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原油
⑴ 原油中含水和含鹽會對生產,外輸等帶來哪些方面的危害
原油含水對原油生產、原油外輸和煉廠加工都會帶來較大的危害。這些危害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增大了油井采出液的體積,降低了設備和管道的有效利用率,特別是在高含水的情況下更突出。
(2)增大了管路輸送中的動力消耗含水原油多為「油包水」型乳狀液,其黏度較純凈原油約高數倍到數十倍。用管道輸送時其摩阻大幅度地增加。隨之引起油井回壓上升,抽油機、輸油泵的動力消耗增加,甚至使離心泵的吸人性能變壞,嚴重時會產生氣蝕,無法使用。
(3)增加了升溫過程中的燃料消耗原油集輸過程中,為滿足工藝要求,如降低黏度,常對原油加熱升溫。由於原油含水後輸液46量增加,而且水的比熱容約為原油比熱容的2倍,故在含水原油升溫過程中,燃料的消耗也將隨原油含水量的增加而急劇增大,其中相當一部分熱能白白地消耗於水的加熱升溫,造成燃料的極大浪費。
(4)引起金屬管道和設備的結垢與腐蝕原油中所含的地層水都有一定的礦化度,當礦化度較高時,其中的碳酸鹽會在管道和設備的內壁沉積結垢,久而久之使管道通徑變小,甚至完全堵塞。當用管式加熱爐或火筒爐加熱礦化度較高的含水原油時,會因結垢而影響熱能的傳導,嚴重時會引起爐筒或火筒的過熱變形,甚至釀成火災事故。
(5)對煉油加工過程的影響煉油廠加工原油的第一套裝置是常減壓蒸餾裝置,原油中若含有鹽和水,對該裝置的生產有嚴重影響。
⑵ 未來真正能代替石油的是什麼呢
人類能源的新希望
可燃冰的學名為「天然氣水合物」,是天然氣在0℃和30個大氣壓的作用下結晶而成的「冰塊」。「冰塊」里甲烷佔80% 99.9%,可直接點燃,燃燒後幾乎不產生任何殘渣,污染比煤、石油、天然氣都要小得多。西方學者稱其為「21世紀能源」或「未來能源」。
1立方米可燃冰可轉化為164立方米的天然氣和0.8立方米的水。科學家估計,海底可燃冰分布的范圍約4000萬平方公里,占海洋總面積的10%,海底可燃冰的儲量夠人類使用1000年。
隨著研究和勘測調查的深入,世界海洋中發現的可燃冰逐漸增加,1993年海底發現57處,2001年增加到88處。據探查估算,美國東南海岸外的布萊克海嶺,可燃冰資源量多達180億噸,可滿足美國105年的天然氣消耗;日本海及其周圍可燃冰資源可供日本使用100年以上。
據專家估計,全世界石油總儲量在2700億噸到6500億噸之間。按照目前的消耗速度,再有50-60年,全世界的石油資源將消耗殆盡。可燃冰的發現,讓陷入能源危機的人類看到新希望。
重大戰略意義下的聯手勘測
2004年6月2日,26名中德科學家從香港登上德國科學考察船「太陽號」,開始了對南海42天的綜合地質考察。通過海底電視觀測和海底電視監測抓鬥取樣,首次發現了面積約430平方公里的巨型碳酸鹽岩。
中德科學家一致建議,將該自生碳酸鹽岩區中最典型的一個構造體命名為「九龍甲烷礁」。其中「龍」字代表了中國,「九」代表了多個研究團體的合作。同位素測年分析表明,「九龍甲烷礁」區域的碳酸鹽結殼最早形成於大約4.5萬年前,至今仍在釋放甲烷氣體。
中方首席科學家、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總工程師黃永樣對此極為興奮,他說,探測證據表明:僅南海北部的可燃冰儲量,就已達到我國陸上石油總量的一半左右;此外,在西沙海槽已初步圈出可燃冰分布面積5242平方公里,其資源估算達4.1萬億立方米。
我國從1993年起成為純石油進口國,預計到2010年,石油凈進口量將增至約1億噸,2020年將增至2億噸左右。因此,查清可燃冰家底及開發可燃冰資源,對我國的後續能源供應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戰略意義重大。
黃永樣介紹,在未來十年,我國將投入8.1億元對這項新能源的資源量進行勘測,有望到2008年前後摸清可燃冰家底,2015年進行可燃冰試開采。
戰略性與危險性共同打造的「雙刃劍」
迄今,世界上至少有3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進行可燃冰的研究與調查勘探。
1960年,前蘇聯在西伯利亞發現了第一個可燃冰氣藏,並於1969年投入開發,采氣14年,總采氣50.17億立方米。
