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原油泄露
『壹』 美國墨西哥灣原油泄漏事件的介紹
2010年5月5日,美國墨西哥灣原油泄漏事件引起了國際社會的高度關注,很多國家向美國運送了設備及人員,以幫助美國盡快處理污染問題。伊朗雖然與美國在核能項目上存在嚴重沖突,也向美國提供打減壓井的技術。2010年7月15日,英國石油公司宣布,新的控油裝置已成功罩住水下漏油點,再無原油流入墨西哥灣。
『貳』 美國石油泄漏如何解決
現在目前有四種方法處理石油泄漏問題分散——危害海底生物
利用麥稈、泥炭、原苯乙烯等物質吸收——不宜在近岸或漁場周圍使用
圍欄回收,吸收處理——只適於靜水
厚達2毫米時用燃燒方法——但是會污染大氣
『叄』 美國墨西哥灣原油泄漏事件的原因
德專家分析墨西哥灣原油泄漏原因
德國柏林工業大學石油地質學家威廉·多米尼克日前指出,美國過早開放深海石油開采以及英國石油公司忙趕工期是導致墨西哥灣原油泄漏的主要原因。
深海開采開放過早
多米尼克說,導致墨西哥灣原油泄漏固然有包括英國石油公司在內的具體操作失誤,但首先美國石油開采政策就有問題。雖然鑽探和開采技術有了長足發展,但是在相應的防漏等災難應對技術、尤其是應對深海作業事故的技術相對滯後的情況下,不應該過早開放深海開采。
雖然,數十年來鑽探和開采技術不斷完善,安全性已經超過90%,但每個鑽井都有著不同特徵,儲油層深度越大,地層壓力也越大,危險性也越高。英國石油公司「深海地平線」鑽井平台的開采深度在海平面以下1500米到5500米,對開采者來說,他們從開始就知道這一開採的危險性。
至今的各種防漏和災難應對技術多數是在陸上和淺水地區開採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如伊拉克戰爭後應對油井燃燒的方法等,但這些技術並沒有很好地轉化到深海開采中。因此,英國石油公司此次的應對方法捉襟見肘,而且給予他們「補課」的時間很短。
忙趕工期釀成大禍
多米尼克說,英國石油公司在墨西哥灣的鑽探工作於2009年10月正式開始。在鑽到4000米深度時,深海中預料之外的強大壓力導致大量的鑽井液流失,導致成本迅速增加。鑽井液是一種水和黏土顆粒的混合物,能在鑽井內形成向下的壓力,防止儲油層中的石油和天然氣倒湧向輸油管。
由於墨西哥灣上的颶風影響,鑽探工作一度中斷,到2010年1月才重啟。2月份,鑽井再遇4000米問題區域,令鑽探進度一再推遲,直到4月中旬才達到目標深度。在油氣鑽探和開采領域時間就是金錢,每天的鑽井運作成本逾百萬美元。英國石油公司為了節省成本拚命趕工,為事故埋下禍根。
在4月16日停止鑽井後的4天,施工方對鑽探儀器進行了各種安全測試,並發現了漏油的跡象,但這一情況沒有得到及時關注。到20日,鑽孔內持續增加的壓力已經令施工方疲於應付,而本來配套的「自動防噴器」也失靈,最終釀成大禍。
幾項建議有助封堵
多米尼克說,可以應用一種德國製造的多相流泵降低封堵油井的難度。一是在海底漏油點上方放置拱形漏油罩,並以多相流泵將漏出的石油與天然氣一起排走;二是為正在鑽探的減壓井也配備多相流泵。這些措施能實現引流區壓力的快速下降,降低封堵油井的難度。
此外,不同於目前使用的單獨封堵油井的方法,多米尼克建議擴大封堵漏油點周圍的面積,這樣能更好地防止旁漏。
『肆』 世界上還有哪些原油泄漏事件
2007年11月,裝載4700噸重油的俄羅斯油輪「伏爾加石油139」號在刻赤海峽遭遇狂風,解體沉沒,3000多噸重油泄漏,致出事海域遭嚴重污染。
2002年11月,賴比瑞亞籍油輪「威望」號在西班牙西北部海域解體沉沒,至少6.3萬噸重油泄漏。法國、西班牙及葡萄牙共計數千公裏海岸受污染,數萬只海鳥死亡。
