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原油爭端
Ⅰ 國際原油價格能說明什麼呢高和低又能說明什麼問題急!
首先你要知道國際原油價格是直接與美元掛鉤的,就像黃金一樣。每個國家想買石回油都得先將本答國貨幣換成美元然後在買賣石油。而美元是什麼,自從布雷頓森林體系建立後,美元就等於是世界貨幣。前一陣油價上漲到140多個美元,對世界的影響是不言而喻的,當今社會的進步仍離不開工業的貢獻,而工業的源動力就是石油,石油的漲跌決定著這些工業廠商的生產運作成本,就因為前一陣的油價暴漲不知道瞬間會破產多少企業,當然那些採油的是發了,而中間加工的就玩完了。你想想就算你再挖石油可是沒人去加工又有什麼用呢。另外汽車在世界各地滿街都是,油價是每個車主首先考慮的問題,油價那麼貴誰還買車,車賣不出去,那些汽車大亨也要混不下去,他們公司的股價就會跌,連鎖反映不言而喻。而最近隨著美元的貶值油價又下跌到40多美元,相反,原油開採的公司像中石油中石化又開始虧損了,都是一個道理,所以油價總是牽動民眾,公司,甚至國家的心~~
Ⅱ 為爭奪石油而發生了哪些戰征
縱觀人類歷史,盡管意識形態、宗教、民族和種族優越感一直是最容易解釋發生武裝沖突的理由,但是自然資源和戰爭之間始終存在著一種清晰的關系—尋求自然資源、覬覦或保衛財富才是引發戰爭的最常見的原因。
19世紀的最後25年,經濟發展與工業進步之間形成了固定聯系,石油於此時登上了國際舞台。在這一過程中,像英國這樣擁有殖民地的國家及像美國這樣資源豐富的國家從迅速的經濟發展和技術進步中深深受益。其他歐洲強國、日本以及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則沒有得到同等程度的好處。那時,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出口國(包括原油和成品油)的美國在石油領域獨一無二的地位受到了同樣盛產石油的俄羅斯帝國、荷屬東印度群島(印度尼西亞)和波斯(伊朗)的石油威脅,從此各種爭端不斷。
進入20世紀,石油成為世界的主宰,它轉而又引發了一些新的意識形態和國際上的霸權。軍事戰略的需要以及圍繞海軍艦艇是以燃煤為動力還是以燃油為動力的狂熱爭論,坦克戰的極大優勢及對戰爭的影響等充斥了20世紀的頭10年。英國、德國等紛紛為爭奪海上霸權蠢蠢欲動,而形成這一霸權的核心就是石油。
1914—1918年的爭奪霸權的沖突之所以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因為它牽涉到了幾個大陸和許多國家,但其支配因素是石油—在哪裡發現了它,向哪裡運輸它,誰將成為它的使用者和主宰以及它在新的戰爭中所起的日益重要的作用。
在二次世界大戰時期,事情變得很清楚,任何想在暗中爭奪意識形態、文化和經濟霸權的國家都要得到經濟資源,其中,主要是石油。
1941年6月,就在入侵蘇聯的前兩天,希特勒就直截了當地說:「當一個人沒有一件東西,但卻需要它的時候,就必須去征服。」當時,德國最缺的就是石油!