美國於1969年開始實施可燃冰調查。1998年,把可燃冰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能源列入國家級長遠計劃,計劃到2015年進行商業性試開采。
日本關注可燃冰是在1992年,目前,已基本完成周邊海域的可燃冰調查與評價,鑽探了7口探井,圈定了12塊礦集區,並成功取得可燃冰樣本。它的目標是在2010年進行商業性試開采。
但人類要開采埋藏於深海的可燃冰,尚面臨著許多新問題。有學者認為,在導致全球氣候變暖方面,甲烷所起的作用比二氧化碳要大10 20倍。而可燃冰礦藏哪怕受到最小的破壞,都足以導致甲烷氣體的大量泄漏。另外,陸緣海邊的可燃冰開采起來十分困難,一旦出了井噴事故,就會造成海嘯、海底滑坡、海水毒化等災害。
由此可見,可燃冰在作為未來新能源的同時,也是一種危險的能源。可燃冰的開發利用就像一柄「雙刃劍」,需要小心對待。
石油期貨和現貨都是由一定純度石油為標的物的合約交易產品。他們的不同點如下:
1、石油現貨是T+0交易模式的,石油期貨是T+D交易模式的
2、石油現貨沒有違約風險,但是石油期貨有違約風險
3、在國內,期貨監管較為嚴格,現貨起步較晚,監管沒有期貨嚴格。
4、石油現貨一般的杠桿要比期貨大。
5、石油期貨投資門檻要高於現貨投資門檻。
華爾街投資之神群里的專業分析師以及資深投資者提醒廣大投資朋友選擇適合自己的投資產品,並且嚴格控制投資風險。
與現貨相比期貨的特點是:
1、期貨合約是由交易所制定的、在期貨交易所內進行交易的合約;
2、期貨合約是標准化的合約;
3、實物交割率低;
4、期貨交易實行保證金制度,保證金為3%-15%;
5、期貨交易所為交易雙方提供結算交割服務和履約擔保,實行嚴格的結算交割制度,違約的風險很小。隨著原油現貨進入國內,現在做期貨的已經很少了,主要還是因為期貨的交易限制太多了。而現貨相對來說要靈活很多。當然了,沒有最好的投資,只有最適合自己的投資。
⑷ 油價這么低,原油期貨可以投資嗎
原油期貨能不能投資取決你個人感受,不過可以和原油現貨做個對比:
原油期貨和現貨都是由一定純度原油為標的物的合約交易產品,它們的不同點如下
1、原油現貨是T+0交易模式的,原油期貨是T+D交易模式的
2、原油現貨沒有違約風險,但是原油期貨有違約風險
3、在國內,期貨監管較為嚴格,現貨起步較晚,監管沒有期貨嚴格。
4、原油現貨一般的杠桿要比期貨大。
5、原油期貨投資門檻要高於現貨投資門檻。
通過以上的對比,相信你會有一個清晰的判斷!
⑸ 印度有石油資源嗎
有石油資源,印度礦產資源豐富,鋁土儲量和煤產量均佔世界第五位,雲母出口量佔世界出口量的60%。截至1996年底,印度主要資源可采儲量估計為:煤463.89億噸(不含焦煤),鐵礦石97.54億噸,鋁土22.53億噸,黃金86噸,石油8.96億噸。
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國,也是金磚國家之一,印度經濟產業多元化,涵蓋農業、手工藝、紡織以至服務業。
(5)純原油擴展閱讀
氣候特徵:
印度全境炎熱,大部分屬於熱帶季風氣候,而印度西部的塔爾沙漠則是熱帶沙漠氣候。夏天時有較明顯的季風,冬天則較無明顯的季風。
石油燃料是用量最大的油品。按其用途和使用范圍可以分為如下五種:
1、點燃式發動機燃料有航空汽油、車用汽油等。
2、噴氣式發動機燃料(噴氣燃料) 有航空煤油。
3、壓燃式發動機燃料(柴油機燃料) 有高速、中速、低速柴油。
4、液化石油氣燃料即液態烴。
5、鍋爐燃料有爐用燃料油和船舶用燃料油。
⑹ 怎樣測定純原油密度 油田化驗中心怎樣測定每口油井中純原油的密度的有什麼標准
原油本來就是成千上萬種化合物的混合物 ,這個世界上,沒有純原油這一說法,如果原油是純的,那怎麼提煉汽柴煤油,潤滑油,和瀝青啊
你的意思,是不是指不帶水分的原油?如果是的話,測試油品水分的蒸餾器就可以把水蒸干凈,然後再測密度。
原油密度測試很簡單,有玻璃密度計,和專門的密度測試儀器。
⑺ 在未來水可以代替石油
水不可能啦。。。。
以下摘自美國《科學雜志》
人類能源的新希望
可燃冰的學名為「天然氣水合物」,是天然氣在0℃和30個大氣壓的作用下結晶而成的「冰塊」。「冰塊」里甲烷佔80% 99.9%,可直接點燃,燃燒後幾乎不產生任何殘渣,污染比煤、石油、天然氣都要小得多。西方學者稱其為「21世紀能源」或「未來能源」。
