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寧股市案件
『壹』 世界各國在其泡沫經濟時期股票市場的市盈率數值
這是日本的~~~
年份 定期存款利率 同比回增答長率
1971 5.00 -
1972 4.75 -5.00%
1973 7.25 52.63%
1974 6.75 -6.90%
1975 5.75 -14.81%
1976 5.75 0.00%
1977 4.50 -21.74%
1978 3.75 -16.67%
1979 5.25 40.00%
1980 6.25 19.05%
『貳』 介紹一下中國股票市場的發展歷史
中國證券市場從1870年至今已有120多年的歷史,經歷了三個時期:1870年至1949年的香港、上海、天津、北平的證券市場,1950年至1980年的天津、北京、香港、台灣證券市場,1981年至今的上海、深圳、香港、台灣證券市場,形成了中國證券市場發展的三個階段。
1.1870—1949年
中國歷史上最早出現的股票是洋人發行的。1840年鴉片戰爭後,外商開始在中國興辦工商企業並開始發行股票。最早在中國設立股份銀行的是英國匯豐銀行,1865年3月3日在香港設立總行,4月在上海設立分行,1870年前後中國出現了買賣外商股票的的經紀人。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為中國的民族資本主義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環境,同時由於帝國主義忙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放鬆了對中國市場的控制,中國民族工商業迅速發展,股份公司日益增多,股票大量發行,成為我國證券市場發展史上的一個新時期。
1914年上海股票商業公會成立,同年12月北洋政府頒布了我國第一部證券交易條例,證券交易有了初步的法規。當時的上海股票商業公會設在上海二馬路一帶(今九江路)。最初有會員12家,後增至15家,會員繳納12兩白銀作為公會資本,每月還要交會費2兩。交易品種包括政府公債、鐵路債券、公司股票及外匯等等。交易方式是現貨交易,交易時間為上午9——11時,手續費按1%—5%收取。這標志著中國人自己經營的第一家現代證券交易所誕生了。
1920年孫中山先生與虞洽卿聯名向北洋政府申請成立了上海證券物品交易所,集資500萬元,於同年7月1日開業,經營品種除證券之外還有金銀、皮毛、花紗布、糧油等等。與此同時,上海股票商業公會也根據北洋政府頒布的《證券所交易法》改組為上海華商證券交易所,集資300萬元,經紀人有55名,主要經營北洋政府發行的公債。這兩個交易所業務興隆,上海證券物品交易所開業半年就賺了100多萬,引起了各方面投資者的注意,各種證券物品交易所如雨後春筍般的建立起來,僅在上海就有200多家。隨後全國一些大城市陸續建立了證券交易所。
1918年北京股票交易所成立,1921年天津證券物品交易所成立。當時的天津證券物品交易所資本200多萬元,分為10萬多股,由天津和上海兩地籌資,理事長為曹錕之弟曹均,滬方代表由孫棣三擔任,監督人為天津一位巨紳。當年10月1日在天津東馬路開業,先是買賣公債,然後增加了股票交易,也曾興盛一時。
1921年秋,風雲突變,當時上海先後興起的150家交易所,有的發行股票成立了信託公司,因股票價格大幅下跌而倒閉,引起了連鎖反應,上海有近百家證券物品交易所倒閉,只剩下包括上海貨商交易所在內的十幾家。天津的證券物品交易所也因上海股價暴跌、交易所倒閉之風的影響,於1922年停止了營業。後來人們把1921年的交易所和信託公司的倒閉風潮稱為信交風潮,這是中國證券市場的第一次暴跌。
1949年以前中國有香港、上海、天津、北平四個證券市場。香港是開業最早的證券市場,1891年香港股票經紀協會成立,1914年易名為香港證券交易所。1921年建立了第二個證券交易所。1941年香港被日軍佔領,這兩個交易所停止活動。1947年兩個交易所合並,成立了香港證券交易所有限公司。實際上,香港從1866年開始股票買賣到1947年香港香港證券交易所成立這一階段,市場規模很小。
2.1950—1980年
1949年6月華東軍事管制委員會為了穩定上海金融秩序封閉了上海證券交易所。1949年1月天津解放,天津軍管會接收和清理了原國民黨時期的證券交易所,並在此基礎上成立了天津證券交易所,該所於1949年6月正式營業,成為新中國的第一個證券交易所。1950年2月1日北京證券交易所成立。這兩家交易所在解放初期對融通社會資金,恢復生產起了積極作用。1950年以後金融和物價趨於穩定,證券交易減少。1952年天津證券交易所並入天津投資公司,北京交易所也停業。50年代至70年代中國大陸的有價證券是國家發行的公債,但只能還本會息不能買賣和轉讓。80年代中國大陸又興起國債、企業債券和股票的交易。