在二戰之後,作為戰勝國的美國清楚地認識到,得到石油,並使石油產品能夠不受阻礙地進行流通,對於美國和歐盟的繁榮以及對於國際經濟的發展都是至關重要的因素。英國等強國取得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勝利是由於他們預見了對石油的需求,並保證了為贏得戰爭勝利所需的石油供應。第二次世界大戰是德國和日本對上次世界大戰勝利者的支配地位所進行的反抗。這時,他們認識到石油是命運攸關的資源,按照德國和日本的霸權主義想法,並且根據強盜邏輯相信,即使在其他國家發現這些資源也是屬於他們的。當然,他們失敗了。但是,二戰以來的多次爭端、武裝沖突,尤其是有「世界油庫」之稱的中東地區的連年戰亂都強調了這一點,20世紀和21世紀是石油支配的世紀,各個重大歷史事件中都直接或間接地顯現著石油的身影。
因此,我們必須採取種種措施,提高綜合國力,保障石油安全也就是保衛國家、民族的安全。
Ⅲ 國際原油走低可以說明哪些問題對世界經濟有何影響為什麼儲備黃金有好處
按照我們最熟悉的想法,美元貶值,國際原油價格會漲,美元升值,國際原油價格會跌。但目前美元指數並沒有大幅度的變動,相反,美元的長期趨勢應該會貶值,所以長期來看,原油價格應該會漲。
其實最近原油價格走低,跟美元幣值的關系並不是很大,更重要的是人們預期國際原油消費需求將降低。如今美國金融危機深不見底,弄不好還可能會影響到其實體經濟,同時伴隨著美國的金融危機,世界經濟亦陷入困境,國際需求大幅萎縮,一旦需求萎縮,對原油的需求必將跟隨著下降,然而危機將要持續多久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人們必須重新定位原油的價格,於是大量原油被拋售,價格持續下跌。
當然原油作為經濟發展的重要原料,其成本的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減輕經濟下行的壓力。但這種程度的減輕是十分有限的,因為現行經濟的下滑,其壓力主要不是來自於成本,而是來自於需求的不足,資金持有者信心的不足。所以原油價格的走低只是全球經濟衰退的的前兆而已,其對世界經濟的促進作用不大。
黃金是天然的貨幣,也是國際結算的最後工具,它不像美元,想發行多少就可以發行多少,然後貶值。黃金是不可再生的,永遠屬於貴金屬。現在金融市場信心普遍不足,大量資金缺乏流動性,在股市樓市低迷,原油礦石走低之際,人們開始尋找新的投資渠道,儲備黃金的念頭油然而生,最近黃金市場上穩中有升。估計就是這種結果。
Ⅳ 什麼戰爭是由石油爭端而引起的
伊拉克戰爭和波斯灣戰爭
Ⅳ 關於國際原油的的交割期問題
原油價格在不斷地變動,不同合約的價格是不一樣的,我們通常說的油價是指原油連續的價格,而不是某個交割期的價格。
另外WTI(西德克薩斯中質油)屬於NYMEX原油中的一種,NYMEX油中包含著更多油的品種
Ⅵ 什麼是石油危機,全球共有幾次
世界石油綜合分析
全球三次石油危機
第一次危機(1973年):1973年10月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為打擊以色列及其支持者,石油輸出國組織的阿拉伯成員國當年12月宣布收匯石油標價權,並將其擊沉原油價格從每桶3.011美元提高到10.651美元,是油價猛然上漲了兩倍多,從而觸發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最嚴重的全球經濟危機。持續三年的石油危機對發達國家的經濟造成了嚴重的沖擊。在這場危機中,美國的工業生產下降了14%,日本的工業生產下降了20%以上,所有的工業化國家的經濟增長都明顯放慢。
第二次危機(1978年):1978年底,世界第二大石油出口國伊朗的政局發生劇烈變化,伊朗親美的溫和派國王巴列維下台,引發第二次石油危機。此時又爆發了兩伊戰爭,全球石油產量受到影響,從每天580萬桶驟降到100萬桶以下。隨著產量的劇減,油價在1979年開始暴漲,從每桶13美元猛增至1980年的34美元。這種狀態持續了半年多,此次危機成為上世紀70年代末西方經濟全面衰退的一個主要原因。
