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外匯儲備大
『壹』 中國的外匯儲備為什麼這么高
其一:因為我國經濟結構是出口為主!也就是說。主要是靠外貿為主。由此賣出內了產品容必然會換來外匯!
其二:我國實行的是和美元掛鉤固定匯率體系。也就是說,人民幣不可以私下兌換,由此出口企業賺的的外匯必然要到官方機構去換成人民幣來組織再生產!
再加上近幾年金融危機的影響,美國為了轉嫁自己的危機給別國。狂印美鈔,而我國為了確保出口企業的利潤不得已而只能人為的實行人民幣和美元的掛鉤。即。美元印鈔,為了維持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我們也只能印鈔以換取人民幣兌美元的的低匯率以增強出口企業競爭力,但是這是一把雙刃劍,雖然會增加出口。但是代價就是人民幣的低匯率政策造成了很強的升值壓力。即外投機熱錢在低匯率時候通過各種渠道進入我國。在國內資本市場興風作浪。以待人民幣達到升值預期以後在大量出逃。總之一句話!目前的超高外匯儲備有我們自己的因素。也有外部客觀壞境的因素存在!利用得好是福,利用不好就是災!
『貳』 中國巨額外匯儲備的形成原因是什麼
當前我國高額外匯儲備的形成是由一系列主客觀的原因造成的,其中既有國際的原因,也有國內自身的原因。
(一)國內原因
1、長期以來政府的政策導向。
中國的國際收支不平衡,外匯儲備不斷增長,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從根本上說是過去25年來的出口導向政策和外資優惠以及市場機制不完善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在國際收支問題上,中國政府長期確定的方針是,國際收支基本平衡略有節余;新中國成立後的一年裡,我國的外匯儲備僅為1.57億美元,直到20世紀90年代初的四十多年時間里,外匯短缺在我國幾乎都成為一種常態。所以長期以來比較看重外匯儲備的功能,認為我國外儲備越多越好,不到萬不得已決不輕易動用。在外匯政策上表現為實行強制性結售匯制。同時由於我國自改革開放長期以來實行出口導向、外資導向和外匯政策「寬進嚴出」取向的結果,資金流人較為容易,而流出則需層層審批,導致經常項目大量順差和FDI流人的不斷增加。具體政策如下:
(1)1979-1987年,國家對外貿企業經營統負盈虧,以財政補貼支持外貿發展。改革開放初期,中國經濟效率低下,為了配合引進外資政策,國家制定了一系列的出口導向型貿易戰略。 為鼓勵和支持企業出口,政府對外貿企業實施了出口卒 貼政策。
(2)1988-1993年,補貼政策與外貿承包經營責任制並舉,推動對外貿易發展。國務院從1988年起全面推行對外貿易承包經營責任制。當時尚未建立外貿的自負盈虧機制,實施承包制的同時仍然保留中央財政對外貿的補貼。
(3)1994至今,國家改革外匯管理體制,運用經濟、法律等手段推動對外貿易發展。尤其是人世後,國家對外貿的支持逐漸由直接與間接的財政補貼,轉向與國際規則接軌,逐漸以關稅、稅收、利率等手段來調節與推動對外貿易發展。
此外,放開外貿經營權,擴大對外貿易主體;對外商投資實行許多包括稅收減免,免稅進口以及其他優惠在內的優惠政策,均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
(4)實施出口退稅政策,支持外貿發展。我國從1985年4月開始實施出口退稅政策。不過從2007年7月份開始,該政策逐漸減弱。繼7月1日出口退稅新政實施後,商務部及海關總署於8月23日聯手推行《加工貿易限制類商品目錄》公告44號,共計2247個海關商品編碼被列入加工貿易限制類商品,同時要求對限制類商品加工貿易實行銀行保證金台賬「實轉」管理。
2、經濟快速發展與結構調整滯後之間的矛盾。
2007年10月19日,吳曉靈在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主辦的中國匯率政策研討會上發表演講稱,中國對外貿易的高順差是中國內部經濟不平衡的反映,是由高儲蓄、高投資、低消費的結構性問題造成的。在過去20多年裡,在高儲蓄率和高投資率支持下,中國經濟的平均年增長速度超過了9%。與此同時,經濟結構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但是,由於歷史和體制的原因,結構調整步伐經常處於落後狀態。特別是在近些年裡,國內居民基本生活需求得以滿足,工業發展達到新的水平之後,商品、資金和勞動力市場都出現了過剩。生產結構不能適應需求結構的變化,無法滿足多種類、多層次的需要,導致有效總需求不足,並進一步造成就業困難和需求增長乏力等問題。
