油氣資源支撐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 石油需求的增長和石油貿易的擴大起因於石油在工業生產中的大規模使用。一戰以前,石油主要被用於照明,主要產油國美國和俄羅斯同時也是主要的消費國。在一戰中,石油的戰略價值已初步顯現出來,由於石油燃燒效能高,輕便,對於軍隊戰鬥力的提高具有重大戰略意義。20世紀20年代,由於石油成為內燃機的動力,石油需求和貿易迅速擴大。據王亞棟的統計,到1929年石油貿易額已達到11.7億美元。該時期國際石油貨流的流向主要是從美國、委內瑞拉流向西歐。同時,蘇聯的石油得到迅速恢復和發展。到20世紀30年代末,美、蘇成為主要的石油出口國,石油國際貿易開始在全球能源貿易中占據顯要位置,推動了能源國際貿易的迅速增長,並動搖了煤炭在國際能源市場中的主體地位。二戰期間,石油的地位舉足輕重。美國在二戰期間成為盟國的主要能源供應者。二戰後,美國一度掌握世界原油產量的2/3。從1859年在賓夕法尼亞打出了第一口油井到二戰之後的一段時間,世界能源版圖被稱之為「墨西哥灣時代」。王亞棟認為,「墨西哥灣時代」的形成發展期同時也是美國的政治、經濟和軍事實力不斷膨脹,最終在西方世界確立其霸權的時期。這一時期幾乎與美國國內的石油開發同步。美國在「墨西哥灣時代」對石油的控制,促進鞏固了美國在世界政治經濟格局中的地位。石油成為美國建立世界霸權道路上的重要助推劑。

⑻ 想查詢世界各國歷年原油的產出量和消耗量應該去哪個網站

首先現貨原油大多數是不正規平台,都是地方小交易所,沒有監管,資金專很不安全,新聞屬也很多播出了現貨平台出事的報道,很多平台把客戶的資金卷錢跑路了.
其次現貨原油大多數是手續費超高.一般是7到8個點左右才回本.做交易的成本相當高,大部分是人都是給代理商打工,代理商們賺了你們很多的手續費收入.
再次國內目前正規的投資主要是股票和期貨.其中商品期貨也有白銀和黃金,還有其它農產品,化工品等品種交易,交易規則和現貨是一樣的.期貨的交易成本很低,一般1個點左右就可以回本了.期貨和股票都家證監會監管,絕對是正規合法安全的.. 網上開戶,可以問我

⑼ 歷史上都有過哪些比較出名的海上原油泄漏事件

1991年
科威特,海灣戰爭,漏油5.2億加侖。
2010年
墨西哥灣,「深水地回平線」漏油答事故,漏油1.72億加侖。
1979年
墨西哥,IxtocI油田漏油事故,漏油1.38億加侖。
1979年
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共和國,油輪相撞事故,漏油9000萬加侖。
1992年
前蘇聯 Fergana山谷,Mingbulak油田漏油事故,漏油8800萬加侖。
1983年
波斯灣,Nowruz油田漏油事故,漏油8000萬加侖。
1983年
南非,Castillode Bellver號油輪漏油事故,漏油7900萬加侖。
1978年
法國,AmocoCadiz號油輪漏油事故,漏油6900萬加侖。
1991年
安哥拉,ABTSummer號油輪漏油事故,漏油5100萬加侖。
1991年
義大利,MTHaven號油輪漏油事故,漏油4500萬加侖。

⑽ 歷史上的石油危機是哪幾年

第一次危機(1973年):1973年10月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為打擊以色列及其支持者,石油輸出國組織的阿拉伯成員國當年12月宣布收匯石油標價權,並將其擊沉原油價格從每桶3.011美元提高到10.651美元,是油價猛然上漲了兩倍多,從而觸發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最嚴重的全球經濟危機。持續三年的石油危機對發達國家的經濟造成了嚴重的沖擊。在這場危機中,美國的工業生產下降了14%,日本的工業生產下降了20%以上,所有的工業化國家的經濟增長都明顯放慢。
第二次危機(1978年):1978年底,世界第二大石油出口國伊朗的政局發生劇烈變化,伊朗親美的溫和派國王巴列維下台,引發第二次石油危機。此時又爆發了兩伊戰爭,全球石油產量受到影響,從每天580萬桶驟降到100萬桶以下。隨著產量的劇減,油價在1979年開始暴漲,從每桶13美元猛增至1980年的34美元。這種狀態持續了半年多,此次危機成為上世紀70年代末西方經濟全面衰退的一個主要原因。
第三次危機(1990年):1990年8月初伊拉克攻佔科威特以後,伊拉克遭受國際經濟制裁,使得伊拉克的原油供應中斷,國際油價因而急升至42美元的高點。美國、英國經濟加速陷入衰退,全球GDP增長率在1991年跌破2%。國際能源機構啟動了緊急計劃,每天將250萬桶的儲備原油投放市場,以沙烏地阿拉伯為首的歐佩克也迅速增加產量,很快穩定了世界石油價格。
此外,2003年國際油價也曾暴漲過,原因是以色列與巴勒斯坦發生暴力沖突,中東局勢緊張,造成油價暴漲。幾次石油危機對全球經濟造成嚴重沖擊。 從石油資源的供求分布來看,「不平衡」一詞可點破其中的根本特徵。也正是由於這種不平衡,才從根本上導致了國際上各種因石油問題而產生的糾紛甚至是戰爭。
因石油問題而引起的戰爭和地區紛爭愈來愈多,如美國借口伊拉克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而對伊發動軍事行動,就是一個明證。
由地區紛爭與戰爭引起油價波動的幅度不斷變大。歷史上曾於2004年10月22日達到油價(輕質低硫原油)每桶55.17美元的最高點。
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進步與發展,石油資源不斷走向枯竭,幾十年後,使用石油將成為歷史。今後國際石油市場將充滿更多的變數。

熱點內容
鳳凰傳媒港股 發布:2021-03-31 20:26:44 瀏覽:3
美國原油出口帶來了什麼 發布:2021-03-31 20:26:44 瀏覽:740
k線重合指標 發布:2021-03-31 20:26:26 瀏覽:359
金融財經網站排名 發布:2021-03-31 20:25:22 瀏覽:766
金融視頻網站 發布:2021-03-31 20:25:20 瀏覽:108
公司是否質押 發布:2021-03-31 20:24:28 瀏覽:643
私募眾籌騙 發布:2021-03-31 20:24:21 瀏覽:852
股份構成是什麼意思 發布:2021-03-31 20:24:21 瀏覽:989
2015年a股市值排名 發布:2021-03-31 20:23:56 瀏覽:263
融資名單查詢 發布:2021-03-31 20:22:52 瀏覽: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