1999年12月,馬爾他籍油輪「埃里卡」號在法國西北部海域遭遇風暴,斷裂沉沒,泄漏1萬多噸重油,沿海400公里區域受到污染。
1996年2月,賴比瑞亞油輪「海上女王」號在英國西部威爾士聖安角附近觸礁,14.7萬噸原油泄漏,致死超過2.5萬只水鳥。
1992年12月,希臘油輪「愛琴海」號在西班牙西北部拉科魯尼亞港附近觸礁擱淺,後在狂風巨浪沖擊下斷為兩截,至少6萬多噸原油泄漏,污染加利西亞沿岸200公里區域。
1991年1月,海灣戰爭期間伊拉克軍隊撤出科威特前點燃科威特境內油井,多達100萬噸石油泄漏,污染沙烏地阿拉伯西北部沿海500公里區域。
1989年3月,美國埃克森公司「瓦爾德斯」號油輪在阿拉斯加州威廉王子灣擱淺,泄漏5萬噸原油。沿海1300公里區域受到污染,當地鮭魚和鯡魚近於滅絕,數十家企業破產或瀕臨倒閉。這是美國歷史上最嚴重的海洋污染事故。
1979年6月,墨西哥灣一處油井發生爆炸,100萬噸石油流入墨西哥灣,產生大面積浮油。
1978年3月,賴比瑞亞油輪「阿莫科·加的斯」號在法國西部布列塔尼附近海域沉沒,23萬噸原油泄漏,沿海400公里區域受到污染。
1967年3月,賴比瑞亞油輪「托雷峽谷」號在英國錫利群島附近海域沉沒,12萬噸原油傾入大海,浮油漂至法國海岸。
『伍』 美國墨西哥灣原油泄漏事件的損失賠償
截至,油污已經形成2000平方英里(1平方英里等於2.59平方公里)的污染區,有很多原油露出。並被沖上了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的一些小島。美國一家資產管理公司的投資顧問大衛·科托克描述了原油泄漏可能對經濟造成三種程度不同的影響:糟糕、更糟糕和糟糕透頂。
在糟糕透頂的情況下,有關方面需要花幾個月時間封閉油井,油污的清理工作將耗時近10年。「墨西哥灣在長達10年的時間里將成為一片廢海,造成的經濟損失將以數千億美元計。」科托克說,不管油井何時被封閉,都會導致聯邦政府財政赤字大幅上升。與此同時,墨西哥灣周邊相關企業的稅收卻會減少。「由於這次悲劇性的事件,經濟二次探底的可能性也進一步增大了。」
美國密蘇里州媒體報道說,漏油事件已經對當地經濟造成影響,海鮮和進口食品價格已經上漲,汽油也可能因此漲價。如果原油污染區蔓延到航運繁忙的密西西比河口,其影響將是災難性的。
這片污染區距離河口只有15—20英里(1英里約等於1.6公里)。為了防止密西西比河遭到污染,從墨西哥灣來的船隻將被要求在進港前清理油污,而因此耽誤的時間成本最終將轉嫁到消費者身上。 據英國廣播公司報道,美國總統奧巴馬2010年6月16日證實,英國石油公司BP同意設立200億美元基金,賠償因墨西哥灣漏油事件而生計受損的民眾。
此次漏油事件已發展成美國史上最嚴重的環境災難,根據15日公布的最新估計,每天的漏油量在3.5萬桶至6萬桶之間。這場災難令奧巴馬政府陷於「輿論風暴」,頗有釀成政治災難的趨勢。15日公布的一項民調顯示,71%的美國人認為奧巴馬政府對英國石油公司過於「手軟」,53%的美國人認為奧巴馬政府在應對漏油事件中表現「不好」或「非常不好」。 經過長達四天的協商和談判,2010年6月16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在白宮宣布,英國石油公司(BP)將創建一筆200億美元的基金,專門用於賠償漏油事件的受害者。這筆基金將由美國資深律師負責作,由三位法官組成的小組負責監督,並處理對申訴的裁決。BP在會談結束後宣布取消2010年對股東的分紅。
奧巴馬在當天的聲明中說,這筆基金的金額不是賠付的上限,而且這筆錢有別於BP應支付的環境破壞賠償費用。這筆基金的成功設立,意味著英國石油公司的讓步和奧巴馬政府的勝利。此前,奧巴馬在此次災難中的表現曾遭到攻擊,許多人批評他沒有展現出足夠的領導力。
