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佔俄羅斯
❶ 俄羅斯原油進口在我國比重佔比不小,這樣會不會對我國能源安全構成威脅
這個你就是多慮了。世界上大多數,稍微有點影響力的大國,都不會把自己國家的安全都依賴於某一方面。因為這是很危險的。包括能源安全,國防安全甚至是科技領域。尤其是對中國有很大傷害的俄羅斯。
❷ 2014俄羅斯石油出口佔世界石油的份額
據俄羅斯能源部燃料動力綜合體中央調度局的數據,2014年1-7月份俄羅斯出口石油1.30462億噸,與2013年同期相比下降了5%。
2014年1-7月份,俄羅斯向獨聯體以外國家出口石油1.17341億噸,同比下降2.6%,向獨聯體國家出口石油1311.1萬噸,同比減少22.2%。
1-7月份,過境運輸哈薩克石油1176.3萬噸,同比減少7.4%。
2014年1-7月份,盧克石油公司向獨聯體以外國家出口石油1133.4萬噸,同比下降5.2%,俄羅斯石油公司向獨聯體以外國家出口石油5639.1萬噸,同比增長4.5%,蘇爾古特石油天然氣公司向獨聯體以外國家出口石油1560.4萬噸,同比下降8.7%,天然氣工業石油公司向獨聯體以外國家出口石油376.7萬噸,同比下降19%,韃靼石油公司向獨聯體以外國家出口石油402.9萬噸,同比下降26.2%,巴什石油公司向獨聯體以外國家出口石油270.9萬噸,同比增加15.9%。
❸ 為什麼石油跌價回給俄羅斯帶來經濟上的重創
因為石油收益在俄羅斯的經濟比重太大,所以石油跌價會給俄羅斯帶來經濟上的重創。
俄羅斯聯邦海關署2月5日說,與2007年相比,俄羅斯2008年石油出口收入增加了33%,達到了1517億美元,然而,俄羅斯2008年石油出口數量同比下降了7%,下降到了2.216億噸。
2006年11月24日,根據俄羅斯國家杜馬(議會下院)通過有關俄聯邦2007年預算的法案,2007年俄國內生產總值將達到31.22萬億盧布(1美元約合26.6盧布,約為11736億美元)。
石油收益佔俄羅斯的經濟比重為1517 : 11736 ,約為13%。 一項石油的收入,佔到這么高的比例。所以石油跌價會給俄羅斯帶來經濟上的重創。
俄羅斯聯邦(俄語:Российская Федерация,英語:The Russian Federation),通稱俄羅斯或俄國(Russia),是由22個自治共和國、46個州、9個邊疆區、4個自治區、1個自治州、3個聯邦直轄市組成的聯邦共和立憲制國家。[1] 國旗為白、藍、紅三色旗。國徽主體為雙頭鷹圖案。俄羅斯位於歐亞大陸北部,地跨歐亞兩大洲,國土面積為1707.54萬平方公里,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
❹ 現在俄羅斯石油狀況
俄羅斯石油狀況簡介
俄羅斯是世界上煤炭、石油、天然氣、核燃料以及經濟水能資源蘊藏最豐富、生產能力最大的國家之一。近30年來,燃料生產增長5倍以上,電力生產增長了6倍多。同時,燃料動力的生產構成也發生了巨大變化,石油和天燃氣在燃料動力平衡表中的地位不斷上升,核能的增長也很明顯,而煤炭已由40年代占第1位降到目前的第3位,位於石油和天然氣之後。
石油工業俄羅斯是世界第二大原油生產國,年產原油5.5億噸左右,僅次於沙烏地阿拉伯。原油是俄羅斯的首要能源,也是重要的出口物資,年出口量約1億噸左右。原油工業在俄羅斯國民經濟中居重要地位,是重要的支柱產業部門。
俄羅斯原油主要蘊藏在東部與北部地區,僅西西伯利亞和伏爾加—烏拉爾地區的原油儲量就佔全俄的3/4左右,其次為季曼—伯朝拉地區。俄羅斯的原油生產主要集中在上述三個地區。其北部沿海及近海地區將是有希望的原油蘊藏區。
