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資原油公司
⑴ 全球四大石油服務公司都是哪些
全球四大石油服務公司都有:威德福,斯倫貝謝,貝克休斯,哈里伯頓。
1
威德福
威德福國際公司是全球四大石油服務公司之一,總部位於瑞士,現有雇員6萬余名,在美國上市。做為經營油田服務及設備的大型跨國企業,威德福國際公司在全球范圍內為油氣田勘探開發提供服務,在世界主要能源生產中心如亞洲、加拿大、歐洲、拉丁美洲、中東、俄羅斯及美國都設有區域服務中心,業務遍及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為客戶提供一流品質的油田服務是威德福國際公司一貫秉承的宗旨。多年以來,公司致力於在所有的業務表現和合作關系中達到最高標准,在其所有的產品服務部門以及各個作業國家和地區貫徹統一的企業安全文化、作業管理和質量控制體系。同時,做為一個負責任的企業公民,威德福國際公司努力造福於當地社會,並積極參加和響應能給予當地經濟帶來積極影響的活動和倡議。
2
斯倫貝謝
斯倫貝謝(Schlumberger)公司是全球最大的油田技術服務公司,公司總部位於休斯頓、巴黎和海牙,在全球140多個國家設有分支機構。公司成立於1927年,現有員工130000多名,2006年公司收入為192.3億美元,是世界500強企業。 斯倫貝謝科技服務公司(SIS) 屬於斯倫貝謝油田服務部,是石油天然氣行業公認的最好軟體和服務供應商。
3
貝克休斯
貝克休斯公司(Baker Hughes)是美國一家為全球石油開發和加工工業提供產品和服務的大型服務公司,2013年在美國500強企業福布斯排名135,銷售額214.1億美元,利潤13.11億美元。公司前身是兩家歷史悠久的石油設備公司 Baker International 和 Hughes Tool Company。至2012年12月31日,公司共有員工5萬8千餘人,其中約58%的員工在美國本土以外工作,公司營業范圍遍及世界80多個國家。該公司通過它的油田服務公司,提供完整的鑽井、完井和油氣井生產的產品和服務。
貝克休斯在油田生產服務領域十分廣泛,公司宗旨在於提高石油工業作業效率,提高油氣藏的最終採收率。主要從事以下幾個方面服務:1)油田總包服務 2)鑽井,地層評價和鑽井液系統;3)完井,生產,壓裂及生產管柱系統;4)生產流程及化學葯劑服務
4
哈里伯頓
哈里伯頓公司(Halliburton Company)成立於1919年,是世界上最大的為能源行業提供產品及服務的供應商之一。公司總部位於阿聯酋第二大城市迪拜,在全球七十多個國家有超過五萬五千名員工。為一百多個國家的國家石油公司,跨國石油公司和服務公司提供鑽井、完井設備,井下和地面各種生產設備,油田建設、地層評價和增產服務。九十多年來,哈里伯頓公司在設計、製造和供應可靠的產品和能源服務方面一直居於工業界的領先地位。目前哈里伯頓公司是中國石油和天然氣行業最大的設備和服務提供商之一。
⑵ 國家石油公司是什麼
國家石油公司是指那些由國家投資組建、以實施國家戰略目標為使命的石油公司。世界上曾有80多個國家成立過國家石油公司。目前,國家石油公司仍然在世界石油工業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與國際大石油公司一並成為世界石油勘探開發領域的主力軍。國家石油公司有以下幾個特點:
首先,都有本國政府的大力支持做後盾。政府在外交、政策、稅收、金融等方面對國家石油公司的發展給予大力支持。同時,國家石油公司代表國家對本國的油氣資源進行管理和經營,維護國家權益,利稅上繳國家。
其次,都依託上游逐步建立起一體化的產業鏈條,實力大增。通常,石油儲產量是國家石油公司的最大優勢。世界上擁有石油儲量最大的10大石油公司都是國家石油公司。國家石油公司初創之時,下游非常薄弱,受制於跨國公司。以後,許多國家石油公司大力發展下游業務,而且還打入歐、美發達國家開拓業務,有些業務能力甚至超過了一些國際大石油公司。
其三,以國際化經營帶動公司快速發展。一些發展中國家的石油公司打破只在本國范圍內「守攤」的局限,先後走出國門,到國際大舞台上去參與競爭。在上游參與全世界油氣資源的再配置,在下游爭取、鞏固和擴大市場份額,並以國際化促進上下游一體化。
歷經幾十年的摸索發展,各國國家石油公司憑借其資源稟賦優勢,憑借其多年來在石油技術、人才和管理等方面的積累和儲備,憑借其在開展國際合作和跨國經營中的豐富經驗,已具備相當雄厚的實力,成為世界石油舞台上一支頗具影響力的「國家隊」。
知識鏈接:世界上最早的國家石油公司阿根廷是發展中國家創建國家石油公司的先驅。1907年和1918年,阿根廷先後在打水井時發現了石油。政府為了擺脫以「七姊妹」為首的國際大石油公司的控制,專門成立了石油礦產局,以自我開發油田。這個機構後來改組為國家石油公司(YPF),負責國內外石油勘探開發活動。
⑶ 中國石油算不算國有獨資公司
1 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 74 中國輕工集團公司
2 中國核工業建設集團公司 75 中國輕工業對外經濟技術合作公司
3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 76 中國工藝(集團)公司
4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 77 中國鹽業總公司