2010年6月15日晚,奧巴馬結束第四次視察墨西哥灣漏油狀況後,在白宮橢圓型辦公室發表講話,對美國民眾做出強有力的承諾,「政府會盡一切努力與這次災難斗爭,無論它將持續多久。政府會促使BP賠償所有損失,全力幫助墨西哥灣和受到損害的人們從悲劇中恢復。」
一名美國法官29日同意英國石油公司支付創紀錄的40億美元罰款,終止英石油因美國墨西哥灣漏油事件所受刑事犯罪調查。這項和解協議由法官薩拉·萬斯在路易斯安那州新奧爾良地區法庭批准。除了結11項殺人罪指控,和解協議包括對英石油違反《清潔水法》和《候鳥法》的問責,以及對妨礙國會議事罪的處罰。不過,協議無法了結聯邦政府對英石油的民事犯罪指控。這家企業仍可能因為漏油引發的環境損失而額外支付罰金 。
2010年4月20日,英石油租賃的鑽井平台「深水地平線」爆炸後沉入墨西哥灣,致死11人,導致持續87天漏油災難。此後,英石油一直與美國聯邦政府和墨西哥灣沿岸的美國各州政府談判,以就潛在民事和刑事責任達成和解。
40億美元罰款相當於美國埃克森公司所支付2500萬美元罰款的160倍。埃克森公司旗下「瓦爾德斯」號油輪1989年在美國阿拉斯加州威廉王子灣擱淺,泄漏5萬噸原油。政府與埃克森公司1991年就賠償事宜達成和解。
『陸』 美國墨西哥灣原油泄漏事件的事故經過
美國海岸警衛隊2010年4月24日說,「深水地平線」鑽井平台爆炸沉沒約兩天,海下受損油井開始漏油。這口油井位於海面下1525米處。海下探測器探查顯示,鑽井隔水導管和鑽探管開始漏油,估計漏油量為每天1000桶左右。「我們認為這是一起嚴重的溢出事故,」海岸警衛隊軍官康尼-特雷爾說,「我們正竭力協助清理浮油。」租用鑽井平台的英國石油公司出動飛機和船隻清理海面浮油,但因天氣狀況惡劣,清理工作受阻。
形勢惡化
美國海岸警衛隊2010年4月28日說,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估計,在墨西哥灣沉沒的海上鑽井平台「深水地平線」底部油井每天漏油大約5000桶,5倍於先前估計數量。油井當天繼續漏油,工程人員又發現一處漏油點。為避免浮油漂至美國海岸,美國救災部門「圈油」焚燒,燒掉數千升原油。
新發現漏油點
海岸警衛隊官員瑪麗·蘭德里2010年4月28日在一場新聞發布會上說,租用「深水地平線」的英國石油公司工程人員發現第三處漏油點。蘭德里說:「英國石油公司方面通報,在海底油井處又發現一處漏油點。」海岸警衛隊和救災部門提供的圖表顯示,浮油覆蓋面積長160公里,最寬處72公里。從空中看,浮油稠密區像一隻只觸手,伸向海岸線。
蘭德里介紹,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估計,油井漏油量每天5000桶左右,是先前估計數量的5倍。英國石油公司不認同這一數量。營業部經理道格·薩特爾說,先前日漏油大約1000桶的估計應該是准確的。
漏油處理
為避免浮油漂至美國海岸,救災人員著手試驗燒油。救災人員把數千升泄漏原油圈在欄柵內,移至距離海岸更遠海域,以「可控方式」點燃。海岸警衛隊發言人謝里·本—伊埃紹說,如果當天「燒油」效果良好,救災人員可能實施更大規模「燒油」行動。
當地時間2010年4月28日下午前,浮油「觸角」已伸至距路易斯安那州海岸37公里處海域。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專家查理·亨利預計,浮油可能將於30日晚些時候漂至密西西比河三角洲地區。路易斯安那州州長博比·金德爾呼籲聯邦政府提供更多援助。金德爾說,路易斯安那州一處沿海野生動物保護區或將首當其沖,受到浮油破壞。路易斯安那州、密西西比州、佛羅里達州和阿拉巴馬州已在海岸附近設置數萬米充氣式欄柵,圍成一道防線,防禦浮油「進犯」。