第三次危機(1990年):1990年8月初伊拉克攻佔科威特以後,伊拉克遭受國際經濟制裁,使得伊拉克的原油供應中斷,國際油價因而急升至42美元的高點。美國、英國經濟加速陷入衰退,全球GDP增長率在1991年跌破2%。國際能源機構啟動了緊急計劃,每天將250萬桶的儲備原油投放市場,以沙烏地阿拉伯為首的歐佩克也迅速增加產量,很快穩定了世界石油價格。
此外,2003年國際油價也曾暴漲過,原因是以色列與巴勒斯坦發生暴力沖突,中東局勢緊張,造成油價暴漲。幾次石油危機對全球經濟造成嚴重沖擊。
——根據info.news.hc360.com 2004-06-1 整理
石油資源的分布與國際石油市場的供求關系
石油資源和水資源在國計民生中佔有極其重要的位置,是社會發展和人類生存不可缺少的資源。石油、天然氣等是重要的能源資源。在現代文明社會,如果沒有了能源,一切現代物質文明也將隨之消失。冷戰結束以來,全球面臨經濟發展與能源緊缺的雙重壓力。隨著工業的迅速發展、人口的增長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能源短缺已成為世界性問題,能源安全受到越來越多國家的重視。
世界石油資源的地區分布是不平衡的,許多國際矛盾和沖突由此引發。從石油資源來看,到2003年底全球各地區已探明的石油儲量分布為,中東地區探明儲量995.8億噸,佔全球總探明儲量的57.4%。主要集中在沙烏地阿拉伯、伊朗、科威特、伊拉克、阿曼、卡達和敘利亞等國,這些國家的儲量達849.3億噸。該地區石油產量佔世界總產量的30.4%。北面地區累計探明石油儲量為297.6億噸,佔世界總探明儲量的17.2%,其中,加拿大的儲量為245億噸,僅次於沙烏地阿拉伯,居世界第二位。在前蘇聯地區,獨聯體國家累計探明石油儲量為106億噸,佔世界總探明儲量的6.11%,其石油產量為4.9億噸,佔世界總產量的14.5%。其中俄羅斯石油產量已位居世界第二,僅次於沙烏地阿拉伯。此外,亞太地區探明石油儲量52.4億噸,佔世界總產量的1.5%;非洲地區為110億噸,佔世界總儲量的6.6%;南美地區探明石油儲量134億噸,佔世界總探明儲量的7.7%。(參見http://info.news.hc360.com 2004年6月2日。)世界石油地區消費量與石油資源擁有量存在嚴重失衡現象,而石油資源在國家發展中有具有特殊的戰略意義,因此全球圍繞油氣資源的爭奪一直非常激烈。如北美、西歐、亞太三個地區的石油探明儲量不超過世界總量的22%,而其石油消費卻佔世界石油消費總量的近80%,於是世界最大的石油消費國美國說三分之二的石油消費依賴進口,其中60%來自中東;歐盟70%的石油消費依賴進口,除了從中東進口石油外,歐盟藉助非洲許多國家曾是英法殖民地的「優勢」,在非洲石油開發中已領先一步。西方大國對石油資源和市場的控制和爭端和不斷加劇,資源戰略成為大國地緣政治經濟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增強危機處理能力,經歷過石油危機的西方大國先後立法、以確保石油的戰略儲備。如美國制定的《能源政策與保護法》,日本有《石油儲備法》、德國有《石油及石油製品儲備法》、法國制定的《關於工業石油儲備庫存結構的58-1106號法》,都明確規定了儲備目標和規模。政府儲備加上民間儲備,美、日、德、法的石油儲備量分別相當於本國158天、169天、117天和96點的石油消費。中國正加快戰略石油儲備的立法工作,力爭在幾年之後中國的石油儲備能夠達到180天的安全消費量。
石油與國際政治
從近幾十年來國際關系的現實可以看到,石油資源和水資源是國家間發生戰爭和沖突的主要因素,特別是謀求對石油資源的控製成為國際斗爭的焦點之一。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海灣戰爭、伊拉克戰爭、巴以沖突,非洲一些國家的內戰、日本阻撓中俄「安大線」石油管道項目,以及涉及中國主權的南沙群島問題等,其背後都存在著深刻的資源因素。過去半個世紀中,僅僅由水引發的沖突就達到500多起,其中20餘起演變為武裝沖突。隨著石油和水資源的日益緊缺,能源對經濟發展的制約作用將更加突出,以各種形式出現的全球能源爭奪戰也將愈演愈烈。
國際石油市場新動態
(摘自環球時報2004年12月29日第915期)
● 國際油價大幅上漲
2004年,國際油價一路走高,引起世界各國普遍關注。今年1月初,紐約商品交易所原油期貨價格為每桶32美元左右,而到了10月25日,國際原油期貨價格居然達到了每桶55.67美元,漲幅達73%!