西西伯利亞油田。採油區主要分布在秋明州,故稱秋明油田,因其開發晚於原蘇聯的巴庫油田和伏爾加—烏拉爾油田(稱第二巴庫),故而又稱「第三巴庫」。這里是俄羅斯最大的石油儲集區和產區,油田面積達150萬平方公里,遠景儲量240億噸,其中探明儲量約40億噸。該油田於60年代初開始建設,於70年代末已超過伏爾加—烏拉爾油田的產量,躍居全俄第一位。於90年代初,其產量已超過4億噸,已佔全俄原油總產量的3/4左右。西西伯利亞油田內共發現150多個儲油區,已開發的有40多個,其中重要的有薩莫特羅爾、烏斯季—巴雷克和薩雷姆等大型油產區。西西伯利亞油田通過多條管道將原油輸向原蘇聯各大煉油廠,進而把原油轉運到黑海、波羅的海和太平洋沿岸油港,向國外出口。
伏爾加—烏拉爾油田,位於烏拉爾河和伏爾加河流域區,又稱「第二巴庫」。儲油區面積近70萬平方公里。該油田於第二次大戰期間開始建設,於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的20年間,一直是俄羅斯的最大石油產區,由1978年起產量落後於西西伯利亞油田,其產量也逐年下降,但仍保持在1.2~1.5億噸之間,佔全俄產量的1/5以上。韃靼自治共和國的羅馬什金、巴什基爾自治共和國的阿爾蘭和古比雪夫州為該油田的三大產油區,三者合計產量佔全油田的4/5以上。該油田位於俄羅斯經濟發達地域,油品需求量大,因此,原油加工與石油化學工業發達,區內有大型煉油廠10多座,年加工能力達1.5億噸,原油與油品管道縱橫交錯並通往外區。
季曼—伯朝拉油田,位於俄羅斯歐洲地區東北部的高緯地區,地處能源短缺的西北區,距耗能高的中央區也較近。原油生產主要集中於科米自治共和國,烏薩為該油田最大採油區。全油田年產原油2000萬噸左右。
除上述三大油田外,還有北高加索油田(年產1000萬噸左右)和薩哈林油田(年產250萬噸左右)等。
俄羅斯的原油加工能力幾乎與原油開采能力相當,但深加工水平遠低於西方工業發達國家。煉油廠主要分布於油品需求量大的歐洲部分,烏法與薩馬拉的煉油能力各為4000萬噸左右,煉油能力超過1000萬噸的城市還有鄂木斯克、下諾夫哥羅德、安加爾斯克、彼爾姆、格羅茲尼、雅羅斯拉夫爾、基里希和莫斯科等。
天然氣工業俄羅斯是世界上天然氣資源最豐富、產量最多、消費量最大的國家,也是世界上天然氣管道最長、出口量最多的國家,有「天然氣王國」之譽。
俄羅斯天然氣的探明儲量,於80年代末,約40萬億立方米,佔世界的1/3以上;主要分布於西西伯利亞地區,其探明儲量佔全俄的4/5左右,其次為伏爾加—烏拉爾區、科米自治區共和國、北高加索和西西伯利亞等地。
西西伯利亞天然氣田幾乎都分布在秋明州內,又稱秋明天然氣田。1989年產量達5330億立方米,佔全俄產量的85%以上。其中的烏連戈伊氣田的探明儲量約8萬億立方米,為世界第一大氣田,於70年代末著手開發。
80年代末已達3350億立方米,佔全俄產量的1/2以上。揚堡凝析氣田可采儲量為4萬億立方米,為全俄第二,世界第三大氣田,80年代中期投產,80年代末的產量近1000億立方米。梅德韋日耶氣田可采儲量1.5萬億立方米,為西西伯利亞第三氣田,80年代末產量達500億立方米。
此外,東西伯利亞的雅庫特、伏爾加—烏拉爾地區的奧倫堡、伏爾加河口的阿斯特拉罕和科米自治共和國的烏克特爾等,也是俄羅斯重要的天然氣田。
俄羅斯天然氣管道長度已超過20萬公里,主要干線均由西西伯利亞各氣田通向其歐洲地區,進而將管道伸向東歐與西歐,並向那裡出口天然氣。
煤炭工業俄羅斯煤炭工業具有儲量大、煤種全,資源與生產布局集中以及儲、產、銷之間分布不平衡等特點。
