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投資市場 » 汶上外匯

汶上外匯

發布時間: 2021-03-25 20:44:27

Ⅰ 改革開放三十年的演講稿

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做出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由此開啟了中國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這,無疑成為中國歷史的標志點,因為,是改革開放,是解放思想,實現了中國當代發展歷史性的轉折,中國命運由此改變,社會轉型也由此開始。
2008,我們迎來改革開放30周年。
中國於一九七八年走上改革開放的道路。改革開放激發了各行各業的活力,使中國的生產力不斷得到發展。一個個新興城市拔地而起。一項項重大科技成果得到製造和開發。一個個大型工程得到竣工。一個個超大型企業正在迅速成長。中國長得高了,長得壯了. 改革開放是二十多年來中國社會進步發展的根本動力.
西方有的人認為,鄧小平提出「摸著石頭過河」似乎是實用主義的,中國的改革開放似乎沒有明確的理論指導,這是完全錯誤的。我們黨是一個重視理論思維,善於對實踐做出科學總結的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形成和發展不是個一次完成的過程,而是要反復實踐、反復探索、不斷總結,尋找規律逐步形成和發展的過程。科學發展觀作為馬克思主義關於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就是對我國改革開放30年發展歷程做出科學總結的產物。既是對已有科學理論的充分繼承,也包含著對中國發展最新實踐的科學總結,既有對未來發展各種可能性的充分預見,還包含了對人類,對世界各國發展經驗的吸收和借鑒。
在這30年內,中國人民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香港自秦起明確成為中原領土,直至19世紀中葉清朝對外戰敗,領域分批被割讓及租借予英國成為殖民地,香港從而開通港口發展。1980年,中英兩國落實香港前途問題,於1984年簽訂《中英聯合聲明》,決定1997年7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這位遠離母親懷抱的遊子終於感受到了母親懷抱的溫暖。
2001年7月13日北京時間22:00,萬眾矚目的2008年奧運會舉辦城市終於在莫斯科國際奧委會第112次全會中揭曉。薩馬蘭奇雄渾的宣告聲中只有一個名字:BEIJING! 中國北京憑借其過人的優勢,完美的陳述報告,在五個2008年奧運會申辦城市中脫穎而出,奪得2008年奧運會舉辦權。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中國人幾千年的飛天夢想終成現實。這次發射是人類探索太空歷史上的一次重要成就。繼俄羅斯和美國之後,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將人類送入太空的國家。
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在改革開放中不斷變得更加自信和成熟的中國人民,必定能突破當前社會發展中的復雜矛盾,使中國的現代化建設取得更大成果。
或現實存在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概括地說,改革開放,我們「改」出了一個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直觀地考察我們的現實社會,經過改革開放,同三十年前相比,確實已經有了很大的差別。從全黨和全國的工作重點看,早已由階級斗爭為綱轉變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從生產資料所有制看,已經由過去的「一大二公三純」、公有制一統天下,改變成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經濟制度;從經濟體制看,已經由高度集中統一的計劃經濟體制轉變為市場經濟體制;從社會狀態看,已經由封閉和墨守陳規的社會轉變為對外開放、融入世界和全面進行改革、越來越活躍的社會;從出發點看,過去建設社會主義,強調為國家、為人類作貢獻,現在強調改善人民生活,以民為本。

在全黨全國工作重點轉移後,通過改革開放形成和確立起來的以上五個方面的成果,可以看作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要素。

這樣一些重大的變化,給我們的社會和社會成員帶來什麼呢?

首先是經濟的快速發展。1980年,我國工農業總產值是7100億元(見十二大報告),到2006年,國內生產總值已經達到21.09萬億元,即使扣除價格上漲因素,也增長了幾十倍之多。我國的經濟發展之快,被國際輿論視為奇跡。

人民生活普遍改善。進入歷史新時期的時候,我國大約九億人口,沒有解決溫飽問題的人口竟有2.5億之多。現在,人民的溫飽問題已經基本解決(還留下一個不小的尾巴),廣大人民的生活普遍得到明顯改善。這是大家都可以感受得到的事實,不必一一列舉。

綜合國力大幅度增長。中國的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明顯提高增強了。

人的精神面貌深刻變化。人民受教育程度提高了,青壯年文盲已基本掃除,九年制義務教育已基本普及,大學的毛入學率已經達到百分之二十。過去年代存在的那種個人迷信、思想僵化狀態從根本上得到改變。人們敢於獨立思考,參與意識大大增強。

什麼是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呢?以上這些,就是現實存在的、我們生活在其中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當年,鄧小平曾說:「堅持改革開放是決定中國命運的一招。」(《鄧小平文選》第3卷第368頁)回過頭來看,確實是這樣。改革開放是推動中國發展進步的強大動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在改革開放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從實踐和歷史的角度看,改革開放,其意義決不亞於民主革命時期找到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以上事實,充分說明了中國的快速發展和巨大進步。特別要強調的是,生產力發展是衡量社會進步的最高標准。

以上事實,充分說明了改革開放的路線是正確的,充分證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優越性和生命力。

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理的體現

但是,國際國內都有人認為,改革開放搞了一個中國特色的資本主義,或者說,中國現在是共產黨領導的資本主義。有人甚至想當然地列出幾條,作為標准,對照現實社會,指責改革開放偏離了社會主義方向。

這里涉及到一個老問題,就是究竟什麼是社會主義?這個問題確實很重要,需要搞清楚。在這個問題上,我們不能丟開老祖宗,隨心所欲地發議論。那麼,什麼是科學的社會主義呢,老祖宗是怎麼說的呢?

馬克思和恩格斯著重在經濟方面講了什麼是社會主義(從經濟上分析和判斷社會性質是唯物史觀的基本方法),基本的思想和要求是:

首先要消滅資產階級的私有制,由社會佔有生產資料。恩格斯強調:社會主義同現存制度的具有決定意義的差別當然在於,在實行全部生產資料公有制的基礎上組織生產。(見《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版第4卷第693頁)馬克思和恩格斯將「公有制」與「社會佔有生產資料」兩個概念在同一意義上使用,但這兩個概念的包容性是很大的,其具體實現形式決不限於國有制和集體所有制。

要盡可能快地增加生產力總量。在《共產黨宣言》中就提出了這個要求,以後他們又不斷地闡述這個思想。

「保證一切社會成員有富足的和一天比一天充裕的物質生活,保證他們的體力和智力獲得充分的自由的發展和運用」。(《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版第3卷第633頁)這是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思想。

馬克思和恩格斯一再強調,他們的理論是活的行動理論,而不是必須機械照搬的教條,這些基本原理的具體運用,完全取決於人們不得不在其中活動的那個特定的歷史環境。就是說,要從各國的實際出發。

鄧小平說:「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鄧小平文選》第3卷第373頁)這是對科學社會主義的新概括,同老祖宗講的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理完全一致,而且有所深化。

長期以來,人們習慣的思維方法,是列舉幾條特徵,來判斷社會主義,而不善於從基本思想的高度、從本質的高度理解社會主義。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實際出發,實行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經濟制度;我們認定發展是硬道理,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集中力量發展生產力;我們強調發展生產、改善人民生活,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更是提出了以人為本。總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較好地體現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理,由於是從中國的實際出發,又有鮮明的中國特色。

特別要強調的是,以人為本,用中國語言表達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思想。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應當提升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是以人為本的社會主義。

應當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比傳統模式的社會主義,更多更好地體現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思想和要求。

傳統模式的社會主義,從消滅了剝削制度、建立了生產資料公有制以及確立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來看,都屬於科學社會主義的范疇。但是,由於在指導思想上對什麼是社會主義認識不完全清醒,思想僵化,傳統模式的社會主義中確有不少不符合科學社會主義的東西,概括地說,主要有:「一大二公三純」的所有制、計劃經濟體制、以階級斗爭為綱、高度集權。通過改革開放,這些不符合科學社會主義的東西,有的相當徹底地改掉了,有的正在改變。總之,我們的改革開放,改掉的是不切合中國實際的東西,是不符合科學發展要求的東西,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符合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理。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任重道遠

但是,我們要清醒地看到,從傳統模式的社會主義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轉變還遠遠沒有完成,我們的改革開放任重道遠。

觀察我們的社會,市場經濟體制還不完善,市場秩序還不夠規范,市場的發育程度還比較低;傳統社會主義模式還有殘存,舊體制的思想、觀念、習慣、活動方式、領導方法還存在,等等。還要看到,在我們的現實社會中,還存在一些非社會主義的東西,這主要是指封建主義的殘余影響。鄧小平曾指出,黨和國家領導制度存在官僚主義現象、權力過分集中現象、家長制現象、領導職務終身制現象、形形色色的特權現象,這些弊端都帶有封建主義色彩。最近揭露出來的山西黑磚窯,是比封建主義還要落後的東西,帶有奴隸制的色彩。以上這些,其性質都是非社會主義的,都在革除之列。

回顧三十年來的改革開放,總體上很成功,但在某些方面也存在失誤失衡。現實社會中的各種關系,最基本的是經濟與政治、經濟體制與政治體制的關系,而經濟體制改革與政治體制改革不夠協調,經濟體制改革邁出了幾大步,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政治體制改革卻是碎步緩行,進展不大。「官本位」非但沒有削弱,還有增強之勢。目前存在的民生問題突出,貧富差距拉大,為富不仁現象增多,丑惡現象陳渣泛起,社會風氣敗壞,腐敗嚴重等問題,都同政治體制改革不到位有關。

目前改革處在關鍵階段,問題很多,矛盾復雜,難度很大,各種議論紛起,我們要下最大決心,拿出民主革命時期提出將革命進行到底那樣的決心、氣概和魄力,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開放。

回顧三十年來的改革,我們體會到,從舊體制轉變為新體制,從傳統模式的社會主義轉變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確實是一場革命。在改革進程中,困擾改革者的一個主要問題,就是「姓資姓社」的問題。改革從起步時起,就有人指責是走了資本主義道路;改革每前進一步,都伴隨著「姓資姓社」的爭論。