原油價格居高不下,給世界經濟發展前景蒙上了一層陰影。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估算,油價每上漲5美元,將是全球經濟增長率下降約0.3百分點。高油價給消費者帶來了影響,是家庭能源支出增加,不得不削減其他開支。油價持續上揚還使得企業成本上升,盈利空間縮小,尤其是航空、汽車等領域的企業,日子更加難過。在居高不下的有油價面前,盡管亞洲經濟增長沒有明顯的減緩,但由此帶來的通貨膨脹壓力已顯而易見,亞洲經濟潛伏著滯脹的危險。
● 尤科斯公司解體
2004年7月,俄羅斯第二大石油公司尤科斯公司拖欠稅款按進入司法程序。迄今為止,俄稅務部門要求尤科斯公司償還的稅款已超過了275億美元,該公司目前只償還了39億美元。
由於事關國際石油市場的安全和利益,如何解決尤科斯的巨額債務成了世界關注的焦點。是2月19日喜,鮮為人知的神秘買家貝加爾金融集團以2,607.5億盧布(約合93億美元)拍得尤科斯「王冠上的明珠」——尤甘斯克石油天然氣公司76.79%的股份,引起外界一片愕然。之後僅3天,國有的俄羅斯石油公司就被證實為尤甘斯克的真正買家。俄專家認為,由於尤科斯公司解體及尤甘斯克石油天然氣公司國有化,俄羅斯政府重新恢復了因蘇聯解體和國有企業民營化而喪失的對石油天然氣領域的管理能力。
世界石油市場現狀綜合分析
從石油資源的供求分布來看,「不平衡」一詞可點破其中的根本特徵。也正是由於這種不平衡,才從根本上導致了國際上各種因石油問題而產生的糾紛甚至是戰爭。
因石油問題而引起的戰爭和地區紛爭愈來愈多,如美國借口伊拉克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而對伊發動軍事行動,就是一個明證。
由地區紛爭與戰爭引起油價波動的幅度不斷變大。歷史上曾於2004年10月22日達到油價(輕質低硫原油)每桶55.17美元的最高點。
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進步與發展,石油資源不斷走向枯竭,幾十年後,使用石油將成為歷史。今後國際石油市場將充滿更多的變數。
參考資料:《當代經濟與政治》 華文出版社 《環球時報》2004年 若干期
Ⅶ 影響原油價格漲跌的原因有哪些
1、供求關系(不用解釋太多吧),2、宏觀經濟(政策法規,通貨膨脹,貨幣匯價:主要是美元,利率等) 3、國際政治因素(地區動亂爭端,戰爭) 4、相關市場的聯動性(黃金,外匯(主要是美元),股票) 5、投機活動和國際游資 , 6、心理因素(交易者對市場的信心程度)
通常認為都是以上因素 還有一種觀點 是老師傅說的 相當精闢 ;真正影響國際原油價格的東西記住只有一個:資金。 資金是否進入了原油市場或者資金是否從原油市場抽離。資金可以分類為:供求的資金、炒作資金、避險資金。 1、供求資金,就是需求,市場上的正常需求。2、 炒作資金,一旦價格超過了供求關系,偏離了正常價值。或者一個超常波動的出現都是供求資金的進出造成的。
Ⅷ 發展中國家石油鬥爭引發的能源危機,打亂了國際貿易舊有的價格體系
石油危機
石油危機為世界經濟或各國經濟受到石油價格的變化,所產生的經濟危機。1960年12月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成立,主要成員包括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烏地阿拉伯和南美洲的委內瑞拉等國,而石油輸出國組織也成為世界上控制石油價格的關鍵組織。迄今被公認的三次石油危機,分別發生在1973年、1979年和1990年。
世界石油綜合分析
全球三次石油危機
第一次危機(1973年):1973年10月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為打擊以色列及其支持者,石油輸出國組織的阿拉伯成員國當年12月宣布收匯石油標價權,並將其擊沉原油價格從每桶3.011美元提高到10.651美元,是油價猛然上漲了兩倍多,從而觸發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最嚴重的全球經濟危機。持續三年的石油危機對發達國家的經濟造成了嚴重的沖擊。在這場危機中,美國的工業生產下降了14%,日本的工業生產下降了20%以上,所有的工業化國家的經濟增長都明顯放慢。
第二次危機(1978年):1978年底,世界第二大石油出口國伊朗的政局發生劇烈變化,伊朗親美的溫和派國王巴列維下台,引發第二次石油危機。此時又爆發了兩伊戰爭,全球石油產量受到影響,從每天580萬桶驟降到100萬桶以下。隨著產量的劇減,油價在1979年開始暴漲,從每桶13美元猛增至1980年的34美元。這種狀態持續了半年多,此次危機成為上世紀70年代末西方經濟全面衰退的一個主要原因。