5 中國航空工業第一集團公司 78 華誠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6 中國航空工業第二集團公司 79 中國恆天集團公司
7 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 80 中國紡織科學研究院
8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 81 中國中材集團公司
9 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 82 中國建築材料集團公司
10 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 83 中國有色礦業集團有限公司
11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 84 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
12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 85 北京礦冶研究總院
13 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 86 中國國際技術智力合作公司
14 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 87 中國遠東國際貿易總公司
15 國家電網公司 88 中國房地產開發集團公司
16 中國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 89 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
17 中國華能集團公司 90 中國北方機車車輛工業集團公司
18 中國大唐集團公司 91 中國南方機車車輛工業集團公司
19 中國華電集團公司 92 中國鐵路通信信號集團公司
20 中國國電集團公司 93 中國鐵路工程總公司
21 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 94 中國鐵道建築總公司
22 中國長江三峽工程開發總公司 95 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23 神華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96 中國普天信息產業集團公司
24 中國電信集團公司 97 中國郵電器材集團公司
25 中國網路通信集團公司 98 中國衛星通信集團公司
26 中國聯合通信有限公司 99 電信科學技術研究院
27 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 100 中國農業發展集團總公司
28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公司 101 中國農墾(集團)總公司
29 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公司 102 中國中紡集團公司
30 東風汽車公司 103 中國對外貿易運輸(集團)總公司
31 中國第一重型機械集團公司 104 中國絲綢進出口總公司
32 中國第二重型機械集團公司 105 中國成套設備進出口(集團)總公司
33 哈爾濱電站設備集團公司 106 中國出國人員服務總公司
34 中國東方電氣集團公司 107 中國生物技術集團公司
35 鞍山鋼鐵集團公司 108 中國林業集團公司
36 寶鋼集團有限公司 109 中國醫葯集團總公司
37 武漢鋼鐵(集團)公司 110 中國國旅集團有限公司
38 中國鋁業公司 111 中國新興(集團)總公司
39 中國遠洋運輸(集團)總公司 112 中國保利集團公司
40 中國海運(集團)總公司 113 中國新時代控股(集團)公司
41 中國航空集團公司 114 珠海振戎公司
42 中國東方航空集團公司 115 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
43 中國南方航空集團公司 116 中國電子工程設計院
44 中國中化集團公司 117 中國海誠國際工程投資總院
45 中糧集團有限公司 118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
46 中國五礦集團公司 119 中國煤炭地質總局
47 中國通用技術(集團)控股有限責任公司 120 新興鑄管集團有限公司
48 中國建築工程總公司 121 中國民航信息集團公司
49 中國儲備糧管理總公司 122 中國航空油料集團公司
50 國家開發投資公司 123 中國航空器材集團公司
51 招商局集團有限公司 124 中國電力工程顧問集團公司
52 華潤(集團)有限公司 125 中國水電工程顧問集團公司
53 中國港中旅集團公司[香港中旅(集團)有限公司] 126 中國水利水電建設集團公司
54 國家核電技術有限公司 127 中國黃金集團公司