鄧小平針對「姓資姓社」的爭論,明確指出:「判斷的標准,應該主要看是否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是否有利於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於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鄧小平文選》第3卷第372頁)這就是有名的「三個有利於」標准。「三個有利於」標准不僅是實踐標準的發展,更體現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要求。「三個有利於」標準是鄧小平改革思想的精髓。

「三個有利於」標準是廓清「姓社姓資」迷霧的有效武器。正如有的領導幹部所說,這些年,我們就是靠「三個有利於」標准壯了膽。

堅持改革開放,就要堅持以「三個有利於」為判斷標准。我們看到,有的文章談論改革,洋洋萬言,引了不少鄧小平的話,但就是不講「三個有利於」標准,真是咄咄怪事!不贊成「三個有利於」為判斷標准,必然要另立判斷標准,這是挑起「姓社姓資」爭論的習慣做法。實踐已經證明,離開「三個有利於」標准談改革開放,很可能南轅而北轍。在這個問題上,我們的頭腦要保持清醒。

恩格斯說,社會主義「不是一種一成不變的東西,而應當和任何其他社會制度一樣,把它看成是經常變化和改革的社會」。這是科學社會主義的一條重要原理。我們堅持改革開放,完全符合科學社會主義原理的要求,也適應了社會主義制度發展的內在要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改革開放中形成,在改革開放中發展。只要我們堅持改革開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將會取得更大的發展和進步。

Ⅱ 山東有哪些名勝古跡

泰安泰安太廟、濟南大明湖、趵突泉、千佛山、青島八大關、嶗山、天主教堂、煙台蓬萊閣,蓬萊蓬萊閣、三仙山、曲阜三孔。

Ⅲ 改革開放30年,我國在抗災能力上有什麼改變

抗災勝利印證改革開放成就

2008年早春,我國經歷了一場歷史罕見的抗擊雨雪冰凍災害的斗爭。抗災救災的勝利,既是一次民族精神的凝聚和弘揚,也進一步印證了改革開放取得的巨大成就。

自有人類以來,自然災害就與之相伴。在舊中國歷史上,每一次大的自然災害無不對人們的生活和生存構成巨大威脅,即使是歷史上所謂的太平盛世,也概莫能外。《舊唐書》記載:興元元年秋,「關輔大蝗,田稼食盡。百姓飢,捕蝗為食……」晚明時期可算得上是農工商發展興盛時期,然而打開史書,仍不乏這樣的記載:萬曆四十四年「歲災,更異矣!百里如焚,芽茁不生;嚙木皮,茹草根,盡,則割人為食。」清代康亁時期被人譽為盛世,而《清史稿·災異志五》記載:「康熙四十二年冬,汶上、沂州、莒州、兗州、東昌、鄆城大飢,人相食,死者枕藉。」歷史經歷了多少朝代,沒有哪一個朝代能讓人民不付出慘痛代價而度過重大自然災害。

憶往昔,看如今,改革開放30年來,我們黨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中,不斷深化對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從「發展是硬道理」,到「發展是第一要務」,再到科學發展觀,執政理念不斷豐富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社會生產力得到了空前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得到了極大豐富,戰勝自然災害的能力也越來越強。

今天,當我們遇到雨雪冰凍災害之時,雄厚的物質基礎為取得抗災救災勝利提供了有力保障。此次雨雪冰凍災害,涉及19個省市、數千萬群眾,直接損失1500多億元。然而大災並沒有造成大難。災害發生後,中央在第一時間下撥救災資金,在很短的時間內,食品、衣被、電力設施、搶險裝備、燃油發電車等民眾生活所需的一切,就源源不斷地送抵災區。各級政府機關對災區群眾做到了缺什麼補什麼,要什麼給什麼。哪一方面設施被損壞,哪一方面的設施就及時得到搶修並恢復,受災群眾食有飯菜、寒有衣被、住有其所、病有醫治,災區的生產、生活很快恢復正常。大災之所無大難,就是因為黨領導人民經過30年的改革開放,生產力得到空前解放,經濟實力得到顯著提高,聚集了雄厚的物質財富,增強了我國承受和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

30年的改革開放,使我們這個過去貧窮落後的國家真真切切地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1978年,我國GDP總量只有3624億元,改革開放以後的2007年達到246619億元,年平均增長9.5%。30年來,國家財政收入年均增長13%以上,進出口貿易總額年均增長17%以上,外匯儲備年均增長36%以上。這種變化中國歷史上是沒有的,也是世界史上罕見的。我們可以從餐桌上印證改革開放的成就,可以從衣著上印證改革開放的成就,可以從人的文化素養上印證改革開放的成就,無疑,也可以從戰勝災害、有災無難中印證改革開放的成就。看成就,想變化,使得我們更有信心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更有信心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更有信心履行好新世紀新階段我軍歷史使命。

http://news.sohu.com/20080306/n255554874.shtml

Ⅳ 改革開放三十年中小學生論文

我們黨進行革命的初衷,就是為了改變貧窮落後,求富強。對此,大家的認識都是很明確的。正是毛澤東,在新中國成立以後,最早提出共同富裕的要求。1955年10月11日,毛澤東在七屆六中全會上講話提出:「要鞏固工農聯盟,我們就得領導農民走社會主義道路,使農民群眾共同富裕起來。」(《毛澤東選集》第5卷,第197頁)這是講農民的共同富裕。過了十八天,即1955年10月29日,毛澤東又在資本主義工商業社會主義改造問題座談會上講共同富裕。他說:「現在我們實行這么一種制度,這么一種計劃,是可以一年一年走向更富更強的,一年一年可以看到更富更強些。而這個富,是共同的富,這個強,是共同的強,大家都有份,也包括地主階級。」(《毛澤東文集》第6卷,第495-496頁)提出共同富裕,是毛澤東社會主義思想的閃光點,但遺憾的是,由於沒有從理論上充分加以論證,因而這個共同富裕的思想是不鞏固的,所以不久,在國內國際復雜的政治背景下,毛澤東的共同富裕思想發生了大的搖擺,由追求共同富裕到贊賞「窮」、貶斥「富」的大轉變,影響到全黨全民。

「文革」是在「反修」、「防修」的名義下發動和推進的。據說,人富裕了就要變「修」。什麼叫「修」?「修」就是傾向資本主義,就是要走資本主義道路,「修」等於「資」。實際的邏輯就是,窮了才能保持革命性,富了就沒有革命性,就要變「修」,變成走資本主義道路的人。在這種輿論的引導和影響下,人們以窮為榮(所謂「窮光榮」),不敢言富,更不敢求富致富。

以窮為榮,懼怕富裕,不敢求富,不準致富,這是對人們追求財富的正常心理的扭曲(馬克思曾說,致富慾望是所有人的慾望),是「左」的思想的最大危害。粉碎「四人幫」以後,鄧小平提出,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社會主義要消滅貧窮。鄧小平明確指出,絕不能講什麼貧窮的社會主義,社會主義的特點不是窮,而是富,是人民共同致富,致富不是罪過。在改革開放中,我們清算了窮社會主義的思想,徹底否定了「窮革命,富變修」的糊塗觀念和錯誤思想。黨中央制定了一系列旨在富民的政策,鼓勵和支持人民創業。黨的十六大提出,要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黨的十七大又提出,要創造條件讓更多群眾擁有財產性收入,使家庭財產普遍增加。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隨著黨的一系列富民政策的落實,人們的思想觀念逐步轉變。現在,困擾了我們多年的「窮革命,富變修」的錯誤思想已經被基本消除,廣大群眾能夠理直氣壯地講富,理直氣壯地創業致富。這是改革開放30年來最具實質意義的思想解放。

轉變之二:對待人的態度——從見「人」就批到「以人為本」

很長一個時期中,在「左」的思想影響下,我們的社會一度把階級的概念絕對化,把階級同「人」割裂開來,只講階級,不準講「人」。由此出發,導致忽視甚至否定無產階級和廣大人民群眾作為人應有的尊嚴與權利,批判資產階級人道主義,批判資產階級人性論,認為人權是資產階級的口號,等等。這種輕視「人」的思想,在「文革」中造成嚴重惡果,對人的輕視和蔑視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

輕視人,蔑視人,摧殘人,是「左」的突出表現,有著深刻的歷史根源。我國經歷了長期封建社會,作為封建社會基本人群的農民,他們沒有起碼的做人的權利。馬克思說:「君主政體的原則總的說來就是輕視人,蔑視人,使人不成其為人。(《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1卷第411頁)馬克思講的是德國的封建社會,但這個原則具有普遍性,中國的封建社會實際上也是這樣。

撥亂反正,平反冤假錯案,是對「人」的問題的一次深刻教育,使人們懂得了要尊重人的權利。社會主義經濟體制改革,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推行,各種經濟體制改革措施的提出和落實,也是對人的權利問題的生動教育。2003年10月,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作出的《關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中,首次提出了「以人為本」。以後,黨中央對「以人為本」的意義和內涵進一步闡釋。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堅持「以人為本」,要始終把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需要,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黨的十七大提出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在四川汶川大地震發生後,黨中央響亮提出,人的生命高於一切,搶救生命是重中之重。這是對「以人為本」的最明確也是最好的詮釋,把對人的理解提到新的高度。這里,已經拋開了片面的階級論,這里講的人,是覆蓋全社會的,不分階級、地位、財產多少,前後都沒有限制詞。這次抗震救災,使珍愛生命,尊重生命的理念,深入人心,是一次極為成功的關於「人」的問題的普遍教育。

從否定人性、人道、人權,見「人」就批,到提出「以人為本」,把人的生命放在至高無上的地位,這表明,在「人」的問題上我們的思想觀念和理論,已經實現了根本的轉變。

轉變之三:對待自然的態度——從「人定勝天」到人與自然的和諧

在對待人與自然的關繫上,我們一度堅信「人定勝天」,迷信人的主觀能動性。在這種思想觀念的支配下,在「敢叫日月換新天」,「重新安排河山」,「改天換地」這些豪言壯語的鼓舞下,無限度地向大自然索取。另一方面,在全黨工作重心轉移到現代化建設上來以後,不少地方片面追求GDP,而忽視了對環境和生態的保護。近年來,頻頻出現的生態災難使人們在人與自然的關繫上開始覺醒。