同時我們還存在著技術創新能力差、產品附加價值少、地區差距大、城市化水平低等問題。這些都影響到內需的擴大和內部平衡的實現。經過多次利率調整而我國的居民儲蓄仍然很高。一國儲蓄多,而有效投資和消費相對較少,其結果只能是過剩儲蓄轉移到境外,必然進一步擴大國際收支順差,從而使外匯儲備持續增加。據統計,我國投資率由2001年36.5% 增長到2006年42.7% ,同期,消費率則由61.4%下降至50%。據世界銀行{2006世界發展指標》,2004年全球150個國家和地區平均消費率為62% ,投資率為21%。其中,低收入國家平均消費率為69% ,投資率為23% ;中等收入國家平均消費率為58% ,投資率為26% ;高收入國家平均消費率為63%,投資率為20%。可見,我國投資率比全球平均高20多個百分點,消費率則低10多個百分點,而且,消費率還呈現出下降的趨勢。我國消費、投資和凈出口等三大需求對GDP的貢獻率分別從2001年的50% 、50.1%和一0.1%變為2006年的38.9%、40.7% 和20.4% ,可以看出,投資和凈出口已經成為拉動我國經濟快速增長的兩大主要因素。
此外,貿易品部門的生產能力和增長速度,以及對外開放程度明顯快於非貿易品部門,成為出口增長和貿易順差、外匯儲備持續擴大的基礎。非貿易品部門生產的產品和服務正是國內消費需求增長較快的領域,但相對於貿易品部門而言,我國非貿易品部門生產效率提高較慢,開放程度較低,不能滿足國內消費需求增長的需要,也就成為抑制國內消費增長的主要原因之一。
3、國內匯率制度缺乏充分彈性。
從1994年1月1日起,國務院決定進一步改革我國的外匯管理體制,人民幣匯率並軌,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但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的爆發,阻礙了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的進程,人民幣匯率遭遇了強烈的貶值壓力,為維持人民幣匯率的穩定,人民幣匯率制度安排被迫偏離了「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的設計初衷,逐漸變相成為釘住美元的固定匯率制。2005年7月21日我國再次進行匯率制度改革,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但由於我國長期以來外匯管制較嚴,根據IMF的匯率制度分類,與其他國家相比我國的匯率制度仍是缺乏彈性的(如表1)。
而國際收支出現雙順差的一個必要條件就是非彈性匯率制的存在,因為在浮動匯率制下,政府不幹預外匯市場,經常收支順差(逆差)必然等於金融、資本收支逆差(順差),外匯儲備原則上不發生變化。但在非彈性匯率制下,為維護某一基本不變的匯率水平,政府必須買人超過需求的外匯供給,否則外匯匯率要下跌,本幣匯率要上升,其結果貿易順差和資本流人就轉化為外匯儲備。當前中國面臨熱錢的涌人,必須加強對熱錢的監督,穩定市場預期,實現有序調整。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經濟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江涌認為,當前中國面臨的熱錢涌人,「最直接的原因在於國際資本對人民幣升值的強烈預期,根本的原因則在於中國貿易結構的不平衡和匯率機制的相對不靈活。」於是,在不靈活的匯率機制下,「預期升值一本幣升值一進一步預期升值一本幣繼續升值」會形成一個惡性本幣升值周期。因此,要改變或者說有序化熱錢的流動,最關鍵的措施就是增加匯率機制的靈活性,加快匯率改革步伐,實施合理的外匯管理制度。
(二)國際原因
1、經濟全球化以及全球產業轉移和結構調整。