第三次危機(1990年):1990年8月初伊拉克攻佔科威特以後,伊拉克遭受國際經濟制裁,使得伊拉克的原油供應中斷,國際油價因而急升至42美元的高點。美國、英國經濟加速陷入衰退,全球GDP增長率在1991年跌破2%。國際能源機構啟動了緊急計劃,每天將250萬桶的儲備原油投放市場,以沙烏地阿拉伯為首的歐佩克也迅速增加產量,很快穩定了世界石油價格。
此外,2003年國際油價也曾暴漲過,原因是以色列與巴勒斯坦發生暴力沖突,中東局勢緊張,造成油價暴漲。幾次石油危機對全球經濟造成嚴重沖擊。
——根據info.news.hc360.com 2004-06-1 整理
石油資源的分布與國際石油市場的供求關系
石油資源和水資源在國計民生中佔有極其重要的位置,是社會發展和人類生存不可缺少的資源。石油、天然氣等是重要的能源資源。在現代文明社會,如果沒有了能源,一切現代物質文明也將隨之消失。冷戰結束以來,全球面臨經濟發展與能源緊缺的雙重壓力。隨著工業的迅速發展、人口的增長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能源短缺已成為世界性問題,能源安全受到越來越多國家的重視。
世界石油資源的地區分布是不平衡的,許多國際矛盾和沖突由此引發。從石油資源來看,到2003年底全球各地區已探明的石油儲量分布為,中東地區探明儲量995.8億噸,佔全球總探明儲量的57.4%。主要集中在沙烏地阿拉伯、伊朗、科威特、伊拉克、阿曼、卡達和敘利亞等國,這些國家的儲量達849.3億噸。該地區石油產量佔世界總產量的30.4%。北面地區累計探明石油儲量為297.6億噸,佔世界總探明儲量的17.2%,其中,加拿大的儲量為245億噸,僅次於沙烏地阿拉伯,居世界第二位。在前蘇聯地區,獨聯體國家累計探明石油儲量為106億噸,佔世界總探明儲量的6.11%,其石油產量為4.9億噸,佔世界總產量的14.5%。其中俄羅斯石油產量已位居世界第二,僅次於沙烏地阿拉伯。此外,亞太地區探明石油儲量52.4億噸,佔世界總產量的1.5%;非洲地區為110億噸,佔世界總儲量的6.6%;南美地區探明石油儲量134億噸,佔世界總探明儲量的7.7%。(參見http://info.news.hc360.com 2004年6月2日。)世界石油地區消費量與石油資源擁有量存在嚴重失衡現象,而石油資源在國家發展中有具有特殊的戰略意義,因此全球圍繞油氣資源的爭奪一直非常激烈。如北美、西歐、亞太三個地區的石油探明儲量不超過世界總量的22%,而其石油消費卻佔世界石油消費總量的近80%,於是世界最大的石油消費國美國說三分之二的石油消費依賴進口,其中60%來自中東;歐盟70%的石油消費依賴進口,除了從中東進口石油外,歐盟藉助非洲許多國家曾是英法殖民地的「優勢」,在非洲石油開發中已領先一步。西方大國對石油資源和市場的控制和爭端和不斷加劇,資源戰略成為大國地緣政治經濟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增強危機處理能力,經歷過石油危機的西方大國先後立法、以確保石油的戰略儲備。如美國制定的《能源政策與保護法》,日本有《石油儲備法》、德國有《石油及石油製品儲備法》、法國制定的《關於工業石油儲備庫存結構的58-1106號法》,都明確規定了儲備目標和規模。政府儲備加上民間儲備,美、日、德、法的石油儲備量分別相當於本國158天、169天、117天和96點的石油消費。中國正加快戰略石油儲備的立法工作,力爭在幾年之後中國的石油儲備能夠達到180天的安全消費量。
石油與國際政治
從近幾十年來國際關系的現實可以看到,石油資源和水資源是國家間發生戰爭和沖突的主要因素,特別是謀求對石油資源的控製成為國際斗爭的焦點之一。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海灣戰爭、伊拉克戰爭、巴以沖突,非洲一些國家的內戰、日本阻撓中俄「安大線」石油管道項目,以及涉及中國主權的南沙群島問題等,其背後都存在著深刻的資源因素。過去半個世紀中,僅僅由水引發的沖突就達到500多起,其中20餘起演變為武裝沖突。隨著石油和水資源的日益緊缺,能源對經濟發展的制約作用將更加突出,以各種形式出現的全球能源爭奪戰也將愈演愈烈。
國際石油市場新動態
(摘自環球時報2004年12月29日第915期)
● 國際油價大幅上漲
2004年,國際油價一路走高,引起世界各國普遍關注。今年1月初,紐約商品交易所原油期貨價格為每桶32美元左右,而到了10月25日,國際原油期貨價格居然達到了每桶55.67美元,漲幅達73%!