1998年長江洪澇災害後,人們重溫恩格斯的話:「我們不要過分陶醉於我們人類對自然界的勝利,對於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對我們進行報復。每一次勝利,起初確實取得了我們預期的結果,但是往後和再往後卻發生完全不同的、出乎預料的影響,常常把最初的結果又消除了。」(《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版,第4集第383頁)恩格斯的這些話,好像就是針對我們今人而言,使人們有所醒悟,從此停止了對長江上游林木的亂砍濫伐。2004年12月3日,老一輩革命家任仲夷同北京的一位學者探討科學發展觀,寫了一段很精闢的話:「與天斗與地斗其樂無窮,何樂之有?到頭來還是其苦無窮。從根本上講,人是不能勝天的。天——大自然,大宇宙,只能與之和平共處,與之適應,絕勿做違天之事。違天,即違背自然規律和客觀規律。違天,是做孽。古語曰:人(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治(逭),我說的自做孽是指違反客觀規律之事,教訓太多了。」(引者按:原文有兩處訛誤)這是任仲夷對幾十年來我們處理人與自然關系的深刻反思,也是許多人的共識,具有代表性。

近年來,黨中央將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作為科學發展的基本要求之一。2006年10月通過的關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決定,又將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作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總要求之一。黨的十七大又提出了建設生態文明的任務。這標志著我們在人與自然的關繫上,思想觀念已經有了大轉變。可喜的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已經越來越成為全民的共識。

Ⅳ 用聯系和發展的觀點談談改革開放30年來家鄉的變化

憶改革開放,現中華雄威

1949年新中國的成立使祖國母親徹底擺脫了被壓迫的境地,中國這頭東方睡獅開始慢慢覺醒,但卻步履維艱,直到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全面實行改革開放的新決策;從此改革開放的春風使中華大地再次煥發了活力,中華民族終於踏上了民族復興的偉大征程!
30年的征程,中華民族以嶄新的姿態重新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30年的滄桑巨變,30年的光輝歷程,鑄就了一個民族近百年的夢想!
改革開放的30年,是中國經濟迅速蓬勃的30年!幢幢高樓拔地而起,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1978年到2006年間,中國經濟總量迅速擴張,國內生產總值從3645億元增長至21,0871億元,增長近60倍!中國的經濟成就不僅寫在了中國歷史之上,也在世界歷史上刻下了輝煌的一頁,過去25年全球脫貧所得成就中,近70%的成就歸功於中國!
改革開放的30年,是中國社會和諧穩定的30年!自粉碎「四人幫」以後,中華民族猶如鋼鐵長城一般堅不可摧!97年香港回歸,99年澳門回歸;1998年面對南方歷史罕見的特大洪水,2003年面對讓人聞風喪膽的非典疫情,2008年面對十幾個省份百年不遇的冰雪災害,中華兒女眾志成城,手挽手將一個個磨難阻擊在腳下!
改革開放的 30年,是教育事業穩步發展的30年!1983年,鄧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對世界,面對未來!高考制度恢復之初,全國有570萬人參加高考,卻僅錄取27萬名;而到2007年,全國普通高校招生報名人數達到1010萬,錄取新生達567萬名!伴隨著教育規模的發展,更有越來越多的中華兒女在世界高精尖人才中占據著日益重要的位置!
改革開放的30年是中國航天事業不斷創新的30年!從1979年遠程火箭發射試驗成功,到2003年「神五」升天,首次載人航天飛行成功,再到2005年神舟六號載人航天衛星順利返回,中國航天人在摸索中讓祖國一躍成為航天科技強國!2008年,我國首顆探月衛星「嫦娥一號」發射升空,炎黃子孫的千年奔月夢成為了現實!
改革開放的30年,也是我國體育事業蒸蒸日上的30年!1984年許海峰摘得中國奧運首枚金牌,自此之後,中華體育健兒奮勇爭先:2000年悉尼奧運,中國代表團收獲28枚金牌,取得了金牌榜和獎牌榜均名列第三的佳績;04年雅典,中國軍團更是將金牌總數擴增到32枚,位列金牌榜第2位!而今年,奧運大幕將在中華大地上拉開,我們成為奧運的主人!
我們堅信,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上,必將出現一個又一個輝煌的30年!中華民族的崛起,必將讓世界為我們自豪!

改革開放30年 回顧與展望(一)
今年是改革開放30周年,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發展社會主義、發展馬克思主義。」
關於改革開放,十七大報告中有兩句話值得我們高度重視:

「改革開放符合黨心民心、順應時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確的,成效和功績不容否定,停頓和倒退沒有出路。」
「要毫不動搖的堅持改革方向,提高改革決策的科學性,增強改革措施的協調性,使改革始終得到人民擁護和支持。」

這兩句話不僅旗幟鮮明地闡明了改革開放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堅定性,而且也明確了下一步改革開放的方向和道路。由此可見,今後,中央對改革開放只會加強、只會擴大、只會深化,不可能倒退,不可能停滯。所以,黨的十七大報告實際上也是黨在改革發展關鍵階段闡明的一個全面的、發展的、深刻的改革論和開放論。
把堅持改革開放和完善改革開放有機的結合起來,有利於進一步凝聚各方改革開放的共識,形成推動改革開放的強大力量。所以在這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的特殊日子裡,我們回顧改革開放的歷史,可以增強全國各族人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成就感、自豪感;展望改革開放的未來,可以增強全國各族人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責任感、使命感。

——改革開放極大地提升了我國的綜合國力
通過改革開放,我們實現了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到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開放的偉大歷史轉折,極大地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綜合國力的躍升。1978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為3645億元,到2006年已經達到21萬多億,增長了57.5倍,到2007年則是24.66萬億元。中國外匯儲備去年底達1.53萬億美元,穩居世界第一位,而在1978年我國的外匯儲備只有15億美元。改革開放30年,我國的GDP平均增長9.7%,而世界經濟同期只有3%左右的增長。現在中國的糧食、棉花、肉類、鋼鐵、煤炭、化肥等主要產品的產量在世界上都排在第一位;我們的載人太空梭已成功發射,月球探測工程也正在順利進行,等等,這都充分體現了我國社會生產力的極大提高和綜合國力的極大提升。
中國在這30年的發展中是一枝獨秀。其他國家也曾有過快速發展,可能是5年、10年,甚至是15年,但像中國這樣持續30年以這么高的增長率發展是沒有的。目前,我國的經濟總量超過了義大利、英國、法國等國家,排名已從1978年的第10位上升到現在的第4位,排在我們前面的是美國、日本和德國,其中德國與我們挨得非常近。美國的一些經濟學家也在算,如果中國保持這樣的發展勢頭,到2050年的時候,將要超過美國。
經濟是和政治、軍事聯系在一起的,弱國在世界上是沒有地位的,弱國是沒有外交的。國家強了,說話就有人聽,國家弱了,就沒有話語權。普京就曾說過,沒有實力的憤怒毫無意義。30年的改革發展,伴隨著我們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西方發達國家也越來越重視中國,我們在世界政治舞台的話語權也更強了。比如,由西方發達國家召集的研究世界經濟形勢和問題的西方八國首腦會議要求吸收中國參加,就證明了我國的發展對於世界經濟已經具有不可忽視的影響力。

——改革開放極大地改善了人民群眾的生活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國民生產總值快速增長,全體國民創造出了巨大的社會財富,與此同時,全體居民共享改革成果,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家庭財產由無到有,由少到多,跨越了溫飽、小康兩個生活階段,逐步向富裕邁進。

1978年,中國光農村的貧困人口就有2億5千萬,占總人口的30%。到2006年的時候降至2148萬,僅占我們總人口2.3%。世界銀行公布的數字表明:近25年來,全人類取得的扶貧事業成就中,67%的成就應歸功於中國。也就是說,中國為世界脫貧事業是做出巨大貢獻的。
改革開放30年,生活上的巨大變化,我們每個中國人都能深刻地感受到。2007年和1978年比,我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43.7元提高到13786元;農民人均純收入由133.7元提高到4140元,扣除物價因素以後,二者平均每年都增長7%。而同時,城鎮居民家庭的恩格爾系數從57.5%下降到36.3%,農村居民家庭的恩格爾系數為67.7%下降到43%,這都充分說明了我們生活水平的明顯改善和消費水平的顯著提高。2006年1月1日起,黨和國家為進一步提高農民收入、改善農民生活,又取消了在中國有著2600多年歷史的農業稅,這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個重大事件,也充分證明了改革開放的最終目的就是要讓人民群眾過上好日子。
改革開放也給杭州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1978年,杭州的國內生產總值28.4046億元,財政總收入9.9043億元。到2007年,這兩個數據分別達到了4103億元和778.43億元,城市經濟實力大幅提升。同時,居民收入普遍增加,各個階層群體都獲得了改革帶來的實惠,生活水平顯著提高。比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1978年的338元增至2007的21689元,增長63.2倍,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由1978年的162元上升到2007年的9549元,增長57.9倍。改革開放給我們生活帶來的改變,我們做夢都想不到!比如現在我們的私家車很多,有的人家一戶就有兩輛。還有些企業主是農民出身,在創業初期,他們根本不可能想到現在還可以擁有自己的飛機,更別提手機、電腦啊這些越來越普及的電子消費品了。當時做夢都想不到的事情,現在都一一實現了。