55 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 128 中國儲備棉管理總公司
56 中國節能投資公司 129 中國印刷集團公司
57 中國高新投資集團公司 130 攀枝花鋼鐵(集團)公司
58 中國國際工程咨詢公司 131 魯中冶金礦業集團公司
59 中國包裝總公司 132 長沙礦冶研究院
60 中商企業集團公司 133 中國樂凱膠片集團公司
61 中國華孚貿易發展集團公司 134 中國廣東核電集團有限公司
62 中國誠通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135 中國長江航運(集團)總公司
63 中國華星集團公司 136 上海船舶運輸科學研究所
64 中國中煤能源集團公司 137 中國華錄集團有限公司
65 中國煤炭科工集團有限公司 138 上海貝爾阿爾卡特股份有限公司
66 中國機械工業集團公司 139 彩虹集團公司
67 機械科學研究總院 140 武漢郵電科學研究院
68 中國農業機械化科學研究院 141 上海醫葯工業研究院
69 中國中鋼集團公司 142 華僑城集團公司
70 中國冶金科工集團公司 143 南光(集團)有限公司
71 中國鋼研科技集團公司 144 西安電力機械製造公司
72 中國化工集團公司 145 中國葛洲壩集團公司
73 中國化學工程集團公司 146 中國鐵路物資總公司
目前146家央企 都是國有獨資的
⑷ 中國最大做投資原油公司有哪幾家
很多人多說自己是正規的,但是要看3點平台怎麼樣。
1、看平台是否有監管機構版
2、看平權台是否是私人自己注冊的平台對賭交易模式
3、看平台收費的標准怎麼樣,一般正規的是不收任何手續費的。只拿點錯。
總結以上的,可以交流、討論
⑸ 中國五大國有石油石化企業是什麼啊
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中國海油、中化集團、中航油集團。
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油氣行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基礎石化產品不足自給,發展到形成2億噸原油生產能力、近8億噸煉油能力、5000萬噸以上PTA產能等自給有餘、行銷世界。
同時還延伸發展了新能源、新材料、精細化工等高新技術產業,建立起完整的產業體系。40年間,我國原油產量增長0.8倍,年均增長1.6%。
天然氣產量增長9.4倍,年均增長6.5%。在鞏固油氣生產能力的同時,還建成了四大油氣進口通道和國家石油戰略儲備庫,能源安全保障進一步提升;自主建成了西氣東輸、千萬噸煉油和百萬噸乙烯等一大批戰略性重大工程;深海油氣開發、頁岩氣和煤層氣等一大批空白和禁區相繼填補和突破,部分領域實現國際領先。
(5)國資原油公司擴展閱讀
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中國海油和中化集團4家油氣企業,在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期間與參展商總計簽署961億美元進口協議,加上其他中小油氣公司,我國油氣企業在本屆進博會的簽約金額近千億美元。
其中,中國石油與23家國際知名供應商簽署合作協議,總金額292億美元;中化集團與17家合作夥伴簽署合作協議,總金額113億美元;中國石化與48家供應商簽訂采購協議,總金額達到456億美元;中國海油與西門子等簽訂進口協議,總金額100億美元。
外界普遍認為,中國巨大的油氣需求和資源潛力將為國外合作夥伴提供穩定的市場,也為世界各國投資者開辟了廣闊的合作空間,這將推動全球油氣貿易合作新局面加速實現。
⑹ 走向國際的中國三大石油公司是指什麼
我國的石油工業運營主體主要是以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和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為主的三大國家石油公司為支撐的,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中國石油工業運行模式。
(1)三大石油公司的歷史由來及其發展演變過程。
1950年4月,國務院設立燃料工業部石油管理總局,管理新中國的石油生產開發工作。當時我國石油工業水平極為落後,原油年產量僅為12萬噸,煉油17萬噸。為迅速改變新中國石油工業落後的面貌,為國民經濟的發展提供強大的能源保證,1955年,黨中央國務院決定成立石油工業部,全面負責全國石油、天然氣資源的勘探和開發工作。隨後的若干年中,石油工業部先後改組為燃料化學工業部、石油化學工業部,然後又回到石油工業部。
1982年1月30日,國務院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合作開采海洋石油資源條例》,決定成立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以立法形式授予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在中國對外合作海區內進行石油勘探、開發、生產和銷售的專營權,全面負責對外合作開采海洋石油資源業務。2月15日,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在北京正式成立,作為中國對外開放的窗口和國家石油公司,擔負起對外合作和發展中國海洋石油工業的重任。