原油價格居高不下,給世界經濟發展前景蒙上了一層陰影。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估算,油價每上漲5美元,將是全球經濟增長率下降約0.3百分點。高油價給消費者帶來了影響,是家庭能源支出增加,不得不削減其他開支。油價持續上揚還使得企業成本上升,盈利空間縮小,尤其是航空、汽車等領域的企業,日子更加難過。在居高不下的有油價面前,盡管亞洲經濟增長沒有明顯的減緩,但由此帶來的通貨膨脹壓力已顯而易見,亞洲經濟潛伏著滯脹的危險。
● 尤科斯公司解體
2004年7月,俄羅斯第二大石油公司尤科斯公司拖欠稅款按進入司法程序。迄今為止,俄稅務部門要求尤科斯公司償還的稅款已超過了275億美元,該公司目前只償還了39億美元。
由於事關國際石油市場的安全和利益,如何解決尤科斯的巨額債務成了世界關注的焦點。是2月19日喜,鮮為人知的神秘買家貝加爾金融集團以2,607.5億盧布(約合93億美元)拍得尤科斯「王冠上的明珠」——尤甘斯克石油天然氣公司76.79%的股份,引起外界一片愕然。之後僅3天,國有的俄羅斯石油公司就被證實為尤甘斯克的真正買家。俄專家認為,由於尤科斯公司解體及尤甘斯克石油天然氣公司國有化,俄羅斯政府重新恢復了因蘇聯解體和國有企業民營化而喪失的對石油天然氣領域的管理能力。
世界石油市場現狀綜合分析
從石油資源的供求分布來看,「不平衡」一詞可點破其中的根本特徵。也正是由於這種不平衡,才從根本上導致了國際上各種因石油問題而產生的糾紛甚至是戰爭。
因石油問題而引起的戰爭和地區紛爭愈來愈多,如美國借口伊拉克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而對伊發動軍事行動,就是一個明證。
由地區紛爭與戰爭引起油價波動的幅度不斷變大。歷史上曾於2004年10月22日達到油價(輕質低硫原油)每桶55.17美元的最高點。
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進步與發展,石油資源不斷走向枯竭,幾十年後,使用石油將成為歷史。今後國際石油市場將充滿更多的變數。
Ⅸ 模聯會議:美國制裁伊朗,國際石油問題。我是中國代表,有什麼好的動議可以提么急!!
1、美國本身是石油進口大國,制裁只是手段,就是通過限制伊朗經濟收入來打擊伊朗的反美主義,讓伊朗國內政黨大亂,通過經濟去擾亂伊朗政治來簡介控制石油;
2、提美國的9-11後的伊拉克戰爭,就是在其反對恐怖主義期間,美國並沒有減少從其進口石油的數量,龐大的資金給了恐怖主義用;
3、日本等國家其實反對制裁的,因為石油限制就等於讓石油加價,這是他們承受不了的
4、美國一直在崇尚自由經濟,自己卻想方設法去控制市場
Ⅹ 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 歷史上,石油與國際爭端密切相關。1973年10月,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阿拉伯國家要
(1)二戰前夕,英、美等國對日本實行石油禁運,日本挑起太平洋戰爭;1980年的兩伊專戰爭;1990年海灣戰爭(伊拉屬克突襲科威特)等。 (2)西歐和日本對中東地區的石油有著嚴重的依賴;中東國家的石油禁運損害了它們的利益;中東地區石油儲備豐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