香港證券市場是1949年以後一部分內地資金的轉入才逐步發展起來的,但市場狹小,銀行信貸是各公司的主要資金來源,到1962年也只有65家上市公司。1965年平均月營業額410萬美元(約3200萬港元),1967年8月31日恆生指數曾降至58.61點,香港證券交易所曾兩次停市10天。 1968年香港經濟增長,使證券市場成為地方實業重要的資金來源,1969年平均月營業額2720萬美元(約2.12億港元),上市公司72家,同年12 月17日遠東證券交易所開張。
1971年9月15日金銀證券交易所開業,1972年九龍證券交易所有限公司開業,在如此狹小的地區擁有四個證券交易所是世界上罕見的。但是特殊的地理位置使香港發展為東南亞的金融中心,港英當局和中外財團的投資迅速增長。1972年香港四個證券交易所上市的股票190種,當年上市的就有98種,成交額達到43.397億港元,是1969年的70多倍。1983年成交額達到482.17億港元,比1968年增長了53倍,總市值達到了1734.5億港元。在這期間香港股市也經歷了1973年和1982年的兩次暴跌。
1980年7月7日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組成,1981年3月31日正式注冊。1978年以後由於中國的改革開放政策極大地促進了香港的進出口和轉口貿易,香港房地產興旺,恆生指數又恢復到1972年的水平,1980年10月1日達到1810點,成交額達到957億港元。1982年香港股市因佳寧事件和撒切爾夫人訪華引發的所謂「信心危機」發生第二次暴跌,1983年初恆生指數跌至750點。1984年中英聯合聲明公布,人心穩定,恆生指數又上升到1200點。
台灣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1949年國民黨當局逃到台灣以後,通過發行所謂「愛國債券」促進證券交易,但是真正的證券市場是從1953年開始的。台灣當局為了把地主的土地轉換給農民,對地主實行贖買政策,以七成稻穀實物債券和三成的公營事業股票(主要是台灣水泥、台灣紙業、台灣工礦、台灣農林四大公司)換取地主的土地。當時地主所得的債券和股票,連同台灣當局發行的愛國公債共22億新台幣,地主對其所擁有的股票不感興趣而大量開價出售,場外交易的商行應運而生,最繁榮時達到二三百家。
3.1980—1997年
1981年10月香港聯合證券交易所選舉了第一批成員,經過三年,原來的香港證券交易所、遠東證券交易所、金銀證券交易所、九龍證券交易所停止營業,1986年4月2日聯交所正式開業,並亨有在香港建立、經營和維護證券市場的專營權,使香港證券市場進入了一個新時期。1986年9月22日香港被接納為國際證券交易所聯合會的正式成員,開始向國際金融市場邁進。
當時香港共有上市公司258家,證券330種,其中260種是普通股票,21種是認購權證,7種是公司債券,1種是政府債券,36種是單位信託,5 種是優先股。1987年恆生指數接近4000點,但由於美國股市暴跌而引起的世界性股災,香港股市在1987年12月7日跌到1894.94點,1990 年重新恢復到3500點。90年代香港股市雖然也受到各種外界影響,但搞風險能力較強,1992年恆生指數曾達到12000點,到1997年1月香港已有 550隻股票,其中包括綜合企業、航運貨倉、酒店飲食、金融投資、地產建築、零售傳播、電子玩具、工業和公用事業九類,此外還有基金16隻,認股權證36 只,中國H股22隻,共624隻。
台灣股市80年代初的加權指數在400至500點徘徊,直到1986年才上升到1039.11點,此後幾乎是翻倍的的增長,1987年達到4673 點,1988年8789點,1989年10773點,1990年12495點,終於暴發了一次暴跌,從90年2月的12682點跌到10月份的2485 點,跌幅達80%,到年底又回復到4530點,當時的355家證券公司受到不同程序的損失。
80年代至90年代最引人注目的是深圳、上海證券市場的建立和發展。中國境內形成了深圳、上海、香港、台灣四個證券市場。
1981年中國政府開始發行國庫券,1984年7月北京天橋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飛樂音響股份有限公司經中國人民銀行批准向社會公開發行股票。這是 1979年改革開放以來證券市場發展的初級階段。到1989年全國發行股票的企業達到6000家,累計人民幣35億元,遍及北京、上海、天津、廣東、江蘇、河北、安徽、湖北、遼寧、內蒙古等省市,其中債券化的股票佔90%以上,經正式批準的比較規范的股票發行的試點企業有100多家。