堵漏作業仍在繼續。英國石油公司先前嘗試用水下機器人啟動止漏閘門,未能成功。工程人員定於29日打一口減壓井,以遏制原油泄漏,預計耗資上億美元,工期長達數月。工程人員還考慮建造一個罩式裝置,把浮油罩起來,而後用泵把浮油抽上輪船。 2010年5月29日,被認為能夠在2010年8月以前控制墨西哥灣漏油局面的「滅頂法」宣告失敗。墨西哥灣漏油事件進一步升級,人們對這場災難的評估也愈加悲觀。「墨西哥灣原油泄漏事件已成為美國歷史上最嚴重的生態災難。」美國白宮能源和氣候變化政策顧問卡蘿爾·布勞納在5月30日表示,如果現行所有封堵泄漏油井的方法都無法奏效,原油泄露可能一直持續到8月份減壓井修建完畢後才會停止。
「每天原油泄漏量可能將近80萬加侖,而且這一數字很可能接近100萬。」據美聯社消息,有科學家在考察墨西哥灣井噴情況後表示,墨西哥灣泄露的原油量至少比原先估計多兩倍,最高多五倍。而據美國有線廣播公司稱,每天原油的泄露量達1.2萬至2萬桶。
美國墨西哥灣原油泄漏事故2010年6月23日再次惡化:原本用來控制漏油點的水下裝置因發生故障而被拆下修理,滾滾原油在被部分壓制了數周後,重新噴涌而出,繼續污染墨西哥灣廣大海域。 2010年7月15日,監控墨西哥灣海底漏油油井的攝像頭拍攝的視頻截圖顯示,漏油油井裝上新的控油裝置後再無原油漏出的跡象。在墨西哥灣漏油事件發生近3個月後,英國石油公司15日宣布,新的控油裝置已成功罩住水下漏油點,「再無原油流入墨西哥灣」。
據美國媒體報道,新控油罩封住漏油後,接下來需要觀察此舉是否造成油井其他地方出現漏油點。
英國石油公司管理人員此前曾表示,即使新裝置能完全控制漏油,英國石油公司將繼續打減壓井,因為這是永久性封住漏油油井的最可靠方法。
『柒』 美國石油泄露事件
是英國BP公司在墨西哥灣開採石油的時候發生了爆炸,套管在水下斷裂,原油泄露,現在仍未找到快速有效的解決辦法。在該井旁邊再鑽一口井可解決原油泄露問題,但需要很長時間。
『捌』 全球重大的石油泄漏事件
2006年3月10日在美國阿拉斯加該州北部普拉德霍海灣地區發生一起重大石油泄漏事故,超過1000噸(共6357桶)原油從輸油管中泄漏並污染了附近約84畝的苔原地帶。這次事故造成了大批周圍海洋生物及海洋大批死亡,附近的漁業損失近千萬美元。同時油輪失事和海上油田井噴等事故也是海洋石油污染的重要源頭。近20年來,已發生多起超級油輪事故,如1967年3月"托利卡尼翁"號油輪在英吉利海峽觸礁失事是一起嚴重的海洋石油污染事故。該輪觸礁後,10天內所載的11.8萬噸原油除一小部分在轟炸沉船時燃燒掉外,其餘全部流入海中,近140千米的海岸受到嚴重污染。受污海域有25000多隻海鳥死亡,50%~90%的鯡魚卵不能孵化,幼魚也瀕於絕跡。
1978年超級油輪"阿莫戈·卡迪茲"號在法國西北部布列塔尼半島布列斯特海灣觸礁,22萬噸原油全部泄入海中。
直至目前,最嚴重的海上油田井噴事故是墨西哥灣「Ixtoc-I」油井井噴,該井1979年6月發生井噴,一直到1980年3月24日才封住,共漏出原油47.6萬噸,使墨西哥灣部分水域受到嚴重污染。
1999年12月,在馬爾他注冊的"埃里卡"號油輪在法國西北部海域因遭遇風暴而斷裂沉沒。2萬多噸重油瀉入海中,導致該地區400多千米的海岸線受到污染,是法國遭遇的最嚴重泄漏石油污染海域事件。
在巴哈馬群島注冊的"威望號"油輪11月13日在西班牙西北部加利西亞省海域擱淺後船體破裂,造成西班牙西北部海域嚴重污染。
2005年7月6日,一艘油輪與瓦爾河築堤相撞,造成30多噸石油泄漏。