煤炭資源總地質儲量為6萬億噸以上,其中焦煤佔1/5,硬煤和褐煤各佔2/5。煤炭資源主要集中分布於北緯60°以北的亞洲地區,特大型的通古斯、勒拿、泰梅爾和濟良煤田均位於此區,目前還沒有條件開采,而煤炭開采工業主要分布在北緯60°以南地區。烏拉爾以東地區的煤炭儲量佔全俄的9/10以上,煤炭產量佔8/10,而消費量僅佔2/10。由於儲、產、銷分布不平衡,必然造成煤炭向歐洲地區大量遠距離的運輸,最大運距達1000~3500公里。
俄羅斯煤炭生產量到1990年為3.95億噸,在中、美之後居世界第三位。有20多個主要煤炭產區,其中最為重要的有庫茲巴斯、坎斯克—阿欽斯克、伯朝拉、頓巴斯東部、南雅庫特和莫斯科郊區等煤田。
庫茲巴斯煤田,位於南西伯利亞,大部分在克麥羅沃州境內,煤田面積約6萬平方公里是俄羅斯第一大煤炭基地,煤炭產量達1.5億噸左右,約佔全俄的1/3以上,其中煉焦煤佔一半左右,為全俄第一大煉焦煤生產基地。煤田地質儲量大,約1410億噸,煤層厚,1米以上煤層占可采層的90%以上。庫茲巴斯的煤炭,以前的供應范圍較廣,現在有80%供應西西伯利亞和烏拉爾,輸往其他地區的比重逐漸縮小。
坎斯克—阿欽斯克煤田,位於東西伯利亞的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邊疆區的南部,礦區面積達5萬平方公里,主要為褐煤,並分布有少量焦煤和硬煤。褐煤地質儲量達6000億噸,其中適於露天開采量達1500億噸,煤層多、厚度大、發熱量大,很有發展前景。煤炭產量達5000萬噸,主要為露天開采,是俄羅斯開采成本最低的煤田。其所產褐煤適於就近發電,或用於氣化和液化。
伯朝拉煤田,位於北極圈附近的伯朝拉河流域,有「北極圈外的頓巴斯」之稱。煤田地質儲量為2650億噸。該煤田為衛國戰爭期間迅速發展起來的煉焦煤基地,產量已達3000萬噸以上。伯朝拉煤的4/5以上供應西北區,部分供應中央區和伏爾加—維亞特卡區。
電力工業俄羅斯是世界上第二個電力生產大國,到1990年總裝機容量超過2.5瓦,發電量達1.1萬億千瓦時。以火電為主,約佔3/4,水電與核電並重,核電發展較快,其比重將很快超過水電。發展大機組、建造大電站是俄羅斯電力工業發展的主要特點。目前、水電站的單機功率已發展到64萬千瓦,火電機組達到120萬千瓦。
俄羅斯的電力工業主要分布於西部地區,但建設重心漸向東移。烏拉爾及其以西的發電量佔全俄的70%左右,大型火電廠多集中於西部的莫斯科地區、聖彼得堡和烏拉爾地區;核電站的建設也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區。伏爾加河與卡馬河的動能已得到開發。伏爾加河上所有電站的裝機容量已超過1000萬千瓦。
東部地區在全俄發電量的比重已從60年代初的20%提高到目前的30%以上。火電站絕大部分分布在庫茲巴斯、伊爾庫次克和赤塔等工業樞紐;大型水電站主要分布在葉尼塞—安加拉河流域。其中葉尼塞河上已建成10座電站,其裝機容量達3200萬干瓦;安加拉河上建4座電站,裝機容量達1360萬千瓦。
綜上所述,俄羅斯能源工業基礎雄厚,生產規模大,諸種能源齊備,但地域分布與組合很不平衡,大致可以分為三種類型:
(1)具有全俄意義的能源基地。包括西西伯利亞、東西伯利亞和北方區三個地區。西西伯利亞的原油、天然氣和煤炭產量在全俄均居突出地位,也是世界聞名的能源基地。調往俄羅斯歐洲地區以及向東歐及西歐的石油和天然氣主要來自這一基地。東西伯利亞是一個正在開發和潛力很大的全俄能源基地;坎斯克—阿欽斯克全俄最大的露天褐煤礦和特大型坑口電站的建設,以及安加拉—葉厄塞河水能資源的開發,不僅使該區成為全俄高耗能工業基地,還可通過超高壓輸電線路向西部地區大量供應電力;儲量巨大的勒拿、通古斯、泰梅爾和濟良等煤田還有待開發。北方區蘊藏有較為豐富的石油、天然氣和煤炭。雖然就儲量與產量規模均較前兩區遜色,但它是俄羅斯歐洲地區僅有的重要能源基地,其產品主要供應鄰近的西北區、中央區、伏爾加—維亞特卡區和烏拉爾區。