除股票之外, 1986年5月8日沈陽信託投資公司率先開展了債券買賣和抵押業務,到1988年全國61個大中城市開放了國庫券流通市場,1989年全國有100多個城市的400多家的交易機構開辦了國庫券轉讓業務,1990年全國累計發行各種有價證券2100多億,累計轉讓交易額318億,證券中介機構網點達到 1600多家,1990年11月26日上海證券交易所宣告成立,12月自動報價系統(STAQ)正式落成並投入使用,1991年7月3日深圳證券交易所開始營業,中國證券市場進入了啟動階段。
1986年9月上海工商銀行信託投資公司靜安業務部開始了股票櫃台交易,主要交易飛樂音響和延中實業兩家公司的股票,1988年上海又有海通、萬國、振興三家證券公司成立從而初步形成了場外證券交易市場。到1990年上海市場上有延中實業、真空電子、飛樂音響、愛使電子、申華電工、飛樂股份、豫園商場、鳳凰化工等8隻股票進行交易,這就是所謂的老8股。
到1991年上交所成立時除老8股之外,還有89年保值公債三種,87至91年國庫券四種,工行債券六種,交行債券一種,中行債券兩種,建行債券一種,還有上海石化、氯鹼化工等企業債券十四種。深圳證券市場從1987年啟動,到1990年已有發展、萬科、金田、安達、原野等5家上市公司的股票公開交易,證券公司12家,營業網點16 個,深圳與上海不同,大宗的交易不是債券,而是股票。
1992年5月上海和深圳相繼開放股價,同時在兩個交易所進行規范化的場內交易,兩地綜合指數分別達到1429點和312點,到11月又分別回落到 386點和164點。1992年底,在上交所上市的A股有29隻,B股9隻,在深交所上市的A股有23隻,B股9隻。1993年2月滬深股市的指數又上升到1558點和369點,同時又有大批新股上市,到93年底,在上交所上市的A股107隻,B股22隻,國庫券5種,在深交所上市的A股76隻,B股19 只。
1994年7月29日滬深股市在擴容的壓力下分別降到325點和94點,從8月份管理層提出暫停發行新股等三項政策,兩市指數在9月份又上升到 1052點和210點。到94年底,在上交所上市A股有168隻,B股32隻,基金10隻,國債現券5種,期貨10種;在深交所上市的A股有118隻,B 股18隻,基金8隻,國債期貨15種。
1995年初由於大量資金雲集國債期貨市場,深滬股市分別降到524點和122點,5月18日國務院宣布停止國債期貨交易並處罰違規的券商,3天之內滬深股市指數上升到927點和175點(成份指數1473點),到95年底在滬深證券市場上市的證券達到460個,全年累計成交額64097億,在上交所上市的A股有184隻,B股35隻,基金12隻,國債現券6種,期貨14種,國債回購8種;在深交所上市的A股127 只,B股34隻,基金10隻,國債現券6種,期貨14種,國債回購7種。
1996年初滬深股市指數在522點和104點徘徊,但是隨著宏觀經濟的好轉和 97年香港回歸以及中國共產黨第十五大次代表大會即將召開,兩市指數迅速上升,到12月11日和12日分別達到1258點(30指數3064點)和476 點(成份指數4522點)。96年底,滬深兩市上市的證券達到667個,全年成交額41610億,在上交所上市的A股有287隻,B股42隻,基金15 只,國債現券9種,國債回購8種,在深交所上市的A股有227隻,B股43隻,基金10隻,國債現券9種,國債回購9種。
1997年5月滬深股市的指數分別達到1510點(30指數4286點)和520點(成份指數6130點)到97年10月1日在上交所上市的A股已有361隻,B股48隻,在深交所上市的A股有336隻,B股51隻。中國上海和深圳證券市場發展引起了世界各國金融界的極大關注,特別是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五次代表大會上提出發展股份制進行企業改革之後,證券市場將進一步發揮它的籌資和融資功能。
拓展資料:
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的成立標志著我國證券市場開始發展。1990年12月19日,上海證券交易所開業;1991年7月3日,深圳證券交易所正式開業。
中國證券市場作為一個新興的高速成長的證券市場,在短短十幾年的時間里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的交易和結算網路覆蓋了全國各地。證券市場交易技術手段處於世界先進水平,法規體系逐步完善。全國統一的證券監管體制也已經建立。證券市場在促進國有企業改革、推動我國經濟結構調整和技術進步方面發揮了突出的作用。
中國證券市場-網路
『叄』 香港十大奇案的佳寧謀殺案
佳寧謀殺案 ── 伊巴謙之死(1983年)
佳寧案歷時十七年,涉及款項達六十六億元,訴訟費更超過兩億元!但主謀陳松青只被判入獄三年,其中一年多更在羈留病房中渡過!不過,三個和案件有密切關系人士卻離奇死亡!