經濟全球化以及全球產業轉移和結構調整是中國國際收支持續順差、外匯儲備不斷增加的重要原因。20世紀90年代,工業發達國家開始新一輪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紛紛將紡織制衣、塑料玩具以及電子裝配等勞動密集型製造業轉移到我國等發展中國家。中國經濟正好已形成了基本的開放態勢,因而自然而然地融人了這場世界性的產業轉移。近年來,世界經濟不景氣、全球高科技泡沫破滅,進一步加快了全球范圍內的結構調整和產業轉移。與此同時,中國對外開放不斷擴大,加之國內人力資源豐富,基礎設施和法律環境日趨完善,中國逐漸成為國際製造產業轉移的主要目的地之一。外商投資企業躍升為中國外貿發展的主力軍,從1981年到1999年的18年中,我國出口的年均增長速度為12.9% ,但是一般貿易出口的年均增長率僅為7.7% ,均低於GDP年均增長率,而加工貿易出口的年均增長率高達29.5% ,加工貿易在出口總額中的比重從4.8% 分別上升到56.9% ,加工貿易已經成為我國第一大貿易方式。2005年中國的總出口是7620億美元,加工貿易佔了55%左右。2006年中國貿易順差總額是1775億美元,其中加工貿易順差將近1900億美元。
大量貿易順差使外匯儲備逐年增加,以至目前處於高額狀態。李揚先生說:從總體上看,中國貿易順差很大,但是,從結構上看,中國只是對兩個國家和地區(美國和歐盟)順差,而對其他國家都是逆差。中美貿易順差不是匯率問題,而是經濟結構問題。因為中國是後發國家,而且正在進行劇烈的經濟結構調整,所以很快成為全球製造中心。
2、人民幣升值預期因素。
近些年來,美元持續大幅貶值,給釘住美元或貨幣籃子中美元比重過高的很多亞洲貨幣以巨大的升值壓力,尤其是人民幣,施壓其升值會對亞洲貨幣升值產生「多米諾骨牌」效應。近些年來人民幣升值的幅度還在不斷擴大,從表面上看1994年到2003年,人民幣對美元的名義匯率升值了5%左右,如果考慮到不同國家之間的物價走勢,人民幣對美元實際有效匯率升值了20%左右。尤其是自2005年7月21日,中國人民銀行正式宣布開始實行以市場為調節機制的浮動匯率制度以來,人民幣正不斷釋放著它的彈性。兩年中人民幣兌美元累計升值已超過了10%(如圖1)。
有鑒於此,巨額國際熱錢通過各種渠道進入國內市場,掀起了一輪又一輪的人民幣投機狂潮。人民幣升值預期與外匯儲備的聯系表現為:一方面,外匯儲備的快速增長導致了人民幣升值的預期;另一方面,人民幣升值預期的形成又助長了外匯儲備的增加。因為境外投資者對人民幣升值有很強的預期,所以很多的熱錢流入了資本市場,造成了現在的股市泡沫。同時由於境外投資者對人民幣升值的預期,投資都是向內流動,而境內的投資者本該對自己的資產組合進行多元化投資,可以把資本流向日本、美國、歐洲等地,但是人民幣升值導致了國內股市的回報預期的提高,加上投資境外的限制,國內股市成了主要的投資目標,這也就加劇了國內資產泡沫的形成。l8 多年來,我國結售匯順差遠大於貿易順差,轉移收入明顯增多。
3、不合理的國際金融體系。
現今的國際金融體系是在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後逐漸形成的,其不合理性主要表現在脆弱的國際貨幣制度、狹隘的國際金融霸權和國際金融資本無序流動等三個方面。脆弱的國際貨幣制度和狹隘的金融霸權是國際金融體系無序性的主要表現,也是當代國際金融體系持續動盪的根源。
在當今國際貨幣體系下,由於沒有真正的最後貸款人,一國發生金融危機,事實上無人可以救助,特別是像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大國更是如此。因此,發展中國家為防範金融風險,不得不積累大量的外匯儲備。到2007年7月末,我國外匯儲備余額已超過1.4萬億美元。如果說這種格局可能會造成某種資源不合理配置問題的話,那麼其根源正是現行的國際金融體系,是目前不合理的世界經濟格局。
『叄』 為什麼中國的外匯儲備會越來越多
和 早前的強制結售匯制度有關。
強制結售匯制度是指,除國家規定的外匯賬戶可以保留外,企業和個人必須將多餘的外匯賣給外匯指定銀行,外匯指定銀行必須把高於國家外匯管理局頭寸的外匯在銀行間市場賣出。
經常項目強制結售匯制度是1994年我國外匯管理體制改革重要內容之一。該制度要求,除國家規定的外匯賬戶可保留外.企業和個人手中外匯都必須賣給外匯指定銀行,而外匯指定銀行必須把高於國家外匯管理局批准頭寸額度之外外匯在市場上賣出。
央行一般作為市場上接盤者,買入外匯以積累國家外匯儲備。
強制結售匯制度適應了當時外匯管理的需要。對促進外匯收支狀況持續好轉、增加外匯儲備、保持人民幣匯率長期基本穩定起了積極作用。
隨著外匯體制改革深化,為適應經濟形勢需要,又對外匯管理政策進行了多次調整。
『肆』 為什麼中國會有這么龐大的外匯儲備
中國龐大的外匯儲備迄今已超過3萬億美元,佔全球總外匯儲備的30%以上。中國這么龐大的外匯儲備能用來干什麼?