(2)能源基本有保證地區。主要是伏爾加河流域、北高加索和遠東等地區。這些地區均有一兩種主要能源,也具有一定的區際意義。如伏爾加河流域區的石油和遠東的焦煤;但能源品種單一,還需從外區運入其他能源,如伏爾加河流域區所需的煤炭和遠東區所需的原油等。北高加索原為能源基地,但經長期開發,石油、天然氣和煤炭等基本滿足區內需要。有的略有進出。
(3)能源嚴重不足地區。包括中央區、西北區、中央黑土區、伏爾加—維亞特卡區和烏拉爾區。此類地區有兩種情況:一是當地能源匱乏,發現與開發新能源的可能性不大。必須由區外調入大量能源,如前4區就是這樣情況;第二種情況如烏拉爾區,區內蘊藏大量能源,產量也相當可觀,但由於現代工業發展歷史久、規模大、能源大量耗竭,必須從外區大量調入能源。大力發展核電站。從東部地區輸入能源和節能與限制耗能工業的發展,則是這些地區解決能源問題的重要途徑。
來自:http://news.cctv.com/world/20071126/100085.shtml?1305628333
❺ 俄羅斯石油對經濟影響有多大
俄羅斯是能源輸出大國,能源是其支柱產業,石油收益在俄羅斯的經濟比重太內大。
比如一天稅收容1個億,石油佔了8千萬,一旦油價下跌,預先有的8千萬縮水一半,對稅收影響也會縮水將近一半。
況且石油暴跌、很多企業倒閉、工人大部分失業、經濟緊縮、國家就要開始宏觀調控了、俄羅斯又是一個原油產業大國,所以導致盧布貶值,來拯救本國經濟。
石油下跌給俄羅斯造成巨大影響,首先是經濟影響,經濟不好俄羅斯在2020年前的強軍夢將會是一句空話。
石油價格下跌,經濟受到很大影響,其綜合國力會下降,在國際政治上的話語權也會降低。
❻ 俄羅斯的石油工業主要分布在哪裡
俄羅斯油氣資源分布不均,其中陸上石油資源佔87.4%,主要分布在西西伯利亞(佔61%)、伏爾加-烏拉爾(佔16%)、東西伯利亞-遠東(佔15.1%)、季曼-伯朝拉(佔5.0%)、高加索(佔1.8%)、其他地區(佔0.7%);海上石油資源佔12.6%,主要分布在北極海、鄂霍次克海和裏海等陸架油氣區。
(6)原油佔俄羅斯擴展閱讀
俄羅斯東部地區油氣資源十分豐富,東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的碳氫化合物資源預計有850億~900億噸,包括石油200億~220億噸,凝析油30億~50億噸。2002年6月俄聯邦政府制定了西伯利亞經濟發展戰略,戰略中著重提出要在東西伯利亞建設新的石油和天然氣開采中心。
俄羅斯的石油主要蘊藏在西西伯利亞地區,其石油儲量佔全俄的2/3,石油預測儲量集中在鄂畢河中游地帶,這里分布著下瓦爾托夫斯克、蘇爾古特和薩伊姆三大油區。
❼ 中國的石油儲備量大,還是俄羅斯的石油儲備量大
俄羅斯的石油儲備量比中國的大。
世界石油儲量排名:
第8位:俄羅斯
已證實石油儲量:600億桶
佔全球儲備比例:4.08%
每日石油產量:1027萬桶
每日石油消耗:220萬桶
第14位:中國
已證實石油儲量:148億桶
佔全球儲備比例:1.01%
每日石油產量:407萬桶
每日石油消耗:906萬桶
每日向美國出口石油量:8000桶
中國經濟高速增長使能源消費有一定增加,進口一定量石油是必然的,然而中國進口石油量僅佔世界石油貿易量的6%左右。由於中國工業發展很快,但石油儲量不是很大,中國目前自己開發出來的石油只夠自己使用的55%,另外45%的一億多噸的缺口就只有靠進口了.進口的還包括中國石油和中國石化在國外採油井採到的石油.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戰略儲備。
