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可調節
Ⅰ 中國外匯制度是怎麼調節我國外匯市場,麻煩詳細一點。謝謝
外匯市場是進行外匯買賣或貨幣兌換的場所,是金融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擔負著實現購買力的國際轉移、調節外匯供求、形成外匯價格、防止匯率風險的重要職能。
我國的外匯市場是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和外匯管理體制改革的深化而不斷發展起來的,特別是1994年的外匯體制改革,
請參考1994年央行發布的關於進一步開發我國外匯市場施行條例。
確立了我國外匯市場體系的基本格局和發展方向,標志著中國外匯市場進入了一個以單一匯率和市場配置制度為特徵的新時期。新時期的外匯市場無論在市場結構、組織形式、交易方式,還是在匯率形成機制和管理調控模式上,都是朝著統一、規范的市場化方向邁進了一大步。
1996年下半年起對外資企業實行銀行結售匯制,提高個人因私用匯標准,擴大供匯范圍,將我國外匯管理體制與國際通行規則接軌
最大的一個央行調整外匯市場就是不斷的通過拋售我國的外匯儲備來影響我國和整個全球外匯市場。
有很多外匯的細節,你可以找多米樂外匯等外匯平台了解。一般正規平台都會給你更詳細的解答。
Ⅱ 外匯為什麼能調節本幣匯價匯率是由什麼決定的的黃金儲備還是國家實力
匯率是國際貿易中最重要的調節杠桿。因為一個國家生產的商品都是按該國貨幣來計算成本的,要拿到國際市場上競爭,其商品成本一定會與匯率相關。匯率的高低也就直接影響該商品在國際市場上的成本和價格,直接影響商品的國際競爭力。
匯率的影響因素有很多,其中重要的因素是:經濟影響,國際收支,國內經濟,國際經濟,金融市場,外匯風險 ,這些也是一些專業人士在研究的問題,還需要根據實際情況來分析。不過歸根結底還是要看國家綜合實力
來源:環球外匯
Ⅲ 外匯儲備調節國際收支平衡具體的方法
國際收支平衡(Balance of Payment)是國際金融的重要課題,數據反映國與國之間的相互貿易往來,以及一國居民與非居民之間的經濟和金融活動的流量。
一個地區的國際收支直接反映其貨物及服務的出入口及外國資金的流向,這為制定對外經貿政策及金融政策的主要根本,並對分析地區經濟在國際貿易中的角色及定位有重要參考作用。
在進一步討論之前,我們首先要清楚分別國際收支平衡與國際收支平衡表的差別。
國際收支平衡表是以復式簿記型態分為借貸兩方,並就每筆交易作借貸等額的紀錄,所以在理論上,國際收支平衡表兩邊同時入賬,表上永遠是平衡的;不過,實際國際收支卻有盈餘及赤字的可能。
經常賬盈餘帶來優勢?
國際收支平衡包括三個賬戶,包括經常賬(currentaccount) 、資本賬(cap ital account) 及儲備(officialreserve),三個賬戶的總和必定是零,經常賬及資本賬兩個賬戶貸方項目總和(+)大於借方項目總和(-),即表示一國出現國際收支盈餘,相反則是出現國際收支赤字。因經常賬主要是總結出入口數量,所以當經常賬的數字,往往表示了貿易順差或逆差。
傳統經濟概念認為,經常賬盈餘可為地區帶來貿易上的優勢,並借貨物和服務的出口為地區賺取足夠的外匯,以應付進口貨物、服務及支付外債利益及股息予外商,加上可靠盈餘以提高國家的信貸評級;另一方面,很多經濟分析員喜愛把經常賬盈餘視作影響經濟的正面因素,把經常賬赤字視為負面因素。
Ⅳ 如何調控外匯匯率變動
很多變數都可來以影響匯率自的變動。比如貨幣供給量,利率,物價水平等。當施行寬松貨幣政策也就是增加貨幣供給量時,物價上漲,貨幣貶值,導致匯率(直接標價法)上升。利率上升時,本幣升值,匯率下降。匯率和經濟發展水平也有關系,GDP上升,也可能使本幣升值,匯率下降。
匯率是不同國家貨幣的相對價格決定的,所以你可以多關注國際經濟事件,關注一些機構或分析師的分析~
Ⅳ 我國央行如何調節外匯市場
外匯市場是進行外匯買賣或貨幣兌換的場所,是金融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擔負著實版現購買力的國際轉移、權調節外匯供求、形成外匯價格、防止匯率風險的重要職能。
我國的外匯市場是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和外匯管理體制改革的深化而不斷發展起來的,特別是1994年的外匯體制改革,
請參考1994年央行發布的關於進一步開發我國外匯市場施行條例。
確立了我國外匯市場體系的基本格局和發展方向,標志著中國外匯市場進入了一個以單一匯率和市場配置制度為特徵的新時期。新時期的外匯市場無論在市場結構、組織形式、交易方式,還是在匯率形成機制和管理調控模式上,都是朝著統一、規范的市場化方向邁進了一大步。
1996年下半年起對外資企業實行銀行結售匯制,提高個人因私用匯標准,擴大供匯范圍,將我國外匯管理體制與國際通行規則接軌
最大的一個央行調整外匯市場就是不斷的通過拋售我國的外匯儲備來影響我國和整個全球外匯市場。
Ⅵ 外匯儲備著怎麼調節匯率的
貨幣匯率是由該貨幣在市場上的供求狀況決定,當本國貨幣供大於求時,該貨幣會貶值,反之則會升值.利用外匯儲備,如果本國貨幣貶值時,在市場上用外匯儲備收購本國貨幣,使其供應量下降,使本幣匯率回復,如果本國貨幣升值,則可在市場上拋售本幣,達到穩定匯率的目的.