中國石油工業的演變1983年7月,國務院決定成立中國石油化工總公司。
1988年9月17日,根據中國國內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和政府職能轉換的要求,國務院決定撤銷石油工業部,以其所轄主要資源和資產為依託,成立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作為中國的特大型國有企業,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主要從事石油、天然氣上游領域的生產業務,兼有部分政府管理、調控職能。
1998年3月,九屆人大一次會議審議批准《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決定對我國石油石化工業實施戰略性改組,分別組建中國石油和中國石化兩個特大型企業集團公司。5月13日,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中國石油化工總公司在北京舉行劃轉企業交接儀式。7月27日,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和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正式宣告成立。
按照此次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將原化學工業部和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中國石油化工總公司的政府職能合並,組建國家石油和化學工業局,由國家經貿委管理;原石油和石化兩個總公司下屬企業,按上下游結合的原則,分別組建成兩個特大型石油化工企業集團。以原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為主體組建的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以大慶、遼河、華北等13家油氣田企業為基礎,分別從原中國石油化工總公司和地方劃入19家企業和17家企業;而以原中國石油化工總公司為主體組建的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則以燕山、上海高橋、金陵、揚子等23家大型石化企業為基礎,分別將原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的勝利、中原、江漢等7家油氣田企業和4家輸油公司、1家石化企業和地方的23家石油銷售公司劃入。至此,中國改革開放以來最大,同時也是首次行業性整體重組完成。中國石油工業由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簡稱中國石油集團)、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簡稱中國石化集團)和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簡稱中國海油)三大國有石油公司「三足鼎立」的局面最終形成。
(2)中國三大石油公司的經營現狀與發展。
1998年中國石油工業的戰略性資產重組,解決了長期以來石油和石化兩大公司上下游分割、內外貿分離、產銷脫節的狀況,在上下游一體化的基礎上,重建了其有競爭力的生產體系。重組後的中國石油、中國石化和中國海油三大國家石油公司不再承擔政府職能,而成為真正的市場主體。
2000年4月6、7日,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最大的控股子公司)股票首先在香港、紐約上市成功。時過半年,10月18日、19日,中國石化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的子公司)股票也在香港、紐約、倫敦三地上市成功。中國海洋石油股份有限公司(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的子公司)的股票於2001年2月27日和28日分別在紐約和香港掛牌上市,成功進入國際資本市場。
中國石油集團是中國最大的國有石油企業,是國內最大的油氣生產商、供應商。擁有大慶、遼河、新疆、四川等14家大型、特大型油氣田生產企業和大連石化、蘭州石化、撫順石化等16家大型煉化企業及19個油品銷售企業;業務領域涉及石油天然氣勘探開發、煉油化工、管道運輸、油氣煉化、產品銷售、石油工程技術服務、石油機械加工製造、石油貿易等多個領域,在國內石油、天然氣生產、加工和銷售市場中都占據主導地位。近年來,中國石油集團不斷加快主營業務發展,實施「東西共進,油氣並舉」的經營戰略,先後發現了多個5000萬至1億噸級儲量規模油田,新疆油田、長慶油田、塔里木油田原油產量也相繼突破千萬噸;在天然氣業務方面,儲量、產量都有大幅提升,尤其是在天然氣管道建設方面,先後完成西氣東輸、陝京二線、忠武線(四川忠縣—武漢—長沙)、澀寧蘭管道及冀寧管線等項工程的建設,為國民經濟發展和能源供應安全提供了強有力的保證;在原油煉化業務方面,形成了3個千萬噸級和12個500萬噸級煉廠,2005年原油加工量達11061萬噸,總原油加工能力超過12500萬噸。