❽ 俄羅斯原油產量世界第一
2009-10-15 世界十大產油國
第十名. 世界十大產油國 - 伊拉克133百萬噸
第九版名. 世界十權大產油國 - 英國138百萬噸
第八名. 世界十大產油國 - 挪威147百萬噸
第七名. 世界十大產油國 - 委內瑞拉155百萬噸
第六名. 世界十大產油國 - 中國160百萬噸
第五名. 世界十大產油國 - 墨西哥167百萬噸
第四名. 世界十大產油國 - 伊朗180百萬噸
第三名. 世界十大產油國 - 俄羅斯304百萬噸
第二名. 世界十大產油國 - 美國354百萬噸
第一名. 世界十大產油國 - 沙烏地阿拉伯413百萬噸
❾ 俄羅斯石油資源與世界關系
當今世界,俄羅斯是石油天然氣儲量、生產、出口和過境的能源大國,自普京擔任總統後,俄羅斯就把能源出口作為一項重要的國家發展戰略,俄石油即開始大量進入國際能源市場,對國際能源格局產生了一定影響。所謂國際能源格局,就是指在國際舞台上能夠起主導作用的能源生產國和消費國,在一定時期內相互聯系和相互制約所形成的相對穩定的結構、態勢。俄經濟迅速發展,得益於國際石油供求緊張,油價不斷飆升。當前,「梅普組合」正積極利用對俄相對有利的國際經濟形勢,想盡辦法使俄羅斯在石油供求關系、運輸體系、定價機制和天然氣貿易
等方面對國際能源格局施加影響,藉此提高俄在國際經濟政治大格局中的地位。
國際能源格局的基本狀況
能源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目前人類使用的能源主要是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等一次性能源,其中石油占能源消費的40%。世界石油版圖經歷了從「墨西哥灣時代」到「波斯灣時代」的變換。從1859年在賓夕法尼亞打出第一口油井到20世紀中期,世界石油版圖被稱為「墨西哥灣時代」。這個時期美國和委內瑞拉是石油生產大國和出口大國。美國在「墨西哥灣時代」對石油的控制,促進和鞏固了美國在世界經濟政治格局中的霸主地位。1948年以後,美國開始從中東地區進口石油,成為石油凈進口國,標志著世界能源中心從美國轉移到了中東,世界能源版圖的波斯灣時代開始了。在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機爆發前,世界石油市場基本處於消費國主導時期,石油的產量和價格由西方國家的石油大公司操縱;1960年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OPEC)成立,標志著國際石油公司和石油產出國政府之間的關系開始發生變化,西方大公司對石油的控制權力被弱化。20世紀70年代,接連發生了兩次石油危機,石油出口國和進口國之間進行了激烈的較量,最終,產油國和消費國的力量趨於平衡。
伊拉克戰爭爆發後,中東產油地區的地緣政治形勢越
來越嚴峻,而世界經濟對石油的需求大幅增加。為了保障石油安全,無論是石油生產國還是消費國都紛紛制定了能源多元化戰略,因而使國際能源格局呈現出一些新的特點。
第一,美國和歐佩克在世界能源格局中的地位仍然舉足輕重。美國是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費國家。由於美國對石油的強大需求再加上美國自己繁榮的生產,使得美國對石油市場和世界石油政治的影響遠遠超過了其他力量所能達到的地步。美國對石油市場的影響一方面體現在需求量和生產能力方面,另一方面反映在石油——美元定價機制上,以美元作為國際石油交易的計價貨幣,確定了美元作為交