1立方米可燃冰可轉化為164立方米的天然氣和0.8立方米的水。科學家估計,海底可燃冰分布的范圍約4000萬平方公里,占海洋總面積的10%,海底可燃冰的儲量夠人類使用1000年。
隨著研究和勘測調查的深入,世界海洋中發現的可燃冰逐漸增加,1993年海底發現57處,2001年增加到88處。據探查估算,美國東南海岸外的布萊克海嶺,可燃冰資源量多達180億噸,可滿足美國105年的天然氣消耗;日本海及其周圍可燃冰資源可供日本使用100年以上。
據專家估計,全世界石油總儲量在2700億噸到6500億噸之間。按照目前的消耗速度,再有50-60年,全世界的石油資源將消耗殆盡。可燃冰的發現,讓陷入能源危機的人類看到新希望。
重大戰略意義下的聯手勘測
2004年6月2日,26名中德科學家從香港登上德國科學考察船「太陽號」,開始了對南海42天的綜合地質考察。通過海底電視觀測和海底電視監測抓鬥取樣,首次發現了面積約430平方公里的巨型碳酸鹽岩。
中德科學家一致建議,將該自生碳酸鹽岩區中最典型的一個構造體命名為「九龍甲烷礁」。其中「龍」字代表了中國,「九」代表了多個研究團體的合作。同位素測年分析表明,「九龍甲烷礁」區域的碳酸鹽結殼最早形成於大約4.5萬年前,至今仍在釋放甲烷氣體。
中方首席科學家、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總工程師黃永樣對此極為興奮,他說,探測證據表明:僅南海北部的可燃冰儲量,就已達到我國陸上石油總量的一半左右;此外,在西沙海槽已初步圈出可燃冰分布面積5242平方公里,其資源估算達4.1萬億立方米。
我國從1993年起成為純石油進口國,預計到2010年,石油凈進口量將增至約1億噸,2020年將增至2億噸左右。因此,查清可燃冰家底及開發可燃冰資源,對我國的後續能源供應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戰略意義重大。
黃永樣介紹,在未來十年,我國將投入8.1億元對這項新能源的資源量進行勘測,有望到2008年前後摸清可燃冰家底,2015年進行可燃冰試開采。
戰略性與危險性共同打造的「雙刃劍」
迄今,世界上至少有3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進行可燃冰的研究與調查勘探。
1960年,前蘇聯在西伯利亞發現了第一個可燃冰氣藏,並於1969年投入開發,采氣14年,總采氣50.17億立方米。
美國於1969年開始實施可燃冰調查。1998年,把可燃冰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能源列入國家級長遠計劃,計劃到2015年進行商業性試開采。
日本關注可燃冰是在1992年,目前,已基本完成周邊海域的可燃冰調查與評價,鑽探了7口探井,圈定了12塊礦集區,並成功取得可燃冰樣本。它的目標是在2010年進行商業性試開采。
但人類要開采埋藏於深海的可燃冰,尚面臨著許多新問題。有學者認為,在導致全球氣候變暖方面,甲烷所起的作用比二氧化碳要大10 20倍。而可燃冰礦藏哪怕受到最小的破壞,都足以導致甲烷氣體的大量泄漏。另外,陸緣海邊的可燃冰開采起來十分困難,一旦出了井噴事故,就會造成海嘯、海底滑坡、海水毒化等災害。
由此可見,可燃冰在作為未來新能源的同時,也是一種危險的能源。可燃冰的開發利用就像一柄「雙刃劍」,需要小心對待。
⑻ 國際石油價格的上漲將對中國的對外貿易有什麼影響
國際石油價格上漲 對我國企業和消費者最直接的影響就是 生產成本的提高和物價的上漲專 對我國的宏觀經濟有較大的影響
企業成本的提高將直接導致 出口的減少 因為中國的出口加工型企業較多 很大程度上都是依靠低廉的價格 爭取到的市場 一旦成本提高對企業本身的影響 將非常大
另外我國現在是一個純原油進口國 也就是說我國的經濟及對外貿易很大程度上依賴國際市場的價格而行 原油價格的上升對國際貨幣市場的影響巨大 以美元而言 國際石油價格的上漲 往往伴隨著美元的下跌 這伴隨的就是美元資產的持有者 看中國產品的價格上升 這必將影響到我國企業的外貿出口
所以 總體而言 國際石油價格的上漲對屬我國的對外貿易 造成了很大程度的影響 國內企業應該依照國際市場的價格 無論是在 資本市場上 還是在期貨市場上 做好套期保值 已鎖定企業的成本和利潤才是維持企業對外貿易利潤的最好方法
原創 要求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