有人基於「藏匯於民」理念認為, 應當將外匯儲備直接分給民眾。然而, 這一建議中國外匯管理局已經否定, 因為那將在中國引發通貨膨脹。正在美國訪問的中國著名經濟學者溫元凱教授表示,中國3萬多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實際上正在被綁架在美國金融危機的戰車上」,中國擁有最多一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就已最夠所需, 剩餘的兩萬多億美元應該用來做以下幾方面的事情:
「首先就是改善民生。盡快實行中國的全民教育和全民醫療的基本免費系統;第二是要把外匯儲備拿出來到全世界去買資源。首先是買礦產資源、買發明創造、買專利、買高科技的公司、有核心技術的上市公司;第三個是買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第四有一個說法是利用大陸的經濟實力和台灣發生進一步的合作,形成一個大中華的經濟圈。讓整個中華民族在全世界進一步的崛起。」
有人計算,如果中國想購買國家,中國三萬多億美元的巨額外匯儲備能夠買下義大利;如果購買大宗商品,三萬多億美元的巨額外匯儲備購買可以滿足中國近13年的石油凈進口需求;如果買企業,中國可買下美國最大的10家上市公司。中國著名財經評論人士葉檀近期曾表示,中國需要四五千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就足夠了, 因為將外匯數額控制在六個月的支出水平已經屬於合理范圍; 中國要想控制住外匯儲備的瘋狂增長,有效使用和管理, 藏匯於民是必須要做的。
然而,藏匯於民不等於說將外匯儲備直接分給民眾:
「分給民眾呢不恰當。實際上造福於民很關鍵。而且下一階段我認為很大的問題是富民政策。而且讓富民優先,尤其是政府不要與民爭利,包括國企、央企。這是下一階段改革的大問題。」
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對外解釋,將外匯儲備直接分給百姓, 性質上相當於中央銀行隨意印發鈔票, 擴大貨幣的發行量, 其結果就是造成嚴重的通貨膨脹;藏匯於民的障礙不在於政策, 而在於民眾持有外匯的意願
『伍』 為什麼中國的外匯儲備那麼多,卻不能用於國內呢
藏匯於民?實際上現在外匯使用很大程度上已經放開了。國內現在用匯專的很多啊。除了個人購匯還屬有一些限制之外,現在已經不強制要求企業結匯了。資本全面開放還需要時間和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中國外匯儲備量過大是因為長期的貿易不平衡導致的,造成這個問題的原因不在於用不用於國內,而是早期中國的外貿型經濟發展定位。隨著國人收入水平提高和消費能力增強,貿易不平衡的狀況慢慢會得到改善,外匯過多的問題也會逐步化解。
『陸』 外匯儲備是什麼 為什麼說巨額外匯儲備會給中國帶來很大壓力
什麼是外匯儲備?