Ⅶ 什麼是外匯調節基金
外匯調節基金一般都是政府為後台的,為了調節匯率進一步影響進出口以及其他政策而成立的基金。
Ⅷ 為了調節國際收支順差,要在外匯市場上買外匯嗎
為了調節國際收支順差,要在外匯市場上買外匯?
這僅僅是一方面,
還有很多方面可以調節收支,包括擴大內需,增加國內消費。
增加國際之間的交流和貿易往來。等等
以上,若有幫助請採納
Ⅸ 對外貿易有哪些調節手段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應遵循價值規律的作用,主要運用經濟手段調控對外貿易。經濟手段是指國家通過調節宏觀經濟變數,對微觀經濟主體行為施加影響,並使之符合宏觀經濟發展目標的間接調控方式。
經濟手段的特點是遵從物質利益原則,遵循經濟規律,間接影響企業利益,引導企業行為,不具有行政命令的強制性。我國運用的經濟調控手段主要有匯率、稅收、信貸等經濟杠桿。國家運用這些經濟杠桿,通過市場機制,影響各調控對象的利益,以實現調控外貿活動和外貿經濟關系的目的。
一、匯率與匯率制度
匯率變動直接作用於一國對外貿易的發展。匯率調控是一國實現進出口總量平衡和優化進出口商品結構的重要經濟杠桿。
1994年1月1日我國對匯率制度進行了重大改革:進行匯率並軌,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實行銀行結匯、售匯制,取消外匯留成、上繳和額度管理制度;建立統一的銀行間外匯交易市場,改變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取消對外匯收支的指令性計劃,國家主要運用經濟、法律手段實現對外匯和國際收支的宏觀調控。
為了進一步完善我國的匯率制度,從1996年起我國又採取了一些新的改革措施:1996年4月1日起,取消了若干對經常項目中的非貿易非經營性交易的匯兌限制;1996年7月1日起,在全國范圍內全面推行外商投資企業銀行結匯售匯制;1996年11月27日我國政府宣布,接受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協定第八條規定的義務,實現人民幣經常項目下的可兌換。
1994年以來我國進行的匯率制度改革,無論從深度、廣度,還是從影響來看,都比以往的改革更為徹底和全面。
首先,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使我國的匯率形成機制發生了重大變化,匯率杠桿調節作用明顯加大。
其次,實行銀行結匯售匯制,為各類外貿企業提供了相對平等競爭的環境,有利於我國出口貿易的發展。
第三,取消國際收支經常性交易方面的外匯限制,實行貨幣的自由兌換,為企業提供了寬松的用匯條件,有利於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接軌。
第四,建立統一的銀行間外匯市場,使我國外匯市場進一步完善,國家運用經濟手段調控進出口貿易的能力進一步加強。
總之,我國匯率制度改革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讓市場信號調節進出口企業行為,使市場機制在對外貿易宏觀調控中發揮基礎的作用,使匯率成為調節進出口活動強有力的經濟杠桿。
2005年7月21日起,我國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
二、對外貿易稅收和稅收制度
(一)對外貿易稅收
對外貿易稅收按貿易流向可分為進口稅和出口稅,包括進口關稅、進口商品稅、出口關稅、出口商品稅。其中進口關稅和出口關稅僅對進出口的商品課征,體現對貿易商品和非貿易商品在稅收上的差別待遇;進口商品稅和出口商品稅又稱國內商品稅,是對國內外商品同時課征的稅,目的是平衡國內外商品的稅負。
在當今國際貿易中,世界各國都積極鼓勵出口貿易,絕大多數國家都不征出口關稅。我國同樣對出口貿易採取鼓勵政策。因此,我國的對外貿易稅收主要是通過徵收進口關稅和國內稅實行和完成的,而對出口稅收則更主要地表現為出口關稅的減免和出口退稅。對外貿易稅收和國內稅收一樣,也是一種再分配形式,具有強制性、無償性的特點。