——改革開放極大地提高了全體國民的文化水平和文明素質
改革開放給中國人民面貌帶來的歷史性變化,還不僅僅是在生活水平的提高,還有精神生活和思想觀念的巨大轉變。30年改革開放的一個最大變化就是打破了過去那種單調、統一的帶有個人崇拜和違背人性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模式,精神和文化生活日趨多樣化,思想觀念日益多元化。競爭、效率、民主、法治等等意識是30年前所不可想像的,特別是,人們可以自由地思想,自由地選擇,自主地決定自己的命運,自由、自主、獨立,這是改革開放帶給人們精神領域的一個最大變化。原來走在大街上,大家穿得都差不多,灰色的,現在花花綠綠了、五光十色了,人們的思想也變得活躍了,創新力強了,人也聰明起來了,文明起來了。人的思想從僵化、半僵化,從「兩個凡是」走出來了,國家也從封閉、半封閉走向了開放和自信。精神生活和思想觀念的變革調動了億萬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使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突飛猛進的局面。
改革開放使中國人富起來了,但是我們要防止物質生活豐富,精神生活空虛。美國社會心理學家馬斯洛曾提出一個需求層次理論,把需求從低到高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五個層次,人在滿足了低層次的需要後,還要追求更高層次的需要。所以,我們在抓好物質文明建設的同時,還要高度重視精神文明建設。

30年發展的巨大成就,充分證明了改革開放之路的無比正確性。當然,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對外開放在帶來國外先進管理理念和經驗的同時,也會帶進一些糟粕,正如小平同志所說,開放了,新鮮空氣進來,但有的時候,蒼蠅蚊子也進來了。所以,我們要保持頭腦清醒,國門要打開,好的東西放進來,不好的要拒絕,蒼蠅蚊子要趕掉。此外,我們要正確看待改革開放中出現的一些工作上的失誤。應當看到,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發展市場經濟,是前無古人的偉大創舉。在這場深刻的社會變革中,難免會出現前進中的曲折、發展中的挑戰,但我們走過的路程,我們取得的成就已經表明,不改革開放只能是死路一條;社會的發展還將證明,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才能鞏固成果、再創輝煌。

或:

第一個結合說的是,中國改革開放能夠取得成功,關鍵是既不丟「老祖宗」,又發展「老祖宗」;既不斷開創事業發展新局面,又不斷開拓馬克思主義理論新境界。這樣的結合,推動了人們思想觀念的解放和社會生產力的解放。
第二個結合說的是,中國社會主義能在新時期顯示出蓬勃生機和活力,就在於它是實行改革開放的社會主義;中國改革開放之所以能健康發展,就在於它是有利於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改革開放。這樣的結合,創造了真正活躍起來的社會主義,創造了進一步造福人民的社會主義。
第三個結合說的是,我們在改革開放中,既依靠黨和政府的堅強領導,又尊重基層和人民群眾特別是地方的改革首創精神。這樣的結合,使中國在改革開放導致利益多元化的情況下,能夠有效地保持國家的統一和社會的整合。
第四個結合說的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新體制,作為前無古人的創舉,同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是緊密相連的。這樣的結合,使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成為一種既符合市場經濟一般要求,又符合社會主義本質和方向的制度模式。
第五個結合說的是,我們既重視經濟體制改革,又重視包括政治體制改革在內的上層建築變革;而在推進政治體制改革中,又把擴大民主同健全法制結合起來。這樣的結合,創造了兼具民主和集中兩種長處的政治制度模式。
第六個結合說的是,中國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中,既重視「物」的發展即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又重視「人」的發展即全民族文明素質的提高。這樣的結合,把人的全面發展同社會全面進步統一於現代化建設的實踐之中。
第七個結合說的是,黨在領導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中,適時地把促進發展、提高效率同注重社會公平、促進社會和諧結合起來。這樣的結合,使中國社會既持續地充滿創造活力,又有助於避免兩極分化而達到共同富裕。
第八個結合說的是,中國這樣一個有十幾億人口的發展中大國要發展起來,既離不開參與經濟全球化,更離不開獨立自主。這樣的結合,使我們能同時用好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在趨利避害的平等競爭中達到互利、普惠、共贏。
第九個結合說的是,中國在改革開放中,注意協調改革力度、發展速度同社會可承受程度的關系,把改善人民生活作為處理這三者關系的重要結合點。這樣的結合,既避免了不少轉型國家出現過的經濟嚴重衰退和社會劇烈震盪,又使改革發展成果真正惠及全體人民。
第十個結合說的是,我們黨把對客觀世界的改造同主觀世界的改造結合起來,為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提供強有力的政治和組織保證。這樣的結合,既推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又推進了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從而不斷提高了黨的領導水平、執政水平和拒腐防變能力。
總而言之,貫穿這「十個結合」的一個最本質的結合,就是把堅持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同根據我國實際和時代特徵賦予其鮮明的中國特色結合起來。從這個意義上說,「十個結合」的寶貴經驗,實際上闡發的是中國在改革開放中形成的超越於表面發展成就的更為本質的成就,那就是中國制度文明的特色和發展模式的特點。這也就是說,中國改革開放的成功,本質上是一種制度文明的成功和發展模式的成功。這個制度和模式就叫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抗災勝利印證改革開放成就
2008年早春,我國經歷了一場歷史罕見的抗擊雨雪冰凍災害的斗爭。抗災救災的勝利,既是一次民族精神的凝聚和弘揚,也進一步印證了改革開放取得的巨大成就。
自有人類以來,自然災害就與之相伴。在舊中國歷史上,每一次大的自然災害無不對人們的生活和生存構成巨大威脅,即使是歷史上所謂的太平盛世,也概莫能外。《舊唐書》記載:興元元年秋,「關輔大蝗,田稼食盡。百姓飢,捕蝗為食……」晚明時期可算得上是農工商發展興盛時期,然而打開史書,仍不乏這樣的記載:萬曆四十四年「歲災,更異矣!百里如焚,芽茁不生;嚙木皮,茹草根,盡,則割人為食。」清代康亁時期被人譽為盛世,而《清史稿·災異志五》記載:「康熙四十二年冬,汶上、沂州、莒州、兗州、東昌、鄆城大飢,人相食,死者枕藉。」歷史經歷了多少朝代,沒有哪一個朝代能讓人民不付出慘痛代價而度過重大自然災害。
憶往昔,看如今,改革開放30年來,我們黨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中,不斷深化對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從「發展是硬道理」,到「發展是第一要務」,再到科學發展觀,執政理念不斷豐富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社會生產力得到了空前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得到了極大豐富,戰勝自然災害的能力也越來越強。
今天,當我們遇到雨雪冰凍災害之時,雄厚的物質基礎為取得抗災救災勝利提供了有力保障。此次雨雪冰凍災害,涉及19個省市、數千萬群眾,直接損失1500多億元。然而大災並沒有造成大難。災害發生後,中央在第一時間下撥救災資金,在很短的時間內,食品、衣被、電力設施、搶險裝備、燃油發電車等民眾生活所需的一切,就源源不斷地送抵災區。各級政府機關對災區群眾做到了缺什麼補什麼,要什麼給什麼。哪一方面設施被損壞,哪一方面的設施就及時得到搶修並恢復,受災群眾食有飯菜、寒有衣被、住有其所、病有醫治,災區的生產、生活很快恢復正常。大災之所無大難,就是因為黨領導人民經過30年的改革開放,生產力得到空前解放,經濟實力得到顯著提高,聚集了雄厚的物質財富,增強了我國承受和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

30年的改革開放,使我們這個過去貧窮落後的國家真真切切地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1978年,我國GDP總量只有3624億元,改革開放以後的2007年達到246619億元,年平均增長9.5%。30年來,國家財政收入年均增長13%以上,進出口貿易總額年均增長17%以上,外匯儲備年均增長36%以上。這種變化中國歷史上是沒有的,也是世界史上罕見的。我們可以從餐桌上印證改革開放的成就,可以從衣著上印證改革開放的成就,可以從人的文化素養上印證改革開放的成就,無疑,也可以從戰勝災害、有災無難中印證改革開放的成就。看成就,想變化,使得我們更有信心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更有信心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更有信心履行好新世紀新階段我軍歷史使命。

Ⅵ 改革開放三十年徵文急需如好給50呀

憶改革開放,現中華雄威

1949年新中國的成立使祖國母親徹底擺脫了被壓迫的境地,中國這頭東方睡獅開始慢慢覺醒,但卻步履維艱,直到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全面實行改革開放的新決策;從此改革開放的春風使中華大地再次煥發了活力,中華民族終於踏上了民族復興的偉大征程!
30年的征程,中華民族以嶄新的姿態重新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30年的滄桑巨變,30年的光輝歷程,鑄就了一個民族近百年的夢想!
改革開放的30年,是中國經濟迅速蓬勃的30年!幢幢高樓拔地而起,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1978年到2006年間,中國經濟總量迅速擴張,國內生產總值從3645億元增長至21,0871億元,增長近60倍!中國的經濟成就不僅寫在了中國歷史之上,也在世界歷史上刻下了輝煌的一頁,過去25年全球脫貧所得成就中,近70%的成就歸功於中國!
改革開放的30年,是中國社會和諧穩定的30年!自粉碎「四人幫」以後,中華民族猶如鋼鐵長城一般堅不可摧!97年香港回歸,99年澳門回歸;1998年面對南方歷史罕見的特大洪水,2003年面對讓人聞風喪膽的非典疫情,2008年面對十幾個省份百年不遇的冰雪災害,中華兒女眾志成城,手挽手將一個個磨難阻擊在腳下!
改革開放的 30年,是教育事業穩步發展的30年!1983年,鄧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對世界,面對未來!高考制度恢復之初,全國有570萬人參加高考,卻僅錄取27萬名;而到2007年,全國普通高校招生報名人數達到1010萬,錄取新生達567萬名!伴隨著教育規模的發展,更有越來越多的中華兒女在世界高精尖人才中占據著日益重要的位置!
改革開放的30年是中國航天事業不斷創新的30年!從1979年遠程火箭發射試驗成功,到2003年「神五」升天,首次載人航天飛行成功,再到2005年神舟六號載人航天衛星順利返回,中國航天人在摸索中讓祖國一躍成為航天科技強國!2008年,我國首顆探月衛星「嫦娥一號」發射升空,炎黃子孫的千年奔月夢成為了現實!
改革開放的30年,也是我國體育事業蒸蒸日上的30年!1984年許海峰摘得中國奧運首枚金牌,自此之後,中華體育健兒奮勇爭先:2000年悉尼奧運,中國代表團收獲28枚金牌,取得了金牌榜和獎牌榜均名列第三的佳績;04年雅典,中國軍團更是將金牌總數擴增到32枚,位列金牌榜第2位!而今年,奧運大幕將在中華大地上拉開,我們成為奧運的主人!
我們堅信,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上,必將出現一個又一個輝煌的30年!中華民族的崛起,必將讓世界為我們自豪!