易媒介的壟斷地位,這不僅鞏固了美國在世界經濟中的霸權地位,而目影響了世界經濟和各國財富的流向。歐佩克國家擁有世界已探明石油儲量的60%和供應量的40%。由於世界經濟對石油嚴重依賴,因此,作為石油終端供應商,歐佩克在世界石油供應方面佔有主導地位,但是由於政治、軍事、經濟等原因,它們不得不與霸權國家達成妥協,實現所謂的「相互依賴」。
第二,俄羅斯、裏海、非洲等非歐佩克國家和地區在石油市場中的地位上升。俄羅斯是歐佩克之外石油含量是豐富和生產、出口能力最強
的國家。裏海蘊藏著豐富的能源資源。據有關方面統計,裏海的石油儲量約在1100億桶到2400億桶之間,約佔世界石油總儲量的18%。蘇聯解體後,裏海的石油成為獨立於俄羅斯之外的能源資源,並成為西方石油消費國追逐的對象非洲石油蘊藏豐富,不僅油質好、成本低、易運輸,而且遠離動亂中心,相對安全因此,西方各大石油公司視非洲為「尚待開發的處女地」,競相投人巨資進行勘探開發。非歐佩克國家和地區石油相繼進人國際石油市場,強烈吸引了石油消費國的目光,對歐佩克絕對供應國地位造成了一定沖擊。
第三,能源消費增長中心向亞太地區轉移。近年來,中國、印度等亞洲國家經濟發展漸進快車道,對石油的需求大幅度增長,推動世界能源消費增長中心發生了轉移。亞洲近20年來石油消費量增長了一倍,石油需求量由佔世界石油消費總量的10%上升到25%,成為與北美、歐洲石油消費量基本相當的重要地區,是影響國際能源格局變化的新生力量。
俄羅斯能源優勢得天獨厚
俄羅斯是當今世界能源最豐富的少數幾個國家之一。與其他能源資源豐富的國家相比,俄羅斯能源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第一,俄羅斯能源儲量豐富。石油和天然氣都是化石能源,具有稀缺不可再生且分布不均的特點。世界石油資源主要分布在從北非的馬格裡布到波斯灣,從波斯灣到裏海,再到俄羅斯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的巨大「石油心臟地帶」。俄羅斯在「石油心臟地帶」中佔有重要的地位。俄羅斯的油氣資源分布非常廣泛,從烏拉爾山以東到太平洋沿岸的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有諸多儲量可觀的油氣田。按照石油探明儲量排名,俄羅斯石油儲量為70—100億噸,佔世界石油總探明儲量的8%—13%、俄羅斯的天然氣儲量十分豐富,居世界第一,在世界已探明的天然氣儲量中.俄羅斯佔32.6%,按探明儲量計,其供給時間約為90年,按預測儲量計則供給時間可為100年。
第二,俄羅斯擁有極強的油氣生產和出口能力。承接了蘇聯時期的生產體系,俄羅斯的石油生產能力極強。根據俄能源工業總調度局的數據統計,2006年俄石油產墩4.8億噸,2007年出產石油4.9億噸。俄羅斯石油一半用做出口,2006年出口2.5億噸,2007年出口2.53億噸,佔世界石油貿易的12%,是僅次於沙烏地阿拉伯的世界第二大石油輸出國。考慮到歐佩克內部成員之間矛盾不斷、中東地緣政治環境惡化以及石油消費國紛紛謀求石油進口渠道多元化等因素,俄羅斯能源對國向消旨源供求市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第三,俄羅斯的地理位置優越。能源安全的主要挑戰並不僅僅是獲得足夠的石油,而且還包括如何把石油從地下弄出來然後運送到需要人的手裡。由於富產石油的中東地區與石油消費國大多遠隔重洋,因此,從中東地區向外運輸石油基本都走海路,並且有相當數量的油輪需要經過由伊朗控制的霍爾術茲海峽和險象環生的馬六甲海峽,這無疑增添了石油安全的危險程度。俄羅斯雄踞歐亞大陸,具有貫通四方而很少受到地理條件約束的優越地緣環境,與石油消費增長最快的亞洲和石油消費量最多的歐洲都有陸路接壤,因此,俄羅斯能源出口可以採用最經濟、最安全的陸路管道運輸,以此降低能源運輸的風險和成本。