由於對外貿易稅收的涉外性,因此具有國內其他稅種不可替代的作用。
首先,對外貿易稅收可以保護一國在對外貿易交往中的利益。主權國家通過對外貿易稅收可以獲取關稅優惠對等待遇,同時也可以把其作為反對貿易歧視的武器。
其次,國家可以根據國民經濟發展需要,運用對外貿易稅收調節進出口商品結構、品種和數量。特別是在現代市場經濟中,對外貿易稅收往往是貫徹本國有關進出口政策、法令和規章制度的重要工具,是國家對進出口活動進行控制與干預的主要政策手段。
第三,對外貿易稅收可以增加一國的財政收入,為國家積累必要的建設資金。
(二)關稅與關稅政策
1.關稅政策
關稅是指進出口商品經過一國關境時,由政府設置的海關根據國家制定的關稅稅法、稅則對進出口貨物徵收的一種稅。關稅手段被世界貿易組織視為透明度最高的對外貿易調節工具,因而得到世界各國的廣泛使用。
1992年以後,我國開始實行適度開放與適度保護相結合的關稅政策。為了推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並盡快恢復我國在關貿總協定締約國的地位和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我國重新調整了關稅政策,逐步揚棄消極的保護政策,實行以產業與技術傾斜為中心的適度開放與適度保護的關稅政策,按照關貿總協定對發展中國家的要求,逐漸、較大幅度降低關稅總體水平,結合國內產業政策,調整關稅結構,建立一個世界貿易組織框架允許下的調節和管理進出口貿易的新體制,推動貿易自由化進程。
2.關稅稅則和稅率
關稅稅則是國家通過立法程序公布實施,並按商品類別排列的商品分類目錄及稅率表,是海關徵收進出口關稅的依據。我國的《海關進出口稅則》是《進出口關稅條例》的組成部分。現行的《海關進出口稅則》是於1992年1月1日開始實施的,它是以國際上廣泛採用的《商品名稱及編碼協調制度》為基礎編制的,共分為21類、97章。
我國進口稅則分設最惠國稅率、協定稅率、特惠稅率和普通稅率4個欄目。最惠國稅率適用原產於與我國共同適用最惠國待遇條款的世貿組織成員的進口貨物;或原產於與我國簽訂有相互給予最惠國待遇條款的雙邊貿易協定的國家或地區的進口貨物。
協定稅率適用原產於與我國參加的含有關稅優惠條款的區域性貿易協定的有關締約方的進口貨物。特惠稅率適用原產於與我國簽訂有特殊優惠關稅協定的國家或地區的進口貨物。普通稅率適用原產於上述國家或地區以外的國家和地區的進口貨物。
我國絕大多數稅目的稅率使用從價稅,只對少數稅目實行從量稅、復合稅和滑動稅。
關稅稅率是對課征對象徵稅時計算稅額的比率。關稅政策是通過關稅稅率具體體現和貫徹實施的,關稅的經濟杠桿作用也是通過不同的關稅稅率和關稅結構來實現的。自1986年4月開始,我國對進口關稅稅率進行了多次調整,1991年開始多次大幅下調,到2002年我國進口關稅的平均稅率已降至12%,達到了發展中國家的平均水平。根據《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議定書》附件8「貨物貿易減讓表」的規定,我國關稅平均水平到2005年下降到10%。
3.關稅減免
中國的關稅減免分為三種:(1)法定減免,指《海關法》和《進出口關稅條例》規定給予的關稅減免;(2)特定減免,指依照國家規定對特定地區、特定企業或特定用途的進出口貨物所實行的關稅減免;(3)臨時減免,指法定減免、特定減免規定范圍以外的臨時減免關稅。
(三)進口貨物國內稅征稅制度
根據我國現行進口貨物國內稅征稅制度,進口商品稅是指對進口貨物徵收增值稅和消費稅。其主要作用是調節國內外產品稅收負擔的差異,為國內外產品創造一個公平競爭的環境。
1.征稅原則
1994年我國進行了稅制改革,根據新稅制的規定,我國對進口產品實行與國內產品同等征稅的原則,即在增值稅和消費稅上按相同的稅目和稅率征稅。
2.征稅范圍和納稅人