改革開放30年 回顧與展望(一)
今年是改革開放30周年,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發展社會主義、發展馬克思主義。」
關於改革開放,十七大報告中有兩句話值得我們高度重視:

「改革開放符合黨心民心、順應時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確的,成效和功績不容否定,停頓和倒退沒有出路。」
「要毫不動搖的堅持改革方向,提高改革決策的科學性,增強改革措施的協調性,使改革始終得到人民擁護和支持。」

這兩句話不僅旗幟鮮明地闡明了改革開放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堅定性,而且也明確了下一步改革開放的方向和道路。由此可見,今後,中央對改革開放只會加強、只會擴大、只會深化,不可能倒退,不可能停滯。所以,黨的十七大報告實際上也是黨在改革發展關鍵階段闡明的一個全面的、發展的、深刻的改革論和開放論。
把堅持改革開放和完善改革開放有機的結合起來,有利於進一步凝聚各方改革開放的共識,形成推動改革開放的強大力量。所以在這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的特殊日子裡,我們回顧改革開放的歷史,可以增強全國各族人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成就感、自豪感;展望改革開放的未來,可以增強全國各族人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責任感、使命感。

——改革開放極大地提升了我國的綜合國力
通過改革開放,我們實現了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到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開放的偉大歷史轉折,極大地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綜合國力的躍升。1978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為3645億元,到2006年已經達到21萬多億,增長了57.5倍,到2007年則是24.66萬億元。中國外匯儲備去年底達1.53萬億美元,穩居世界第一位,而在1978年我國的外匯儲備只有15億美元。改革開放30年,我國的GDP平均增長9.7%,而世界經濟同期只有3%左右的增長。現在中國的糧食、棉花、肉類、鋼鐵、煤炭、化肥等主要產品的產量在世界上都排在第一位;我們的載人太空梭已成功發射,月球探測工程也正在順利進行,等等,這都充分體現了我國社會生產力的極大提高和綜合國力的極大提升。
中國在這30年的發展中是一枝獨秀。其他國家也曾有過快速發展,可能是5年、10年,甚至是15年,但像中國這樣持續30年以這么高的增長率發展是沒有的。目前,我國的經濟總量超過了義大利、英國、法國等國家,排名已從1978年的第10位上升到現在的第4位,排在我們前面的是美國、日本和德國,其中德國與我們挨得非常近。美國的一些經濟學家也在算,如果中國保持這樣的發展勢頭,到2050年的時候,將要超過美國。
經濟是和政治、軍事聯系在一起的,弱國在世界上是沒有地位的,弱國是沒有外交的。國家強了,說話就有人聽,國家弱了,就沒有話語權。普京就曾說過,沒有實力的憤怒毫無意義。30年的改革發展,伴隨著我們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西方發達國家也越來越重視中國,我們在世界政治舞台的話語權也更強了。比如,由西方發達國家召集的研究世界經濟形勢和問題的西方八國首腦會議要求吸收中國參加,就證明了我國的發展對於世界經濟已經具有不可忽視的影響力。

——改革開放極大地改善了人民群眾的生活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國民生產總值快速增長,全體國民創造出了巨大的社會財富,與此同時,全體居民共享改革成果,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家庭財產由無到有,由少到多,跨越了溫飽、小康兩個生活階段,逐步向富裕邁進。

1978年,中國光農村的貧困人口就有2億5千萬,占總人口的30%。到2006年的時候降至2148萬,僅占我們總人口2.3%。世界銀行公布的數字表明:近25年來,全人類取得的扶貧事業成就中,67%的成就應歸功於中國。也就是說,中國為世界脫貧事業是做出巨大貢獻的。
改革開放30年,生活上的巨大變化,我們每個中國人都能深刻地感受到。2007年和1978年比,我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43.7元提高到13786元;農民人均純收入由133.7元提高到4140元,扣除物價因素以後,二者平均每年都增長7%。而同時,城鎮居民家庭的恩格爾系數從57.5%下降到36.3%,農村居民家庭的恩格爾系數為67.7%下降到43%,這都充分說明了我們生活水平的明顯改善和消費水平的顯著提高。2006年1月1日起,黨和國家為進一步提高農民收入、改善農民生活,又取消了在中國有著2600多年歷史的農業稅,這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個重大事件,也充分證明了改革開放的最終目的就是要讓人民群眾過上好日子。
改革開放也給杭州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1978年,杭州的國內生產總值28.4046億元,財政總收入9.9043億元。到2007年,這兩個數據分別達到了4103億元和778.43億元,城市經濟實力大幅提升。同時,居民收入普遍增加,各個階層群體都獲得了改革帶來的實惠,生活水平顯著提高。比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1978年的338元增至2007的21689元,增長63.2倍,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由1978年的162元上升到2007年的9549元,增長57.9倍。改革開放給我們生活帶來的改變,我們做夢都想不到!比如現在我們的私家車很多,有的人家一戶就有兩輛。還有些企業主是農民出身,在創業初期,他們根本不可能想到現在還可以擁有自己的飛機,更別提手機、電腦啊這些越來越普及的電子消費品了。當時做夢都想不到的事情,現在都一一實現了。

——改革開放極大地提高了全體國民的文化水平和文明素質
改革開放給中國人民面貌帶來的歷史性變化,還不僅僅是在生活水平的提高,還有精神生活和思想觀念的巨大轉變。30年改革開放的一個最大變化就是打破了過去那種單調、統一的帶有個人崇拜和違背人性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模式,精神和文化生活日趨多樣化,思想觀念日益多元化。競爭、效率、民主、法治等等意識是30年前所不可想像的,特別是,人們可以自由地思想,自由地選擇,自主地決定自己的命運,自由、自主、獨立,這是改革開放帶給人們精神領域的一個最大變化。原來走在大街上,大家穿得都差不多,灰色的,現在花花綠綠了、五光十色了,人們的思想也變得活躍了,創新力強了,人也聰明起來了,文明起來了。人的思想從僵化、半僵化,從「兩個凡是」走出來了,國家也從封閉、半封閉走向了開放和自信。精神生活和思想觀念的變革調動了億萬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使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突飛猛進的局面。
改革開放使中國人富起來了,但是我們要防止物質生活豐富,精神生活空虛。美國社會心理學家馬斯洛曾提出一個需求層次理論,把需求從低到高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五個層次,人在滿足了低層次的需要後,還要追求更高層次的需要。所以,我們在抓好物質文明建設的同時,還要高度重視精神文明建設。

30年發展的巨大成就,充分證明了改革開放之路的無比正確性。當然,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對外開放在帶來國外先進管理理念和經驗的同時,也會帶進一些糟粕,正如小平同志所說,開放了,新鮮空氣進來,但有的時候,蒼蠅蚊子也進來了。所以,我們要保持頭腦清醒,國門要打開,好的東西放進來,不好的要拒絕,蒼蠅蚊子要趕掉。此外,我們要正確看待改革開放中出現的一些工作上的失誤。應當看到,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發展市場經濟,是前無古人的偉大創舉。在這場深刻的社會變革中,難免會出現前進中的曲折、發展中的挑戰,但我們走過的路程,我們取得的成就已經表明,不改革開放只能是死路一條;社會的發展還將證明,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才能鞏固成果、再創輝煌。

或:

第一個結合說的是,中國改革開放能夠取得成功,關鍵是既不丟「老祖宗」,又發展「老祖宗」;既不斷開創事業發展新局面,又不斷開拓馬克思主義理論新境界。這樣的結合,推動了人們思想觀念的解放和社會生產力的解放。
第二個結合說的是,中國社會主義能在新時期顯示出蓬勃生機和活力,就在於它是實行改革開放的社會主義;中國改革開放之所以能健康發展,就在於它是有利於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改革開放。這樣的結合,創造了真正活躍起來的社會主義,創造了進一步造福人民的社會主義。
第三個結合說的是,我們在改革開放中,既依靠黨和政府的堅強領導,又尊重基層和人民群眾特別是地方的改革首創精神。這樣的結合,使中國在改革開放導致利益多元化的情況下,能夠有效地保持國家的統一和社會的整合。
第四個結合說的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新體制,作為前無古人的創舉,同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是緊密相連的。這樣的結合,使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成為一種既符合市場經濟一般要求,又符合社會主義本質和方向的制度模式。
第五個結合說的是,我們既重視經濟體制改革,又重視包括政治體制改革在內的上層建築變革;而在推進政治體制改革中,又把擴大民主同健全法制結合起來。這樣的結合,創造了兼具民主和集中兩種長處的政治制度模式。
第六個結合說的是,中國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中,既重視「物」的發展即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又重視「人」的發展即全民族文明素質的提高。這樣的結合,把人的全面發展同社會全面進步統一於現代化建設的實踐之中。
第七個結合說的是,黨在領導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中,適時地把促進發展、提高效率同注重社會公平、促進社會和諧結合起來。這樣的結合,使中國社會既持續地充滿創造活力,又有助於避免兩極分化而達到共同富裕。
第八個結合說的是,中國這樣一個有十幾億人口的發展中大國要發展起來,既離不開參與經濟全球化,更離不開獨立自主。這樣的結合,使我們能同時用好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在趨利避害的平等競爭中達到互利、普惠、共贏。
第九個結合說的是,中國在改革開放中,注意協調改革力度、發展速度同社會可承受程度的關系,把改善人民生活作為處理這三者關系的重要結合點。這樣的結合,既避免了不少轉型國家出現過的經濟嚴重衰退和社會劇烈震盪,又使改革發展成果真正惠及全體人民。
第十個結合說的是,我們黨把對客觀世界的改造同主觀世界的改造結合起來,為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提供強有力的政治和組織保證。這樣的結合,既推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又推進了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從而不斷提高了黨的領導水平、執政水平和拒腐防變能力。
總而言之,貫穿這「十個結合」的一個最本質的結合,就是把堅持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同根據我國實際和時代特徵賦予其鮮明的中國特色結合起來。從這個意義上說,「十個結合」的寶貴經驗,實際上闡發的是中國在改革開放中形成的超越於表面發展成就的更為本質的成就,那就是中國制度文明的特色和發展模式的特點。這也就是說,中國改革開放的成功,本質上是一種制度文明的成功和發展模式的成功。這個制度和模式就叫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抗災勝利印證改革開放成就
2008年早春,我國經歷了一場歷史罕見的抗擊雨雪冰凍災害的斗爭。抗災救災的勝利,既是一次民族精神的凝聚和弘揚,也進一步印證了改革開放取得的巨大成就。
自有人類以來,自然災害就與之相伴。在舊中國歷史上,每一次大的自然災害無不對人們的生活和生存構成巨大威脅,即使是歷史上所謂的太平盛世,也概莫能外。《舊唐書》記載:興元元年秋,「關輔大蝗,田稼食盡。百姓飢,捕蝗為食……」晚明時期可算得上是農工商發展興盛時期,然而打開史書,仍不乏這樣的記載:萬曆四十四年「歲災,更異矣!百里如焚,芽茁不生;嚙木皮,茹草根,盡,則割人為食。」清代康亁時期被人譽為盛世,而《清史稿·災異志五》記載:「康熙四十二年冬,汶上、沂州、莒州、兗州、東昌、鄆城大飢,人相食,死者枕藉。」歷史經歷了多少朝代,沒有哪一個朝代能讓人民不付出慘痛代價而度過重大自然災害。
憶往昔,看如今,改革開放30年來,我們黨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中,不斷深化對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從「發展是硬道理」,到「發展是第一要務」,再到科學發展觀,執政理念不斷豐富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社會生產力得到了空前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得到了極大豐富,戰勝自然災害的能力也越來越強。
今天,當我們遇到雨雪冰凍災害之時,雄厚的物質基礎為取得抗災救災勝利提供了有力保障。此次雨雪冰凍災害,涉及19個省市、數千萬群眾,直接損失1500多億元。然而大災並沒有造成大難。災害發生後,中央在第一時間下撥救災資金,在很短的時間內,食品、衣被、電力設施、搶險裝備、燃油發電車等民眾生活所需的一切,就源源不斷地送抵災區。各級政府機關對災區群眾做到了缺什麼補什麼,要什麼給什麼。哪一方面設施被損壞,哪一方面的設施就及時得到搶修並恢復,受災群眾食有飯菜、寒有衣被、住有其所、病有醫治,災區的生產、生活很快恢復正常。大災之所無大難,就是因為黨領導人民經過30年的改革開放,生產力得到空前解放,經濟實力得到顯著提高,聚集了雄厚的物質財富,增強了我國承受和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

30年的改革開放,使我們這個過去貧窮落後的國家真真切切地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1978年,我國GDP總量只有3624億元,改革開放以後的2007年達到246619億元,年平均增長9.5%。30年來,國家財政收入年均增長13%以上,進出口貿易總額年均增長17%以上,外匯儲備年均增長36%以上。這種變化中國歷史上是沒有的,也是世界史上罕見的。我們可以從餐桌上印證改革開放的成就,可以從衣著上印證改革開放的成就,可以從人的文化素養上印證改革開放的成就,無疑,也可以從戰勝災害、有災無難中印證改革開放的成就。看成就,想變化,使得我們更有信心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更有信心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更有信心履行好新世紀新階段我軍歷史使命。
我都粘上來了,你看看哪些是你要的.

Ⅶ 貴州省改革開放30年來的變化 徵文

憶改革開放,現中華雄威

1949年新中國的成立使祖國母親徹底擺脫了被壓迫的境地,中國這頭東方睡獅開始慢慢覺醒,但卻步履維艱,直到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全面實行改革開放的新決策;從此改革開放的春風使中華大地再次煥發了活力,中華民族終於踏上了民族復興的偉大征程!

30年的征程,中華民族以嶄新的姿態重新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30年的滄桑巨變,30年的光輝歷程,鑄就了一個民族近百年的夢想!

改革開放的30年,是中國經濟迅速蓬勃的30年!幢幢高樓拔地而起,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1978年到2006年間,中國經濟總量迅速擴張,國內生產總值從3645億元增長至21,0871億元,增長近60倍!中國的經濟成就不僅寫在了中國歷史之上,也在世界歷史上刻下了輝煌的一頁,過去25年全球脫貧所得成就中,近70%的成就歸功於中國!

改革開放的30年,是中國社會和諧穩定的30年!自粉碎「四人幫」以後,中華民族猶如鋼鐵長城一般堅不可摧!97年香港回歸,99年澳門回歸;1998年面對南方歷史罕見的特大洪水,2003年面對讓人聞風喪膽的非典疫情,2008年面對十幾個省份百年不遇的冰雪災害,中華兒女眾志成城,手挽手將一個個磨難阻擊在腳下!

改革開放的 30年,是教育事業穩步發展的30年!1983年,鄧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對世界,面對未來!高考制度恢復之初,全國有570萬人參加高考,卻僅錄取27萬名;而到2007年,全國普通高校招生報名人數達到1010萬,錄取新生達567萬名!伴隨著教育規模的發展,更有越來越多的中華兒女在世界高精尖人才中占據著日益重要的位置!

改革開放的30年是中國航天事業不斷創新的30年!從1979年遠程火箭發射試驗成功,到2003年「神五」升天,首次載人航天飛行成功,再到2005年神舟六號載人航天衛星順利返回,中國航天人在摸索中讓祖國一躍成為航天科技強國!2008年,我國首顆探月衛星「嫦娥一號」發射升空,炎黃子孫的千年奔月夢成為了現實!

改革開放的30年,也是我國體育事業蒸蒸日上的30年!1984年許海峰摘得中國奧運首枚金牌,自此之後,中華體育健兒奮勇爭先:2000年悉尼奧運,中國代表團收獲28枚金牌,取得了金牌榜和獎牌榜均名列第三的佳績;04年雅典,中國軍團更是將金牌總數擴增到32枚,位列金牌榜第2位!而今年,奧運大幕將在中華大地上拉開,我們成為奧運的主人!

我們堅信,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上,必將出現一個又一個輝煌的30年!中華民族的崛起,必將讓世界為我們自豪!

讓青年技術人才脫穎而出

12月3日,百萬石油人倍感光榮和自豪。中國石油集團「雙星」——採油工趙奇峰、焊工劉新海,在第三屆振興杯全國青年職業技能大賽決賽開幕式暨首屆「中國十大傑出青年技師」頒獎儀式上,雙雙獲獎,熠熠生輝。這是黨和國家樹立時代楷模,宣傳「傑出青年」精神,展示傑出青年實現奮斗價值歷程的一個縮影。這也是中國石油集團始終如一重視青年技術人才培養,加強基層人才隊伍建設,以科技創新提高企業競爭實力的一次檢驗。

採油「奇峰」矗立,「焊海」點亮人生。有「採油技術革新尖兵」美譽的趙奇峰,在平凡的採油工崗位上,摸索總結出的「電流防砂法」和「鏈狀管理法」在遼河油田廣為應用,被稱為「管井絕招」,使已連續生產20多年的42口老油井累計增產原油3830多噸,創經濟效益1240多萬元。高級技師劉新海,先後掌握手工電弧焊、鎢極氬弧焊等焊接方法;1997年至今,參與多個項目的管線焊接,探傷合格率始終保持在100%;利用掌握的技術多次解決生產中的難題,提高效率,縮短工期,創效顯著,先後獲得「全國技術能手」、「全國青年崗位能手」等多項國家級榮譽稱號。「雙星」技術超人、事跡感人、精神催人,代表了中國石油青年技術人才隊伍的勃勃英姿。

青年技術人才承載著國家的未來。近年來,國家提出高技能人才培訓工程和「3年50萬新技師培養計劃」;各級團組織也扎實推進「青工技能振興計劃」,大力加強青年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取得了明顯的成效。中國石油集團高度重視青年技術人才特別是基層技能人才的培養,建立起覆蓋集團公司各領域的青年技術人才隊伍。各企業、院校等把造就青年技術人才作為大事來抓。去年,大慶石油學院畢業生在畢業前夕,提出「到西部去,到基層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口號;2006屆畢業的4900多名本科生中,已有近3000人與用人單位簽約,其中90%以上到基層工作。此舉極大地調動了基層企業早出人才、快出人才的積極性。

培養和造就青年人才,關繫到國家的前途和命運。今年5月4日,胡錦濤總書記在致中國青年群英會的信中指出,共和國的發展征程上,深深烙下了青年英模奮斗的足跡;共和國的歷史豐碑上,永遠鐫刻著青年英模閃光的名字。這是對廣大青年的巨大鼓舞和殷切期望。但不能不看到,青年人才短缺、結構失衡的現象依然存在。有資料顯示,我國每萬名勞動者中研發科學家和工程師僅11人,青年比例更小;而發達國家這一數字接近或超過100人。科技創新的主體在企業,青年技術人才的主體也在企業,我們必須從戰略的高度、從未來的角度,創造讓青年技術人才脫穎而出的環境和機制。