第四,俄羅斯有發達的能源輸出管道系統。目前,俄羅斯已有三條通向歐洲的石油管道和一條橫跨波羅的海海底直達德國的「北方溪流」天然氣輸送管道;2008年初俄又與保加利亞和寒爾維亞簽訂了准備修建「南線」天然氣管道的協議;通往亞太市場的「泰納線」一期也在按計劃建設中。同時,俄羅斯還控制著蘇聯時期遺留下來的遍布各獨聯體國家的天然氣和石油配送渠道,這些管道為俄擴大能源出口,影響能源進口國和過境國的政治經濟提供了有利條件。
第五,俄政府控制著石油和天然氣公司的大部分生產和出口。在俄獨立後掀起的私有化浪潮中,控制著俄90%的天然氣開采和運輸體系的俄氣公司非常「榮幸」地始終掌握在國家手中。普京執政後,俄政府通過各種手段又將已經私有化了的石油公司重新掌控在政府手中。由政府控制的油氣公司雖然市場化程度較低,但卻有利於使這些公司的生產和出口計劃符合國家的政治需要,成為俄推行能源外交戰略,維護國家利益的重要工具。
俄羅斯能源對國際能源格局的影響
由於歷史的原因,前蘇聯並沒有參與國際能源市場基本體系的創建,因此,盡管俄羅斯是能源生產和出口大國,但它不是國際能源機構、石油輸出國組織的成員,因而,
在發揮對國際石油市場的影響力方面受到極大限制。隨著石油和天然氣在國家安全中的地位不斷提高,能源在國際關系中的力量日益凸顯。為了最大限度地發揮能源威力,俄羅斯調整了國家能源戰略,積極擴大能源出口,使俄羅斯對國際能源格局的影響越來越大,國際能源領域原有的力量平衡正在悄然發生變化。
冷戰時期,蘇聯的石油主要用於滿足國內需求和出口「經互會」成員國及部分西歐國家,對全球能源市場的影響不大。蘇聯解體後,能源出口成為俄羅斯政府財政和外匯收人的主要來源,其石油開始大量進入國際能源市場,並逐漸成為國際能源市場上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目前,除了歐洲仍然是俄羅斯能源最大的用戶外,中國、印度、美國、日本以及韓國都非常看好俄能源,以減少對中東地區能源的依賴,提高能源進口的安全系數。隨著俄羅斯石油出口渠道逐漸拓寬,俄羅斯在國際石油市場上將不斷蠶食歐佩克國家的份額,在平衡世界石油市場格局、維護市場穩定上的作用將越來越大,從而使國際石油供求格局逐漸改變。
由於地理條件優越,俄羅斯的能源出口大多採用成本低、安全系數高的陸路管道運輸。俄羅斯政府一直都非常重視能源出口管道建設,已初步形成「扇」形油氣管道戰略:俄羅斯已有的和正在修建的以及將要修建的油氣管道構成「扇」形油氣管道戰略中的扇骨;油氣管道覆蓋的地區形成扇面;由國家牢牢控制的能源企業是俄羅斯手中的扇柄。俄手中的能源工具,就像鐵扇公主手中的芭蕉扇,可以伸縮自如,只要輕輕擺動,就能產生威力無窮的效用,並因此使國際石油運輸格局發生微妙變化。
另一個影響國際石油格局的因素是石油價格。石油價格看起來平淡無奇,卻是實實在在決定著國際資金和政治影響的流向和速度。因此,西方石油消費大國和主要產油國都非常關注全球油價的波動,並積極參與全球市場的石油定價。作為石油出口大國的俄羅斯當然也不甘人後。目前,俄烏拉爾牌原油已佔國際原油市場份額的12%,成為了能夠影響國際能源供求關系的一支重要力量。此外,俄羅斯還積極籌劃開設了以盧布作為計價和結算工具的俄羅斯石油交易所,以徹底扭轉俄羅斯石油沒有自己的定價權的被動局面。
俄羅斯大力推進由盧布主導的石油定價機制目的非常明確:第一,挑戰國際市場現行的石油定價體系,打破石油價格機制由歐佩克和西方國家壟斷的局面;第二,利用油品交易使用盧布結算的機會,提升盧布在國際金融市場的地位。近年來,美元持續貶值,已給石油出口國和消費