根據我國《增值稅條例》的規定,除境內銷售貨物或提供加工、修理修配業務外,進口貨物也屬於增值稅徵收的范圍。凡在中國境內銷售貨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以及進口貨物的單位和個人,為增值稅的納稅義務人。根據《消費稅條例》的規定,我國納入消費品征稅范圍的進口商品共11種,具體包括:煙、酒及酒精、化妝品、護膚護發品、貴重首飾及珠寶玉石、鞭炮及焰火、汽油、柴油、汽車輪胎、摩托車、小汽車。消費稅的納稅人是指在中國境內生產、委託和進口應稅消費品的單位和個人。
3.稅目稅率
進口產品適用的稅目和稅率,是確定該項產品是否征稅、徵收何種稅、徵收多少稅的重要標准。根據進口產品與國內產品同等納稅的原則,一般來說除國家另有規定外,進口產品適用的稅目稅率,都按照對國內徵收增值稅和消費稅的稅目稅率執行。
根據《增值稅條例》規定,增值稅設基本稅率、低稅率和零稅率三檔。基本稅率:納稅人銷售或者進口貨物、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勞務,稅率為17%。低稅率:納稅人銷售或者進口糧食等19種貨物,稅率為13%。零稅率:納稅人報關出口貨物,稅率為零。
根據《消費稅條例》規定,消費稅的稅率有兩種,一是比例稅率,即實行從價定率征稅;二是定額稅率,即實行從量定額征稅。《消費稅條例》對消費稅共設置十檔比例稅率,最高稅率為45%,最低稅率為3%。
(四)出口退稅制度
出口退稅是指將出口貨物在國內生產和流通領域過程中繳納的間接稅退還給出口企業,使出口商品以不含稅的價格進入國際市場。
1.實行出口退稅的意義
首先,出口退稅是依據出口商品零稅率原則所採取的一項鼓勵出口貿易的措施。一方面,通過出口退稅,把生產和流通環節已徵收的稅款退還給出口企業,企業可以價格優勢參與國際競爭,佔領國際市場;另一方面,由於一國商品出口到另一國,進口國除了要徵收進口關稅,還要對進口品徵收增值稅與消費稅,如果不實行出口退稅,則構成雙重征稅。通過出口退稅,實現出口零稅率,就可以很好地解決重復征稅的問題。
其次,出口退稅是對出口貨物的一種非歧視性賦稅政策,是維護國內外產品公平競爭的有效手段。在國際貿易中,由於各國的稅制不同而使貨物的含稅成本差距很大,這樣就無法進行公平競爭。要消除這種不利影響,就必須使出口貨物以不含稅的價格進入國際市場。而出口退稅是使出口貨物以不含稅的價格進入國際市場的有效手段。
2.出口退稅原則
我國對出口商品實行「征多少,退多少」、「未征不退」和「徹底退稅」的原則。這不僅是財政平衡的需要,而且是政策機制的需要。因為,如果徵得多退得少或者沒有徹底退稅,出口退稅制度就不能充分發揮鼓勵出口的作用;如果徵得少退得多,出口退稅制度會變成新的出口補貼渠道,而失去它原有的意義。
3.出口退稅范圍
(1)出口退稅的產品范圍。我國出口的產品,凡屬於已征或應征增值稅、消費稅的產品,除國家明確規定不予退稅外,均予以退還已征稅款或免徵應征稅款。這里所說的「出口產品」一般應具備以下三個條件:必須是已征稅產品,必須是報關離境的出口產品,必須是財務上作出口銷售的產品。
(2)出口退稅的企業范圍。出口產品退稅原則上應將所退稅款全部退還給主要承擔出口經濟責任的出口企業。它主要包括四個方面:一是經營出口業務的企業;二是在代理進出口業務活動中,代理出口的企業;三是特定出口企業(指外輪公司、對外修理企業、對外承包工程公司等);四是外商投資企業。
4.出口退稅稅種和稅率
我國《出口貨物退(免)稅管理辦法》規定,我國出口產品應退稅種為增值稅和消費稅。
根據《增值稅條例》規定,計算出口產品應退增值稅稅款的稅率,應按17%和l3%的稅率執行;計算出口貨物應退消費稅稅款的稅率或單位稅額,依《消費稅條例》所附《消費稅稅目、稅率(稅額)表》執行。這是我國出口退稅的法定稅率,但在實際執行過程中,根據國家財政平衡情況和發展出口貿易的需要,我國曾多次調整出口退稅率。
三、進出口信貸制度
進出口信貸,是指一國政府通過銀行向進出口商提供貸款,以鼓勵出口、確保進口的重要措施。在國際貿易中,機器、成套設備、船舶、飛機及其他一些商品的交易,金額巨大,從訂貨到交付所需時間長,對進口商來說,一時難以籌措巨額貨款;對出口商而言,墊支巨額款項雖可促成交易,但不利於資金周轉。因此便需要銀行貸款來資助它們進行進出口業務。尤其是近年來全球貿易自由化的發展,使得許多國家放棄過去財政補貼的方式,轉而採用金融手段來支持和促進本國產品,特別是資本貨物的出口。
(一)進出口信貸任務