「雙星」閃爍耀華夏,「雙星」生輝亮石油。「中國十大傑出青年技師」趙奇峰、劉新海,超凡的技藝、奮斗的精神,將深深根植於中國石油青年的心中。他們的成就,將推動中國石油集團青年技術人才如雨後春筍,茁壯成長。

改革開放30年 回顧與展望(一)

今年是改革開放30周年,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發展社會主義、發展馬克思主義。」

關於改革開放,十七大報告中有兩句話值得我們高度重視:

「改革開放符合黨心民心、順應時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確的,成效和功績不容否定,停頓和倒退沒有出路。」

「要毫不動搖的堅持改革方向,提高改革決策的科學性,增強改革措施的協調性,使改革始終得到人民擁護和支持。」

這兩句話不僅旗幟鮮明地闡明了改革開放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堅定性,而且也明確了下一步改革開放的方向和道路。由此可見,今後,中央對改革開放只會加強、只會擴大、只會深化,不可能倒退,不可能停滯。所以,黨的十七大報告實際上也是黨在改革發展關鍵階段闡明的一個全面的、發展的、深刻的改革論和開放論。

【今日主講】中共杭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長 翁衛軍

【中心思想】

把堅持改革開放和完善改革開放有機的結合起來,有利於進一步凝聚各方改革開放的共識,形成推動改革開放的強大力量。所以在這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的特殊日子裡,我們回顧改革開放的歷史,可以增強全國各族人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成就感、自豪感;展望改革開放的未來,可以增強全國各族人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責任感、使命感。

【課堂速寫】

為什麼要隆重地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因為改革開放作為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強大動力,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新局面,使社會主義煥發出前所未有的強大生命力,使馬克思主義煥發出前所未有的強大感召力,使我們黨煥發出新的創造活力。它改變了中國人的命運,改變了國家的命運,也改變了黨的命運,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輝煌成就。

——改革開放極大地提升了我國的綜合國力

通過改革開放,我們實現了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到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開放的偉大歷史轉折,極大地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綜合國力的躍升。1978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為3645億元,到2006年已經達到21萬多億,增長了57.5倍,到2007年則是24.66萬億元。中國外匯儲備去年底達1.53萬億美元,穩居世界第一位,而在1978年我國的外匯儲備只有15億美元。改革開放30年,我國的GDP平均增長9.7%,而世界經濟同期只有3%左右的增長。現在中國的糧食、棉花、肉類、鋼鐵、煤炭、化肥等主要產品的產量在世界上都排在第一位;我們的載人太空梭已成功發射,月球探測工程也正在順利進行,等等,這都充分體現了我國社會生產力的極大提高和綜合國力的極大提升。

中國在這30年的發展中是一枝獨秀。其他國家也曾有過快速發展,可能是5年、10年,甚至是15年,但像中國這樣持續30年以這么高的增長率發展是沒有的。目前,我國的經濟總量超過了義大利、英國、法國等國家,排名已從1978年的第10位上升到現在的第4位,排在我們前面的是美國、日本和德國,其中德國與我們挨得非常近。美國的一些經濟學家也在算,如果中國保持這樣的發展勢頭,到2050年的時候,將要超過美國。

經濟是和政治、軍事聯系在一起的,弱國在世界上是沒有地位的,弱國是沒有外交的。國家強了,說話就有人聽,國家弱了,就沒有話語權。普京就曾說過,沒有實力的憤怒毫無意義。30年的改革發展,伴隨著我們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西方發達國家也越來越重視中國,我們在世界政治舞台的話語權也更強了。比如,由西方發達國家召集的研究世界經濟形勢和問題的西方八國首腦會議要求吸收中國參加,就證明了我國的發展對於世界經濟已經具有不可忽視的影響力。

——改革開放極大地改善了人民群眾的生活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國民生產總值快速增長,全體國民創造出了巨大的社會財富,與此同時,全體居民共享改革成果,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家庭財產由無到有,由少到多,跨越了溫飽、小康兩個生活階段,逐步向富裕邁進。

1978年,中國光農村的貧困人口就有2億5千萬,占總人口的30%。到2006年的時候降至2148萬,僅占我們總人口2.3%。世界銀行公布的數字表明:近25年來,全人類取得的扶貧事業成就中,67%的成就應歸功於中國。也就是說,中國為世界脫貧事業是做出巨大貢獻的。

改革開放30年,生活上的巨大變化,我們每個中國人都能深刻地感受到。2007年和1978年比,我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43.7元提高到13786元;農民人均純收入由133.7元提高到4140元,扣除物價因素以後,二者平均每年都增長7%。而同時,城鎮居民家庭的恩格爾系數從57.5%下降到36.3%,農村居民家庭的恩格爾系數為67.7%下降到43%,這都充分說明了我們生活水平的明顯改善和消費水平的顯著提高。2006年1月1日起,黨和國家為進一步提高農民收入、改善農民生活,又取消了在中國有著2600多年歷史的農業稅,這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個重大事件,也充分證明了改革開放的最終目的就是要讓人民群眾過上好日子。

改革開放也給杭州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1978年,杭州的國內生產總值28.4046億元,財政總收入9.9043億元。到2007年,這兩個數據分別達到了4103億元和778.43億元,城市經濟實力大幅提升。同時,居民收入普遍增加,各個階層群體都獲得了改革帶來的實惠,生活水平顯著提高。比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1978年的338元增至2007的21689元,增長63.2倍,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由1978年的162元上升到2007年的9549元,增長57.9倍。改革開放給我們生活帶來的改變,我們做夢都想不到!比如現在我們的私家車很多,有的人家一戶就有兩輛。還有些企業主是農民出身,在創業初期,他們根本不可能想到現在還可以擁有自己的飛機,更別提手機、電腦啊這些越來越普及的電子消費品了。當時做夢都想不到的事情,現在都一一實現了。

——改革開放極大地提高了全體國民的文化水平和文明素質

改革開放給中國人民面貌帶來的歷史性變化,還不僅僅是在生活水平的提高,還有精神生活和思想觀念的巨大轉變。30年改革開放的一個最大變化就是打破了過去那種單調、統一的帶有個人崇拜和違背人性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模式,精神和文化生活日趨多樣化,思想觀念日益多元化。競爭、效率、民主、法治等等意識是30年前所不可想像的,特別是,人們可以自由地思想,自由地選擇,自主地決定自己的命運,自由、自主、獨立,這是改革開放帶給人們精神領域的一個最大變化。原來走在大街上,大家穿得都差不多,灰色的,現在花花綠綠了、五光十色了,人們的思想也變得活躍了,創新力強了,人也聰明起來了,文明起來了。人的思想從僵化、半僵化,從「兩個凡是」走出來了,國家也從封閉、半封閉走向了開放和自信。精神生活和思想觀念的變革調動了億萬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使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突飛猛進的局面。

改革開放使中國人富起來了,但是我們要防止物質生活豐富,精神生活空虛。美國社會心理學家馬斯洛曾提出一個需求層次理論,把需求從低到高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五個層次,人在滿足了低層次的需要後,還要追求更高層次的需要。所以,我們在抓好物質文明建設的同時,還要高度重視精神文明建設。

30年發展的巨大成就,充分證明了改革開放之路的無比正確性。當然,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對外開放在帶來國外先進管理理念和經驗的同時,也會帶進一些糟粕,正如小平同志所說,開放了,新鮮空氣進來,但有的時候,蒼蠅蚊子也進來了。所以,我們要保持頭腦清醒,國門要打開,好的東西放進來,不好的要拒絕,蒼蠅蚊子要趕掉。此外,我們要正確看待改革開放中出現的一些工作上的失誤。應當看到,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發展市場經濟,是前無古人的偉大創舉。在這場深刻的社會變革中,難免會出現前進中的曲折、發展中的挑戰,但我們走過的路程,我們取得的成就已經表明,不改革開放只能是死路一條;社會的發展還將證明,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才能鞏固成果、再創輝煌。

或:

第一個結合說的是,中國改革開放能夠取得成功,關鍵是既不丟「老祖宗」,又發展「老祖宗」;既不斷開創事業發展新局面,又不斷開拓馬克思主義理論新境界。這樣的結合,推動了人們思想觀念的解放和社會生產力的解放。

第二個結合說的是,中國社會主義能在新時期顯示出蓬勃生機和活力,就在於它是實行改革開放的社會主義;中國改革開放之所以能健康發展,就在於它是有利於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改革開放。這樣的結合,創造了真正活躍起來的社會主義,創造了進一步造福人民的社會主義。

第三個結合說的是,我們在改革開放中,既依靠黨和政府的堅強領導,又尊重基層和人民群眾特別是地方的改革首創精神。這樣的結合,使中國在改革開放導致利益多元化的情況下,能夠有效地保持國家的統一和社會的整合。

第四個結合說的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新體制,作為前無古人的創舉,同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是緊密相連的。這樣的結合,使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成為一種既符合市場經濟一般要求,又符合社會主義本質和方向的制度模式。

第五個結合說的是,我們既重視經濟體制改革,又重視包括政治體制改革在內的上層建築變革;而在推進政治體制改革中,又把擴大民主同健全法制結合起來。這樣的結合,創造了兼具民主和集中兩種長處的政治制度模式。

第六個結合說的是,中國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中,既重視「物」的發展即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又重視「人」的發展即全民族文明素質的提高。這樣的結合,把人的全面發展同社會全面進步統一於現代化建設的實踐之中。

第七個結合說的是,黨在領導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中,適時地把促進發展、提高效率同注重社會公平、促進社會和諧結合起來。這樣的結合,使中國社會既持續地充滿創造活力,又有助於避免兩極分化而達到共同富裕。

第八個結合說的是,中國這樣一個有十幾億人口的發展中大國要發展起來,既離不開參與經濟全球化,更離不開獨立自主。這樣的結合,使我們能同時用好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在趨利避害的平等競爭中達到互利、普惠、共贏。

第九個結合說的是,中國在改革開放中,注意協調改革力度、發展速度同社會可承受程度的關系,把改善人民生活作為處理這三者關系的重要結合點。這樣的結合,既避免了不少轉型國家出現過的經濟嚴重衰退和社會劇烈震盪,又使改革發展成果真正惠及全體人民。