近年來,中國石油集團海外油氣業務領域和規模不斷擴大,發展模式也已由單一的合作開采向跨國並購、風險勘探和上下游一體化方向發展。目前,海外油氣項目已經擴大到60多個,同時,充分利用中國石油工業發展的50多年所形成的勘探開發、煉油化工、管道建設、工程建設等方面的完整的服務體系,廣泛開展國際合作,目前,中國石油在海外的技術服務隊伍已發展到400多支,遍及50多個國家和地區。
作為中國第二大國有石油企業的中國石化集團的海外觸角已經延伸到伊朗、葉門、阿爾及利亞、土庫曼、奈及利亞、吉爾吉斯斯坦等多個國家和地區。在伊朗,中國石化集團採用回購方式在當地一處油田提供風險勘探服務;在葉門,中國石化集團利用產品分成方式,享有該國某區塊37.5%的合同者權益;在土庫曼和吉爾吉斯斯坦的兩處油田,中國石化集團通過提供工程服務和研究的方式,為最終進入打下基礎;對阿爾及利亞和奈及利亞的邊際油田則動用投入較少的產品分成法獲得利益。
中國石化集團還計劃到2010年,要把中國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建成主業突出、資產優良、股權多元、科技創新、管理科學、財務嚴謹、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世界級一體化能源化工公司。
第三大國有石油公司中國海油,是中國最大的海上油氣生產商,在中國海域擁有渤海灣、南中國海西部、南中國海東部及中國東海四個主要作業區,油氣產量不斷提升,2005年底國內油氣總產量達3364萬噸。
近年來,中國海油公司加快實施國際化戰略,通過一系列資產並購等資本運營方式在全球范圍迅速擴張,海外業務呈現了跨越式發展。自2003年以來先後成功實施了數宗大型海外油氣資產並購,其中通過並購西班牙Re1aso1公司在印度尼西亞的部分油氣資產,成為印尼最大的海上石油生產商;取得澳大利亞西北大陸架天然氣項目內合資實體——中國液化天然氣合資企業25%的股份,為中國第一個液化天然氣(簡稱LNG)項目——廣東LNG項目提供上游資源保證。2005年上半年,又以1.5億加元購得加拿大MEG公司18.5%的股權。
此外,中國海油所屬的專業技術服務公司也主動出擊海外市場。中國海油油田服務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在印度尼西亞、緬甸、澳大利亞、伊朗等國家獲得數項油田服務合同,已成為國際石油技術服務領域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並為公司創造了可觀利潤。
中國石油和中國石化近年來在世界500強中的排名變化
2000—2005年中國三大石油公司原油產量
2000—2005年中國三大石油公司天然氣產量
2001—2005年中國三大石油公司總資產狀況如今,中國石油集團和中國石化集團已經進入世界500強行列,中國海油也正向世界500強進軍。三大企業呈現出勃勃生機。中國石油在財富500強中的排名已由2001年度的第83位,上升至2006年度的第39位;中國石化從2001年度的第86位躍居到2006年度的第23位,取得中國公司在世界500強排行榜中的最好名次。
上述事實均表明,中國石油集團、中國石化集團和中國海油三家國家石油公司已成為全球大公司陣營和世界石油工業中一支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具備了一定的國際競爭力基礎。
⑺ 中國石油公司有哪些是國企
1、中國石油公司國企有: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航油、中化集團等。
2、國有企業,在國際慣例中僅指一個國家的中央政府或聯邦政府投資或參與控制的企業。在中國,國有企業還包括由地方政府投資參與控制的企業。政府的意志和利益決定了國有企業的行為。國有企業作為一種生產經營組織形式同時具有營利法人和公益法人的特點。其營利性體現為追求國有資產的保值和增值。其公益性體現為國有企業的設立通常是為了實現國家調節經濟的目標,起著調和國民經濟各個方面發展的作用。
3、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國石油」或「中石油」)是於1999年11月5日在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重組過程中按照根據《公司法》和《國務院關於股份有限公司境外募集股份及上市的特別規定》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
⑻ 中國有幾家石油公司
1.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 2.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 3.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
國有資源都是國家控股的``中國是社會主義國家```石油大亨只有在資本主義國家才能出現````````