2007年11月10日晚,亞速海和黑海突起風暴,結果發生了創紀錄的集體海難,共有7艘船沉沒或擱淺。第一起海難發生在11日凌晨,裝載4700噸燃油的 「伏爾加石油139」號油輪斷為兩截,致2000 噸燃油流入海中。另一艘裝燃油的「伏爾加石油123」號油輪船體出現裂縫,幸虧被及時拖入港口,沒有造成另一起泄漏事故。俄羅斯南部克拉斯諾達爾邊疆區靠近燃油泄漏事故發生地的海岸上,大約3萬只鳥死亡,近4萬只鳥被困在油污中。克拉斯諾達爾邊疆區行政長官說:"漏油污染破壞巨大,損失還無法估算,這就是一場生態災難。"
2009年3月11日一艘貨輪在澳大利亞昆士蘭州附近海域遭遇風暴,導致燃油泄漏,船上搭載的部分裝有化學品的集裝箱落入海中,造成澳大利亞東北部數十個觀光海灘被污染,周圍養蝦場均受不同程度污染。
2009年9月15日,因受台風"巨爵"襲擊,一艘巴拿馬籍集裝箱船在中國珠海高欄島水域擱淺,根據船方自報泄漏燃油50噸。事發海域被迫封閉,數千條漁船受影響。
石油污染對海洋環境、海洋生物危害極大,石油在海面上形成的油膜能阻礙大氣與海水的交換;影響海面對電磁輻射的吸收、傳遞和反射;還會讓風光綺麗的海濱沙灘滿目瘡痍,大煞風景。油膜減弱了太陽輻射進海水的能量,影響海洋植物的光合作用。被油膜玷污皮毛的海獸和海鳥,將失去保溫、游泳、飛行的能力。石油還對海洋生物產生危害,它破壞細胞膜的正常結構和透性,干擾生物體的酶系,進而影響生物體正常的生理、生化過程。
很難找的啊,求採納。
『玖』 美國墨西哥灣原油泄露事件是如何發生的
2010年月20日,一個名為「深水地平線」的鑽井平台突然在美國路易斯安那州威尼斯東南約82公里的海域處引爆。灰色的團狀煙霧與熊熊大火互相交織,滅火船迅速趕往現場,一場紀實版的水上火山電影呈現在人們的眼前。統計數據稱,事故造成了11人失蹤。
爆炸持續了36個小時,之後整個鑽井平台沉入了海底,很快時間內,不斷有原油浮現在海面上。
墨西哥灣上先是出現了一條條的油黃色飄帶,此後又能看到一個長寬各達183公里、67公里的大型污染區,而且該污染區還不斷伸向墨西哥灣的岸邊,被污染的海域面積也隨之擴大。
事發時,工人在鑽井底部設置並測試一處水泥封口,隨後降低鑽桿內部壓力,試圖再設一處水泥封口。這時,設置封口時引起的化學反應產生熱量,促成一個甲烷氣泡生成,導致這處封口遭破壞。
這個甲烷氣泡從鑽桿底部高壓處上升到低壓處,突破數處安全屏障。鑽井平台上的工人觀察到鑽桿突然噴氣,隨後氣體和原油冒上來。氣體湧向一處有易燃物的房間,引發了一系列爆炸,最後造成鑽台大型引擎的爆炸。
4月28日,專家估計,這個油井每天漏油大約5000桶,5倍於先前估計數量。與此同時,工程人員又發現一處漏油點。為避免浮油漂至美國海岸,美國救災部門「圈油」焚燒,燒掉數千升原油。
5月8日,在最初的「金鍾罩」方法封堵失敗後,工程師們決定採取「垃圾彈」手段,即收集眾多物品碎片,以極高壓射進油井以期堵塞封井器。在這之前,英國石油公司試圖用一隻特製的水泥罩罩住油井,然後用管子把漏油導上海面後吸出,但最終均宣告失敗。
5月16日,新採用的「吸油法」初見成效。英國石油公司宣布,他們已經憑此收集了約15萬桶浮在海面的原油。但不久之後人們發現,此法吸油量極其有限,根本抵擋不住源源不斷湧出的原油。
5月27號,專家調查顯示,海底部油井漏油量從最初的每天5000桶,上升到2萬5千至3萬桶,演變成美國歷來最嚴重的油污大災難。原油漂浮帶長200千米,寬100千米,而且還在進一步擴散。為了幫助美國排除原油泄漏造成的污染,1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向美國伸出援手。
5月28日,英國石油公司宣布「滅頂法」封堵漏油失敗。這種方法是用泵將較重的液體打入油井,使其壓力大於油井外泄的壓力,從而減緩漏油速度,然後再向油井漏油處注入水泥封閉油井。但由於井壓過大,仍有大量原油溢出。「滅頂法」以失敗告終。