國造成了巨大損失,引發了部分歐佩克成員國對用美元定價的石油交易體系的不滿,提出改用其他貨幣進行石油貿易結算。這使俄羅斯在國際石油市場挑戰美元主導地位的計劃有了實現的希望。
隨著全球石油探明儲量增幅逐漸降低,以及環境壓力日益增大,世界各國開始關注其他的能源資源天然氣因具有分布更廣、更清潔的優點,有可能逐漸替代石油成為未來最主要的能源。在天然氣領域,俄羅斯的地位與沙特在石油領域的地位一樣舉足輕重。目前國際上尚未形成像石油歐佩克的天然氣組織,天然氣的定價機制還未形成,因此,俄羅斯容易在遠未成熟的國際天然氣市場上擁有更
多的發言權,發揮重要作用。為了能夠充當國際天然氣市場的「領導者」,俄羅斯對創建國際天然氣聯盟態度積極。早在2002年,普京就提出,由俄羅斯和中亞國家成立一個「歐亞天然氣同盟」,旨在協調天然氣生產國的政策和價格。此後,關於俄羅斯和其他天然氣生產國成立同盟組織的傳聞從未停止顯而易見,成立一個由俄羅斯主導的天然氣國際組織,對俄影響國際能源市場有著相當重要的意義。
總之,俄羅斯能源擔負著推動俄羅斯經濟增長、參與世界貿易體系和維護地緣政治影響以及改善國際政治環境等多重責任,因此導致其能源出口規模不斷擴大,內容不斷豐富,從而對世界能源市場產生了巨大影響,促使世界能源格局不斷發生變化。
❿ 俄羅斯為什麼被稱為「世界加油站
俄羅斯是世界上石油和天然氣蘊藏最豐富、生產能力最大的國家之一。近幾十年來,燃料生產增長了5倍以上,電力生產增長了6倍以上。同時,燃料動力的生產構成也發生了巨大變化,石油和天燃氣在燃料動力平衡表中的地位不斷上升。
俄羅斯是世界第二大原油生產國,年產原油6億噸左右,僅次於沙烏地阿拉伯。原油是俄羅斯的首要能源,也是重要的出口物資,年出口量約1億噸左右。
俄羅斯的原油主要蘊藏在東部與北部地區,僅西西伯利亞和伏爾加—烏拉爾地區的原油儲量就佔全俄的3/4左右,其次為季曼—伯朝拉地區。俄羅斯的原油生產主要集中在上述三個地區。
西西伯利亞油田的採油區主要分布在秋明州,故稱秋明油田,因其開發晚於原蘇聯的巴庫油田和伏爾加—烏拉爾油田,故而又稱「第三巴庫」。這里是俄羅斯最大的石油儲集區和產區,油田面積達150萬平方千米,遠景儲量240億噸,其中探明儲量約40億噸。西西伯利亞油田通過多條管道將原油輸向各大煉油廠,進而把原油轉運到黑海、波羅的海和太平洋沿岸油港,向國外出口。
伏爾加—烏拉爾油田,位於烏拉爾河和伏爾加河流域區,又稱「第二巴庫」。儲油區面積近70萬平方千米。該油田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開始建設,於20世紀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的20年間,一直是俄羅斯最大的石油產區,佔全俄產量的1/5以上。該油田位於俄羅斯經濟發達地域,油品需求量巨大。
季曼—伯朝拉油田,位於俄羅斯歐洲地區東北部的高緯地區,地處能源短缺的西北區,距耗能高的中央區也較近。原油生產主要集中於科米自治共和國,烏薩為該油田最大的採油區。全油田年產原油2000萬噸左右。
俄羅斯是世界上天然氣資源最豐富、產量最多、消費量最大的國家,也是世界上天然氣管道最長、出口量最多的國家,有「天然氣王國」之譽。俄羅斯天然氣的探明儲量約為50萬億立方米,佔世界探明儲量的1/3以上,居世界第一位;主要分布於西西伯利亞地區,其探明儲量佔全俄的4/5左右。
石油和天然氣這兩大工業血脈控制了俄羅斯1/5的國民生產,也給世界帶來了極大的經濟效益,從而使俄羅斯有了「世界加油站」的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