由於中國工業發展很快,但石油儲量不是很大,中國目前自己開發出來的石油只夠自己使用的55%,另外45%的一億多噸的缺口就只有靠進口了.進口的還包括中國石油和中國石化在國外採油井採到的石油.
中國進口石油的國家主要有沙特\伊朗\俄羅斯\非洲和委內瑞拉.
其中沙特是親美國家,俄羅斯太狡猾喜歡打能量政治,伊朗和委內瑞拉麵臨與美國的戰爭危險,非洲是中國最成功的,但也面臨戰爭過於頻繁和日本的介入的威脅.再加上印度與中國的能源爭奪戰升級,中國的石油需求正面臨極大的挑戰.因此中國今年開是加大力度對生物柴油\核能\風能和太陽能的開發力度,以便將來減少對石油的依賴.同時降低煤炭的出口總量,留著以後用.同時加大節能的宣傳.
據美國《油氣雜志》撰寫的「全世界看儲量和產量」一文中所說,截止到200
6年1月1日,沙烏地阿拉伯的石油儲量達到了2643億桶,位居世界第一。排名世
界第二至第九的國家及其擁有的石油儲量分別為加拿大(1788億桶)、伊朗(1
325億桶)、伊拉克(1150億桶)、科威特(1015億桶)、阿拉伯聯合酋
長國(978億桶)、委內瑞拉(797億桶)、俄羅斯(600億桶)和利比亞(
391億桶)。
位於奈及利亞之後的10個國家的排名依次是美國、中國、卡達、墨西哥、阿
爾及利亞、巴西、哈薩克、挪威、亞塞拜然和印度,這10個國家擁有的石油儲
量分別為183億桶、152億桶、129億桶、114億桶、112億桶、90億
桶、77億桶、70億桶、58億桶(原文中少了一個國家的數字——譯者)。世界
其他國家和地區擁有681億桶的石油儲量。
⑼ 國家石油利益的代表——國家石油公司
(1)國家石油公司的興起和發展。
國家石油公司是指那些由國家投資組建、以實施國家戰略目標為使命的石油公司。世界上曾有80多個國家成立過國家石油公司。目前,國家石油公司仍然在世界石油工業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與國際大石油公司一並成為世界石油勘探開發領域的主力軍。在發展過程中,國家石油公司也曾經歷私有化浪潮的沖擊和洗禮,但其中的一些堅持至今,它們已經發展壯大並展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
從1922年阿根廷建立起世界上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國家石油公司以來,國家石油公司在國際石油市場上的重要性不斷受到各國政府的重視,並成為世界石油工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主要推動力量。
20世紀初,政府對石油工業的介入意味著國家石油公司的萌芽。這期間重要的事件包括:第一次世界大戰前,英國海軍同英波(斯)石油公司(英國石油公司的前身)簽訂長期購油合同,英國政府進而控制了公司51%的股份;十月革命勝利後,蘇聯建立了管理高加索地區重要油田的國家機構;法國政府為接管一戰戰敗國德國的部分石油權益,倡議建立了法國石油公司;義大利政府為尋找石油資源組建本國國家石油公司。
阿根廷是發展中國家創建國家石油公司的先驅。20世紀初,以「七姊妹」為首的國際大石油公司逐步建立起全面控制整個西方世界石油的勘探、生產、加工、儲運、貿易和價格一體化的石油壟斷體系。發展中國家不甘於長期受制於國際大石油的控制和剝奪,收回石油主權運動也從此發端。阿根廷1907年和1918年先後在打水井時發現了石油,政府專門成立石油礦產局以開發油田,這個機構後來改組為國家石油公司(YPF),負責石油的國內外勘探開發活動。
1938年,墨西哥政府沒收外國公司在墨西哥的石油資產,實行國有化,把石油業務交由墨西哥國家石油公司(Pemex)經營,由此產生了第一家現代模式的石油資源國國家石油公司。之後,隨著非洲獨立運動的開展,收回石油主權和建立國家石油公司的浪潮又在非洲興起。墨西哥國家石油公司的成立在當時的西方世界曾引起強烈反響,遭到英美石油公司及其政府政治上的威脅和經濟上的制裁。但是,墨西哥人民和國家石油公司頂住了巨大的壓力,堅持下來,在20世紀60—70年代陸續發現一系列油田,成為世界重要的產油國。
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到50年代,世界上又誕生了一批國家石油公司。戰後,美國推行馬歇爾計劃,讓西歐國家大量使用中東廉價石油,促成西歐能源結構迅速從煤向石油轉變。而當時資本主義世界的石油大多控制在以美國資本為主的石油「七姊妹」手中。為了打破外國公司對本國石油市場的壟斷,保障本國能源供應,一些西歐國家先後建立起本國的國家石油公司。法國於1945年成立石油勘探局,在本土和法屬殖民地找油。1966年該局發展成為經營石油勘探的公司ERAP,1976年發展成為埃爾夫—阿奎坦公司。1953年,義大利經過近3年的醞釀,在AGIP等國有企業的基礎上成立了國家石油公司埃尼集團。1950年,奧地利在英美法蘇四國結束對奧地利佔領的時候,建立起國家石油公司OMV。