其一是律師溫樹寶,他被發現在寓所泳池溺斃,最後證實是自殺。另一名是法官柏嘉,他於審結陳松青等人後一年,於塞普勒斯發生交通意外不治斃命;柏嘉太太於93年亦宣告破產。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大馬裕民財務的財務總監伊巴謙。1983年,他專責到港查核該公司一筆為數四十億元貸款,其後他的屍首被發現棄置於大埔火車站附近的蕉林內,警方相信他是遭人勒死 !
陳松青,前佳寧集團主席,一九八三年十月與公司董事何桂全被拘捕,控以詐騙罪名,當時佳寧集團負債一百億。佳寧案也是香港開埠以來訴訟期最長的案件,至一九八六年十月方審結,陳松青承認兩項串謀訛騙兩億八千萬美元,入獄三年。陳松青與司法部門的惡斗,有其製造財富的狠勁,自八三年來,多次向法庭申請永久擱置聆訊,令香港go-vern-ment要負擔近兩億元的訴訟費。至一九八七年主審按察司以控罪重復為理由,裁定陳松青毋須答辯,當庭釋放。按察司後來深受批評,指其判錯案,結果按察司於八八年辭職。律證署並沒因陳松青在主要控罪開脫而放棄,繼續控以陳松青其他罪名。陳松青被捕前,貸款與陳松青的大馬裕民財務助理經理在香港一間酒店被殺,屍體被移到野外蕉林。此謀殺案開審前一天,負責佳寧產業交易的律師又離奇自殺。一名負責佳寧案件的廉政公署調查主任,疑因工作壓力過大,自殺身亡。曾審理佳寧案的按察司,辭職後第二年在塞普勒斯撞車死亡。陳松青曾是香港的發財神話。他一九七二年從新加坡來港,不過是一個工程經理。七九年他瞞天過海,向馬來西亞裕民財務借入大筆資金,隨即宣布收購一間上市公司,易名佳寧企業,逼高股價,隨即開始滾雪球,以錢賺錢。八O年他曾以十億港元購入中環金門大廈,半年後以十七億出售,一轉手賺七億,令香港股民如痴如醉,佳寧集團的股價兩年內上升一倍,業務包括地產、航運、旅遊。一九八二年香港前途危機出現,佳寧卒之吹破肥皂泡,負債累累,八三年佳寧停牌及清盤,但多間財務公司及銀行都無法追回欠款,更不要說跟風的小股東了,手持的股票頓成廢紙。他們原來以為廢紙可以變成金。 胡禮達Warrick Reid,原籍紐西蘭,前香港律政處副律政專員,在香港律政署工作十四年,於八九年被廉政公署起訴財富與官職收入不相稱,翌年被判監八年。他就任副律政專員其間,曾收受一千兩百四十萬元的贓款,作為不起訴的代價。他被捕後曾作污點證人,指證其他合謀貪污人士,一共十三人,結果獲減刑一年。胡禮達於九四年出獄,並被驅逐回紐西蘭。不久又因涉嫌提供假證供,再度被起訴。
『肆』 陳松青的陳松青
陳松青,1935年生,新加坡人,香港佳寧案主腦
19世紀50年代中期,陳松青赴英國留學,獲得工程學位,畢業後一直在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做建築工程師。原本在新加坡任土木工程師,在當地破產後,在1972年6月抵達香港,受地產商鍾正文所用,擔任項目經理。3年後,陳松青自行成立一間地產公司。在1970年代,香港經濟大發展,房地產市場勁升,陳松青因而淘得第一桶金。他其後再與鍾正文合作,成立佳寧集團及無數子公司及關聯公司,又以行賄手段向香港注冊的馬來西亞裕民財務獲得無限量的貸款,行動低調。
另一方面,陳松青行動高調地收購香港上市公司美漢,再更名為佳寧置業有限公司。又以10億港元的天價,向老牌英資公司怡和子公司,全棟買下香港金鍾甲級寫字樓金門大廈,並改名為 「佳寧中心」。香港傳媒因此爭相報道,可惜不知佳寧的資金來源,及幕後人物背景,只得到傳聞。