第十個結合說的是,我們黨把對客觀世界的改造同主觀世界的改造結合起來,為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提供強有力的政治和組織保證。這樣的結合,既推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又推進了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從而不斷提高了黨的領導水平、執政水平和拒腐防變能力。

總而言之,貫穿這「十個結合」的一個最本質的結合,就是把堅持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同根據我國實際和時代特徵賦予其鮮明的中國特色結合起來。從這個意義上說,「十個結合」的寶貴經驗,實際上闡發的是中國在改革開放中形成的超越於表面發展成就的更為本質的成就,那就是中國制度文明的特色和發展模式的特點。這也就是說,中國改革開放的成功,本質上是一種制度文明的成功和發展模式的成功。這個制度和模式就叫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又或:
◆最早實行大包乾的村莊

1978年底,安徽鳳陽小崗村18戶農民秘密簽訂契約,決定將集體耕地承包到戶,搞大包干。我國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由此發端。

◆第一家外資銀行代表處

1979年,日本輸出入銀行在北京設立了我國第一家外資銀行代表處。中國加入WTO後,銀行業的開放步伐加快。到2006年9月底,已有22個國家和地區的70多家外資銀行在我國設立營業性機構。

◆ 最早建立的中外合資公司

1980年4月,香港伍淑清女士投資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領到了中外合資企業0001號批准書。

◆ 第一枚遠程運載火箭

1980年5月18日,中國第一枚遠程運載火箭發射成功。兩年後的1982年10月,我國又首次成功進行了潛艇水下發射運載火箭的飛行試驗。1984年4月初,長征三號運載火箭將我國第一顆試驗通信衛星送入地球同步轉移軌道。這一試驗通信衛星成功定點赤道上空後進行了通信、廣播、電視傳輸試驗。

◆改革開放的第一塊「試驗田」

1980年8月26日,深圳經濟特區正式宣告成立。近30年,深圳特區從小漁村發展成為一個現代化城市。據深圳市統計局2008年1月公布的數據,深圳2007年人均GDP達10628美元,成為我國內地目前首個人均GDP過萬美元的城市。

◆首位個體工商戶

1980年,溫州的章華妹領取了中國第一張「個體工商戶營業執照」,成為改革開放後第一個合法的個體戶。到2006年底,全國個體工商戶已達2500多萬戶。

◆首次發行國庫券

根據1981年1月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庫券條例》,該年度財政部在全國發行了總金額40億元的國庫券,要求全民所有制單位和集體所有制單位購買20億元,城鄉人民購買20億元。實際認購46億多元。

◆首次大規模放開小商品價格

1982年9月16日,國務院決定將160種小商品的價格放開,實行市場調節。

◆第一台每秒運算上億次的巨型計算機

1983年12月,我國第一台每秒運算一億次以上的「銀河」巨型計算機,由國防科技大學計算機研究所研製成功,它填補了國內巨型計算機的空白。

◆最早成立的股份制企業

1984年7月,北京成立了全國第一家股份公司 —— 天橋百貨股份有限公司。

◆第一隻股票

1984年11月,發行1萬股、每股50元、總股本50萬元的實物股票飛樂音響誕生(通稱「小飛樂」)。

◆第一家正式宣布破產的國有企業

是1986年8月宣告破產的沈陽市防爆器械廠。

抗災勝利印證改革開放成就

2008年早春,我國經歷了一場歷史罕見的抗擊雨雪冰凍災害的斗爭。抗災救災的勝利,既是一次民族精神的凝聚和弘揚,也進一步印證了改革開放取得的巨大成就。

自有人類以來,自然災害就與之相伴。在舊中國歷史上,每一次大的自然災害無不對人們的生活和生存構成巨大威脅,即使是歷史上所謂的太平盛世,也概莫能外。《舊唐書》記載:興元元年秋,「關輔大蝗,田稼食盡。百姓飢,捕蝗為食……」晚明時期可算得上是農工商發展興盛時期,然而打開史書,仍不乏這樣的記載:萬曆四十四年「歲災,更異矣!百里如焚,芽茁不生;嚙木皮,茹草根,盡,則割人為食。」清代康亁時期被人譽為盛世,而《清史稿·災異志五》記載:「康熙四十二年冬,汶上、沂州、莒州、兗州、東昌、鄆城大飢,人相食,死者枕藉。」歷史經歷了多少朝代,沒有哪一個朝代能讓人民不付出慘痛代價而度過重大自然災害。

憶往昔,看如今,改革開放30年來,我們黨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中,不斷深化對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從「發展是硬道理」,到「發展是第一要務」,再到科學發展觀,執政理念不斷豐富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社會生產力得到了空前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得到了極大豐富,戰勝自然災害的能力也越來越強。

今天,當我們遇到雨雪冰凍災害之時,雄厚的物質基礎為取得抗災救災勝利提供了有力保障。此次雨雪冰凍災害,涉及19個省市、數千萬群眾,直接損失1500多億元。然而大災並沒有造成大難。災害發生後,中央在第一時間下撥救災資金,在很短的時間內,食品、衣被、電力設施、搶險裝備、燃油發電車等民眾生活所需的一切,就源源不斷地送抵災區。各級政府機關對災區群眾做到了缺什麼補什麼,要什麼給什麼。哪一方面設施被損壞,哪一方面的設施就及時得到搶修並恢復,受災群眾食有飯菜、寒有衣被、住有其所、病有醫治,災區的生產、生活很快恢復正常。大災之所無大難,就是因為黨領導人民經過30年的改革開放,生產力得到空前解放,經濟實力得到顯著提高,聚集了雄厚的物質財富,增強了我國承受和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

30年的改革開放,使我們這個過去貧窮落後的國家真真切切地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1978年,我國GDP總量只有3624億元,改革開放以後的2007年達到246619億元,年平均增長9.5%。30年來,國家財政收入年均增長13%以上,進出口貿易總額年均增長17%以上,外匯儲備年均增長36%以上。這種變化中國歷史上是沒有的,也是世界史上罕見的。我們可以從餐桌上印證改革開放的成就,可以從衣著上印證改革開放的成就,可以從人的文化素養上印證改革開放的成就,無疑,也可以從戰勝災害、有災無難中印證改革開放的成就。看成就,想變化,使得我們更有信心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更有信心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更有信心履行好新世紀新階段我軍歷史使命。

您好!

1949年新中國的成立使祖國母親徹底擺脫了被壓迫的境地,中國這頭東方睡獅開始慢慢覺醒,但卻步履維艱,直到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全面實行改革開放的新決策;從此改革開放的春風使中華大地再次煥發了活力,中華民族終於踏上了民族復興的偉大征程!

30年的征程,中華民族以嶄新的姿態重新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30年的滄桑巨變,30年的光輝歷程,鑄就了一個民族近百年的夢想!

改革開放的30年,是中國經濟迅速蓬勃的30年!幢幢高樓拔地而起,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1978年到2006年間,中國經濟總量迅速擴張,國內生產總值從3645億元增長至21,0871億元,增長近60倍!中國的經濟成就不僅寫在了中國歷史之上,也在世界歷史上刻下了輝煌的一頁,過去25年全球脫貧所得成就中,近70%的成就歸功於中國!

改革開放的30年,是中國社會和諧穩定的30年!自粉碎「四人幫」以後,中華民族猶如鋼鐵長城一般堅不可摧!97年香港回歸,99年澳門回歸;1998年面對南方歷史罕見的特大洪水,2003年面對讓人聞風喪膽的非典疫情,2008年面對十幾個省份百年不遇的冰雪災害,中華兒女眾志成城,手挽手將一個個磨難阻擊在腳下!

改革開放的 30年,是教育事業穩步發展的30年!1983年,鄧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對世界,面對未來!高考制度恢復之初,全國有570萬人參加高考,卻僅錄取27萬名;而到2007年,全國普通高校招生報名人數達到1010萬,錄取新生達567萬名!伴隨著教育規模的發展,更有越來越多的中華兒女在世界高精尖人才中占據著日益重要的位置!

改革開放的30年是中國航天事業不斷創新的30年!從1979年遠程火箭發射試驗成功,到2003年「神五」升天,首次載人航天飛行成功,再到2005年神舟六號載人航天衛星順利返回,中國航天人在摸索中讓祖國一躍成為航天科技強國!2008年,我國首顆探月衛星「嫦娥一號」發射升空,炎黃子孫的千年奔月夢成為了現實!

改革開放的30年,也是我國體育事業蒸蒸日上的30年!1984年許海峰摘得中國奧運首枚金牌,自此之後,中華體育健兒奮勇爭先:2000年悉尼奧運,中國代表團收獲28枚金牌,取得了金牌榜和獎牌榜均名列第三的佳績;04年雅典,中國軍團更是將金牌總數擴增到32枚,位列金牌榜第2位!而今年,在108天之後,奧運大幕將在中華大地上拉開,我們將成為奧運的主人!

我們堅信,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上,必將出現一個又一個輝煌的30年!中華民族的崛起,必將讓世界為我們自豪!

熱點內容
鳳凰傳媒港股 發布:2021-03-31 20:26:44 瀏覽:3
美國原油出口帶來了什麼 發布:2021-03-31 20:26:44 瀏覽:740
k線重合指標 發布:2021-03-31 20:26:26 瀏覽:359
金融財經網站排名 發布:2021-03-31 20:25:22 瀏覽:766
金融視頻網站 發布:2021-03-31 20:25:20 瀏覽:108
公司是否質押 發布:2021-03-31 20:24:28 瀏覽:643
私募眾籌騙 發布:2021-03-31 20:24:21 瀏覽:852
股份構成是什麼意思 發布:2021-03-31 20:24:21 瀏覽:989
2015年a股市值排名 發布:2021-03-31 20:23:56 瀏覽:263
融資名單查詢 發布:2021-03-31 20:22:52 瀏覽: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