20世紀70年代是國際上國家石油公司涌現的高潮期。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成員國紛紛成立國家石油公司是這一輪國有化浪潮中最重要的事件。在此浪潮推動下,許多中東資源國都先後實現了石油工業國有化。其中,阿拉伯各主要資源國基本上採取逐步提高國家參股比率的辦法把外國人掌握的石油資產轉為國有。委內瑞拉等國採取先取消租讓制,繼而接收外國石油資產的辦法,把接管來的石油資產交給新成立的國家石油公司管理和經營。有些國家,如委內瑞拉、沙烏地阿拉伯、科威特、伊拉克等甚至完全實行了國家石油公司對本國石油工業的壟斷,不允許外國公司插手。這是世界石油工業的一場大革命。它使長期以來通過租讓制掌握資源國石油資源,控制石油生產,壟斷世界石油市場,操縱石油價格的石油「七姊妹」從第三世界國家的石油上游工業中被攆了出去。由此,世界上絕大多數石油儲量和產量轉到了資源國國家石油公司的手中。
20世紀70年代接連出現的石油危機和高油價,給石油消費大國造成了很大的沖擊,也促進了一些發達國家國家石油公司的建立。日本的石油供應基本上來自中東,依賴於外國公司,為了保障石油供應,日本成立了國家石油公司——日本石油公團,著手建立戰略石油儲備。政府還積極贊助私人企業到國外去開發石油。加拿大是個產油國,但是它的石油生產和銷售掌握在以美國資本為主的外國公司手中,為了對本國石油市場有所控制,加拿大也成立了加拿大國家石油公司。
石油危機促進了歐洲北海和世界其他地區的石油勘探和開發。英國、挪威、丹麥等發達國家和馬來西亞、菲律賓、剛果、安哥拉等先後成立國家石油公司來保障本國石油權益。一些發展中國家石油進口國,如斯里蘭卡,在高油價沖擊下也成立了國家石油公司來控制本國石油市場,減少國際風險。
(2)國家石油公司的特點及發展趨勢。
國家石油公司不同於一般的國有或國營石油公司,不僅是國家所有的公司,而且具有代表國家、維護國家權益、為國家總體利益服務的基本特徵。各國成立國家石油公司的背景和目的各不相同,大體上可歸納為以下三類:
第一類,發展中的石油出口國的國家石油公司,是在石油工業國有化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他們的主要任務是代表政府全面接管所有的外資石油公司,對其資產加以經營管理,並進而發展本國的石油工業,為振興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
第二類,石油依靠進口的國家成立國家石油公司,是為了打破外國石油公司對本國石油供應的控制和對本國石油市場的壟斷,從戰略上保障本國的石油供應。
第三類,油氣資源國成立國家石油公司,是為了代表政府同外國石油公司打交道,受政府委託經營管理石油資產,收回曾經被西方石油公司廉價佔有的油氣資源。
國家石油公司的作用趨向於發展並服從於當時政府具體政策的要求。比如,發展中國家的國家石油公司,其經營活動常常是從石油工業的低技術領域,即銷售部分開始;然後,延伸到相近的技術較復雜的領域中,如煉油;最後,進入最高技術領域的勘探與生產。這成為國家石油公司在發展中國家的典型模式。
從全球范圍來看,近幾十年來,國家石油公司的自身規模和實力都得到了加強。這期間,由於各國國情不同,出於提高石油生產效率、保障國家的石油利益和解決自身投資不足等種種原因,國家石油公司出現了私有化和加強國家控制兩種不同趨勢的發展。
20世紀80年代起,石油領域的私有化從歐洲興起,波及了整個石油領域。英國帶頭領導了向私有化的轉變,廢除了英國國家石油公司,轉向私營。私有化的傾向很快得到加速和擴展,並在不同程度上涉及了雷普索爾公司、道達爾公司、埃爾夫—阿奎坦公司、新加坡石油公司、加拿大國家石油公司和秘魯國家石油公司及義大利埃尼集團。
在石油工業私有化運動中存在兩種趨勢。一種是類似英國、阿根廷石油工業的私有化,是政府放棄對本國石油工業的控制,國家資本退出石油工業,取消國家石油公司。另一種是石油資源國對本國國家石油公司的私有化,反映的是對石油工業管理體制的改革和石油工業的開放,旨在搞活國家石油公司,吸引外國資本和技術加快本國石油工業的發展,使國家石油公司為本國的經濟和社會發展作出更大貢獻。其石油工業改革開放的基本內容為政企分離,對國家石油公司實行股份制改造,使其提高效率和效益,但政府保持對國家石油公司的控制權。上游歡迎外資參與勘探和開發,由國家石油公司代表國家維護石油資源的權益;下游開放油品市場,允許外國公司參與競爭,但國家通過國家石油公司對石油進口和市場價格實行一定的控制,對一部分「包袱」性資產予以出售。種種跡象表明,世界范圍的石油工業私有化仍將持續,但是,國家石油公司不但不會消亡,而且將繼續發揮重要的作用。
20世紀90年代以來,許多拉美地區重要的石油生產國如委內瑞拉、巴西、阿根廷、秘魯、厄瓜多等,為了振興本國石油工業,恢復和發展經濟,都逐步放寬或解除了對本國能源部門的壟斷控制,推出一系列石油業開發措施,積極鼓勵引進外資與對外合作。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哈薩克等獨聯體國家的石油工業開始對外開放,為外國石油公司和資金、技術介入開辟了新的合作空間。甚至像沙烏地阿拉伯這樣自20世紀70年代實現石油工業國有化以來就一直不允許外國石油公司進入本國勘探開發市場的中東產油大國也開始出現政策松動的跡象。上述國家放寬對本國石油工業的管制、開放本國石油市場的做法為國際大石油公司跨國經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廣闊市場。
然而,近幾年來,伴隨著世界油價的不斷攀升,尤其是從2003年以來,發展中國家,特別是拉丁美洲國家的石油國有化呼聲日益高漲。從某種意義上講,這無疑是20世紀石油資源國為保護自身石油權益進行斗爭的延續和升級。查韋斯領導下的委內瑞拉政府,不斷調整石油投資政策,並通過委內瑞拉國家石油公司(PDVSA)逐步實現國家對其石油產權的全面控制和石油資源國有化。玻利維亞、阿根廷、哥倫比亞等國也積極響應,不同程度的通過國有化加強了對本國石油資源的控制。