事件發生後,英國石油公司先後嘗試了多種封堵措施,包括建築隔離帶,使用化油劑、吸油棒、挖油罩、吸油管,採用滅頂法、「蓋帽法」,修建減壓井等,無一奏效。
隨著事態發展,美國政府承受了越來越大的壓力,更多地介入到事故處理中來。奧巴馬推遲了若干出國訪問計劃,頻頻赴墨西哥灣地區視察。政府宣布,路易斯安那州、亞拉巴馬州、密西西比州、佛羅里達州部分地區進入緊急狀態,路易斯安那州、密西西比州和阿拉巴馬州進入「漁業災難」狀態期,成立了獨立的總統委員會調查原油泄漏事件,同時暫停發放海洋石油開采許可證。內政部、海洋和大氣管理局參與監測油污清理活動,海岸警衛隊調動了1000餘名隊員參與清理油污工作。美國政府司法部也已介入聯合調查行動,宣布對墨西哥灣漏油事件展開刑事和民事調查。
6月23日,美國墨西哥灣原油泄漏事故繼續惡化,原本用來控制漏油點的水下裝置因發生故障而被拆下修理,滾滾原油在被部分壓制了數周後,重新噴涌而出,繼續污染墨西哥灣廣大海域。
7月15日,在墨西哥灣漏油事件發生近3個月後,英國石油公司宣布,新的控油裝置已成功罩住水下漏油點,沒有新的原油流入墨西哥灣。但是清污工作還在繼續……
『拾』 美國墨西哥灣原油泄漏事件的原因是什麼
德專家分析墨西哥灣原油泄漏原因
德國柏林工業大學石油地質學家威廉·多米尼克日前指出,美國過早開放深海石油開采以及英國石油公司忙趕工期是導致墨西哥灣原油泄漏的主要原因。
深海開采開放過早
多米尼克說,導致墨西哥灣原油泄漏固然有包括英國石油公司在內的具體操作失誤,但首先美國石油開采政策就有問題。雖然鑽探和開采技術有了長足發展,但是在相應的防漏等災難應對技術、尤其是應對深海作業事故的技術相對滯後的情況下,不應該過早開放深海開采。
雖然,數十年來鑽探和開采技術不斷完善,安全性已經超過90%,但每個鑽井都有著不同特徵,儲油層深度越大,地層壓力也越大,危險性也越高。英國石油公司「深海地平線」鑽井平台的開采深度在海平面以下1500米到5500米,對開采者來說,他們從開始就知道這一開採的危險性。
至今的各種防漏和災難應對技術多數是在陸上和淺水地區開採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如伊拉克戰爭後應對油井燃燒的方法等,但這些技術並沒有很好地轉化到深海開采中。因此,英國石油公司此次的應對方法捉襟見肘,而且給予他們「補課」的時間很短。
忙趕工期釀成大禍
多米尼克說,英國石油公司在墨西哥灣的鑽探工作於2009年10月正式開始。在鑽到4000米深度時,深海中預料之外的強大壓力導致大量的鑽井液流失,導致成本迅速增加。鑽井液是一種水和黏土顆粒的混合物,能在鑽井內形成向下的壓力,防止儲油層中的石油和天然氣倒湧向輸油管。
由於墨西哥灣上的颶風影響,鑽探工作一度中斷,到2010年1月才重啟。2月份,鑽井再遇4000米問題區域,令鑽探進度一再推遲,直到4月中旬才達到目標深度。在油氣鑽探和開采領域時間就是金錢,每天的鑽井運作成本逾百萬美元。英國石油公司為了節省成本拚命趕工,為事故埋下禍根。
在4月16日停止鑽井後的4天,施工方對鑽探儀器進行了各種安全測試,並發現了漏油的跡象,但這一情況沒有得到及時關注。到20日,鑽孔內持續增加的壓力已經令施工方疲於應付,而本來配套的「自動防噴器」也失靈,最終釀成大禍。
幾項建議有助封堵
多米尼克說,可以應用一種德國製造的多相流泵降低封堵油井的難度。一是在海底漏油點上方放置拱形漏油罩,並以多相流泵將漏出的石油與天然氣一起排走;二是為正在鑽探的減壓井也配備多相流泵。這些措施能實現引流區壓力的快速下降,降低封堵油井的難度。
此外,不同於目前使用的單獨封堵油井的方法,多米尼克建議擴大封堵漏油點周圍的面積,這樣能更好地防止旁漏。