我國進出口信貸的基本任務是:按照國家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遵循改革、開放的方針,根據國家有關政策和批準的信貸計劃發放貸款,支持對外貿易的發展;同時發揮信貸的監督和服務作用,監督企業合理地使用信貸資金,協助外貿企業加強經濟核算,提高經濟效益。
(二)進出口信貸政策
進出口信貸政策是有效地發揮進出口信貸對進出口貿易的促進作用的指南與保證。我國進出口信貸政策的基本內容是:積極支持有信譽的國有進出口企業發展有效益、有市場的進出口業務;支持國有大中型企業、企業集團的發展;支持外貿企業推行代理制;嚴禁對盲目競爭、沒有效益、挪用銀行資金的企業貸款;支持國家重點建設企業技術進步;支持機電產品、成套設備出口;支持高利稅、高創匯、高銷售額的外商投資企業;支持效益好、產業結構合理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
(三)進出口信貸機構
中國進出口銀行和中國銀行是我國提供進出口信貸的主渠道。另外,我國一些國有商業銀行、區域性商業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經國家外匯管理局批准,也可以對進出口企業發放一定數量的外匯貸款及人民幣貸款。
我國於1994年5月成立了中國進出口銀行,是專門辦理進出口信貸業務的政策性銀行。其主要任務是:執行國家生產政策和產業政策,為擴大我國機電產品和成套設備等資本性貨物出口提供政策性金融支持。它實行自主保本經營和企業化管理,不以盈利為目的,不與商業銀行進行業務競爭,資本金主要由財政撥款,另外的資金來源是向金融機構發行金融債券。其業務范圍包括:為機電產品和成套設備等資本性貨物進出口提供出口賣方信貸和買方信貸;為中國銀行的成套機電產品出口信貸辦理貼息、出口信用擔保及進出口保險和保理業務;進行進出口信貸項目評估審查業務。近年來,還按照國際流行做法,開始有選擇地試辦出口買方信貸業務,以及中國政府對外國政府貸款、混合貸款的轉貸業務等。在信貸項目的選擇上,該銀行注意突出重點,充分體現政策性,並通過優化貸款結構,以提高政策性資金的使用效益;特別是在出口信貸方面,重點支持了高技術、高附加值的機電產品和成套設備出口,有力地促進了出口商品結構優化和產業結構的升級;另外,還把信貸的重點放在支持國有大中型企業,特別是大力扶持產業聯動效應大的行業,以及中西部地區機電產品的出口上。
中國銀行是中國政府授權經營外匯業務,辦理進出口信貸的國有商業性銀行,具有國家指定的外匯專業銀行的性質和地位,並作為我國對外籌資的主渠道,在國內外開展各項銀行業務,支持我國對外貿易和社會經濟的發展。
Ⅹ 如何用外匯儲備來調節匯率的
中國的GDP中,出口佔了很大一部分,是經濟發展的三駕馬車之一(其他兩駕是消費和投資),內企業對外出口,換來容了美元,但手裡的美元不能買原料不能買機器,也不能直接投資,只好拿去銀行換成人民幣。
銀行從企業集中了大量美元外匯,也不能用來放貸賺錢,就拿去中國外匯交易中心賣掉。在外匯中心買入美元,賣出人民幣給銀行,這個美元價格,就是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
央行在外匯交易中心買入的大量美元,形成外匯儲備。而外匯交易中心的價格,也就是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比如美國實行寬松貨幣政策,貨幣貶值;比如中國經濟強勁,大量美元進來投資。影響無非兩個方面,人民幣匯率上升和下跌,對應美元的下跌和上升。
當人民幣匯率上升,也就是人民幣升值,美元貶值時,中國出口商品在國際市場上顯得更貴了(用美元標價),外國人需要付出更多的美元才能購買,買中國商品的人會減少,因此出口也減少,相應的企業能換來的美元會減少,央行可以潛在購買的外匯也就少了,外匯儲備會下降。
當人民幣匯率下跌,也就是人民幣貶值,美元升值時,一切正好相反。中國的出口商品更加便宜,外匯市場上的美元會增多,外匯儲備也隨之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