6個月後,佳寧轉手整體出售金門大廈,凈賺毛利6.8億港元,使美漢此一蚊型空殼公司由股價6港元,飆升至15.4港元,只是9個月功夫,上漲了250% ,其實,陳松青利用「佳寧系」的子公司、孫公司,對股價操縱,以「左袋買右袋」的手法使佳寧股股颷升,持續高企。
不久後,香港面臨1997問題、中英談判等令香港地產和香港股市下滑,鍾正文率先人間蒸發,致使佳寧詐騙案終現形。由於債權人紛紛告上法院,佳寧集團及子公司相繼清盤,至1983年10月2日,陳松青等被捕。1994年,陳松青被控詐騙、提供非法利益等罪名。最後在1996年被控罪成,判處入獄三年。
陳松青的財技手法,為後世人模仿,但由於對投資者權益構成莫大威脅,所以香港政府後來修改法例,杜絕有人用類似手法犯案。 陳松青,1998年初在香港出獄,與妻子和三位女兒長居於新界西貢清水灣道281地段。此為女兒以公司名義於1992年4千萬元購入並重建。鄰居紫廬是「鷓鴣菜」老闆張紫珊。
陳松青名義上,仍是香港上環干諾道中三家私人公司的董事。本人的生意,由女兒經營,包括投資公司、房地產、證券和信貸等。陳松青作風低調,只是在2001年12月為葉劍英孫女葉靜子在香港的「西藏珍寶展」送上大花
籃致賀,因此為傳媒發現。 於上世紀80年代叱吒一時的前香港佳寧集團主席陳松青,因佳寧詐騙案鋃鐺入獄,風光不再,又與好拍檔恆生銀行後人林秀峰反目,為爭奪5件價值過億(港幣,下同)的古玩對簿公堂,最終被判須賠償林秀峰逾1億元損失。
林秀峰早前入稟高院申請陳松青破產,高院15日在陳松青沒有出庭的情況下,正式向陳松青頒下破產令。陳松青好友詹培忠指,估計陳松青不還錢只是跟林秀峰「斗氣」。
因5件古玩而導致破產的「一代富豪」陳松青,15日並未到庭,也沒有律師代表抗辯,最後法庭正式宣布陳破產。據悉,蘇富比已將於2005年以天價拍賣的「清乾隆琺琅古月軒錦雞圖」的1億多元收益,通過法庭歸還予林秀峰,另外不包括律師費及訟費等,陳松青仍欠林秀峰約6000多萬元款項,另外還須等待清盤官完成核數工作,才清楚餘下欠款是多少。
『伍』 美國銀行中心的佳寧案與金門大廈
1980年1月,佳寧主席陳松青以9億9800萬港元購入金門大廈,數月後,以接近一倍的16億8000萬港元轉售予另一財團,當時的交易並無向銀行借貸,佳寧聲稱收購資金由佳寧背後的財團支付,交易實際是意圖向外界展示佳寧集團的實力。
1982年,香港地產因前途問題而大跌。1982年10月,佳寧的債權銀行入稟法院要求將其清盤。1983年10月佳寧集團清盤。1983年9月,香港警方開始調查佳寧於1980年金門大廈的交易,當中陳松青等人因涉嫌詐騙被提出檢控。經過復雜司法程序,1987年案件在最高法院審判。
『陸』 那個佳寧謀殺案是怎麼回事
佳寧謀殺案 —— 伊巴謙之死(1983年)
佳寧案歷時十七年,涉及款項達六十六億元,訴訟費更超過兩億元!但主謀陳松青只
被判入獄三年,其中一年多更在羈留病房中渡過!不過,三個和案件有密切關系人士
卻離奇死亡!其一是律師溫樹寶,他被發現在寓所泳池溺斃,最後證實是自殺。另一
名是法官柏嘉,他於審結陳松青等人後一年,於塞普勒斯發生交通意外不治斃命;柏
嘉太太於93年亦宣告破產。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大馬裕民財務的財務總監伊巴謙。
1983年,他專責到港查核該公司一筆為數四十億元貸款,其後他的屍首被發現棄置於
大埔火車站附近的蕉林內,警方相信他是遭人勒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