綜合分析國家石油公司的成功案例,多數都具備以下幾個特點:
首先,都有本國政府的大力支持做後盾。政府在外交、政策、稅收、金融等方面對國家石油公司的發展給予了大力支持。同時,國家石油公司代表國家對本國的油氣資源進行管理和經營,維護國家權益,利稅上繳國家。
其次,都依託上游逐步建立起一體化的產業鏈條,實力大增。通常石油儲產量是國家石油公司的最大優勢。世界上擁有石油儲量最大的10大石油公司都是國家石油公司。國家石油公司初創之時,下游非常薄弱。以前,國際大石油公司都是在發展中國家開採石油,然後把原油運送到發達國家去煉制和銷售。20世紀70年代中期以後,國際大石油公司雖然失去了在發展中國家的大部分油氣田,卻依然控制著世界石油市場,發展中國家的國家石油公司不得不把原油賣給它們。為了改變這種狀況,沙烏地阿拉伯、委內瑞拉、墨西哥、伊朗、科威特等國的國家石油公司下大力氣發展下游業務。它們不僅在本國大力發展煉油和銷售,而且還打入歐、美發達國家開拓業務。委內瑞拉國家石油公司不僅在國內擁有6座煉油廠,而且在國外擁有11座合營煉油廠,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德國、瑞典各有一家從事下游的合資公司。下游業務能力甚至超過了一些國際大石油公司。經過20多年的奮斗,上述5家公司的原油加工能力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1998年在世界煉油能力最大的企業中分別居第8、3、10、13和15位。1998年OPEC成員國國家石油公司的煉油能力總計達5.2億噸,油品銷售量達6億噸,徹底打破了跨國大石油公司把持煉油和銷售的局面。
其三,以國際化經營帶動公司快速發展。一些發展中國家的石油公司打破只在本國范圍內「守攤」的局限,先後走出國門,到國際大舞台上去參與競爭。在上游參與全世界油氣資源的再配置,在下游爭奪、鞏固和擴大市場份額,並以國際化促進上下游一體化。在這方面,科威特國家石油總公司(KPC)、委內瑞拉國家石油公司(PDVSA)、馬來西亞國家石油公司(Petronas)和巴西國家石油公司(Petrobras)都是比較突出的。例如,馬來西亞國家石油公司在短短十幾年的時間內,國際化業務取得了長足的發展,1990—2000年,國際業務收入占公司總收入的比例由零上升至31.3%,並以此帶動公司的各項業務和整體實力的根本性改變與提升,在2006年度世界500強中排名第86位。
歷經幾十年的摸索發展,各國國家石油公司憑借其資源稟賦優勢,憑借其多年來在石油技術、人才和管理等方面的積累和儲備,憑借其在開展國際合作和跨國經營中的豐富經驗,已具備相當雄厚的實力,成為世界石油舞台上一支頗具影響力的「國家隊」。
面對未來,國家石油公司除了發揮其上游優勢外,都在努力加快一體化進程和跨國經營步伐,調整和改革石油工業結構,增強自身活力和國際競爭力,向著更高的目標邁進。
⑽ 請問中國四大國家石油公司有哪些
1、中石油: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英文縮寫"CNPC",中文簡稱"中國石油") 是國有重要骨幹企業,是以油氣業務、工程技術服務、石油工程建設、石油裝備製造、金融服務、新能源開發等為主營業務的綜合性國際能源公司,是中國主要的油氣生產商和供應商之一。
2、中石化:中國石油化工集團有限公司(英文縮寫Sinopec Group),是1998年7月國家在原中國石油化工總公司,基礎上重組成立的特大型石油石化企業集團,是國家獨資設立的國有公司、國家授權投資的機構和國家控股公司。公司注冊資本2316億元,董事長為法定代表人,總部設在北京。
3、中海油: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簡稱"中國海油")是中國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直屬的特大型國有企業(中央企業),總部設在北京。
4、中化:中國中化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化集團,英文名稱SINOCHEM GROUP。為國有大型骨幹中央企業,已28次入圍《財富》全球500強,2018年7月20日,《財富》發布了最新的世界500強排行榜,中國中化集團公司排名第98位。
(10)國資原油公司擴展閱讀:
我國油氣體制改革經歷了三個階段:轉換政府職能、實行政企分開(1978-1988年);調整企業與市場關系、轉換企業經營機制(1988-1998年);以政府機構改革和兩大石油集團重組為標志的石油行業管理體制和市場體系革命性重構(1998年以來)。
經過30多年的改革與發展,政府對我國石油行業的管理方式實現了由計劃配置向市場導向的轉變,政企分開邁出實質性步伐,出資人在法律層面上得到明確,石油企業已經總體上成為與市場經濟相融合的市場主體;
市場准入逐步放寬,鼓勵公平競爭和多元主體參與,由市場配置資源和決定產品價格的市場機製取得顯著成效,我國已躍升為全球第4大產油國和第6大天然氣生產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