外匯儲備系是指持有外匯資產之總稱。其定義有三:一、全國外匯儲備:定義之范圍最廣,指全體國民、政府機關、銀行體系及中央銀行所持有的國外資產。二、銀行體系中外匯儲備:指包涵中央銀行及全體金融機構所持有的國外資產凈額,亦即國際經濟學中謂的國際儲備金(International Reserve)。三、中央銀行外匯儲備:此即我們日常提及的外匯儲備,亦即中央銀行本身持有之國外資產。其中涵蓋中央銀行原有外匯資金、向外匯市場買入的外匯、以及中央銀行運用外匯存底所獲得之操作利的與利息所得。
外匯儲備的壓力:
一,內債劇升
政府為吸收這些外匯,需要發行大量的人民幣;而為減輕由此導致的通貨膨脹,又需要發行大量的央行票據或國債去回籠貨幣。如果我們把「印錢」(發行貨幣)理解成增加政府的隱性債務,那麼中國外匯儲備積累的過程可以看成中國政府以擴大債務(發行人民幣、央行票據或國債)為代價兌換外幣資產的過程。
近幾年來,伴隨著中國外匯儲備的大幅增長,顯性的中央政府內債(央行票據或國債)也急劇增長。據統計,中國的外匯儲備從2000年底的1656億美元,增加到2004年底的6099億美元,增加額達4443億美元 。 而同期國債余額由13000億元增加到27787億元人民幣,央行票據余額由零增加到11708億元人民幣,相當於3200億美元;外債也增加了約 786億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僅顯性的中央政府內債已經達到GDP的30%。 除此之外,中國政府還需要承擔地方政府及國有企業的隱性債務,而對於後者的規模目前還沒有完整和准確的估計。但可以肯定,中國內債近年急速增長,其規模已經達到了國際上公認的警戒區域。內債及政府負債率的進一步增長,將影響中國政府對於全國經濟的宏觀調控能力及社會安全保障能力,增大國內經濟的金融風險,影響長治久安。
二,金融風險高.
由於我國外匯儲備很大部分都是美元,由於美國雙財政赤字常年居高不下,造成美元貶值,必定會帶來外匯儲備實際價值的縮水.況且外匯儲備中有1000億都屬於預期人民幣升值而進來的熱錢,監管不好,很容易出問題.
三,侵蝕了國內勞動者的勞動成果.
外匯儲備主要來自國內企業產品出口的利潤,長期積壓在國外,不能投放國內建設,對於中國資金本來不充裕的市場,也是一種損失.
『柒』 中國為何要儲備那麼多外匯
美元是國際支付貨幣,中國對外出口產品的增加增長了外匯儲備。
狹義而言,外匯儲備是一個國家經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國用於平衡國際收支,穩定匯率,償還對外債務的外匯積累。
廣義而言,外匯儲備是指以外匯計價的資產,包括現鈔、國外銀行存款、國外有價證券等。外匯儲備是一個國家國際清償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對於平衡國際收支、穩定匯率有重要的影響。
外匯儲備的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一,調節國際收支,保證對外支付。
二,干預外匯市場,穩定本幣匯率。
三,維護國際信譽,提高融資能力。
四,增強綜合國力,抵抗金融風險。
『捌』 為什麼中國要保持怎麼多的外匯儲備
alihesgwvt4750318500 這個f問題要是仔細說就多了n,簡單的說是這樣的。外匯儲備是指一z國貨幣0當局版所持有的、可以3用於q對外支權a付的國外可兌換貨幣2。太c少4了r,阻礙拓展國際貿易、吸引7外國投資、不u能有效降低國內3企業融資成本、無n法防範和化6解國際金融風1險;太p多了w就會增加通貨膨脹的壓力d,增加貨幣6政策的難度。此外,持有過多外匯儲備,還可能因外幣2匯率貶值而遭受損失。適度外匯儲備水8平取決於e多種因素,如進出口x狀況、外債規模、實際利用外資等。應根據持有外匯儲備的收益、成本比5較和這些方3面的狀況把外匯儲備保持在適度的水2平上j要增加外匯,則需要發行人k民幣4來購買 人y民幣0供給就會增多 則人t民幣6就會貶值 所以1匯率就會下m降。如果想要詳細答案,建議去書1店充電吧。
『玖』 為什麼中國要那麼多的外匯儲備
以中國現在的經濟的發展,在國際貿易中式處於貿易順差的,也就是出口總額大於進口總額,而國與國之間的貿易並非是直接付現金的,所以就產生可外匯,中國處於順差,所以外匯儲備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